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西北大学疫情新校区国关楼为什么不建了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建时成立的外交系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外交系的主体调出组建外交学院,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与学校其他机构一起组建历史系,1958年独立组建马列主义基础系,1960年组建政治学系。1964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研究外国工作的报告》,由教育部批准组建国际政治系。2000年春,学校进行学科整合和院系调整,在原国际政治系和俄罗斯 东欧中亚所的基础上组建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政治是在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授予权后由我校自主设立的专业,该专业自2004年起开始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专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以中国政治理论和现实作为研究内容,当前现实政治中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都是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对象,例如,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问题、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问题、司法制度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国家和社会关系,等等。本专业力图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对当代中国政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给出学理性的解释,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献计献策。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主要培养掌握比较全面的政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交际与沟通能力的人才;培养面向中国现代化事业与国际社会,能够服务于各级党政机关、教育机构、外事部门、大众媒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公共管理、政策规划、理论研究等方面事务的专业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名称: 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0302Z1中国政治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杨光斌;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杨光斌;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德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彭明、程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政治思想史》 徐大同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张鸣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唐晓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 宋玉波著 法律出版社

资料只用真题就够了,但是注意总结,英语就是这一个特点,总结总结再总结。相似的单词是考得哪种类型?平时你记在本子上的易混词就是应付这个的很好的一个来源,没有总结过得,记得再添上去。还有就是逻辑关系,谁和谁搭配等等,以及需要通过上下文才能做出的选择,看看到底是相同意思还是相反意思。边做边总结。

我暑假之后才开始做阅读,97-04年的阅读做了一遍,05-20年的阅读做了3遍。阅读第一遍时我基本上是一天一篇,第一遍定时做出来,后面是精读,主要是翻译句子和分析句子结构,最后再仔细分析选项。做第二遍和第三遍时速度会快很多。

复习政治前要先看看往年的真题(我是后来才看的,现在想来还是复习前看比较好),然后就是看大纲和任汝芬的序列一,边看边做序列二。后来觉得看序列一不是很好,就只看大纲了。我认为没必要看序列一,但序列二的题要做,主要是做里面的选择题,分析题我都没怎么看,做选择题是为了知道哪些可以作为考点,这样再看大纲的时候更有主次。大纲我反反复复一直在看,看了几遍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每次觉得哪里不清楚就翻开看看。我从九月一号开始复习政治。我是理科生,以前政治和历史学得不太好,所以报名了独峰考研的考研班,让机构专业的教师给我做一些学习规划,也能对一些问题做到及时解答。我把红宝书(即大纲解析)这本书当小说似得,津津有味很仔细的看了两遍多,每一遍配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十月份风中劲草出来后,我放下了红宝书,因为实在太啰嗦了,考试嘛,还是要抓重点。每次做1000题都要在答案附近把自己上一次做错的选项写上去,下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加深印象,错误率会大大降低。我的1000题扎扎实实地这样做了三遍。

大家尽量在大三下的时候就把考研信息收集完备,接着可着手制定自己的考研计划。同时建议大家复习开始的时间不要太晚,对于跨考或者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早点开始,当然,最好是跟班学习,班也是能早点开始跟就早点开始,然后再安利大家一个班吧——推荐推荐考*研*公*众*号:“考研臻选”上的独峰考研,那儿专业课都是依据大家情况给安排的专业老师教导,像在真题方面直接进行专业化的剖析讲解,带你攻克重难点,快速提高你的解答能力。此外还有专职的学管老师给公共课答疑,对大家的学习很有助力,所以推荐给大家。因为开始早点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去多来几轮,能强化巩固,所以大家能早点就早点开始。

下面我将按照本专业的考试科目逐一介绍自己的复习方法:

专业一(政治学原理)主要背杨老师的《政治学导论》。首先通读全书,心中对整本书的框架和脉络有个底,粗略制定个复习进度。接着研究历年的真题。我建议将每年考过的知识点做上标记,标出哪一年考的、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根据笔者对十年来真题的研究,建议考生重点关注第一、二、四、五、六、八、十、十三、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各个方法论的流派,第二章权力类型和法治,第四章八种意识形态的分类、第五章国家的分类、尤其是本书特提出的国家形态学说,第六章几种政府类型和两种政府间关系,第八章利益集团和媒体的作用,第十章统治类型的分类,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的定义、改革与革命,第十四章各种民主理论。第三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很少考到;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的理论和结论可用作论述题的分析工具。看书时要区分概念的级别,比如政治学方法论这一小节包含三个一级概念: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主义,理想选择主义下包含三个二级概念:社会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下包含三个二级概念: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答题时切忌张冠李戴。每个概念都会包含含义、要素、特点、评价等内容,看书时要按照这些条目稍加整理,考试时按点答题。

