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第二幼稚园幼儿园怎么样 家长必看!华龙第二幼稚园幼儿园的教育特色与评价?

孤独症孩子的上学、就业,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要不要晚一年上学?上不上普校?找不找影子老师?未来能不能工作?听听贾美香医生在直播中给出的5点建议吧!No.1孤独症孩子要不要晚一年入园?要不要晚一年入园,取决于孩子的能力。孩子上幼儿园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能够自己吃饭,能够自己表示大小便,能够自己穿简单的衣服,能够知道群体里边要服从等等。幼儿园就是一个集体的环境,不可能有老师来一对一带孩子。尤其刚开始上幼儿园,如果孩子能力达不到,吃饭要老师喂,裤子一天尿几遍,别的小朋友都安静地坐在那儿,他连坐也坐不住,哭喊、尖叫,老师发了指令他不能遵从……这样的孩子,尤其还没有语言的孩子,建议晚上幼儿园,坚持进行干预训练。如果坚持干预训练,孩子进步了,能够跟上同龄的孩子,也就具备了上幼儿园的条件。如果形式上孩子去了幼儿园,但内容上在那儿混,别的孩子都在集体环境里做游戏,听老师讲故事,我们孩子根本不参与,那他学不到任何东西,上幼儿园也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幼儿园25-30个孩子,只配备3个老师,一个主班老师,一个副班老师,一个生活老师,我们的孩子就需要一个老师照顾,剩下的29个孩子才有两个老师,那老师肯定会找家长。什么阶段,或者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孩子可以去上幼儿园,家长应该很清楚。正常孩子三岁就是尺子,人家会什么,咱家孩子不会,家长就得想办法赶紧让孩子接受训练,让他赶上同龄人,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入园。No.2孤独症孩子要不要上普校?是否进入学校要看孩子的程度,首先看他的认知功能、智力发展的水平,还有交往的问题。1、建议高功能的孩子晚一年入学,家长帮助他打好基础。对于高功能的孤独症,也就是智力发展得比较好、认知功能比较不错的孩子,建议孩子回归到主流,在正常孩子的环境里学习。但因为他的心理发育比较慢,最好是晚一年上学,这样他的心理年龄跟同龄孩子基本上是同步的,跟人交流起来就不会很困难。孩子到正常孩子的环境里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家长要跟老师沟通交流,请老师尽可能多给他一些机会。家长还可以给孩子结对子,有一些孩子宽容、大气,不会斤斤计较,那就尽量让他多交朋友,同龄的孩子也可以帮到他。海淀的一所学校曾经收了五六个孤独症孩子,有一个家长做得非常不错,她是一名医生,她的孩子认知功能、智力发育得比较好,但沟通上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家长每天带孩子第一个到教室,把全班同学的卫生都搞完;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都会发言,说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上有些困难,希望得到更多孩子的支持和帮助。在开始好几年,这个孩子都是跟着妈妈第一个到学校,后来就不用妈妈了,他会自己第一个到学校开门,把全班的卫生都搞得干干净净,还帮助老师做很多准备工作。我觉得是家长的行动感染着孩子,也帮到了孩子。结果这个班级对孩子非常接纳,他在班里生活得也很快乐,特别顺利地跟着同龄孩子一起上了初中,高中到国外学习,后来还上了大学。一开始打下好的基础,确实是靠家长的努力,但有些家长藏着掖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其实早一天面对,我们孩子就可以早一天得到更多孩子的包容和理解,同时老师也会给到这个孩子很多机会。2、不建议能力比较差的孩子“随班就读”,可以到特校学技能。现在教委提出来一个口号叫“随班就读”,如果孩子程度比较重,就是说智力发展比较落后,我不建议孩子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实际上叫“随班混读”,好多孩子学不着东西,自尊心还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有的老师的包容理解程度不够强,孩子的发展空间就很窄,与其这样,不如到特教学校里面去。在特教学校,对于一些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孩子,不应该有家长或影子老师陪同。家长应该早给孩子做准备的,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劳动技能,包括生活技能,在这些基础上学一点点文化课。对于一些程度比较重的孩子,学习不是他的主项,一开始就要启动生活自理的培养,再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劳动,类似于流水线,为未来自食其力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3、孩子能够独立自主,是每个家庭的终极目标。大家不要觉得孩子上学就一定学习数理化,家长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孩子未来能够自食其力。每一个家长都不可能陪伴孩子到永远,如果不出特殊情况,孩子总会是走在家长的后面,孩子能够独立,家长才能安心。如果很多问题早期没有系统地去解决,就像现在有很多大龄的孩子,学业上能上高中,但最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又回归家庭。很多孩子本来是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席之地的,但现在他做不到,就是因为他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行为规范很差,经常做恶作剧等等,别人没有办法接纳,结果就是孩子能力很强,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到孩子二次回归家庭的时候,家长会觉得他完全自我封闭了,再想把他从家里带出来就很困难了。