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简述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游戏中的角色权威者对吗?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有什么作用?如何帮助孤立型和受排斥型幼儿改善同伴关系?

(一)2岁前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

同伴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在6个月的儿童身上看到,这时的婴儿可以相互触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作出反应。6个月以后,婴儿之间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加强。有人对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研究,并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这时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

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儿童对同伴的行为能作出反应,并常常试图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例如,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另一个孩子转过来看他,并挥挥手说声“哒”,并继续看那个孩子,这样重复了三次,直到那个孩子笑了。以后,每说一声“哒”,那个婴儿就笑一次,一直重复了12次。这个孩子的重复就是一种指向其他儿童的社会性交往行为。

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出现一些更复杂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对他人行为的模仿更为常见,出现了互动的或互补的角色关系,如“追赶者”和“逃跑者”、“躲藏者”和“寻找者”、“给予者”和“接受者”。这一阶段,当积极性的社会交往发生时,常伴有微笑、出声或其他恰当的积极性表情。

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是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

(二)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而3岁儿童独自游戏比较多4岁左右,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借玩具、彼此的语言交流及共同合作逐渐增多。

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

①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幼儿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②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说笑、互借玩具,但这种联系是偶然的,没有组织的,彼此间的交往也不密切,这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初级阶段。

⑧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合作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分工合作,有共同的目的、计划。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服从一定的指挥,遵守共同的规则,互相协作、尊重、关心与帮助,大家一起为玩好游戏而努力。如角色游戏、规则游戏等。

④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这种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地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自己的偏好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幼儿教师职业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