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输变电铁塔多少米内禁止铁塔土建施工标准?

【word】 输电线路铁塔拆除施工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word】 输电线路铁塔拆除施工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输配电线路施工及检修规程 - 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 -
建工之家 [本周开放注册] 一级建造师考试|建筑施工|建筑资料下载|施工方案措施|建筑图纸|建筑软件| - Powered by Discuz!
帖子75&积分值80 (点)&建工币68 (枚)&推广业绩0 (次)&
输配电线路施工及检修规程
输配电线路施工及检修规程
本规程适于我局所属10-66KV架空输配电线路的大、小修改造工程10KV以下的低压配电线路也参照本规程执行。
& & 本规程依据部颁《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程》、《架空送电线路施.验收规范》。
&&线路检修、运行全部人员,配电变压器运行、维护人员。严格执行本规程。生产副局长、生技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应熟悉本规程。
& & 本规程与上级规程有抵触时,应按上级规程执行;,别条文需要&&修改时,应提出修改意见,由生技科审定,生产局长批准后执行。
一&&定位分坑
& & 1.1&&定位分坑的要求:施工测量工作,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原设计无要求,对于10干伏及以上的线路使用经纬仪测定。对于10千伏及以下的线路如长度小于500米,可使用花杆进行人工测定。
& & 1.2&&对于特殊塔杆的更换工作,其定位应按施工设计进行,如无设计时可参照下列规定进行。
& & 1.2.1&&为防止中心桩发生位移,施工前应对所有设计桩位进行复测、对定线位的测量应力求准确,且以中心桩上的小钉为基点中心。
& & 1.2.2&&以杆位中心桩为准进行分坑测量时,应设立坑位方向桩和作为基础找正用的辅桩,还应在垂直线路中心方向设立辅助桩作为校核杆塔起立后是否迈步偏移的依据。
二& &杆塔基础
& & 2.1&&基础的挖掘:
& & 2.1.1&&杆坑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其允许施工误差下翌过+100毫米,-50毫米。
& & 2.1.2&&挖掘基坑时,坑底应平整,坑底规格应为底盘周围各加200毫米左右的咨度。
& & 2.1.3&&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杆体的施工基面为基准,拉线基础坑深度设计未提出施工基面时,一般应以拉线基础中心的地面高度为基准,见图2-1,图2-2
图2-1 杆塔基础坑& && && && && && && && &图2-2拉线基础坑
& & a一施二基面值
& & b一坑深
& & 0一中心桩
& & 2.1.4&&在基坑深度误差超过+100毫米以上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 & 2.1.4.1&&铁塔基坑其深部分应以铺石灌25号水泥砂浆处理。
& & 2.1.4.2&&水泥杆塔基坑深度超过规定值在100一300毫米之间时,其超深部分应填土夯实超过300毫米铺石灌25号水泥砂浆处理。
& & 2.1.4.3&&凡不能做填土夯实处理的基坑超深部分,如水泥、流沙坑、淤泥坑一石坑等均应以铺石灌浆处理或采用其它方法处理,如超深不影响对地面及其他各种线下设施对线路交叉跨越时,也可不做处理,但要做记录。
& & 2.1.4.4&&基坑深度因特殊情况,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并做好记录(有设计单位时应取得同意)。
& & 2.1.5&&供施工立杆用的杆坑马道,其方向和长度应满足立杆需要,一般马道的坡度不大于45℃,其长度一般为杆塔深度的2/3或者相同,宽度略大于杆根直径,其深度一般掌握在离底盘0.5米。
& & 2.1.6&&拉线地锚及拉线盘的埋设深度除设计者外立符合下列规定。
