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思之家聪明屋幼儿园怎么样如何?

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科研素养、彰显一幼科研品质,2022年7月7日,成都市第一幼教集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以“展实践之思,扬学术风帆”为题的学术研讨活动,以学年的科研成果去相互启迪,助力成长,以科研思维去诊断课题研究,在诊断把脉中助推研究深入。

会议伊始,集团市级及以上课题管理负责人冷田甜老师对本学年度的科研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系统总结了集团科研在课题管理、课题联动、队伍建设上的成绩,并表示集团现已建立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以及20个教师小专题的课题网络,四级课题层层相扣,科学的顶层理论与扎实的一线实践、园级领导的专业指引与教师们的深入参与共同构建出一幼集团的课题蓝图。

1、市级课题--深度分享、示范引领

冷田甜老师对市级课题《幼教集团教师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讨》进行了成果汇报,向我们介绍了基于集团发展下,课题的新任务、新使命。随后,着重阐述深耕三年的课题成果:构建出以集团教师教学文化建设的生态体系为顶层引领、以课程、活动、制度着力支撑为实施路径、以政策与教育改革的指引为运行机制、以信念、道德、知识、情感的共融为课程体系的操作性成果。并明确了从教育信仰、教学论理、教学知识、教学价值观等四维并构的认识性成果。

集团教师教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优质均衡幼教集团的首要关键、是园区建设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引领,一幼将继续探索,以一种教学生活去影响另一种生活,在有质量的教学生活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质增效。

2、区级课题--园所碰撞、共同探索

为进一步提升区级课题质量,确保区级课题方向正、行致远,五个园区依次将所研区级课题进行汇报。每次汇报后,园区各执行园长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以相互诊断助推研究深入,以集团共研实现共同发展。

锦东园区史钰老师以《幼儿入学准备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为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幼儿入学准备水平指标体系的内涵,讲述了选择“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的缘由以及该模式需要聚焦的三大核心问题,即明确构建入学准备水平指标体系的依据、流程与信效度。

并特以此为例,强调研究需明确的四个关键点: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想得到怎样的结果?如何推进研究计划?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指出幼儿园的课题研究要用科学的研究思维,才能真正地将专业理论落到实践。

东升园区立足新视角,由苏利君老师汇报了《幼小联合教研助推幼儿前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该研究以政策文件为引领、以联合教研为抓手、以浅阅读准备为基准,展开一场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的行动研究。并分享了在现有实践下建立出的新模式与预期成果——以问卷的方式收集问题,基于问题进行联合教研,科学辨析,搭建共同体,形成以认识性、操作性、物化为一体的成果。旨在为推动“幼小衔接”向“小幼衔接”转向提供了经验借鉴。

卓锦园区刘聪老师汇报了《基于儿童经验的“养环境”园本课程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形成卓锦园区课程方案、生成落实到幼儿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的“家简成厨”、“七上八下”等特色活动、建立以“养环境故事”为专题的公众号板块。

随后,刘聪老师分享了卓锦园区将集团课程与园区特色相融的路径与成效,并以问题为导向,深度剖析“环境育人”与“儿童经验”、“课程建设”与“既有实践”、“生成特色”与“立足园本”等既要紧密相连、仍需立有所别的实践难点。旨在将“环境”进一步课程化,实现对课程实施的内化升级。

逸景园区的王廷叶老师从《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园入学准备项目活动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为蓝本,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是促进幼小顺畅衔接的必由之路”为价值导向,以“项目活动为抓手的系统整合策略弥补了入学准备策略的零散”为问题导向,以“生活养育课程经验为入学生活准备的实践提供支持与保障”为条件支撑,确定以“实施入学生活准备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为本次研究方向。

在分享的研究思路与现有实践中,揭示了幼小衔接中家-园-校三方的生态实践圈层下,以项目式内容串联的联动新路径、新策略,彰显了逸景园区在课题研究中敢于迎难而上的胆识与气魄。

海棠园区王晓慧老师以《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队前教育策略研究》为题,从“热点、焦点、重点、难点”四个点出发审视研究背景,详述以少先队作风为基点、将《入学准备》要点与《指南》发展目标相对应落实到实际开展中的实施路径,旨在达成以“幼儿、教师、幼儿园、社会”四维齐驱的研究效应。

