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号怀孕到25号是四十天了吗?

1、您好,请问下来例假量少还天数少会是什么原因呢?已经持续两年多了,会影响怀孕吗?

您好,经血量超过30ml,经期持续在3-8天范围内,情况就算正常。经血少,与雌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薄有很大的关系。偶尔一次月经和以前的量不一样,可能是由于受凉或气血不足导致的,注意保暖、喝一些红糖水就可以了。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就有可能是妇科疾病或者内分泌因素导致的,需要就医查明原因进行调理治疗。

2、你好我想问一下我的例假每个月都会推迟好久甚至都快两个月才来而且每次以来还特别的少走点发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你好,这是有宫寒的表现,宫寒是中医非常模糊的概念,主要指女性肾阳不足,会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宫寒的治疗是需要长期调理的过程。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中医门诊进行面诊,根据具体体质进行调理。不要自行诊断。同时宫寒是中医的概念比较大比较模糊,如果你有月经问题,可以在月经结束后3-7天进行激素六项检查和妇科B超检查。建议平时多做运动。调节膳食,进食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红豆粥、姜母鸭、桂圆茶、黑芝麻、甜汤圆等。容易手脚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如果月经不调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妇科检查,检查B超和性激素六项。

3、帮忙算算排卵期,我是四月八号来的例假,经期三天,这个月是25天来的例假,我的周期不准,谢谢

1.您好,排卵大概是发生在下次月经来之前的14天左右的,在排卵的前后5天同房是比较容易怀孕的,如果月经不规律的话就不太好推算哦,如果想要知道排卵的具体时间可以去医院做卵泡监测或者是自己做基础体温测定,如果有排卵的话体温会有升高的。

2.你好,如果月经周期不准的话,一般是计算不准排卵期的,一般排卵期是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如果根据你月经周期25天计算的话,那大概在4月19号左右就是排卵期了,在这前后4-5天同房怀孕的几率比较大的。

4、我上个月30号来的例假,11号晚上吃了避孕药,14号晚上又来了例假,但是这三天晚上量很少很少,白天量比晚上多一点点,也不是很多,我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很着急,因为去年怀孕半个月的时候来了一次这样的例假,白天有,晚上没有,后面过了一个月查出来,去医院流了

这是紧急避孕药引起的撤退性出血的,正常的。紧急避孕药会打乱女性生理期、扰乱内分泌,副作用很大,一年最多吃两回,吃多了严重甚至会引起不育。建议使用安全套避孕。

5、你好,我想问下我例假基本上是28天,上个月十五号来的按理来说十三就应该来了,现在都还没来,我今天用早早孕试纸测了下一条深一条浅,试纸条测得两条杠颜色一样,是不是代表着怀孕了

你好!一深一浅有可能怀孕了,建议到正规医院血检HCG,这是检测是否怀孕最敏感的指标。先不要担心,先到医院进行确诊。

6、方医生,你好!我二月二十二好来例假,三月份没有来,四月十五号也就是今天才来例假,请问正常吗?

你好!请问你的月经周期之前稳定吗?一般以3-7天的经期为正常区间,21-35天的月经周期是正常范围,月经推迟或提前1周以内都是正常的现象,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很多,常见如卵巢功能异常、子宫疾病、宫腔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妇科炎症、情绪波动、药物影响、环境改变、过度劳累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先不要担心,偶尔一次月经失调问题不大,持续异常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妇科检查,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平时保持心情的愉悦和饮食作息的规律。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3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

  1911年6月1日,在黑龙江呼兰城的一个在财主家族,一个女孩出生了,她就是后来的女作家――萧红。

  虽然出生在财主的家族,但萧红过得并不幸福,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冷酷无情,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感受到温暖的爱。

  20年后,父亲为萧红定下了一门婚事,但萧红对这门婚事并不认可,于是她和表哥连夜逃走了,后来表哥抛弃了她,她只好回家了,而家人并不欢迎她,无奈之下,她投奔了她当年背叛过的未婚夫汪恩甲,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萧红,汪恩甲也抛弃了萧红。此时,萧红身怀有孕被困在旅馆,她写信给报馆求救,从此认识了萧军,二萧情投意合,他们之间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后两人却真正做到了相爱相杀。

  几年后,因战事,二萧永远分开了,后来,萧红与端木蕻良结了婚,直至萧红去世。

  萧红在困难时,她会去找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对于萧红也是亦师亦友。鲁迅先生十分欣赏萧红的才华,因此萧红更愿将鲁迅先生当作她的挚友,正因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鼓励,才让她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黄金时代!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那种悲喜交加的情感,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都来源于她那苦难的生活,她的一生是短暂的,是悲惨的,而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她的文学造诣。

  萧红在写作上与出了她的黄金时代,但在生活上却是悲悯的,令人同情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像萧红说的,“只因我是个女人”。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2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的故事了。虽然是小说,我倒是倾向于相信那些故事起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真的。看此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是,似乎让我又重新体验了一边我的童年。这本书让我记起了很多我在那个荒诞的年龄干的荒诞的事情,我以为我将它们都忘了呢,但当那一个个场景甚至气味都清晰的再现时,我realize到原来我还没忘,起码没有全部忘记,多好。而我的黄金时代就我那荒诞的年龄里结束了。

  此书(更多的是作者)让我对弗洛伊德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早上视听说课上老师又刚好提到法学学生也要看看psychology的,于是晚饭后去图文找弗君的书,发现咱图书馆关于心理学的书还是不少的。弗君的书摞起来大概有三本牛津辞典那么厚,下学期再拜读。其实对于心理学我早就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几天我借了几本心理小说,大概不能在考试结束前看完吧,谁知道呢,上学期考试前也借了一大堆小说,结果还是看完了。

  Anyway,我还是觉得《黄金时代》让我记得了点什么,是关于自己的,至于书中的情节我想我已忘了。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3

  大多数人的是被时代推着走,而在这个电影里的萧红是走在自己的黄金时代。

  有人说,电影里没有时代,只有人物。这不正是编剧和导演所要的吗?只是大家习惯了用男性视角看大时代,看大开大合,看热血沸腾。而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就让大众觉得冗长、不适、冷淡。

  她是如此追求自由,她背叛家族,她怀着孕抽烟,她跳窗逃走,她把第一个孩子送人,她给鲁迅寄去生死场,她只身去日本,她说她只想找个地方好好写作,她不想政治,她随意花钱给高额的小费,她第二个孩子的莫名死去,她为自己的肿瘤手术签字。

  她有小女生的烂漫和脆弱,也有女人的坚韧和柔软。她在漫天雪地里说,鞋带散了,带着少女的顽劣的态度。她在火车的窗口深情地劝箫军跟她一起走,带着女人独有的温柔。她挡在端木的前面,面对动手的箫军,带着她独有的侠女的气度。

  电影里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个异数,大家都在写革命,她在写故乡。而当多年后,人们远离了战争的满目疮痍,才发现这颗明珠般的作品。

  电影里的萧红用一生都在证明她这种逆时代洪流的性格。最开始,通过鲁迅讨论上海左倾作家就是墙头草的时候点了一次,当她在日本的“黄金时代”的时候,她说她在笼子里又点了一次,当她选择懦弱的端木的时候再凸显了一次,而对《呼兰河传》的评价继续点题。

  记得妹尾河童在自传体小说里《少年H》有这么一段:“H观察人们接下来会怎么做,发现众人都很巧妙地随波逐流。就如同H潜入海中所见到的裙带菜一样。裙带菜会随着潮流晃动而不抵抗。可是根部仍然附着在岩石上。或许应该活得像裙带菜一样才自然。“不过我办不到,我不要当裙带菜,我又得继续当抵抗水流站立的木桩了,”H心里想。 现在我们也是一群裙带菜。”

  成长好像是一个妥协地过程,而在大时代里,萧红却没有做裙带菜,没有随波逐流,她安静柔韧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像一个木桩一样。尽管一路漂泊,从呼兰河-青岛-上海-日本-临汾-西安-武汉-重庆-九龙-港岛,她却一直没有改变,她还是凭借自己天生的才华谱写自己的黄金时代。

  她也受了很重的伤,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她仍然坚强面对。身体上她有肺结核,还有肿瘤。心理上,在面对背叛、暴力、懦弱的时候,她还在婚宴上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她被许多人怀念人,热爱着。有鲁迅,有作家,有编辑,有恋人。虽然她说你们都是箫军地朋友,但其实大家更深深爱着这个才华横溢和敢爱敢恨的小女孩。从这个角度,电影里采访式的镜头,正好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萧红的爱,而镜头前最有力的两次哭泣也是为了说明所有与她接触的人都被她人格的魅力所感动,连吃下糖果都无法阻止由于失去她,带来的苦涩和泪水。

  选择汤唯来演这个角色是绝妙的,她也不负所托。萧红的安静、自由、任性、才华、美好、敏感和坚韧也一定程度上与汤唯的经历共鸣。没有一定经历的女人,演不出“筋骨若是痛得厉害了,皮肤流点血也就麻木不觉了”的萧红。汤唯眼底不灭的倔强和嘴角那一点清浅,是萧红最好的诠释。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4

  因为有人说看不懂嘛!怎么就看不懂了啊!还有秀优越的说不了解历史和萧红的人根本看不懂!然后就有很多人跟我面前人云亦云说不了解根本就看不懂!

