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春的藜三通是藜族的吗?

黎族文化简介 主讲教师:杜伟 电邮:517658245@ 电话 《黎族文化简介》目录 一、人口与地理分布 二、名称与来源 三、黎族简史 四、合亩制 五、峒 六、黎锦 七、黎族民间音乐(民歌,鼻箫) 八、风俗习惯 九、传说故事 一、人口与地理分布 (一)人口:  黎族是我国南方民族之一。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 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 黎族有自已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二)地理分布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 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
(三)黎族五大方言区 黎族五大方言区 : 哈、杞、润、赛和美孚 各方言区由于生活习惯、文化经济、生产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织锦图案也有所差异,这使得黎族织锦五彩缤纷,丰富多样。
哈方言地区的图案以人形纹、动物纹为主,植物纹、生产工具纹、自然界的各种图形纹样为辅,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浓烈,内容丰富。 杞方言地区的图案多描绘人的神态,如舞蹈、生产、生活、婚恋等,以祈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润方言地区的图案追求形似,色调和谐,对比鲜明,线条清楚,以人形纹、龙纹、鸽纹为主,其他动物纹、植物纹、花卉纹为辅。 赛方言地区的图案以人形纹、青蛙纹居多,尤其是青蛙纹在筒裙上更为普遍,因为在黎族社会里,青蛙用于表示母爱和避邪。 美孚方言地区的图案以人纹、鹿纹、蜜蜂纹、鸟纹、汉字花纹、波浪纹、水波纹、曲线纹居多。鹿是黎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物,是善良和美好的象征。
黎族美孚方言区男子服装
三、黎族简史 (一)“黎族”名称及其来源: 1.因黎母山得名: 《太平寰宇记》(北宋
乐史):俗呼山岭为黎,人居其间,号曰“生黎”。 《桂海虞衡志》:岛之中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旁号黎人。 《舆地纪胜》:黎母山有诸蛮环居,号黎人。 2.黎人即”俚人“谐音:顾炎武《天下郡国利弊书》:按俚讹为黎,声之转也久矣。(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檀萃《说蛮上》同意此观点) 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有130处,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研究认为,这些新石器遗物的主人是黎族的先民。是黎族先民开发了海南岛。
3.黎族来源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历来都以土著民族自称.解放后,我国历史学家经过文书记载,考古发掘,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比较一直认为黎族与我国南方操汉藏语系侗语族诸语言的壮,布依,侗等民族有很大的关系,是从古代“百越”西南方的一支越人------“骆越”发展而来的.“翦发文身之越人” 根据历史推断,黎族的远古祖先是从两广大陆沿海迁入海南的,过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由于历代汉族人的侵入不得不由海南的各个地方退入岛内深山老林.
还有人认为黎族来源于南沙群岛(包括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亚 地区)的古老民族.德国人史图博的<<海南岛民族志>>认为黎族是印度尼西亚的古代马来人从南方进入海南岛的. 解放后我国历史学家深入研究,一直认为是从中国大陆迁入海南岛的.何光岳的<<南蛮源流史>>说:"俚人,又称里人,即雷人,后其中有一支南迁至海南岛,叫黎人.俚人与黄帝族是亲族."可见黎族是从中国大陆迁入的说法. 黎族的由来至今还存在争议,其古老源远流长的历史还等着我们去研究.
.“翦发文身之越人” (二)黎族简史 1.秦汉时期:海南岛同汉王朝关系密切,汉武帝先后数次派兵打开琼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部分大陆汉人迁居海南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西汉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东汉后伏波将军马援 ) 东方马伏波井 ?“汉马伏波井”,夏日水凉,冬日水暖,十所村数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从不枯歇,自古水质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称。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大诗人郭沫若1961年观赏此井时,考证史料,饮赏井水,连口称赞,诗随口出: “水泉清冽异江灌,古井犹传马伏波。 想见当年师驻日,三军朝汲定如梭。 海盐含量百之三,饮此信知水味甘。 古所于今沾惠泽,胜标铜柱在天南。 薏苡烹来可作糜,军行用以止朝饥。 功成人竟明珠视,古井无波水自知。" 以后,汉族大量移民海南岛。“村人”、苗族和回族也先后迁徙入岛。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和生产技术(农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公元l世纪中叶,封建统治渐趋稳固。
公元前110年:《汉书》载:儋耳珠崖两郡共23,000户人。 三国时,从大陆迁入几万人; 东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色藜麦都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