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下册总课时

《2014全能学练 课时达标练与测 数学 北师版 三年级下册》 黎启阳【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通知出版社: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ASIN: B00HVT6SCM
目前还没有用户评论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教案(图形的变化)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幼儿教育网,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教案(图形的变化)
课题 折一折 做一做(第1课时) 总课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准备 纸、剪刀
教学过程 预习任务: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合作探究: 1、剪背心
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剪出这样漂亮的图案吗?
先看看要想剪出一件小背心,该怎么做呢?说给大家听。
2、想办法得到上面的几个图案。
你有办法剪出上面其他几个图案吗?说说你的剪法。
小组内尝试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内试着剪出这些图案。
3、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称现象,你知道哪些呢?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收获展示: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玩一玩 做一做 (第1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预习任务:
预习数学书P28的&想一想&,思考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
合作探究:
一、认识平移
1、你们听说过游戏&华容道&吗?
2、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在小组里讨论,试一试。
3、能让曹操从华容道逃走吗?你发现了什么?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游戏类似的平移现象,你能说出几种吗?
二、认识旋转
1、生活中有平移的现象,还有旋转的现象,比如我们喜欢玩的陀螺。现在拿出我们准备好的硬纸板和火柴棍,试着制作陀螺。
2、在制作之前,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 小组内讨论研究,班级交流。
4、动手制作陀螺。
5、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旋转的现象呢?说一说。
拓展提升:
达标反馈:
收获展示: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课题 数松果(第1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学准备 圆片、5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抽生答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这些松果有多少个呢?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表格
学生汇报,教师填写,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算一算,说一说。
师:小松鼠把松果几个摆成了1堆? 生:5个。
师:请同学们拿出5个小圆片摆好,表示1堆有5个松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乘法算式应该是1&5=5.
师: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2堆松果的数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样一直摆下去,直到摆好9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依次表示出来吗? 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小圆片,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摆小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
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很能干,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但在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31页
课题 做家务 (第1课时)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2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5的乘法口诀。
2、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在家帮助家长做过家务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做家务中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师:拿出学具小棒,替代筷子摆一摆,并完成表格。
出示:教材第32页表格
学生自己摆筷子,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
师:结合自己摆筷子的过程,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编口诀。
师:如果我们摆1双筷子,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能结合5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吗?
师:你是怎么想到是&一二得二&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继续写出有关2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2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我们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2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33页
课题 课间活动 (第1课时) 总课时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2、初步接触乘加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
师:在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后,能说说5&2这个乘法算式能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吗?
2、说一说,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
师: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
3、一共有多少盆花?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哪里有花。 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 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的乘加算式,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从从中你还发现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35页 课题 需要几个轮子(第1课时) 总课时 4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咱们来试试。 1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师:那么2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辆呢?9辆呢? 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3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我们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3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37页
课题 小熊请客 (第1课时) 总课时 5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4的乘法口诀以及口诀的编制。
教学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
师:小熊把几个红果串成一串?
师:那2串有几个红果?3串呢?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组织交流汇报。
二、自主探究
1、编口诀。
师:咱们之前学习过5、2和3的乘法口诀,都是同学们根据乘法算式自己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到的,今天咱们仍然自己试试编写4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编写4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4的乘法口诀。
2、记口诀。
师:你觉得哪句乘法口诀不太好记呢?请同学们帮你想个好办法吧!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又快又好地记住4的乘法口诀。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4的乘法口诀背下来吗?
练习设计:教材第39页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练习设计:教材第41页
课题 练习三 (第1课时) 总课时 6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校了《乘法口诀(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成果。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先告诉大家这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师:下面就看看你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4题。
师:你能独立完成这张关于2、3、4、5乘法口诀的表格吗? 先告诉大家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尝试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学过的乘法口诀背过了。 具体解决问题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6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42、43页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总课时 7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3、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重点难点 系统整理2---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点子图、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师:现在就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
1、外出参观。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教材第44页图一。 师: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讲评。
师:在小组里,模仿这道题编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同组的同学解答,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编题,共同解答。 教师巡视,出现典型题目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2、买奖品。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二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买奖品,如果老师给你10元钱,可以买什么呢?
3、边摆边说。
学生在小组内摆点子图,说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如果学生叙述不完整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加以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做手工。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四
师:看给出的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独立动手折纸,画图,剪纸,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知道这四个图案剪出来的是什么样子。
师:用学过的方法剪一个新作品,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做法。
三、课堂小结
练习设计:教材第44页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总课时 8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3、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重点难点 系统整理2---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同学在讨论什么,我们也一起参加吧!
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一。
二、探究新知
1、我的成长足迹。
师:同学们,说说这半学期来你的成长足迹吧! 主要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二。
1)为什么不印3角、4角、6角、7角、8角、9角的钱呢?
