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目毕业去四川大学读研难吗?

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简介

赵心愚,男,1953年出生,教授,1982年历史专业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硕士学位。现担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并担任专门史硕士生导师、民族史硕士点领衔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诏与吐蕃关系,纳西族历史文化与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川藏清代方志,康区文献整理与藏族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尤其在南诏与吐蕃关系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与纳西族藏族关系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项各一项,还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藏彝走廊’地区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此外,他还主持省部级项目13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一项。独著的“南诏吐蕃关系研究”系列论文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和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分别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或转载;独著和合作出版了《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等。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民族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格萨尔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藏学会理事、国际纳西学会理事等。

杨明,又名“杨铭”,男,1952年9月生,汉族,历史学硕士,西北大学1986年毕业。所学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专长为民族历史与民族文物、博物馆学。现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理事。

现阶段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民族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研究和教学。曾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个,目前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课题《英国收藏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文书译注》。参研项目有中共四川省委重大项目《巴蜀文化通史·巴蜀民族文化卷》。

代表著作有:《氐族史》、《吐蕃统治敦煌研究》、《土家族与古代巴人》、《吐蕃与西域诸族关系研究》、《吐蕃统治敦煌与吐蕃文书研究》;代表论文有:《巴人源出东夷考》(《历史研究》1999年 6期)、《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民族研究》1997年1期)、《试论吐蕃统治下汉人的地位》(《民族研究》1988年4期)、《关于筹建重庆民族博物馆的设想》(《中国博物馆》1996年4期)、《重庆市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写经目录》(《敦煌研究》1996年1期)。

王玮,女,汉族,九三学社,1959年出生,教授。198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硕士研究生班。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国画,主要研究方向:工笔人物、水墨画。主要获奖情况:1995年,《亚洲女画家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5年《中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展》铜奖;2001年《全国第九届人口文化奖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2年《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银奖;2004年《全国第十届人口文化奖美术作品展》铜奖;2006年《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主要参展作品:1993年《全国第三届体育美展》,1994年《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1997年《中国当代水墨画展览》,1998年《中国第四届当代工笔画大展》,1999年《中国·三百家美术作品展》,2000年《中国·世纪风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2001年《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2002年《纪念5·23延安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2005年《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2006年《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2007年《北京、成都、南京当代女画家联展》,2008年《“盛世和谐 情系奥运”中国民族风情画提名展》,2008年《牵手残疾人走进奥运会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2009年《成都春季油画展》。国外展览情况:1993年《香港个人画展》、1994年《英国牛津个人展》、应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邀请赴英国参加世界艺术交流大会、1995年《日本札幌举办四川女画家作品展》、应国岗茂夫先生邀请赴日访问、交流,1999年《日本举办中国女画家五人展》、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赴日本参加学术交流会,2001年受美国cerrillos艺术中心邀请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创作展》、2005年受文化部、中国美协选派赴法国考察交流三个月并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展览馆和巴黎画廊举办《中国女画家王玮西部风情作品展》。发表《水墨画的民族艺术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中西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异》、《论绘画创作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形态创造的新空间》等核心期刊,发表专著《王玮作品集》、《蓝色梦境》(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超,男,1957年出生,教授, 198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语文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党支部书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南民族文化与艺术,主要研究方向:“藏彝走廊”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主持、主研省部级重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学校重点等项目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目前在研项目2项,在研经费5万余元;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西南民族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也谈阿格登巴---论民族民间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及本质》、《仓央嘉措系“宗教叛逆”质疑》、《稻城亚丁“安管”等民族民间文化现状及其抢救》、《亚丁“安管”歌谣演唱及其审美特征》、《在现代传媒背景下亚丁土语民谣的传承发展》等学术论文31篇,出版《拉祜族简史》、《羌族医药:羌族民间医药习俗》、《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等学术著作多部。

主要的社会兼职:四川民俗学会会员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民间美术艺委会理事、会员

金艺风,男,朝鲜族,1959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省延吉市。1980年毕业于延边艺术学校作曲专业;1983年毕业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作曲专业;年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作曲专业;年任教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作曲专业;

年留学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音乐院作曲专业(硕士学位)年留学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韩国学大学院音乐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现在,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作曲与音乐理论。

主要作品:交响诗《长白之月》、弦乐5重奏《回旋》、木管5重奏《梦》、艺术歌曲《啊里郎谣》、MIDI伴奏歌曲音乐300余首。主要论文:《延边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韩语)、《中、韩鼓吹乐比较研究》、《中、韩农谣比较研究》、《韩、中水稻田歌的基础问题比较研究》—音乐状况(韩语)、《羌族多声部民歌—男声二重唱》、《羌族劳动歌—“E YA MI SE”的音乐形式研究》、《羌族劳动歌分类研究》。译书(汉译韩):

《苗族服饰文化》(杨正文 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 著)。代表著书:

《朝鲜族民谣研究》(韩语)、《和音进行》《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

科研项目:羌族音乐的发掘、整理与保护、开发研究,西南民族大学重点项目,;羌族音乐的发掘、整理与开发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羌族民间音乐的发掘、整理与开发研究,国家民委科研项目,;民族音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

根秋登子,生于1950年,197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专长藏汉文翻译,研究藏族造型艺术,1999年7月获译审职称资格,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独撰合作完成的38种书正式出版,其中《藏族传统美术概论》获全国优秀国书一等奖后,2007年被西藏大学确定为艺术学博士的必考书;《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画集》获中国图书的最高奖项——国家图书奖;担任编委副主任等完成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荣录《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彩绘大观图说明镜》获中国民族图书二等奖。

