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用小步早教做英语启蒙,怎么样呢?

“呦,回来啦,起色不错呀。”

“恭喜加入当妈队伍,以后周末一起约着带娃上课呀。”

“你家宝宝3个月了吧,准备给他报啥早教课啊?我儿子当时报了个闪卡课”

这是新晋宝妈晓丽产后回归职场的第一天,同事们的关心问候中不乏“早教”这一高频词汇。

她不知道早教具体是哪个年龄段,但她知道,已经早到她不足3个月的宝宝了。

不知何时起,这股“早教风”吹满地,且越刮越盛。公司里同样结婚生子的同事,闲暇时间,聊的都是早教的事。宝宝又报了哪家早教班,花了多少大洋,早教让宝宝又学到了什么,早教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爸妈们,恨不得量化养娃。就如同上学时休学分,工作后拿绩效一般,在当妈做爸的路上,也希望安排的“满满当当”。似乎给娃安排足够多的早教,自己就能当一个满分妈妈一般。

早教该教些啥?1000个爸妈心中有“1001”种答案

提及早教,年轻爸妈无论主动被动,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然而,对于早教的理解和态度,不同家长眼里却千差万别:追捧的家长将其捧上神坛,深陷“起跑线之战”;粗线条的家长则把它视如敝履,推崇宝宝自然生长;而介乎两者之间的,是普遍抱着宁滥勿缺、试试心态的宝妈奶爸。

有上海双高管家庭,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就将其送进国际早教中心,接受高大上的潜力开发;也有30多岁的作家举家搬到大理,只为让宝宝接触蓝天白云、阳光微风、昆虫鸟兽,沉浸在更慢也更轻松简单的生活氛围里。

不同的家庭,同一种梦想。父母都期望宝宝在自己推崇的教育方式下,成为未来最特别的那个角色。但正如纪伯伦《先知》里所说的:“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了为何而出发。”早教在社会媒体、身边人、以及个人局限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变得不像在“早教”,而像是父母一厢情愿式的付出和要求。

如何去正确早教,如何实现教育初心,这是一条漫长、且需要随时反思、修正的路。

3岁“华罗庚”,4岁“郎朗”,鸡妈群里牛娃当道

没当妈以前,总觉得“海淀妈妈”真的只存在北京海淀,“牛娃”永远是育儿江湖上的传说。当妈后开启宝妈交流,身边的同事,老家的亲戚,远方的同学……从北上广到三四线,不同的城市,同一个育儿圈。

山西太原的季凡,是当地一所民办幼儿园园长,她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刚刚送进幼儿园。按照常理来说,身处婴幼儿教育从业者的她在育儿路上应当更理性从容,然而,她平时一不刷抖音,二不逛淘宝。闲暇之余,总是饶有兴致地刷着微信里一个“鸡妈群”,看到群里妈妈们分享着自家“小天才”以及育儿心得……不过,她从最初的跃跃欲试到备受挫折,仅仅两个月。

“群里有个小孩,3岁多就会多位乘除法。我家的比人家还大俩月,十以内的加减法还算不利索。” “前几天还看到有个4岁的小男孩,拿过好几个国家大奖,我家孩子却只对平衡车感兴趣。”

(4岁宝宝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题)

即便手握多项育儿专业证书,在幼儿园里为年轻家长们答疑解惑头头是道的园长季凡,在自己当妈的角色里,面对身边众多鸡娃“成功”案例,仍旧按捺不住“望子成龙”的欲望。她很清楚地知道:“宝宝3岁多能识得数字是再正常不过了,喜欢平衡车也意味着孩子大运动发育好,身体协调性强”。但她仍旧忍不住周末带孩子试听一门又一门早教课程,直到三岁半的儿子表现出了对英语浓厚的兴趣,季凡焦虑的情绪才得到了些许缓解。

