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科二需要提前准备什么吗英语应该怎么准备?

先说一下本人的英语情况,我的英语四六级都是擦线飘过,英语考研最后的成绩是84分,阅读题只错了一到两个题。我认为最终考出来的考研英语成绩完全与你的英语四六级成绩无关,考研英语成绩好坏主要是看你整个备考期间有没有认真和正确复习英语。就算六级没过的小伙伴,最后英语也可以好好复习考到70+、80+。说一下自己英语的总体备考历程吧,都说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我当时刚开始第一次尝试做完一套卷子的20道阅读题的时候,错了11个选择题,一堆红色的叉叉看得我超扎心。我在11月备考期间也出现了一次错12道选择题的真题,但是这些糟糕的开头和插曲都不影响我最后考了84分,阅读题只错了一到两个选择题。我说这些只想说明,糟糕的开头和插曲可能会出现,但是没必要灰心,最终英语成绩的呈现是建立在你整个英语复习期间的认真努力和方法效率。以下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复习英语和经验和方法,共勉。我主要用到的英语资料有:单词《新东方考研单词绿皮书》、真题《张剑黄皮书英语一和英语二》、作文《王江涛高分作文》。其实看完下面我的英语备考经验,你会发现我用的最主要的教材就是这几本,然后再辅助一些网课和授课讲义。我一直觉得“少即是多”,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和网课,不要太多,容易造成自己的信息焦虑和负担,“精”会比“泛”更有价值。下面这个,大家可以去领取一下,专注考研、大学四六级等在线直播课程,并提供配套的优质学习资料,顶级考研名师谭剑波、李达等强强联合,专门为22考研人规划英语复习,手把手带你入门考研复习,攻克英语重难点,扫清复习障碍!(一)单词:《新东方考研单词绿皮书》考研就别想跳过单词这块啦,我用的绿皮书自己觉得词汇量足够了,里面的排版和单词解释是比较符合我的背单词习惯,有事没事也会用百词斩APP背背单词。我也用过其他单词书比如红宝书、何凯文1575词汇、朱伟恋练有词等,不太适合我,小伙伴可以选择一本比较适合自己的单词书,背就完事,资料不要贪多。我当时应该差不多一本单词书来回背了四五遍吧,前期一天背1小时,后期大概30到40分钟左右。绿皮书一共五六十讲的单词,背第一遍的时候可能一讲要背一个多小时,后期可能半个小时可以背两讲,越到后面背的越快,背单词重在多次重复记忆。我个人不太推荐背单词的时候看朱伟的恋练有词网课,我觉得背单词需要沉浸式地背,网课其实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我觉得整个考研备考期间某些部分是需要看网课的,但是不要什么部分都依赖于网课。单词这块我认为还要再加一个版块,就是要把往年真题中频繁出现和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摘抄下来,形成自己的“真题单词本”,这个步骤我认为很重要,因为其实高频单词来来回回就那些。(二)阅读:《张剑黄皮书英语一和英语二》+真题一定要研究透小伙伴们在所有的考研英语经验贴中都会看到每个人都在强调英语真题的重要性。毫不夸张的说,英语阅读这一块,我只复习研究了往年真题,期间我也买过何凯文长难句解读、150篇英语阅读入门等资料,但是对我用处都不太大,核心还是研究真题。我个人是建议无论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的小伙伴都要同时看英语一和二,我个人建议可以研究英语二从2010年到2020年的11套真题(英语二是2010年才出现的)。英语一从2005年到2020年的16套真题,认真反复研究这27套真题,一刷二刷三刷,我当时是这27套真题的阅读题都刷了三四遍。以下介绍相应的每个题型的备考方法。下面顺便介绍新东方,同学们也可以去看下,里面可以领取免费的直播课程,四大名师强强联合,支持回放下载和倍速播放哦~宋晨老师, 考研英语语法名师,长难句读写专家。 三次考研亲历者,2010年英语一斩获92分。 很强!授课水平也很高 阅读题1、阅读真题一刷真题的阅读题每一题都很珍贵,我一刷的时候消化一篇阅读的步骤大概是:限时15到20分钟完成一篇阅读——对照答案批改——先不看解析对照正确选项,看自己能不能理解为什么那道题选错——看黄皮书的解析。理清每句话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再去看具体选项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总结自己做题的整体状态以及做错的具体原因——摘抄高频和不认识的单词。上述整个过程,刚开始大概会花到两个小时左右消化一篇阅读,这个过程要精读,要理解整个文章的逻辑,要理解每个选项的对与错。刚开始是会比较慢也比较难,但是做了两三套真题后,就上手了,我到后期这个过程就加快到了45分钟到1小时一篇阅读。在这部分墙裂推荐唐迟老师的阅读真题解析课,在b站上可以找到,他的阅读网课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和做题步骤,小伙伴在阅读入门或者碰到瓶颈期的时候可以看看他的网课。我当时一刷的阅读错误率从开始的错12个,到后面错三四五个左右。一刷的重点我觉得是对文章本身的分析和整个做题习惯的养成。2、阅读真题二刷我二刷的时候,做一篇阅读大概12到15分钟(这个时候已经在精读的基础上很了解文章了,但切记不要背答案),解析文章差不多20分钟。然后解析文章的时候会更加注重对题目和选项的更深入的分析,思考考官是怎么设置选项陷阱,思考错误选项一般有什么特点。错误选项会比正确选项更有研究的价值。但是二刷的时候我也还是会错一刷错过的题,这时候其实就反映了你一刷的时候不够仔细或者没入脑,需要再次加强。