  这种瞬间觉得人跟人差别很大的疏离感很让人讨厌好吧!感觉就不是一个星球上的人种啊!!这种寂寥谁能懂!

  电影放完我还坐着等待出字幕,在我前面还未离场的有位白发苍苍的女士,也许是文艺工作者,也许是爱看萧红,我们一起等到了电影最后的最后。因为电影残留的香味让人静静等待它慢慢消散,并不着急离开。

  独白是萧红的文章句子,倒不嫌太过文气,只是这种文气沿用到人物对白,还是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过几分钟后就适应了。

  这是一部讨论并呈现美的电影,文字的美,萧红的美,以及她周围懂得欣赏美的男人们。萧军爱上萧红的瞬间、鲁迅和萧红讨论衣服颜色的搭配、袁泉赞美萧红自制旗袍的描写、丁玲等人对萧红的评论。等等细节都无不呈现出这样一个人见人爱、性格天真率性、才气珍珠般亮眼的萧红(说萧红是被人嫌弃的松子是咋想的)。

  我想每个人都见过这样的人:像孩子一样单纯不喜欢复杂的人事物,非常讨人喜欢,虽然会暗觉得她轻率、肤浅,但又会从她偶尔的话语与文字中发现一种轻而易举的灵动机巧、仿佛天赐,真是让刻苦和勤奋得来的深刻惊鸿一瞥爱不释手,小心呵护。

  萧红的这种赤子之心对于搞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千金不换,所以所有遇见萧红的作家们都爱她,哪怕只有短暂的缘分,都会在萧红逝后痛哭流涕,那是一种对天才逝的惋惜,丢失珍宝般深深的伤痛。

  这不是一部要懂的电影,这不是盗梦空间也不是推理小说,只需要感受萧红文字的美好,感受情节刻画出的这个人物的可爱美丽,感受二萧的爱情,然后会心一笑,或同情或悲伤,就好了。

  关于二萧的爱情,俗一点说就是让我又相信爱情了,虽然她说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但她也在最无助的时候想要给已婚的萧军电报,并说他肯定会来接她,她没有这么做,但我也相信,他们的互相了解,互相深爱,虽然因为不能忍受的痛苦让彼此分开生活,但不能否认他们之间爱情的长存,从萧军一直保存她的信件可以看出,虽然因为自尊心说这是一个奇迹,但是谁都知道那是他的珍宝。这么唯美浪漫的爱情真实存在着,知道这些足以。

  不是最后死在谁手里就叫爱情,不是温柔相待相敬如宾就叫爱情,我不否认,萧红自己也期盼的普通夫妻的温情是人最最需要,没有就活不下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生活,就如同她在日本,如此舒适如此自由、自称为黄金时代,感受却像在牢笼。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5

  短短31年的生命,留下了旷世巨著,仿佛她生来就是为了受苦,然后再将那苦化做文字。是真的用生命来写作。

  孤独充滞了她的生命,幼年丧母,私奔,迫于饥饿与不爱的男人同居,怀孕后险些被卖到青楼,被萧军解救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为了挽留萧军的爱,也迫于现实的压力,将出生的女儿送人。在爱情中的萧红是不管不顾,飞蛾扑火般的,即使两人饿的连饭都吃不上,只要和萧军在一起,萧红就是幸福的。从小没有父爱也没有母爱的萧红将萧军当作精神的支柱,生命的慰藉,命运的拯救者,是她悲苦命运中想把握的一丝温暖。可惜,这样的幸福没有维持多久,萧军屡次出轨、背叛,并且伴有家暴,时时讥讽萧红的文学创作。在萧红与萧军的爱情中,萧军无疑是处于主导的,他自认为是萧红的拯救者,而萧红是作为一个被侮辱等待解救的孕妇进入他的视野。萧军骨子里也许对萧红是轻视的吧。毕竟,在中国这种根深蒂固的自私男权思想是很难改变的,即使到今天依然如此。

  萧军解救了萧红却也毁灭了萧红。他的背叛带给萧红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面对萧军的冷漠,想想那被送走的女儿,萧红的内心该是何等的悲凉。

  端木恭良能有勇气娶怀着萧军孩子的萧红结合,无疑是萧红生命中短暂的安慰,但是,这一次,萧红却又是以一个被侮辱被抛弃待拯救的孕妇形象走进男人的视野。战乱时期端木的自保,让萧红又饱尝了孤独和颠沛。与萧军的孩子在生下来第三天就夭折了,萧红的生命又一次经历了死亡的打击。也许这个时候她对生死已经麻木了吧。情感的打击,多年颠沛的生活让萧红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即使在病床上,她依然笔耕不辍,以平均一年10万字的速度在进行创作。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抗战,但她其实时刻关注着国家局势,在她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弱小民众的同情。

  所以,萧红绝不仅仅是一个有才华的命运多舛的女作家,她是当之无愧的有时代感的女作家。这一点,张爱玲是无法与她相提并论的。

  在生命最后的时候,萧红凭借她与生俱来的文学才华,得到仰慕者洛宾基的陪伴。

  萧红临死前的遗言是希望骆宾基帮她寻找送人的女儿,还有就是希望能葬在鲁迅的墓边。这样的遗言,着实让人唏嘘。

  到死她放不下的牵挂是那个被遗弃的女儿,到死她才明白,在她生命中,唯一带给她温暖没有伤害的男性是鲁迅。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6

  年轻时常看一本《黄金时代》的杂志,以致后来别人说起黄金时代时,总认为指的那本杂志。看2015年第34届香港金像奖颁奖晚会,才发现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关于民国女作家萧红传记《黄金时代》。

  本人学识浅薄,开博上网后学到了不少东西,逛博时曾看到过博友写有关萧红的博文,可因不喜欢终究没感兴趣。昨天逛博,又见一博友写了首关于萧红我的黄金时代诗文,于是在网上寻来汤唯演的《黄金时代》视频看看。感谢汤唯!真的,若不是汤唯,我至今还不见识萧红,也不会对此人感兴趣,虽喜欢文学,但从未看过萧红作品。认识汤唯,是从《色戒》开始,但这片我没看过,只是从此知道汤唯,看过她演的《晚秋》《北京遇上西雅图》。后来又在微博中看到过她的一些在外用外文演讲的视频,感觉汤唯不仅演技好,文采和能力也不错,不愧为人才!昨天午后闲来在网上看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汤唯,把那位民国女作家萧红,演绎得真是唯妙唯俏,棒极了!

  在我的眼里和心中,感觉萧红就是汤唯演的那样,看到网上萧红的照片时,反倒觉得那不是萧红,汤唯演的才是。汤唯演得那么好,可惜没能凭借《黄金时代》夺得第34届香港金像奖影后桂冠,片中她将燃着烟头按向手腕熄灭,将萧军离去,萧红痛苦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汤唯,不知真实的萧红是否也这样?因为汤唯,我开始注意萧红。

  说真的,我不喜欢这个不长寿的民国女作家,至于她的作品,以后有空有机会就看,但决不会刻意,更喜欢丁玲。喜欢汤唯,喜欢汤唯演的萧红,在《黄金时代》影片末尾,我听到并看到了有关萧红的文字,我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从《黄金时代》中,我看到萧红是崇尚自由的,个性也很开放,她只想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和爱,喜欢写作。她的写作能力是无限广阔的,感情也很细腻,以致于太专注于作品创作而脱离现实生活,生活对她也太不公平了。从她的文字来看,很接近生活,作品文字描写什么的都很细致入微,直入人心,令人感动,这个还是值得学习的。

  总之,《黄金时代》观后,见识了萧红,谢谢许鞍华导演导出此片,谢谢汤唯的表演,学无止境,我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7