& & 66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地线拉线盘埋深一般不得小于2米,但导线拉线盘埋深不得小于2.4米,如系砾石、流沙基坑适当加深。lOkV及以下配电线路拉线盘埋深一般不应小于1.5米,但土壤较差,如砾石、流沙等地锚石应适当深埋。
& & 2.1.7&&拉线基坑的马道,应以拉线与地面夹角为准。
& & 2.1.8&&接地沟的长度及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接地电阻,其深度不应小于600毫米。
& & 2.2&&配电线路水泥电杆埋深:
& & 2.2.1&&水泥电杆的埋设深度无设计要求时,一般应符合表2-1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要经过验算方可工作。
水泥杆高(米)&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6& & & & 18
埋深(米)&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O& & & & 2.3& & & & 2.6-3.0
& & 2.2.2&&拉杆的埋设深度为:
& & 7米以下者1米、8米以上者1.2米,
& & 2.3& &预制基础的安装:
& & 2.3.1&&混凝土双杆或三联杆底盘基础应操平找正。
& & 2.3.2&&水泥杆的底盘表面应保持水平、找正后应立即在周围填土夯实以防立杆时底盘走动,水泥底盘的允许安装误差为:
& & 2.3.2.1&&单杆底盘的中心及两底盘中心连线的中点与中心桩之间在横线路及顺线路方面偏离应不大于30毫米。
& & 2.3.2.2&&两底盘中心在垂直线路方向扭转(迈步)应不大于根开
& & 2.3.2.3&&同一基杆各底盘主心的根开误差应不大于正负击。
& & 2.3.2.4&&底盘在满足设计坑深的允许误差值后,其相互间高差应不超过20毫米。
& & 2.3.2.5&&单杆的底盘中心偏离线路中心误差不得大于50毫米。
& & 2.4&&混凝土基础浇灌:
& & 2.4.1&&铁塔基础安装,如无设计者,应参照下列规定:
& & 2.4.1.1&&如主柱与底盘垂直度正角后,即进行柱顶高差操平,如图2—3所示。
图2-3制基础安装图
帖子75&积分值80 (点)&建工币68 (枚)&推广业绩0 (次)&
2.4.1.:&&交差操平后即进行找正,方法如图2—4所示。
& & a.& &先测A角的基础对角线是否在线路的转角45℃线上(正方形基础为45℃,对于长方形的基础,按计算出的0角)。
& & b.&&用钢尺从中心桩丈量到基础的地角螺丝的中心距离。
& & c.&&以上的角度与距离不对时,应用千斤顶将基础缓缓移动,直至完全合乎要求为止。
& & d.&&A角找正操平后,以同样的方法测量B、C、D脚,并以A脚为基点测量A脚与B、D脚螺丝之间相互距离,然后测A脚与C脚螺丝相互距离,(对角线)是否与要求尺寸相符,其最大的误差不得超过 。( )
& & e.&&四脚基础的基面应复查是否在同一水面上,全部操平找正后,
&&四脚螺丝相互距离对角线符合要求。 一般转角塔的基础受压侧的两个腿应比受拉的两个腿高出2-3公分。
& & f.&&全部操平找正后,再紧固一次底盘和主体本体接触紧密。安装螺丝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浇制保护帽。
& & 2.4.2&&现浇铁塔混凝土基础,校正操平方法可参照2.4.1条执行。其它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 & 2.4.2.1&&浇制前应按设计图纸检查模板,钢筋各部尺寸,钢筋与模板的间隙,如系角度塔,还应检查角度塔的角度方向。
& & 2.4.2.2&&浇注前必须检查混凝土标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 & 2.4.2.3&&混凝土运到基础边,应立即进行浇灌。若发生沉淀应重新搅拌后再浇灌。
& & 2.4.2.4&&浇灌方法必须从一角开始,不得从四面八方同时浇灌。浇灌混凝土工作必须连续进行不出现施工缝。如不得已而中断施工2小时,必须等到混凝土坑压强度不小于12公斤/平方厘米后。将旧面打毛并清洗干净,先浇一层与本基础混凝土同样成分的泥沙浆,然后继续浇灌。
& & 2.4.2.5&&浇灌过程中不得有漏浆现象,发现漏浆应立即堵塞;
& & 2.4.2.6&&浇制中如模盒支撑发生变形移动,应立即停止浇制,浇未凝时,将变形部分找正操平,改正后重新捣固一遍再继续工作;
