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一来,花儿们便什么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仿写句有哪些呀?

统编教材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

1.认识“坝、汉、艳、扮”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4.仿照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词,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从三年级开始,你会发现我们的语文书与以往一、二年级不一样,在每个单元前多了一页学习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篇章页主要告诉我们,这个单元主要学的什么。

这个单元主要学什么?(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     划下相关句子。(课后练习1

四、学习第1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1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绣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许多小字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用了相似结构的词语,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这样的词句,我们称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

(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2.读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思考:从这句话你看到一群怎样的小学生?

3.迁移运用:这样的开头依次呈现出一派热闹的场景,上学的路上其实真的很好玩,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描写上学路上的情景。

五、学习第34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说说感受。

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那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说说体会。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二)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六、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课后练习2

联系全文,学生练说。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七、迁移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课后练习3

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锤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

选择校园里的某个场景,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习、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有意识地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新鲜感。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一来,花儿们便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