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市家庭教育公开课视频怎么写?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份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

经过严格考评、层层选拔

教育部认定全国1430所学校为

江西竟然有42所学校被教育部点名

这些学校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

等众多名校一起光荣上榜

南昌人!为这些学校鼓掌欢呼吧!

一起来看看有你母校吗?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

江西师范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创办于1940年。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初名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2002年被整合为江西师范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名为江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6月正式独立,更名为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市八一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学校始创于1937年,是一所书香气息浓郁与军旅文化激荡相兼容的品牌中学。为弘扬八一精神,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将军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先后荣膺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江西省平安校园、南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昌市首批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南昌市德育示范校、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南昌市花园式学校。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是一所以汽车专业为龙头,涵盖机电、计算机、旅游、文秘四大类26个专业、多层次的国家级公办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前身是绪远中学、南昌九中。目前,学校是一套人马,两个校区,三块校牌,拥有南昌三职驾培有限公司、南昌汽车机电培训中心两个培训机构。在籍学历教育学生2000多人,年均培训2000多人。

南昌市象湖实验学校(原江采学校)创办于1971年元月,位于美丽的象湖之滨,紧邻象湖东路,该校现为青云谱区唯一一所“南昌市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试点学校”,2006年被授于青云谱区“少年军校”,国防教育基地。在近二十年来的中考中,学校重点率均达到30%以上,最高达52%,升学率100%,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是一所以汽车专业为龙头,涵盖机电、计算机、旅游、文秘四大类26个专业、多层次的国家级公办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前身是绪远中学、南昌九中。目前,学校是一套人马,两个校区,三块校牌,拥有南昌三职驾培有限公司、南昌汽车机电培训中心两个培训机构。在籍学历教育学生2000多人,年均培训2000多人。

江西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

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原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是景德镇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景德镇瓷都大道中段许家坞,是景德镇市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广、专业门类最齐全硬件设施较完善,办学条件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

萍乡中学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学校素有“赣西文化堡垒,渌水知识摇篮”之美誉。前身为明万历年间的鳌洲书院,系中国创办最早的现代公立学校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具有保送资格的九所中学之一。江西省萍乡中学1991年录入《中国中学名校》,1995年被授予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近百年来,校名虽先后改为“萍乡公立中学”、“萍乡中山学校”、“萍乡县立中学校”、“萍乡市第一中学”等,但全日制普通中学建制一直沿袭至今。

萍乡市安源学校,创办于2005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区直属学校。现有中小学生1212名,教师70名。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拥有标准化教室31间,另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体育室、电子琴室等专用功能室18间。荣获全省“安全文明示范学校”2次,全省“效能年先进学校”,全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市“语言文学示范校”,全市“十佳人民满意学校”等。

上埠镇卢德铭小学依托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载体,生动践行“国防铸魂、国防育德、国防健智、国防强体”育人模式,走上了国防教育助推特色发展的大道。学校将以打造“国防教育基地学校”为契机,全面发展“一校一品”的特色兴校之路。

萍乡市卫生学校是由江西省政府批准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经2005年10月教育部专家评估,2006年1月批准发文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07年被列为中央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省市的各类评估、统考、竞赛中均取得好名次,被列为教育部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江实验中学九江市城区中心,成立于1976年。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作风扎实、素质优良、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各项教学设施齐全。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做到“以人为本、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因材施教、培养特长、和谐发展”。优异的办学成绩、良好的社会认可使学校多次荣获江西省青年文明号、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绿色环保学校、江西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称号、九江市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位于九江市秀美的庐山之麓,是市内创办最早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学校前身为九江市向阳共大,1980年改名为九江市第十中学,1983年由普通中学改制为九江市职业高级中学,1994年改名为“九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占地257.34亩,建筑面积平方米,有4000余名学生,260余名教职员工,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4%,高级职称67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围绕市场,灵活设置专业,开设了电子电工、旅游服务、微机应用、服装设计、汽车驾修、数控技术、电算会计等十几个专业,拥有全省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是接受职业教育的理想场所。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位于美丽的滨江名城九江市中心,老九江十一中创办于1984年7月,它背倚匡庐秀色,是一所环境优美、花香四溢、充满朝气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000㎡,教学公用面积达12277㎡,其中理化生实验室面积580㎡,多媒体教室面积330㎡,图书馆面积500㎡,室内体操房面积660㎡,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150㎡,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106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中级教师3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2.82岁。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小学(原九师附小)创建于1921年,是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素有“花园、学园、乐园”之美誉,是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单位。

新余四中是1988年4月经新余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1989年开始招生办学的市属重点中学。2002年9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2003年7月,经新余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批准,新余四中高中部更名为“大一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雅,学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余四中是江西省目前唯一的一所国际生态学校,被授予了国际生态学校的校旗。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创办于1979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5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被列为“全国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

学校创建于1968年,原为兵器工业部297厂子弟学校,2000年改由新余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全校在职教职工73人,男女比例约为1:4,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54人,大专学历1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获国家、省、市级奖项达500多人次,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 “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 “江西省关爱留守儿童双百万新蕾工程基地学校” “新余市文明单位”、 “新余市青少年学生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该校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的钤阳书院。1980年,正式定名为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它是江西省十大人民满意品牌小学之一,还是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起源于1956年9月建立的“鹰潭中学”;1968年9月,更名为“鹰泵五·七中学”;1973年1月,更名为“鹰潭市第一中学”。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和江西省首批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先后获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党支部、共青团中央授予的“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称号、省教委授予的“教学仪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中小学实验室与仪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国家科委授予的“实践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2001年元月4日,南昌铁路局决定将鹰潭铁一中、鹰潭铁二中合并组建鹰潭铁路中学。2004年3月31日根据鹰潭市政府和南昌铁路局达成的协议,鹰潭铁路中学划归鹰潭市政府管理,更名为鹰潭市实验中学。实验中学初中部历史悠久,师资雄厚,多年来培养了无数优秀学生,教师们钻研教材,认真教学,本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精心辅导学生,在连年获得中考佳绩的基础上,荣获多个竞赛大奖,赢得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始建于1909年(清末宣统元年),占地面积13663平方米,建筑面积9386平方米。荣获“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小学语文发展创新实验先进学校”“电教协会小学协作研究会会员校”等称号。

学校自1919年9月创办以来,已是近百年历史的老牌学校,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全国“百面红旗”学校,享誉赣南大地。作为赣州市体艺特色高中示范校,四中体艺特色初步彰显。校园文体活动遍地开花,体艺专业培训初具规模。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兴国县城北郊,创办于1958年,是兴国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高中和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的全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993年被评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中, 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2011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先进单位”、“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赣州市职校校容校貌建设先进单位”、“赣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赣县城关小学坐落于赣县县城双龙大道,创建于1975年,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180余人,其中第四批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计27人。校园环境幽雅、绿草如茵、鲜花缤放,教学设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校园人文景观。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中学成立于2008年金秋,是章贡区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倾全区之力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因突出的教学业绩和育人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安全示范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先进基层工会”“赣州市十一五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学校”、“赣州市文明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章贡区教育发展先进校”等多项荣誉。

吉安三中创建于1956年,是吉安市城南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2009年被认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58年正式定名为“吉安市第三中学”,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万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融中专、职高、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学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先后经历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万安分校、万安县田西高中、万安县职业技术学校、万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万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万安县第五中学并存等五个发展阶段。

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创办于1903年,地处风景秀丽的赣江之滨吉州区韶山东路3号,是一所洋溢着浓厚现代教育气息的基础教育省级示范学校。