我会把题目分成主旨题、推理题、例证题、词汇题、态度题六种题型。总结分析每种题型的出题特点,比如态度题你要分清问你的是作者的态度还是文中某个研究的态度、是整体态度还是局部态度、是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然后总结每种题型的错误选项的特点,比如偷换概念、与原文相反、过于绝对化、出现文中原词但是答非所问等。然后再总结自己在这种题型中自己容易做错的原因,比如像我有时候做主旨题我就容易一叶障目,选那种某几个段落的总结而不是全文的总结。做错题的原因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一定要善于总结,真正内化于心,而不是浮于表面。我当时二刷的阅读错误率大概是错0到3个左右。二刷的重点我觉得是对于题目和选项的深入分析和分类,尤其是错误选项。3、阅读真题三刷对我自己而言,三刷是一个拔高的过程,但是这个阶段其实我已经大概记住文章内容和题目答案了。所以我采用的方法是在网上买了那种“真题手译”的电子版,手写完整把把阅读文章逐字逐句的翻译成中文。手译之后你会发现,即使二刷过的题你还是会有盲点,这个时候就是全面扫盲了。另外这里有个小技巧,我的翻译题型就是靠手译阅读题搞定的,阅读题的翻译可比翻译题难多了,一举解决阅读和翻译,完美。其他题型: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1、翻译我的翻译题主要就是按照上述三刷手译阅读解决的。其中还听过唐静老师的翻译网课以及授课讲义,翻译的内容讲得更具体有针对性一点,翻译不算太难,这个网课时长不算长,对我翻译帮助挺大的,有时间的话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2、完型填空这个题往年挺多人会放弃,觉得题量大又难。但是近年来这个题的难度已经下降了,我觉得稍微准备准备,也是可以拿六七分以上的,不要放弃,这可都是分啊。这个题型我自己没有很认真的准备,是在大概十一二月的时候刷了大概七八套真题题目,我个人认为这个题主要是靠语感,而且如果阅读题做的不错的话,这个题型也是没什么难度的。我当时是看了一部分刘晓艳老师的完型填空的网课,可以帮助入门学习这个题型。到十二月的时候我就没怎么做题了,但是会抽一些时间来念几遍之前做过的完形填空真题,也就是培养我上面说的语感。这个题我一直都是稳定在6到8分左右,没有拔高也不算低,我觉得差不多够用了。3、新题型我觉得英语二里最简单的题型应该就是新题型了(英语一的我没做过)。我也是十一二月的时候做了七八套真题的题目,每套题都全对,捂脸. jpg。我觉得应该就是归功于前面阅读题积累的基础比较好吧。所以对于“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理解,可能另一方面是指阅读题你做好了,其他题型也会跟着做好吧。作文:《王江涛高分作文》+形成自己的模板最重要我的大小作文准备得比较晚,也不算太上心,可能这部分得分的话会比较一般。我当时是听刘晓艳老师的作文网课,根据她的讲义和《王江涛高分作文》弄了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大小作文的模板大概弄了有十几二十个吧,弄完就开始背模板,然后也会背一些比较漂亮的套话。我个人建议不要大段大段的去背那种范文,我自己刚开始的方法也是背范文。后来我发现这种方法性价比不高,而且容易和别人撞模板。最好是自己找三四个个来源的作文资料,然后整理成属于自己的模板,把模板弄成自己熟悉和舒适的样子,提高背诵效率。在一些比较更有竞争力的学校,上岸小伙伴的英语分数大多在70+、80+。英语这一块需要有足够的重视,而且提分也没有想象中困难,深入研究真题,善于总结套路,希望大家最后都有个理想的成绩吖。你的结果会体现在你做过的每次努力上。共勉。
在刚开始学习之初,最重要的并不是直接拎起书本开始读,而是要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科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避免在备考路上走一些弯路。由于教学法和语言学是几乎各个学校学科英语专业都不可避免的一门学科,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门科目,同时,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尽早进入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法的知识分为18个单元,我将它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U1-U5 主要是在正式学习具体的英语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之前,英语老师所应该必备的一些理论知识、方法和要求,这部分知识适用但不局限于英语这一门学科。我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我们学习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U1(语言和语言学习)从理论层面为我们介绍了3种语言观和4种学习观, “观”也就是看法、观点,所以语言观和学习观也就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语言和学习,从而得出的一些认识。我们如何看待语言和学习将会决定我们如何进行教学(how to learn determines how to teach)。