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进一步引导家长科学有效教育子女,更好的凝聚家校教育合力,10月11日晚,阿克塞县中学举办以“家校携手,共话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会。
会议邀请了我县资深教育工作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肖吉忠同志做了题为《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的专题辅导。
在近两小时的辅导培训中,肖吉忠同志为家长们分析了2019年我县中高考情况,诠释了自治县教育教学政策,从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家庭教育的措施和方法等四个方面,运用生动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为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辅导培训。
通过此次培训,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对科学有效教育子女和开展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了家校沟通,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凝聚教育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何永旺
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一位家长都愿意将家庭教育的能量“最大可能”的发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卓越成才。但家长们在“且行且探索”的教育中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等情况时有发生。
今天小编与你分享本期家庭教育专题培训课堂主要内容,教你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措施、有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赶紧收藏吧!
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这样做
一、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重要性
1. 学校教育起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孩子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
2. 家庭教育起基础地位和配合作用。
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更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现状
1. 父母对教育功能有着错误认识。
一是只养不教或养教失调。
二是教不得法。
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过分溺爱、过高期望、过度激励、过多干涉。
造成错误认识的原因主要包括: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家校和谐发展缺乏换位思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非常有限。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很多,但据调查发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还是非常单一的,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换位思考,做好家校教育沟通。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措施
1. 学校应当服务家庭。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学校要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并走进家庭为家庭服务。
2. 家庭教育应注意养教结合,言传身教结合。
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
3.家长要向学校提供家庭教育信息袋。
这个信息袋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学校老师能及时对症下药地教育引导学生。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协调。
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要从家庭中获取有关学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我是家长,我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是家长应该首先理解,家长必须有义务积极配合和支持。
二是家长要与教师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避免“5 +2=0”的教育无用功的出现。
三是家长切记不要乱评价教师,在孩子面前妄评某老师“太严”啦,或者某某老师“没有水平”等。
四是家长也要做人性化的优质家长,多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
五是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以便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效仿的另一重要榜样,他弥补了家长教育的不足,如果说家长教会了孩子怎么做人的话,那么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做人,而且还教会了孩子知识。
家长要多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是孩子在学校行为的反射墙,他可以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精神及其学习状态,多与老师交流,对于解决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困难、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必须教育、管理和引导好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是最重要的,通过交流和沟通可以对自己孩子的一切知根知底,全方位地进行了解,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找平、补强。
家长在孩子品德教育方面要做到言传身教,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的心灵空间和成长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明显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品行教育方面,家长要密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诚信,语言规范,举止得体,不说脏话,不做不仁义之事,切实做好孩子的表率和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做法,日积月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庭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一是思想引导法。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
二是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
三是形象感召法。
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四是谈心疏导法。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
五是生活调节法。
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
六是抽查学习法。
家长要按时的抽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学校的紧张的学习状态,会被放学时的自由状态所冲淡,回家后的孩子,极易沉浸在玩耍的海洋里,这时便是家长该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了,对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抽查,弥补了老师的管理范围较窄的不足,使孩子每时每刻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不被社会所淘汰。
四、家庭教育需要牢记的几点
1.支持和帮助孩子
对于孩子合理而无法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要全力帮助和支持孩子,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和我永远在一起,是我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
2.关心和爱抚孩子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3.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让孩子感到快乐。
给他们提供娱乐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娱乐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5.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就感,或者说成败体验,是影响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
6.给孩子留面子。
母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孩子感到难堪。
7.做孩子的朋友。
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活动,给孩子买些他们喜欢的书,安排他们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等,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8.尊重孩子家庭民主和谐。
作为家长不能把孩子依然当作小孩子对待,事无巨细包揽到底,过度呵护。要充分理解孩子渴望被尊重、理解的心理,在家里,要将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
监制:徐春燕
总监:肖吉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