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靠侄子养老可靠吗没有劳动能力,叔叔还是会养靠侄子养老可靠吗,天下有没有这样的叔叔!!

对待兄弟姐妹的孩子,我们要保持怎样的态度?

都说亲情是我们最宝贵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最特殊的。而我们的父母也从小教导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父母不可能守护我们一辈子,当他们走了,身边最亲的人,就只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了。

父母对我们教导往往是没有错的,兄弟姐妹之间确实要团结友爱,这样才能让亲情更加浓厚,有啥事的时候,也能得到更多亲情上的帮扶。

可是父母美好的期望,往往却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很多人年轻时,兄弟姐妹之间都会表现的感情深厚,可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的磨砺,一些世俗和私欲的影响,这份亲情慢慢就会出现隔阂,有些还可能会老死不相往来。

上一辈人如此,下一辈人更是不堪,所谓的“侄子、外甥”,看似和我们关系亲密,其实有很多只是亲戚一场,逢年过节一起吃饭的客人,称呼上的一种关系而已。

那么我们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该保持怎么样一种态度呢?一位58岁的梁先生,对此很感慨,他说:“其实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他们只是亲戚而已!”为什么已是中年人士的梁先生,会这样说呢?下面就来听听梁先生家里的故事。

我今年58岁,妻子54岁,我们是做五金生意的,经济条件还不错,早早就在城里买了两套房子,和一套店面。

可是,我们有钱有条件,生活却过得不如意。刚结婚那会儿,我和妻子生育一对双胞胎女儿,那时候查出是双胞胎,可把我高兴坏了,但高兴没多久,就让我乐极生悲。

妻子怀胎8个多月,就因为一些情况被迫早产,孩子是顺利出生了,但妻子却在手术台上遭大罪,丧失了生育能力。而孩子出生后没多久,各种病症突发,花了很多钱,可最后孩子只来了几个月,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面对这样悲剧,我和妻子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绝望和伤心之中。直到大哥家的二外儿子的出现,我们夫妻俩才慢慢看开了。

当年,我们的双胞胎女儿夭折后,父母就把大哥家3岁的小儿子,送到我们身边带养。其实这里面也是有一些情况的,父母一是想让我们夫妻俩能走出丧女之痛,二是想让大哥减轻负担,那时候以农田为生的大哥,每个月收入微薄,而又生了三个孩子,着实压力很大。

小侄子到来后,我和妻子一直把他当做自己儿子对待,在父母口头也允诺可以把小侄子过继到我们名下,做我们的孩子。只是大哥一直不同意,这件事就作罢了。不过我们还是对孩子很好的,几乎要啥都给他啥,相比在农村的两个大一点的侄子侄女,这个小侄子跟着我们,可真的过得十分幸福。

我们给小侄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带他全国到处旅行,衣服鞋子年年新,几乎每天都把他当宝贝一样宠,养得白白胖胖的。那时候,带出门去,别人都觉得是我的儿子一样,个个夸我生了这么好看的娃。

时间久了,我们夫妻俩也渐渐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对小侄子好一点,当做亲儿子一样养着,甚至也想过,等侄子长大了,就把生意交给他打理,这样等我们夫妻俩老了,也能有个人来孝顺我们。当时,小侄子还小的时候,也经常对我们说,长大了会如何孝顺我们,这可把我们夫妻十分逗乐,虽然只是个小屁孩说的话,但心里却会很开心。

可是,我们是这么想的,未来的变化,却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小侄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被大哥接回老家读书了,说是农村户口回老家读书会更好,但真正原因我也略知一二,其实大哥就怕我拐走了小侄子,以后就成了我孩子了。不过,我们也没有去争抢,毕竟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停止对小侄子的宠爱,每个月都会回去看望他一两次,带着很多零食、学习用品,衣服等等,节假日也会把他接过来同住几天。

小侄子高考时,成绩很一般,读不了什么好大学,大哥就想让他去出门打工。而小侄子却还想去读大学,于是我们夫妻俩知道了,就出钱出力把小侄子送去了专科大学读书,那三年的学费生活费,也是我们出的。

而且小侄子大学毕业后,我们夫妻俩也托人把他送去了一家企业工作,虽然比不上公务员,但每个月也有5000多的工资,相比很多刚出来的大学生,他的工作也算是蛮不错的。

我们以为这样帮助小侄子,他会更懂事更加对我们好。谁知,人一出社会真的会变坏。小侄子长大后,性格脾气大变样,没有小时候那种乖巧伶俐。我们多关心他几句,他就会嫌烦,给他找个那么好的工作,他也十分嫌弃,说很累,工资又没有他同学那么高,甚至还有点责怪我们不给他找更好的工作。