  电视有点播功能,也是极好的。每天一部电影,今天的是《黄金时代》。看之前并不知道讲述的是萧红的故事,看介绍以为是部普通国产文艺片,但开片就挺吸引眼球,一个只活了31岁的女人,一段勇敢的逃婚和大胆的爱,再一些文艺的诗,慢慢知道,贯穿全片的那个人是只有所耳闻过的萧红,也对这样一个人产生了些好奇。不得不承认,挺不会欣赏艺术。至今看了两部许鞍华的片子,都有打盹,中间部分有些遗漏,不过不影响整体感受。这样一个女人,给我的震撼还是极大的,忍不住百度了下萧红的生平。更愿意理解成共经历过四个男人,而且在那个时代,倒不觉得是放荡。与已婚中学同学的同居,到与未婚夫汪恩甲经历的一年多,再与萧军的命中注定、共同创作和相念一生,到最后的与端木蕻良共结连理走完余生。给我印象,这是一个敢于抛开世俗尊崇自己内心,有想法有才华,善良正义,经历过贫苦与富足,孤苦的女人。用了很多对我来说极少用的赞美人的词语,除此也不完全认同,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也不能作过多评价。短暂却也精彩的一生,羡慕的是她的创作热情,留下很多好文。一个人活着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一些东西,却可以长久地流传再流传,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也便是文学与各艺术于人类最大的意义了吧。曾经说过,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许碌碌无为的人健康无病地活了很久,也许给你一身才华的同时,却也收走你一部分健康或是其他。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即便不是大环境下需要的主旋律。

  戏里,每个人物都很深刻,不过每个都细说就有些不大合适了。正如这片长,导演也是没法再剪了吧,剪哪儿,都会不合适。一个个小小的人物,一份份小小的信念,一点点小小的努力,构成了一个黄金时代。

  最后以片中丁玲对萧红的回忆和另一段话收尾吧。

  她说的话是很自然而率真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许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了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吭地,就拖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8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却是第一次有想要表达些什么的冲动。

  提起萧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短暂的一生所经历的波折感情。对于萧红自己来说,感情也的确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文学创作方面。

  电影《黄金时代》以萧红的一生为线,通过对她几段感情的再现,期间再加上众多角色的独白,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生动的、鲜活的萧红。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一在于它并没有对萧红的感情有所遮掩,而是将其堂堂正正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看时反而并不会有八卦的心态,而是很自然地把它当作萧红的一部分,以它作为一个窗口去走近萧红。

  萧红的身上有着极强的传奇色彩。她只活了31岁,但她所经历的,所承受的已然是完整的人生。她的一生逃过婚,失去过未婚夫,换了三任男友(骆宾基的后人澄清萧骆二人并非恋人关系),送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影片里,许广平曾说萧红很擅长写饥饿和苦难,她写得令人触目惊心。饭桌上的一位文人在评价萧军和萧红时提到萧红是靠天赋和感受去写作的。天赋?萧红的天赋是什么?或许是丰富经历带给她的异于常人的生活体验吧。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寻找。渴望自由,也向往稳定。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便是萧红与萧军的命定相遇。“苍白色的脸,特大闪亮的眼睛,声音受惊而颤抖”,这是萧军第一次见到的萧红。那时的萧红肚子里还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夜里的相谈甚欢。人与人之间的点燃,可能从见面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未婚夫离开,留下六百多元的债。萧军有心救助,却力量不足。一场洪水给了两人希望,也让萧红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大的转变。萧红遇见萧军,就像遇到了光。她怀着大肚子从楼上窗户跳下来时,是笑着的;和萧军租旅馆,房间简陋,因为穷困连铺盖都没有,她是笑着的;去巷子里吃饭,多了一份带汤的肉丸子,她也在笑。“电灯照耀着满城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那时的萧红令人羡慕,她拥有着简简单单的幸福。不仅如此,萧军还带萧红去结识一众文人,在写作上帮助萧红。好的时候,两个人是真好,一起聊天,一起写作,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一起做很多事。那是属于萧红的“黄金时代”。后来,日子渐渐好了,两个人的距离反而远了。在一次次的矛盾中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委屈与失望,最终她在分分合合中,选择了另一个人。我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儿,应该都会叹息。

  萧军被萧红吸引始于才华。萧红后来反问:“如果我没有你想象的那种才华呢?”那个时代给文学创造了一种成长的氛围。越是压制,文学青年们自由的思想越是要冲破牢笼。萧军和萧红的感情何以裂变,我们很难知晓其中细节,也不宜过分关注。感情之事本就复杂,当事人都未必理得清楚,更何况他人。他们二人留在那个时代的是属于自己的文学印记,这也是后人应更多去关注的东西。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9

  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他的生活不如普通人。他本可以接受父母的婚姻,过上普通人那时应该过的生活,但离家出走仍然是他最后的选择。他不愿意被这样摆布。她不想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也许这个角色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结局。他是小红。

  萧军曾经问过萧红,当他在一个小旅馆的仓库里浪费时间的时候,你为什么还活着?小红回答:“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事情让我死不瞑目。”我们现在看到萧红说的让她死不瞑目的自然是旧的封建制度。萧红不愿意平庸或平凡。他想用他自己和他的笔来帮助被旧体制迫害的妇女。当时,萧军也被萧红非凡的才华和勇气所感动。

  然而,动力属于动力,天赋属于天赋。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毕竟是悲惨的。女性的悲伤不仅来自于当时人们的颓废思想,也部分来自于女性的情感大于理智。一些情感上的摩擦足以粉碎他们。

  女人生来就不是站得高的。

  现在“女强人”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一个坚强的女人只在情绪控制上更优越。她们的本质和其他女人一样。他们外表像刺猬,傲慢好斗,但他们的心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外表而改变。

  自古以来,女人不应该因为她们的一些缺点而受到不同的对待。他们不应该站起来面对天空!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0

  赶上《黄金时代》的尾巴,坐在偌大的影厅正中间,最好的视角,以最舒服地姿态,准备着接受一场文艺的“洗礼”。有人说《黄金时代》是许鞍华反电影的学术作品,冗长而无味。但是可曾想,这就是时代,就是生活?

  萧红的一生与苦难结伴,与抛弃相随,她抛弃了家人,任凭弟弟苦苦相劝也不愿回;她抛弃了第一个孩子,仅仅只看了一眼且伴随着惊恐;她抛弃了同甘共苦的萧军,选择了懦弱怕事的端木;她抛弃了萧军的孩子,闭眼逃离……种种表明,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担当的女子,可谁又来担当她的担当?谁又停止了对她的抛弃?

  那个时代,名声重于一切,与表哥陆舜振私奔的萧红,声名狼藉,但是她不在乎!她以为,有爱就够了。但陆舜振不堪压力,弃她而。她离开家是,家人因为她一人,举家迁移,身败名裂,当弟弟苦苦相劝的时候,握着杯子的她,拼命地喝滚烫的咖啡,想掩饰内心的犹豫和不安,她明白,那个家容得下的不是她!她放下理想随未婚夫了,却在欠债累累的时候遭到抛弃,孤独坚强的她,还以为,未婚夫会回来。至于萧军,爱得深入骨髓,伤得也透彻心扉,最艰难的时候欢声笑语,开始安稳的时候包容不再,怀有孩子的萧红被萧军“成全”。当爱没有了信任,担当也就无从说起了吧?最后的最后,病中的萧红,拉扯着要走的端木的衣角,她那么无助,她需要的只是一双安稳的手,在需要的时候握住就好,倦了的心神也就安了。

  因为才情,萧军萧红相守相伴,虽然清苦,但是没有芥蒂。爱的最初总归是愉悦美好的。是什么让共患难的也易碎?如果没有朋友的“萧红比你有才!”,如果没有中学生女孩的出现,如果没有朋友妻的介入,如果没有端木的殷勤,如果没有……

  萧军爱她,却在她被困旅馆时无计可施,最终是萧红自己挺着大肚子跳下窗户,她靠的是自己!萧军爱她,却几次不忠,无视萧红的痛苦隐忍,而萧红选择自行冷静,给自己孤寂。萧军爱她,却没成全她“只想安稳写作”的小小心愿,冰冷她的挽留,坚决选择分开,对于最后的抛弃,她没有言语,只有“痛彻筋骨”,也就不怕端木的“皮破血流”了。

  平铺直叙和出景的旁白,我以为我也会困乏,但没有!浓浓的时代感,扑面而来。我竟苦恼着剧中的苦恼,紧张着那时代的紧张。仿佛在与这些文人们聊天,他们说,我听!听得出神听得入迷!

