益生菌的菌株号有那么重要吗?

  当宝宝拉肚子或便秘时,妈妈们最先想到的帮手可能就是——益生菌。

  有的宝宝可能吃完症状就好转了,有的却没什么用,为啥呢?

  益生菌不是万能的,很多毛病它不管;

  你选的产品有问题;

  你给宝宝吃的方法不对。

  益生菌怎么选、怎么吃,糕妈还没正经写文章讲过,今天来补课!信息量略大,搬个小板凳坐好哈。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发挥有益作用的好微生物。能促进宝宝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抑制会引起病症的有害细菌。

  许多研究证明,益生菌有利于治疗某些原因(比如病毒性肠胃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引发的腹泻等。

  益生菌可能还有以下功效,但研究证据还比较有限:

  改善治疗某些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吃了益生菌可能会引起更重的感染。所以食用益生菌之前,咨询医生真的很重要!

由于益生菌的多种功效,市面上就有了五花八门的益生菌产品,它们大多宣称自己多么厉害多么牛逼。真的有那么好吗?怎么挑到真正安全又靠谱的益生菌制剂呢?

对于益生菌来说,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因此使用某种益生菌之前,建议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益生菌来应对宝宝的症状才能事半功倍嘛。

  另外,国家卫计委明确要求添加的益生菌要精准到菌株而不是菌种。所以给小宝宝买益生菌时要看准了。

  下面是卫计委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依照这份名单,我们再来反观一下市面上的某些益生菌制剂:

  只写了菌种,没写菌株,不靠谱!

  这款益生菌粉,含有的两种益生菌都是符合要求的。

  然而这款,虽然含有多种益生菌,但是标红线的都不是国家允许用于婴幼儿的。

  看来看去总之三句话:

  菌种菌株不在国家允许范围?弃!

  产品上没写明菌株号?弃!

  菌种菌株不符合医生建议?弃!

  活菌制剂要看活菌数

益生菌制剂并不是全是活菌,有些益生菌经过特定手段灭活变成死菌,对宝宝同样也有好处。

  不过市面上能买到的大多数都是活菌制剂。活菌从嘴里吃进去,要历经唾液、胃酸、胆汁等种种磨难,路上死了一大片,最终才有少量残兵能进入肠道,存活下来发挥功效。

  因此对于这种益生菌产品我们还要关注活菌数是否达标。

  卫计委发布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审规定》中明确规定:

  另外,活菌数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尽量不要挑选临近保质期的。

  活菌数从包装上很容易找到,一般跟在菌种菌株后边。

  方便食用,活菌数较稳定。

  × 咀嚼片状、吞咽胶囊

  对小宝宝来说有哽咽风险,3岁以下不建议使用。

  ×  液态益生菌滴剂

  液态下益生菌比较容易失活,活菌数不好控制,不如干粉来的稳定。

  注意看是否含有不适合宝宝的配料。

  有些宝宝对牛奶过敏,但是益生菌配料中却有牛奶成分,比如这款产品:

  还有的添加了糖,就不够良心咯。比如这款:

千挑万选,选到了合适的益生菌,吃的姿势不对也是白搭!

  关于益生菌饭前还是饭后吃,早上吃还是晚上吃,其实没有特定说法。按产品说明来服用吧,或者咨询医生更稳妥。

  如果使用了抗生素,要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服用益生菌,否则还没立下功劳就被抗生素给弄死了。

  用37℃左右的温水冲泡益生菌粉。

  要是烫水冲泡——全被烫死了!一堆菌的“尸体”,喝了没啥卵用。

  3、冲好后及时服用。

  益生菌可以说是非常娇贵了,泡了它不立马喝掉,它也会慢慢挂掉,效果当然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宝宝有急性腹泻、胀气、便秘、肠绞痛、湿疹等情况,可以适当服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

  如果没什么肠胃或其他小毛病,就没必要吃了。原因是——

  能用于宝宝的益生菌种类十分有限,要靠益生菌把肠道调理得很好不太现实。

  长期吃益生菌,可能会让宝宝的肠道产生依赖性,如果宝宝因此失去自己建立正常肠道菌落的能力,那就得不偿失啦。

  肠道里的天然有益菌种类本来就非常多,真要养好肠道里的菌群,还得靠均衡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

  益生菌本身是好东西!

  益生菌制剂的选择要谨慎(看菌株、活菌数、配料)!

  急性腹泻、胀气、便秘、肠绞痛、湿疹,可以吃。

  不要长期依赖益生菌调理肠胃!

益生菌有益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便秘可以吃,腹泻可以吃,提高免疫力、湿疹过敏也可以吃。

繁多的益生菌产品有什么不同?

希望看完这一篇能帮你找到答案。

简单来说,益生菌就是摄入一定数量时,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绝大多是有益菌,它们的存在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但是当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比如病菌侵入、抗生素药物服用时,那么有害菌群就会占上风,免疫力就会下降,肠道消化也会出问题,腹泻、便秘、肠胃胀痛、湿疹过敏等情况就会出现。

此时服用适合的益生菌,就可以恢复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比例,让致病菌“掀不起风浪”,从而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想要分得清市面上繁多的益生菌种类,就要了解什么是菌属、菌种和菌株。

菌属:通常性状相近、亲缘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

菌种:是菌属的下一级分类,细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通常指表型特征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一类细菌群体,与同属内其他菌种有着明显差异。

菌株:是菌种的下一级分类,是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系培养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菌株一般都会有明确的菌株号。

选择益生菌的时候,菌株号非常关键。

因为所有拥有菌株号的益生菌,都是选取出的优质有效、经过一系列临床研究验证,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功效,得到专利支持的菌株。

菌株号就相当于益生菌的"身份证"。

所以购买益生菌的时候,包装如果只表明了菌属、或者菌种,没有明确的菌株号,就要慎选。

益生菌会产生依赖性吗?

会有人担心长期服用益生菌,会让身体"上瘾",产生依赖性。

因为胎儿出生前,肠道是完全无菌的。

益生菌是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从产道、空气、母乳、食物等外界不断获取的。

益生菌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得的,服用益生菌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获取的途径,并不会产生依赖性。

一定要看菌株号,比如鼠李糖乳杆菌(HN001)、罗伊氏乳杆菌(DSM17648)、乳双歧杆菌(HN019)。

国家卫计委明确要求,添加了益生菌的保健品要精确到菌株号,而不是菌种。

尽量选择单一菌株的益生菌,因为每种益生菌的功效都不同,如果同一个益生菌产品中添加了多种菌株,就可能导致每种菌株的含量都低,每种都发挥不到作用。

最好每袋、每粒含有100亿以上的益生菌。

因为达不到一定数量的益生菌,在肠道内是发挥不出来作用的,没有办法抑制有害菌。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量选择特定单一菌株益生菌,而不是各种菌株混搭的益生菌的原因,数量不到位,效果就到不了位。

配料表要尽可能纯粹,尤其是给孩子吃的,不要有糖、果葡糖浆、奶粉这一类的成分。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菌株号的益生菌有效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