有的家长现在舍不得孩子过集体生活,觉得孩子不能离开家长,在自己有生之年要看着这个孩子,这对自己对孩子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一直在讲,家长一定要解放自己,孩子是去学技能了,他有地儿去了,你也有自己的生活了,你的身体变好了,陪伴孩子时间才能更长,否则家长被孩子折磨得身心疲惫。有些家长一路走来,最后自己得了晚期疾病,这时候才想到给孩子找一个地方,妥善地解决他的生存问题。但如果孩子的好多毛病都没有克服,在家里边滋生了很多问题,只有吃喝的时候他才能安静,否则他就会有情绪行为问题,未来怎么可能独自生活?孩子为什么把家长折磨到生病?就是因为家长不但身体疲惫,更多的是心理疲惫,身体每况愈下,最后陪伴的孩子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积极地倡导家长要解脱自己。有个孤独症已经53岁了,他妈妈在临去世的一个月来找我,希望我来安置这个孩子。如果我们早期没有做大龄孤独症的机构,我没有地方去安置他,他只能回归家庭,如果父母都不在了,谁来保证他的生活质量?现在他在我们的成人机构里生活得很快乐,每次问他你喜欢这儿吗?他都觉得喜欢,因为他在这儿能从事简单的技能劳动,他可以挣到一点点钱,他可以自己消费。这个孩子生活得很好,虽然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这个集体会包容他,大家也会接纳和理解他。No.3找不找影子老师陪同孩子?过去的特教学校里没有影子老师,都是老师在管理孩子。最近几年孤独症孩子比较多了,特教学校老师的资源有限,于是影子老师就出现了。很多影子老师是一种形式上的陪同,不是内容上的陪同,因为有些影子老师的能力不足,孩子不会什么,影子老师给做什么,这样的陪同没有任何意义。陪同是辅助孩子,不是替代孩子,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培训影子老师,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产业,未来是不是所有特教学校都要配备影子老师,普校是不是也要配备影子老师?孩子上学需不需要影子老师的陪同?还要具体分析。我不同意影子老师全程陪同,因为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时间久了以后,好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都依靠于影子老师。这里边有一个明显的界限问题,就是如何陪同?影子老师是需要学习,需要考核的,更重要的不是考理论,而是考实践。在国外影子老师不是很多,有很多重度的孩子都由机构专业老师带,配备的资源相对多一些,影子老师也许是我们国家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No.4要不要跟老师解释孩子的情况?家长一定是实事求是,不要隐瞒。孤独症的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本性的表现不具有隐蔽性,孩子的童年是很天真的,他是什么样,他就一定如实地展现给同学老师看。孩子上学的时候,建议家长如实地跟学校讲孩子的问题,这样便于老师更快地掌握孩子的情况,更深度地了解孩子,老师也会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帮到孩子。有些家长不愿意面对,不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孩子的真正情况,这些家长内心是有焦虑、有恐惧的,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怕接到老师电话,担心老师一发现就不要孩子了。现在是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出台了政策,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孤独症孩子也是一样的。既然教委有这方面的政策,学校就有相对的对策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跟老师要密切配合,如实地反映孩子的问题,老师掌握了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现一些临时性的问题,老师就能够及时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如果家长不说,老师也不知道,那就会出现很多尴尬的局面。比如上课铃响了,同龄孩子都往教室跑,只有一个孩子往操场跑,因为他喜欢老师去找他去追他,这一节课老师恨不得用1/3的时间去找孩子。如果老师每天每节课都这样的话,正常孩子就会有意见了,可能会出现孩子家长维权的情况,到学校去找校长——这个孩子再这么继续下去,会影响到正常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接下来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和矛盾。No.5孤独症孩子未来可以正常工作吗?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工作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要求了。有些功能好的孩子是可以工作的,但在工作之初需要有人来做他的支持系统,如果支持系统做得好,他是可以独立就业的。尤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孤独症孩子捋不顺人际上的关系,可能会出现隔着主任就去告状等等不愉快的事件。每当孩子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就针对问题去告诉他、帮助他,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他就能够自己解决了。现在国内独立就业的孩子确实不多,也确实有的孩子表现得不错,跟社会的文明程度、专业人员的理念,专业技术的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孤独症孩子在早期能够得到系统干预,同时社会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爱心人士,他们将来的生存环境还是不错的。