  最后,她了,有人为她哭了。我为她高兴,她不用再害怕被抛弃了。她终于可以“安稳”了,只是不能再写作了……

  如果有来生,愿有独人不负才情,不负卿,即是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1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2

  故事的发展由不同的人物娓娓道来,萧红说道,我是从祖父那里学来,人生除掉冰冷与憎恨以外,还有温暖和爱。萧红,一个呼兰县独立不羁,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居无定所的流离,众叛亲离的悲凉,几番挣扎的婚姻,却见证了一段黄金时代。在流离中刻骨求爱,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在唏嘘的文字下力透纸背。

  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季节,今年的五月,我的生活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萧红如是写道。伴随着第一任丈夫王恩甲的销声匿迹,萧红落魄不堪,也成为了萧红生平中又一个不解之谜。“她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色的脸幅,镶嵌在头发的中间,声音显得受了惊愕似的微微有些颤抖地问着“,这是萧军第一次见到萧红的描写,此时的萧红憔悴不堪,挺着大肚子,而萧军已然被她美丽的大眼睛折服。 萧红问“为什么我一点力量没了”,萧军说:“爱惯就好了”。也许正是萧军这种无所谓的态度,顺其自然的态度也让两人的感情变得无谓,再激情四溢的生活终抵不过平淡的流年,再固若金汤的感情抵不过残酷的现实,与其说是冰冷的现状不如说他们 败给了那欠的600块钱。饶是如此,两人在贫穷与饥饿中度过了一段艰苦而甜蜜的时光。对于现代人来说,最美的时光往往不是那些豪华的游艇,绚烂的风景这些外在的物质化的享受,而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带来的两情相悦。也许只是一粥一饭,在电影里连半毛钱的猪头肉

  都是奢侈,而在现实生活中呢,人们欲壑难填,想要的还多,更多,欲望膨胀的无以复加。金钱,利益,权利,在那个视之为身外之物的黄金时代已然不复存在。萧红在她的作品里将贫寒与饥穷写的触目惊心,其实是在反衬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高度纯洁化的精神世界,连萧军自己都承认,自己不会写卖钱的作品。作家就是作家,用文字把握时代的脉搏,用发人深省的句子重塑青年一代的理想。这种崇高和伟大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心无旁骛著文章,用自己仅有的一点能量向社会散发光和热。

  “我愿意关着灯坐下来,沉默着,就在沉默中,我想,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自由和舒适,平静而安详,没有一点经济上的压迫,这就是黄金时代。这是萧红远赴日本写作时写出来的。之后,伴随着与作家端木蕻良的熟识与萧军感情的破裂,她嫁给了他。之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他们这样一群人,耗尽了青春,却怀揣着信念与理想,坚持着梦想与爱情,这样的大爱与大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深思!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3

  1911年6月1日,在黑龙江呼兰城的一个在财主家族,一个女孩出生了,她就是后来的女作家――萧红。

  虽然出生在财主的家族,但萧红过得并不幸福,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冷酷无情,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感受到温暖的爱。

  20年后,父亲为萧红定下了一门婚事,但萧红对这门婚事并不认可,于是她和表哥连夜逃走了,后来表哥抛弃了她,她只好回家了,而家人并不欢迎她,无奈之下,她投奔了她当年背叛过的未婚夫汪恩甲,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萧红,汪恩甲也抛弃了萧红。此时,萧红身怀有孕被困在旅馆,她写信给报馆求救,从此认识了萧军,二萧情投意合,他们之间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后两人却真正做到了相爱相杀。

  几年后,因战事,二萧永远分开了,后来,萧红与端木蕻良结了婚,直至萧红去世。

  萧红在困难时,她会去找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对于萧红也是亦师亦友。鲁迅先生十分欣赏萧红的才华,因此萧红更愿将鲁迅先生当作她的挚友,正因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鼓励,才让她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走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黄金时代!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那种悲喜交加的情感,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都来源于她那苦难的生活,她的一生是短暂的,是悲惨的,而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她的文学造诣。

  萧红在写作上与出了她的黄金时代,但在生活上却是悲悯的,令人同情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像萧红说的,“只因我是个女人”。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4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也都会在纷闹的人世间爱与被爱着。

  1911年,在呼兰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注定命运不凡的女孩降生了,她就是张乃莹,也就是后来的著名女作家萧红。

  萧红成年后,父亲为她定下一门亲事,但她早已恋上表哥,为了心中的爱,便大胆的与表哥私奔。为此,萧红和家人惨遭他人的唾弃,表哥也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最终背叛了萧红。萧红不得已只好投奔了之前的未婚夫。但没多久未婚夫一家也不辞而别,消失了。萧红在旅馆欠下了一笔巨资,她向报社写信求救,因此结识了萧军。萧军看中了萧红的才华,愿意伸手相助,萧红也认为两人情投意和,便走到了一起。但爱情有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萧军、萧红的感情渐渐破裂,最终两人还是过到了尽头。后来,萧红遇到了端木,并于端木结婚。

  萧红的一生颇具悲剧色彩,短命、穷困、奔波,正是因为她这般不同的一生,才铸就了她特有的文笔风格。鲁迅先生曾在萧红最落魄时,给予她光明,对她的才华给予肯定。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先生曾这样评价萧红的文笔:人都知道穷苦,但没有人像她写的那么深刻!

  萧红最终死于肺结核病,在她如流星般的人生中,划过属于她自己的光彩,和她自己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5

  我们在喧杂的尘世中唱着自己的歌,站在爱中迎接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20世纪初,在呼兰河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她虽然家庭不幸,但那时的她,单纯的期待着长大,不曾思虑一路坎坷。

  20年后,父亲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她却与表哥连夜逃走,被表哥背叛后,她仓皇回家,家人却不再欢迎他,她只得去投靠曾背叛过她的未婚夫,可他的家人坚决不同意。她在旅馆中欠了一笔巨款,被关在仓库中,她向报馆写信,意外结识了萧军,两人相见恨晚,情投意合。若干年后,因为战事变故,两人永远的分开了。之后,她与端木成了亲,直至得肺结核死去。

  萧红与萧军有一段如胶似漆的爱情,但他们的分手却无比和谐,天各一方,唯愿君安。两人分别时,萧红试图挽留,却被萧军无情地拒绝,在听到萧军的答复时,萧红转头便走,她也有自己的尊严,这世上,谁又比谁更优越呢?他有他的繁华,你,自有你的盛开。

  萧红在遇到困难时,总会找鲁迅先生倾述,她不仅把鲁迅先生当成老师,更多的是挚友。尘世里,我们都只是需要一句加油,一声你可以,在这鼓励中热泪盈眶,卸下所谓坚强的伪装,然后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

  萧红的私生活曾被无数人谩骂,她却平静无比,所谓笑骂由人,自在我知,本就是入世法里最艰难的选择,而她却笑纳百川。

  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的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的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萧红没有辜负每一个朋友,也没有辜负每一场爱情。

  我的黄金时代,由我来掌控!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6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讲述了作家萧红悲惨的一生。以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讲述完了她的一生,让世人了解了萧红。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历史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沉浸在他们的悲欢离合中,让我深有所感。

  萧红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中。在这个家里,萧红感觉不到爱,唯有祖父十分疼爱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萧红的祖父并没有因为她是女流而怠慢她的学习,亲自为她讲解文化知识。正因如此,萧红才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可好景不长,一九二九年,萧红的祖父去世,她第一次饮了酒。那年,她刚十八岁。

  随后,萧红举家迁往她的老家。萧红不久后又和表哥私奔。后来又投靠她的未婚夫,在一家旅馆内产下一子,送人不久后死亡。而她的未婚夫也不见了踪影。

  后来,萧红的才华横溢,让一家报社的人慕名而来,而他的第一个丈夫萧军,也因她的才华而与她在一起。但萧军的心眼却很小,在一次聚会中,几个朋友夸赞萧红天赋极高,连萧军都有所不如时,顿时让他妒心大起,从此便和萧红日渐疏远。当意识到之后,萧红问他:“如果我没有你所期待的才华你还会喜欢我吗?”他回答说:“怎么会呢?”虽然嫉贤妒能乃人性之常情,但如萧军这般妒到自己妻子身上的,说实话我第一次见。

  而萧红的才华也同样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青睐,鲁迅先生曾多次邀“二萧”到家中做客。他们间的关系可谓亦师亦友。

  萧红在与第二个丈夫端木蕻良在一起后,产下了他与萧军的孩子。在这之后不久,便染上了肺结核,在重庆辗转多家医院后去世,享年31岁。

  尽管萧红的一生是悲惨的,但她的作品会像星辰一般,发出耀眼的光辉,永远被世人铭记。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7

