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是否代沟责任在于父母母的教育方法?

01大学生毕业后怎么变成了“慢就业族”?我们传统的观念是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工作,如果不参加工作也是在备考公务员或者准备考研,绝对不会闲下来。但是国外大学生毕业后不是直接参加工作,而是给自己一次机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做一次特殊的旅行,这次旅行的时间长达半年或者一年,目的是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段时间被称为“间隔年”。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国外的“间隔年”概念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也做了一次特殊的“旅行”,这次“旅行”的地点是家里,他们每天在卧室和餐厅间“旅行”,他们在手机游戏中体验“旅行”的意义,他们把“间隔年”发展成了我们一个新的名词,一个新的苦恼——“慢就业”。“慢就业”说的是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学习深造,而是在家里等待就业,慢慢规划未来道路的现象。根据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已经告别传统的“毕业即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02“慢就业”的大学生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慢就业”的大学生很多不会有生活的压力,因为有父母的帮助,而且有些父母比较开明,觉得孩子上了这么多少年学,直接工作赚钱也是比较辛苦,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当我们分析“慢就业”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时会发现,这有个人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原因,还有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理性就业,他们不将就,他们不甘于平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体现了很多毕业生缺乏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的现象。也暴露的这些大学生过度依赖父母和消极对待生活的的心理。与70后、80后相比,90后和00后一代的生活在物资丰富和相对轻松的环境里,而富足的生活基础给了个性突出的90后和00后毕业生“啃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有效地环境从学生到“打工人”这一角色转变带来的的压力,也让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的追求,更愿意放慢生活节奏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同时,很多父母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对孩子的疼爱,使得他们宁可自己供养,也要让子女获得一份体面工作,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我们也应该看到,“慢就业”甚至不工作不是长久之计,虽然这段缓冲期能为以后的职业添加助力,但若是在此期间逐渐失去奋斗的激情和勇气,就会变成“难就业,甚至是“懒就业”。03大学生应自救,父母、老师更应该积极出手对于存在依赖、等待心理的“慢就业”大学毕业生,你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独立意识,应该明白父母、家庭是我们的港湾,但不是我们一直逃避的舒适区。你们应该勇于挑战自己,承担起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对于父母,要知道父母对毕业生的态度很重要,重要的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帮助孩子理性地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高校不仅要对孩子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更应该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让毕业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我们希望有一天,那些懒就业、慢就业的同学能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当代大学生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动态复杂的职场和世界,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成为合格的“打工人”。推荐阅读:考研热背后有怎样的心理在作怪?父母和老师如何帮助286万研究生
2023-06-09 17:41
来源:
糖心教育
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来到底想做什么?相信很多学生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现实很残酷,有些事情真不是想就有用的。
只有参加面试才知道,不管春招中有多少岗位,大多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而且给出的工资待遇也和想象中很不一样,这对大学生来说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也有不少学生愿意为了一些待遇,比如五险一金、双休“退而求其次”,选择体制内工作,放弃赚大钱的梦想,可这样还有意义吗?读书是为了委曲求全吗?
“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就在于父母”,“北大屠夫”陆步轩说出心里话,一众父母心塞了,这是为啥呢?
原来,在他的观念里,他认为现如今的大学生有些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有可能是受父母影响,但从现实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的,比如在家里的时候,学生要说自己想学习,是不是一点家务都不用做?
而他自北大毕业后,做过工厂也做过工程,甚至还挖过金子,还以为自己是香饽饽,殊不知人才一大把,自己欠下不少债,没办法,混不下去了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
他的合伙人陈生,也是北大的才子,说到用人问题,他表示连售货员都招不到,但也确实如此,谁上了大学以后还愿意去卖猪肉?换言之,哪个家长愿意自己供出来的大学生去卖猪肉?所以这才有了开头的那句话。
说起陆步轩,他可真是个传奇人物,毕竟,还有谁像他一样从北大毕业后沉淀下来卖猪肉呢?其实他也不是没有从事过其他行业,可惜都入不敷出,难道啃老吗?自然是自己想出路。
其实这一点和现在的很多家长不同,现在的家长条件相对较好,也能吃苦,即便自己再不体面,也要让子女体面,宁愿自己捡瓶子干粗活,也不愿自己的大学生孩子送外卖、进厂子,一切都以脸面为主,充其量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呢。
其实家长辛辛苦苦将子女供上大学,本就是希望子女不要再重蹈覆辙过和自己一样的生活,这也是许多穷人父母坚持的意义,但是“龙生龙,凤生凤”,真正能生出优秀爱学习的农村父母有多少?
比起高学历人才,小城镇更多的则是中途退学、读中专技校的孩子,难道这就是没出息的表现吗?据我所知,有些明星、网红、生意人一样学历不高,但是不妨碍人家赚大钱,所以不要太把学历当回事,才是正确的做法。
换言之,人各有命,不是所有人都能效仿成功人士的方法走向成功,就像不是所有人读了大学就会有出息一样,即便读了大学,也只是普通人,真正的加分项是其余的光环。
只不过努力供孩子读书的家长会很难接受这一点,就像他们无法接受子女平庸一样,可父母终会老去,大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困在牢笼里,只有自己清醒,才能解决现实问题。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以勤奋努力为主,如果一味的受环境影响,只能说明自己心智并不坚定,即便再通透也是不够成熟,养成独立自主,喜欢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被父母等人的情绪左右,更容易接近成功。
有人说,学会和原生家庭分离,才能真正的成熟,但也有些人产生了误解,这岂不是自私不孝?但实际上,心理上的分离其实很有必要,这样才能过独立的人生,不再想别人的期望,为自己而活。
正如陆步轩所说的那样,大学生毕业后真不用给自己架那么高,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够了,争得了眼前,才能想以后,如果当下都做不好,未来同样也是一片混乱。
笔者寄语: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现如今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不要听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怎么说,生活在如今的新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要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取得好的发展。
今日话题:你是否也觉得如今的大学生“不值钱”?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近日,他们在接受一档节目采访时,谈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陆步轩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关键问题在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如果孩子去做工人、当农民、送快递,他们会觉得没面子。他说,大学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外卖行业30%是大学以上文化,大家要先找一份事做,在探索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还说,大学生是普通教育,不要把自己当精英。陈生也同意陆步轩的观点,他说,“我们现在没有就业问题,但会有结构性就业问题。”他认为,现在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一定非要高学历高技能。他说,“我们要把劳动光荣这个理念传递给年轻人。” 陆步轩和陈生的观点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的网友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大学生应该放下身段和面子,多尝试不同的工作和领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有的网友则认为他们说得太简单了,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仅是父母和自己的问题,还跟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就业市场等因素有关。有的网友还质疑他们是否有资格对大学生就业发表意见,毕竟他们也是靠着北大的名气和资源才能成功创业。其实,陆步轩和陈生所谈到的问题并不新鲜。早在2018年7月,《人民日报》就曾发表评论文章《“孔乙己文学”与“3000块找不到农民工”》,指出中国的大学生究竟多不多?这要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文章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93年(相当于高中未毕业),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到9年),与G20平均水平(约10.8年)基本持平,略低于G7平均水平(12.7年)。我国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占15.5%,在25岁以上人口中占21.6%。而欧盟和美国的平均水平则分别是29.5%和37.9%。文章认为,我国大学生数量并不多,但是教育结构与需求错位,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建议,要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和支持;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尊重劳动者的价值和贡献,让劳动光荣成为社会共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教育、就业、社会等多个方面。陆步轩和陈生所说的父母和自己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不要盲目跟风或者自我高估,也不要自卑或者自我否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来源:妍妍恬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沟责任在于父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