2)乘法与加法有关系,那什么与减法有关系呢?
3)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它们怎么计算乘法呢?
4)为什么看镜子和水里的字是反着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攻破这些难题。 3、解决问题。
师: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现在咱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12题)
师: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该怎么列式解答呢?自己试一试。 三、课堂小结。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教案(图形的变化)》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必修作业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二部分 笔算乘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甘肃白银四期小学数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发表日期: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3.教学内容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难点分析6.教学课时7.教学过程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11. 自我问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小朋友们我们这几天在学习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我今天对这节课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
3.今天,在算我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平均每班有61人,那24个班有几人?
(2)怎样列式?61×24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61×24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们知道了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61×20=1220&& 61×4=244&& 4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61×24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61×24表示24个6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20个61与4个6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24×60==24& 4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61×4×6& 61×3×8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244是怎么来的?(4个6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1220是怎么来的?(20个61)那1464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起来)
× 24&&&&&&
(1)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学校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4个班有(&& )人,20个班有( )人,24个班有(& )人
7.尝试用竖式练习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成人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
评判留言&&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课时是多少?
《分一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认识分数的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谈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教学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 讲“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学的热情。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等形式,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意识而且能起到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推导的全过程,通过亲身经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导入新课时创设一个分苹果游戏,三个同学一组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接着分4个苹果,分2个苹果。教师把学生回答的3、2、1分别板演,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生分多少?游戏
  1、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平均分这一关键。[小学教学设计网]
  2、通过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不到一个苹果(半个)该用哪个数表示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镜,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数,由整数不够而用分数表示是符合数的扩展规律的。
  (二) 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时遇到不够一个的,就不能用整数表示,那用什么数表示呢?有知道的吗?有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也有的同学学奥数就知道用1/2表示,让他在师板书的3、2、1下面试写,学生看到整数不够可以用分数表示,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学生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很自然便于接受。写对后教师加以表扬,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感到很自豪,课上表现的会更积极。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卡片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自己喜欢的图形,分别涂出它们的1/2。涂后展示给同学们。教师放慢速度,提高音量讲解1/2的读写法,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读。突出教学重点.在这里教师重组了教材把教材后面的内容先学了.让学生把正方形纸折成它的二分之一并涂色,让生把涂好色的正方形粘到黑板上,师鼓励生用多种折法折,如有困难同学间合作,研究折.(对于偏离对角线的折法教师给予表扬)让生说一说为什么图色的形状不同都能用1/2表示呢?这一设计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注重发散思维培养发挥学生聪明才智.让学生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哪还见到过可以用1/2表示的事物.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在重点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大胆放手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学生从学具口袋中拿出学具,动手操作把不同形状的纸平均分成几分把其中一分或几份涂色并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开展小组夺红旗游戏活动,看哪组折法多,折法特别,小组合作,研究折法,在探索,合作中获取多种折法,多个分数,激发创新意识,在评选活动中,对于折法特别涂法特别的与重不同的让他们说出表示的意义.突出了难点.活动后评出红旗组,组中每个成员得一朵小红旗,装在自己成长记录袋中又一次体会成功的快乐.设计游戏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三) 愉快教学,创设宽松环境。
  如让学生标出绳子的1/10,再让学生标出不同的方法,教师在表示出其中的两部分,这又怎么表示呢?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出示五角星图,点子图说一说图的3/5,5/6等表示的意义.突破难点,让生灵活运用知识.由于有“折一折”做铺垫,“说一说”部分,教师不是以讲授方式传授那样势必局限学生思维活跃性,影响他们思维发展这样开放式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在分享彼此思考见解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师有意识把学科进行整和,竞赛时男女孩头像下用英文girl,boy书写在学生进行折纸活动时放舒缓的音乐,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无味,鸦雀无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活  泼的游戏,优美的音乐,教师丰富的表情,鼓励性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整堂课都能兴趣昂然。
  (四) 竞赛练习,激发竞争意识。
  设计了“勇夺小红花”节目老师当主持人,学生是竞赛选手,分男女两组进行竞赛,让同组的做在一起,获胜组每生一朵小红花,粘到班级红花栏中,共设计三关题,第一关 必答题,男女生互选题,答对得苹果卡。第二关抢答题,答对得卡,答错扣卡。第三关 能力测试题,此题目的是为了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给学生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身水平和能力得以展现。练习活化了题形,新包装,新口味题形必将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空前高涨。
  (五)及时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目的在于激励,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同学、自己的及时评价更加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成功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我问的是总课时诶。不用答这么长···················································
对不起,我无能为力了,抱歉。
我还晕呢?为了给你找答案!我忙活了一个上午。
的感言:````````````````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