& & 2.4.2.7&&浇入基础的地脚螺丝安装前应除锈,并将丝扣部分包裹好,安装位置要正确,绑扎要牢固,防止浇制混凝土时移位。
& & 2.4.2.8&&浇制前应将坑内积水群除干净,基础坑深超过设计深度时,应用毛石填平,浇灌25#水泥沙浆。不得作素土夯实。
& & 2.4.2.9&&混凝土应分层浇制和捣固,每层厚度以200毫米为宜。
& & 2.4.2.10&&浇制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米,如果超过2米时应设斜槽,沿槽沟高处滑落。
& & 2.4.2.11&&大型断面混凝土基础,要渗入毛石应由设计决定。
& & 2.4.2.12&&浇制中随时进行捣固,特别注意在角落和狭窄处不得参差不均,直至表面开始露水泥砂浆为好,也不要过度捣固,浇完后进行找平。& &
&&2.4.3&&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2.4.3.1&&塌落度:每基至少进行两次检查,作好记录。
&&2.4.3.2&&配合比:每基至少进行两次检查,作好记录。
&&2.4.3.3&&强度:每一转角耐张塔基础取一组样品(三块20×20×20(厘米)3),每5基直线塔取一组样品,在现场制作(同样保护条件)。
&&2.4.4&&混凝土的养护:
&&2.4.4.1&&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必须在浇制完后12小时内开始,用湿的草袋鸯召草复盖在上面每日浇水数次,在24小时后更应加强浇水。保持混凝土经常湿润,直至拆模后,仍须在其表盖草袋等物直至养护期满。
& & 2.4.4.2&&拆模一般在浇灌后5- 6天进行,拆模后发现缺陷,应会同设计部门及时处理补强。
& & 2.4.4.3&&冬季一般施工,必要时加防冻剂保温。
& & 2.5& &基坑的回填:
& & 2.5.1& &回填基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2.5.1.1&&利用原有土质回填时,每填入400毫米应夯实一次。
& & 2.5.1.2&&对于10米以上的配电线路水泥杆,一般要求用块石及泥土掺填,并在最后夯实一次,以加固杆基。
& & 2.5.1.3&&回填石坑时应尽量掺入碎石和好土。
& & 2.5.1.4&&回填冻土时应将冻块打碎。& &
& & 2.5.1.5&&回填水坑时应排除坑内积水,若积水难以排涂,回填土后其临时拉线必须待电杆稳固后解除。
& & 2.5.1.6&&当回填一般土质时,应修筑防沉层,防沉层上部的面积应不小于坑(沟)口。对杆杭、拉线坑及马道的防沉层高出地面300毫米。接地沟的防沉层高出地面的一般为100毫米,当回填土为不易夯实的地壤时,基础坑的防沉层应高出地面500毫米,接地沟的防沉层应高出地面200毫米。
& & 2.5.2&&杆塔基础因施工困难达不到设计埋深以及夕盆山坡和河道附近易受冲刷时,应采取其它加固措施,以防杆塔倾斜。
三& & 器材的检验
& & 3.1&&线材:& &
& & 3.1.1&&线路使用的所有线材,其技术特性,制造规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在取得合格证或出厂证明后,尚须进行下列外观检差。
& & 3.1.1.1&&不得有松股、交叉、折叠、硬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 & 3.1.1.2&&铝线不得有严重的腐蚀现象。
& & 3.1.1.3&&钢线表面要镀锌良好,不得锈蚀。
& & 3.1.1.4&&绞股线的绞制方向是否一致。
& & 3.1.2& &新规格的线材,必须取得国家或电力部相应技术鉴定后方可使用。
& & 3.2& &金具:
& & 3.2.1&&所有金具其规格、型号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使用前应作下列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应使用。
& & 3.2.1.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 气泡等缺陷。
& & 3.2.1.2&&线夹压板及导线的接触面应光滑平整。
& & 3.2.1.3&&悬垂线夹以回转轴为中心能自由转动45度以上。
& & 3.2.1.4&&镀锌无脱落锈蚀现象。
& & 3.2.1.5&&使用带肖孔的螺栓应与金具配合。
& & 3.2.2& &螺栓表面不得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锈蚀等现象。螺杆与螺母应配套合格。