点击预约直播,「自闭症孩子未来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爱不孤独」直播预告直播主题:自闭症孩子未来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直播嘉宾: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支持性就业项目经理曲卓直播时间:4月14日20:00-21:00扫码进入直播群,观看直播领取丰厚奖励我知道你在看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几句歌词,带着某种神秘的魔力,席卷了各大幼儿园和小学,带给无数孩子勇气与力量。面对拔牙紧张的孩子,一曲《孤勇者》唱完后,紧张害怕全消失了,人变得更加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安8岁男童手术前,害怕得手一直在颤抖,几句孤勇者暗号对完后,人就拥有了洪荒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孤勇者》还成为了新一代的叫娃起床神器,效果立竿见影。比老母亲一吼二闹三动手管用多了。随着慷慨激昂的歌声,一声声响起,睡梦中的娃眼睛还没睁开,嘴巴都开始跟着哼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瞌睡虫全跑了,人也顺利起来了。就连幼儿园也将《孤勇者》设置成孩子午休闹铃,可见其好用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最近开学季,不少宝妈都表现每天最难的莫过于叫孩子起床。仅仅晨起的几分钟,就耗尽了一天的好心情。《孤勇者》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操作难度。但关于孩子早上起床,家长不可一味依靠《孤勇者》,还要从自身出发,帮孩子摆脱起床难问题。不然睡不够,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或被杀伤性叫醒...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01要允许孩子起床气的存在之所以叫孩子起床难,主要是孩子的起床气在作祟。而起床气,人生来就来,只不过程度有轻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自身行为有了更多控制力,起床气也会随之减弱。简单说,起床气就是大脑不愿起床,产生的一系列情绪。这些情绪反映到具体行为上,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不配合行动,比如拖延、无精打采,甚至是撒泼打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必大家都有被孩子的以下起床行为折磨过——有娃哭天喊地,怎么都哄不好; 有娃一句话都不说,两眼发呆,别人碰一下就炸毛; 有睡在地上撒泼打滚,死活不要刷牙洗脸上学; 还有藏在床底、沙发底,继续打瞌睡......我们都知道晨起的几分钟,是一天的能量开关,如果孩子顺利起床,那么,迎接孩子的便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反之,被起床气折磨后,孩子会一直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中,干出一些不清醒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生起床气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和心理上两大因素。生理层面,除了没睡够和睡眠质量不佳之外,可能也与调节生物节律的激素—皮质醇的周期性分泌有关。它是与应激反应和行为有关的激素,分泌周期从早晨的最大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午夜时达到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研究发现,睡眠中断,往往会触发皮质醇的分泌。也就是说,当孩子被叫醒后,引发皮质醇浓度升高,继而保持一种清醒状态。但相对的,因为睡眠惯性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人会处在清醒与迷糊并存的状态。醒得越猛,睡眠惯性就越大,起床气也越明显。从心理层面来说,可能与孩子不愿上学、分离焦虑,或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下意识逃避的心理有关。之前蛋蛋刚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都不愿意起来,嘴里不停说着:“妈妈,我不想上学,想跟你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好不容易适应上学的节奏,某天突然又开始哭闹赖床,问了之后,才发现是抗拒课上表演。所以,当孩子有严重的起床气,或者起床气突然变很大,不妨从他一些心理层面进行疏导。022种杀伤性叫孩子起床方式,慎用很多时候,家长叫孩子起床还停留在一些原始的手段上,比如简单粗暴的言语或者直接上手。殊不知,杀伤性的叫孩子起床方式,只会适得其反,甚至给孩子造成身体上、心理上的伤害。第一种:刺激孩子的身体想必很多宝妈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用言语让孩子起床失败后,都忍不住动手,而且动手的程度,会依据孩子配合的程度逐层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你叫孩子起床,处在第几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除了第一级的轻柔抚摸孩子身体之外,掀被子和拍打孩子身体,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就拿掀被子来说,如果在寒冷的秋冬季,贸然掀被子,会让孩子受凉,继而诱发感冒、咳嗽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掀被子也会扯掉孩子的安全感。《美国医学杂志》上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被“猛”叫醒会使他产生心慌、情绪低落,不仅会给孩子带来糟糕的影响,还会引起神经或心理问题。如果我们真想动手帮助孩子顺利起床,不妨缓缓地、安静地拉开窗帘,光线的变化,也会帮助叫醒孩子。除此之外,在孩子完全处在睡眠状态下,拍打孩子身体,晨妈也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做。睡眠状态下,孩子整个人处在放松状态中,贸然拍打,会吓到孩子。