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语是属于什么语种呢?

  许许多的西班牙语单词有词缀(中缀很少见)、词根和词尾构成。当然,有的词缀(尤指前缀)本身就有自己的含义,它们亦属于单词的范畴,如contra,ante,bien,entre等。
  在我看来,在这三部分中,词根与词缀(尤指前缀)对词义的影响最大。可以说,这两部分是我记忆单词、复习单词甚至是“预测词义”的功臣。但是,根据我的经验,这两部分也极易混淆,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如何区分呢?
  在区分之前,我想明确一下这两个概念的汉语意思。“根”,顾名思义,有“根本,源头”之意,所以“词根”表示一个单词最原始、最本质的含义;“缀”是“点缀,修饰”的意思,因此“词缀”就是一个单词的修饰部分。当词缀(前缀和后缀、前缀或后缀)结合某一词根时,就诞生了一个新单词。这时,词根既可以是一个具有含义的部分,即单词,亦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近似于单词的实体部分,如nación---nacional---internacional,以及 nave---navegar---navegante。假如,词根不变而词缀变换,那么有一个词根能派生出许多单词。这时,它们的意思肯定不相同,但是,如果将词缀去掉,那么它们的含义又归于一点!打个比方,这好比是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树枝树叶都砍掉,徒留树干,沿着树干就找到了根!

相信在生活中,很多学西语的同学遇到过被亲戚朋友误解西班牙语是小语种的尴尬。可以说国内99%的人对西班牙语有误解。

是不是还会有同学以此想打退堂鼓?今天就来说说看,你对西语的那些误解~

西语属于非通用语,因为英语是通用语,所以西语就和日、俄、德、法、韩、阿拉伯、葡萄牙等归列为非通用语,也就是很多人认为的“小语种”。

但其实西班牙语除了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除了英语和汉语之外的第三大语言。它是仅次于汉语的世界第二大母语(第三才是英语哦)

甚至在去年的时候,它被宣布列入高等课程,充分说明了西班牙语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现在不上车还要等到何时啊?

2.学西语的人天生都会发大舌音吗?

这是一个初学者们刚开始都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一个非常明确的回复:当然不是啦!

很多人在学习西语之前会去做一定的了解,给自己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因为在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之前,只有我们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去掌握它。

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了解着了解着,就忘记了自己学习这门语言的初衷,而是去关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比如说这个提起来就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的【大舌音】。

其实大多数人在坚持练习大舌音后都会成功发出的,如果真的发不出的话也没有关系哦,西语国家很多本地人都不会大舌音,只要注意平时说话的语境,尽量避免歧义就好了,或者实在无法避免,就在后面的句子里补充说明一下,不影响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有很多人立马松了口气呢?但这并不是要你们直接放弃练习的意思啊!如果能练出来当然是极好的,练不出来也别害怕。西语学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出门沟通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有此认知,实在是“小语种”或“非通用语”,让西语成了背锅侠。

西语又名卡斯蒂利亚语(castellano),是西班牙的四大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他们的普通话,相当于我们普通话的地位。因为西班牙是曾经的全球一霸,所以西语的使用分布相当广泛,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说西班牙语。

使用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厄瓜多尔、赤道几内亚、洪都拉斯、巴拿马、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所以,梅西在巴塞罗那踢球根本不担心语言障碍。

此外,美国三分之一的人会说西语,加拿大的大部分移民以西语作为母语。不仅如此,西语也在以色列、摩洛哥、荷兰、菲律宾、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西撒哈拉等国家被使用。

所以可以说,学好西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4.国内学西语的出路少

很多人其实都对我们学语言的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翻译是我们未来唯一的出路。虽然做翻译是大家能够想到的最直接的一个就业岗位,但不要否定我们其他的可能性啊。

目前国内西语缺口较大,教师、外贸、翻译各个领域都需要西语人才。你只要达到DELE B2级别以上水平,用人单位都得供着你。

大背景下,中拉关系快速升温,领导四年3次访问拉美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下,与拉美的贸易订单呈现井喷态势。根据2017年第一次《中国西语人才就业与流动调查报告》:截至2016 年,全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院校增至96 所(其中本科院校74 所),是1999 年的8 倍;在校生人数估计在2万至2.2万人,是1999年的40~44倍。数据每年都在变化,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样的硬环境,小伙伴还愁没有出路吗?