季凡的故事绝非个案,随着早教概念越来越渗透到广大家庭、参与早教的家庭越来越多。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早教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其推出的课程产品越来越纷繁复杂,功能与意义堆叠得越来越多,其标榜的育儿理念及教学内容,非教育出身的成年人都难以看懂。最重要的是,“早教”开始弥漫着浓浓的功利化气息。

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有57.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其中,0至3周岁幼儿有39.9%参加过早教课程,4至6周岁孩子有73.5%参加过。59.3%的孩子至少报了2门课程,孩子每周上课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值得注意的是,0至3周岁参加早教的孩子中,41.6%上的是拼音、英语、奥数等学科类课程。

至于这样的培养方式真的科学吗?别问,问就是那句长盛不衰的鸡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纵然成才是每对父母本能的期望,但不知何时,“期望”绑架了父母,“成才”成了宝宝的KPI。

当年那些在奢侈品店里一掷千金的女人,现在改道早教班了

胡蓉是个精致的上海女人,当妈也要当个精致的妈妈。当妈前,她的嗜好归纳起来大概是:赚钱、保养、买包。当妈后,她还是没能改掉花钱的习惯,只不过挥霍场地由商场一楼奢侈品专柜上升到了五楼母婴馆。经年一只老花购物袋,带娃风风火火赶各种早教班,上午冰球,中午就近吃口饭,下午直接排乐高,视孩子状态再决定晚上是否要加课。

根据《中国早教蓝皮书》调查显示,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早教支出越多,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家庭平均每月早教支出在1000元以上。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早教投入在500- 1000元/月,二线城市家庭平均早教投入300-500元/月,三四线城市则以100-300元/月的早教投入为主。

而按年来计算的话,一、二线城市已经是两万起步,而这仅是一门课程的消费。

为了教育不计成本地付出,背后是父母的深深的爱与期待。但天价早教,真的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吗?

付出大量金钱,父母势必对早教机构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对方能够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但这不仅有可能伤害宝宝的自主性,还可能会背离早教的初衷——父母离宝宝越来越远。初心已失,早教恐怕真成了一座无法走出的迷宫。

接受天价早教,也埋下了机构爆雷、学费打水漂的风险。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当,盲目扩张,多家早教中心宣布破产,家长投入的巨额学费也无法追回。不仅当初美好的希望破灭,金钱损失,宝宝的教育也蒙上了不太美好的回忆。

上多少节课,为其花掉多少人民币,也并非是早教的KPI。价格带来哪些价值,值得深思。否则,长此以往,家长们最终可能会发出类似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感叹:“我知道我的早教费有一半被浪费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下沉市场”的早教,累并快乐着?

28岁的阿圆,生活在南方一座普通普通的县城。因为自己和丈夫平时都上班,所以婆婆替代了父母的角色,日常带着两岁多的宝宝到5公里外的一家早教中心上课。

“那是朋友开的店,性价比高”、“宝宝只要有地方去就好了,我们的要求不高”,这是阿圆的想法。

在县城、乡镇和村庄这样的地方,早教意识还没有那么普遍,资源也谈不上丰富。去离家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早教中心是很常见的情况,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早教的费用依然不少,平均每月的费用占据家庭月开销的一半。父母辛勤工作,节省其它方面的开销,只为给宝宝和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

但每周两节课程,每节课1小时,来回路上却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这样的早教,对宝宝的成长收益有多大,他们无心也无法去计算。“累并快乐着”浸润着他们的生活。

尽管早教行业发展二十多年,但传统早教行业尚未普及偏远的地区,也未能提供更实惠的价格及更便捷的服务。钱花了出去,力气付出去了,“上了”就是“有用”?究竟达成了怎样的KPI,才能真正地“快乐”?

