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开除学生需要学生家长签字么洗胃,家长同意了,班主任可以代签吗

3)根据我省情况提出的一些管理要求::在补充文件中要求出。

二、计量认证考核规范的由来和发展 1990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局考核规范》,即通常所说的50条。

由于形势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中介机构的兴起,参考国际上iso/iec导则25:1990的要求,我国在2000年制定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

在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标准iso/iec17025:1999。2005年又发布了iso/iec17025:2005。参照该标准的条款,结合法制管理方面的要求,今年出台了我省的计量认证评审要求——浙江省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

发展史: iso导则25:1978《实验室技术能力评审指南》(第一版)iso/iec导则25:1982《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要求》(第二版)iso/iec导则25:1990《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第三版)iso/iec《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5个要素。要素: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检测和校准的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客户(取消),投诉,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合并),记录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技术要求总则(取消),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性,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合并),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结果报告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新版的浙江省评审准则19个要素,与老评审准则13个要素多了6个要素,分别是:文件控制,合同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结果质量控制。真正多的要求是:合同评审,改进。其他都在老准则中有所体现,不过要求更细。

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纠正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设施和环境——设施和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设备

量值溯源和校准——测量溯源性

检测方法——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检验样品的处置——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证书和报告——结果报告 检验的分包——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新要素: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服务客户,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改进,预防措施,技术要求总则,抽样,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 4.管理要求 /

北京大学药学院安全管理制度

药学院是医学部一级防火区,重点防火单位,全院师生员工都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层层负责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学院院长、书记,系、室、所、中心主任(所长)及书记是本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行政工作的院,系、室、所、中心领导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2、各房间必须设有安全员(含学生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实行学院-系室-PI-研究生分级负责制,即研究生向导师负责,导师向系、室、所、中心负责,系、室、所、中心向学院负责。要做到严格管理,整洁有序,清洁卫生,无安全隐患。

3、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内所有的公共设施,由药学院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和挪为他用,非实验室设施不准放置在实验室。实验室需装修、改造等建设时,须向学院提交申请,超过五万元投资额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应填写《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建设审批表》,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4、实验室操作必须注意安全,要严格按照校保卫处制定的“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和实验安全的有关规程进行,要做到人人会正确使用消防灭火器材。发现问题要及时拨打医学部报警求助热线“1110”。

5、实验室各类危化品、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放射品的购置、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医学部相关管理规定执行,46 使用化学危险品要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在实验室不准放置过量的试剂及药品,未开封的易燃、易爆、有毒试剂存放不能超过三日量,使用过的试剂及药品须分类回收,严格按程序进行回收处理。

6、实验动物要严格按照《医学部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细则》购置、领用、育养、管理。实验人员在使用实验动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要爱护、珍惜实验动物;实验结束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后续处理。

7、实验室精密和贵重仪器的管理严格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内的一切设施损坏赔偿制度,赔偿金额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室损坏、丢失设备赔偿细则》执行。

8、禁止将废弃试剂、药品及浓酸、浓碱、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倒入下水道及垃圾道,以防堵塞、腐蚀、污染管道或引起火灾。

9、禁止在实验台、药品柜、试剂架、墙壁等设施上进行涂抹、油漆、刻画、粘贴,安装锁具的门、台、柜等要保存好原始钥匙,禁止随意拆、撬、改装。未经院许可不准安装防盗门、外挂门锁等。

10、禁止在实验室、办公室过夜留宿;禁止在实验室、办公室私拉电线、违章安装用电设备(如电炉等)。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禁止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做危险性强、安全隐患大的实验;禁止在实验室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禁止在楼道内堆放任何物品。

12、严格执行学院门禁管理有关规定,晚上12:00以后离开的师生要在门卫进行登记,实行下班前5分钟检查制度,离开实验室、办公

室时要关好水、电、门、窗。

13、严格执行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研究生、本科生和外来工作人员通过学院组织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各实验室。