& & 3.3&&绝缘瓷件
& & 3.3.1&&各种绝缘瓷件必须有厂家合格证,其电气与机械的各项性能应符国家规定。
& & 在使用前和检修中尚须进行下列检查,如有缺陷应进行处理:
& & 3.3.1.1&&各种尺寸符合要求,装配合适。
& & 3.3.1.2&&铁件与瓷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完好。
& & 3.3.1.3&&新架线路的绝缘瓷件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掉纹、掉渣、缺陷、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现象。
& & 3.3.1.1&&弹簧肖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
& & 3.3.2&&运行中的绝缘子,当发现有裂纹、放电痕迹、瓷釉烧损、铁件裂纹,松动及外部损伤,针式绝缘子超过6×6毫米2,悬式绝缘子、瓷横拄超过10×10毫米2时应予更换。
& & 3.3.3&&新装和轮换的绝缘子,必须经过电气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 3.4&&水泥电杆及水泥预制品
& & 3.4.1&&水泥电杆表面应平直光滑,内外壁均不应有露筋、跑浆、水泥脱落等观象,放置地面检查时杆身不得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迢过0.1毫米,裂纹长度不过1/3圆周长。
& & 3.4.2&&水泥叉梁、横担等长大予制构件应符合表3-1的规定。表3-1& && && && &&&构件的几何尺寸允许误差
长度6杆及以上者为& & & & ±20毫米
6杆以下者& & & & ±10毫米
安装孔距& & & & ±5毫米
构件弯曲& & & & 1/1000
横断面尺寸& & & & +8毫米-5毫米
& & 3.4.3&&水泥底盘、拉线盘、应无裂纹,露筋等缺陷,并以符合表3—2规定
表3-2& && && && &构件的几何尺寸允许误差
构件厚度:摇盘、拉线盘& & & & ±5毫米
构件长度& & & & ±10毫米
四& & 水泥塔杆的安装与检修:
& & 4.1&&一般规定:
& & 4.1.1&&水泥电杆分段接口及组装用的铁附件,应采取防锈措施,并应妥加保护。在运输、组装、起吊过程中不得其变形,损坏防锈层,应刷防锈漆。
& & 4.1.2&&水泥杆塔附件的组装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组装扣各部尺寸必须正确。
& & 4.1.3&&水泥杆塔各部件组装应配套,且紧密牢固,交叉构件在交叉处有空隙者,应装设相同厚度的垫圈或垫板。
& & 4.1.4&&用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4.1.4.1&&螺柱应与构件面垂直,螺杆与螺头的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空隙。
& & 4.1.4.2&&螺帽紧好后露出的丝扣应少于2扣。
& & 4.1.4.3&&承受剪力较大的螺栓,其丝扣不得位于连接构件的剪力面内。
& & 4.1.4.4&&必须加垫者,每端所加垫圈不应超过两个,在个别情况下,螺帽端所加垫圈的数量也不应超过五个。
& & 4.1.5&&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 & 4.1.5.1&&立体结构。
& & a. 水平方向者由内向外;
& & b. 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
& & 4.1.5.2& &单面结构。
& & a. 顺线起方向者由送电侧穿入:
& & b. 横线起方向者两侧由内向外,中间者由左向右(指面向受电侧);
& & c. 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 & 4.1.6& &杆塔的全部螺栓应紧固两次,第一次在杆塔组装时,第二次在架线后。
&&4.2&&排杆与焊杆:
&&4.2.1&&运至各桩号的水泥电杆元件应按杆型图检查其规格、尺寸及予埋件的位置是否正确, 同时检查是否有因运输而造成的混凝土剥落、裂纹及露筋等缺陷,放置地面检查时横向裂纹宽度应不超过0.1毫米。
