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中学排名市第一中学附近有没有老爷庙啊?


都昌老爷庙位于多宝乡龙头山首,与星子县隔湖相望。旧为龙王庙,建庙久远。该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有阶梯曲折而上,庙群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厅、厨房6部分,附属建筑分布主庙两侧。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52个立柱。庙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1983年县政府又进行了修缮。为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自古以来这里翻沉了无数的船只,出现了一系列令人们弄不明白的怪谜。老爷庙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52个立柱。老爷庙庙内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殿内有"定江王"塑像。庙的两侧墙壁嵌有石碑2块,右为"鼎建左蠡元将军庙记",左为"加封显应元将军庙记"。正殿前有方形花岗岩石立柱,上阴刻对联,上联是"数百年庙貌重修偏颂吾王功德",下联为"九万里威灵丕显顿平蠡水风波"。庙门平台两侧有石狮1对。庙后有朱元璋"点将台"和"插剑池"遗址。庙左岩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题。历史沿革据旧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嘉庆十五年和光绪辛巳年,对此庙进行过三次维修和扩建。光绪辛巳年改称"定江王庙",群众把王爷称老爷,故后人一直称此庙为老爷庙。民国27(1938年)年遭日寇炸毁,民国35年(1946年)由僧人在来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绪时模样重修。1983年县政府又进行了修缮。为省级保护文物。迷雾重重老爷庙水域沉船事出有因,决非偶然。这里发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湖怪"1970年初夏,传闻在这一带水域里看到神奇的怪物,目击者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湖怪",像几十丈长的大扫把。有的说如同一条白龙,有的说像张开的大降落伞,浑身眼睛……湖怪出现时,挟风雨卷雷电,啸声震耳……"飞碟"20世纪70年代中期,黄昏时曾有人在鄱阳湖西部地区,目睹一块呈圆盘状的发光体在天空游动,长达八、九分钟之久。当地曾将此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而有关部门亦未作出清楚的解释。有人猜测,是因为"飞碟"降临了老爷庙水域,像幽灵般在湖底运动,导致沉船不断。其他20世纪80年代初,老爷庙旁的都昌县型砂厂在庙背后的山上建水池,一日忽地从湖上飞来数百只乌鸦"呱呱"地吵闹个不停,把个老爷庙上空遮得像一团团乌云滚滚。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日,晴空白日,忽然湖面上狂风怒嚎,乌云翻滚,庙旁厂区昏黑一片,风沙滔天,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不得不关掉电闸停工瑟缩成一团。种种怪现象令人不可捉摸,"魔鬼三角"已成为亟待解开的谜团。离奇传说在当地人的思维里老爷庙水域沉船的种种怪现象,似乎都归宗到一个离奇的传说。相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次朱元璋败退湖边,湖水挡住去路,湖边破舟,无舵难行。危急关头,忽有一只巨鼋游来衔船为舵,搭救朱元璋渡湖。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不忘旧恩,封巨鼋为"元将军",在湖边建"定江王庙",百姓称为"老爷庙"。走进庙门,一只巨鼋趴地,四趾伸展,背负丈余高、三尺宽、一尺厚的千斤大石碑,上面朱元璋御笔书写"加封显应元将军"7个金字,熠熠生辉。古往今来,民间传说就是这只千斤鼋精兴妖作怪。为此,船只行经这里,船工们都要上岸焚香烧纸,杀牲畜祭奠。神殿前有一只小石 ,头嘴朝天,专喝被剁头砍颈的鸡鸭猪羊的鲜血,人们乞求元将军的保佑,想在神王爷的庇护下,上下行船顺风顺水。 相关故事在《聊斋志异》中《猪婆龙》篇有记载。老爷庙香火很盛,然而悲剧照样发生。后来湖上出现了救生的红船。要知红船的来历还得从一位名叫周善人的身上说起。相传有一天晚上周善人做了一个梦,一觉醒来,便喜孜孜地告诉妻子,说是老爷庙里的定江王菩萨,要他在老爷庙里开设药店,解救那里经常翻船遇难的渔民。于是,夫妻俩在老爷庙边开起了一间药店。周善人刻苦钻研药理,精心配制了一种"济生水",对落水不久的人灌下此水,就会起死回生。