吉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1918年,始称江西省第七师范附属小学,是吉安市唯一一所市直小学。后几经迁址,数次易名,1954年迁入现校址(吉安市吉州区鹭洲东路4号),1952年实名为吉安师范附属小学。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高安中学创办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其前身为瑞州府中学堂,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1959年列为江西省教育厅直属学校,1960年批准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学校校训是:爱国、诚信、博学、自强,校树是樟树,校花为桂花。目前,学校已被南方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十多所重点大学列为“优秀(质)生源基地”。

丰城市职业中学创办于1986年。是一所集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丰城市职业中学是丰城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大学青鸟集团计算机示范学校,江西斯米克、江西和美、丰城东鹏等精品陶瓷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新海洋精密组件(江西)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基地、花园大酒店员工培训基地、市内300余所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煤炭安全技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丰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丰城市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丰城市劳动力创业培训基地。

奉新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78年8月,原校址在县城西北部的狮子山。学校先后获得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安全文明校园、省和谐校园、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奉新二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天天向上”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的教风和“心存高远,学求真实”的学风,在校师生都严格遵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校训,教育教学成绩卓著。

江西省樟树第二中学座落于美丽的赣江之滨,是一所市直完全中学。其前身为江西省清江县樟树镇中学。学校连续七年获得樟树政法委综治“先进单位”和市文化教育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14年获得了江西省工会的“先进单位”、樟树市委、市政府的“十佳学校”及樟树市委宣传部等颁发的“优秀德育学校”称号及市综合管理先进单位和樟树市文化教育局教育、宣传、督导评估等多项先进。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也是江西省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共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总计378亩;学校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江西省临川现代教育学校

临川现代教育学校是2001年8月由三校合并成立的融高中教育、中专教育及短期培训为一体的公办国家级重点学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由创校时不到4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4000多名学生的规模,融资2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争到了建国以来抚州地区教育系统一次性国家拨款最多的项目,取得了在短短三年时间就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的突出成绩,奇迹般地打造成一所“在抚州有优势、在江西有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校。

学校始创于1960年秋,原称崇仁相山小学,1982年冬更名为巴山镇一小,1991年8月改称为崇仁县第一小学。1992年7月定名为“崇仁县实验小学”。学校座落于崇仁县城繁华的中山路旁,占地12亩,县属单位,崇仁县唯一重点示范性小学。现在校学生4282人,设有60个教学班,学校现有教师158人,教师中有5人获小学教高级教师职称,105人获小学高级职称,占67%。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102人,占6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现有2人评为县教学明星、2人评为县教学标兵、10人评为县教学能手,攘括了全县城小学90%的名师。

抚州市实验学校是由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是我市2009年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可容纳4500名学生就读,1500名学生寄宿,2000名师生用膳。2010年9月1日,抚州市实验学校正式开学。学校在硬件实施、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实现了高标准建设。

上饶中学,为江西省上饶市重点建设中学,是市委、市政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而建设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性高中。

玉山职业中专是一所融教育、教学、科研、培训就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办学校。校园面积123亩,校舍面积25000多平方米,拥有教学楼、汽修专业实训大楼、学生公寓楼,350座3D演播大厅,录播教室,餐饮摆台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电商专业网店交易专用房、舞蹈练功房、琴房,手工制作室、图书室等,拥有高配置计算机300台,每个教室连接有线无线网络并配有多媒体交互式智能黑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智慧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式校园,被授予市级“绿色学校”。

上饶市第五小学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走科学发展之路,创建五小品牌”为发展目标。曾获得“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江西省人民满意学校”、江西省文明先进单位。

上饶市逸夫小学坐落于家级森林公园云碧峰下,信水之滨。1964年建校,称东门小学。1966年秋改称第二小学。1994年10月接受香港邵逸夫先生的捐赠,于1995年2月在原址上兴建新楼,8月竣工。1995年7月由原上饶市政府下文更名为上饶市逸夫小学。校园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荣获“全国绿色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科研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来源:江南都市报综合南昌资讯

为你的母校zan一个吧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

  人民网南昌5月25日电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各地结合宜春本土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性的实践,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走出了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径。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 一起来听听宜春十位县市区政法委书记怎么说。

  袁州区:提升“三联管家”机制 贡献“袁州智慧”

  “三联管家”是袁州区委政法委推进街道社区“警民联治、部门联建、邻里联防”活动的统称。

  警民联治重点依托“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工作室推动工作开展,公布联系本社区“三官一律”的照片、姓名、职务和通讯方式等信息,方便群众联系、服务群众。

  部门联建重点依托江西省综治信息平台、平安江西APP以及12345热线、数字城管等平台,建立部门、街道、社区为一体的“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邻里联防重点建立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新机制,形成“有求必应、有疑必答、有难必解”的良好氛围。

  袁州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欧阳琨说,将延续、推广、提升“三联管家”机制,努力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创造“袁州经验”、贡献“袁州智慧”,力争成为全省、全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

  丰城市:各级综治中心民生代办一条龙服务

  丰城市强化场所硬件平台、指挥调度平台、社会治安防控视频监控平台和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了各级综治中心民生代办一条龙服务、矛盾纠纷实体化解决和法律咨询服务无缝化对接,有效破解了部门分割、信息不通、协调不畅等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该市还推行“脚板走访”现场排查发现矛盾隐患工作制度,有效提升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全面推动各级综治中心提升效能。

  丰城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谢友根说,将按照从“延伸覆盖、提质扩面、常态运行、高质高效”四个方面下工夫,努力提升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水平。

  高安市:搭建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平台 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

  高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付命侯说,面对诸多矛盾,高安市努力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搭建了一批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

  在高安市政法委牵头下,创办了“老陈和事室”“小区管家”等一批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这些调解组织由当地老党员、老村支书、老教师等“老人”组成。高安市还对全市22个具有矛盾纠纷调解职能的单位进行了工作分工,建立了交通事故调处中心、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教育纠纷调处中心、涉法涉诉纠纷调处中心、劳动纠纷调处中心等一批行业类的纠纷调解平台,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樟树市:建立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 融合多个部门职能资源

  樟树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海荣介绍,樟树市紧扣“实、体、化”三个字,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樟树市共建立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313个,从各政法单位抽调10名专职工作人员、5名调解员,5名书记员进驻市综治中心办公,派驻152名干部进驻综治中心开展组团式服务。村(社区)干部1600多名全员进驻综治中心开展为民便民服务工作。

  综治中心融合政法、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职能资源,在各项治理中形成合力,发挥实效,实现了群众一事“最多跑一次”拓展到群众多件事项“最多跑一地”,都可圆满办理解决。

  靖安县:探索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

  靖安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钱骞介绍,近年来,靖安县努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靖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为“身安、心安、平安、靖安”建设创建提供了重要支撑。

  靖安县外聘心理咨询著名专家,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由政府出资,培养百名心理咨询师、百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选送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与深造,成为靖安县本土化的社会心理服务的骨干核心力量。

  宜丰县:首创生态警察中心 发挥森林公安职能作用

  近年来,宜丰县全力打好“绿保牌”、“生态牌”、“智安牌”,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的统一。

  2018年,宜丰县先行先试首创生态警察中心,13家生态环境管控重点单位入驻办公,实现生态环境管控从“分治”到“合治”、从“缺位”到“补位”的转变。

  此外,该县还充分发挥森林公安职能作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林区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

  宜丰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刘志强说,2020年,宜丰县将立足县情实际,依托现有平台,优化机构设置,全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基层治理。

  上高县:全县乡村两级调解组织覆盖率达100%

  上高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晏慧珍介绍, 2020年,上高县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十百千”(十大平台、百个无讼村、千名调解员)工程,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上高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全县乡村两级调解组织覆盖率已达100%,受理矛盾纠纷641件,调解成功率99.2%,最大限度地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铜鼓县:联动创办“和安庭”省事、省时、省钱效果好