14、公共财产搬出药学院所属单位须有书面申请并由系、室、所、中心主任签字,经院办备案后方可放行。

15、所有实验室、办公室不准私自出租。

16、节假日实行院、系两级安全值班制度。

以上各条也适用于我院各办公室及院属公共场所。

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的学生、外来工作人员的安全,使即将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本科生或外来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能掌握本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了解基本情况,懂得重要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理措施等,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学院特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主要包含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考核和签订安全承诺书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考核内容

1.1学院安全知识手册

为药学类实验室一般性安全知识,由学院院办组织编写。1.2 专业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

为各专业实验室特定安全知识,以系室为单位,按照实验室的类别(如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生物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制定。

1.3 学校、学院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培训

各导师或导师委托本课题组的一位老师或高年级研究生,向即将进入本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或外来工作人员,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包括 ①性质、功能、运行情况;②潜在危险;③可能出现的49 最严重的安全问题等。同时,根据学院安全手册、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培训大纲组织安全培训。3.考核形式

考试题库由药学类实验室一般性安全知识与各专业实验室特定安全知识组成,分别由院办、各系室负责制定,每两年更新一次。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合格后,具有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实验工作的资格。

4.签订《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安全承诺书》

承诺书一式两份,分别由承诺人保管一份,学院存档一份。5.颁发《北京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准入证》

按学院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由院办颁发药学院实验室工作准入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6.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即将进入药学院实验室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外来工作人员。已通过医学部安全准入考试的研究生,也需参加学院安全准入考试,获得医学部及药学院两级准入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本制度执行办法经2014年7月8日药学院2014年第9次院办公会讨论通过,自2014年9月起试行。

实验室安全学的重要性:实验室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的技术和装备、发现新材料、新功能的主要场所,有各种电器、仪器、各种机械设备、化学材料、多种气体等,这些装备和材料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健康和公共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学。发生事故后,严重影响实验进程;对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对国家财产:会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对将来的工作:会对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类型:分为:火灾、爆炸、电击、中毒、射线伤害、其他安全问题。

1火灾分为电气火灾、化学药品火灾、其他(吸烟)等。

2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化学药品爆炸、氧化剂活泼金属爆炸、高压容器爆炸

3电击:供配电系统电击、雷电电击、静电电击

4中毒:化学药品中毒氰化钾、氰化钠等、有毒气体中毒例:氯气、CO2、氟气等、有毒金属中毒Pb等

5射线伤害分为放射性核辐射等、其他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

6其他安全问题如:粉尘、噪音、机械设备、微生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

实验室安全学学习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这就使安全科学的目的从单纯着眼于人而扩展到人一机-环境的安全性。第二章:燃烧、火灾与爆炸 ㈠燃烧篇

1燃烧的必要条件及防火的基本原理

A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烧凡是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2)助燃物具有较强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或助燃剂。(3)着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B防火基本理论:防火: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并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是防火技术措施的根据。防止火灾发生是避免火灾危害的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燃烧类型按照燃烧的特性不同,燃烧可分为自燃、闪燃和着火(燃烧)三种类型 ⑴自燃和自燃点。

①自燃和自燃点的定义: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引燃温度),简称自燃点。

②自燃的类型,根据促使可燃物质升温的热量的来源的不同,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类:

a、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部加热,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b、本身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简称自燃;

⑵闪点可燃液体因环境温度缘故,有可燃蒸汽蒸发出来,积存在液面上,液面上少量蒸汽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燃烧现象(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也是危险的警告。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一般来说,沸点越低的可燃液体,闪点越低,越容易引起火灾。

⑶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或燃点。物质的燃点低于该物质的自燃点。不同的可燃物质处在相同火源条件下,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燃点越低的物质,火灾的危险性越大。㈡火灾:火灾是失去控制并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燃烧现象,它是一种事故。火灾是实验室中发生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事故。

