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拒绝和接受?

10-18周岁青春期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问题青少年面向全国常年招生,无节假日! 叛逆孩子学校,问题青少年教育学校,特训学校问题孩子学校,全封闭学校面向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常年招生,签订合同.

我老家村子里有个远门亲戚名叫辉辉,他所在的学校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每年冬天,池塘里都会结一层厚厚的冰,很多小孩子经常去冰面上玩耍。

有一天放学,辉辉看着小伙伴们又朝池塘的方向跑去,也就跟了过去。

看着小伙伴们在冰面上开开心心地滑冰,辉辉也好想去玩,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这时,一个小伙伴高声喊到:“辉辉,你胆子太小了!快来,这里的冰很结实,放心吧。”

辉辉禁不住劝说,便走到冰面上和大家一起玩起来。

突然,“咔嚓”一声,冰面裂了,辉辉吓坏了,嚎啕大哭。不远处的村民听到哭声赶紧前来搭救,所幸没有发生意外。

在辉辉的判断里,他明明知道在池塘冰面滑冰有危险,但最终还是参与其中。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不被嘲笑,他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险些酿成大错。

可见,一味地随大流确实存在很大的隐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中形成的。

随大流的父母,很难养出有主见的孩子。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呢?

首先做一个敢于表达,坚持自我的父母

不管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会。有的人是气氛的带动者,创造聊天话题;有的人是意见领袖,引领话题方向;有的人是附和者,人云亦云,没什么存在感。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人,那么先给他做个表率吧。

积极参与家庭成员、朋友间的互动,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面对别人的质疑和不同意见时,敢于坚持自我。

这样,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可以效仿的榜样。

家中拒绝“一言堂”,创造平等的交流环境

孩子敢于自我表达的基础是有一个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

朋友家孩子小阳以前是个小话痨,大人说什么他都要“插嘴”,就跟一个小大人似的。

有一次一家人商量周末怎么过,小阳想去公园放风筝,爸爸想去科技馆。而且最后一家人真的去了科技馆。一整天,小阳都闷闷不乐的。

爸爸说:“你怎么回事,这科技馆的票很难抢的。好不容易陪你过个周末,一直耷拉着脸。”

后来,小阳发现,但凡是爸爸做了决定,自己说什么都不会有改变的。

小阳的爸爸不经意间,把家里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他享受着自己的话被当作权威的优越感,却在无情碾压着孩子的独立意识萌芽。

不要为了面子而强迫孩子随便依从别人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而随便评价孩子,强迫孩子。

有一次我们在楼下广场玩,女儿正在练习拍皮球。这时候一个奶奶领着自己的小孙子过来了,小男孩非要玩女儿手里的皮球,男孩的奶奶便说:“小姑娘,能不能和弟弟一起玩球呀?”

女儿说:“不要,我还要练习拍皮球呢。”

那位奶奶说:“你长大了,得学会让着弟弟。”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为了表现出孩子的懂事,会要求孩子让出皮球,还会和外人一起教育孩子要有礼物,会分享。

看着女儿一脸不高兴,我说:“没关系,如果你还想继续练习拍皮球,你可以告诉弟弟等你练习完可以把皮球让给弟弟玩一会儿。”

那位奶奶见我没有说教自己的孩子,便悻悻地走开了。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可随大流

公司有一位女同事,她的女儿今年上三年级,在办公室里总是能听到她聊起孩子教育的话题。

今天听她说给女儿报了绘画班,过了几天又说绘画班不好换成了舞蹈,又过了几天又疯狂安利书法……

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女儿班级有个妈妈群,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教育经验,这位女同事听别人给孩子报什么课就想让自己女儿也去试试。

总之,别人说好的,她就觉得好,别人说不好的,她也觉得不好。

到头来,总是不断地变更女儿的学习计划,她自己累,孩子更累。

其实,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孩子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要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特质来安排。家长千万不能随大流,人云亦云。

教会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盲目从众的人大多都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就像我们去逛街买衣服,在试穿时,明明自己不是很喜欢,但导购说了,自己穿上这件衣服很显身材,很显瘦。这时候很多人更愿意去听从导购的评价和建议,即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并没有导购说的那么苗条。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不要让别人左右我们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就像文章开头讲到的那个小故事,如果辉辉并不在意别人说他是胆小鬼,那么他就不会冒险走向冰面,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身处的环境,总是喜欢给每个人贴标签。

我们要让孩子敢于撕下这些标签,勇敢地做自己。

从众,更多时候是因为害怕被孤立

我们都听说过校园霸凌,难道参与校园霸凌的孩子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坏”吗?