& & 4.2.2&&分段连接的水泥杆,在连接前必须将电杆准确排好,垫固稳当,排杆后各段必须在同一轴线上。
& & 4.2.3&&排杆时应注意各段予留孔的位置应符合各部件的组装要求。
& & 4.2.4&&排杆时场地不平要修整、支点垫件尽量采用垫木,支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0米及以下高度的水泥杆采用二点支撑。10米以上采用三点支撑。
& & 4.2.5&&利用现场土堆排杆塔时必须保证土堆不致松脱变形。
& & 4.2.6&&钢圈连接的水泥电杆焊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 & 4.2.6.1&&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泥垢等污物应清除干净;
& & 4.2.6.2&&钢圈应对齐,中间留有2一5毫米的焊口间隙,当钢圈有偏心时,立按杆塔找正。
& & 4.2.6.3&&先点焊3—4处,然后进行焊接。
& & 4.2.6.4&&电杆焊接必须由持有合格证的焊工操作。
帖子75&积分值80 (点)&建工币68 (枚)&推广业绩0 (次)&
4.2.6.5&&所有的焊条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 & 4.2.6.6&&雨、雪、大风中只有采取妥善防护措施后,方可施焊。当气温低于 –20℃焊接时,应采取予热措施,予热温度为100℃一200℃,焊后并使温度缓慢下降。
4.2.6&&焊后的尺寸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 4-1& && && &钢圈焊接缝规定(单位:毫米)
钢圈厚度& & & && &&&焊接高度& & & & 焊接宽度& & & & 备&&注
6& & & && &&&1.5& & & && &&&11.13& & & && &&&多屋焊接
8& & & && &&&2.O& & & && &&&14.18& & & && &&&多屋焊接
10& & & && &&&2.5& & & && &&&17.21& & & && &&&多屋焊接
& & 4.2.6.8&&焊缝应是平滑的线鳞状,焊缝中严禁堵塞焊条或其它金属,并不得有严重的气孔、咬边等现象。
& & 4.2.6.9&&焊完后水泥杆弯曲度,不得超过杆长的2/1000,如弯曲度超过此规定时,必须割断后调直重新施焊。
& & 4.2.6.10&&焊完后的钢圈防锈处理应在完全冷却后进行,应涂刷防锈漆和灰油各一道。
& & 4.3& & 水泥杆的组立:& &
& & 4.3.1&&水泥杆在起立前,应检查上端者头是否完整。如堵头脱落,应封堵严密并抹平。
& & 4.3.2&&组装双杆型水泥杆塔,应先测量两杆上下两端的根开及对角线,符合要求后,方进行。
& & 4.3.3&&组立12米及以下的单杆或10米以下的π型杆,所有单根绳径不小于19毫米的综绳复式滑轮组。控制电杆倾向的临时拉线所用10毫米综绳或10毫米的钢丝绳。用后制动控制杆根。
& & 4.3.4&&组立15米以上的单杆或10米以上π型杆应采取用绞磨,控制杆塔的临时拉线应使用直径为13毫米的钢丝绳,杆根的制动绳应带有地锚或复式滑车制动器,其绳径不应小于22毫米的钢丝绳。
& & 4.3.5&&组立15米及以上的单杆或10米及以上π型杆时,制动牵引的临时地锚应符合下列规定。
& & 4.3.5.1&&木质地锚的直径不应小于280毫米,长度不小于1.2米,地锚钢丝绳直径不小于2毫米2。
& & 4.3.5.2&&地锚的坑深应满足所承受的拉力,但其深度不应小于1.3米。
& & 4.3.5.3&&埋入地下的地锚其回填土应夯实。& &
& & 4.3.5.4&&牵引地锚的位置与杆塔基杆中心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2倍。
& & 4.3.6&&组立杆塔用木抱杆的规定:
& & 4.3.6.1&&组立12米及以上的单杆或10米以上的π型杆,应使用“人”字抱杆,抱杆与地面夹角应为60°,抱杆高度应不小于杆塔高度的1/2。
& & 4.3.6.2&&组立15米以下的单杆或10米以下的π型杆塔其抱杆的梢径不应小于130毫米。
& & 4.3.6.3&&组立15米以上的单杆或10米以上的π型杆塔其抱杆的梢径不应小于170毫米。
& & 4.3.6.4&&组立15米以上的π型杆,其抱杆的梢径不应小于190毫米。
& & 4.3.6.5&&在土壤松散或硬滑地面上工作,应分别采取防止抱杆基脚下沉或滑动的措施。