回归早教本质,高质量陪伴宝宝成长每一天

天佑妈妈,一位生活在江苏泰州的地摊妈妈。相比上述几位母亲,她的育儿情况显得有些简陋,但在育儿过程中,对早教KPI的制定,这位仅系统念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农妇却相对从容,自有章法。她坚持在家早教,推崇开放式教具,就地取材同宝宝做互动游戏。

孩子想坐小火车,村子里没有怎么办?把喝剩下的奶粉罐子排一排,叠上板凳让孩子坐上面,爸爸妈妈变身左右护法,嘟嘟嘟“小火车”开起来啦。

(天佑妈妈育儿 视频号截图)

今晚吃红烧鱼,妈妈处理鱼之前可不会放过跟宝宝互动的好机会,英语启蒙走一波儿。不仅给每条鱼取名字:Fish one,Fish two,还把鱼的eye、mouth辨认一番,寓教于乐,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天佑妈妈育儿 视频号截图)

看到如今开朗活泼的天佑,我们很难想象他刚出生的一年多,生长发育是严重滞后的。

据天佑妈妈回忆,自己和丈夫忙着摆摊赚钱,再加上育儿无知,以至于天佑从出生到14个月,一直躺在床上,站也站不住,直到16个月才学会翻身。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天佑妈妈,虽后知后觉了点,但好在足够重视,迅速上网学习,开启了在家早教之旅。

天佑妈妈的“在家早教”摸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孩子的进步却是突飞猛进的。“时间真的能证明一切,孩子的成长是骗不了人的。”

天佑妈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全部来源于某款互联网教育类APP——小步在家早教。她坚信:通过认真的聆听,高质量的陪伴,真诚而积极的赞扬等等方式,都可以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这胜过一切天价早教。天佑妈妈也仅仅是一千五百多万位小步妈妈中的一个缩影。

早教需要教,谁教?教什么?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灵活应变的老师,教学的时间最长,教学方式也不会拘泥于课堂,影响的权重也是最大的。

流传后世、口碑不落的《曾国潘家书》、《傅雷家书》,可证明家庭教育的无穷魅力。

哈佛大学教授Bronfenbrenner美国国家早教推广项目负责人也曾说:“没有家庭的参与,一切早教项目都收效甚微。”

小步在家早教品牌创始人彭琳琳(云宝妈妈)也多次强调家庭早教的重要性,她认为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接力,父母有力量,孩子才能更好地出发,小步想要做的,就是陪伴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出发。

(小步在家早教创始人云宝妈妈和云宝)

因此,穿越机关复杂的早教“迷宫”之后,我们发现“能够打开宝宝未来健康、智慧与幸福之门的钥匙,握在爸妈手里”。

早教没有复杂到父母完全无法接住这个“项目”,也没有那么简单到交给托育机构就可以。发现育儿的本质,找对育儿的方法,才能轻松地实现早教的KPI——给宝宝充满爱的家庭。

cesafe为用户提供小步在家早教软件下载是由北京小步大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线上早教软件,软件汇集了海量带娃技巧,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镇定不同的早教方案,并且涵盖了学汉字、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四大功能板块,在内容上非常的全面,宝宝启蒙需要学习的知识应有尽有哦,欢迎各位用户来cesafe下载体验哦,需下载安卓模拟器体验配合才能在电脑使用哦。

1、软件为家长提供0-6岁家庭教育的全面解决方案;

2、软件按年龄和兴趣点精心打造的花式育儿清单,让养娃专业又好玩;

3、拥有系统编排、定期更新、专家跟随指导的必修课,真正的早教在家做;

4、如果只有10分钟和孩子在一起,软件可随时随地可以玩起来的游戏集锦。

1、点开即用的游戏馆,音乐馆,绘本馆;

2、专为6个月-3岁半宝宝研发,且提供配套材料包,可以试听体验;

3、高级又独特的专项亲子课,有大运动,精细运动,思维训练,音乐启蒙;

