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

、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孩子表现已经很好,但家长不满足,

、不关注孩子各项习惯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比如:诚信、坚毅的品

质,卫生、阅读的习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一半家长做“懒”家长,把孩子送到小饭桌或辅导班,还有的接

送、带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辈,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不积极,支持度低,认为与学习无关,组

织的活动不重要,教孩子应付。

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大部分家庭认为只要让孩

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忙于工作,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

了爷爷奶奶。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

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

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

一个人由小到大经历的场所大致可分为家庭、学校、职场、社会,每个场所都有各自的特点。然而生活就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伴随整个人生的是家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属于培根教育。

一、纵观当今家庭教育现状分为如下几类:

1、广大父母重视教育,对下一代期望极高,急于求成。

家长们没有不重视教育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寄予很大的期望,产生迫切心理着急心情,认为孩子懂的知识越多越好,学习能早尽量早,能多尽量多,产生抓表胜于固本的现象。

2、争相攀比,盲目跟风。

大部分家长总是热衷于孩子们之间的攀比,甚至拿自己孩子的弱势跟别人孩子的优势比较,这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压抑了他们脆弱的心灵,而且埋下了让孩子变得自卑的种子,日积月累影响了孩子心理、性格的发展。

3、重智轻德忽视全面发展。

现实当中,大部分家长奉行一家独大,即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最关注分数,分数好就眉开眼笑,分数差就横眉冷对,给孩子释放极端错误的教育信号,严重阻碍了成绩以外其它因素的良性发展。

4、家庭教育学校化有失偏颇。

现实当中,部分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不注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而是随心所欲,轻视自身影响,罔顾上行下效,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部分家长在教育中迷茫困惑,抓不住根本,甚至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缺乏道德品质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情感意志的发展,劳动运动的锻炼,一味强化书本知识的学习,把家庭打造的像“第二课堂”,家庭成为学校的附庸,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衡发展。

5、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呈现空白。

据统计我国有六千多万留守儿童。这一类孩子与父母长期分居,跟随隔代长辈生活,严重缺乏爸爸妈妈的陪伴与交流,很难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精神成长更是被严重束缚,这会使大部分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此类儿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势必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面对现状,放眼未来,合乎规律的家庭教育宣传及深入开展势在必行,我个人总结如下措施:

人的大脑发育的关键就是抓好智力发展。抓好智力发展就要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自由运动,接触各类事物,看各种图画,跟他说话,这都是在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比如,孩子让尖锐东西碰疼了身体,就建立了尖锐物体与疼痛的关系;让孩子亲自咬一口苹果,眼睛看到苹果的形状与色泽,嘴里尝到苹果的味道,耳朵听到“苹果”一词的名称,视觉味觉听觉联系到一块,孩子对苹果的认识就到位了,远比指着图画中的苹果来认知深刻得多。

2、爱与尊重携手并进。

古人常讲“爱之必以其道。”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讲究原则与方法,既要向孩子正确传递爱意,同时确保孩子切身感受到长辈之爱,又要坚持培养孩子高尚道德、优良品质的原则。教育孩子不能没有底线,更不可任意放纵孩子,要防止将爱变成伤害,防止助长孩子不良行为,以免到头来孩子欲望横流,毛病丛生而回天乏力。

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儿童时代是人生的特定阶段,不是未来人生的服务阶段,父母要尊重孩子天真烂漫童趣无邪的特征,平等对待孩子,确保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自由、幸福成长的童年时代。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注重读书的习惯。

(2)培养科学合理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

(3)培养热爱运动的习惯,确保有一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陪伴终生。

(1)不要着急。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同理,只要有合适的环境的就会自然生长。相反,即使有再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环境,也无法长大或无法存活。人的成长具有时间性、节奏性、内在规律性,我们应依道而行,顺其自然。切忌拔苗助长,更不能处处着急,而要静待花开。

(2)不要包办。孩子成长的过程是自我生命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发展和完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来实现的。身体和头脑的运用越多,体验的越多,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就越强大。而包办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代替孩子的身体和头脑,实际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遏制孩子的发展,恶化孩子不断成长的土壤,阻止孩子体验操作,自主思考的过程。

(3)不要强制。强制是家长采用各种方法,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办事,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与人格,用父母的意愿取代孩子的意愿,久而久之,对儿童及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形成很大阻力,甚至促使孩子不再习惯于自我思考、拥有自我意识,束缚了孩子美好想象力的发展,助长了依赖心理,会彻底毁掉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4)不要溺爱。溺爱就是对孩子经济上的放纵,生活上贪图享受,交往上过度保护。凡事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怎么就怎么,这类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就会到处碰壁,极度不适,甚至仇视社会,是危害极严重的教育方式。

所以,只有发展好家庭教育这个基础,孩子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祖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汾阳市肖家庄镇中心学校)