  铜鼓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余伟彬说,铜鼓县为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与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在排埠镇联动创办“和安庭”。

  “和安庭”结合当地地广人稀,村多人少的特点,以乡镇为单位,在基层综治中心设立中心村”和安庭”,每个”和安庭”辐射2-3个行政村。

  “和安庭”每月围绕法治建设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是基层重要普法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让群众“学法、懂法、知法、依法”,引导群众自觉成为法律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该县“和安庭”因为省事、省时、省钱,效果好,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万载县:推出“五员联动”举措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万载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徐济周说,万载县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出“五员联动”举措,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快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员”是指抽调政法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下沉到全县各个村(社区),与乡镇驻村领导、派出所民警、平安志愿者和网格员组成平安创建团队

  2020年,万载县“五员联动”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方针,实行“法治、德治、自治”并举,不断强化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奉新县: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提高群众诉求处置效率

  奉新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胡东说,奉新县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格局、彻底打破原来城关镇管理社区的体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奉新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以“百米服务圈”与网格化服务二合一、小喇叭与协警二合一、志愿服务“110”和平安志愿者二合一为抓手,做到线上线下服务精准对接、有机链接、同步推进。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提高了群众诉求处置效率。(时雨、周文、周均国)

  (责编:邱烨、罗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一起来看他们的感人事迹↓↓↓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与编号无关联)



洪一江,男,1963年8月出生,无党派人士,省政协委员,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南昌大学侨联主席,江西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南昌大学推荐)

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走出农科新路径。他是归侨侨眷,回到红土地钻研水产种业,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做班导,带实训,把“土”专业建成“火”专业,实现升学率和就业率双双提升。他是金牌教练,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将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带领学生20年跑了30多万公里,相继带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他是牵挂农民和农村的“大先生”,38年如一日,每年服务基层超80天,他带领“稻渔工程”团队集成创新推广了国内领先的6类13种典型“稻渔”模式,带领“珍蚌珍美”团队秉持“一水两治,一蚌两用”生态治水新理念,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做大做强50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年总产值近10亿元,帮扶超过5000人实现脱贫致富,将科技论文谱写于华夏大地,使绚烂青春绽放于民族枝头。

2020年,他所带的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他是南昌大学洪一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南昌大学“稻渔工程”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0年),2021年被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2009年被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曾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202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00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2021年)、江西省第十六届职工职业道德标兵(2019年)等荣誉。2022年6月8日,人民日报以《南昌大学育种专家洪一江及其团队——在大地上写出优秀论文》为题,报道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洪一江教授带领团队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典型事迹。

 
2.次仁多吉、泽桑卓玛夫妇

次仁多吉、泽桑卓玛夫妇,南昌市第十七中学西藏部藏语文教师(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协雄乡小学藏语文、思想与品德教师)(南昌市教育局推荐)
1.次仁多吉,男,藏族,197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南昌市十七中西藏部副主任。从教21年,2004年起被西藏教育厅选派到南昌十七中担任藏语文教师。2017年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南昌市教育局特授予“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2018年所带班级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2018年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内地办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2021年所带班级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
2.泽桑卓玛,女,藏族,198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青山湖区政协委员、南昌市十七中教师。从教21年,2006年起被西藏教育厅选派到南昌十七中担任藏语文教师。2009年度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度所带班级被南昌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2017年被南昌市教育局特授予“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2020年荣获“全市教育系统抗疫好老师(教育工作者)”荣誉。2022年荣获第十一届“南昌青年五四奖章”。

1.烟火抚人心,父母情怀育藏苗。他们以父母之心培育藏苗。夫妻俩生活俭朴,工资也不低,却总是月月用得精光。西藏班学生遇到困难,总是来这个小家找他们的“次多阿爸”“泽桑阿妈”倾诉。遇到生病或穷困的孩子,他们总是悄悄补贴额外的营养费、生活费。简陋的小厨房里,十几年来总是烟火氤氲。夫妻俩烹煮的是乡愁与蜕变之痛,端出的是温暖与希望之光。

2.磐石无转移,栉风沐雨十八载。来江西任教的18年,每一年的春节和藏历年,他俩都在南昌陪伴学生。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更多的父母。从壮丽的青藏高原,到秀美的赣鄱大地,他们跨越山海,远离亲人和故土,十八年坚守民族教育岗位,从未退缩,从未言弃。

3.夫妇携手,共画民族教育同心圆。热情的夫妻俩常邀请学校年轻汉族老师来家里做客,把民族教育工作融入生活场景之中,共育藏族娃娃。他们说:“我们要画好民族教育的同心圆。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不仅是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还是在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不远万里来到南昌的藏文教师次仁多吉、泽桑卓玛夫妻,是雪域怒放的并蒂莲,也是江西民族教育史册上最闪亮的组合。

 


汤 彬,男,1964年3月出生,无党派人士,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东华理工大学推荐)

“为铀而生的‘最美科技人’”。铀是核工业的粮食。汤彬40年如一日专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中国核工业打“粮食”,攻克“卡脖子”技术——“核”资源快速勘探和现场定量关键技术,实现从星期到分钟的跨越,攻克世界难题,填补国内空白,产生节支总额近百亿元。他创办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促进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他研发的军民两用核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环保、海关、边检与出入境口岸。

他是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兼任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奖团队技术带头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201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次(2017年、2019年和2021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多次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被《中国科技人》称为“为铀而生的‘最美科技人’”。

 


杜天真,男,194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推荐)

毕生树人,白首不渝。60年,他坚守林学战线,灭荒山造绿林,终使漫漫荒丘绘成一派翠岭,耄耋之年依旧初心不改;110万元,81岁时他捐出一生积蓄设立“林业教育基金”,只为激励更多师生投身林业事业;山河为证,一生相托,树木树人。从青春芳华到满鬓白发,在育人和科研路上,他始终保持着那股为人治学的“天真劲儿”,为江西的绿色发展倾注了一生芳华;如今,八十有余的杜老仍然坚守师德讲台、林业科研最前沿,用一生诠释着立德树人的初心。

他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21年)、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9年)、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等荣誉。他主编出版70万字的《彩云里---庐山生态文化寻迹》,得到社会各界读者好评。2022年6月14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新浪网等媒体报道了他毕生树人的感人事迹。

 


朱志辉,男,197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中心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萍乡市教育局推荐)

“体育治校”之路让孩子走出大山。他是武功山脚下一所乡村学校的“摔跤校长”,扎根山区教育26年,坚持“以体育人”“五育并举”,以执着的体育情怀,在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打造山区小学的教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通过《在农村学校开设摔跤特色课程的研究》《摔跤运动特色课程与农村小学德育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等省级体育课题的研究,构建了“1+3+N”校本课程选修模式,创编了《摔跤》校本教材、摔跤舞蹈以及摔跤课间操,让山区的孩子人人会摔跤,引领孩子们“摔”出人生精彩。

2006年,从体校毕业的朱志辉担任校长,开启了这所乡村学校的“体育治校”之路。经过16年努力,朱志辉让麻田中心学校挂起了三个“国字号”招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初上岗,他每周要负责全校22节体育课。空闲时,他则骑上自行车,十里八乡去招生,收来19名学员组成体育训练队暑期集训很关键。当年,校内没有室内训练场,训练“天晴在操场、下雨到走廊”;器材也缺得很,“木头做成杠铃也顶用”。生活上,学员和教练吃住在一起。一间空教室打上大通铺,晚上都是蚊子;没有人做饭,朱志辉就自己来。“老师做的饭真的不好吃。”回忆过去,朱志辉当年的学生、如今已是同事的曾汉金笑着说:“训练虽然辛苦,但学员和教练的感情一直很好。学校已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优秀摔跤运动员144人,向国家队输送1人,成了小有名气的“摔跤学校”。所带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牌4枚、省级奖牌26枚、市级奖牌175枚。