4、每天三分钟为你辟谣一个常见育儿误区的小步电台,按照主题和各年龄阶段孩子兴趣点组织。

1、软件联合清华、斯坦福专家团队,研发在家早教课程,每周推送一节主题完整结构系统的综合早教课,课程形式为真人亲子示范视频和专业讲解组成。

2、还建立海量亲子游戏库,针对忙碌的父母,把有限的陪娃时间充分利用。10分钟按照在家里、在路上、在户外不同陪玩场景智能推送适合用户的亲子游戏。

3、还可以向用户介绍自己的育儿方法,各种方法丰富多彩,且实践性特别强,内容涵盖很会玩的陪娃高招、帮助家长进阶的科学教育方法。

4、软件更有每天三分钟育儿干货讲解,用轻松对话方式,带来科学先进的育儿知识,开放征集育儿问题,并为大家解答。

1、小步在家早教是由北京小步大成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主要提供提供线上家庭早教课程,小步在家早教成立近2年时间,主打的免费产品6000+亲子游戏,已经有近400万用户使用过小步在家早教产品,在微信生态也有数千万用户对这款产品有过了解或者接触。

2、小步在家早教的6000+亲子游戏,是由小步在家早教创始人兼CEO彭琳琳,联合中科院心理所、北师大、清华教育学员多名专家联合设计研发的,专注于孩子的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等8大能力。创始人兼CEO彭琳琳为斯坦福MBA、清华本硕,曾任中国母婴电商蜜芽副总裁,核心团队来自百度、美丽说、金宝贝,还有十几位清华、斯坦福、剑桥、中科院和北师大的老师作为顾问团队。

1、当前电脑版软件/游戏必须下载安装最新版安卓模拟器才可运行(点击选择最新版下载:安卓模拟器);

2、待安装完成之后,系统会自动关联Apk文件,双击Apk即可自动安装应用;若没有关联,打开安装完成的安卓模拟器,通过模拟器打开Apk文件即可开始安装;

3、待Apk安装完成之后,安卓模拟器界面即会出现所装Apk的图标;

4、点击图标即可运行软件/游戏。

小步在家早教与其他早教软件相比:

这是新东方旗下的一款儿童英语APP,主要版块包括英文绘本、视频教学和趣味游戏等,部分课程收费。内容比较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小朋友,或者给低龄孩子磨耳朵使用。缺点:对我来说,没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也没有很大的亮点,中规中矩吧。

在国产的同类APP里面,这款绝对算是良心之作了。以西游记的故事为背景,设计多个关卡,跟读、识字、辨音,难度循序渐进,极具趣味性和故事性,寓教于乐,强力推荐!缺点:暂时还没想到,哈哈。

1、已知Bug修复,体验更流畅;

2、遇到问题或者建议都可以联系我们。

小编推荐的小步在家早教最新电脑版,可以帮助家长在家对小朋友进行早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哦,下面小编再推荐一款好用的软件:金牌早教学习法,七七早教盒,喜欢的朋友快来cesafe下载哦。

Jack and Jill出自大名鼎鼎的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很有韵律感。令人意外的是,这首童谣的来头可不小,追溯起源,竟然暗指在18世纪时期,即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国王和他的皇后玛丽双双被送上了断头台。后来逐渐引申为少男少女的意思,有些绘本里面会看到一对少男少女从山坡滚下,旁边倒着一只桶的画面,都是引用了Jack和Jill的典故。

And Jill came tumbling after.(放回膝盖上继续颠,双手握拳互相转圈圈,再打开双腿让娃掉下来)

堆一些枕头抱枕之类的假装是小山丘,接着拿出家里挖沙用的小水桶,宝妈和孩子各自扮演Jack和Jill,两个人一起提着水桶开始艰难地“爬山”,边唱边爬,然后扮演Jack的人先假装摔到在地,不小心摔到头(一边大喊“Ouch!”假哭几声,一边用手揉揉脑袋),而扮演Jill的人也马上跟着假装摔倒在地上。也可以父母一起伸手搭轿子让娃乘坐再缓缓摔倒在地垫上,跟娃笑成一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步在家早教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