这里的渔民把"济生水"叫做"济仙水",救治了不知多少穷苦渔民。有一次他救了一个老和尚,老和尚感激不尽,临别送他一双又结实又美观的草鞋,草鞋的鞋尖上缀了一对大红花球,老和尚对他说:"收下吧,你穿上它,会福寿双全。"原来,这位老和尚是位得道成仙的神人。自此,周善人出门治病都穿上这双草鞋。夏天穿上脚不热,冬天穿上脚不冷。有一天黄昏时分,周善人被人叫去出诊。他登上来人驾的小船,不一会,远处湖湾上空,忽然升起一朵乌云,接着电闪雷鸣,湖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小山似的浪头向小船扑来,小船被巨浪推翻,两人落在汹涌的恶浪中挣扎。正在这危急时刻,周善人脚上的草鞋脱落了,变成了两只崭新的大木船,鞋上的红花球放射着红光,变成一对红灯,把黑暗的鄱阳湖照得通亮。落水的周善人和求诊的年轻人很快上船。这时鄱阳湖上被风迷航的船只一见红灯都欢呼着"红船,红船",红船使这些遭遇风险的船只转危为安。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经过鄱阳湖遇到了风险,红船前去救驾。皇帝对红船非常赞赏,赐封为"救生红船",并下了一道圣旨:任何官府都不能动用。后来到了民国时期,蒋介石下令拨款维修红船。鄱阳湖上老爷庙水域的红船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留下来。迷信自然不可信。那么,这块神秘莫测的水域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初探解秘谜团之一是水生动物兴风作浪老爷庙的神灵即巨 化身,这一带的人们因此把甲鱼、乌龟等水族当神灵贡奉,老爷庙水域方圆100多平方公里无形之中成了湖中动物的天然保护区,帆船行至老爷庙水域,艄公燃放爆竹,其声音即为信号,把鸡鸭等供品抛入水中,湖中的动物前来争抢食物。当地渔民有时也可看到鱼群争相吞食死人体的情景,任何一条大鱼或江豚(俗称江猪)掀翻帆船都有可能。县型砂矿有名职工一次乘坐"井岗2号"客轮去九江,在老爷庙北的5公里处水域,看见一条约150斤重的大鱼追赶客轮,被螺旋桨击碎头部,客轮也剧烈地摇摆不停。谜团之二是水流乱形成漩涡老爷庙水域的水文情况相当复杂。吉山松门山两岛横立于鄱阳湖中,把老爷庙水域与南湖大湖体隔开,赣江北支修河从吉山西面流入老爷庙水域,而赣江中支、南支的抚河、晓河、信江汇入鄱阳湖南湖后,从松门山东面注入老爷庙水域,几股强大的水流在老爷庙水域交汇。鄱阳湖南湖,湖面开阔,落差不大,流水缓慢,除主槽外,流速均为0.3米/秒以下。到了老爷庙水域后骤然狭窄,同样造成水流的狭管作用,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200米/秒,且在主槽带还产生涡流,这就更增加了该水域的危险性。谜团之三是地下电磁场诱发雷电江西省地下水开发高级工程师韩礼贤,经勘察都昌镇、吉山、老爷庙到湖口一带地下均为石灰岩,其岩性钙质多、易溶,有形成地下大型溶洞群及地下暗河的自然条件,而每个溶洞每条暗河的正上方都有自己形成的奇变电磁场。1998年洪水期间,韩礼贤工程师用电磁技术测试老爷庙南边5公里处,结果是奇变的电磁场杂乱无章,这种状况能影响人们的大脑思维,而且会诱发阴电阳电接触产生雷电。这使沿湖一带多次发生遭雷击事件而船沉人亡。谜团之四是狭管形成大风和龙卷风江西省气象科技人员1985年初组成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在老爷庙附近设立了三座气象观察站,对该水域的气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研究。从搜集到的20多万个原始气象数据看,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乃至江西省的一个少有大风区,最大风力达16级,风速可达每小时200公里,全年平均两天中就有一天属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有一天风力达到六级。这里的大风是怎样形成的呢?科研考察证明风景秀丽的庐山充当了大风的"罪魁祸首"。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只有3公里。而这3公里的水面就位于老爷庙附近。在这条全长24公里水域的西北面,傲然耸立着"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当气流自北南下时,即刮北风时,庐山的东南面峰峦使气流受到压缩。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的加速由此开始,当流向仅宽3公里的老爷庙处时,风速加快,狂风怒吼着扑来。风大浪大,波浪的冲击力是强大的。波浪高2米,而此时每平方米的船体将遭到6吨冲压力的冲击,一艘载重量20吨的船舶,波浪的冲击力则达到120吨,超出船重量的5倍。据调查显示,船舶沉没时,大多数是风起浪激作用的结果。1985年江西省政府鄱阳湖考察办公室经过近两年的考察,发现每年该水域便出现一次破坏力很强的龙卷风,如1985年8月3日6时,出现一次水龙卷风把一条帆船卷起10多米高,摔成碎块。