  先冲一杯咖啡,让心静下来,然后坐到桌前,写写昨晚看了的那部电影,――《黄金时代》。老实说,看的我满肚子都是气。

  《黄金时代》演绎的,其实就是萧红在战事不断、颠沛流离的年代里,逐步走向了创作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汤唯版的;里面还有冯绍峰、黄轩、袁泉、王志文、朱亚文、丁嘉丽、沙溢、祖峰、张嘉译等诸多知名演员分饰角色。别说哈,到底都是些有功底的演员,尤其王志文扮演的鲁迅,我尤为喜欢。

  还说《黄金时代》。萧红是我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成名作《生死场》。我看过她的《弃儿》,《呼兰河传》,和《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的创作风格独特,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可谓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然而,那么优秀的女作家,在生活困顿中却尽遇渣男,人生坎坷不说,还偏偏又英年早逝,太让人扼腕可惜。甚至,扼腕的让人有些生气。

  我以前只管看萧红的文章,还从未注意过萧红的人生历程。昨晚的《黄金时代》,尽管只是电影,但电影情节却几乎都是根据萧红的真实状况改编,也才算了解了那个悲情女人的坎坷。但她的悲情,也与她的做人方式有关。起先,本是逃婚离开老家出去求学,后却又生活困顿而投靠未婚夫汪恩甲,并与之同居;给是我,饿死都不再回头去投靠。然后遇到进步青年萧军,虽也幸福了一阵子,但颇有才华的萧军骨子里也难免花心放荡因子存在,使得萧红越到后面过的越痛苦;既然发现萧军放荡出轨(出轨的还是好友的老婆),就该果断离开,却依然打着爱的名义一再容忍,纯属自找折磨自遭罪。倘若第一段跟未婚夫汪恩甲同居是迫于生活困顿,还情有可原;但第二段跟萧军到后期,萧红靠稿费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还要为情所困,这点实在不明智。甚至据说,萧军在萧红之后,又相继负心了两个女人;对于那样品行的浪荡男人,才华再卓越,也不值得。于是,看的我真想穿越过去开导开导她。但穿越终究是个神话。结果,只活到31岁的短暂人生,就把12年青春浪费在了两个渣男身上;12年呐,遇个忠于感情的实诚男人,即便只能活到31岁,也总能舒心的活到31岁,那样也不枉了;可偏偏事与愿违。可惜了一代才女,可惜了,可惜了。

  ――我满肚子的气,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昨晚的电影看的我心里堵了一个晚上;现在写出来,心情才算平复下来。不过,《黄金时代》是一部非常诗化的电影,有些曾经在文章里间接看到过的场面,都成为了眼前的直观画面,非常过瘾;建议朋友们也搜来看看。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8

  把所有明亮的灯都关了,只留背后一束光亮,与早就期待的萧红的《黄金时代》相约。

  电影很长,只看了上篇,很想继续看,但身体吃不消这么熬着。

  好的电影就是这样的,根本不需要特效来提升所谓的技术含量,也无用激动人心的音效开捕获观众的心灵。那些所有朴素的画面会在不经意间,化成丝丝缕缕的青烟渗透你的灵魂。

  无疑,《黄金时代》对于我来说,便是这样的好电影。

  我爱它,爱它的表达方式。从一开始的独白开始,我就被导演独特的设计所吸引,当然也就十分舒服地享受着贯穿整部影片的讲述方式。

  我爱它,爱它所有精心还原的画面,人物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因为环境改变。作为观影者,我就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之所以被打动,那是因为内心住着一个这样的追求,住着一个这样的人生。

  被萧红吸引,不是她外在的美丽,不在她四溢的才华,是她默默不语时的孤独,是她独自抽烟时的落寞。这份难以言表的孤独与落寞被萧红传神地表达出来,鲁迅懂了,许广平懂了。我蹲处在只有一束光亮的书房里,我的心因为萧红的缘故变得更加孤寂了。

  可是,这样的孤寂却无法助我入眠,反而思绪涌现更多。那样多好,没有便捷的通讯设备,大家总是面对面交谈,没有便利的阅读通道,大家都读书看报。只可惜,我是再怎么希望也回不到那里了。

  经过两个夜晚,我看完了黄金时代,起初对这种文艺范儿电影没有过多兴趣,也许是现阶段正处于沉淀期,也许是由于自己本身内在还是带有文艺范儿,更或许是萧红的名字激发我的兴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节奏中慢慢去欣赏体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个味儿!汤唯那扑朔迷离,心不在焉地一举一动勾勒出了一个率真单纯、自主独立、倔强清醒,还有对生活苦痛默然无视的才女风范儿。从她被困旅店却无所谓的态度,露出窗台,悠然抽烟,从她在自己爱人出轨,缠在鲁迅家中却不抱怨天天发呆深思,还有自己孤独一人飘在日本,不爱美景爱忧伤,更是从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铁板上一夜,面对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个无所谓却用力生活的女人。过后我专门百度了一下萧红这个人的简介,看看照片眼神总觉得总有那么一点的不相称,但还是喜欢汤唯的塑造。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才华横溢的有风味的女人。

  萧红的文章很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很有些鲁迅的味道。原来够深的文学造诣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从细节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继而延展到哲学思想。仿佛大家都是这样的手笔。萧红的一生短暂并不美丽,坎坷却是自己选择,私奔、同居、弃儿、穷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师、被出轨又出轨、怀着前夫儿子再婚、烟鬼、这一切的乱码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与人格,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的花儿。

  先写到这儿,我决定再温习一遍,一部对我胃口的作品。开始以为电影1个半小时,也不算长,看到头才知道原来只是一半,影片长达三个小时,但是一点也不枯燥,非常震撼,虽然影片无法完全还原萧红的生平事迹,但是通过跳跃的镜头还是将她的才气,魄力,魅力完美的展现给观众。看影片的时候常常被她的写作状态打动,烛台下,卧病中,以执着的精神用文字传递思想。多数的评论认为她的一生总体说是漂泊的,悲惨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虽然年仅32岁便离开人世,虽然感情几经坎坷,但是她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她的漂泊在我看来成就了她,没有这些经历何来经典的《生死场》,当大家都感叹她视角独特,刻画逼真时忽略了那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幸与不幸是她自己去感悟的,抛开这些,她带给别人的是太多的激励与鼓舞。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19

  电影《黄金时代》是一部人物传记版的故事片,整部影片风格略显沉寂,体现了导演对已故女作家萧红的深切缅怀与追忆,通过真实的故事还原了一位饱受生活之苦却仍然天真大气的女作家。从她生平事迹看虽然文章的创作风格上“离经”,但感情生活并不“叛道”,反而还总被那些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所叛,就像她遗弃自己的孩子那样,自己也总是被男人遗弃,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她那个想做一名普通女人过平凡日子的心愿。

  自古文章憎命达,大多的优秀文章必须是经历过苦难的那些潇洒落魄的文人才能感受得到的,世态炎凉再加上落魄文人所散发出的那种独有的悲情色彩就更能很好的发酵成一壶陈年佳酿醉倒荧幕下的观众。而落魄文人大多都有一刻抛去私心杂念摈弃功名利禄后的纯洁之心,这纯洁之心就像是呼兰河上游坚冰融化的水,冰凉通明清无杂质,从远方而来又流向远方,任时光荏苒却永不枯竭,具有一股生生不息的魔力!

  萧红一生都渴望能找一个体贴爱护她的男人,但是最终都只是个幻想。第一个男人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面子问题”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黄了。第二个由于男人嫉妒心强,在女人面前深感自卑而最终选择去前线抗战离开了她也慢慢疏远忘记了她。第三个是由于胆小怕死,逃难的时候撇下了萧红自己先溜之大吉了。而且最令人为之流泪的是每次她都怀孕的时候被男友遗弃。其实作为女人她只是希望能有个名正言顺的归宿,体贴爱护她就心满意足了。可就这心愿也终究未能如意。因为她所希望要的和男人给他的或者男人以为她想要的之间总是错位,不禁令人感叹,在那样的时代里,女人的这些基本愿望原来显得是那样的奢侈啊!