该研究不仅拓宽了幼儿园队前教育的研究思路与观察视域,拓展教师、家长对幼儿队前教育的认识,还可改善当前幼儿园阶段队前教育的形式主义和与小学阶段队前教育断层脱节的现状。

3、小专题--成果展示、榜样借鉴

逸景园区刘红英老师带来了2021年锦江区教师小专题二等奖《基于生活养育背景下实施节约教育的策略研究》的成果分享。详细地分享整个研究历程思考与实践:第一,从时代、社会、教育三方发展进行宏观剖析立足研究背景,并从幼儿、教师、家长三维度进行微观分析定义研究现状;第二,将生活养育理念与研究主题进行关联分析探索研究思路;第三,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反思、梳理出“三转变、四观点、五要点”的认识性、操作性、物化等成果;第四,从幼儿、教师、家长、园所等四方面总结研究成效;第五,精益求精,反思提升,拟定下一步研究方向。

完整的研究历程分享,加以扎实的案例阐述,加强了集团每位教师对小专题的认识,同时也为教师在进行成果梳理时提供了榜样借鉴。

会议最后,一幼集团司茜园长将理论的高度与实践的厚度相结合,一方面对各园区的课题汇报提出了优化建议,核心指向以下四点:第一,不断迎接挑战,加强对研究的挖掘,实现对研究主题的认知突破;第二,在省级课题的示范下,探寻研究的价值,进一步思考研究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意义;第三,从宏观的课程观中去优化现有的实践,加强研究内容与我园生活养育课程的关联性,并立足生活养育课程,思考、探索出具有园本特色的实施路径与优化效益;第四,在用研究思路做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用研究思路做实践,帮助实践工作走向深入样态。

另一方面,从一幼科研兴园的路径出发,强调园长对园区科研引领的专业性、重视教师科研思维等专业成长。

最后,司园长借用冷田甜老师在会议伊始,对本学年度科研工作的发言来回应本次集团学术活动的初声、并用对集团未来科研的美好期愿为此画上圆满句号:一幼在科研中蜕变,一幼在科研中发展;如今,在一幼集团化发展进入新的进程时期,我们将继续在科研中立于行业、优于同仁;因此,未来前行的路上,我们会持续倡导科研精神、润养科研气质,共同去迎接在一幼的新生活!

本文系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本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在转载时注明"本文来源《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公元2022年2月8日,不到19岁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为帮助中国队实现全面参赛的目标,并非强项的她自告奋勇,更是完成了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最高难度动作,以1620度的超高难度空中转体动作,完成惊险一跳拿下全场最高分,逆转夺金。

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比赛,谷爱凌这一“跳”,中国拿到了自由式滑雪项目在冬奥上的首枚金牌,创造了中国滑雪的历史!

那一刻,正如央视解说词说的那样:玉汝于成,踏雪寻龙。

谷爱凌就是大跳台上的玉蛟龙!

“我参加冬奥会,从来不是为了打败其他运动员,而是打破界限,滑到我的最好。希望这种体育精神能展现给世界,激励更多的人。”

事实上,谷爱凌,2019年6月6日,她放弃了美籍正式转为中国国籍。

那一天 ,她在社交网站新浪微博发文道:“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

谷爱凌在2019年6月7日的微博中写道:“我是谷爱凌,一个热爱滑雪的女孩,滑雪赋予了我力量。我很骄傲能够在三年后代表中国征战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我希望能够通过追求极限运动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了解和友谊。为推广自由试滑雪,鼓励青少年特别是女孩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为提高中国和世界冰雪运动而努力!”

同时,微博中还提到,感谢在中国滑雪界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想在这里深深地向他们表达谢意!”

