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帆家‏家庭教育最出名的机构机构怎么样?

在教育机构很多年的老油条来答一波。下面是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我毕业那年各种机缘巧合下进了某高端一对一做课程顾问,当时作为一名新人,经过了短暂的集体培训就安排到了校区工作。前几天自己看产品,熟悉流程,第二周开始打电话。当时被分配在一个老校区,地理位置有点偏,资源本来就不多,分配给我的都是打了三四年最垃圾的陌拜电话,一点开信息详情都是二三十条的“不需要”、“不用了”这样的备注信息。连拉访这样的资源都不能接,更不用说呼入、直访和推荐这样的优质资源。当时对新人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每天接近十二个小时的通班,从上班到下班的工作内容都是打电话邀约,各种枯燥烦躁,约不到客户还要加班。当时还有一个女生跟我一起分到那个校区,我记得第一天打电话拼命一直打了三个小时,结果被电话那头不断拒绝,脑子都要炸。感觉胸口闷脑子疼,于是把电话放下出去门口走廊透气,刚好那个女生也在。我们各种吐糟,当天两个人都说干不下去了,要离职。但是,两个人都心有不甘,不做出点成绩就走对不起自己。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在不断循环着。一边努力,一边受挫,一边思考,一边成长,一边磨炼,一边抱怨,一边逃避,一边不甘,一边加油。经常在情绪低谷的时候想要放弃,但同时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两个力量在拉扯着,自己很难受。当时产品在市场上价格差不多是最贵的,每次咨询都遇到家长对价格的异议,于是自己不断总结怎么去塑造产品价值。工作中看了很多书,也有幸参加公司很多培训,接触了很多牛人,个人当月签约一百多万那种。于是,每次要放弃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做到top你再走!不甘平凡,要对的起每一天,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前半年,在成长过程当中,觉得自己最缺的是销售技能。于是,看各种书,请教各种人,做各种案例分析。每个上门咨询的客户,都在笔记本上详细分析:1.家长类型;2.学生类型;3.自己的咨询思路;4.这次咨询的三个亮点和三个不足。慢慢的写了几十个客户,同时在主管的帮助下,自己的咨询思路越来越清晰。大概写了好几万字,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业绩从平平无奇慢慢杀进整个城市的top10.有一天咨询了一个邓同学,小学四年级都还没有辅导经历,家长想给孩子打扎实基础。孩子刚来的时候很有情绪,不想补习,觉得不好玩。孩子很不配合当时有一点点慌,还好平时爱总结案例,慢慢和家长聊天,分析家长,慢慢捋顺自己的咨询思路。家长类型:比较民主,有点理念的工薪阶层,孩子喜欢就可以,一定要孩子喜欢家长顾虑:没有补习经历,我们是高端一对一教学,价钱接受不了咨询思路:跟孩子聊天先不聊学习,通过有趣的课外题目和互动,让孩子觉得我们这里有趣,并且喜欢我。搞定孩子,还要搞定家长。1、判断孩子不愿意补习:问她是妈妈要她学习,还是她主动提出来的。她说是妈妈。再问她自己想学不,回答有点犹豫。后来了解到家长之前也想让孩子补习,但是孩子一直不愿意。2、找孩子的切入点,从兴趣出发:孩子喜欢看书,特别是童话类。深挖自己想写不,孩子说想写,慢慢引导孩子要写出动人的故事,那就要学习,引导孩子自己想到补习的理由——自己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童话等等。咨询反思:先让家长接受一对一的理念,再接受精锐的理念。推单之后,家长觉得接受不了价钱。此时,应该让孩子进来给家长信心,逼家长做决定。不要给家长对比和回去考虑的机会,让孩子说出想在我们这里补习,然后让孩子出去,再给家长施压。孩子都愿意补习了,那我们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孩子负责学习,家长负责费用,分工合作!后来,虽然价格贵,但是孩子去了很多机构只有在我们这里才表现出学习的意愿,家长还是给孩子报名了。通过聚焦工作,自己慢慢变得更加自信,遇上再难搞的客户也会有方法一步步去引导家长买单。这样的工作习惯让我受益匪浅,并影响了我以后的工作生涯。按照这个方法,完全可以把课程顾问工作做好。不管多少人看了这个文章,最终只有20%的人能做好,因为大部分人懒又精。原创回答,如果对大家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方便自己以后学习查看本文摘自【一式堂】专栏,(令狐先生,"一式堂"创始人,最近建了全国课程顾问交流群,想要交流的话可以加助理S07555507,备注 群)
无论你在教育行业做了多久,是老板,还是员工,你都必须知道一家可持续盈利的教育机构到底该做好什么事。可能你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会有点莫名其妙。没关系,接下来的时间,我将把我对100多家机构的经营现状分析过后,浓缩出来的3点核心经验共享给你:一个大的误区,让很多拥有教育情怀的人在教育行业苦苦挣扎“为什么我开了5年机构,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每年都追加投资?”“为什么我每一年每一年都只能招到100个学生?”“为什么一发完年终奖,就有很多的员工离职?”“为什么……”可能你与很多我曾经接触过的机构老板一样,头脑中有许多个“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你也试图去寻找过答案,但往往花了大价钱且无疾而终。而今天,我希望以免费形式,从一个朋友角度,毫无保留与你敞开心扉谈一谈,如何做一家既有情怀又能赚钱的教育机构。