剩下的两道论述题分值有50—60分,是高分与否的关键,主要考察时政与理论的结合分析。备考时建议看杨老师的历年论文,了解杨老师最近研究的方向,在答题时尽量用杨老师的论文观点作答,并适当引用教材上的政治学大家(如亨廷顿、斯考切波)的观点,要做到条理清晰、分一二三点作答,如此便可得一个不错的分数。根据笔者不太严谨的研究,杨老师这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理论、民主理论与国家建设,且尤其要留心总结杨老师自己提出的理论,比如当代民主的分类、国家形态、国家自主性。做完这些工作后,笔者每天花两个多小时背诵,每次背诵三四个知识点,细水长流、步步为营,从九月初到十月底,除了一些极其枯燥的内容外,大致背完一遍。这之后就每天一章或两章不断复习,复习时会和研友互相抽背,笔者感觉抽背很有效果,值得推荐。这样一来到了十二月底考试时大概复习了七八遍,可以胸有成竹地上场。

专业二科目较多,但方法都差不多,也是先研究真题把握出题方向,然后看书,看完书后整理知识点,接着就是反复看这些知识点。西方政治思想史出题灵活,通常引用原著的一段话让你加以评析,并且注重对原著文本的解读,而非大而化之的思想概括和评价,考察的是考生阅读文本和深刻思考的能力,因此没有较为深厚的思想史功底的考生会比较吃亏。复习时主要阅读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把前文提到的那几个思想家的思想和著作分门别类地整理,比如霍布斯写了《利维坦》和《论公民》,这些书讲什么内容,梳理霍布斯阐述的自然状态理论、契约理论、主权者理论、代表理论等等是如何一步步论证并推导出来的,考试考察的是理论的逻辑论证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以一些大词汇概括(这也可以说明为啥徐大同那本教材不适合)。如果有时间,建议读一下《理想国》的前两章、《政治学》第一章、《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章和《利维坦》第十三章,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也是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的文本,尽管无法全局地把握这些思想家,但至少能对经典的文本有个感性的认知。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点放在先秦诸子百家、西汉思想、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这四个时间节点。看书时自己整理人物、思想和主要的思想事件,比如顾炎武,首先要对他做一个人物简介,接着整理其主要著作,梳理其提出的著名理论命题;对于思想史的论战,比如科玄之争,要讲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代表人物是谁、在何处发表什么文章、引发什么反应、论战的几个阶段、如何评价该论战。整理时可按照思想史专题,也可按照人物线索。整理完后就反复看,个人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思想史事件比较繁琐难以识记需要花较多时间,至于思想家的思想因为考得较粗浅所以了解大概就行。

制度史内容庞杂,但综观往年真题,考的知识点相对简单,不外乎西方总统制议会制、中国的人大政协或者封建郡县察举科举等普通概念,但是偶尔剑走偏锋,出一些完全陌生或者一般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比如德国联邦制特点、北洋政府的政体类型变化。这部分整理时主要挑出各个制度,然后稍微作总结,比如内阁制的含义、起源、特点、内容、优劣;另外还有一种对比型题目,比如一院制和两院制比较、比例代表制和多党代表制比较,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必须烂熟于胸。由于每年题目分布变动较大,因此考生要额外注意前两年的出题走向,比如前年考了民国政制,今年集中于中国古代和西方的政治制度。

专业课复习我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整理阶段,二是熟记阶段。从八月底到十月底左右,我和研友陆陆续续分工整理了政治学综合的各个板块,整理时主要以老师上课的笔记为模板,添加教材上的内容,然后不断充实。当然,整理时也阅读了一些“编外”的学术书籍,参考了各种政治思想史研究和著作,然后加以补充,最后整理了三大本专业课笔记。之后两个月时间就开始每次两三个知识点反复识记,记完后默写一遍,或者相互抽背,加深印象。如此到了十二月底,大概复习了不下四五遍。在复习时间的分配上,个人主要花较多的时间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整理上,因为教材比较明确但内容较多。西方政治思想史平时接触较多,比较熟悉,所以临考一个月才复习了几遍。制度史犹如鸡肋,不想花太多时间但又怕失分,所以一直忐忑不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每年志愿填报时,政法类大学一直以来有着较高的报考热度,尤其是法学类的专业更是得到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青睐,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国际关系学院的相关情况吧!


一、国际关系学院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

国际关系学院在北京和全国基本上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一本大学!

教育部并没有划分某所大学是几本,关于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目标院校在自己所在省份的录取批次得知该校是几本大学(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

2021年国际关系学院高考录取批次、分数线汇总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政治面貌须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二、国际关系学院是985还是211?

国际关系学院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三、国际关系学院全国排名

1、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中,2022年国际关系学院排名全国第346名

2、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2022年国际关系学院排名全国第226名

2022政法类大学排名【校友会】

在全国政法类大学中,2022年国际关系学院排名全国第名;

国际关系学院始建于194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是一所富有优良传统的高等学府,历经70年来的砥砺奋进,国际关系学院成功发展为一所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并且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多年来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传播媒体等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

师资力量是立校之本,国际关系学院在师资方面,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既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获得国家和北京市表彰的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学术氛围开放、活跃,长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由此可见该校的师资力量是相当强劲的。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语、法学、国际政治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

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北京市市级重点学科(1个):国际政治

学院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向国家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媒体、大中型企业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开展择优推荐工作。

毕业生大多在国家机关、涉外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本科生就业率可达90%以上。

在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国关排在第12名,毕业生平均薪酬达到了10045元,就业前景非常可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大许家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