这个一位非常感恩老师教育的女孩子。

更关键的是,她在为国争光。2003年,谷爱凌出生在旧金山,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美国人。在母亲的影响下,谷爱凌从小就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两岁开始,谷爱凌每年夏天都会跟随母亲一起回到中国,有人管她叫洋娃娃,她反驳说自己是“看《哪吒》长大的海淀孩子”。谷爱凌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讲出一串绕口令。

谷爱凌3岁接触滑雪,9岁获得全美少年组冠军,15岁时她已经拿到了50多块金牌。

在刚刚结束的赛季世界杯中,谷爱凌在37天内收获6金2银1铜共9枚奖牌,连国际滑联都震惊了,“这个赛季,谷爱凌除了领奖,什么也没干”。

自2019年,谷爱凌两年多时间,她就代表中国在各大比赛拿下12金2银3铜。

谷爱凌没听妈妈的话,结果拿了金牌,为什么这么说?

第三次走上跳台前,谷爱凌按照惯例,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第三跳前,我已经确定可以站上领奖台,如果做 1440度,可以拿银牌,或者尝试没有做过的,拿金牌。”

妈妈建议她做 1440度,力争银牌。一向听妈妈话的她,这次说了不,“我要做 1620度。”妈妈同意了:“OK ,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 。”

结果,全世界都看见了。左侧转体 1620 度,平稳落地,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喜极而泣,这个她才练习了一年多的“弱项”,最终以 94.50 的高分,摘得冬奥雪上项目中国队女子的历史首金,并开创了中国滑雪的历史。

谷爱凌赛后也做出了解释,她说:“就像一只惯用右手的人,突然用左手拿筷子一样,并且还要做出号称‘天花板’级别的转体。”

难度之高,危险系数之大,让人看后颇为惊叹。

最有意思的是,谷爱凌从来没有做过这个动作,只是在脑子里想过,在室内气垫上练了两天,竟然在冰天雪地的比赛场上一次成功,估计对手现在还在哭。

最近时事、娱乐、时尚、女性、教育还有财经频道,不写点谷爱凌都不好意思混新闻圈。甚至一支叫做“远望谷”A股股票在2月8日逆势涨停,原因竟然是:远远望着谷爱凌夺冠。

其实,以她的家庭条件来讲,完全没必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拼,但她却说自己想要赢。

而她的这种比赛精神和对于赢得渴望,不是来自于她的妈妈谷燕,而是来自于她的奶奶冯国珍。

满分1600分的SAT考试,她考了1580分。

放眼全世界,这都是相当高的分数,超越了99.8%的考生。

谷爱凌就这样,不到17岁已经被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录取。

据报道,谷爱凌为了备战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申请推迟一年入学。

其实,早在高中时,谷爱凌为了滑雪训练,就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两年的高中学业。

她是全校唯一提出申请,并顺利完成的学生。

除了滑雪之外,在其他运动方面,谷爱凌涉猎极广,酷爱长跑和篮球,曾在旧金山参加的越野跑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体操、瑜伽、骑马、足球、攀岩、射箭等也不在话下;体育之外,她还自小学习钢琴、芭蕾、声乐……

如此优秀全能少女,即便在高举素质教育的美国,也实属罕见。

据媒体报道,谷爱凌就读的知名高中校长对此评价为:很少见到能把那么多项学习和运动兼顾得那么好的学生。

下面让我们再来回顾下她的履历:

13岁主动去成年组比赛;

14岁拿50块金牌,马术、攀岩、冲浪,越野,足球、田径样样精通;

16岁美国高考接近满分进入斯坦福,同年加入中国国籍;

18岁跻身时尚圈顶流,登上Vogue、ELLE、时尚芭莎封面;

不到19岁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以最高难度动作在最弱的一个新项目上夺冠了……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斩获金牌,不只是幸运这么简单。习惯性的优秀也为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仅2021年以来,谷爱凌已经成为至少24个品牌的代言人,除了与体育相关的品牌,还有雅诗兰黛、路易威登、IWC万国表、夸克、科勒、元气森林、美的、瑞幸、汤臣倍健、三棵树、慕思寝具等,覆盖了美妆、饮品、家居、电器和保健品等多个行业,甚至还有中国移动、中国银行。手握24个代言,商业收入高达4320万美元(约2.75亿人民币)。

人们禁不住对这样一位“ 爱祖国、爱长辈、爱老师、爱劳动、爱学习、品德好、思想好、性格好、心态好、习惯好、体育好、学习好、实力强,颜值高,才艺多”等“15育并举”之“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不到 19岁的女孩发问——

谷爱凌这样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全能少女到底是谁培养的?到底是咋教育的?

