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为什么必须死?北京市中考总分中考改革给出了答案,其他省市尴尬了

更新一波新的政策动态:首先跟你交个底,以下内容综合汇总于来自:深圳、宁波、杭州、成都、潍坊、山西等城市,已收到当地标准文件的好友反馈,具体可自己找所在城市的朋友了解详细。这里分享几点深学邦刘一一认为与非学科机构规范相关的核心内容:1.目前大部分城市,主流文件都明确规定:所有非学科机构,必须在3年内按规范完成整改。2.证照合规,场地合规,消防合规,场地必须在3楼及以下。3.部分项目归文化旅游局审批,部分项目归教育行政部门审批。4.开办资金30万,部分城市是实缴30万纳入监管,不可用做经营;部分城市是实缴30万,一定周期内可自行提取出来;哪怕是同一个市,不同区也有不同的做法。4.资金监管,所有流水全部进入监管账户。收费周期不大于3个月,或不多于60课时且时间跨度不能超3个月。5.涉及私下收取费用的,如:现金、个人微信、个人支付宝收款的,须在学员缴费3个工作日内,将信息补录到监管平台。6.费用拨付方式是:一课一消一结算。机构完成消课后,提交申请,学生确认后,次日拨付对应费用到机构账户。如学生在7日未确认的,视为同意。7.各地均有开发统一的公示平台,既公示所有合规机构信息:包括证、照、师课程介绍、师资介绍、教师资格证书、资金监管账户信息等内容。又用作所有学费收取入口,也用作所有耗课确认。8.关于退费,课程开始前,学生提出退费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全额退还;上课后申请退费的,扣除消课费用后,剩余费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退费。9.教师学历不低于大专,或具有所教授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接下来是深学邦刘一一个人观点:从整个内容来看,与之前所预判的基本一致。整个行业将由之前的野蛮式无约束的影子银行模式,回归到兼具教育与商业属性的培训行业。长期以来,触手可及的“无成本资金”使用现状将得到改变。大大降低机构跑路退费难、维权难的几率。同时也会大大提高未来机构准入门槛高、经营难度大的事实。教培机构真正要回归到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必然是将“流水关进笼子里”。同样的,双减政策以来,我一贯的观点是:双减对于教培领域的整顿核心是:去资本化和去产业化。与这两点息息相关的就是:流水。一旦将“流水关进笼子里”,整个社会对于教培行业暴利的预期,将在瞬间被消灭掉。未来留下来的,一定是认认真真做教育,本本分分控成本的那一部分。所以,ZF和企业主普遍关心的核心点是:资金监管。以及可能存在的30万保证金。但对于整个行业未来走向,个人看法是:合规经营的,可养家糊口;不合规经营的,或牟取暴利,或长期追加投资。这里的合规可以解释为两方面合规:一是指基于文件要求的证照合规;一是基于行业健康发展的经营合规。这里也再重申一遍经营合规的财务模型:流水>结转,结转-成本=利润(为正数)流水<结转,结转-成本=利润(为正数),且流水>成本。而大部分有经营基础的机构,会长期在第二种模型下存在并盈利。基于此:我们可以明确结论,接下来整个行业入行门槛大大加高,经营能力要求加大。单纯靠情怀和技术很难玩转,必须具备更强的商业思维和成本把控能力。其次,一旦各地规范文件开始落地,会出现大量企业主重新考虑去留的问题。所以,已在局内的朋友,当下无论是否拿到文件,都请第一时间去:加速耗课。事实上从双减政策一出台,深学邦刘一一就在不断强调两件事:一是加速耗课,一是严控成本。最后,教培行业的资本属性完全剥离,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是个人集资,很难再有大的资本入场,早教、素质教育板块,各种项目均是如此。想入场的朋友,请务必慎重考量,慎重选择。还有一点要提防:现在部分城市是明确告知所有新收学费全部纳入监管,过往未耗课金额暂未明确是否追溯;也有部分城市是明确告知,过往未耗课金额必须由企业主垫付款项进来填平。对于还在局内的企业主,要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了。过往仅做好招生的经营思路全面推翻。既要做好招生,还要做好教学,更需要做好成本管控。拿出来的初始投资大大增加,耗课节奏和成本把控不到位,必然面临源源不断的追加投资。无论做的什么项目,都不建议还存有侥幸心理。如果机构不实施资金监管的话,直白的说,就是“双减”对教培行业去产业化的失败,依旧摆脱不了“教培机构是影子银行”的社会现象。你可以仔细品品。所以,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一定是严格控制投资成本,严格控制运营成本的机构。招生、耗课、控成本,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当下,还对教育机构精细化数据管理和规范化经营熟视无睹的,在接下来的某一天、一月、一年、几年,都是要吃大亏的。双减政策,对于非学科类机构的商业属性和商业运作而言,没有改变。唯一变了的,就是赚钱更难,亏钱更易。毕竟,接下去的日子,靠运气是不行了。必须是实打实的大硬仗:做招生、盯耗课、控成本。【内容来自深学邦刘一一,转发请署名,个人微信:sxblyy02】刘一一:11年教育行业运营实战及精细化数据管理经验;6年私域流量及个人IP变现践行者;2016年开始0成本创业,实现0市场投入产出数百万/年,近5年,长期致力于帮助教育机构搭建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走过全国50多座城市,为100多家机构搭建过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并顺利将亏损额最高达360万的机构扭亏为盈!