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是不是特别难考有多难考?

公务员的考试难不难呢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会轻易相信一些贩卖焦虑的机构认为公务员考试相当难其实,公务员考试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国考还是省考。通常来看,国家考试会比省考试困难。 从这些年来的全国考试报名人数和参考人数来看,最终的录取名额比通常会在30:1上。 如果按照报名的比来计算,竞争率将更大。 2018年,国家考试参考数量实际招聘数量的比为40:1。 过去十年中,最高的竞争比率是2010年和2011年的比率,高达59:1。可以想象,国家考试非常受欢迎。 在党和群众组织机关中,每年都有千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职位录取率。 省级考试的竞争率相对较小。 除某些特殊省份外,大多数竞争比率通常持在20-30:1左右,这比国家考试的比率要小很多。

第二、选择考试的省份。公务员考试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公务员这个职业很稳定,收入也稳定,处于社会中上层地位,是说起来也很体面的一份工作。不同地区考生对公开考试的热情有所不同。 在广东,浙江,江苏和其他发达地区等发达省份,就业机会很多,所以发达省份的公务员考试竞争相对较小。但是,在西部地区,因为欠发达,大学生毕业之后返回家乡,发现很难在当地找到满意的工作。考公务员成了他们的选择。

第三、不同职位的竞争不同在各地区的省级公务员招聘考试中,不同职位的竞争是不同的。 从多年来的省级考试招聘公告看,招聘的职位多数分布在县级和乡镇基层单位,少数职位分布在省级和市级直属单位。许多在大城市生活了四年的毕业生不愿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城镇工作。 他们挤满了省会和地级市的单位。 这些部门通常更具竞争力和难度。 而且,如果你选择申请报名乡镇单位,则考试难度将大大降低。

第四、公务员考试题目的难度。公务员考试主要分为两部分,包括笔试和面试,国家级考试d笔试和面的分数分别总成绩的50%,升级考试大多数省份笔试占总成绩的60%,面试总成绩的40%申论题目全部都是主观题,主要考察的题型包括归纳概括、综合能力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贯彻执行相关政策以及最后一部分是申论写作部分,申论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的文字表达能力,行测相比,申论需要长期的练习,短时间很难拿到自己想要的分数

公务员考试面试不同职位中会采用不同形式,面试形式多样化。国考面试比省考会更加复杂,所以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准备,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公务员难考吗?这个问题问十个人,十个人都会说难考。那么公务员考试到底难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的公务员职位都很难考?综合分析来看,准确地说应该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强势部门的公务员难考”。下面就跟大家具体说一说这个问题——公务员考试难在哪儿。

第一:难在报考的机制上

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是先报岗位,然后再考试。这种方法和十多年前高考的报志愿再考试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因为这种机制,使得偶然性太大,所以后来高考才改革了这个顺序,先考试,然后从高到低按分数排名来进行填报志愿。

但是,公务员考试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像高考这样改变形式。这就导致了考得好,有时候不如报得好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你考得很高分,但是你选了热门职位,结果名落孙山,这时候你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报一个冷门一点的职位。比如你考得很高分,但是选了很冷门的职位,入职后你又会后悔,为什么当初那么高的分数,不应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单位。

第二:公务员热仍将长期持续

我们现在经济增速放慢,就业压力更大。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观念也并没有改变。很多同学为了考上公务员,能够做到全国飞到处考,家里也支持他们不工作专职考公。他们经验积累的越多,一定程度上比一般人更有优势,所以对于没参加过几次考试的同学来说,相对是劣势,所以竞争不过别人很正常。现在公务员的待遇已经逐步改善,一些发达地区月薪上万,完全不是问题,转行想考公务员的也大有人在。

第三:公务员考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高

首先你得基本上有本科,甚至中央和省核心部门要求的研究生的学历门槛。其次,笔试考查的内容比较复杂全面。比如要考国际上通用的智力测试,还要考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常识,上海广东等还要考察理科能力。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系统地去复习,大部分人是很难迅速掌握和得高分的。

再之,面试也是很残酷的环节,3选1或5选1,守擂和逆袭的较量,正是因为公正,所以才残酷,在考场外哭的大有人在。你去企业面试,这次表现不好,那就去下一家,机会多的是。但公务员考试一年只有几次,而且光是进面试就很难了,这样的机会太稀有,所以才很珍贵,压力大。

