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

还是建议大家,有问题及时去医院或者专业的机构检查,因为多动症,尤其是注意力缺陷型的多动症,是很难分辨的。

相信家长也很头疼,常常想,我孩子到底是顽皮捣蛋,到底是不爱学习,还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啊?

想来想去,头也大了,一下觉得孩子是,一下又觉得不是......

既然有专业的检测方法,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多动症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问题,早点帮孩子确认和治疗训练,对他们的成长来说只有莫大的好处。

国内的多动症评定量表儿童

国内有多种诊断多动症用的量表,如上海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行为量表、我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儿童行为量表。

另外,各省市或有些医院也会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自的诊断量表。

我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儿童行为量表内容如下(家长用):

①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以静坐、常动个不停。

③ 常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④ 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无终。

⑤ 很难集中思想听课、做作业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⑥ 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产生情绪反应。

⑦ 经常话多,喜欢插嘴打断别人或喧哗。

⑧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⑨ 学习困难、成绩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碍所引起。

⑩ 动作笨拙,精巧和协调动作较差。

1、病程:起始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2、症状:至少具备以上行为中的4条,其症状严重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和适应能力。

3、排除标准: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所引起。

“儿童多动症的脑电生理检查”

我们都知道,多动冲动、专注力障碍等问题和大脑功能息息相关,因此给多动症儿童做脑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脑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脑电图是指人脑在静息状态下所记录到的自发的脑电活动,它对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学者也观察了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变化,发现约有近59%的多动症儿童脑电图存在异常,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加、调幅不佳、β波的频率及波幅均较低,α波的频率增高等,少部分多动症儿童还可能出现一些癫痫波。

家长还有疑问,都可以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尽力为大家科普解答

很多时候,在我们没有任何预料的情况下,孩子发生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说和抽动症,这些问题给了我们很多家长朋友们治理的一击,对于出现了这个疾病都是非常苦恼,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辨析儿童抽动症与儿童多动症呢?

多动症的全称其实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除了家长熟知的多动型(以活 动过多为主要表现),还有注意力缺陷型,以及两种症状兼有的混合型。儿科权威专家说,多动症患儿通常没有明显的活动过多的表 现,他们看似很安静地坐着,但思想上却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最新观点认为,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是次要的.长期注意力不集中, 会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纪主任提醒家长,必须警惕不多动的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多发的轻微脑功能障碍疾病,它的发病率比抽动症更高。经常影响着患儿的行为、学习以及性情方面而造成缺陷,但是孩子的智力基本正常。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也越发显着。

从婴幼时期就表现有夜睡不安、易兴奋、难喂养等症状;长大后又表现为做事不专心、上课好做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自我控制力差、缺乏时间观念等,且会造成遗留问题。

遗留问题反映在患儿长大后的人格和行为上,比如做事情拖泥带水不能雷厉风行,也不能够做到全局统筹而显得顾前不顾后;据统计少儿时期有多动症病患的,犯罪率也是相当得高。

那么应该怎样区分抽动症与多动症?

就要从概念与症状分析着手。抽动症是一种抽动障碍疾病,发病率也在年年攀升也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患儿长大后自闭、无法适应社会等恶劣的影响。

表现为肌群快速、反复的收缩,一般是从眼部肌肉开始,出现眨眼、挤眉,随后表现在面部肌肉上,继而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均有可能。摇头晃脑、踢腿、鼓肚子、喊叫、甩胳膊、耸肩等等症状。

阅读了以上的文章以后,我们了解了不少的关于抽动症和多动症的相关问题,希望我们所说的的内容能够给朋友们带来帮助,对于小儿多动症的出现,我们一定要做到尽早的发现及时的去治疗,以免给孩子造成终身的遗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