个人微信:907385739推荐阅读:不想机构倒闭,就别再死盯招生!赶快做好这2件事!2022年这样接手倒闭机构学员,你稳赚不赔!看透“双减”的底层逻辑,你的机构才能持续创造财富2022年还想靠机构赚钱,你必须做好这些事……怎么看待机构转型为素质教育综合体?只能送你2个字!你的机构为什么不能赚钱?这个答案颠覆你的认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机构经营多久,100%不赚钱!如果你想继续运营一家赚钱的机构,这3个真相必须看清!你不这样做,学生招得越多,机构亏得越多!“如何招到更多的学生”,还有谁想知道我的答案?双减之后,如果你还愿意做教育行业……这样应对“双减”政策,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你的机构到底要不要转型?答案在这里……3年亏损600多万,一家教育机构倒闭信引发的系列思考……低价引流招生常态化,机构走向倒闭的第一步补充几点最新的看法,毕竟之前的看法部分已被啪啪打脸……1. 教育行业的整顿,既跟出生率下降有关,也能跟社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有关。结合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的整顿,本质上都是为了确保3大公平;2. 接下来可能会整顿的领域,就是医疗和养老了;3. 教育行业发展到如今,真正产业化、资本化时间,也就不到20年,但这20年间,尤其是近5年,大量的线下、线上机构崛起,引发全民焦虑,加剧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4. 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既照顾到了底层劳动人民,也平衡了中、高层人士的需求,在短期之内也算是较为低成本的阶层逆袭方式。一旦教育机构横行,本质上是堵住了大部分国人向上跃迁的路径;5. 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教育机构还在大量增加,同时在线教育的肆虐,实际上也加速了行业整顿。对于学科培训这种破坏教育公平的产品,迟早要遭到清算。6. 以及机构的跑路,消费者的投诉无门,都是在暴露行业的弊端。疫情作为机构倒闭遮羞布被扯去的一天,终于到来了!7. 行业流水进的快,不压款,不垫资,导致阿猫阿狗都能做机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入行门槛、经营门槛、运营门槛被大大提高。一些单纯趋利的投资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8. 而真正拥有教育情怀,教育大爱的人,会与教育永存!行业利润降低过后,能够存活下来,且坚持下去的,才是赢家。当然,我们还得继续拭目以待!既然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就意味着接下去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整顿教育行业!而整顿,也表明行业还是有前途的。这种整顿,会利于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但本质上会带来资本的退潮和行业入行门槛的提高。所以,这次整顿,可以理解为正中行业七寸。一、政策合规,所有机构都必须办理办学许可证,就能刷掉一大波;二、收费合规,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又能刷掉一大波;三、教学合规,教学内容不能超纲,明确超纲要求,还能刷掉一大波;作为从业10来年的老司机来看,这3点是行业七寸。一旦实施下去,线下培训机构基本上将会整顿得较为规范了。接下来的教育行业将迎来资本退潮期,与每一位从业者和企业主都息息相关!财富公平和教育公平,会是接下来的主旋律。当然,教育行业依旧存在机会,比如: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成绩补差,在基于:1.合规办学;2.内容同步;3.合理收费;虚假宣传等四大核心诉求的情况下存在,并最终变成学校教育的补充。一言概之:教育行业的商业时代已然过去,接下来进入的会是百花齐放的教育时代。还未办理办学许可证的,还在继续超纲教学的,还没适应一次只能收取三个月学费的,请一定要注意哦!资本退潮,进入门槛提高,对局内人有好处,但仅限于你真的是在做教育。同时,请千万要去留意账户上的现金流与未耗课是否对等,如果有缺口的话,那过往欠下的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还了。规范运营,控制成本,比持续招生,持续教学,要重要得多!1. 监管司的成立,实际上明确了教育行业整顿的主基调不会是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通过政策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结合过往教育部门发言来看“不允许校外教育机构再造一套教育评价体系”。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现有校外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到了必须要整顿的时候。