此外,孩子在睡梦中被拍打醒,无形中会加重他的起床气,干出不理智之事。比如之前一个小男孩,因为不满爸爸叫起床,直接从6楼爬出,睡在5楼的防盗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举很危险,家长要慎重!第二种,言语的刺激面对拖拖拉拉不愿起床的孩子,相对于动手,家长更倾向于用言语来刺激孩子。自顾自地认为此举相对温和,不会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殊不知,我们饱含指责与羞辱的言语中,长期积攒后,也会成为一把伤娃于无形的刀,一点点地破坏亲子关系。诸如“你是猪么,还不起么”“谁家像你这么能睡”“成绩不行,睡觉倒是在行,你做个睡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语虽轻,但伤害却重。尤其在幼小的孩子心里,这些来自亲近之人的指责言语,更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认为自己不被爱。另外,语言刺激叫醒行为也会有损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03孩子起床,不是靠“叫”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让孩子起床靠的是叫。其实不然,叫孩子起床本质上,是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心理在作祟。如果每次都靠家长叫起床,那么孩子只会养成越来越懒惰的行为。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叫早”服务,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要慢慢放手,切忌一味顺着孩子。比如孩子想多睡十分钟,很多家长下意识会惯着。但长此以往,会形成孩子的惰性,不如直接反怼过去“你早十分睡不是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孩子上学后,因为赖床的原因,经常压缩刷牙洗脸,甚至路上的时间。有时候,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迟到,甚至飙车,加速进程。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赖床行为愈演愈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不管不顾,让他迟到一次。只有感受到迟到的滋味,孩子才能从心底生发出要按时起的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要做好养成慢慢放手的准备。从生活习惯乃至精神上,都要教会孩子独立的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负责自己的人生!养娃路漫漫,我们要懂得慢慢来。即使在孩子赖床这件小事上,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另外,家长要明白孩子赖床、有起床气,有很多因素交叉影响着,改掉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从每一个小点出发,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父母大爱!*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幼儿园怎么总是哭 我家宝宝四岁了,幼儿园都上过一年了,宝宝是从小班的下学期上的小二班,寒假过后又让她调到一班了。刚开始一直表现的很好,到了最后一个月是她爸送的进班的时候哭了,老师见她哭吵她了,把她的书包扔外边去了,老师讲是吓唬她的。那次真的害怕了,从那一后不愿意去了,天天哭早晨起来也哭,晚上睡觉也哭,就是一句话我不上学,哭了一个月到最后快放假就没送,这学期因为老师吵了她三次又开始不愿意去了,现在还是天天哭都哭了一个星期了,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为了减少宝宝们的眼泪,幼儿园早已视“九月哭潮”为头等大事,群策群力出台各种方法帮宝宝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方法1:家长陪同适应
让家长陪同宝宝适应,少则半天,多则3天。爸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只能是一位哦。有熟悉的人在身边,宝宝比较有安全感,能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老师的照顾压力会比较小,从旁观察、与爸妈交谈,更快了解宝宝。
方法2:预先举办亲子班
有些幼儿园会在开学前几周举办双休日亲子班,爸妈可以带着宝宝去幼儿园参加各项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里的一切。待到开学时,宝宝已经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向往,环境熟悉,自然哭闹就少。爸妈也可借此机会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园,为择园做出最终的抉择。
方法3:鼓励循序渐进
部分幼儿园鼓励爸妈采用循序渐进式地入园。从假期班开始,幼儿园会安排大小宝宝混班,每周增加3~5个新生,以老生做新生的表率。宝宝可以从亲子班到半日班,再到全日班,根据宝宝的适应状况逐步入园,也比较容易减少宝宝因为分离焦虑而大哭大闹的状况。
方法4:开学前家访
在开学前让带班的老师对新生逐个家访,既可以让老师与宝宝混个半熟,又能比较细致地了解宝宝的情况。有些幼儿园生员住得分散,实施家访难度很大,就采取开入学前家长会的办法,把新生的爸妈请到一起,填写详细的宝宝情况表。
方法5:允许带慰藉物
如果宝宝在家有使用慰藉物(如毛巾、小毯子、小熊娃娃等)的习惯,这时正好是放弃它的好时机,因为环境变化大,很可能忘掉它了。但如果不带太痛苦,也可以让他带几天,这对安定情绪有好处。
相信家、园协同作战,“九月哭潮”能很快过去,希望宝宝们都能顺利入园,不当“九月哭宝”哦。
老师
没送
学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龙第二幼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