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昨天在公众号后台收到一位家长的留言,说孩子特胆小,上课不敢发言,不自信。之前有篇文章《原来这才是自信心的根源》也写过自信的问题,今天从孩子的角度细说下。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它有三个核心原动力:独立性、安全感和自主性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完成,不断积累成功的经历。

上世纪60年代,一个混血男孩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来自美国的一个中产家庭。男孩因为肤色问题的困扰,在班上少言寡语。

每当老师提问时,他的双腿就开始不停颤抖,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

老师无奈地告诉男孩的母亲,这个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了。

男孩的母亲并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她为男孩找了一份差事——课余时间在街区里挨家挨户订报纸。

在母亲的鼓励下,男孩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努力地与他们沟通,几个邻居都成了他忠实的订户。

有了挣“第一桶金”的经历,男孩从此说话不再结巴了。

多年以后,男孩才知道,他童年时获得的“第一桶金”浸透了深深的母爱。

原来,母亲早就安排好了,她自己出钱请邻居们订报纸,目的就是给儿子一份自信。

也许是童年那份宝贵的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走下来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

他就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人生在于经历。不经历,永远是空有理论。只有不断叠加的成功经验,才会让自信溶于内在,才会让他的内在变得更有力量和强大。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家里的其他事情都不用你干,不用你操心。”

纳尼,我们只是在培养一个学习的机器,

或者一个知识储备的大脑吗?

索性买一个大容量的U盘好了!

应该从小就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思考。

不断让孩子去参与、去体验、去经历。

再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才有能力有自信地去面对,因为他的内在是强大的。

2.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会有一份很大限制。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被接纳的,不被信任的。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

其实,我是个安全感不是很好的人,

很多参加过团队拓展活动的人都体验过“信任背摔”这个项目。

(没体验过的亲看下图)

我每次内心都产生很多对抗,动作不标准,对这个项目特无助。

追本溯源,我从小的记忆大都是爷爷奶奶的影子,没有一点母亲陪伴的痕迹,好像也很少看到她,因为大部分时间她忙农活赚工分换粮食。我成年后,虽然对她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爱,但和母亲之间总有一层说不清的隔膜。记得我结婚出嫁的那天,搂着她瘦弱的肩膀,感觉也是不自在的。当然,这并不妨碍我爱她。

父母给予的真正的安全感是对孩子的认同、信任、接纳、包容和无条件的爱。

如果父母内在俱足、安全感很足的话,孩子也会有足够大的安全感。

3.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就是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决定。

骑驴赶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故事中的两人是没有主见和自主意识的。

如果孩子的行为完全靠别人的评论来做决定,他活得该有多累啊!长大后会有成就吗?

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来自于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决定。先做语文还是先做数学,先洗澡还是先收拾书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

也许有的孩子放学回家要先看会电视,家长就会觉得大逆不道,严厉制止:

“作业不写,还想看电视?!”

“今天不写完作业,就不可以看电视!”

孩子呢,只能悻然地,赌气地坐在写字桌上发呆。

其实你只需要和孩子把看电视的时间商量一下就可以了:

是看15分钟还是只看一集?

如果超时怎么办?下次是不是就只能缩短时间或者取消看电视的权了?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切记说:不能这样,你要怎样,你必须怎样。

我第一次带女儿NN去上小小主持人体验课,老师教完后,要让所有家长坐下台下看小朋友依次表演。

NN很紧张,不敢上台表演,那时我也无计可施,既希望她能突破自我也不想勉强她。

旁边的培训老师过来,温和地给她说:“宝贝,老师能理解你的感受,我第一次表演的时候,也很紧张。不过老师相信你,你会拿出最好的状态去上台,刚才台下练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个认真、自信的孩子,知道你有能力去面对今天的事情。即使你今天表现的不是很好,也没有关系,我相信你,支持你。上不上台?由你自己来决定。老师相信你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女儿点点头,勇敢地上台去了,表演还算不错。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从心里佩服,自然,学费也交得很爽快。

第二次主持人课,她就很从容地就上台了。

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就用这事来给她打气。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做决定的习惯(而不是大事小事都问父母),长大后就会有做决策的能力,就有主观性,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负责。

只有孩子经历过做决定的失败和成功,他才会有自己的自主意识、价值观念,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自己的判断能力等,才有可能在将来遇事不慌,处事不惊。

愿你和孩子都成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都可以活得光芒万丈!

本文来源公众号:泡泡雨

作者:6岁孩子的妈咪,沉浮于互联网运营十年,热衷于儿童心理学教育,没有光鲜的title,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教育孩子的实战心得~期待与您同行!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待地提出:“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玩一会儿。”

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过去,好吗?”

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如孩子学习某个知识点,一时不能搞懂。

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学习时,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

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人都有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从而增加自信。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书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可以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

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自由学习、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增添一些自信。

父母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并且跟他一起做。父母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对孩子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

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学的慢一些。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电视剧,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衣物,哪怕洗得不太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孩子执行

比如帮孩子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

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不要制止孩子探索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地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容易挫伤他探索的信心。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教孩子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学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环境中充满自信。

新华蓝天幼儿园咨询电话: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是家庭快乐幸福的源泉,

自然也是家庭关注的中心。

自信的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

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

因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很好,

自信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能干、

们更多的赞扬,更多的关注。无疑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

很多孩子却非常不自信,

孩子一旦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

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能

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如果孩子严重丧失自信心,

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

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来说

一是缺少成功的体验,某市对

余名小学生调查,有失败感受的学生竟

有的孩子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有的孩子想使自己勇敢起来,

如此一次又一次地经受失败与挫折,

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与动力逐渐地减退,

严重的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

我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是超乎寻常的,

有的家长甚至拿成绩的好坏作

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只要成绩好,孩子一切都好;只要成绩不好,孩子一切

家长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或偶然在考试中失利的孩

子,迫于大人的压力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是自身能力不足,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

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

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

如果这些某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孩子

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对待与引导,

他们就会在心里产生畏惧,

望而生畏,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自己的自卑心理也越来越强烈。

四是生理上欠缺,一些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身体有残疾,五官不正等有身

体缺陷的学生往往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也会感到自卑。

再加上有些父母本身对有生理缺陷儿童的教育就缺乏自信心,

对孩子缺乏公正的评价,

成了孩子缺少自信的性格。

有缺陷的孩子在性格上本来就比一般孩子脆弱、

自卑、多疑,在交往中,有时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是捉弄和欺负,如:因

等等。孩子幼小的心灵很难

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多半不敢与小伙伴们交往,

最后一点是孩子生活在崇尚完美主义家庭中,

有着追求完美的一贯作风,

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