& & 4.3.7& &起立结构形式特殊或重量过大的杆塔,必须执行该工程开工前制定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 4.3.8&&一切牵引绳索,在吊持处至少缠绕2圈。
& & 4.3.9&&如因起吊需要在某些涂刷油漆或有尖锐棱角的钢铁部件上栓挽钢丝绳时,应在栓挽处采取衬垫措施。
& & 4.3.10&&起立拨梢15米及以下的单杆时,吊点可参考下表:
表4-2& && &&&15米以下单杆起立时吊点
梢&&径& & & & 长度(米)& & & & 重心距大头(米)& & & & 参考重量(公斤)
Φ190& & & & 9
15& & & & 3.95
6.6& & & & 710
& & 4.3.11&&组立带有水泥叉梁的π型杆塔时,为防止叉梁自重造成下垂,应在叉粱中间加绑补强横木。组立无叉梁的π型杆塔时,为防止杆身的偏扭,亦应加装临时的补强措施装置。
& & 4.3.12&&杆塔起吊开始后,其顶部离开地面0.5米时,应暂时停止起吊,检查各部状况安全可靠后再继续起吊,在起吊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杆根是否对准杆基中心,各部地锚是否有上拔现象,如杆根偏斜或地锚有上拔现象应停止立杆,待采取措施后再行起吊。
& & 4.3.13&&在杆塔起吊过程中,若发现抱杆滑动,应立即停止起立,设法固定好抱杆后再继续起吊。当杆起立到70°左右时,应留好反向方向的临时拉绳,起立到80—85°时,应停止起立,然后缓缓的压缩牵引绳调整杆塔。
& & 4.3.14&&当杆塔起立后,其基础回填尚未夯实前,不准拆除临时拉线。浅埋式的杆塔必须加装正式拉线后,方可拆除临时拉线。
& & 4.4&&质量标准
&&4.4.1& & 水泥杆组立后安装尺寸,其误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 & 4.4.1.1&&根开距离尺寸±5/1000
& & 4.4.1.2&&两杆的扭转(迈步)1/lOO(根开距离)
& & 4.4.1.3&&横栏长杆塔结耕面的歪扭5/1000,(横担长度)
& & 4.4.1.4&&杆塔偏离中心线50毫米
& & 4.4.1.5&&杆塔顺线路向前后移动,直线、耐张杆为100毫米,转角杆50毫米
&&4.4.1.6&&杆塔倾斜度3/1000杆高。
&&4.4.1.7&&双杆型杆高低差:根开3米及以下距离时, 不得超过30毫米,根开3米以上距离不得超过40毫米。
& & 4.4.2&&终端杆及转角杆在架线后严禁拉线点向受力侧偏离,因此在未架线前应根据受力大小预先向外侧倾斜杆径的1/2 或全径。
& & 4.5&&运行中水泥杆的检修工艺:
& & 4.5.1&&运行中的水泥杆塔其倾斜、弯曲超过允许范围的矫正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
& & 4.5.1.1&&顺线路的倾斜矫正,66千伏以上的线路可根据倾斜情况使用牵引工具,并在倾斜的方向装设临时拉线后再刨开基部泥土矫正。有卡盘的应将卡盘露出,矫正后如导线线夹和防震锤倾斜时应调整。10KV线路可根据倾斜情况使用大绳或人力矫正,但事先应将瓷瓶线全部松解,并适当将塔基部泥土刨开。
& & 4.5.1.2&&横线路方向倾斜的矫正,除不松解导线线夹及瓷瓶绑线外,其它均应按上述规定执行。但对有又梁的π型杆应采取边矫正杆塔边矫正叉梁的方法。& &
& & 4.5.1.3&&转角和终端杆端倾斜的矫正,应根据杆塔倾斜程度和导线或避雷线弛度松紧情况确定施工方法。可将导线松开进行矫正,但必须设好临时拉线,防止松解导线和避雷线时杆塔倾倒和被拉扭。可利用杆塔的拉线进行,但事先应检查拉线的强度和牢固状况是否可靠,必要时设置绞磨或其它牵引机具进行矫正。
& & 4.5.2&&对于特殊杆塔或吨位较大的杆塔,其矫正工作须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 & 4.5.3&&杆塔因受外力冲击或运行中老化变形而出现弯曲露筋及裂纹,在轻微影响杆基强度的情况下,可增抹环氧树脂胶泥处理。
五& & 横担安装组合:
& & 5.1&&横担的组装位置除设计有规定外,一律装在受电侧,承力杆横担装于拉线侧,转角杆的横担应装于分角线上。& &
& & 5.2&&铁横担及杆塔上其它铁件均应热镀锌处理。绝缘子用的螺栓孔径,必须与螺栓直径相等。其它螺栓孔径允许比直径大1.5-3毫米。
& & 5.3&&高低压横担的垂直与交叉距离,在无设计规定时不应小于表5--1所列数值。
表 5-1& && && && && && && && && && && && && && & 单位:毫米
