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枣子树是什么药

石枣_中药材_中医世家
《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
Shí Zǎo
石豆、岩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枣、石米(《陕西中草药》),独叶岩珠、鸭舌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土及杂质,阴干。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气生根须状,白色。根茎纤细,横生,具节,节上着生假鳞茎,绿色,小形,卵圆状,具棱。每个假鳞茎顶部生叶1片,狭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脉凹下,全缘。伞形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具细总梗,有花4~6朵;花淡黄色。蒴果卵形。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于悬崖阴湿处,也附生于树干上。分布陕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
甘辛,凉。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甘辛,寒。&②《陕西中草药》:&甘淡,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凉血活血。治高热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肿痛,痈肿,咽痛,跌打损伤。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滋阴降火,清热利湿。治高热惊风,白喉,口腔炎,牙痛,乳痈,背痈,风湿痹痛。&②《陕西中草药》:&活血舒筋,补阴助阳。治半身木遂,四肢瘫痪,风湿麻木,刀伤,跌打损伤,汤、火烫伤,劳伤,小儿高烧抽风,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①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鲜石豆兰一两,水煎服。②治风热咽痛,实火头痛:鲜石豆兰一至二两。水煎服。③治关节肿痛:鲜石豆兰二至四两,金银花藤一两,猪蹄一个,黄酒四两。水炖服。④治乳痈:鲜石豆兰捣烂敷患处,另用鲜全草二两,烧酒一至二两。隔汤炖,分二次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劳伤:石枣一至二两,泡入一斤白酒中,每早、晚各服药酒一至二酒盅;或石枣、石豇豆各五钱,泡酒服。(《陕西中草药》)③治刀伤:石枣适量,研粉,开水调敷伤处。(《陕西中草药》)指导意见:可以的。但如果是临床医生辩证检查后开的药物就可以服用调理。同时注意积极的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调理。注意适当的户外锻炼。
回复于: 15:14:23&&-->&&-->&&-->&石枣子
石枣子用于润肺止咳;散瘀止痛;清热利湿。主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你胁痛;胃腹痛;风湿疼痛;疮疡肿毒。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Shí Zǎo Zi
【英文名】Bigbract Bulbophyllum
【别名】乱角莲、六棱椎、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云南石仙桃,附生植物。根茎粗壮。假鳞茎肉质,疏生,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cm,顶生2枚叶。叶片披针形,革质,长7-15(-23)cm,宽(6-)9-15(25)mm,先端近钝尖,基部收狭成短柄。花葶从被鳞片包着的幼小假鳞茎伸出。总状花序具12-18朵花;花苞片椭圆状长圆形,先端近钝尖拳卷状凹陷;花小,先于叶,白色或稍带粉红色;萼片近等大,宽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舟状,侧萼片背面具脊,长4mm;花瓣和萼片近相似,唇瓣下垂,倒卵形,长5mm,基部具球状的囊,囊长约2mm,先端钝;合蕊柱先端平截。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10-2400m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及沟旁石山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2-3mm,节明显,节间长2-4c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节上有残存气根。假鳞茎圆柱形,长2-3cm,直径2-7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假鳞茎顶端残叶片。质硬,易折断,断面浅棕色,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散瘀止痛;清热利湿。主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你胁痛;胃腹痛;风湿疼痛;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劳伤,周身疼痛,风湿麻木。
【摘录】《中华本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上一篇:&&&&&&&&下一篇: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客服电话:010-
邮件地址:
投诉电话:010-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 举报邮箱:Liparis fargesiiFinet.
【药 名】:石米
【别 名】:小羊耳蒜(《中国图鉴》)、小石枣子(陕西)、石米、还阳(湖北、恩施)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石米的全草。
【功 效】:,除湿,息风止惊,通络。
【主 治】:用于、、或燥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等证。用于。用于。用于。
【归经】:甘,寒。入肺、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出自A+医学百科 “石米”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石米”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枣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