  她一生都在漂泊流浪躲避战乱,甚至挺着大肚子时也照样是笔耕不辍漂泊继续,这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种薄命红颜总令人想到李清照说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那种漂泊,她的创作灵感游走于童年记忆里家乡的菜园和小说创作之间,生活的希冀游走于对男人的幻想和被抛弃的残酷现实之间。可以说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的这名普通女子,终其一生也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但后人却在文学祠堂里给了她一个名分,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一丝慰借吧。

  她的文学造诣颇受人们认可,尤其鲁迅对她的才华更是青睐有加。小说《呼兰河传》里的呼兰河这个地名总令人联想到北方的丛林草场山田溪流,咋听上去感受到了一派浓郁的乡土气息。我没有生活过乡下并未亲眼见过电影中那样浪漫的画面,然而反而更加体会理解萧红笔下“呼兰河”的那番意境。可能是人对于没见过的事物有更加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可能是“久在樊笼里”更容易被激起动物那熟悉并乐于回归自然的天性和本能的缘故。看了几段虽有点代沟,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股灵气与清新之风还是蛮好的,就如同他本人那样大气纯洁不拘于俗!

  真的是一个纯真而无邪的女子。但是她的无知一样一直赤裸的展现出来,招人陷害却浑然不知,令观众同情怜悯。她的一生给人带来一种具有自虐倾向的快感,让性在撞击中升华,一个伟大的灵魂从电影中抽离出来,深刻地定留在你脑海深处。爱吧,朋友们,即使孤独,恨吧,朋友们,即使痛苦。在爱恨情愁中体会生命给你带来的厚重,让生命承受可以承受之重。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20

  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欢迎。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可她没有这么做。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边。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时代背景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国难当头,谁都不会有安稳日子可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21

  观看完今天的电影后,才发现了萧红那近乎与悲惨的生活。在初读她的书《呼兰河传》时,对于她这个人也只有想象中的真实,也只有她在后园中玩耍时欢乐的景象与神态,与自己对那样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当她长大后,呼兰河那些热闹的市场,那些继续跳大绳的人们也已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眼下仅有的只是透心的寒冷与爱情的悲痛。她不敢回家不敢见父亲,因为她的事在那里已成为冷嘲热讽的常事,没有过多的关怀,只有短暂爱情间的温暖,只有儿子的灵魂与她日夜相伴。鲁迅的邀请使她又重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是他的鼓励与他的悉心介绍,才使得萧红有了日后依靠的朋友,才感受到了一丝丝“大家庭”的温馨。

  日本的大举侵华加之身体原因,使她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病床上的她最大的感受便是孤独与寂寞,幸好有她的丈夫与朋友一直帮助她到最后。

  一个时代、一种制度、一个选择造就了萧红既悲惨又充实的一生。她想到自己的祖父与那充满生机的菜园子,她向往平静同时也向往快乐幸福的生活,但命运道路却总与其背道而驰。她是痛苦的无助的,她希望被欢乐眷顾,但又一次次擦肩而过,可能只有死亡才是她最美好的归途。

  寒冷的北风再一次吹过呼兰河,而萧红的心却与这大地一样被冻的撕裂,她永远沉默在了白色的回忆之中。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22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以民国时代为背景,描述了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影片塑造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还原了萧红独特的人生与人格,并说他是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之花。

  萧红的一生短暂且并不美丽,她经历的坎坷几乎都被自己写成了一篇篇文章。萧红作为一个女性,她与表哥私奔,被家人抛弃,却仍然拥有一份乐观让自己坦然面对生活;作为一个母亲,两次怀孕,却没有一个孩子在身边留下,不是送给别人,就是在逃亡中在黑暗里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内心是十分孤独与寂寞的。

  我记得当萧红躺在病床上时,她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但有神经质的一声冷笑,也许是对世间之事讽刺,也许是对生活坎坷的苦笑。好在,那时文字一直陪伴着他,在她孤立无援时,她用文字描述着世间美好,始终坚强勇敢。

  萧红的文章十分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他笔下的人无论是商贾小贩还是风流政客皆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想,够深的文学创作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细节,而萧红写出的文章就是这样的,她把对当代社会的讽刺写的淋漓尽致。

  在萧红的一生中,她经历过四段感情,我想她最美好的时光,也许就是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光了,萧军无疑是她文学上的一大助力,萧军用他的刻苦努力在写作,虽然文章深刻,但缺少一些l灵气,整体来看萧红的文学水平确实是高于萧军的。影片中萧军也曾因别人说了这些话而疏远萧红,造成了两个人在感情上的隔阂,而这些萧红自己是不知道的。他们二人因文学而相知相恋,但却并没有相守。他们相遇,生命中注定,分开更是宿命,但二人性格天生不同,注定无法相守。

  我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萧红生活,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演绎,通过故事回味那个被毁掉的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影片中一个又一个的镜头中,回味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 篇23

  "对于萧红的生平经历,印象并不深刻。只记得老师在黑板上一个一个的罗列了许多的名字:萧红,萧军,端木

  苦瓜入药治疗疾病堪称上品,尤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甚佳。被人们誉为“植物胰岛素”。药物分析表明,苦瓜含苦瓜多肽类物质,多种氨基酸及果胶等。印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苦瓜多肽类物质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类胰岛素物质不仅可使严重糖尿病动物的血糖下降,使它恢复正常,而且不论注射、口服疗效都相同;我国北京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苦瓜多肽类物质有快速降糖,调节胰岛功能,修复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改善并发症,调节血脂,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因而营养学家和医生都推荐苦瓜为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补充保健食品。
苦瓜的营养丰富,抗坏血酸含量在瓜类中突出,为黄瓜的14倍,冬瓜的5倍,番茄的7倍。据营养分析资料,每100克鲜果肉中含有维生素a0.08毫克、维生素b,0.07毫克、维生素 b20.04毫克、维生素c 84毫克、尼克酸0.3毫克、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2克、无机盐0.6克、钙质18毫克,磷29毫克、铁0.6毫克、粗纤维1.1克,热量75.3千克。
 苦瓜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有关资料,苦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可供药用,性寒味苦,入心脾胃清暑解热,明目解毒,果实中富含苦瓜甙 、苦瓜素,并含有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及苦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可供药用,性寒味苦,入心脾胃,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果实中富含苦瓜甙、苦瓜素,并含有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及果胶等。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苦瓜素。我国自古就知道苦瓜的药用价值。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养生编》记载:苦瓜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解热”。据近代药理试验,发现苦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认为这是由于苦瓜中含有一种类似胰岛素物质的缘故。其效果比现用降血糖药“甲磺丁脲”还强,所以苦瓜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保健食品。另外,用苦瓜加粳米、糖,煮成苦瓜粥,有清暑涤热,清心明目的解毒作用,可治热痛烦渴、中暑发热、流感、痢疾、目赤疼痛等症;用苦瓜加瘦肉煮成苦瓜汤有清热解暑、明目去毒的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用苦瓜焖鸡翅,加黄酒、姜汁、酱油、糖、盐调味,有清肝明日、补肾润脾、解热除烦等功效。苦瓜还可制成保健饮料,用青苦瓜泡制或煎汤成凉茶,饮后可清暑怡神,除烦止渴。用青苦瓜制成糖汁,饮后可清热解毒,补肾润脾。苦瓜的茎、叶经捣烂可作外敷药,能治疗水烫伤、湿疹皮炎、热毒疮肿、毒蛇咬伤等。种子炒熟研末,用黄酒送服,能益气壮阳。
  苦瓜到底能不能降糖?

 新疆石河子市沙土城子村宋双春:读了贵报258期20版赵霖教授的文章———《计步器帮助治疗糖尿病》,其中提到,“苦瓜切碎之后用开水焯,早餐时吃掉苦瓜,把煮苦瓜的水灌在瓶子里带出去散步,每天走8000步,即6.5公里,走累了渴了就喝苦瓜水……坚持3个月后,各项指标都正常了。”我还在另一张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苦瓜降糖的说法目前只是停留在民间偏方层次,没有科学研究可以证实苦瓜降糖。这样两篇观点相反的文章,把我搞糊涂了。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有很详尽的论述,读者不能片面地根据一句话、一段话来理解。

  许多患者希望有一种药或是一种方法就能彻底治疗糖尿病,这是不现实的。苦瓜对糖尿病的作用,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而且印度还有一个从苦瓜里面提取植物胰岛素的专利。但有些患者听说苦瓜对糖尿病有益,就整天吃苦瓜,而不再服药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对于初期糖尿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的习惯———即“管住嘴,迈开腿”。之所以说苦瓜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并不是仅仅强调苦瓜的作用有多大,而是希望患者就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膳食结构“西化”、进食动物性食物过多,造成肥胖,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或只是盲目地一味用药。而应当坚持平衡膳食,并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想提醒患者的是,苦瓜长期吃,对健康肯定是有好处的,但绝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毫无疑问,膳食平衡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糖尿病是最重要的。

――――一个被虚构的人造“奇迹”
中国经营报  孙晨 付韵韵

从“植物胰岛素”的名称看,这个审批应该是不科学的,属于误审批或不科学审批。我们现在正在起草《保健食品审批管理办法》,很快要出台。对于以前批的保健品我们会进行清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食品处官员

一个“超越”中西药的“奇迹”

7月的一个下午,北京的西单骤雨初歇,一间高悬着绿色招牌“口服植物胰岛素”的小店让莫晓牛(尊重当事人意愿,采用化名)停住了脚步,“胰岛素”三个字让她眼前一亮,她想进去看看,万一在这里能找到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呢?