每个月5000多的工资,他从来不会省着用,工资一发,交给我大哥1000元,其他就被他挥霍一空。我很记得的,他第一个月就给自己换了个6000多的苹果手机,然后没钱生活了,也不敢跟家里人要,就跑过来跟我们借钱,说是借但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还过。

其实小侄子要多少钱,我们也会给,毕竟我们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了,而且我们夫妻俩也不差钱。但是越是对小侄子好,他却越不知道感恩,我们辛辛苦苦给他求来的工作,他做了一年多就辞职不干了,说是想创业做老板,要我们赞助10多万开店。

年轻人创业我们是支持的,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张口就要10多万,我和妻子就觉得不妥,叫侄子从小规模做起。

于是,就打了5万元,给他创业。谁知道开了个小店铺,不到3个月就黄了,还亏了点钱。本来黄了就黄了,我们也没有为此有啥不满,也没要回过那借出去的钱。可没想到的是,大哥却跑过来说我怂恿侄子开店,害他辞了这么好的工作,又害他创业亏了钱。而小侄子的态度也这样,觉得是我们给的钱不够,还有没有好好帮他经营,所以才导致创业失败的。

为此,我们夫妻俩又拉下老脸,拖了好多人,帮侄子找了份还可以的工作,这件事才得以平息。那时候,很多人都劝我别帮得太过了,容易养出个“白眼狼”。但我也不知是着了什么迷,一直觉得侄子不会变成这样的人。

谁知道,前年一个中秋节,我叫小侄子来家里陪我们过节,同时我们觉得他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就想给他说说婚事,还有未来的一些规划。但是小侄子却很反感,叫我们不要那么操心。

当晚,我就无意听到侄子和大哥通电话,在电话中侄子这样抱怨道:“老爸,你能不能跟叔叔说一下啊,叫他们别老管着我,每次来这里我已经很给他们面子,结果来了还一个劲的说我,烦都烦死了!

而我大哥的回复,更是让我吃惊:“你也真是的,你叔叔没孩子,把你当儿子一样,你就好好地顺着他们,等他们一高兴,就会把店铺生意交给你,而且两套房子还会分你一套的!这多好啊,傻孩子!

听到大哥和侄子的对话,让我的心凉了半截,感觉我们的真心最终还是错付了,宠爱了这么多年的小侄子,最终真成了别人口中的“白眼狼”。

经历了这么一遭,我和妻子也放弃了对侄子的一切期望。以前觉得把孩子养熟了,能让他替代子女孝敬我们,即使得不到他叫我们一声“爹妈”,但如果能像子女一样有一份孝心,我们也就知足了。

可是,现在到头来,却发现我们付出的所有宠爱和帮助,在小侄子和大哥心里,只是一种无偿的奉献,而他们表面的亲近,也只是另有所图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因为他们只是亲戚而已。现在的社会,人情薄如纸,亲情亦是如此,有很多子女对待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会无情,而对于这些旁系亲属,也就更别奢望了。

其实,梁先生打着对侄子好,就想让侄子替代子女孝敬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换句话说也是一种“道德绑架”。虽然说这种做法很愚蠢,但却很多人在用,而最后结果都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的。

因为,在这世界上,我们身边除了老伴、子女、父母以外,身边的兄弟姐妹再好再亲,他们一旦分开,成立了家庭,也就成了我们所谓的亲戚。而亲戚的意思就是,隔着一道门或一个家的关系,永远无法做到两家人一家亲。

所以,我们和亲戚之间的来往时,别走得太近,也别给得太多,保持着一种亲戚关系,逢年过节能凑在一起吃饭,平时能称呼你一声亲戚就好。那些想把亲戚当至亲的过分想法,还是算了吧!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朱元璋开创的明朝结束了蒙古人对中原的百年统治,恢复了汉人河山。然而天下太平没多久,朱元璋撒手人寰后,其子燕王朱棣就以“靖难”的名义起兵,夺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有意思的是,朱允炆是被爷爷朱元璋确立为继承人后,以皇太孙的身份继位而后被朱棣夺走了皇位。而朱棣出于对孙子朱瞻基的喜爱,把皇位传给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当朱高炽因病去世后,同样也是藩王的朱高煦也想夺走侄子朱瞻基的皇位,却惨遭失败。为何朱高煦无法效仿朱棣夺走侄子的皇位呢?仔细分析史料就能发现,原来朱瞻基比朱允炆有三大优势。