U2(交际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为我们介绍了目前英语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U3(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即便大家还没有学习到333教育学原理中课程标准的定义,单从“课程标准”字面意思上看,想必也能明白,这一单元将会介绍国家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因此,作为一名未来将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英语老师,我们一定要全面了解国家对目前英语课程和英语教育有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U4—U5(备课、课堂管理)。这两单元的知识适合所有学科的教师阅读,主要教我们如何备课,要考虑什么样的原则;课堂管理是什么,怎样进行课堂管理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部分:U6-U13 介绍了具体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部分。U6-U8 详细解释了如何教授不同的语言知识如发音,语法,词汇。U9-U13 详细解释了如何教授不同的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U13相当于对U9-U12的一个总结,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毕竟在日常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是同时运用到两种或多种语言技能的。第三部分:如果说前五个单元是从理论上探讨了一些和教学息息相关的话题,那么U14-U15更像是从实践层面介绍一些和教学相关的话题,这些话题同样适用于但不局限于英语学科。U14(德育)也许很多同学会有疑惑英语教学为什么要讲德育。其实道德教育并不是只局限于品德课,我们国家一直倡导五育并举,其中德育占有引导性的地位,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科目始终的。因此,英语课堂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比如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英语文章一定能深化学生对良好道德品质的认识。所以,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大家一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英语课堂如何进行道德教育?U15(教学评价)在学习完课堂教学相关知识以后,教学后的评价反思也很重要。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不仅仅只有打分,通过不同方法,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帮助学生不断进步。U16(学习者差异和训练)告诉各位老师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同时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对待他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U17-U18 这两个单元都围绕“教学资源”展开。教学资源这个概念涵盖范围很广,尤其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教学所使用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进行使用。而在所有的教学资源中,课本一定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因此U18单独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评估和改编教科书。以上就是对这本书的简单介绍,如果你对这些内容比较感兴趣的话,那么恭喜你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因为Teddy觉得,在考研这条枯燥辛苦的漫长道路上,发自内心的兴趣可以支撑你走到最后。除了简要介绍以外,还想分享给大家一些学习方法。1. 精读课本,全面学习这本书是很多学科英语考生都要学习的一本书,也是教学法的基础入门书,语言简单易读,在谈到具体的语言知识技能的时候,还配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案例来帮助理解,客观上来说,非常适合我们现阶段学习。同时,考研竞争逐年激烈,走上考研这条道路也将会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压力,为了让自己整个备考过程有条不紊,心态平稳,为了能在考研大战中脱颖而出,一定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全面仔细读书,不要放过书上的边边角角(你永远不会想到哪一个角落的小知识点会出现在试卷上),不要去预判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将所有知识理解透彻,这样考什么都不怕了。不会的影响理解的单词就勤动手去查标注在书上;遇到难点,一定要重复多次地反复思考,做上标记提醒自己在二轮、三轮复习的时候多留心。2. 