2、《藏族美术对其他民族美术的影响》为代表地区级以上报刊发表藏汉论文60篇,六篇录入国际学术文集,一篇获国际名人名作证书。

3、省级以上发表或展出50余幅美术作品。

4、负责甘孜州主要文件法规等藏汉译文的审稿约860万字。

5、曾担任《中国藏传佛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等两项国家课题和两项国家级出版项目的主编。

6、担任捐赠布达拉宫价值1亿元文物的文物鉴定和上百种全国中小教材、教刚审查等多项重大项目的审定。

7、兼任中国科学院项目顾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顾问、中国西藏文化发展与保护协会理事等在国内外40多个学术团体兼任技术职务。

8、曾应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荷兰莱顿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柏林大学、蒙古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会、不丹国家图书馆等的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或讲学。

9、创建、领导绿色康巴协会等三个学会,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农牧民素质等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主持了康巴生态旅游国际研讨会等多次大型会议。

10、四川省首届杰出创新人才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省委掌握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励。

11、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族手工艺大全》的独立编撰,投资

文艺学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造诣深的学术群体,他们的学术研究在国内同行中有相当的影响。该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46岁以上教师5人,45岁以下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者1人。本学科授课教师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学校,有较为合理的学缘结构。该学科始终以提升专业研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注重科研立项,突出研究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

目前该专业主要设有文艺美学、中西诗学、古代文论和文艺与传媒马克思主四个研究方向,开设有古典诗词美学、古代文论研究、古代文学思想研究、比较诗学、叙事学、文艺美学、20世纪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现代中国学术传统与文学研究百年进程、文化研究概论、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西方美学思想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新闻采写与报道研究、新闻摄影研究、编辑业务研究等专业课程。

田耕宇,男,1955年出生,教授,1987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主任兼任教务处副处长,"文艺学"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诗词美学、中国古代文论、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主持或参加省部厅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及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晚唐感伤诗产生的文化背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深沉的反思意识》(社会科学辑刊)、《隐逸观念的新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晚唐诗歌否定评价的当代反思》(四川大学学报)、《苦闷·沉思·求索》(社会科学研究)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唐音余韵——晚唐诗研究》(巴蜀书社)、《书生的刚柔》(四川人民出版社)、《慧皎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实叉难陀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等学术著作5部。

曾明,男,1958年出生,教授,1982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人事部、国家民委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主研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彝文文献中的长诗研究》(2005年)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族艺术教育概论》(2002年)。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中国诗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8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有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出版《古代五大山水诗人论》、《山水 诗画 自然——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艺术》、《诗经选粹》、《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等学术著作6部。还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文化艺术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李白学会理事,杜甫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杨荣,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和四川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茨威格研究、欧美文学、文艺美学。主持或参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茨威格文学传记及其理论研究”、省教厅青年基金课题“茨威格小说研究”等科研项目9项,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与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是什么?——再论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贡献》、《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无意识·“人”·现代派文学》等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茨威格小说研究》、《外国文学名著精缩与欣赏》、《外国文学教程》等学术著作5部。

钟克勋,男,1955年出生,教授,198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任文学院新闻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文艺学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生导师,四川省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德阳市优秀专家,曾任德阳市第四、五两届政协委员、常委。

曾在德阳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3年,发表新闻作品400多万字,先后获得省以上的新闻奖、论文奖40余件,在媒体工作期间,2001年曾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访问学者。2004年调入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从事新闻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发言人等,获四川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国家民委项目一项,参加省社委、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正在主持的《民族新闻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为校级和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发表《论和谐传媒构建中新闻工作者的诉求》、《地方党政如何占领网媒的制高点》、《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互补效应探析》、《对西部民族地区党报党刊发行的思考》、《地市报的优劣势及其“御冬”策略》等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新闻写作记与思》一部,《新闻写作与实践》即将出版;合作编著《德阳宗教文化概览》、《德阳重装基地建设纪实》等多部相关书籍;主编的本校新闻系学生作品集《触摸西部新闻》一部。主要社会兼职有德阳日报编外记者等。

万红,女,1953年出生,副教授,198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现任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实验室主任,文艺学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学理论、新闻采编及新闻摄影,主要研究方向: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及新闻摄影。目前在研项目为“余小武川剧舞台剧照系列研究”、“媒介风格特色研究”、“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平衡性研究”等。发表《解读转型时期言论多元化的指导性》、《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多远》、《信息公开是开放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票友在戏剧传播中的作用》、《戏曲传播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分析》等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镜头里的世界》学术著作1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四川省女摄影协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梁银林,文学博士、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论孟研究》、《庄子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先秦诸子文献》等课程。出版专著《超越江湖—庄子的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法家美学与思辨智慧》(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民间迎禄习俗》(四川人民出版社),参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独立完成“西夏羌族遗民的书面创作”共5万多字。先后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文史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苏轼诗与〈维摩经〉》、《苏东坡与海南黎族》、《佛教“水观”与苏轼诗》、《从〈论语〉看仁学》、《论庄子的生命意识》、《〈庐山远公话〉的虚构及其意义》、《试论韩非子功利主义的美学思想》、《苏轼〈琴诗〉的佛禅解读》等20余篇,其中有2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九期、2006年第八期全文转载。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苏轼与佛禅关系之研究》、《四川藏羌地区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项,博士创新基金项目《释道与苏轼文艺思想》1项。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李欧,1954年出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美学)硕士。现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和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小说,叙事学,艺术美学。独自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侠意象和侠义精神”。目前在研项目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中国侠文艺史”和“侠文化核心观念的谱系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江淮论坛》、《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在神话性中生存》、《〈论语〉的诗歌功能论》、《泰国现当代小说发展述评》、《极致之变的陷阱》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论艺术》、《梦与醒的匠心》等学术专著,主编《外国文化与文学》、《泰国文学研究》等教材与专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