首先需要纠正一个大误区,在我所接触的100多家机构企业主头脑中,90%都会存在一个误区:教育机构是围绕什么东西来做管理?或许你的答案跟大家一样,也会在头脑中闪现8个字“招生、销售、教学、服务”。因为每一家机构都是主体在做这4件事情,做好了这4件事情,自然就能获得收益。但,这是事实吗?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你被唬弄了!市面上所有盈利机构都不会告诉你的秘密是:可持续盈利的机构一定是围绕“流水、结转、成本、利润”来做管理。如果要再简单一点,就是围绕“利润”来做管理。而“招生、销售、教学、服务”,实际上都只是在解决“流水、结转”这两个问题。那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有利润吗?我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一套少有人懂的逻辑,机构自动运作的核心要诀接下来,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梳理一下教育机构运营逻辑。在陈述这套逻辑之前,我们需要先达成一个共识:教育行业,教学是核心,但本质上还是一门生意。当然,如果你对这句话不敢苟同的话,接下来内容或许对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与其说这是一套逻辑,不如说这就是在教你如何在教育行业轻松赚取利润!注意!是赚取利润!有了上面共识做大前提,我才敢毫无保留,又不怕被打脸地与你讲讲这个行业少有人讲的“道”。这种“道”可以理解为教育机构运行规则,也就是剥去种种迷雾之后不变的东西。而这恰恰是很多机构老板抛至九霄云外的东西。回归到“流水、结转、成本、利润”上来,其实也是回归到我们开一家机构初衷上来。教育情怀就跟一条底裤一样,必须有,但不是每时每刻都要拿出来给别人看的。要想教育情怀能够走得更远,影响更多人,那么,首要前提就是机构存活下来。只有存活下来,才意味着可能赚取到更多的利润,再用利润投入生产,去影响更多的人。这并不是一条悖论,而是天道。这个时候或许你会问:机构怎么才能存活下来?怎么才能获取利润?可能我的答案会让你觉得太不可思议!机构存活下来并赚取利润秘诀只有3条:一是选对项目;二是选对场地;三是控住投资总额。选对项目就意味着机构的市场定位和客群定位不会存在误判;选对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后期市场招生压力;控住投资总额实际上就大大缩短了回本周期,以及后期每一年经营压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育行业普遍是“三年回本”。假设机构投资总额为120万,每年回本金额就是40万;机构第一年经营流水做了100万,结转做了80万,成本70万,利润10万。问:年底结算时,机构账户上有多少万才算是经营健康?答案是:20+40+10=70万(其中:20万为未耗课;40万为投资回本;10万为投资回报)。没错,聪明的你已经发现问题了!实际可花的成本只有30万!而在这一整年经营过程中,这点成本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只能是延长回本周期,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要利润。无论两者怎么选择,都会觉得这就不是一门正常的生意!“先保住成本,再赚取利润。”这句话值得读3遍,然后再去摸摸你的口袋,问自己一句“我的投资成本收回来了吗?”还是回到正题吧!怎么自动运作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用最短的内容来陈述。提炼为一段话就是:机构自动运作核心是,通过对机构各个岗位工作流程的梳理,明确所有人岗位职能,并加以量化标准;同时掌握每个岗位上关键节点,以及与整个体系中其他岗位关联点,运用自身经验、能力、框架和标准进行优化平衡,最终借助薪酬和考核等实际利益指标,来激活组织和人员的动力,使得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达到个人为组织创造价值,组织对价值进行合理分配的最佳状态。如果上面内容你没有看明白,那么,记住一句话就行:要想机构实现自动运作,企业主一定要花大力气去“定规则、定标准、盯目标、管过程,而不是做!事!情!”这个章节的内容,如果给了你一点启发的话,下面你同样是不可错过的!熟悉深学邦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人。相反,我更愿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到令所有人只需要从字面上去理解,就能抓取到精髓内容。毕竟这个行业乱象太多,多到每一个满怀教育情怀的人都需要步步为营的走,才能不掉入坑里。一种错觉,让你以为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都一定是有收获的。所以,杀死你的从来就不是“市场、销售、教学、服务做得怎么样”。而是你是否能够通过大量数据计算,摸清楚机构经营中不可触碰的底牌。比如:市场人员每个月需要拿回来多少资源;销售人员一个月要完成多少签约个数;老师一个月要完成多少耗课;确保利润的情况下要将成本控制在哪个位置;每个班的最低开班人数是多少?忙,是一种错觉!做事情也是一种错觉。如果本身做事逻辑都没搞懂,开机构还是一种错觉。还有,为了什么开机构没弄明白的,更是一种错觉。不要去掩饰你开机构想赚钱的想法,这或许是打造一家可持续盈利的机构的大前提;不要用每天的忙乱来告诉自己“只要愿意付出,愿意试错,就会有收获”,一家可持续盈利机构一定不是靠无休止试错而成功的,恰恰,是从知道“及时止损”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最出名的机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