今天,我们通过媒体的公开报道就一起来看看,谷爱凌这个“名校学霸+冬奥冠军”到底是是谁教的?到底是咋教的?!

今天,值得说明的是谷爱凌的成功有迹可循,但无法复制,不过,其母亲与奶奶家庭教育理念,我们的父母可以借鉴。

我们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多的是有母亲陪伴的,母亲的观念与理念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谷爱凌的成长,不是天生的,是其母亲谷燕的妈妈以及谷燕的妈妈冯国珍,这两位优秀的中国智慧的女性共同培养、引导教育的结果。

在这里,应该提一下,谷燕的妈妈冯国珍,就是说谷爱凌常常说的奶奶,其实是外婆,因为,谷爱凌随母亲的姓古,所以,就叫外婆为奶奶。

在一个,谷爱凌的父亲很少见她提到过,谷爱凌是随着妈妈与奶奶长大的,对外婆这边更亲一些,将外婆叫成奶奶。

正如,谷爱凌曾说,奶奶和妈妈是自己最“崇拜”的女性,“非常自信、非常勇敢、非常有力量”。

别看,谷爱凌的童年,没有提到男性出现,可是,其童年体育运动比有男性出现的家庭还能还精彩,上面我们提到,骑马、足球、攀岩、射箭等,同时,她在一个既有宽松、又有要求的,绝对不是没有目的的快乐教育成长起来的。

她的妈妈也许是和风细雨的润物细无声,她的外婆就是以身作则地高要求。这种搭配,很契合也很合适。有些家庭中,爸妈俩人就是这样的分工。

据 2022年2月8日《齐鲁晚报》报道:谷爱凌说,自己的比赛精神,这种对于赢的渴望,来自于外婆冯国珍。

下面, 我们就从谷燕的妈妈冯国珍,也就是谷爱凌奶奶这里看一看是如何教育孙女?有哪些教育秘籍?

谷爱凌的妈妈谷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后赴美留学,毕业后留在了华尔街。上学时,她是北大短道速滑队队员兼滑雪教练,当时谷燕在雪场教滑雪,3岁的女儿耳濡目染,会走路就会滑雪。

关于,谷爱凌奶奶的具体情况,2月8日这一天,交通运输部官方公众号发文,介绍了谷爱凌奶奶冯国珍的另一层身份——即交通运输部退休干部,原交通部体改司高级工程师。(谷爱凌夺冠交通运输部“认亲”:谷爱凌姥姥原是该部高级工程师封面新闻)

对于,孩子的教育教育,一般都是父母参与的,谷爱凌的家庭教育,不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由于,单亲家庭的原因,谷爱凌总是叫冯国珍“奶奶”。

所以,谷爱凌称自己的外婆为“奶奶”,奶奶来自南京,“她是家里的主厨,总能看到她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她有很多拿手菜,但我最喜欢她包的饺子。”

虽然,女儿谷燕事业非常成功的,但是,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陪在女儿身边的,所以,很多时候谷爱凌会和她的外婆冯国珍在一块。

也就是说,“奶奶”冯国珍对谷爱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2003年,在谷爱凌出生后,冯国珍动身前往美国,一来她当然是想看看自己年幼的(外)孙女;二来就是帮女儿谷燕减轻压力,照顾小孩。

谷妈妈因为做风险投资,工作实在是太忙,有时候一出差就是个把月,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谷爱凌。

谷燕会带谷爱凌学中国文化,冯国珍自然不例外。

从谷爱凌小时候开始,冯国珍就非常注意对(外)孙女的教育,她带着谷爱凌学中文,认汉字,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谷爱凌——不要忘本。

每年,冯国珍还会带着谷爱凌回国,吃国内的美食,学国内的文化。

从谷爱凌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奶奶”冯国珍其实也特别懂得鼓励式教育。

奶奶冯国珍教育孙女秘籍是——

据报道,谷爱凌奶奶不仅是上海交大的学霸,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体改司高级工程师。