科学考察2010年10月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确定为国家水下文物普查试点。江西省将利用鄱阳湖枯水季节,开展对鄱阳湖区大规模的水下专项科学考察。号称丧命地域,魔鬼之角的鄱阳湖"百慕大"老爷庙水域成为此次科考重点,其谜底有望解开。 鄱阳湖"百慕大"位于湖的北端江西都昌县,在其水域的东岸上有座庙,叫"老爷庙",当地人把这死亡之地叫老爷庙水域。据悉,在近60年时间里,有1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和离奇失踪,令人百思不解,认为有一种违反物理定律超自然神秘力量存在着。鄱阳湖红外航空照片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将在2010年11月利用枯水时机,首次开展其内陆水域大规模的水下专项科学考察。其中,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成为此次科考的重点。该水域有中国"百慕大"之称,史料记载,在近60年时间里有100多艘船只在此沉没和离奇失踪。仅1985年8月3日就有13艘船在此接连失事。此前红外航空照片上显示该水域下居然存在一个巨大的沙坝,使水流在湖底形成巨大的漩涡。2011年时,发现了大量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和仿龙泉窑青瓷。首次发现国内首次内水水下考古探秘鄱阳湖"魔鬼三角"2013年3月18日,我国在这里进行了首次内水专业水下考古,经过考古工作者在水下的紧张勘探,素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江西鄱阳湖老爷庙水域发现了首艘失踪沉船。考古潜水员轮番下水发现沉没金属船只潜水员们几次潜入水中,并从湖底带上来了一块条状的金属沉船碎片。"内陆水域和海洋水下考古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湖水底下由于淤泥比较多,能见度非常低,在水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即使开着手电筒也什么都看不清,只能靠潜水员双手在淤泥中摸索。"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所长樊昌生表示,由于身背着非常重的设备,一般一批潜水员只能工作20分钟左右。"魔鬼三角"之谜得到科学推断据樊昌生介绍,虽然此次水下考古发现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基本确定了这里有一艘金属的沉船,根据沉船碎片可以判断,该船大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船只,大约有28米长,7米宽。"在那个时代,很多江西的船只由此经过,运输木材以及粮食。"据樊昌生推断,这艘现代金属船极有可能是运输木材的,但是船为什么会在此处沉没?并且有史料记载,仅在1985年8月3日就有13艘船只在此失事,这在世界沉船史上也是罕见。令其不解的是,在此沉没的船只。当时人们动用各种方法打捞,均没有发现任何残骸。因此,船只离奇沉没又离奇失踪,成为鄱阳湖"魔鬼三角"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未解谜团。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文笔镇寺庙关王庙又名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阳泉市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玉泉山腰。关王庙建成已有900多年,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我国最早的关羽庙建筑。关王庙以关王正殿为主,由献殿、马殿、南北配殿,以及外院的戏台、大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座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左右对峙,布局合理,并且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宋代及明、清木构建筑群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述关王庙又名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关王庙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元、明、清代屡经修葺。正殿为宋代原构原貌,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廊深一间,显得深幽肃静。