反复读书,提炼逻辑一个作者写一本书,一定有自己的逻辑。作为读者,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理解作者传达的意思,就一定要抓住贯穿整个书本的一些逻辑。举个栗子,在本书占比最大的语言知识技能教学中,我们都是先了解某种知识或技能的重要性(或者说为什么学生要学习它),再学习这种知识或技能包含哪些内容,然后我们再去了解如何教,教的时候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采用哪些模式?组织哪些活动?所以大家看,如果理清了这个逻辑(重要性—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就相当于我们脑子中有了一个框架,在学习不同但有着相似逻辑的单元时,我们都可以顺着这个框架去学习,不仅会让散乱的知识变得更有条理,也会提升记忆效率。3. 用教师的眼光去学习虽然现在大家是准备考研的学生,但我希望你们能够带着教师的眼光去读这本书,站在教师的立场去思考书上的知识,尤其是一些教学活动,不仅要知道活动的内容,更要思考为什么要那样设计。学完这本书之后,大家就会发现,以前我们初高中的英语教科书中有很多被我们忽略、没有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背后都是教育家们从理论方法上思考良久后精心满满的设计。4. 做属于自己的笔记,不断修改完善一些同学刚开始备考,可能会从各个渠道去买不同的笔记。但其实我个人更建议从现在开始,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自己做笔记,无论是记在书上或者单独用一个笔记本都可以,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完全来得及。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做笔记很慢,但是却对我们非常有用。我一直相信,考研前期的“慢”,一步一步细致地学习就是为了后期的“快”。同样的道理,前面囫囵吞枣可能会给后面的学习带来更多困难。在做笔记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研读、理解、提炼书上的知识点,理清思路,一点一点内化知识。如果跳过了这个过程,直接去用别人的笔记,那就很可惜地错过了一个自己去深入获得知识的机会。一本好的笔记一定不是读完一遍之后就能完成的,可能第二遍、第三遍我们还会进行一定的修改,认真做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当然并不是说一定不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觉得自己无从下手,可以借鉴他人的,但一定要认真阅读,在别人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改、整理、增添、减少,这样我们也能进行知识加工,把别人的笔记转换成我们自己的。好啦,先分享这些小方法,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为大家在教学法学习初期提供一些小帮助,个人经验,大家批判地使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到公众号:学科英语自习室留言告诉我。--------------------------------分割线--------------------------
语言学部分介绍内容之前,我想先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思考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当下学习的知识的作用,大家在做对自己有用的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动力就会更足一些呢?各位是正在备考学科英语专业的考生,该专业是培养未来在中小学一线担任英语教师的人。英语教师作为语言类教师,就必须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英语的发音、意义、语法等一系列问题有清楚的认知,才能指导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而语言学正是系统地、科学地研究语言的学科。所以大家看,这门学科是不是就成为了我们学习之必要了呢。那么根据目前已有经验,Teddy发现学科英语专业考语言学的院校所选择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有以下三种,大家根据自己目标院校的要求去选择对应书目即可。种种原因,有幸和这三本书都打过交道,个人觉得胡壮麟老师的书较难,内容更丰富语言也更晦涩一些,其他两本难度次之,比较好读。想要告诉大家,虽然各个院校考察的书目有所不同,但是这三本书都是语言学初级入门书,大家可以理解为新手小白想要学习语言学所适合读的书目。因此,他们所介绍的内容都十分相似,都是一些这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必备的知识,一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入门知识和概念一定是相对稳定的,就像不管我们学习哪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一开始教授的无非就是如何数数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只不过不同的书的题目、活动也许有些区别。