据《经济学人》报道,如今86岁的冯国珍仍然坚持每天跑步一英里;也就是大概1.6公里左右。

这个运动量对于86岁的老人来说,已经是相当地了不起了。

她的这种精神令人佩服,也让人感动。

以至于谷爱凌结束比赛后,当记者问她赛后最想干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想拥抱一下我的奶奶和我的猫。”

可见,奶奶在她心中的位置是多么地重要。

事实也的确如此,谷爱凌从小就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她和奶奶的感情特别的深厚。

正是在奶奶的这种感染力下,谷爱凌的人生成长才始终和赢有关。

事实上,谷爱凌一路走来也的确赢了很多。

9岁时,她在自由式滑雪项目上横扫全美少年组,到了13岁时就已经问鼎了国际雪联年度积分榜榜首。

14岁那年,她就已经在篮球、骑马、游泳、网球、钢琴、芭蕾、绘画等方面拿到了60多枚金牌了。

谷爱凌还小的时候参加一次长跑比赛比赛,可能成绩不是第一名,可是,其奶奶就用她就催眠式鼓励。

谷爱凌对记者说:“奶奶总和我说——‘我们爱凌是最棒的’,以前在国外,奶奶看我比赛,也会站在人群中喊:‘爱凌, Number 1!’”

想一想,常在人多的地方用英文大声鼓励:爱凌,你是最棒的!爱凌,你就是第一名!

据 2022年2月8日《齐鲁晚报》报道——

谷爱凌说,自己的比赛精神,这种对于赢的渴望,来自于外婆冯国珍。

幼儿园时,外婆就教会了她乘法口诀,教完就跟她说,「你去上学跟其他人比赛吧。」到学校谷爱凌才发现,在美国,这是小学三年级才会学的内容。

外婆希望谷爱凌什么都拿第一。小时候,谷爱凌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还没跑完,她暂列第二,拐弯的时候就听到奶奶带着一群人在喊:“Eileen NO.1,Eileen NO.1。”她扭头看到,一排美国家长中间,站着身高一米五的奶奶。她现在都想不明白,奶奶不会讲英文,当初是怎么组织了一群人跟着她喊「Eileen NO.1」的。(今天,全网的妈妈都在看“谷爱凌”,女儿都在看她妈妈 2022年2月8日《齐鲁晚报》)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谷爱凌奶奶说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孙女,另一方面是想告诉那些美国人:“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永远是最棒的。”

这些,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果。

小孩子,就越来越喜欢跑步了。

以至于出现滑雪摄影师张绍波称,12岁时谷爱凌吃饭不肯坐车:曾从北京二环跑到四环这种享受跑步的感觉。

谷爱凌,曾经说过自己刚考钢琴3级,冯国珍却赞美孙女——“从小我奶奶就特别爱说‘我们爱凌是最棒的’、钢琴当时才弹三级考级,她说你弹得跟十级一样好。”

她从小跟着外婆学钢琴,这也在滑雪上给了她很大帮助。每次做一个动作之前,她都会在脑子里把这个动作想象成音乐,想象起跳后,耳朵里的风声发出不同的节拍,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节奏,“Cork 900 有一个动作就是『哒 哒哒』,duble cork 1260的一个动作是『哒哒哒 哒哒』。”(今天,全网的妈妈都在看“谷爱凌”,女儿都在看她妈妈 2022年2月8日《齐鲁晚报》)她的这种精神令人佩服,也让人感动。

以至于谷爱凌结束比赛后,当记者问她赛后最想干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想拥抱一下我的奶奶和我的猫。”

可见,奶奶在她心中的位置是多么地重要。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不一定隔代教育就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切莫轻易否决“隔代教育”。

2015年12月01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46人进行的 一项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 隔代教育情况普遍。调查中,有18.8%的受访者对 隔代教育表示赞成。50.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孩子的培养要亲力亲为。2015年12月01日(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爷爷奶奶这确实存在与现实教育模式认知脱节等问题,年龄过大导致的身体素质下降、精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

隔代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需要两代人就孩子的教育达成共识。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从孩子最基本的作息开始,两代人制 定共同的安排表。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崛起已经实现了信息的跨时空传播。在城市另 一端工作的年轻父母,只需要用微信的视频聊天,便可以随时了解家中老人与孩子的动态。