四椽伏接乳头用三柱,阑额转角不出头,五铺斗拱作双抄,殿柱檐椽有卷刹。板门宽厚严实,窗为三棱直棂。平梁上蜀柱甚细,脊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檐角升起显著,歇山式殿顶举折平缓。宋代齿纹式滴水瓦与荷花枝叶勾头瓦四檐沿用。九脊十兽四套头,设计独特,溢彩流光。整座建筑用材肥硕,平稳严密,层次分明,制作规整,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传,关王庙是鲁班爷显灵时建造的,庙成之后,正殿出现了“锯沫面柱”、“乱砍椽”、“里外尺寸一般大”之超人的建筑技艺。这个有趣的建筑传说,为关王庙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使人留连探讨,迷惑不解。地理位置老爷庙位于阳泉市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玉泉山腰。旅游景区庙宇宽约45米,长约90米,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至后分为外院、下院、上院三部分,由低而高层叠而进。其主要建筑外院有乐楼、牌楼;下院有马殿(山门)、钟、鼓二楼,东西有配殿三间;自下院甬道可达上院,上院中轴线上有山门、献殿、正殿(关帝殿)。庙内建筑惟上院正殿保存完整,配殿仅存北侧。现存正殿为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重建,后在元、明、清、民国时期屡有修缮补葺。该殿座西北向东南,由台基、殿柱、梁架、屋项四个部分组成。殿身宽、深各院校间,通宽11.03米,通深12米。六架椽,平面呈正方形。殿庙前檐廊深一间,檐下4根粗大的虎头圆柱支撑着庞大笨重的立卧栏板,斗拱杉椽;檐内下是宽厚严实的虎头 钉大红高大红庙门,两侧窗户镶嵌着粗犷的宋式破子直棂;平梁上瓜柱甚细, 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殿外4个檐角高挑,24组稳固的五铺斗拱承托着正殿四面224根丈椽出檐;殿顶正 两端蟠曲的龙吻,瓢盆大口直吞花 上8条仰鼻皱眉、双目圆瞪的小龙, 中设置金狮驮宝瓶三齿铁叉吉祥物,四檐用宋代齿纹滴水与虎头兽面勾头交替铺设。殿内四壁,绘有关羽故事壁画,为清代所作,今大部已毁。殿内塑像齐全,各具特色。关公的金面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关平英姿矫健,风度翩翩。周仓气势惊人,不怒自威。其他塑像衣冠楚楚,面姿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关王庙已经历了924个风雨春秋,是我国千万座关帝武庙中,保存最早的一座纪念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省、市、区先后拨出专款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保护,使其成为全国仅存的宋代关王庙。 古老绚丽的关王庙,显示了炎黄子孙精湛的建筑技艺,闪耀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历史文化关王庙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元、明、清代屡经修葺。正殿为宋代原构原貌,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廊深一间,显得深幽肃静。四椽伏接乳头用三柱,阑额转角不出头,五铺斗拱作双抄,殿柱檐椽有卷刹。板门宽厚严实,窗为三棱直棂。平梁上蜀柱甚细,脊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檐角升起显著,歇山式殿顶举折平缓。宋代齿纹式滴水瓦与荷花枝叶勾头瓦四檐沿用。九脊十兽四套头,设计独特,溢彩流光。整座建筑用材肥硕,平稳严密,层次分明,制作规整,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传,关王庙是鲁班爷显灵时建造的,庙成之后,正殿出现了“锯沫面柱”、“乱砍椽”、“里外尺寸一般大”之超人的建筑技艺。这个有趣的建筑传说,为关王庙增添了更加山西省阳泉市白泉乡寺庙关王庙又名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阳泉市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玉泉山腰。关王庙建成已有900多年,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我国最早的关羽庙建筑。关王庙以关王正殿为主,由献殿、马殿、南北配殿,以及外院的戏台、大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座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左右对峙,布局合理,并且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宋代及明、清木构建筑群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庙位于东龙观村西门北侧,紧靠般若寺的西南角,呈长方形。