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吉平谁是谁的谁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熊吉平
人物档案:熊吉平,男,中共党员,1947年3月出生于竹溪县原丰坝乡小田坝村。1964年11月参军入伍,1981年至1984年在郧阳地委组织部工作,1984年9月至1989年7月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郧阳保险公司党组书记、经理,1989年8月至1991年11月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藏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1991年12月至2003年6月先后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担任党委(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2003年7月担任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至今。2007年4月兼任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世代为农的熊吉平自幼家境贫寒,饱尝生活的艰辛。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砥砺了他大山一样刚毅的性格,锤炼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他踏入社会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消沉、不气馁。17岁那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报名参军,在绿色军营里摔打了整整16年。期间,他刻苦练习军事技能,潜心学习文化知识,很快成长成熟起来,被提干重用。可以说,戎马经历,对他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他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积累了宝贵的意志和品质。
  1984年9月,时任郧阳地委组织部科长的熊吉平受命组建郧阳地区保险公司,担任总经理。当时,公司一无所有,百废待兴。军人出身的熊吉平服从组织安排,走马上任。面对公司现状,他一方面搭架子,配班子,建章立制,大胆管理,使工作走上正规;一方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考推进山区保险事业的路子和办法。很快,公司内外关系被理顺,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全省保险系统的一面旗帜。当时在湖北保险系统,处处流传着熊吉平一把雨伞,一根竹棍,一个提包,一双铁脚,跑遍郧阳山山岭岭拓展保险业务的动人故事。
  正当熊吉平的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之际,他又面临着一次新的人生选择。1989年初,郧阳地委已将他作为领导班子人选准备考核,谁知,此时闻到风声的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派员找到其谈话,意欲调任他为西藏保险分公司总经理。论职务虽不相上下,但如果留在地方,权力显然大于保险公司;论环境,郧阳山美水美,资源丰富,西藏生存环境恶劣,当时还有政治骚乱,更何况若到西藏,七十高龄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也无法照料。究竟何去何从?最终,一向坚持原则、遵守纪律的他还是听从组织安排,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考验。临行前,他到医院接受检查,结果是:严重的中耳炎,流水不止。还有胃溃疡、贫血。最不妙的是鼻中额弯曲,到了缺氧的地方势必更为不利。加上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不食荤菜。在内地平时吃的就单调,到了高海拔地区,蔬菜品种就更少了,怎么能适应?
  然而,熊吉平没有临阵退缩,这不是他的性格。他克服高原反应、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团结、带领公司一班人一心一意谋发展,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力量向业务一线倾斜,不断拓宽保险业务范围。他一有时间,就深入藏牧民居住区,慰问受灾藏民,宣传保险政策,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藏民心中,深受地方干部群众好评。在他的努力下,迅速扭转了业务收入急速下滑局面,处理了一批遗留赔案,提高了公司的社会信誉,树立了良好形象。根据当地实际,他逐步开设了养殖业保险、登山旅游保险、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等新险种,既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又为企业自身发展拓宽了空间。
  多少年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哪个岗位,熊吉平总是坚持组织原则,带头团结群众,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在哪里都能将单位治理得井井有条,充满生气。尤其是在党风廉正建设方面,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做到不该收的不收,不该报的不报,从不占公家便宜。不管是在西藏、安徽,还是在湖北工作,他都正正派派做人,勤勤肯肯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为此,他多次受到中央省市主管部门和党政组织的表彰,被树为全国保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模范共产党员。本来他可以凭借个人私人关系在仕途上有更大的发展,但他把个人名利、得失置之度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他常说,做官是一阵子,做人是一辈子,淡泊名利,知足长乐。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少小离家的熊吉平身在异地,心系故乡,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故乡的发展与变化。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缘关系,为故乡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而积极奔走,竭尽全力,期望故乡变得越来越美,人民越来越富。
责任编辑:向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基础运◇
〖人格与地格三三搭配〗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成功运◇
〖人格与天格三一搭配〗易有不平不满之状,但以本人德量可无大碍,易患肠胃疾病。
◇其他暗示◇
首领运(智慧仁勇全备、立上位、能领导众人)财富运(多钱财、富贵、白手可获巨财)才艺运(富有艺术天才,对审美、艺术、演艺、体育有通达之能)败财运(凶险病弱,家族缘薄)