最后,还有体检政审等等环节,都是非常严格的,警察之类的特殊岗位还有体测。这场硬战走下来,基本上都是八九个月,想想就觉得太累太辛苦了。所以万军丛中杀出来上岸的,基本上都是几十挑一,或者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这些自然不是要给大家带来额外的压力,只是想让大家明白,公务员考试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大家抓紧时间改善学习效率做好充足的准备吧!如果备考抓不住关键点,不知道如何改善,建议考生使用进行备考,海量题库刷题、免费视频课程还有老师在线答疑。帮助考生快速改善学习成绩,轻松上岸,实现高分突破!

在我看来,考上公务员比考CPA还难,压力还大。

那些说考公不难,容易上岸的人都只是客套客套,就好比考完数学的学霸说“啊呀又没有考好最后一道题都没做完,只能拿98分了”怎么怎么样

我是真的觉得考上公务员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努力运气缺一不可。

18年毕业,进会计事务所实习了俩月,忙得第二个月就月经失调喝上了中药,还遇见了职场常见PUA话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哭着跟朋友打电话诉苦,也不敢辞职,那事务所是我准备了好久才进去的,还想着以后能在这个领域大展宏图赚大钱,到19年心态变了,开始正式备战公考。

选岗开始就是场恶战,虽然会计专业在报考公务员时,比起那些很冷门的专业来有一定优势,可以说是公务员招考的「大户」了,但是竞争难度跟三不限的都快没差了。

毕竟!学会计的人都是贼能考试的!!CPA那厚厚六本书都能啃下来,加上这些年学金融的越来越多,毕业生一抓一大把。我去面试事务所的时候大所都难进面试,一听我湖工大的,直接没音信了。(听说今年学校会计专业评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了,希望名气再大点,后面的学弟学妹能找工作更容易点)

我这也有一些选岗的心得:

这句话听起来像个废话,但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也就这句话能符合接下来要说的:

尽可能根据岗位限制条件,筛选出来自己能报考的,原则上来说限制越多、招录人数越多越好

这些限制条件一般是:专业、学历、政治面貌、基层工作年限、资格证书(比如CPA )、四六级、户籍……这个应该还是挺好理解的,限制条件越多,那符合条件的参考人也就越少,竞争对手不就少了,竞争难度也就比别的低了。

除非是实在没得选,否则尽量别报三不限,门槛越低,说明含金量越低,一般这些岗位进去都是最基层,小活最多,之后不管是晋升,还是工资待遇都得差一截;再者,竞争强度大,那些天坑的生化环材、卷不动的教育类、“未来学科”等专业的人找不到对口岗位,纷纷来卷三不限,岗位报考人数基本上都上千,有的甚至是两三千,关键是进面分数还特别高,实力不是特别强劲的话,基本上就是炮灰。

想要工资待遇好点儿生活质量提升、想要是图个稳定清闲不再忙忙碌碌,想要发展晋升大展一番宏图……考公得有个目的,总不能是“我爸妈逼我考的”,多大人了连自己的人生决定权都没有,不觉得悲哀吗。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同时满足所有期望的岗位基本没有,舍鱼而取熊掌还是舍熊掌而取鱼全看自己想要什么。

想要工资待遇高点儿,选省会城市或者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花车上都挂着“经济强”的江苏,最高30个W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这要是上岸了生活质量咔咔的;想要稳定清闲不再忙忙碌碌,老干妇联残联敞开大门欢迎你(但是竞争蛮大的);想发展晋升,人大政协,尤其是团委,晋升速度跟坐火箭似的。

选岗之后就是考试,我前前后后一共考了三次!考之前知道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但从没量化过激烈到何种地步,两三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见怪不怪了,甚至可以称赞一句“我靠冷门岗!”常常会出现挤破头去竞争的现象,千人竞争同一个岗几乎算得上是常态,简直要老命。

这么多年我的考试之路没什么捷径,守护神好像只在高考那年眷顾了一下,让我挤进去个一本,后面考四六级、初会、CPA、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眷顾我,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啃下来。

考公跟考CPA或者考研完全不同,这仨考试我都参加过,CPA已经是财会行业天花板证书,考试难度有目共睹;考研作为目前来说学历提升最直接的渠道,每年也有百万人报考,热门专业的竞争(比如法学、新传、教育学这些不考数学的专业)也不小,重要的是专业性要求强,还会考英语这门头疼的学科。