庙院南坐南朝北的古戏台,空旷戏场的北面东西角各有一棵大槐树,北半中轴线上是南北走向的献食棚,东西各有三间瓦房。最北是砖拱三间相通的窑洞,正中供奉着戴冠着铠,红面美须的关帝神像,两旁是关平、周仓像。该庙于1950年后为小学占用。神像、槐树、献食棚相继被拆毁。自然气候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神秘的色彩,使人留连探讨,迷惑不解。河曲县城关桥儿街的老爷庙牌坊(以下简称牌坊)。河曲县城关桥儿街的老爷庙牌坊(以下简称牌坊)。始建于清康熙六年(即公元1668年),为河曲县城现仅存的保护较为完好的牌坊,其风格为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斗拱六铺作,三下昂,下有石砌座,总高7米,宽4米,全部木结构,上有灰色花瓦,匾上刻有 “威震大夏”,“亘古一人”,1962年,时任山西省副省长,书法家郑林来河视察灾情,为牌匾题字“鹏抟九霄”,“艺林文坛”,以郑林题匾易原匾,1963年,县政府曾派专人对牌坊进行粗略彩绘,文革时,郑林题匾被摘,换成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牌匾至今,郑林题匾现收藏于县文化馆内[1]。地理位置牌坊位于老爷庙山门外广场之东,与牌坊相对山门之西有照壁(毁于1979年),北为山门,南有戏台(惜毁于1978年)。自然气候河曲县气候干寒,年均气温8.8℃,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46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无霜期150天左右。历史文化从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期,河曲县城已是周边闻名水旱码头,商贾云集,繁华热闹,地处南关的老爷庙除了每年有3次固定庙会(即三月初十、五月十三、八月十五)每次庙会都演戏3天外,官办、民办的各种名目繁多的集会、活动亦多在此间举办,甚至在民国初期,人们在牌坊下观看过时任河曲县警察局长彭体仁(又名彭元善)精彩上乘的武术轻功表演……这种热闹的场面于1938年在日机野蛮的轰炸中刹那间变成残垣断壁,尸横遍野,据《河曲文史资料》第一辑及《河曲县志》载,从1938年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至194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一)日机对河曲城进行了数十次轰炸,其中两次对南关的人员、建筑有重大破坏,一次是1938年9月12日傅作义召开“河曲会议”遭轰炸,另一次是1939年12月14日34架日机轰炸南关,炸伤民众数十人,毁民房2000余间。日寇的侵略、轰炸激起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1938年时任河曲县长王庆轩在牌坊下设灵堂悼念抗日阵亡将士,骑二军军长何柱国将军发表讲话,鼓舞士气,灵堂上一付对联让人读罢荡气回肠:“几付白骨头顶天立地,一片碧血痕照古耀今”,横批:“誓雪国耻”,同年3月,何柱国骑二军在河曲城黄河对岸的小?沟伏击日军,毙敌30余名,3月20日,八路军警备六团在河曲石板沟伏击从河曲撤退的日军,毙敌30余名,牌坊成为河曲近代商贸极盛与日机轰炸及国共合作抗击日寇的历史见证。由日机轰炸引出一段有关牌坊的神奇传说。据传当年日机大轰炸时,有一枚重型炸弹呼啸而下落在老爷庙牌坊附近广场上,有人看见半空中有一红脸长髯大汉,手持青龙偃月刀,怒目而视,这颗炸弹居然钻地未炸,人传“关帝显灵”,据老人们讲,住在老爷庙山门东侧的主持黄和尚,每日担水往这颗钻地的炸弹坑里倒水,想用水灭火防爆炸。“关帝显灵”属传说,但炸弹未爆炸及黄和尚担水浇炸弹确有其事,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近乎神奇的传说和近乎愚蠢的防爆方法,也反映出当时处于兵火战乱年代,普通民众的一种寄托,一种无奈。三百年来,牌坊经历战火与动乱,能幸存下来实属不易,当年与它遥遥相对的大栅牌坊、沙梁牌坊早已荡然无存,故老爷庙牌坊孑然独立,尤显珍贵。近40年来,由于诸多因素,老爷庙牌坊未能予以维修,且日渐沉沦于垃圾污水之中,老牌坊面临新危机!2007年9月1日(农历七月十五河灯节期间)在河曲县城桥儿街牌楼前举行了“老爷庙牌坊”修缮竣工剪彩。国家投资20余万元,把古老的牌坊修缮一新,改善了牌坊基座附近的排水及周边环境。牌坊上的牌子也换成了蓝底金字的“乾坤正气”和“亘古一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汕头中学排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