所以,个人建议,无论是企业主和从业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2. 对于已经在局内的人,政策落地之前也没必要焦虑。因为焦虑也没有意义,一切都等政策清晰后,根据政策所述内容去做调整;而对于未入局者,今年建议观望到年底,目前入局不是明智的选择。3. 从《通知》来看,有几点需要注意:A. 监管司主要职责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管理,既包括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童,也就意味凡涉及3岁到18岁业务的机构,都在管辖范围之内。B. 从目前教育行业业态分布来看:素质教育、学科培训、出国语培、出国留学基本都囊括在内。个人看法是在这些大业态中,又会区别对待。C.少儿英语、思维数学、幼小衔接、学科培训、大语文等直接刚需或间接刚需类项目,可能会规范的方向是:证照合规办学、教学内容不超纲、收费周期不得高于3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同时,与之配套的细则会有关于各年龄段和学科教学内容超纲的定义。以上业务板块的机构,建议关注政策落地后的具体细则,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D.素质教育规范的方向:收费周期不得高于3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会是两个主要方向;在证照方面,不排除不用办理办学许可证的可能。个人看法:未来这些领域的机构,尤其是以学科为主,或许会回归到补差市场;培优和拔高,会逐步演化为名师工作室状态,打游击战为主;少儿英语和思维数学类型机构,会演变为专项科目补差;一旦政策落地,机构最大的风险点是: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教育行业一直以来的状态是寅吃卯粮,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以后,大部分中小型机构已经追加几轮投资。落地后,不排除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的修正,相对而言不会是难点,毕竟大部分机构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只是在限定时间内调整教学内容,对机构来讲不会是致命伤。目前之所以焦虑,在于政策未落地,一切都是未知。同样的,对于美术、舞蹈、国学、棋类、体适能等机构,或许会构成间接利好,学生时间可以重新分配。但在教学内容上,一定不能去触碰底线。4. “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这些事情实际上部分已经在实施了,尤其是对于已经拿到了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来讲,内部装饰、师资和价目公布等内容,包括一些大型机构内部建立党支部,都是属于基本明确的内容。个人认为,出现问题的概率不会太大。5. 监管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这个行业建立规范标准和进行督办的部门,于大部分中小机构企业主与从业者来讲,是好事。这样的洗牌会利于行业规模重新打散分配。也能够让所有机构找到直接上司,而不是任何事情和证照的办理都陷入踢皮球状态。6. 当然,从内容描述上来看,监管司主要还是停留在标准制定和监管执行的状态,具体执法还是由其他部门负责,只是能够为执法部门提供依据。所以,未来各地的整顿,依然可能是城管、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分工合作。(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对于未来政策落地后的教育行业看法:1.政策合规是大趋势,但不是机构生存的致命因素,大部分有证的机构,也会难逃倒闭的厄运。2.教学内容合规,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机构,实际上都是可以做到的,且能完成转型的。毕竟,这是机构的看家本领,换汤不换药的事,还是能做好;3.虚假宣传,那是可以规范的。尤其是那些一直标榜是以转介绍和续费为主的机构来讲,不管整顿不整顿,就一直没宣传过;4.致命伤是一次收费3个月,且要监管流水!请注意!这才是大招!一旦落地,大部分机构会长期面临追加投资,长期要死不活!当然,素质教育机构也难逃此劫。5.资金监管是行业七寸,入行门槛大大加高,投资总额增大,周转资金变多,追加投资周期起码以一年计,机构扩张速度减缓,盈利能力变弱。6.如果你还只是在焦虑是否能办到证,教学内容怎么整改,基本上就没看懂这个行业。你需要关注的是账户上还有多少余额,还剩下多少未耗课?投资款是否有收回?账户余额和未耗课是否对得上?如果有缺口,怎么来回补?7.当下,招生越多风险越大,尤其是找招生团队来做这事,无异于挖坑埋自己。毕竟,资金一旦监管,进退两难喽。8.最后,个人不建议这次低估整顿的决心。未入行者要谨慎,哪怕你想做的是素质教育,也一样等政策落地后再动;已在局内,有照无证,无证无照,都听天由命;已在局内,有照有证,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所有内容明确后,依规整顿就好。【内容来自深学邦刘一一,仅属个人观点,转发请署名。】(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中考总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