火灾发生的条件为:阴燃、轰然 阴燃一种只在气固相界面处的燃烧反应,而没有气相火焰的燃烧现象。轰然室内发生火灾后、第一、第二着火物形成火势足够大引起室内绝大多数可燃物热解、汽化、其浓度达到着火极限形成全室气相火焰的现象。特点:

a氧化反应速度小、温度低、传播慢;

b可以在较低的氧气浓度环境中传播;

c产生较多的烟、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

d阴燃蔓延速度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可转变为有焰燃烧。

①火灾的发生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及火源;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大于燃烧反应必须消耗的热量;燃烧不可控制。

②发展过程:火灾的的发展一般经历由小到大,由阴燃、起火、蔓延、扩大成灾的过程。

1)酝酿期(初期):有阴燃和冒烟;

2)发展期:一般指引燃第二着火物到轰然之间,火苗窜起,火势扩大;

3)全盛期:发生轰然到火势衰减之前,全面着火,形成火灾;

4)衰灭期:灭火见效或燃尽后,火势衰落、熄灭。

火灾过程与房间的开口状况密切相关,火灾初期影响不大;火灾发展期,氧气消耗量增大,没有开口供氧不足,限制火势发展,是灭火的好时机。

③火灾种类:根据可燃物质种类及其燃烧特性,火灾种类分为五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可燃液体,如汽油、煤油、乙醇、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甲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④防火基本措施防火技术措施

(1)严格管理可燃物质

(2)降低助燃物的浓度 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15%以下时,一般可燃物质将停止燃烧,在使用和储存可燃物质时,用中性或惰性气体覆盖其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离,可防止其氧化燃烧(3)消除火源或与火(或热体)可靠隔离

(4)选择耐火阻燃材料 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耐火阻燃材料,对预防火灾产生是十分简单和有效的。

㈢爆炸类型:按爆炸的性质分三大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

(1)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如温度、压力、体积等变化)引起的爆炸。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不变化。

(2)化学性爆炸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发出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具有强大威力的冲击波。化学性爆炸可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可燃性混合物爆炸(实验室最常见)。

(3)核爆炸。由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或核聚变反应所引起的爆炸。

①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汽、薄雾、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化合物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上限,上、下限之间叫做爆炸浓度范围。

②最小着火能量:爆炸性混合物的引爆需要一定的着火能量,每一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引起爆炸的最小着火能量,低于最小着火能量,混合物就不会爆炸。最小着火能量越低的物质越容易被引爆

③粉尘爆炸特点:a、粉尘混合物爆炸时,燃烧不完全;b、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c、爆炸的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d、点火起始能量大。达10J数量级,为气体的近百倍;e、会产生两种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自身分解毒气;f、粉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不是固定的,与分散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有关;j、粉尘的密度比气体大因此爆炸时能量也大,造成的破坏也大。

④防暴基本措施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b、控制可燃物质的浓度 c、隔绝空气d、保持系统正压 e、设置气体检测装置 f、消除和控制明火、电弧、高温热体和其他能量

第三章:灭火与逃生 常用灭火器与灭火剂

水灭火介质;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用水灭火具有简单、易得、价廉、有效等优点。它具有吸热降温,吸热延时,降氧熄燃,冲散燃烧物,降低可燃液体浓度的作用。用水灭火时,其形态有:直流水、开花水和雾状水。

卤族元素灭火剂:卤族元素灭火剂系指分子中含有卤族元素的一系列碳卤化合物。常用的 卤族元素灭火剂为卤代烷。

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和少量防潮剂、流动促进剂及结块防止剂等混合成的固体粉末。

蒸汽灭火剂:蒸汽灭火是用它来冲淡火区的可燃气体,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从而阻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是应用最早灭火效果良好的气体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泡沫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是扑灭B类和A类火灾的有效介质。它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种,空气泡沫又称为机械空气泡沫。

烟雾灭火器与烟雾灭火剂:烟雾自动灭火器由发烟器、浮漂、滑道三部分组成。

轻金属灭火剂:轻金属灭火剂按灭火剂的状态和成分分为两种:一种是粉状轻金属灭火剂;第二种是三甲氧基硼氧六环液体灭火剂(即7150灭火剂)。

7150灭火剂:7150灭火剂的主要成分为三甲氧基硼氧六环,分子式为(CH:O):B:0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灭火器的选择