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如果不明白,Teddy只能上图了,来看看史上超强对比图。从这张图中大家可以一目了然,这三本书的相似之处是多么大了!首先,从数量上看,三本书竟然惊人地都是12个章节;当然更重要的是,从内容上看,三本书重合度也极高,这里用相同颜色标注出来的都是三本书涉及到的相同的话题,大家可以看到三本书第一章都是学科介绍,在这一章里,我们会了解到语言学的定义,以及语言学科可以具体细分为哪些具体的分支。比如研究语言声音(speech sounds)的语言学叫语音学(phonology), 研究语言意义(meaning)的语言学叫语义学(semantics), 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grammar)的语言学叫句法学(syntax),研究语言使用(language use)的语言学叫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language and society)的语言学叫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注: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学习,发现有些章节名虽然不一样我却标注成一样的颜色。所以teddy需要解释一下,它们的实质内容是一样的。例如,第二章,刘润清和胡壮麟老师对语音知识的介绍为speech sounds或 sounds of speech,而戴炜栋老师写的phonology其实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专指研究语音的这门科学。从展开逻辑看,由于语言学有众多的分支,所以第一章以后的每一章都分别介绍其中的一个章节。所以大家看,三本书的编写逻辑也是一样的,都是introduction+各个分支介绍。在上一篇如何学习教学法的文章中,我告诉大家阅读专业课书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课本的底层逻辑。大家发现这个逻辑思路后,就可以在脑海里树立起一个框架,循着这个框架学习,知识就不会乱。了解完相同点后就是差异了,毕竟是三个不同的作者写的三本书,一定是会有一些区别的。在表格的最后一栏,分别列出了他们各自所谈到的不一样的一些内容。例如,胡壮麟老师谈到了语言和计算机的关系(也叫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语言和文学的关系(也叫stylistics)以及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流派。戴炜栋老师从历史角度谈到了语言的变化。刘润清老师谈到了语篇分析(对文本篇章的语言分析)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和心理的关系)。总之,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teddy在前面就说到的结论:这三本语言学入门书内容十分相似。因此,teddy计划为大家整理出一个通用语言学必学知识点清单,后面每天带着大家在微信公众号:学科英语自习室一起学习,有想参与的选手吗?最后的最后,就是我的学习建议啦。1. 语言学是一门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学科。不同于教学法的一点就是语言学的知识非常抽象晦涩,所以就要求大家更加认真仔细地看书,几乎每个作者对理论或概念的介绍都会有非常全面的解释或者例子的辅助,一般来说只要认真看书大部分内容还是可以看懂的。不太建议大家直接看别人现成的笔记或资料,因为笔记或资料都是对书本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对于语言学这种很晦涩的科目,在我们还不理解书本知识的时候,直接去看这种省略了解释和例子的版本,想必一定会有困难。2. 注重培养英语思维。英文书目阅读起来的确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有很多同学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查找中文版本。几乎每年都会在考研群里看到有同学寻求某某英文书的中文对照版。但其实这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首先,它会破坏我们英语阅读的思维;其次,一一对照,看完英文之后再去对照一遍中文,无形之中会减慢我们的阅读速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开始学习以后你们会发现在语言学中很多抽象的术语,即便查了中文注释,也并不能够帮助理解。举个例子,语言学中有一对概念langue and parole,中文翻译是语言和言语,而这个翻译并不能让我们理解langue 和parole 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我建议大家尽量直接读英文版,个别影响理解的词汇再去查一下词典。3.注重建立知识框架, 逐步深入。这一点适用于考研学习的学科。而语言学书目的逻辑非常清楚,有意识地循着逻辑框架学习、复习,就会大大提高学习质量。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到公众号:学科英语自习室留言告诉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二需要提前准备什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