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起行的然字的意思而的用法?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赏析】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赏析】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赏析】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赏析】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赏析】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赏析】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赏析】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赏析】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赏析】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赏析】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赏析】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赏析】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赏析】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赏析】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赏析】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赏析】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赏析】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赏析】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2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赏析】开始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到了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别人的看法,是听了他的话然后看他的行动(是否与他说的相符合)。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赏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赏析】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2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赏析】士(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弘大而(意志)坚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如若)把(实现、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算得上)责任重大吗?(如若)(直到)死而然后停止,不也(算得上)路途遥远吗?

25、朝闻道,夕死可矣。

【赏析】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赏析】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赏析】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赏析】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赏析】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30、德不孤,必有邻。

【赏析】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赏析】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32、言必信,行必果。

【赏析】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赏析】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3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赏析】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3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赏析】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赏析】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5、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1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20、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

2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2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8、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

29、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3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试《后赤壁赋》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李商隐《无题》

5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6、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5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6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6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7、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6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6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7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7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7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7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7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7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8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春江晚景》

8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8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试《水调歌头》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

9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92、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9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9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论语》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9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0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0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0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0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毁读书迟。——颜真卿

10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0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0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10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4、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1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1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

117、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1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2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2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2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1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2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130、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13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132、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1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3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3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4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4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4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14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4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14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人京使》

14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4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4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4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5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5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村绝句》

15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5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1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5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5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5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5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6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6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16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63、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16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165、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16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6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6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16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弟舍》

1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7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7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

一、《〈论语〉十二章》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如梦令》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漱玉词》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李清照 《全唐诗》 七律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

11.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12.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

五、语文诗词名句背诵检测练习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5.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 。

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

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32.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33.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一语文暑假作业:文言文专练,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1.(6分) ① 润 致  汲 唤    ②踪迹  传承

2.(6分) 恨别鸟惊心 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甲光向日金鳞开

3.(5分) (1)保尔(1分)保尔对神父虚伪的圣经讲义提出质疑,神父非常气愤,记恨在心。(2分) (2) C (2分)

4.(5分) (1)在一片草地上两幢楼房紧挨着高高地耸立着,一棵大树在它们中间枝干扭曲着向着阳光努力生长。(3分)(2)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侵占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空间。或社会环境挤占人的空间;或人、自然在夹缝中求得生存。(2分)

5.(2分)渲染出日暮穷途、悲凉伤感的氛围。

6.(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写出落花的生命终止但化作春泥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的自我牺牲精神(1分),以此表达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1分)。

9.(2分)写月光下竹柏的影子,侧面来表现月光的皎洁明亮,渲染静谧安详氛围。

10.(4分) ①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②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11.(2分) 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对王粲非常尊重,而实际“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所以一坐尽惊。

12.(2分) “仅”是“只有”的意思,说明纳米机器人只有分子大小,(1分)有极言其小的表达效果,(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3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分别列举了美国科学家、日本科学家、韩国科学家、以色列研究人员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准确地说明了医用纳米机器人的研发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2分)   14.(2分) C

15.(2分) 相遇荷塘 (1分)相遇周敦颐(与周敦颐的精神相遇)(1分)。

16.(3分) 此句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莲花或绽放或半开半露或欲开未开的各种姿态,突出莲花的热烈率性、羞涩含蓄、稚嫩无比的特点,表达出对那些莲的喜爱之情。

17.(4分)莲塘边出生,流连忘返莲塘边;像莲花一样为官正直;在莲花洞创办了濂溪书院,建造了爱莲堂和莲池;最终写就了《爱莲说》。

18.(3分)形象表现了周敦颐洁身自好、不落尘俗、豁达正直、决不攀附的高贵品质。

19.(4分) 内容上强调了对周敦颐如莲之品格的赞美与缅怀,同时也抒发了对现代社会能重新寻回这种像莲一样纯洁高尚的风骨的期盼。结构上前后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也引起读者的进一步追思。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1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是,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

  阅读材料为《李世民畏魏征》,系课外阅读,设3小题,分值为10分。

  第21题(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题目设置不选择题。理解难度不大,考查的四个词(善辍毕尝)在课本中都有注解。

  学生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22题(3分)考查对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本句得分关键在于四个点:或、上、移威这四处的解释,缺一则要扣分。

  典型错误:(1)部分学生对关键词理解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可能与这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重要实词的'积累有关。(2)不能结合语境理解句子,主语混淆。(3)句子翻译后没有再通读一遍,导致因语句欠通顺而失分。(4)没有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重点字词忽视直译。

  第23题(3分)考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分析人物思想的能力。

  试题为: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

  答案如:希望皇上知道玩物丧志等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1)

——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

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1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我欲之楚()②将奚为北面()③吾马良()④此数者愈善()

  小题2:翻译(2分)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2)

——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5、《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15、《吕氏春秋》、吕不韦 16、C

  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3)

——文言文《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文言文《管宁割席》阅读答案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4)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

  同学们对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普遍有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作准备,我们就会发现,历年高考试题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来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标准。

  如何读懂文言文选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最后一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可以将分析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先回忆所学课文中该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段的整体意思和上下句的意思,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的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从而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 ,别人赞誉的话可以考虑。

  先找不能表现出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要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找出选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记得要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经常只存在于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或者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也要注意联系全文。

  总结: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有一些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属于通假或者词性活用。

  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 、通假、偏义复词等情况。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一定需要意译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最终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2)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3)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达)

  (4)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目的是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5)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然后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的目的要一致。

  这里有一些知识需要归纳和理解:

  (1)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几种。

  (2)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3)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和意义有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古诗鉴赏表述的常用句式有: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什么特点,表现(突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特别要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3)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4)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5)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

  (6)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3

  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

  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⒈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如2004年北京卷,材料中有三处“其父曰”,应在“曰”后停顿。

  四、明语法,辨句式

  ⒈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5)

——咏雪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1.①不久,一会儿。②高兴的样子。③相比。④不如,比不上

  2.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3.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文言文《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扩展6)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或指其书曰()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或指其书曰()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3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小题1】划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节奏(1分)

  一 黍 上 能 作 数 字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去( ) 咸( ) 购( )

  【小题3】译句(2分)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小题4】文中有一句话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2分)

  【小题5】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宋濂的文学才华,请你作简明的分析(2分)

  【小题1】一黍上 /能作数字

  【小题2】离开;全、都;用重金买。

  【小题3】官僚和读书人登门求文章的'接连不断。

  【小题4】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小题5】正面描写:朝中各种典章制度,赏劳碑刻文辞都让宋濂拟定。侧面描写:士大夫求文,外国使节关心,邻国重金购文,四方学者称“太史公”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概括选文内容的句子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宋濂”的描写情节来分析方法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