因为莫晓牛远在江西的舅舅患糖尿病,一年多前被确诊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了脑梗塞,前几天又住进了医院,据说一个月光吃各种药就要花掉一千多元,整天发愁的家里人希望她能在北京这样的大地方看看有没有特效的好药。

店员听了她说的情况表示非常同情,于是开始详细介绍口服植物胰岛素的特效之处:“西药吃多了,伤肝伤肾!因为西药主要靠不断刺激、增敏胰岛细胞,只能使得胰岛更加超负荷透支,最终直到完全丧失机能。中药呢,机理说不清,有时候管点用,有时候又不灵。而我们的康立舒胶囊是纯粹从天然苦瓜中提炼,具有生物活性的口服植物胰岛素,绝对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产生西药那样的依赖性,百分之百纯天然,并且对Ⅰ型、Ⅱ型糖尿病都适用。”

苦瓜不是很便宜的菜嘛,那吃苦瓜不就行了吗?

“不是所有苦瓜都能药用,我们选的苦瓜是专门研究培育的,通过复杂的加工提炼,经过生物激活以后制成胶囊。平常人一次生吃2斤苦瓜也达不到我们一粒的作用。而且我们这个药是惟一一个可以口服的,因为这是植物胰岛素!”

为了证明康立舒口服植物胰岛素胶囊的特效,这位店员继续讲解:“这种口服胶囊的药理和注射胰岛素完全一样的,可比注射胰岛素要方便多了,而且易于保存和携带,能耐58度高温,此外,还多出了增生和修复胰岛细胞的功能!糖尿病人就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这个药一边补充你所缺的胰岛素,一边增生和修复胰岛细胞,修复好了之后,胰岛素不就又可以正常分泌了吗?对Ⅰ型糖尿病,在口服植物胰岛素胶囊的同时照常注射胰岛素,15天以后,就可以把注射胰岛素逐步减量,每次减量4到6个单位,以后每隔15天减一次,直到替代胰岛素,这一般要3个月。对Ⅱ型糖尿病,吃我们的胶囊15天后,逐步把原来吃的降糖药减掉,只吃我们的,每回2粒,每天3次,饭前30分钟吃。”

看到莫晓牛仍面有疑色,店员又补充说:“我们这种药经过多年动物实验和临床检测,有的患者服用了半年,减了二十多个单位。在服用一段时间后,血糖达到合适范围时,完全可以替代西药和针剂。而且,我们这种药是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您绝对可以放心。看,我们有卫生部盖章的文件。”

宣传版上的卫生部批文是红章黑字,莫晓牛放心了。

“不贵,每瓶68元钱,42粒。如果一次买10瓶以上,就能按会员价58元一瓶。按照每天6粒的标准量,每个月也就是200来块钱,血糖稳定之后还可以减量,多实惠呀。”

特效的好药找到了,莫晓牛要把消息告诉家里。临走,店员塞给莫晓牛一张专家讲座的录像光盘和一本《糖尿病与口服植物胰岛素知识问答》,并说想买的话可以提供免费邮购和送货。

回到宿舍,莫晓牛从讲座录像里看到,组织这场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是“四川省糖尿病协会”,主讲人自称是“口服植物胰岛素专家组成员”、“兰州医学院副教授王家治”,他讲解道:“植物胰岛素也好,动物胰岛素也好,人胰岛素也好,它们都是一家人。植物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的共同点有三:一、具有类似的双链式多肽蛋白质结构;二、具有相同的降糖作用;三、都可以用放射免疫法测量其活性及含量。康立舒口服植物胰岛素不仅可以有效降糖,还可以修复受损细胞,这在国内国外都是有充分实验依据的。在国外,著名的东京医科大学渡边教授对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十分惊奇,他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服用康立舒口服植物胰岛素就像给细胞穿了一件衣服,可以有效保护细胞。”

翻开《糖尿病与口服植物胰岛素知识问答》,莫晓牛发现小册子中“康立舒(口服植物胰岛素)胶囊权威机构鉴定结论”几乎全是由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给出的各项毒性实验和调节血糖作用功能评价结论,并明确写着“过量服用不会出现低血糖现象”。而临床报告项下则列出了全国14家出具报告的三级甲等医院名单。

但让好学的莫晓牛没有想到的是,在进一步了解“康立舒口服植物胰岛素”网站时,上面的“国家卫生部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里,她却看到“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的字样。

再看其他内容,“产品名称”确实是“利威牌康立舒胶囊”,“功效成分(或主要原料)及含量”也确实写着“每粒胶囊含植物胰岛素P-INSULIN≥180μIU”,“批准文号”也是“卫食健字(2000)第0065号”。

店里人不是都说可以代替原先用的药,还能省钱吗?到底怎么回事?

莫晓牛把这些疑问告诉了本报记者,请求帮她探究真相。

于是记者首先询问了厂家陕西咸阳利威尔公司,该公司一位刘姓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的口服植物胰岛素有国家卫食健字的批号,尽可以放心服用。我们的药是从苦瓜中提取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便可以逐渐代替你的那些药物。”

这个回答让记者也感到困惑。于是,记者联系到了中国胰岛素研究的泰斗之一,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冯佑民,他是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胰岛素及相关蛋白研究的著名专家。

“我认为‘植物胰岛素’这个名称本身就不科学。”这位年近7旬的老专家对这个产品表示了怀疑:“如果你说的是转基因植物,把动物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放到植物里,通过植物来生产胰岛素,那么叫‘植物胰岛素’还有点沾边,但这个胰岛素还是属于动物的,叫‘植物胰岛素’这不太合适。而商家说这个东西是从苦瓜里提取的,这就只能解释为纯粹是为了广告效果和市场宣传的效果了。”

“商家说他们用的是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的方法,这种实验很难证明什么,用这个实验角度去证明,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其实都是属于利用与胰岛素抗体结合的原理,但这都不是同一个分子啊。还是应该用真实的临床数据证明。”

“对于苦瓜降糖的说法,据我所知,还是一个停留在民间偏方层次的传言,全国曾经有不少人想从苦瓜里提取降糖成分,但如果真能提取出来,那自然是比较好啦,何必要搞保健食品呢?可以申报新药嘛,那可就不得了呢!如果真出了那么个药品的话,决不会停留在保健食品的水平上。不过,到现在我都没听说对苦瓜降糖的科学研究有这样结果。

那么能不能像商家宣传的把“植物胰岛素”又称为“类胰岛素”呢,记者专程拜访了一位在胰岛素等领域研究饮誉世界的中科院老院士(出于对这位颇有良知的老院士身体情况的担忧,记者不愿打扰他的正常生活,故本文隐去其姓名),他认为,“类胰岛素”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胰岛素的分子上面进行一些有限的化学修饰,这个苦瓜里提取的化合物怎么能够格呢?而且称其具有“胰岛素”作用,这个说法也是含糊的,因为“胰岛素”作用有许多种呢,调节血糖并不是惟一的作用。

记者随后又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胰岛素科研的王博士,据他介绍,“植物胰岛素”的宣传者们都推崇一个发明人——印度女科学家汉娜,这个人本身就可疑,“网上有好多关于植物胰岛素的文章都说是印度的女科学家汉娜在很多年前发现的,苦瓜里含有某种蛋白质和胰岛素有类似功能,那个科学家被吹得很厉害,但我在科研文献上找不到她所写的任何文章,甚至找不到他们所说的氨基酸的序列。现在有些中草药据说有降糖作用,这有可能,但前提是真正搞清楚有效成分,然后科学地用它,如果没搞清就用它,那是要害人的。”

三位专家的话令记者震惊,于是记者又拨通了著名内分泌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王?的电话,“保健品不可能替代药物,上午还有人拿着这个产品来找我,他的血糖已经很高了!我告诉他要相信科学,你拿的这个不叫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王教授告诉记者。