⑴灭火器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②灭火器的灭火有效程度; ③对保护物品污损程度; ④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⑤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⑥根据不同灭火机理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⑦)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尽量选用操作方法相同的灭火器; ⑧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选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⑴灭火器的选用:灭火器的选用应按照火灾类别和不同的灭火机理来选择。

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因为醇、醛、酮、醚、酪等极性溶剂与化学泡沫接触时,泡沫的水分会迅速被吸收,使泡沫很快消失,这样就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于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④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⑤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先用磷酸铵盐于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⑥扑救D类火灾的灭水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对D类火灾,即金属燃烧的火灾,国外多采用粉状石墨灭火器和灭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灭火器。国内最近已研制出轻金属于粉灭火剂,并获得国家专利,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火灾逃生十决: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第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第四章:电气安全与防范措施

电器危害的特点:a非直观性b途经广c能量范围广,能量谱密度分布也多种多样d作用时间长短不一e不同危害之间的关联性

电气火灾的起因:1.接触不良2.过电流3.异常电压升高4.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5.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6.操作不当7.设计或安装错误8.雷击 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设备及电器用品选取

尽量选择无油或少油设备,因为不管是什么油,受高温后都会分解为气体,即使自身不会燃烧,也有爆炸的危险。

选择开关电器,应考虑在操作时的电弧问题。另外,应该选择有防误操作的配电设备,以避免因误操作产生电弧而引发火灾。

要注意选用质量合格的设备、元件及各种电气用具和用品,防止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引发电气火灾。2.线路选取

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耐压水平和绝缘电阻,以防止绝缘被击穿而发生短路,或因为漏电电流产生发热而使引发火灾。3.系统保护

合理选择系统保护,包括各种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剩余电流保护等,是防止电气火灾的重要措施。

电气系统安装时,一定要保证质量。特别是要注意电气连接一定要牢固可靠,许多电气火灾都是由于电气连接处的故障引起的。5.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对于电热设备,一定要保证其良好的散热环境。不要乱拉电线、插座板,避免插座负荷过大产生严重发热而引发火灾。

遇到意外停电时,一定要注意关闭电源开关,如果记不清有哪些开关需要关闭,可关闭总电源开关,以免重新来电后,因现场无人看管,电气设备重新工作而引发火灾。6.加强检修

平时要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供配电系统的电击与防护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简洁接触电击防护: 第五章: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

压力容器的定义:容器器壁两边存在一定压力差的所有密闭容器,均可称作压力容器。气瓶的定义:通常指在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公称压力1.0-30Mpa,公称容积0.4-3000L,盛装永久性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无缝、焊接密闭容器。实验室常用气瓶颜色及标识 气瓶的安全使用及管理

第六章:化学危险品与辐射安全

化学危险品的定义:有些物质进入人体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简称毒物。

分类:1.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5种类型;

2.按其生物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等9种;

3.按其所损害的生物系统可分为: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5种类型。有些毒性物质有一种毒性作用,有些则有多种毒性作用。

4.对于毒性物质,目前最常用的是把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把毒性物质分为以下8种类型: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迄今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再加上其化合物,所以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其化合物。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等。

(7)农药类毒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毒性物质的定义 常见的毒性物质

1.刺激性气体(1)氯气(Cl2)(2)光气(COCl2)(3)氟气(F)(4)氮氧化物(NOx)(5)二氧化硫(SO2)

2.窒息性气体(1)一氧化碳(CO)(2)氰化氢(HCN)(3)硫化氢(H2S)3.金属及其化合物(1)汞(Hg)(2)铅(Pb)(3)铬(Cr)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2.采用危害小的制备工艺,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和工艺条件的变迁。3.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到国家安全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

4.通风排毒实验室中,除采用自然通风外,常采用机械排风。5.个人防护佩戴合适的个人保护器具,辐射分类:

减少辐射防护措施 辐射的个人防护

八、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九、放射性核辐射性安全防护

十六、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管理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除学生需要学生家长签字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