当下的“爷爷奶奶”群体,都是以60后为主,这 一代中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文化程度低”“溺爱孩子”“观念落后”的标签早已经不能随便贴在他们的身上了。相比自己80、90后的年轻子女,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育儿方面更是积攒了大量的经验。

科技的发展与便捷,对于50、60甚至是70后的“爷爷奶奶”来说并非高不可攀,只需要 一台智能手机和微信等通讯App,便可以实现三代人的跨域对接。这样,年轻父母便可以在专注工作的同时,借助“科技之眼”对 隔代教育的不妥之处及时纠正。

所以,高科技的今天,祖辈人与孙辈一起学习现代知识,与孙辈共同成长,才能孕育着不一样的“隔代亲”。

由此可见,隔代教育,应看成是一种两代父母之间的合作。大家必须达成共识,否则贸然在一起肯定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就要去协调沟通 ,不能各持己见,特别不能当着小孩子的面去争执。两代父母要互相表达彼此的想法,心平气和地去谈。在孩子还不到上幼儿园年龄时,年轻父母又不能放弃工作,如果家里有老人愿意带孩子,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对隔代教育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老人不一定带孩子方面就比年轻人好,也不一定比年轻人差,关键还是在于协调。年轻人要多让步、多主动,因为有意见的更多是你们,对老人的教育不满必须去想办法沟通,否则就该自己多带孩子多教育孩子。

在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三代书香出贵人”。

其实,这说明孩子的教育是几代人共同教育的。

我们知道,谷爱凌是在2019年6月6日,向全世界宣布,正式转为中国国籍。

其实,这些与奶奶的教育有关系。

谷爱凌和外婆的相处,感受到了中国的好,她的家人时时刻刻在展示给她看,所以她才会从儿时开始,就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才有了申请中国籍,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的高光时刻!

2015年,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时,谷爱凌和妈妈就在北京,她十分兴奋地对旁边的人们说:“2022年,请大家都来看我!”

据报道,谷爱凌刚会牙牙学语时,老太太就教她学说中国话,并告诉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根在中国。”

在谷爱凌的vlog中,她经常跟着奶奶学做红烧鱼、蒸肉、包饺子等美食。

其中,包饺子是她参加冬奥会前特意跟奶奶学的。

因为她知道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是在过年的时候,中国人过年就要吃饺子。

这是中国的传统,也是中国的文化。

身为长在美国的谷爱凌,她爱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而这一切都是奶奶冯国珍教会她的。

谷爱凌和奶奶一起出镜时,年过八旬的冯国珍一点也不显老,整个人精神矍铄,反应丝毫不输年轻人。

老太太与谷爱凌对话时带着一口的南京口音,这种声音让不少的南京网友大呼亲切。

在来参加2022年的冬奥会之前,谷爱凌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一年内修完两年的高中课程。

要知道,谷爱凌就读的高中类似于国内重点高中,她也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在高中提前一年毕业的人。

而当初的这个提议,就是有奶奶冯国珍提出的,这也充分地显示出了她的卓越的远见,让孙女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备战北京冬奥会。

在她看来,实行跨越性地完成学业,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小事一桩。

而孙女代表中国人能够在北京冬奥会夺冠,也是她一生当中最大的心愿。

这一切都离不开她成长中妈妈和奶奶的鼓励。

尤其是奶奶冯国珍,更是把“鼓励”的这种教育方法挂在嘴边。

就像谷爱凌说的那样:“从小我奶奶就特别爱说,我们爱凌是最棒的,钢琴当时才弹三级考级,奶奶就夸她弹得跟十级一样好。”

可见,这位老太太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确有智慧。

今天,我们反观国内有的“打击、讽刺、挖苦”式教育法,孩子不仅不好好学习,反而还会逆反的很厉害,严重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就像《人世间》中雷佳音说他父亲周秉昆那样:“从小到大,你就没表扬过我一句,整天都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

正是这样的打击式教育,恰好抹杀掉了很多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变得自卑、懦弱、抑郁;有的脾气暴躁、愤世嫉俗。

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鼓励教育下、才能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就像谷爱凌这样,正是有了奶奶冯国珍的鼓励,她才顺利地考进了斯坦福大学、才能为国争光。