针对康立舒宣称能“修复受损胰岛细胞”的功能,王教授说:“这种宣传不科学。很多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是自身免疫破坏的,是没法修复的。”

对于胰岛素能不能通过口服而有效获取的问题,王教授认为:“胰岛素本身是一种多肽类的蛋白质,怎么能通过口服得到呢?蛋白质进入人体,首先会被胃酸、消化酶破坏水解掉。国外许多著名药厂都在研究口服胰岛素的剂型,据我所知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上市的。”

王教授还给记者讲述了“苦瓜降糖”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文革前有人提出苦瓜好象能降血糖,但是文革后的80年代国家曾组织广西医学院等很多单位搞大规模的临床,结果发现没用。所以后来好多年大家就都不提这个事了。没料前两年又有人出来宣传苦瓜降糖了。很多病人相信了,就用,结果血糖还是降不下来。”

“糖尿病患者不应该迷信保健品,应该由医生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来确定用药,我们只能相信科学,而不能相信广告。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病,有各种各样的表现。I型糖尿病必须一生依赖外来的胰岛素补充,只要胰岛素补充得好,就不会影响患者的其他生理机能。”

对于西药损伤肝肾的说法,王教授解释:“国外的药品都有长期严格的临床检验过程,有任何对肝脏有损害的药是不允许上市的。所以,那些所谓的‘纯中药’生产者所说的西药对肝肾有害,只有‘纯中药’对肝肾无害,实际上都是骗人的。现在很多保健食品也都做成胶囊了,没有国药准字号,胶囊里头放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或许真正起到降糖作用的并不是他们宣传的,有的就往里放西药优降糖,很便宜,100片才2元钱,可把胶囊卖得很贵。”

记者在康立舒口服植物胰岛素的宣传册中赫然见到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出具的“鉴定结论”,对此,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只提供检验结果,不可能提供鉴定结论。而且我们绝对不会说‘过量服用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几年前的检验结果,如果没有实验号,我们很难找,但是按道理,我们是只做进口药的化学成分鉴定,你所说的陕西咸阳出的药,检测报告应该由他们当地有关部门出具,而不归我们这里负责。”

到此为止,记者终于明白了,“口服植物胰岛素”并不像那个“医学院的王教授”说的:“是个奇迹”。

“植物胰岛素”如何诞生?

“植物胰岛素”这样的概念为何会被有关管理部门审批合格呢?

记者拟了以下6点问题按要求传真给卫生部新闻办:
1.卫生部是否审批过上述产品?
2.所称的功效成分“植物胰岛素P-INSULIN”是不是胰岛素?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物质?
3.该物质的分子量是多少?其化学结构(或空间结构)是什么样?
4.厂家申报时是否称“该物质是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的”?
5.对该厂家宣称的以植物胰岛素P-INSULIN为功效成分的康立舒胶囊的临床疗效是经什么单位审核的?
6.以今天(指2004年)的科学发展水平看4年前审批的该产品,是否还具有科学性?

卫生部新闻办告知记者已将上述问题直接交“食品化妆品处”解答,数日后的回复是卫生部确实审批过此产品。但其余5个问题不能回答,因为不了解此产品。并建议记者找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询问,但该中心却告诉记者保健食品归药监局管,他们不管。记者只好又拨通了卫生部“食品化妆品处”的电话,对方称从未见过、听说过记者发的传真,记者只好找新闻办询问,此时新闻办一位男性官员又以怀疑记者有录音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至记者截稿时为止,仍未接到卫生部的任何回应。

于是记者转而探究协会是如何帮助企业推介产品的?

记者联系到了组织糖尿病知识讲座的“四川省糖尿病协会”的“张姓秘书长”,他表示,如果企业需要协会帮忙的话,一年交5000元的团体会费就可以入会,可以在四川省用协会的名义在社区、街道进行宣传,并可提供1000~2000名患友名单。企业不需要出具什么功效证明,只要是合法的,有国家认可的药品、保健品都可以来登记。

那么,医生帮忙叫卖这些保健品是否合适呢?

记者电话询问兰州医学院时,对方答复,可能有王家治这个人,但又称对其情况不了解。

而当记者向卫生部医政司询问这些问题时,电话另一端,医政司的官员却给了记者这样的答复:“兰州医学院,不归我们管,应该是教育部管。如果你要是觉得他们大夫是在欺骗你,你可以去找他们的属地管理部门解决,找甘肃省卫生厅。你让我们管?我们怎么管?我们目前对于‘医生是否被允许向患者推销保健品’的行为没有明确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上也没有相关规定。对于医生,目前我们卫生部没有法规说不让他们参与保健品的推销宣传,所以,我们确实管不了。”

最后,记者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食品处,这里的官员表示:“苦瓜里提取的东西能很快降糖吗?这肯定跟化学药品是没法比的。但是,因为这个产品是以前卫生部批的,所以人家厂家拿这个概念来宣传也没错。”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宗淑杰告诉记者,中华医学会与上述提到的“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没有关系,中华医学会搞学术活动恪守的宗旨是坚持科学性、真实性和学术性。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君认为,现在确实有许多保健品存在夸大宣传的现象,医生、营养师都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文献查阅,总之是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北京律师莫少平认为,如果专家、医生在明知药品、保健品没有疗效的情况下还进行误导宣传,这才构成欺诈行为。如果是因为其他的一些非主观原因、在不了解情况时就参与宣传的,那就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了。

对于卫生部官员称对医生的上述行为无法可管、无法可依,他认为,利用行业规范是比较可行的,对于一些够不上法律高度的不良行为可以用这些行业规范加以制止和管理。

如果当初确实是一个误审批,而在现实中,企业又确实利用行政机关的审批大做文章,并且后来证明这的确是错了的话,那么应该由现在的主管机关先行调过当年审批此产品时的全部档案,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后对误审批的批号予以撤销。否则,消费者如果确实受到权益、利益侵害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消费者可以状告包括卫生部在内的过去的以及现有的所有相关行政部门。

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医内科糖尿病专家吴大真教授表示,苦瓜这个植物不可能有胰岛器官,更不可能分泌出胰岛素,所以,当初专家们怎么审批的这个东西?当初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试图从天然植物中寻找到一种能够类似胰岛素作用的物质,但谁也没找到。这个问题还只是一个学术上讨论的东西,把这样的东西就拿来下结论,为时过早,而一旦国家批下来了,企业就当然可以拿它宣传了。所以,这件事提醒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更科学地审批。据说,现在药监局新修订的保健食品审批办法中就新加入了一条“年审制”,就是打破了审批终身制,每年都要进行审核,这就有利于对不恰当的审批、一年中违规的产品等进行清理。这比先前有了很大进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食品处的官员明确告诉记者:“从‘植物胰岛素’的名称看,这个审批应该是不科学的,属于误审批或不科学审批。我们现在正在起草《保健食品审批管理办法》,很快要出台。对于以前批的保健品我们会进行清理的。您可以把这个保健食品的有关材料送到中保办来,也可以把材料送到我们局的注册司来,我们会对它进行重新论证审查的。”

那位中科院的老院士闻听记者采访的经过后,青筋暴胀,多次拍案,怒道:“谁在科学面前犯了错,都必须承担责任。对于科学问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没有可能弄个‘三七开’。在我们科学界,如果谁在论文中犯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数据的错误,那都是相当严重的,弄不好就要身败名裂。我们不是不允许有关部门‘失误’,工作中失误是难免的,但你作为决策者、拍板的人,你一个章子盖下去可是不得了的!所以,你必须有勇气站出来承担因你的失误而带来的后果!正是因此,才必须对当初的决策者进行追究和问责!”

这位老院士还指出“不少官员在出了事以后总是指责科学家们说,当初评审鉴定的时候是你们科学家点的头,现在指责我错了的也是你们科学家,都是你们折腾的,我这个官员没责任。请问官员,你当初找的哪些人参加鉴定会了?你还不是只找那些肯跟你意见一致的人去,其他反对的科学家一概不请么?现在你反说是科学家们搞错了,你倒是把那科学家的名单公布出来,看看他们都是谁?让他们也一起曝光嘛。”

“我们应该用科学家群体来监督科学家。”老院士指出,“在科学家之中,有那么一部分人,还绝不仅仅是极个别的,对科学、对人民不负责任。他们中有一些人不检点自己的言行,被某些商家拿去利用;而另一些更可恶的人,则是有意识地昧着良心做事,他们在为厂家签字、做宣传的时候,不是稀里糊涂的,而是明明白白的,因为他们拿了礼物,收了红包。对于这些害群之马,应该在整个科学界给予批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号到20号能查出怀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