他所在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2021年9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近年来,他曾获“首届全国双十佳中小学体育教师”(2016年)、首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杰出校长(2020年)、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优秀教练员、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萍乡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2011年)、萍乡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2010年)、萍乡市为民服务十佳岗位明星(2012年)、萍乡市教育系统领军人才(2018年)、萍乡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20年)等荣誉。

 


董淑贞,女,1956年5月出生,中国国民党党员,上海市彪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西省红十字会推荐)

1.创办“董妈妈基金”,用大爱做慈善。董淑贞女士是江西省政协海外特约代表,英籍台胞,全国中央统战部海外联谊会理事、江西侨联副会长、英国台商会会长,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董妈妈基金”创始人。19年来,董淑贞在江西的捐资助学从未间断,累计在江西助学投入800余万元,帮助学生6200余人次。2020年,在江西省红十字会、省红十字基金会牵线搭桥下,以江西省为“董妈妈基金”向全国辐射的公益基地,在14个省开启了她的捐赠计划,为全国各地多所大中小学校的贫困学生捐奖学金助学金、修路修校舍建浴室。她将自己创业所得全部奉献于支持大陆教育事业,捐款款物已超过4700多万元,帮助困难学生1.2万名。

2.促进两岸交流,用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作为英籍台商,董淑贞女士既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也为促进海峡两岸、世界华人的交流互助树立良好典范。2016年10月,董淑贞不幸被查出患肺癌第三期,在化疗期间虽然饱受身体上的折磨,但她仍放心不下自己帮扶的1.2万名孩子们。她身患重病却依然乐观,将毕生所得奉献于公益事业,2021年7月立下遗嘱,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全部财产捐给慈善机构,用于帮扶困难学子等有需求的对象。2020年,被江西省人社厅、江西省红十字会评为“第二届江西省红十字博爱大使”。

 


赖 玮,男,198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旅航分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推荐)

1.扎根职教成绩斐然。2012年,他首次担任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报关赛项就斩获两项个人赛二等奖和一项团体赛三等奖,取得了学院参加该项全国最高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他先后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3次,全省职业技能竞赛获奖15次,凡参赛必获奖,是学院获奖最多的教师之一。曾荣获“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012年)、第23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省级优秀指导教师三次、学院十佳教师一次、优秀教师三次、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五次、先进个人四次、优秀教育工作者一次。

2.创办“彩虹伞青春护航公益中心”。他组织团队创办了“彩虹伞青春护航公益中心”,现有成员589人,组织活动132次,着力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及特殊家庭子女并提供帮助。团队开展“泳安计划”走进全省300多所学校开展安全教育1000余场,服务超6万人次,为减少青少年溺水事故做出贡献,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全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年)》。

3.投身脱贫攻坚,以生命赴使命。2018年他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担任寻乌县南桥镇团红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他在省派第一书记中首创突破驻村范围,在全县开展消费扶贫,他自学拍摄、编辑技术,通过抖音、微信、QQ等渠道推销农产品。为了扩大消费扶贫范围、丰富农产品的供应种类,他花一个多月翻山越岭跑了全县十多个乡镇考察扶贫农副产品,核实品质,制作成抖音作品,编成采购目录进行推广。他精准帮扶,充满爱心和真情,受到百姓们的高度称赞和爱戴。2018年度、2019年度,他在江西省驻村第一书记年度考核中评定为“优秀”。2021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查小林,男,1966年12出生,中共党员,九江市庐山市沙湖山九年制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九江市教育局推荐)

33年不曾迁徙的鄱阳湖“候鸟”。查小林1989年师范毕业分配并扎根沙湖山九年制学校,像一只永不迁徙的“候鸟”,以校为家,在偏远的湖洲一呆就是33年。以前,此地四面环水,仅靠一条堤坝与外连接,是名副其实的“边陲岛国”。为此,他专门配备一个手电筒,走遍沙湖山15个村庄的犄角旮旯。如今,沙湖山乡户籍人数5000多,实际居住人数400多,在校学生62人,教师18人。

查小林说,“最初只是一份工作,之后是一份坚持,再后来是一份热爱。还有三年多退休,我放不下学生,哪怕只剩一个学生也会坚持到最后。我也放不下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副校长、再到校长,查小林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校和学生身上。2006年,万千从沙湖山乡学校转到县城中学读初二,不到一年,成为网瘾少年,之后返回沙湖山乡学校就读,查小林给予父亲般的关心关爱,帮助其转变并考入师范学校;万千毕业后又回到沙湖山乡学校任教,并担任教务主任。六年后,因工作调动,到了另一个乡镇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如今,万千的儿子又在沙湖山乡学校读一年级,也是查小林的一名学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四五名年轻老师离开,每年也都有四五名年轻老师来,查小林并不因此抱怨,反而觉得这是好事,让老师在这里得到锻炼,去更好的地方任教,实现梦想。对年轻老师,他像是一位父亲一位教练,手把手地培养,帮其成长。他曾获江西省林业厅“鄱阳湖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九江市“师德师风标兵”(2008年)、九江市“师德标兵”(2017年)、九江市“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等荣誉。

 


黄陶青,女,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一级调研员。(江西省妇女联合会推荐)

1.倾力推进家庭教育。她直接参与了我省家庭教育“九五”“十五”至“十四五”共六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向省人大提出率先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建议,《江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经2018年9月30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是全国第4个推出家庭教育法规的省份。注重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近5万多场,参与咨询和活动人数达50万余人,印发《条例》单行本10万余册;《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率先开展“送法到家”活动,全省共开展活动5200多场,参与人数10万多人次,推进“依法带娃”理念深入人心。

2.倾心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家庭故事诵读展示活动,在全省开展的“我家双减生活”作品展示活动中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响应。

3.倾情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持续开展以“陪伴的力量”“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宣讲活动,六年来共开展宣讲活动7000多场次,留守儿童家长受益30万余人次。

4.全力实施“春蕾计划”。自1995年开始,她积极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多方争取资金和项目共5306多万元,推动兴建了45所春蕾小学,开办了32个春蕾女童班,14.5万余名贫困女童得到资助和惠泽,她推出的“春蕾计划10元捐”活动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创新奖”。她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2020年)、全国妇联春蕾芬芳奖(2014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2015年)、江西省妇联优秀公务员(2012年、2019年)等荣誉。

 


黄仁正,女,1947年12月出生,宜春市丰城三中原校长、书记,2000年7月退休;2008年7月创办丰城市北湖学校,担任校长。(宜春市教体局推荐)

五十三年如一日,不改教育初心。1.创办公益留守儿童学校,不为名和利。2008年,她自筹资金50余万元,从租用一所因教育网点调整而被闲置的农村小学校舍起步,创办了丰城市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丰城市北湖学校。14年过去了,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学生数也从91名增加到750多名,其中92.3%的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好一个孩子,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是黄仁正校长的办学初衷。无论是在学校创办之初的困境阶段,还是在现在的欣欣向荣时期,普惠公益的初心从未改变。她坚持按低成本收费,收费标准只相当于本地同类学校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14年来都是全市收费最低的民办学校。