项目& & & & 380/220V& & & & 低压线与6—10& & 千伏线路
& & & & 垂直& & & & 交叉& & & & 垂直
档距不超适60m& & & & 750& & & & 400& & & & 1500
5.4&&线间距离在无设计规定时,至少不应小于表5-2的规定:
表 5-2& && && && && && && && && && && && && && &单位:米
电压等级& & & & 档& && &距(米)
& & & & 40以下& & & & 50& & & & 60& & & & 70& & & & 80& & & & 90& & & & 100& & & & 110& & & & 120
6-10千伏& & & & 0.6& & & & O.65& & & & O.70& & & & O.75& & & & O.85& & & & O.90& & & & 1.OO& & & & 1.05& & & & 1.15
380/220伏& & & & 0.30& & & & 0.40& & & & 0.45& & & & O.50& & & & & & & & & & & & & & & & & & & &
& & 5.6&&横担安装后的歪斜一般不应超过横担全长的
六& & 铁塔的安装与检修
& & 6.1&&一般规定
& & 6.1.1&&铁塔的组立,可采用分段组立、整体组立和地面组装逐段上顶的组塔施工方法,分段组立分为:
& & 6.1.1.1&&内抱杆单吊法。
& & 6.1.1.2&&内抱杆双吊法(只适用螺栓式塔)。
& & 6.1.1.3&&小抱杆逐个构件吊装法(只适用于螺栓式塔)
& & 6.1.2&&铁塔组立方法,可根据施工经验、施工机具和现场情况选定,但施工前必须制定组塔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6.1.3&&铁塔组装前,应对塔材的规格、数量、件号对照施工图纸认真核对,按段分类堆放塔材应平直,无变曲变形,一般允许弯曲度为3度 ,且最大弯曲变形量应不超过5毫米,禁止用塔材撬动或抬运东西。
6.1.4由于运输及其它原因造成变形,但未超过表6- 1的规定数值量,准许在现场用冷矫正法,矮正后不得有裂纹和硬伤。
表 6-1& && &&&冷矫正法的角钢变形限度
角钢宽度(毫米)& & & & 变形限度(%)& & & & 角钢宽度(毫米)& & & & 变形限度(%。)
80& & & & 35
17& & & & 90
200& & & & 15
& & 6.2&&铁塔的组装:
& & 6.2.1&&组立铁塔前,必须检查铁塔基础符合下列规定时方可施工:
& & 6.2.1.1&&经中间检查已验收合格
& & 6.2.1.2&&混凝土强度达到以下规定值:
& & 分解组塔时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
& & 整体立塔时,应达到设计强调的100%。
& & 6.2.2&&铁塔的组装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 & 6.2.2.1&&螺栓式铁塔的分段组装,应先将塔脚基座装在基础地脚螺丝上予以找正并紧固。
& & 6.2.2.2&&铁塔在组装中,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如遇不易组装的构件时&&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组装,如发现号件不符时,应按施工图纸认真核对其尺寸和方位,不得随意代替。
& & 6.2.2.3&&构件连接的螺栓长度和无扣部分应符合设计要求。
& & 6.2.2.4&&螺栓垫圈应按照施工图纸规定的部位装设,其数量不增减。
& & 6.2.2.5&&螺栓穿入方向,立体结构者,水平方向,&&由里向外穿,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穿。
& & 6.2.3&&各部连接均应合适,对螺孔位置不正者,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毫米,若超过3毫米,应堵焊重心打眼,禁止用电、气焊扩孔或烧孔。
& & 6.2.4&&组装校正后,全部螺丝应紧固两次。第一次在铁塔立后。第二次在架设导线及避雷线后。在第二次紧固后丝扣漏出应不少于2扣。复紧后,应随即将基础顶面以上6米范围内的全部螺栓,逐个施加防松措施,即:将紧靠螺丝母处侧的螺纹上用电气焊焊死,随后涂刷线樟丹稚防锈漆。
