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相较于重庆的优势包括什么人为什么对大三线期间广东省和沿海其他省市的工业资源内迁中西部包括四川相较于重庆的优势包括什么助力四川相较于重庆的优势包括什么这段历史?

广州GDP超过重庆,大致是94年还是92年的事。实际上80年代后期由于重庆即将直辖的传闻尘嚣甚上,某个省政府就变本加厉的把重庆工厂的技改资金以及国家的新设的项目挪移到重庆以外,甚至直接搬迁重庆的优质工厂,釜底抽薪。所以到了90年代重庆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从这个角度看,重庆GDP超过广州也是历史的趋势而已。至于上缴税收的问题,谁也没有必要装白莲花更没有必要离开运动谈物质。80年代的广东全省上缴中央财政有当年重庆一个省辖市缴的多吗?更何况广州乎?1980年~1985年这5年间,广东每年只需要上缴10亿给中央,其他的税收全部由自己掌握,用于各种地方建设和财政优惠补贴。1985年第一期包干到期,上缴定额更从每年10亿下降至7.78亿。1988年开始原来的“大包干”变成“递增包干”,上缴税收以14.13亿元为基数,每年递增9%。依1984年重庆财政收入15.9亿元为例:按中央49.5%,四川省13.5%、重庆市留37.0%计算,这样1984年重庆作为省辖市上缴中央和四川的税收15.9*(49.5%+13.5%)=10.017亿。综上所述,从计划单列市到副省级城市,每次都有重庆但不一定有广州绝非浪得虚名。
刚进知乎,还不会弄,学习中。搜索了一下“大三线”,结果出来的都是三线城市,完全风牛马了, 也看了一个视频,一个专家说当年的三线建设是错误的,是失败的,真的吗?经朋友认识了央视《大三线》的导演和总顾问,他们现在都是我的网友了。网上看到这篇文章,真是感慨万千,因为这些历史是真的,有些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那些专家的胡说八道会害了后来人的。
中国大三线  随着三线建设进一步发展,襄渝铁路也于60年代末上马,吸取了成昆铁路建设的经验教训,以铁道兵为主进行修筑,1973年便建成通车,沟通了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并依托襄渝铁路,在湖北十堰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同期,贯穿鄂西、湘西和桂北,作为京广铁路南段“备份线”的枝柳铁路(枝城长江大桥建成后扩展为从太原南下纵贯到湛江的通道)也开工建设。这两条西南三线铁路干线,也都是在地质地理状况十分恶劣的地区修建的。  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其中一部分后来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枝花、酒泉、金川等钢铁冶金基地,酒泉、西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贵州、汉中航空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川、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重庆、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湖北中国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绵阳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足以为现代化军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大后方,“中国的避难所”。  大三线建设也造就了不少人。如文革期间分配到刘家峡水电站工作的胡锦涛、分配到湖北十堰市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的王兆国,还有后来担任重要工作的一大批干部,就是在三线建设的大熔炉中锤炼出来的优秀人才。  三线建设,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工程。  2012年8月7日,拍摄的贵州安顺云马飞机制造厂住宅区旧址。云马飞机制造厂(130厂)成立于1965年,是011航空基地的主力工厂之一。近年来逐渐搬迁至贵阳、安顺等地。与其说云马厂是一个厂,还不如说它是一座小镇,有厂房,有住宅区,有菜场,有学校,有文化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山沟因工业化而兴,因市场化而废。随着工厂搬迁,山沟最终变为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  三线工程“凤凰涅槃”  19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名词逐渐见于报端。而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年12月,中国政府在成都设立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90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  1984年11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83年12月成立,90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初至今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设在成都)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第一批调整121个单位,其中关停9个,迁建和部分迁建49个,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到2005年,国家共规划安排调整项目201项,三线建设调改工作全部顺利完成。一些对原料依赖性强的加工企业搬到产粮、产棉区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中小城市如孝感、咸阳、宝鸡、沙市附近;一些生产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拖拉机等机械、电子产品的企业,搬到人口较为稠密、有广阔消费市场、也有加工协作工业的中等城市,如襄樊、汉中、德阳、绵阳、天水附近;还有一部分技术密集的现代化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搬到武汉、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兰州、长沙等科研教育集中、信息交流频繁的省会大城市附近。而一些未迁移的企业,则逐步走向荒废关闭。也有部分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生存,但生产门类已经发生发生巨大变化,如重庆著名的816工程。  经过以“军转民”为中心的调整改造、发挥效益的再创业阶段,大部分三线企业实现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凤凰涅槃。它们许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用企业,如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变为生产“神龙”轿车系列的东风汽车集团,重庆兵器工业基地变成占世界产量第一的“嘉陵”摩托车集团;有些已经面向国际市场,如西昌导弹基地变为卫星城,用长征系列火箭为世界多个国家发射了卫星。如今,酒泉航天基地又实现了中国人邀游太空的梦想。  