2.五十三年如一日,不改教育初心。1969年从教至今,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教,把满腔热情献给了关爱教育留守儿童事业。黄仁正在学校招生上不设门槛,对留守儿童来者不拒。14年来,共招收困难家庭学生328名、单亲家庭学生253名、残障学生41名,帮助110名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她爱学生,就像爱自已的孩子,一台秤、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台空调、一台饮水机、一台热水器……都是她把孩子当自己孩子来爱的见证,于细节间感受到了她对孩子们浓厚的爱。学生李思在《留守儿童的摇篮》一诗中写道:“老师胜过亲爹娘,阿姨盖被洗衣裳;爸爸妈妈放心去打拼吧,校园处处飘溢着爱的芬芳。”孩子这话,是我校留守儿童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是对我这个老人的教育情怀和爱生之心最朴实的褒奖。14年来,黄仁正坚持以校为家,吃住在学校,她把全部的爱给予孩子,对自己却非常刻薄,身患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双腿半月板也磨损严重,但她却不肯住院,甚至家人送点水果也要留着接待客人。

她把教育当作终身事业,用一生的执着,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她曾获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21年)、宜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21年)、宜春市“离退休老干部正能量之星”(2018年)、丰城市“优秀校长”(2020年)等荣誉。

 


谢花林,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推荐)

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他扎根江西,从农村走进乡村,以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心怀“江西老表”赤子之情,放弃名校邀约,毅然回到这片生养他的红土圣地,为江西的绿富美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教15年,培养了5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事业注入了一大批新鲜的血液,曾获江西财经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6次。他执着科研,深耕生态文明领域研究,用生态实践支撑教学科研,以生态研究助力乡村振兴。发布《赣闽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200余篇论文和20余部学术著作,一字一句写下了对生态文明的执着钻研,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躬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双脚丈量青山绿水,用双眼观察生态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他敢为人先,不辞辛劳,不怕流汗。踏遍江西这片山山水水,开展鄱阳湖、庐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安远三百山及东江源区流域开展水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实践调研,瑞金市生态修复调研,莲花县“两山转化”调研,全南县GEP核算工作……行程10000里,发布《江西绿色发展指数绿皮书》,为江西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他曾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21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年)、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2021年)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

 


陈 敏,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共上饶市弋阳县委书记。(上饶市教育局推荐)

他坚持以深厚情怀、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有力举措,矢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当教育均衡发展的先锋,五年内,弋阳县4次获得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优秀”等次。

1.以大情怀促进教育公平。他情寄学子,规范城乡学生有序流动,积极引导城区和外地回流生源3878人,从根源上遏制“大班额”现象,有效破解城“挤”乡“空”难题,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积极开展多元合作办学,推动家校、校企、校社多方合作;积极协调各类教育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沐浴党和政府的温暖。每逢六一,他都会深入到各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走访慰问,教导莘莘学子,知识改变命运;每逢教师节,他都会与广大一线教师座谈,勉励大家敬业奉献,教好书、育好人;每逢重大教育改革出台,他都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弋阳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他聚焦专业,2017年弋阳县以全省第一名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和国家认定,2018年代表全国560个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在教育部新春发布会上作典型发言,引领经济薄弱县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2.以大格局建强师资队伍。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平均每年补充新教师300多人,累计培训教师3.5万人次;“十三五”期间,一次性解决已评未聘330名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新建700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及120余套城区学校棚改房,绩效工资调标每年新增县财政支出超过1亿元,设立多个教师奖项,同步改善教师住宿条件,广大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显著提升。

3.以大投入提升校园环境。全县六年预算内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0.78亿元,相当于弋阳县2021年财政收入的1.5倍;投入9亿元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方志敏基础教育园区;2022年全县谋划教育类重点工程项目达20个,投资规模、建设数量都是史无前例,并将作为全省第一批县(市、区)代表接受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曹有红,女,1975月5月出生,民进会员,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主任。(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鹰潭市残疾人联合会推荐)

给听障儿童无声的世界带去有声的爱,让特殊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灿烂阳光”。2002年,曹有红一岁多的女儿被医院确诊为双耳极重度失聪,曹有红没有放弃,带着女儿四处求医求学,并自学聋儿康复知识,不仅帮助女儿学会了说话、上学,并把女儿培养成了多才多艺的孩子,并于2018年考入提前批本科院校。

2006年以来,她推己及人,在帮助重度失聪女儿康复后,创办了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让200多名听障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始终奋战在一线,用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帮助来自甘肃、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6个省20多个地区200多名听障智障及自闭症儿童,让他们不仅学会了说话,而且能像健全孩子一样上普幼、普小、普中,甚至大学,从而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改变了众多家庭的命运。

对来训的孩子,曹有红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对7周岁以下孩子费用全免,对其它困难家庭实行费用减免或全免。为了帮助残障儿童更快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2014年她将中心打造成为全省首家融合康复教育机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家长赞誉。2011年,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获江西省自强创业先进集体荣誉。她曾获“中国好人”(2010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1年)、“十一五”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第七届江西省道德模范(202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11年)、江西省扶残助残爱心人士(2011年)等荣誉。2022年5月31日,省长叶建春专程看望曹有红,并充分肯定了她所作努力。

 


钟声芳,女,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赣州市教育局推荐)

1.开设“个训课”,关爱特殊学生。坚守特教十八载,钟声芳和学校另外2名老师一起,利用每天下午的课余时间为11名重度自闭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训课”,她们对每个孩子逐一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开设不同的课程。她自学神经平衡疗法、ABA应用行为分析康复专业知识,积极对重度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

2.风雨无阻,深山送教上门。2016年,学校要派出一批老师进行常态化送教上门,开设家庭课堂,钟声芳第一个报名,自愿加入了送教上门队伍。7年时间里,钟声芳和其他老师带着特殊的讲义、书本和教具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每月不少于4次,风雨无阻,用真心呵护大山深处的“折翼天使”。她曾获教育部“特教园丁”(2010年)、“新时代赣鄱先锋”(2019年)、江西省教育厅“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009年)、“赣州好人”(2020年)、赣州市“优秀教师”(2019年)、赣州市骨干教师(2019年)等荣誉。

 


朱红英,女,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抚州市南丰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抚州市教体局推荐)

1.关爱留守儿童,资助学生。她是学生心灵的引航者。工作中,她也是一名充满教育教学激情、富有爱心的中学生物高级教师。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老师,她都注重给学生以平等和尊重、欣赏与呵护,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工作之余,朱红英经常跟着爱心驿站工作人员去帮扶农村的一些孤儿和留守儿童,到他们家里送学费,免费辅导他们作业。从教30年,经常给学生送学习用品和学习资料,并资助他们生活用品。

2.见义勇为,勇救落水者。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前后救过数十名落水者,其中有十多次是深水或急流险境,她都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有人称她为“生命的引航者”,有人称她为“落水者的守护神”;教育中,她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生活里,她是平凡的岗位上的英雄。她曾获“中国好人”(2021年,见义勇为类)、“江西好人”(2022年)、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2022年)等荣誉。

 


张爱民,男,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吉安市遂川县新江中心小学校长。(吉安市教体局推荐)

1.创立“井冈哨笛哥创新教育工作室”。他自己出资在学校创立“井冈哨笛哥创新教育工作室”,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来捐赠笛子,将自己发明的“井冈哨笛”无偿捐赠给全乡师生。在他的带领下,有厌学、辍学倾向的学生成功回归课堂。他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发明创造,工作室已经获得2项国家专利。

2.助力乡村振兴,传播红色文化。他多次被邀请参加新江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张爱民校长为横石村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改造提供全部图片、文字资料,助力展馆改造升级,并把家里祖传的肖克将军送给他曾祖父的切烟刀捐赠给了县博物馆。

3.与病魔斗争,不忘育人初心。30年来他坚持与病魔作斗争,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从未因为病情耽误学生。张校长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已出现脊柱融合晚期症状。作为校长,上班后有很多公务需要处理,但他始终坚持不忘学生及教学。2021年入选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校长计划”,曾获吉安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吉安市教育系统维稳标兵(2016年)等荣誉。