包括小编现在正在做的,你能说我是翻译吗?只能说,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5.只有学西班牙语专业的人才能去板鸭留学吗?

谁告诉你的?我保证不打死他。

大家看看留学英美的那些人本科都是学习的英语吗?只是因为西班牙语是小语种,大家对它的了解不多,才导致对它有这么深的误解。

首先,申请西班牙的研究生和英美国家不大一样,绝大多数的学校是不看的,除非你申请的是某些有特别要求的私立学校。虽然没有这层坎,但是语言这关是一定要过的。最起码是要达到语言学校的B1水平,但现在很多学校的要求也都变高了,至少要考到DELE B2证书,部分学校也认可SIELE的证书。

如果你担心自己本科不是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烦恼,西语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作者:沪江西语 来源:沪江西语 16:19

沪江专访安排在CCTV西语大赛的间隙,易玛坐镇评委席,整整一个上午都没能起身,直到近1点才匆匆捧着午餐来接受采访。“CCTV西语大赛是西语界的一桩大事,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人们会逐渐走出‘西班牙语是小语种’这个误区。”

易玛在中国三十多年了,学会了一口带着京味儿的中文,嫁给了著名的打击乐手刘效松,就连气质,也融合了中国的含蓄与西班牙的奔放。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尽己所能,让西班牙认识中国,让中国了解西班牙。

嘉宾:易玛·孔萨雷斯·布依

任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专员,担任亚洲之家研讨会、会议及出版部主任,2005年中西两国签订互设文化中心协议后,任塞万提斯学院中国项目官员,开始筹备北京的文化中心。2006年8月至今,任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2011年被评为南方周末中国梦践行者。

一. “那时候的中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二. “当时中国的文艺人挺艰难的,我们会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三. “我特别反对中国人说西语是小语种”

“那时候的中国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中国?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易玛来北京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对于她的父母来说,中国是那么远,远得让他们担心女儿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而易玛又是家中的独女。果然,易玛把根扎在了中国:一待就是三十年,而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干到退休。“后来我考入西班牙驻华使馆,父母很高兴我用中文找了一份好工作,现在他们经常跑来中国看我。”

易玛十几岁时就开始寻觅有关中国的一切:史书、小说、传记……她甚至去学习武术。赛珍珠的《大地》勾勒出她对中国的最初印象——她迷恋上了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她决定学习中文。三十多年前,孔子学院还没有遍布世界,西班牙的中文学习资源极其匮乏,只有在寥寥几家中国饭店里才能捕捉到中文的“只言片语”。易玛在巴塞罗那语言学校学习中文,80年代初,总算有中国的大学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她就是最早的那一批。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老师总是批评我。”在巴塞罗那语言学校,易玛的中文老师是个广东人,因此她的发音学得并不好,平翘舌、“b、p、m”,一团浆糊。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她不得不重新从发音开始学起,其中的艰难和委屈可想而知。

“到了中国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易玛以为来了中国,就能与中国人打成一片,一起吃饭、看电影、泡吧。但是当时,她所深爱的国度并没有张开臂膀欢迎她的到来:没有中国人“无拘无束”地与她交谈——他们害怕外国人,不敢与她接触太久、交流太多;没有中国人请她去家里吃饭——当时北京人的房子很小,又要挤下好几口人,不方便请客人去家里坐;更没有中国人和她泡吧——上哪儿找酒吧?“我们外国人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与中国的社会是如此近,又是那么远。”

但是易玛执着地留了下来,也因此目睹了中国的三十年巨变——她所谓的“让人迷恋”的巨变:中国日益开放,国人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见怪不怪”代替了“好奇围观”,“大方交流”取代了“疏远躲避”;人民日渐富裕,经常有人邀请易玛去家里做客,朋友间还会一道出门旅游。

