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考试项目和标准测的标准是什么?

近日,南通市教育局发布《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了社会关注。

  近日,南通市教育局发布《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了社会关注。南通也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小学生体质测试与小学毕业证挂钩的城市。该方案规定“自202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综合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测试成绩计入学生体育综合成绩。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颁发毕业证书。测试成绩未达良好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

  南通这一“方案”发布后,立刻在当地学生家长中激起了“浪花”。大部分小学生和家长对该方案抱有积极的态度。有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回家后很开心,表示这学期体育课终于都是体育老师上了。也有家长自己很开心,为孩子终于有体育课上而高兴。有了测试作为推动,小学生的体育课自然有所保障。另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只是不发毕业证书,重视的自然会加强体育锻炼,觉得无所谓的也不会影响后学的升学。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杨浩在解读“方案”时表示,学生家长的关注点不应该是六年级毕业能否拿不到毕业证。“小学升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否拿到毕业证不会影响正常升学,但是直接能反映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质情况。”

  杨浩同时认为,家长和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体质的常态化监测。与“方案”一同出炉的南通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常态化监测工作方案里就规定,每年5—6月,南通小学、初中、高中各一个年级将进行全员监测;下半年,南通各县(市、区)还将全样本抽测,小学阶段除一年级外,均被纳入样本。“学生体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常态化的监测可从基础开始督促学生,而不是一阵‘跟风热’或‘临时抱佛脚’。”杨浩说。

  记者了解到,出台该方案的同时,南通还准备了配套的相关举措。此前,南通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南通市教育局已经在谋划专项督查,督查的内容包括:按照国家规定课程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等。杨浩表示,无论是政策还是举措都是去倒逼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此举显示出教育部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方面的决心。

  那么,南通为何敢于成为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小学毕业证挂钩的“尝鲜者”?

  杨浩表示,南通出台该“方案”是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依据的政策分别是2019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杨浩看来,出台“方案”还有着更现实和紧迫的意义。据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近三十年来,孩子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除了小眼睛、小胖墩增多,豆芽菜(瘦弱)学生也呈上升趋势,学生“柔弱化”现象频现。

  “作为教育人,我们为什么不寻求一些举措和手段,做一些‘止降反升’的举措。”杨浩表示,止降反升不能停留在嘴上,出台“方案”就是其中一个举措,开足开齐体育课也是必须的。

  “方案”的出台也得到南通市区和各区县(市)的欢迎和支持。南通崇川学校副校长黄永明介绍,该校开学初已在推行全校体育作业“打卡”,还推出了挑战校园吉尼斯与体测项目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以奖牌奖状的形式激励学生。黄永明表示,该校会根据体测“方案”在自选项目中,调整增加体测的必选项目。据了解,该校还有一套大数据软件,每天统计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形成了“课上教、课后练、云上比”的良好体测氛围。

  黄永明表示,学校早就有过顶层设计,学生体测其实是该校十四五的一项重要课题,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并非一时“应景”。“学生体测好比在土地上施肥,是生态循环,不能心太急,过快会有负面影响,唯有学校来引领,逐步激活学生们的运动热情。”黄永明说。

  南通出台小学生“方案”不得不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可能推动更多地区把学生体测与毕业拿证直接“挂钩”。记者注意到,2019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另外,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也就是说本科毕业也与体测“挂钩”。那么,初中、高中阶段是否也值得试行推广呢,这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考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传媒智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传媒智库、江苏舆情观察、民声汇、政风热线"。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传媒智库及其子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月10日,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下发《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方案规定,“自202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综合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测试成绩计入学生体育综合成绩。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颁发毕业证书。测试成绩未达良好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

愿这项改革举措真正发挥作用

高中生、大学生体测与毕业挂钩早已有之,但小学生体测与毕业挂钩,却是开了全国之先河。

小学毕业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几乎是儿童与少年的分割线,很有纪念意义。而且,体测不合格,很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身体素质不过关,事关孩子身体健康,不可谓不重要。新规之下,相信家长、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都会重视起来,此前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应该也能够得到积极改善。

当然,政策要想真正落地,前提在于“动真格”。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要将小学生体测成绩作为对学校、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狠抓落实,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也要实打实地开展起来。若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不轻,再加上体测这个“担子”,有人担心会给学生增负,一些家长也担心是否还要额外为孩子报体育培训班。笔者以为,这样的担忧大可不必。体测合格是小学生们基本都可以达到的水平,并不“超纲”。何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障体测成绩,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恰恰能适当解放孩子的身体,保证充沛的精力,反过来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但愿此举能倒逼学校、家庭重视体育锻炼,从源头上避免重学科、轻体育现象。

“四年级逃离”现象当重视

眼下,体育中考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从今年起,多数省份体育中考的分值会大幅增加。家长、学校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体育进中考”上。这些都释放出很好的信号:在中考体育的“指挥棒”作用下,体育长期作为副科的不合理现象将得到纠正,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

但体育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道理或许谁都懂,但从实际来看,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的空闲时间几乎都被各类培训班、辅导班牢牢占据,体育锻炼总会以各种借口和理由退居其次。

等到学生上了初中,因为考试的需要再去加强体育锻炼,却为时已晚。最近,频频爆出新闻:不少初三学生及其家长为在体育中考中获得高分,进行突击训练,运动损伤不时发生。说到底,还是“临时抱佛脚”惹的祸。

小学阶段重视体育锻炼与否,直接关乎学生身体素质好坏。有专家指出,现在我国小学生有一个“四年级逃离”现象,即许多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逐渐离开了运动场,减少了体育操练,而“小胖墩”“小眼镜”的比例也是从四年级开始明显增加。2018年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就曾显示:四年级男生肥胖比例为8.5%、女生为5.1%;八年级男生为8.5%、女生为6.2%。

因此,要更多看到“小学生体测与毕业挂钩”的积极意义,期待此举能产生连锁反应,督促更多的人真正做到“体育运动从娃娃抓起”。

光靠“挂钩毕业”还不够

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任重而道远,光靠“挂钩毕业”还远远不够。

要想科学提高小学生、中学生体质,当务之急是科学改革学校体育模式、丰富体育内容、增强学生运动的兴趣和主动性。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最好的体育锻炼途径,是让他们跑起来、跳起来、欢乐起来。如若每个孩子都能在掌握科学运动技巧、健康知识的前提下,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何愁体育测试不过关?因此,学校体育课一定要改革授课方式和内容。

一方面,要坚持运动技能技巧、健康知识教育与活动性课程、竞赛性课程、校外自由体育课程等相结合的方式,让体育教学活起来、丰富起来,让学生喜欢起来、运动起来。另一方面,要落实“每天一小时”,开足开齐体育课,把校内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设施资源结合起来,让体育课内容丰富起来,让更多的体育运动形式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项目。

更关键的是,要科学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将体育素养纳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之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并通过相似运动项目选考等方式,让不过关者有选择地补考提升,对评价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引导每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而这样的评价体系,也会促使家长、学校重新审视如何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不至于陷入“重智轻体”的误区。

很多同学想知道大学生体检成绩的具体标准,下面小编为您查询相关信息,供您参考。

大学生体质检查标准分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体育考试项目和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