但是和公考一比,二者不在一个量级,CPA虽然难,但是有五年的考试时间,而且是只要每门考及格就能拿证,属于机会多,时间多;考研有国家线,院校线没过还能向下调剂,理论上说只要过国家线就能有学校上,差别是学校的层次;

公考几乎是“一考定终身”,考试机会虽然很多,35岁之前条件合适能无限报考,但是成绩不保留啊,不像打游戏那样,通关的时候看历史最高分,这次考再高但是不够进面屁用没有;再说能查到的划线基本上只是这轮考试的最低线,进面全看岗位排名,就是说只在你报考的单独一个岗位上的考生进行排名,岗位不同竞争性自然也不同,竞争性越高的自然分数线越高,而且这个分数线仅仅是只最后一名进面试过进去体检的那个人的分数,没什么参考价值。

考公的时候运气和实力几乎同等重要,我就贼羡慕那些运气好的考生,比如我加了一个公考群,有个报广东省考的妹子,出排名的时候一阵哀嚎说就差一名能进面,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对岗位不满意,有一个进面的考生放弃面试,她都开始投简历了,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柳暗花明又一村,直接替补上岸,把我酸坏了;还羡慕那些底子好脑子好的,稍微学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行测那些题看几眼就知道答题策略了……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

我能报考的岗位基本上都是高分集中营,竞争极其惨烈,一群考证狂魔卷来卷去,第一次报名的时候我就没想过考乡镇岗,至今仍记得那次国考出成绩的时候,单科进面线已经是70+了,而我平均单科才考了62左右,跟我备考阶段所以为的130肯定能进面相去甚远,直接锤爆我的信心,第二次选了个地理位置比较偏的岗位,总分其实没有很大提升,但居然勉勉强强挤进了面试,第三省考次才以143分的成绩上岸。放内卷严重的现在,这分能不能上岸还真不好说。

也看见有人说自己或朋友考个120就轻轻松松上岸的,我承认这样的岗位存在,只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参考意义不大,公考本身就含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甚至有时候运气比努更重要,咱不能拿特例来说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大多数想上岸的人来说,不下一番苦功夫难以达成目标。

先是最直观的时间投入:

因为我下决心考试的时候已经工作大半年了,并且没脸辞职回家备考,本来大四没考上研究生已经很丢人了,再回家全职备考岂不是更丢人(其实现在想通了,要是早点辞职全职备考说不定能早点上岸,爸妈怎么会觉得孩子丢人呢),因此和那些大四应届生或者在家脱产备考的对手而言,我在时间上其实是不占优势的,而行测做题的提速、申论素材的积累、面试情景的模拟、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恰恰就需要大量的时间。

三次公考,每次备考时间都在五个月左右,工作日前期阶段每天最少学两个小时,后期稳定在三个小时,难得的休息日会多睡一会,然后再学8个小时往上,也就笔试完会短暂几天的放纵,不睡懒觉、不过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没出去聚餐过,差点忘了深夜的烧烤是啥味的,出成绩之后狂炫三斤小龙虾才算补上学习的夜晚馋瘾。

20年疫情推迟考试的原因,那次省考我学到后面心态都快崩了,那段时间因为居家办公效率低下,光调整工作和备考的关系都用了俩星期,考试一直没消息,不断地在怀疑自己→重新振作→再次怀疑自己→再次振作之中反复循环,好在重启公告的前还保持着每天学仨小时的状态,演草本都不知道用了多少,其中酸楚不愿再来一次。

其次是最容易量化的金钱投入,我家的传统是一直很舍得在学习上花钱,第一次公考花了1100左右,主要是报了粉笔的班和买资料;第二次花了7000左右,主要花在了面试课、买资料和考试住宿上,第三次花了7000+,主要花在报闪能的班和一个面试班上,合计才花了不到两万,其实比很多人花得少多了,算是这两年除了买五菱mini外的最大花销。

