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有什么社团社团有哪些?

那必须推荐我北大爱心社。爱心社是北大第一大公益协会,也是一个非常古老而传奇的社团。分为儿童、助残、护老、还有组织部、秘书处和手语分社。社团主要活动是定期到打工子弟小学、盲人学校、自闭症康复中心、临终关怀医院进行公益援助活动。每年暑假还会开展“爱心万里行”,组织同学到偏远山区进行短期支教和社会调查。有规模。P大第一大社,三大社团“山鹰 车协 爱心社”,其他两个都是运动类的,爱心社是公益类的。每年招新百团大战中最热闹最欢脱的摊位,当年唯一几个在学校的宿舍里拥有一间小破办公室的社团。在BBS上顶十大轻而易举,导致社长反复强调“顶十大一定要慎重”。有温度。这是一个纯公益的社团,大家都是为了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而来的,没什么功利心。所以这里的同学都比较纯粹,大家之间建立的感情也很真挚。我当时主要参加的一个活动,是每周到“星星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去做义工,在患儿家长听课的那个时间段,去看护陪伴孩子。在那里我第一次了解到自闭症这种先天疾病,和一般理解的内向抑郁和脑瘫都有根本的差异。患儿身体一切机能正常,就是完全不能和人交流,眼神空洞。有一个妈妈跟我说,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听孩子叫一声妈妈,我当时紧紧抱了抱她。有许多人真的很需要帮助,如果能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了那么一点意义。我真的很建议大家有空多做一些公益活动,会有助于我们自己变成有温度的人。有朋友。来这个社团的大家,在底层价值观上比较一致,很容易交到真朋友。毕业之后多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的,除了宿舍的舍友,就是爱心社的社友了。尤其是参加过“万里行”,去很偏远艰苦的地方一起同吃同住过的队友,基本上就是未来几十年的伙伴了。有爱情。本社脱单率非常高,很多小伙伴都在社团内部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终成眷属率也非常高。其实也难怪,和兴趣类社团不太一样的是,爱心社聚集的是价值观比较一致的人,这样的伴侣确实容易走到最后。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了大量的共同相处的机会,想脱单的推荐加入。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本社生育率特别高,好多学长学姐都是二胎三胎,可见夫妻感情杠杠的。 一直非常感恩参加了爱心社,和那么多有趣有爱的同学在一起过,是大学中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希望爱心社越来越好,小伙伴们平安喜乐。
爱心社了解一下老牌三大社团之一,组织规模巨大,你能想到的各种慈善活动,都能在这里体验。儿童组、敬老组、助残组、校园组。这是一个能让你看过人的一生的社团。作为能够上北大的学生,可以说,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我们已经非常幸运。爱心社能够让你看到、感触到、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幸运。说说我还有印象的一些活动吧,过了许多年了,孩子们应该已经发展出更多活动了。每年的明星活动是爱心万里行,按照社团活跃度来决定名单。那一年的万里行,让我突然发现,21世纪了,还有些地方的厕所地面会布满了白色软软的小动物。 (我们到的第一天,厕所很干净,我还心说还好,总比我初中军训的地方条件好。 然而过了几天,厕所就回复了它们日常的样貌……)很多人是为了万里行名额而积极参与日常活动的。万里行活动也对得起大家的这个期待。我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助残组。自闭症的孩子们,星星的孩子。这是爱心社的热门活动,每周名额都要抢,虽然我没去过……第一次去之前,觉得只是去和可爱的孩子们玩耍的社员有很多。然后大家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做慈善需要耐心”,这句轻飘飘的话有多么沉重。我参加过的是盲校活动和手语活动,我在的那几年,手语分出去做了分社。盲人朋友们生活在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不,我不是说看不看得见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生活规则”。从小学起盲校的集体生活,能看见光的同学帮助全盲同学的互助生活,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升学路线、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体育运动、从未考虑过的娱乐生活……某种程度来说,和盲人朋友们交流,是始终在“发现更大的世界”。助残活动中,学长反复向我们强调“助人自助”。最难的不是“帮助”,而是“让对方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平等的人”。这个事情的难度,不仅仅在于“自己要随时记住,时刻反省”,更大的难度在于,对方也会不自觉地带有“被帮助”的心态。感恩、乐观。但是“我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活下去的人”。这是会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大麻烦的心态。我们没办法全部扭转,但是至少不能让这件事情更加恶化。抱歉说到这个就忍不住说多。可以说,爱心社的经历,为我打开了“慈善”的大门。让我知道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领域,有这么多需要思考、需要注意的专业事项。这几年,我一直保持了习惯,多多少少地在为我看到的靠谱项目尽些绵薄之力。但是我反而是最不容易被“卖惨”打动的人之一。经历过爱心的这些事情,我实在太知道做好的慈善有多么不容易。因此也就格外痛恨那些借慈善之名敛财或者搏名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有什么社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