您可能需要的相关查询:
新近查询测算的姓名:主编:田祖国 | 热线: | 报料QQ: | 收稿信箱: |
您当前的位置:&&>&&
广安前锋区“引资办学” 让新区走出中职荒原
【】 【】 【来源:】
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授课现场
  四川新闻网广安4月24日讯(文治华 熊吉平) 2013年3月以来,“前锋区”这一崭新称谓逐渐让世人熟知。翻开近两年该区中职教育发展历程,展示给笔者的无疑是一抹从荒原走向绿洲的痕迹。前锋区教科体局教育股负责人介绍,建区初期,全区中职教育尚处于空白,全区范围内没有任何中职学校,大量就读中职学校学生仍需输向外区中职学校,这与新区 “工业强区”的理念极不协调,也严重制约了新区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据统计,仅2013年、2014年,全区输向区外中职学生达2000余人。
  转思路,调整航向
  在瓶颈制约面前,新区教育人没有“靠天吃饭”,及时转变了观念,制定“立足区划实际,着眼社会需求,突出职能监管”的工作思路,将中职教育发展纳入全区“十二五”、“十三五”和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同时,针对工业园区需求,及时整合迁建观阁职中和引资办学等中职教育发展构想,多次提交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逐步构建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化工业化进程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职教发展组织保障也得到加强,全区成立了以区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科技体育局,由分管负责人具体牵头落实职教招商、招生宣传、日常监管等工作,并积极向上省、市争取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寻求各类政策扶持,确保职业教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全区20余所学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标语、宣讲资料,深入乡镇、村社、家庭,广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力推广职业技术人才创业成功典型,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业观,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抓机遇,注重引领
  “我们正前行在梦想的路上,虽然它充满荆棘与泥泞!”该区一名就读中职学校学生如斯说。为打破中职教育发展僵局,前锋新区在机制上,着重从三方面入手。
  一方面,放宽了办学条件。制定出台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清理、废止不利于兴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有关规定,放宽职业教育准入条件,取消一切歧视性准入限制,在机构设立、手续办理等方面优化审批流程,一切从简、从快、从优,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其次,完善了体制机制。设立职业教育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实行区级领导、部门定点帮扶职业学校发展机制,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考核制度,将职业教育招生等民生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强化检查督促,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一票否决”,基本形成政府统筹、部门主管、相关单位协调推进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再其次,创新办学模式。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到前锋区投资开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努力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铺设绿色通道,实现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积极争取闲置国有资产优先优惠出租、转让等政策,促成新城区400亩土地规划用于职业教育发展。
  强监管,加速发展
  2015年2月,广安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顺利落户前锋新区,实现新区中职教育“零”的突破,新区中职学子也嗅到了新翻泥土的气息。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该校校舍面积达4500平方米,投入实训设备近300万元,设置汽车维修、服装设计等5个专业。
  有了自己的中职教育,“如何监管”的问题也提上了该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针对这个问题,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副局长刘福林作了全面介绍,下步工作中,全局上下将进一步加大强化政策扶持,积极思考西部牛仔城等企业办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不断壮大职教产业,有效开展社会服务;认真执行有关资助政策,广泛宣传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协调通过国家助学金、学生贷款、专项补贴等方式资助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将进一步规范中职招生,出台中职招生不准用经济手段组织生源、不准违背学生意愿招生、不准招生学校违规宣传、不准封锁招生信息、不准招收初中非毕业年级学生、不准扰乱中职招生秩序等制度,严查严处违规招生行为,有效规范招生秩序。将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按照定编、定岗、定责原则,多渠道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并积极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加大学校“双师型”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彻底转变“子女上高中读大学,才算有出息,家庭才有光彩”的认识观念。
编辑:田祖国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值此新春佳节,我向广大网友们拜年!恭祝新春快乐,幸福吉祥!
广大建设者放弃节假日,抢晴天、战雨天,狠抓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问我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