2000年,成昆铁路全线电气化完工,运能大为提高;今天,将成昆铁路扩建为复线的设想也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国家经济实力和铁路建设水平大为提高的今天,这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某种意义上接替了三线建设,成为中央政府新的对三线地区的经济政策。而目前中国年轻人对三线和三线建设大多已不甚熟悉了解。三线建设与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标本,已经逐渐走入历史。但是其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及其他社会影响并未结束。  三线建设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西部建设战略。  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蕴含精神摇篮的产业,正期待着新生。  三线建设“基地”分布  011基地:贵州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012基地:陕西汉中。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的运八飞机由012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1979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械厂和012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1980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基地(湖南航空):张家界—长沙。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3028厂湘陵机械厂)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贵州遵义。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四川万源—成都。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陕西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四川达州。  066基地(三江航天):湖北远安—孝感。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天六院):陕西凤县—西安。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湖南邵阳4县1市—长沙。航二院分建。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迁到长沙。  081基地(川北电子):四川广元。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四川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贵州都匀。  541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闻喜东镇,厂区分布在山西绛县、翼城和垣曲。  大三线建设主要成就  中国二汽 (湖北省十堰市)
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  江汉油田 (湖北省潜江市)  长庆油田 (陕西省) 中国第三大油田  酒泉钢铁集团 (甘肃酒泉)  西北铝加工厂 (甘肃兰州)  攀枝花钢铁集团 (四川攀枝花)中国第五大钢铁集团  贺兰山煤炭基地 (宁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中国最大航天发射场  西昌航天发射中心 (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甘肃金昌)  嘉陵摩托车集团(重庆市)世界最大摩托车生产商  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贵州六盘水)  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四川德阳)超大型机械生产商  洛阳玻璃厂(河南省洛阳市)  成都飞机制造厂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东方电机厂  东方汽轮机厂  东方锅炉厂  成昆铁路 (成都——昆明)全长1091公里  焦枝铁路 (焦作——枝城)全长772公里  湘黔铁路 (株洲——贵定)全长 905公里  襄渝铁路 (襄樊——重庆)全长 895公里  青藏铁路一期 (西宁——南山口) 全长 814公里  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度  丹江口水电站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坝水电站 (湖北省宜昌市)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1亿度  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012基地)。1964年10月28日经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在汉中县成立“三机部陕南地区新厂筹建处”,拉开了汉中三线建设的序幕。1966年11月4日三机部向成都420厂(今天的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下达包建任务,要求其在陕西汉中迅速建设一套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要求在两年内建成年产歼击机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整机1000台,以及相应的零备件。包建的发动机厂共六个:470总装厂(东风劲机械厂)、480大件加工厂(奔腾急机械厂)、490冲压焊接厂(震五洲机械厂)、370叶片毛胚厂(奋千均机械厂)、380叶片加工厂(清玉宁机械厂)、390中小零件厂(江山娇机械厂)。同时加上配套的精密工具厂、通用工具厂、铸造厂、机修备件厂、分仓库、油库等,一共是十厂二库。1973年2月21日三机部通知,为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突出重点,加速汉中基地飞机工厂的建设,决定汉中基地的三个发动机厂(470厂、490厂、380厂)在“四五”期间缓建(实际上停建了)。现在,182厂的运八飞机发动机由株州331厂提供。  贵州国营红林机械厂(143厂)始建于1966年10月,1970年建成投产,负责生产飞机液压部件和航空燃油控制系统。老厂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县红林彝族苗族乡穿洞村穿洞组,建于一个大型天然溶洞中,洞长180米,高20米,宽30米,厂房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670平方米,有215间房间,分为热处理车间、材料仓库、产品设计室、装配试验车间、机修、铸造、锻造、表面处理、装配车间等。1991年整体搬迁至贵阳。  湖北十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东风汽车集团。  (续上)1958年甘肃地质局在金昌市祁连山北麓,发现中国最大的镍矿——永昌镍矿。1959年地质部决定成立永昌镍矿,1961年更名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64年金川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电解镍,当年产量22.43吨。