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标签:家教 |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 作者:张影

有些人有才华、学历高,但不够自信,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而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并不优秀,却很有自信,最后攻克难题。所以,自信对人的发展很重要。

现在,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胆小、不自信。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总编辑、知心姐姐卢勤老师给出了方法。

引导孩子相信“我能行”

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身上蕴含的潜力,而不是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较。因为,如此消极比较的结果,只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缺点,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很难赶上去,也很难突破自我。

比如,有些孩子上课时明明知道老师问题的答案,但可能由于胆怯,不爱回答问题,或者说不敢当众表达。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私下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在课上能关注到这个孩子,鼓励他把自己知道的问题回答出来,给他展示的机会;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竞选班里的小组长、课代表、班干部,让孩子在为集体做事、与同学打交道中逐渐培养其自信。

家长应教育孩子正视自己的短处,并告诉孩子如何避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名言。认识自己难的是认识自己的不足。

我女儿做作业速度很快,但从不检查,结果不是把加法看成减法了,就是漏题了,让她重新做一下,都会,她的短处在于马虎。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不批评她,而是鼓励她:“闺女,你看100道题只错了三道,漏了两道,其实你并不是不会,就是着急了,要是下次做完后检查一下,效果肯定会更好。漏掉的和做错的题都很不开心,说你偏心,把它们做错了。”“嗯,妈妈,下次你给我定个闹铃,我保证在三分钟之内全部做完并且我会检查,改掉这个马虎的毛病,让它们全都开心起来!”

首先,体验成功,激发梦想。小孩子的未来、梦想从哪儿来?就从他人生第一次成功开始。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做成一件件小事中,获得成功的感受。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不行,或者永远失败。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科学家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前有过很多次失败,但她一直坚持,到80多岁,才获得成功。每一次失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历练的机会。

第三,体验灾难,调动生命的潜能。以前发生的大地震、水灾、飓风,包括这次疫情,都是灾难,它带给我们的是失去很多生命,但也会调动很多生命的潜能,在大地震的时候,有些孩子在地下埋了很长时间才被挖出来,被救出后给解放军叔叔敬礼,这种坚持应该是一种生命的潜能。

我们在遇到灾难之前,要告诉孩子怎么避免,当灾难到来时一定要告诉他,我们可以解决的。所以多带孩子走出去,让孩子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了这种经历,在遇到问题时他就有办法解决,经历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鼓励孩子告别“我不行”

首先,找出自己最“怕”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我不行”在作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孩子会怕虫子、怕回答错问题遭老师批评、怕考试没考好挨爸妈打、怕丢了东西遭到惩罚,有的孩子小时候父母陪伴不够,特别没有安全感,怕见生人……还有很多的“不行”,是因为孩子曾经失败过,留下了阴影,父母帮孩子把这个“病根儿”找出来。

其次,和“我不行先生”告别。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小雨姐姐曾经读过一封告别“我不行先生”的信:“每当我跑步的时候你就说我不行,你这么胖根本就跑不下来,于是我觉得浑身每一处肉都在痛,我没有跑到终点;每次我要参加夏令营的时候你就说我不行,你这么小会想妈妈的,会天天哭鼻子无法坚持下去……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都会出来捣乱,你让我失去了自信,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机会,我受够你了。今天我下决心和你告别,我要找回自信,找回勇气,我要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我要快乐地生活,‘我不行先生’安息吧,从今天开始我将成为‘我能行先生’的好朋友”。这封信对孩子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第三,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一个人要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首先要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能。

安徒生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困,爸爸是个木匠,妈妈是个洗衣工,家里没钱给他买玩具,但是爸爸手很巧,做了很多模型,妈妈就教他怎么做衣服。

14岁时,妈妈让他出去学点儿手艺养家糊口,安徒生想学戏剧,他到哥本哈根去拜访戏剧大师,但他长得丑,个子很高鼻子很大,弯着腰,口齿又不清楚,所有人都认为他不行,可他认为自己行。

他给家乡的女友写过这样一封信,“谁能想到将来在地图上找奥登塞这个地方的时候,会在下面发现一行小字,写着‘诗人安徒生就诞生在这里’。”就这样,他的文章越写越好,其童话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150多个国家发行,安徒生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所以要和“我能行先生”交朋友,让孩子敢于有梦,勇于追梦,不停地圆梦。

<article>
<section>
&lt;p&gt;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可是由于有些父母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而一个自卑的孩子,很难变得优秀,也不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lt;/p&gt;&lt;p&gt;
哈佛心理学家肖恩库珀为了能够找出克服自卑的方法,花费了5年时间,来研究心理学的每个领域。库珀提醒父母,孩子如果有这6个迹象,说明你的教育,造成了孩子的自卑,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lt;/p&gt;&lt;p&gt; 1.孩子做事总是畏畏缩缩。&lt;/p&gt;&lt;p&gt; 2.孩子过于敏感。&lt;/p&gt;&lt;p&gt;
&lt;p&gt;  1.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在怀期望地提出:“妈妈,陪我看一会书吧。”而你正在忙着工作、接待或做饭,而不能立刻满足他的要求时,需要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写完这篇稿子、接待完这位阿姨、做好这个菜,就陪你一起看书,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lt;/p&gt;
&lt;p&gt;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lt;/p&gt;
&lt;p&gt;  3.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lt;/p&gt;
&lt;p&gt;  4.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妈妈摆放一下碗筷、搬一下凳子,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lt;/p&gt;
&lt;p&gt;  5.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别用“比较”来刺激孩子,好多家长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张口“你看看人家的谁,你在看看你”,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lt;/p&gt;
&lt;p&gt;  6.鼓励孩子表演特长。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这个过程也是在锻炼他的自信心。&lt;/p&gt;
&lt;p&gt;  7.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他执行。比如帮孩子制订读书计划、朗读计划等,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进行读书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lt;/p&gt;
&lt;p&gt;  8.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比如孩子在玩积木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lt;/p&gt; &lt;p&gt;  9.不用打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好多家长朋友在批评孩子着急上火后,火气一顶便张口骂孩子、动手打了孩子,打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lt;/p&gt;
&lt;p&gt;  10.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具体表扬。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比如“你做事的态度很认真”、“你努力学习的样子最可爱”,而不是“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空洞的无效表扬,具体而有效的称赞会给他自信。&lt;/p&gt;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