这几年备考下来,班是真的没少报,钱也是真的没少花,简单说下感受就是,但凡想一次上岸的考生(尤其是应届生)我都建议直接报闪能,没必要花近一年时间用粉笔打基础。

建议直接冲闪能原因在于,他是除了线下一对一以外,对于学员各种备考问题都能够提出最优解的机构了,考不了高分和卡分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讲得明明白白,老师就是提着学生的脖子在讲这些东西的,针对性巨强,好好跟下来没啥瓶颈期的困扰,而且1680的价格虽然跟粉笔980比起来贵点,但论最后学习效果的话,闪能是值的

最后是精力的投入,这个很难量化,只是一次一次地消磨着意志,让我不断怀疑、重塑、再怀疑再重塑对自己的信心。

第一次考试没进面,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我自认为学得很刻苦,但是出来看热搜,大作文的立意参考答案,就知道可能有点跑题,提前做好失败的预设,果不其然失败了。但也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考好几次才上岸,收拾心情继续准备下一次。

第二次考试擦线进面,我立刻请假去某公进行为期15天的面试培训,那个月工资几乎扣光了,一想到这个学得更疯狂,从早7点到晚上11点半,背诵与练习交叉进行,马哲、时政、近代史、社会现象……背的人心力交瘁,为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打破心里障碍,还强迫自己开启不要face模式,就算尬聊,也必须说个十来分钟,走夜路也自言自语。

但是失败了,得知自己落榜的消息后,先是压着声音狠狠哭了半个小时,再流泪整理了一下过往的笔记,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往心里钻,被扣的工资,没完成的报账,涨了100块钱的房租……强烈的自责感在逼问自己,为什么在笔试的时候不再多考一分, 为什么不在面试的时候再多注重一些细节……我明明也都知道,这些责问根本就毫无意义……

综上所述,我建议有备考意向的小伙伴尽早做准备,至少留3-6个月的时间来准备。

关于行测申论的学习,方法还是有点不太一样的:

行测首先是了解题型和一些基本方法,前期的资料可以是中公、华图、粉笔等市面上知名几个机构的任意一家,用起来真的都差不多, 我买的是华图模块宝典和申论的规矩,刷题是粉笔的5000题,真题几乎每家都买过,后面还自己打印了网上的PDF版,后期再买也来得及,先熟悉每个版块的题型和知识。

行测每天都要练题,保持感觉。我每天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这3个板块都练,按照计划尽量把每个部分的1000题练完,语言理解这部分我练的相对少一些,跟常识一样,注重积累,每天练15-30道左右,甚至是在上班路上用粉笔APP直接刷完。

学完全部模块后,就按照标准考试时间做真题模拟,刷题没什么细说的,网上经验贴太多了,就记得搞错题本,用答题卡答题,涂卡时间尽量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就行。

至于申论,对于申论来说同样需要掌握一些方法然后练题。申论我认为是技巧上来以后能一直保持高分的科目,就像中学时代,只要语文分数上来就很难下去。

听课非常有必要,听了课后一定要练题,一定要动笔写!将自己的答案和解析进行对比,找出不足进行总结,再找一对一老师看看自己理解的有没有问题。

真题非常有必要反复练,保持一天至少两道小题的练习,热点素材可以学习,但不可迷信,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很多人只顾看范文和积累句子,却忽略掉最重要的逻辑框架,文章一定得是先有框架再去填内容,行文思路和逻辑很重要,不必过分追求文字优美,这不同与高中写作文。

看范文也是要去分析文章的逻辑框架,其次是积累好句,好句的作用在考场上能遇上合适的就用,没有就不用,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是强行塞进去才能显得有水平,莫要本末倒置。公众号“半月谈”、“人民日报评论” 和“人民网”等都是素材来源,找两三篇优秀的背诵就行,贪多嚼不烂。

大作文也不能放弃练习,建议一周练习一两篇。我最后一次备考申论几乎是老师一对一教的,手把手批改,让我知道大作文到底要怎么写,如何准确审题,再搭建写作框架,建立起写作逻辑,最后填充内容,帮助极大。

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有的人临考前一个月拜拜佛脚就可以上岸,而有的人学习好几年也未必能上岸……备考这几年我愈发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不要因为考过几次失败就越加敷衍。

始终相信努力才会有回报,想要侥幸上岸是很难的,,加强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好好规划属于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为之坚持不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不断调整,寻找最优解,唯有如此,才能不做“无用功”,不走冤枉路。

面试下次再说,写不动了。

P.S.平时多做好事攒攒人品,运气这东西虽然玄乎,但万一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务员是不是特别难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