1966年建成年产万吨矿石规模的金川一期工程,形成我国第一条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照片为1960年代建厂初期的金川公司。2011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06亿元,形成年产镍15万吨(世界第四)、铜60万吨(国内第三)、钴1万吨(世界第二)、化工产品280万吨的生产能力。  1958年9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老关角隧道开工。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是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其海拔之高峻、环境之艰苦(高寒缺氧,最低零下35摄氏度)、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在世界铁路史也属罕见。西宁铁路局、铁道兵第十师、第七师等近十万建设者参与了工程。其中老关角隧道长4009米,海拔3680米,通过11个大断裂层,每昼夜最大涌水量1万余吨,历时20年才建成。泉吉峡隧道群桥隧相联,要建13座短隧道和6座桥梁。察尔汗盐湖段打进5.7万根挤密沙桩,灌黄沙5万立方,建成135公里的盐湖路基。风火山试验段海拔高达4750米。此外还建成4条支线,总长139公里。直至1984年5月,青藏铁路一期正式通车。铁道兵共有309位烈士牺牲,其中十师201人,七师108人。一期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和实验数据,为二期工程打下了基础。2006年7月1日,总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人用48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条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1958年10月成立的国营长虹机器厂(305厂,德阳迁至绵阳城郊),是我国航空机载火控雷达专业制造厂之一,也是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73年,长虹试制成功第一台301型16英寸黑白电视机,和401型18英寸彩色电视机。影像里这些阀木建厂的年轻人,便是中国第一代电子工业创业者。2011年,四川长虹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23亿元,在职员工5.8万人。  1958年9月,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部分搬迁至广西柳州,创建了柳州工程机械厂。1960年7月1日,柳工试制成功80马力履带式推土机,开启了生产工程机械的历史。1966年10月1日,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型装载机,在广西柳州工程机械厂下线。该机装载量为3.5吨,斗容1.7立方米,装配165马力柴油机,共生产了3000多台,直至1982年停产。该机是中国装载机的鼻祖。2011年柳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在职员工1.6万人。  1960年代初的贵州都匀火车站老照片,当时站房还是平房。都匀于1958年建市,是贵州继贵阳、安顺后成立的第三个地级市。三线建设时,贵州有011基地(贵航)、061基地(遵义)、083基地(都匀)三个基地。1965年,四机部在都匀设立083基地三线建设指挥部,后来演变为电子部贵州管理局,下辖22个企业、4个事业单位,职工约3万人,分属雷达局、机械局、仪器仪表局等部门,分布在都匀、凯里、遵义等地。  1964年,上海柴油机厂抽调1473名职工,对口援建贵州柴油机厂,并供应全部135柴油机图纸、工艺文件和生产设备,1966年建成投产。该厂是西南地区第一座生产高速柴油机及其配套产品的专业化工厂。1960年代起,到1977年止,上海机电局先后有近百家企业,抽调4万多名职工和近万台设备,支援大三线工业建设。2005年,贵州柴油机厂破产。  1964年2月25日,二机部(核工业部前身)决定在核武器局(北京九局)和核武器研究所(九所)基础上,成立核武器研究院,对外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青海海晏县金银滩221基地称为“221研究设计分院”。1965年5月,根据三线建设要求,中央专委批准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号“九〇二工程”,选址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主要基地在绵阳梓潼县长卿镇长卿村八社,长卿山西坡山脚“白家湾”内,1965年开始建设,占地面积581418平方米,建筑167栋,1969年初步建成。1969年10月,九院开始从青海金银滩搬迁至绵阳梓潼基地。这是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王淦昌、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等两弹元勋(16位院士),在此工作十余年之久。在1969年至1993年的24年间,这片不起眼的穷山沟,是中国最尖端的核武器研制机构。1993年九院整体搬迁至绵阳科学城,此地荒废10年无人管理。直至2002年8月,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整体收购了旧址,整修为红色旅游风景区。照片中的小屋,是当年邓稼先居住的宿舍,如今变成了“邓稼先故居”。如果邓稼先知道自己奋斗了一生的核武器研究院旧址,变成了收钱卖票的旅游区,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  1964年,成都飞机制造厂在歼-5甲的基础上,研制歼教-5(歼击教练机),1966年5月8日程荣生首飞,1967年11月30日交付首架。到1983年底共生产974架,到1986年生产1061架。1989年停产,总产量1091架,装备987架。曾经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用机,2009年全部退役,装备涡喷-5丁发动机。照片摄于2010年珠海航展。  1965年四川绵阳风洞基地建设老照片。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科研人员在这里创业。经过五十多年不懈努力,这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航空风洞试验基地,拥有各型风洞五十余座,可与美国、俄罗斯比肩。  1965年前后,贵州都匀,铁道部都匀桥梁厂(现中铁15局贵州路桥工程公司),该厂建于1958年5月,是国内最早的铁路混凝土预制品专业生产厂之一。都匀分局以前归柳州铁路局管辖,1975年湘黔铁路通车前,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到北京的火车,都要经黔桂、湘桂铁路进京。  1965年1月,根据三线建设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沿海省份部分重点大学科系,搬迁至中西部地区建设分校,首批院校有七所,分别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内迁至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前身);北京大学数学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内迁至陕西汉中(陕西理工学院前身);南京大学五个系内迁湖南常德桃源县开办分校(华南光电集团);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在四川自贡建设分校(四川理工学院前身);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峨嵋县(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大连医学院南迁至贵州遵义(遵义医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内迁至四川合川(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照片为1972年,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四川自贡分院校门。