有的孩子正是不想让自己成为那个被孤立,被霸凌的人,所以才会和霸凌者站在一起。这种从众心理,显然是失去了基本的是非原则。即便心中有对错,也依然不敢发声。

在校园霸凌中,很多打人的孩子内心其实也在瑟瑟发抖。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树立坚定的是非观,只有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才不会盲目从众。

很多孩子在潜意识中就有“从众心理”。他们常会要求父母给他们买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东西,原因仅仅是自己的同学都有。

从众心理,就像一把双刃剑。积极的从众是在有是非对错的观念基础上,模仿比自己优秀的人;盲目的从众则是单纯的没有主见的随大流,往往结果会不遂人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豆豆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无论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邻居,都觉得豆豆非常懂事。不少人都觉得豆豆考虑事情时总是考虑的非常周全,甚至,他所考虑的一些问题根本不是他这个年龄段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爸爸的工作怎么样?妈妈的工作怎么样?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难题?豆豆给人的感觉就是似乎自己能够帮助爸爸妈妈来解决这些难题。


另外,豆豆的感情感看起来也非常的脆弱,爸爸妈妈对豆豆的一丁点儿的责骂,或者是一个严厉的表情都可能让豆豆黯然泪下。

有时候豆豆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想很久,有时候自己做出了一件别人本来毫不在意的事情,豆豆都可能也会因为这件事的一些细节,而烦恼好长时间。

对于这样的情况,豆豆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很在意,只是感觉这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敏感儿。高敏感儿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对于一些事物的表现有点夸张,思想也更加的敏感,对于一些状况的反应会被放大。


美国精神分析学者伊莲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表示:高敏感一族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放大自身感受,并且这是一种先天的个性,一群人中,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孩子都有相似情况。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高敏感儿呢?高敏感儿都有哪些表现呢?


高敏感儿身上大多都有这些表现,家长对照看看,你家孩子有吗?

高敏感儿身上的很多特征都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是在有些方面的表现却比较明显。

表现一:看来更加的成熟懂事

高敏感儿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对于事情的细节更为的关注,因为高敏感儿在处理一些事物信息的时候,考虑的更加周全,对事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简而言之,就是懂事、成熟,考虑到常人所考虑不到的方面。


表现二:更容易受到刺激,出现过激反应

高敏感儿本身对于信息的关注程度较高,所以如果自身摄取的信息量较大的时候,高敏感儿就可能会因为信息超量,大脑无法处理而导致情绪过激。比如有可能出现一些焦虑、烦躁等情绪。

另外,如果高敏感儿接收到一些负面的信息时,很容易过于深度的解析负面信息,导致信息对自身的负面影响被放大,从而导致高敏感儿受到刺激。


表现三:同理心过强,心理负荷太大

高敏感儿因为自身拥有较强的细节关注能力,所以他们更容易去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处境,因此,高敏感儿的同理心是比较强的。

按理说,同理心比较强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能够更加全面的去看待问题。但是高敏感儿由于同时兼负较高的信息深度加工,以及细化解析能力,从而导致高敏感儿很容易情绪化。

有时候,高敏感儿的情绪化程度,甚至比对方的情绪波动还要大。这种情况,将会极大的影响高敏感儿的健康成长,导致高敏感儿经常处于一种较大的情绪波动环境中,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环境塑建等等。


表现四:观察力高于他人

高敏感儿对于周围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他们的观察能力非常强,比如周围一些细小的声音,一些非常淡的气味,或是一些食物中细小的口味差别,或是某个人微小的情绪变化等等,一些让人们不以为意的小事情,也会成为高敏感儿关注的焦点,还是会被高敏感儿视为重要信息。



如何让孩子的“敏感”化为天赋?

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本身也是具有高度敏感特质的,比如乔布斯。所以,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本身的特点,善用他们的特点,让他们更优秀。

但话说回来,过于敏感,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是充满负面影响的。

因为孩子的心理环境将会因为敏感而 出现较大且不稳定的状态,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那么孩子的这种敏感,也可能变为一种天赋。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书中提到:这个世界很需要这样一批高度敏感儿童。因为他们本身的这种敏感,其实是一种天赋,可能会成为科学家、神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


那么,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引导高敏感儿将自己敏感的化为天赋呢?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

当然,这个认识自己不仅要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确的去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高敏感儿自己看来,自己的缺点是很多的,就比如高敏感儿会感觉自己想得太多、自己的内心太过脆弱、自己的情感也太过脆弱,甚至自己经常有点神经质。

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想太多说明高敏感而看事情看的比较周全,自己多愁善感说明高敏感而的情绪比较丰富,自己神经质说明高敏感的观察能力非常强。其实这些所谓的负面因素都存在一些正面的影响。


所以,高敏感儿如果能够很好的正视自己,那么他将能够很好的利用自身的敏感性,成为一个拥有较强洞察力、心智比较成熟、善于思考、做事非常专注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的孩子。

其次,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拒绝。

高敏感儿因为自身的同理心非常强,所以一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会过度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从而导致自身的权益受到伤害。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有时候,要学会拒绝迁就他人,好好维护自身的权益。


最后,家长要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高敏感儿在平时对事物观察的比较详细,接收的信息比较多,所以,想事情的时候就会想的比较复杂,瞻前顾后。

但其实高敏感儿本身的个人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很多时候高敏感儿之所以不敢去做某些事情,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没有退路。

作为家长,我们就要为孩子建立坚实的后盾,让他们毫无顾虑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敏感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把拥有一个高度敏感的孩子,当成是一件幸运的事,去了解孩子,挖掘孩子身上的特点,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激发孩子身上的潜力,相信孩子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的。

你们身边有这样高度敏感的儿童吗?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