 


林星华,女,1974年5月出生,群众,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中心小学教学点负责人。(宜春市教体局推荐)

1.往越来越偏的地方去教书。从教20多年,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林星华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从万载县海拔最高、最偏远的高村镇西坑联小到国家深度贫困村——黄茅镇林场村的林场教学点。无论怎样变化,她都一直坚守在边远山区,默默耕耘,恪尽职守。在学校,她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要充当炊事员的角色。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除了上课,林星华还要义务辅导后进生,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每天忙得像不停旋转的陀螺。

2.骑着摩托横跨两省三县去教书。高村镇西坑联小距离她家约有160多里路,每去一趟学校要骑4个多小时的摩托车,途经两省三县的崎岖山路,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她的教学热情。每周骑摩托车穿梭于学校与家之间,途经两省三县,每次来回共300多里路,风雨兼程,不曾叫苦。从“林姐姐”到“林妈妈”,整整教育了两代山里娃,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山村教育事业。这就是林星华,虽历尽千辛万苦,仍一心只为教学梦的大山耕耘者。2019年,她被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

 


卢 彬,男,197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新疆克州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校长、吉安市吉安县浬田中学教师。(江西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吉安市教体局推荐)

1.两度援疆工作业绩突出。2017年2月,他来到祖国边陲——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五年间,他从一开始安排到教育局秘书室从事文秘工作,再到教育局思政科任科长,到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挂职锻炼副书记,一直到现在挂职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校长。挂职以来,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建立了“教务巡查日报周报制”“宏志、远志”江西班,以点带面提升教学质量,触发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

2.援疆队伍中的“兵哥哥”。他注重整理援疆工作经验,编写《进疆温馨小提示》,制作宣传片,建立微信工作群等,让新来的支教教师提前全面了解阿克陶,迅速融入援疆支教工作。

3.助力脱贫攻坚的“口罩校长”。2017年支教至今,他经常往返阿克陶县城和克孜勒陶乡阿尔帕勒克村(即11村)之间,单程150多公里的路途,高海拔、常年积雪、交通不便、电话不畅,都没有阻止他助力脱贫攻坚的决心。每天天刚蒙蒙亮,只见他总是急冲冲地冒着严寒,顶着风沙,独自赶到学校大门口,为进校师生送上笑脸,发放口罩,收拾废弃口罩。此举温暖和感动了很多师生,因此被大家称为“口罩校长”。他曾获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脱贫攻坚嘉奖”(2020年)、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新疆克州教育局“优秀援疆教师”(2021年、2022年)、吉安市教体局“优秀教师”(2020年)等荣誉。

 


胡素珍,女,196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抚州市东乡区第一中学副校长。(抚州市教体局推荐)

1.扎根教学教研一线,探索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从教39年,胡素珍扎根教学教研一线,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带动一批批学子健康成长。为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她带领教研组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了“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这一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尤其是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来,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2.心系学生,无私奉献。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生涯中,胡素珍爱生如子,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有一年临近高考时,胡素珍做了手术,医生再三叮嘱她要卧床休息一个月,但她心里惦念着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们,手术半个月不到就强行出院,并安排家人每天接送自己上下班,晚自习坐班更是一堂都没耽误。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2014年)、江西省先进工作者(2015年)、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004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等荣誉。

 


魏 新,男,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高级工程师。(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推荐)

1.爱生如子,倾情奉献。为更好地服务师生,他放弃家中住宿,在学校租房,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休息,只要知道师生有困难,总能看到他那双援助有力的大手。他主动联系困难学生,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生活必需品及部分补品,同时发动党员、师生集体对困难学生进行关心和帮扶。他本人以及指导学生多次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并连续指导学生参加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西选拔赛获全省第一名。

2.整合资源,结对帮扶。多年来,他把逐渐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解决师生突出困难、整合资源结对帮扶、参与社区自愿服务等时刻放在心上。2018年以来,他组织教师先后到寻乌县等8个乡镇开展了12期政策宣讲与技能扶贫工作,帮扶790余人次。他不忘初心,经常带领党、学、团员开展志愿帮扶。他以党建推业务,系部师生屡获佳绩。

3.专心科研,成果显著。凭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和一股子“好学习,爱钻研”的干劲,他主持完成了企业第一台出口印刷机的装配、调试等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商检。他参与试制的JS2102型双面胶印机,投放市场当年创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2019年)、江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江西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20年)、赣鄱工匠(2018年)、赣州十大工匠(2017年)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

 


赵瑛霞,女,1972年12月出生,民进会员,鹰潭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鹰潭市教育局推荐)

她爱生如子,时刻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在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身为班主任,无论严寒酷暑,赵瑛霞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教室,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她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对学生始终怀着爱心,只思付出,不计回报,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有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病了,她独自照顾直至学生康复。常有因考试失利、心情沮丧而想不开的学生,她都耐心开导,时刻关注陪伴与鼓励。学生都亲切地称她“赵妈妈”。

执教27年,她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婆婆18年直至婆婆去世,对患有抑郁症的妹妹20多年不离不弃、为其治疗,并帮她培养一双年幼的女儿。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都从未气馁,在三尺讲台上,她兢兢业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她曾获江西省先进个人(2000年)、“感动鹰潭”人物(2021年)、鹰潭市三八红旗手(2017年)、鹰潭市优秀教师(2021年)等荣誉,参加全国和全省中小学英语听力比赛多次获奖。

 


吕品昌,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二级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推荐)

2020年9月,本着报效家乡和母校情怀,58岁的吕品昌教授放下照顾家庭包括服侍父母(年过九十、体弱多病)的担当,舍下中央美术学院的优越环境和优渥待遇以及从事个人艺术创作的从容条件,离开工作25年的教育部“双一流”高校、中央美术学院,受邀回赣工作,担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他紧紧围绕“世界一流特色名校”目标,倡导建设以陶瓷为轴心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崇尚学术”的陶大风尚。“要像装修自己的家一样装修学生宿舍”,他要求职能部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师生。他主持开辟了新时代“陶大现象”新征程,开启“景德镇国际陶艺双年展”全球性重大学术大展和“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的创办,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9届IAC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上发言,当好对话世界的“陶瓷文化使者”,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为世界陶瓷文化发展所承担的使命。他曾获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中国城市雕塑“徐悲鸿奖”(2009年)、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和发展杰出贡献奖(2013年)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

 


肖承钱,男,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现代技师学院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西现代技师学院推荐)

他是数控专业领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迄今为止已培养出了2000余名数控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二十余次,他结合教学实践出版了教材3部。学院数控实训车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十几年如一日地耐心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他还不断总结经验,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是技工学校的普遍情况,他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付出无比的热爱与尊重,绝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他坚守职责、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用热情和无畏为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用强烈的责任担当与坚定的理想信念,无声地挥洒着职教名师的风采。

他曾获江西省技术能手(2013年)、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2013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江西省第三届首席技师(2015年)、江西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第五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2018年)、江西省第三届首席技师(2015年)、南昌市首届洪城工匠(2017年)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0年)。

 


陈和平,女,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萍乡市安源区通济小学教师。(萍乡市教育局推荐)

35年来,她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抗病魔,她无所畏惧;爱生如子,她倾注真情。她身患乳腺癌多年,经受了6次化疗、25次放疗,腋下淋巴已被全部挖空。由于大量的用药,她的抵抗力非常差,稍一不注意她就会感冒,常常是一边挂点滴一边批改作业,可她却没有请过一次病假,每次复查都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每次上课在黑板上书写板书时,手只要稍微一抬高,腋下就会钻心的疼痛,每天都在透支体力。但她坚韧乐观,对抗病魔无所畏惧。她爱生如子倾注真情,对班上的留守儿童特别关注,从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主动承担困难生的生活、学习费用,让孩子们充满自信、专注地学习。她身体力行地诠释着高尚的师德和不悔的师魂。她曾获“中国好人”(2021年)、“江西好人”(2018年)、萍乡市“最美教育人”(2017年)、“最美萍乡人”(2017年)、萍乡市三八红旗手(2022年)等荣誉。