“当时中国的文艺人其实过得挺艰难的,我们会尽己所能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80年代,外国人如果想要深度探访中国艺术界,就得把中国文艺人们邀请到自己家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外国人才拥有足够的场地来承办文化沙龙,也只有他们有足够的“胆量”来支持一场先锋的演出。

易玛则把中国当代艺术家带到了巴塞罗那办展览。“当时在中国搞艺术其实挺困难的,许多文艺人离开了单位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他们又不为世界所了解。我们就该尽己所能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1995年,易玛挑选了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划了展览《来自中心之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展出。——她不仅把中国艺术家带到了西班牙,更是把一个更鲜活、更有冲击力的中国带给了西班牙。

“我们还会以内部活动的名义把公园包下来,给中国歌手提供表演场地。”易玛曾与友人一起在日坛公园组织了崔健乐队的摇滚演出。而她的丈夫刘效松,就是当年崔健乐队里的打击乐手。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帮助下,刘效松还赴西班牙系统学习了打击乐——“西班牙的打击乐风格独特,比如吉普赛人的乐器Cajón,就有特别的味道。当时拉丁音乐还没有传进国内,更别说相关的教学了,我就帮助他直接去西班牙学习。”

除此之外,易玛还翻译样板戏《红灯记》,让西班牙人看《骆驼祥子》……为西班牙人带去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

“我特别反对中国人说西语是小语种”

2005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计划在中国开设分院,易玛受聘参与筹备。2006年,创办15年的塞万提斯学院在北京建成了中国的第一家分院,易玛回到北京担任院长。这就是现在的易玛:她担任院长的这些年,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许多重大的文化活动,包括2007年西班牙语年,毕加索陶艺展等;学院还每年举办两次DELE考试(对外西班牙语水平证书),以及相关的教学与培训;因为上海的塞万提斯图书馆也经常有活动,她还得在两地间奔波:CCTV西语大赛上海赛区海选一结束,她就拖起箱子,匆匆拦下一辆出租,奔赴机场,赶回北京。

辛苦如是,而让易玛感到“委屈”的是,在中国,这门拥有5亿使用人口的“巨语种”始终“憋屈”在小语种的范畴里,“西班牙语现在已经超过英语,成为世界第二大语言,怎么能算小语种呢?我特别反对这种说法。中国与西语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学习西班牙语的同学至少在就业方面是前途无量的。”

为了提升西语地位,让人们走出“西班牙语是小语种”的误区,易玛组织策划了很多活动:塞万提斯学院每年4月份都有“世界读书日”,6月份会举办西班牙语日,如今又与央视联手举办CCTV西语大赛,她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走近西语,走进西语世界。“西班牙有丰富的文化,仅在艺术界,就有毕加索、米罗、达利这些人尽皆知的大师;西班牙的足球更是世界的焦点。”易玛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而西班牙语本身,就极具魅力。正如张伟劼老师的书名所言,西班牙语本身就是“帝国的遗产”——“它是西班牙的,也是美洲的,它是高贵的,也是平民的。马尔克斯的叙事,博尔赫斯的沉思、卡斯特罗的咆哮、马拉多纳的忏悔……全都经由它出。”对于西班牙来说,如今的西语已然成为“软实力”的载体,西班牙政府也支持塞万提斯学院不遗余力地把西班牙语播撒出去,收获西班牙独有的影响力。

塞万提斯学院每年都举办两次DELE考试,即西语界的雅思、托福。随着国内西语学习者的增多,DELE考试日益热门,今年,它的结构改革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据说难度大幅上升,引起了西语界的一片“哀嚎”。“DELE考试的级别设置还是保持不变的,所以难度不会有很大的提升。只要你达到了应有的水平,就能够轻松通过考试。”塞万提斯图书馆外教Alberto说,“但是,中国学生报考的级别总是高于自己的真实水平,他们认为只要考前拼命学习,就能通过它,其实不同的级别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是短时突击能够拿下的。我建议同学们报考自己真实水平以下的级别。”

塞万提斯学院的官网除了分享历年来的DELE真题,还展现西班牙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沪江的西语频道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希望和你们一起努力,把优质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班牙语有多少个字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