对于孩子家庭教育,父母多给一些鼓励,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催眠式教育,其实一种心理暗示。

实际上,在孩子的教育中到处都有暗示教育。

暗示教育,有正向、也有负向。

正向是暗示教育是积极的暗示,才是对孩子正向的期望,才能够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

用负面信息来暗示孩子,会让孩子形成强大的自我反差意识,明明想做好,却又认同父母所说的,觉的自己就是那样子。父母的消极暗示,就像一剂毒药,摧毁了孩子的自信,也斩断了孩子的潜力。

暗示的负向结果,即放大了其不好的一面,糟糕的一面,往往忽视其正向的、积极的一面。

不过,暗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行为活动,而催眠式是暗示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鼓励暗示法”。

谷爱凌奶奶的说孙女“你弹得跟十级一样好”是正向暗示,说明你在弹今天琴,就能考10级了。

谷爱凌奶奶的这句话就是对她置入了正向的信念和正向的暗示,暗示她的弹琴水平会越来越好,每一次弹琴的时候,她每次就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其内心就生出一种我要弹琴的力量,奶奶催眠方式暗示,是置入心中喜欢弹琴的信念,使自己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这个时候,作为小孩子的谷爱凌越来越喜欢弹琴了。

谁都知道,弹琴是枯燥无味,很多孩子在弹琴的过程中,会磨磨蹭蹭,不是我要喝水,就是我要上厕所,就是不想弹钢琴。

据报道,一个女孩因为不想弹钢琴跳楼自杀。

2020年8月22日8月22日10时30分许,泸县玉蟾街道蓝山郡小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泸县警方通报,曾某(女,15岁)从该小区25楼跳下,将楼下试图接住女儿的父亲曾某某(男,42岁)砸伤,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红星新闻,从当地多个知情人信源获悉,事发小区楼上开设了钢琴补习班,由于孩子对父母提供的钢琴兴趣培训班有抵触情绪,后来高空坠楼。(坠楼女生曾对补习钢琴产生抵触 母亲回应:她有抑郁症2020年8月22日@ 南方日报 新浪微博)

为什么孩子宁可跳楼自杀,也不想弹钢琴?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称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一点,是毋容置疑是事实。

其实,孩子抑郁、往往来源于内心的自卑,可是,这些并非与生俱来,和家庭教育有关系,往往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正向的暗示——催眠式鼓励有关系。

现在,有的父母总是担心鼓励一下孩子就会骄傲、就会翘尾巴,有时候,不经意间,就会指责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继续成长,可是有些孩子会因此而变得自卑。

所以,今天的父母应该学习一下、借鉴一下谷爱凌奶奶家庭教育秘籍——催眠式教育:

我的孩子,你是最棒的!孩子,你就是第一名!

如今,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们应该的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孩子需要我们自己负责,尽管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父母的角色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

家中的长辈或许可以在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帮帮忙就好,绝不是越俎代庖,代替父母去教育孩子。

父母,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个重要点。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在看一看谷爱凌从奶奶,到妈妈,再到谷爱凌自己,都延续出一种乐观、积极、阳光、向上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谷爱凌母亲谷燕的家庭教育秘籍表现在哪里?

谷爱凌,多次对媒体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她的母亲从来不强迫她做任何事。

谷爱凌3岁开始滑雪,但母亲从来没逼着她一定在滑雪上取得多好的成绩,相反,她害怕女儿受伤,一度想让谷爱凌放弃滑雪。

直到谷燕发现女儿在滑雪上有天赋,并且谷爱凌是真心喜欢滑雪,这才将滑雪确定为女儿未来发展的主业。

谷爱凌说:“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

在谷爱凌的教育上,用谷燕的话来说就是:“她喜欢诗棋绘画,她就自己做,然后就我创造这么一个气氛,孩子不愿意的话你也不用强迫她。”

在谷爱凌的爱好清单上还有攀岩、骑马、射箭、越野跑、篮球、足球、作词作曲……

那么,她的妈妈是如何做到让主动学习?主动滑雪?主动喜欢这些业余爱好?

“名校学霸+冬奥冠军”的谷爱凌母亲:背后教子故事之思(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聪明屋幼儿园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