 


吴 韬,男,198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推荐)

致力电商扶贫,服务江西经济。吴韬在教学一线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创业扶贫,带领学生团队在江西实施电商助农扶贫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扶贫项目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项目团队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的亲切接见。他在职业教育教书15年,带班15年,被同事戏称职教“老黄牛”。他任教课程10余门,教授学生5000余人,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省赛、国赛获奖近百次,被同学誉为职教“孺子牛”。

他在教学一线坚持立德树人,坚守工匠精神,打造“缘蜜”等多个农产品电商品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其中“缘蜜”农产品电商项目在“互联网+”国赛上被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亲切接见,他自己说要做职教“拓荒牛”。他立足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功带领学生打造缘蜜等多个农产品电商品牌,深入乡镇进行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农村电商扶贫、服务江西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他所在的电子商务学院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他曾获全省模范教师(2019年)、江西省技术能手(2014年)等荣誉,并多次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曾 娟,女,197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宁都技师学院校长。(省人社厅、宁都技师学院推荐)

创办第一所县域高级技工学校,打造江西技工教育新名片。从教25年,从中小学校长到技工学校校长,再到技师学院校长,曾娟兢业敬业抓好学校建设,敢试敢闯破解实训设备不足难题,强化培训迅速形成教师战斗力,严慈相济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筚路蓝缕在赣南红土地上创办了第一所县域高级技工学校,并升格为宁都技师学院。9000多个日夜的青春芳华献给了教育,25年的坚守换来了家长肯定和社会认可。时至今日,她勇挑重担,不忘初心,奋战在技工教育前线,努力为她的“孩子”拼出一条富有光明和未来的新路途。初心是什么?她说:很多学习成绩偏差的孩子没考上高中,早早地出去打工,从事的大多是没有上升空间、简单重复的普工工作,她不希望这些稚气未脱的少年人生才刚开始,结局便已注定;她跑遍全县24个乡镇上门给学生和家长介绍技工学校有关情况,希望通过技工教育能够给这些更需要关注的孩子带来新的起点和新的未来。她始终不敢休息,也不愿休息,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课研课改……她的身影总是忙碌在一线,就是为了带领学校始终走在技工教育前沿,走在市场前沿,只有这样,那些孩子才能够实现高薪就业、高质量就业,这就是她的初心!

宁都高级技工学校(现宁都技师学院)创办迄今短短五年,已有12个学制专业,在校学生4300多人。每年输送毕业生不下千人,个个技术过硬,工厂企业争相抢要,毕业生100%就业。2021年,一位身患渐冻症的孩子、宁都技工学校曾经的毕业生、现在的网店店主给曾娟寄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技工学校、感谢曾校长给了她自立自强的勇气与能力。

短短五年,在各级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曾娟把学校打造成省级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第45届、46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被评为“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授予“第十六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技工院校考评优秀单位”,是江西省技工教育的一张新名片。2022年6月29日,经省政府批准,宁都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宁都技师学院。她曾获江西省十佳榜样校长(2012年)、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宁都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18年)、宁都县三八红旗手(2022年)等荣誉。

 


叶 军,男,196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赣南医学院推荐)

他扎根赣南老区、心系学生,艰苦奋斗、守正创新,敢为人先、无私奉献,与赣医共成长。从教41年,叶军始终以一名普通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承担了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指导硕士生。他担任本专科和研究生课程10余门,悉心传授医学知识。他带领学生起早贪黑,在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从普通教师到教授,他一直默默奋斗在临床教学一线。他足迹遍布赣州18个县市区,他每天提早上班,在赣州,24小时会诊随叫随到。诊治患者,他的言行举止温暖着患者们的心,解决了许多临床超声领域里的系列疑难问题,让许多患者得到及时诊治,重获新生。由他率领的超声医学团队,成为了当地老百姓信赖的影像会诊中心。他曾获江西省模范教师(200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200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2008年)、第六届省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等荣誉。

 


朱文憬,男,1966年10月出生,农工党党员,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级讲师。(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推荐)

从教32年,他潜心教学,勤于思考,立足创新,率先融入“课程思政”。他的课堂,总是充实着“思政”话题。他的课程思政,深受学生喜爱。他是一位严厉的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用事实说话,用自己亲历的真实案例指导学生,用正能量感染学生,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笑声、自信,富有感染力。他是一个不认输的领队人,带领团队多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他作为连续三任届满的市政协委员,不辱使命,尽职尽责,为城市建设和学院发展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他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思政融入课堂,润物细无声。

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孝”,为照顾年迈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利用专业所长、用心用爱钻研,发明了一整套照护老人的设备并获得专利。他用不服输的态度、用乐观的心态、用正能量的事迹感染身边同事和学生。疫情来袭,他通宵达旦,组织线上课程,助力停课不停学。他潜心科研,获两项发明专利,立项并主持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主编或参编教材十余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他曾获江西省优秀农工党员(2004年)和赣州市优秀农工党员(2003年)等荣誉。

 


陈小庆,女,1971年3月出生,群众,宜春市丰城市晓春学校副校长(支教)、丰城市孺子学校教师。(宜春市教体局推荐)

从城区优质学校的“金牌班主任”,到农村薄弱学校留守儿童的“最美宏志妈妈”。作为城区优质学校丰城市孺子学校的一名“金牌”班主任和江西省模范教师等诸多荣誉获得者,七年前(2016年8月),她以教育“逆行者”身影,毅然选择到农村薄弱学校丰城市晓春学校支教并担任“宏志班”班主任。她的足迹踏遍丰城市23个乡镇,完成几千里家访路程,经历了从“金牌班主任”到“最美宏志妈妈”的美丽蝶变。2017年,该校设立“宏志班”,面向全市招收家庭贫困的孩子,予以经济全额资助,由陈小庆担任班主任。“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但深入了解时,还是非常震撼:班上孩子来自全市23个乡镇。他们情况复杂,家庭特殊,其中,车祸、离异、吸毒、病痛、智障等家庭的孩子就有27人。入学时,我组织了语文摸底测试,全班只有5名学生及格,有的学生连自己名字都写错了。”当时,她觉得这是她教育生涯遇到的最大挑战。“三年蛰伏,咱们要成为山里特种兵。”这是陈小庆来到“宏志班”的小目标。2021年7月中考,“宏志班”递交了一份“高颜值”答卷。她是省人大代表,曾获江西省模范教师(2019年)、宜春市支月英式好干部(2018年)、宜春市优秀班主任(2018年)、宜春市最美教师(2020年)等荣誉。

 


袁栋福,男,198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江西技师学院推荐)

乡村振兴之途,援疆支教之路。他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成立江西省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和研发新技术。他秉持“学无止境、教学相长”态度,经常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与同行们切磋,向同行们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参赛,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他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为助力乡村振兴,他克服种种困难,深入钻研农机维修,起早贪黑、顶着烈日训练,获得省赛金牌、国赛优胜奖。2020年10月,为了技能援疆,他舍下刚出生不到一周的孩子和两岁的女儿,毅然踏上援疆支教之路,把边疆孩子的“技能梦”照进现实,用技能和爱心诠释了民族团结。他曾获江西省技术能手(2015年、2020年、2021年)、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2020年、2021年)等荣誉,参加全国和省级技能大赛多次获奖。