三线建设对于平衡中国东西部教育资源分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965年4月25日,一群重庆的建设者按照中央三线建设要求,奔赴四川省宜宾南溪县新添乡的山沟里,筹建国营第216厂(国营长庆机器厂)。该厂由重庆长安机器厂(重庆国营第456厂)的一条54式12.7mm高射机枪生产线迁建而来,原址为四川省通用机器厂,1966年9月投产,1970年扩建,1978年军转民,生产外贸枪械。2006年12月全厂搬迁至成都。该厂在我国轻武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照片为216厂原址生活区。谁会想到在这个荒僻的穷山沟里,竟然有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枪械企业。大批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需要奉献了一生最宝贵的年华。  四川省江油市松花岭,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代号624所),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创建于1965年4月。这里建有亚洲唯一一座连续气源高空模拟试验台,历时三十年才建成。世界上拥有此类尖端设施的国家屈指可数。该设施主要用于在地面模拟发动机运行时出现的低温、高温极限气流环境。其中加温器能够把流量近70千克/秒的空气从常温加温到500°C,加温器运行一天所消耗的天然气,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44万户家庭)一天的消耗量。降温装置能够把近50千克/秒的空气从常温降至-70°C,其制冷量足够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夏天人人享受空调。抽气机最大抽气容积流量达到27000立方米/分,如此强大的抽气能力能够在3分钟内将首都体育馆内的空气全部抽空,使其内部形成真空而被外界大气压力压垮。其总装机容量为17万千瓦,高空台试验一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25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日生活用量。日耗水量相当于一个45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日生活用水量!该基地至今己完成WP-7、WP-13AII、WP-13B,AL-25, RD-33、FWP-14, WS-10,推比10核心机等10多个机种的研究试验、排故试验和定型试验等任务。  1965年根据三线建设要求,辽宁沈阳中捷友谊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立钻车间,整体搬迁至宁夏中卫县,建设宁夏大河机床厂。1991年宁夏大河机床厂搬迁至银川,2003年进行国企改制,拆分为三家  1965年7月16日,甘肃省陇西县三品石,西北铝加工厂(国营113厂)建厂誓师大会。该厂是中国西北最大的铝加工基地,大部分人员设备由哈尔滨101厂(东北轻合金厂)迁入。现为中铝集团西北铝加工厂分公司。中铝集团旗下五大铝加工基地(西南铝、西北铝、东北轻合金、兰州铝业、山东铝业),全部是毛泽东时期建立的冶金企业。2011年中铝集团销售收入2300多亿元,员工近20万人。 ……【此处省略N字】  三线建设用20年时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设了2000多家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这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工厂,仅仅是贵州三线建设的一部分。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45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余万名。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在注入工业化能量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工业城市的差距。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这种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在今天这个铜臭味遍地,眼里只认得钱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行为。  ——谁还会记得他们的努力和信仰?谁还会记得那个砥砺奋进的中国。  是谁在嘲笑他们?是谁在极力妖魔化那个时代?
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一些成果制造业从沿海向中西部迁移,至少到2020年的今天,这个情况并没有普遍性的出现,沿海地区仍然是制造业中心。但是中西部也有几个省在产业转移和引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安徽,河南,四川,重庆,湖北等。他们在不同领域各有千秋。其中川渝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引进和生产。先看手机产量,2020年1-7月,全国手机产量前四名是广东,河南,重庆,四川。河南由于吸引到了富士康生产iphone,因此手机产量一跃成为全国第二位。重庆排第三位,像国内OPPO和VIVO都在重庆建有工厂,下图是新华社拍摄的VIVO重庆工厂图片。成都富士康则是富士康在全国三个主要的iphone生产基地之一(深圳,郑州,成都),另外四川还引进了一些低端手机品牌例如康佳,朵唯在四川生产,带动四川手机产量跃居全国第四位。当然了,广东在手机产量方便依然是遥遥领先,以2019年产量为例,广东第一7.05亿台,河南第二2.17亿台,重庆第三1.74亿台,四川第四1.48亿台。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设备制造,2019年重庆、四川、江苏和广东省产量排名全国前四,占中国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的76.18%。重庆、四川、江苏和广东产量分别为7614.3万台、6584.2万台、6032.3万台和5784.7万台,占比分别为22.29%、19.27%、17.66%和16.93%。重庆的达丰电脑,英业达两个台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是重庆最大的两家进出口企业。四川省笔记本电脑的产量也很高,原因是戴尔在成都有大型工厂,戴尔也一直是四川省最大的出口企业之一,2019年排名第三位。从产量也可以看出,四川+重庆的电脑产量已经比沿海的江苏+广东还要多点。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点,苹果的ipad大部分是成都制造的,根据第一财经今年8月28日的报道,成都生产了全球差不多70%的ipa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相较于重庆的优势包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