摘要:幼儿和自己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的思想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如果家长思想品质优良,言谈举止优雅,会不自觉的沿袭在孩子身上。而如果一个家长思想不正确,行为不检点,自己身上的恶习也会在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笔者通过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的幼儿的行为习惯,谈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关键词:家长行为;教育;教养;家庭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当今社会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造成家长对他们的过分宠爱,幼儿的一切要求都听之任之,一切坏习惯都以“孩子还小”的理由,“谅解”他们。而也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养和关爱,爷爷奶奶则因为年龄的代沟不懂如何教养,导致很多幼儿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多,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这在幼儿园里就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跟祖父母生活的和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幼儿,在行为习惯上有好多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教育,也是人生接受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教育。幼儿像一面镜子,而他们的家人则是那个照镜子的人。家长的行为模式总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学习和模仿家人的行为,获得认同感。所以孩子身上许多习惯都是直接从家长那里模仿而来的。如果家长一向勤劳淳朴,家里的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也会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研究,不论是一个大众眼中的好学生,或者是一个在步入社会后思想品格高尚、杰出成绩的人,绝大多数都与他是否从小接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为人父母,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自己的恶习、陋习。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对幼儿来说是温馨的港湾,但是据笔者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家庭对某些幼儿带来深深的消极影响,家对这些幼儿意味着是樊笼、是战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些容易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的事情。例如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出口满嘴脏话;有的父母会互相埋怨、表露颓废的情绪,家庭氛围压抑;还有的父母会不分场合在人前责骂或批评孩子等等一些现象。这些事情在家长眼中都是小事,可是在孩子的心灵上早已烙下印记,让孩子觉得家庭没有安全感,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孩子性格的塑造上打下不良的基础。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不同分类,笔者将观察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过分溺爱型、暴力专制型和自由放任型。从这三种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方式分类,可以帮助家长选择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对于幼儿社会化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因为国家政策影响,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和二胎子女。独生子女的幼儿在家享受着家里六个大人的疼爱,父母虽然想严厉教养,他们的祖父母也会“护犊子”。二胎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两方的祖父母分开带的,孩子都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事事都迁顺着孩子。在家里祖父母给孩子包办任何事情,小孩子几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过分溺爱的方式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性格上懒惰、自私、任性、依赖、情绪不稳定、没有责任心和蛮不讲理。在幼儿园里就会出现有的孩子要什么东西就是一句话,如果不给他或是不答应,他就会在那大哭大闹,还会出现动手打小朋友的情况。还有的孩子不懂得去分享,每次玩玩具他总是把他的玩具护在怀里,自己不玩还不许别的小朋友碰。教小班时班级里有一个小朋友,每次来园前或者离园后都要求他家人给他买这买那,如果有一天不给他买就会出现不愿意来上学的现象。刚开学他在门口哭闹,我们老师过去安抚他时,他的家人就表现的不信任老师,当我们让他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总是一脸伤心不舍的表情。他的家人每次总想着多陪陪他家宝宝,每次我们其他小朋友都在做操了,才送他家小朋友入园,中午一直都接回家,不肯午睡。这样的溺爱只会让这个孩子越来越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了让家人帮他做好一切事情,促成不良行为的定型化。

暴力专制型的家长,崇尚“武力”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他们专制的认为小孩子就是应该都听爸妈的,自己的“权威”不容反抗。如果孩子不听话,他们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幼儿,有的甚至有虐待儿童的行为。我们班级一些调皮不听话的幼儿,在与我们的交流中会流入露出特别害怕家里某个大人,因为不乖就会被他以暴力的手段“批评”,有的孩子大班时就会吐出一些侮辱性的词语。老师与之沟通,他们有时显得特别怕你,不敢有眼神交流,跟他打招呼他会回避你,甚至班级里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往。这样过多的消极对待幼儿,使幼儿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交流过少。所以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不要一味的打骂体罚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有好多孩子的父母两人都是工作比较忙的,所以把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者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场所让孩子自己找东西玩。他们连孩子都没有时间照顾,更别提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幼儿园里有的孩子的家长会、亲子活动总是爷爷奶奶来参加,祖父母辈的家长有的连字都不识,也不可能有体力做一些亲子运动。那些孩子感到自卑、孤僻,父母长期不陪在身边与爷爷奶奶又有代沟,幼儿会感觉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他们虽然自由无拘无束,但是没有归属感。这样教养的幼儿会缺乏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动常具有盲目性。在青少年时期很有可能会有叛逆行为来吸引父母,获取注意。

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针对孩子性格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孩子错误的行为绝不能袒护、纵容。孩子虽然分辨是非的能力弱,但是家长只要引导好幼儿,幼儿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民主的空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与孩子相处、带孩子出去游玩,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关爱,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孩子。

[1]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4).

[2]吕勤,陈会昌,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1).

作者:庄颜超 单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幼儿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