 

(一)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推荐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负责人:曹烨,女,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团委书记。

1.薪火相传四代人,数千学子接力奉献。“蓝心”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6年,历经周富轩、易娟、李海红、曹烨四代团队负责人,组织20余届数千名师生志愿者投身“支教、助残”志愿服务。现任团委书记曹烨为团队负责人,学院专任教师徐永文、张宇、毕玉、黄欣等,专职辅导员杨欢、姚梦等均为团队主要成员。

2.情暖畲乡扶智行,涓滴温暖留守儿童。自2006年开始,以师范生争做“四有”好教师和“课堂教学、社会调查、文化传播、基层治理”四种能力为育人目标,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贫困山区,开展以“关爱畲乡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实现了大学生和留守儿童“立德长智”、共同成长的“双育人”效能。

3.阳光助残,关爱残障人士。自1996年以来,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支教、助残”为宗旨,积极开展扶弱助残志愿活动,努力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二十多年来,“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启音学校、育智学校、江西省自闭症康复中心、南大二附医院等地开展支教、助残活动,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深入江西省孤独症康复中心、启音学校等地,开展友情陪伴、喘息服务、自闭症知识宣传等活动数百次。2020年起,“蓝心”志愿者服务队每周二下午定期前往南大二附医院开展“手语导诊”服务,为聋哑人士提供就医服务。

4.开设艺术课堂,关爱乡村留守儿童。2008年以来,开展艺术课堂、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社会调研四项活动,针对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教育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在何家小学、狮峰小学、胡家小学开展课外艺术拓展课堂和科普课堂,既提高农村儿童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又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5.扶危济困,圆梦筑梦。设立“蓝心”爱心基金,为贫困地区和困难学子捐资捐物。20余年来,爱心基金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价值数万元的书包、文具、体育用品,数百名学院困难学子得到资助。近两年,因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患病分别为2名学生向师生募捐30余万元。“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曾获第二届江西省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9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0年)、第十届江西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项目(2020年)、第十届江西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2020年)、江西省首届“青年志愿项目大赛”二等奖(2016年)、南昌市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2016年)等荣誉。

 


推荐单位: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主管单位:萍乡市司法局
负责人:段华胜,男,194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萍乡市链条厂退休职工。

段华胜工作室始建于2011年4月,是以“五老”志愿者段华胜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组织,至今已发展成员15000多人,其中注册志愿者3800余人。该工作室由段华胜任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共有校外辅导员36名(其中有国家级、省部级9名、地市级17名、单位聘请15名)。11年来,工作室一直致力于青少年法治、心理教育,为失足人员及其亲属搭建“连心桥”,开展亲情帮教工作。

1.真情关爱服刑人员及其子女。11年来,工作室赴全省各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戒毒所探监、慰问、帮教,先后帮助800余名失足人员告别过去、走向新生。针对服刑人员子女,工作室用真情关爱、用真心温暖。给他们过生日,陪他们过节日,逛公园、做陶艺、看电影,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给他们送慰问金,送吃的、穿的,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一直给予温暖。工作室共助学青少年120余名,其中帮教服刑子女16名。

2.真心帮教“问题少年”迷途知返。开设晨曦工作室帮扶帮教工作站借助名人好人影响力和感召力对失足未成年、在校问题少年、社会闲散少年,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教活动,帮助数十名失管失爱青少年重回校园。

3.用心关爱山区女性。携手“麦田计划”志愿者深入偏远山区,开展“关爱山区青春期女生预防性侵害”活动并延伸到了部分民办幼儿园和普通中小学校。

4.致力普法禁毒宣传。深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禁毒宣传、帮扶帮教等公益爱心活动980多场次,受众达96.5万人次。据公安禁毒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21年,萍乡市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占70%。“段华胜工作室”曾获全国优秀儿童之家(2019年)、赣鄱禁毒先锋先进集体(2021年)、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20年)、最佳抗疫志愿服务组织(2020年)、助力社会治理优秀社会组织(2021年)等荣誉。

段华胜是志愿帮扶青少年路上的“不老翁”,他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党员志愿者、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全国铁道服务春运优秀志愿者、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十大法治人物、首届江西省优秀志愿者、江西省十大禁毒先锋、萍乡市“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萍乡市道德模范、萍乡市十佳优秀志愿者、萍乡市十大法治人物、“最美萍乡人”等荣誉。

 
(三)抚州市乐安县“刘莹姐姐工作室”

推荐单位:抚州市教体局
主管单位:抚州市教体局
工作室主要成员:1.乐安县人民检察院鳌溪检察室主任刘莹;2.乐安县教师万慧娴;3.乐安县教师陈嘉仟。

以法治力量呵护“少年的你”。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号检察建议”,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刘莹主动请缨,联合妇联和检察院同事们成立普法志愿者小分队,这便是“刘莹姐姐工作室”的前身。2020年8月,在乐安县委、县政府推动下成立了“刘莹姐姐工作室”,拉起了一支3000余名志愿者队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网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网。

1.保护工作“齐心建”。县委、县政府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举措,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标纳入乐安县平安建设考评体系。主要领导多次部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亲自推动工作室成立和常态化机制建设;分管领导多次调度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抓好未成年人法律监督、法治教育、司法救助、心理帮扶等各项工作,以真实案例为脚本拍摄公益微电影《盼盼的心里“画”》,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进行推送,呼吁更多外出务工父母通过回乡创业、就业等方式减少留守儿童,营造共同培育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2.普法护法“全覆盖”。“刘莹姐姐工作室”以学校作为主阵地,在乐安县教体局的指导下,聘任了全县181所学校共261名校园联络员,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宣讲、网络直播、送戏下乡、全县同上一堂课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性活动,以及“刘莹姐姐”云平台小程序等信息化、科技化手段的介入,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用无死角地毯式的1100余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家庭保护宣讲,走遍了乐安181所学校、176个村、24个社区,覆盖了7万余名学生、近31万人民群众。特别是他们针对低年龄段孩子创编的“儿童自护操”,将晦涩难懂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转化成了孩子听得懂、学的会的歌谣,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广泛热议好评。2021年,乐安县未成年人被侵害犯罪发案率同比下降71.4%。

3.织密织牢“保护网”。工作室始终保持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等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从严起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同时对标“一号检察建议”要求,深入分析个案,就宾馆身份信息登记不详尽、医院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等问题分别向县公安局、县卫健委发出检察建议,均被采纳。

4.严把教育“从业关”。工作室案件办理团队根据县教体局等单位联合制定《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采取部门间信息平台对接的方式与公安部门联合建立“教育系统入职查询库”,将全县各学校具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教职员工全部纳入查询范围,从信息通报、入职查询、职业禁入、历史排查等方面入手,通过数据交换、比对实现信息即时交换、查询,排除校园性侵安全隐患,把好“准入关”“监督关”。

5.搭建保护“连心桥”。工作室积极促进司法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紧密衔接,督促依法严惩罪犯,保护被害人的隐私和合法权益、救助困境儿童。教育部门牵头联系妇联、团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爱心协会等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受害人进行心理疏导,转学安置,及时开展法律救助、经济救助并建立档案长期跟踪回访,及时了解其生活、学习、心理需求。帮助其走出阴影,免受二次伤害。近年来,工作室三名成员参与救援、救助未成年人200余名。

“刘莹姐姐工作室”曾获“江西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21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工作室”(2022年)、“抚州市工人先锋号”(2021年)等荣誉。2021年12月,刘莹被评为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人物”;2022年2月,刘莹被评为2021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2022年7月,刘莹入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sjyt2015)
 
 
传递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分享教学好资源,关注身边教育事,请关注公众号“赣教E家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公开课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