在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当中,继承人的选定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血统纯正、立嫡立长。因此,朱元璋最初是毫不犹豫地立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希望由他继承皇位。只是由于朱标的英年早逝,才导致当时还是皇四子的朱棣有了非分之想。

在嫡长子去世的情况下,朱棣对皇位有了觊觎之心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并没有英年早逝,朱高煦之所以会萌发夺皇位的想法,主要还是出于朱棣对自己的偏爱而已,而这并不能动摇立嫡立长的规矩。

此外,朱允炆在血统方面也远远比不上朱瞻基。朱允炆虽然是被立为了皇太孙,但是,他的母亲并不是朱标的正妃,而是侧妃,他甚至都不是朱标的长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不幸夭折了,正妃常氏也因病去世了。这样一来,原本离皇位八竿子打不着的朱允炆才成为了朱标最为年长的儿子,莫名其妙地有了继承资格。

而相比之下,朱瞻基的血统则要纯正得多。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就是朱棣的嫡长子,而且朱瞻基也是朱高炽的嫡长子,也就是说朱瞻基是名副其实的朱棣的嫡长孙。在父子相传的封建社会中,朱瞻基即便没有被立为什么皇太孙,他也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人。

这样一来,朱棣在起兵争夺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时,除了可以打着靖难的名义以外,还可以在血统上做手脚,渲染朱允炆的“得位不正”,然而朱高煦却根本无法对朱瞻基的血统进行质疑。朱瞻基拥有巨大的血统优势,自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名分上对付朱高煦。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长期以来都是把朱标作为继承人来进行悉心栽培,直到朱标不幸英年早逝后,才又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继承人。然而,朱棣自始至终都对自己的嫡长孙朱瞻基钟爱有加,之所以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朱高煦,就是因为希望朱瞻基可以继位。

这样一来,朱棣从一开始就给予了朱瞻基良好的培养条件,一步步培养朱瞻基处理政事的能力,甚至于亲征漠北的时候都要把朱瞻基带在身边,细心教导。从永乐九年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到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朱瞻基得到了朱棣将近十几年的悉心培养,早就对如何治理天下胸有成竹。

而朱允炆是在朱元璋晚年才被立为皇太孙的,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垂垂老矣,显然无法对朱允炆进行良好的培养了。朱允炆当了几年的储君就接过了皇位,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威望上,都不足以担当重任。培养条件上的差距,使得朱允炆进退失据。

考虑到新皇登基必然需要能干的大臣辅佐,朱元璋和朱棣都给后人精挑细选留下了一批班底。然而对比朱允炆与朱瞻基所能任用的大臣,就不能看出两者之间相当明显的差距了。

考虑到朱允炆的威望不足以震慑住一大帮开国功臣,朱元璋采用铁腕手段清除了诸多开国功臣,只给朱允炆留下了几个垂垂老矣的战将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在朱元璋看来,天下已经太平,由自己所挑选的黄子澄、方孝儒、齐泰等文臣辅佐朱允炆,就足以安定朝局了。

然而,事实证明,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的大臣班底不仅未能帮助朱允炆稳定局势,反而使得朱允炆在应对朱棣起兵时手足无措,最终被朱棣夺走了皇位。方孝儒等人固然是忠心耿耿,却显然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

而朱棣在通过多年来对朱瞻基的培养,为继承人树立了威望,没有对帮助自己夺得皇位的功臣大开杀戒,给朱瞻基留下了文有杨士奇、杨荣等内阁大臣,武有张辅等武将的大臣班底。而这批人则要比朱允炆的班底强得多了。

当朱高煦图谋不轨时,张辅等人积极主动地为朱瞻基效力,火速地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乱。在这一帮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朱瞻基施行仁政,延续了朱棣、朱高炽时期的大好局面,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盛世。

相比于在父亲死后才被推选为继承人的朱允炆,朱瞻基掌握了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自然可以气定神闲地接过皇位,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叔叔朱高煦发动的叛乱。不仅如此,远胜朱允炆的朱瞻基还顺势开创了难得一见的盛世景象,是一位青史留名的明君。

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想要占据某个地位,就要具备那个地位所要有的德行和能力,不然就会招致祸患。通过对比朱允炆和朱瞻基的遭遇,我们就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了。朱瞻基之所以没有像朱允炆那样被叔叔夺走皇位,就是因为他具备了朱允炆所没有的三大优势,自然就能避免像朱允炆那样的命运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婚姻家庭 99阅读 99点赞

侄子没有义务赡养叔叔,但如果侄子是受叔叔抚养长大的,那么在叔叔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侄子应当承担起赡养的义务,因为有时候并是法律没有规定就不去做,道德与法律并不冲突。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提示:相似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得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靠侄子养老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