& & 6.2.5&&塔材构件凡在现场经切边、扩孔、打孔和烧焊及锌掉部位均应补刷铅油。
& & 6.3&&铁塔的检修:
& & 6.3.l&&铁塔的构件由于运行年久而裂纹、开焊、变形或其它原因降低了机械强度时,螺栓式铁塔应予以更换构件,焊接式铁塔加铁板焊接补强。如不能焊接可用螺栓固定,但补强加固前,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铁塔因补焊或打孔时变形。& &
& & 6.3.2&&铁塔定期涂刷防锈漆,必须在涂刷前用钢丝刷钿刮刀清除陈旧油漆和铁锈污垢,并用毛刷或布擦试干净后再涂刷防秀漆。
& & 6.4&&安装与检修的质量标准。
& & 6.4.1&&铁塔组立后,塔脚底板应与基础平面接触良好如有空隙应适当垫铁片,并灌以水泥砂浆,架线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浇制保护帽,保护帽不应积水,不得有裂缝。& &
& & 6.4.2&&铁塔组立后,各部连接螺栓数量不得缺少的各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1/750。
& & 结构倾斜:1、一般塔:3%。
& && && && &&&2、高塔:1.S%。
& & 注:高塔系指按大跨越设计且高度在80米及以下铁塔。
& & 6.4.3&&凡在现场进行塔材的切角、铅孔等加工,其相互距离不得小于图6-1、6-2所示规定。
& & 图5—1解钢孔位& & 图6—2钢板孔位
七& & 拉线装置
& & 7.1一般规定:
& & 7.1.1&&杆塔拉线所用金具及铁附件,应按第4条所列的有关规定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应安装。
& & 7.1.2&&拉线棒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热镀锌并与拉线盘连接牢固。
& & 7.1.3&&10千伏高压配电线路安装的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 & 7.1.3.1&&郊区一般每隔8一10基装设一基防风拉线。
& & 7.1.3.2&&15°以内不开断导线的转角杆只打外侧拉线。
& & 7.1.3.3&&15°以上至60°转角杆应打顺线拉线,必要时应增打外侧拉线,并使其受力均匀。&&
& & 7.1.3.4&&60°以上至90°转角杆可只打顺线拉线。
& & 7.2&&质量标准:
& & 7.2.1&&拉线在水泥杆上的固定,除有设计者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 & 7.2.1.1&&楔形线夹和UT形线夹其舌板与拉线应接触紧密,在拉线受力后应无滑动现象,钢绞线的端头应装设在非受力面一侧,安装时线股不应一损伤。
& & 7.2.1.2&&钢绞线的端头露出部分规定:
帖子75&积分值80 (点)&建工币68 (枚)&推广业绩0 (次)&
上端应为300毫米。所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的单股镀锌铁线绑扎。
& & 下端露出部分应500毫米。且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的单股镀锌铁线绑扎
& & 7.2.1.3&&拉线的交叉处不得互相摩擦;
& & 7.2.1.4&&拉线调好后,UT型线夹露出的丝扣长度应为10一30毫米。
& & 7.2.2&&架线后全部拉线应进行一次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 7.2.2.1&&拉线应呈一直线,与杆身的夹角误差应不超过1度。
& & 7.2.2.2&&拉线由多根组成者,每根受力应一致。
& & 7.2.3&&跨道板桩埋深为参照杆塔的埋深度规定进行,其倾斜度一般应为10度左右,拉线抱箍距杆顶为200毫米。
& & 7.2.4&&水平拉线在跨越马路、汽车路及其它交通道路时,其地距离一般不应小于6米。
& & 7.2.5&&在居民区若拉线高于带电导线,应加装拉线瓷瓶,且必须使拉线瓷瓶距位于带电部位以下,一般情况下,拉线瓷瓶距拉线上端头3米。& &
& &7.2.6&&输配电线路拉线应采用混凝土拉线盘,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7.2.7&&拉线所用的水泥拉线盘,除有设计者外,应符合表7—1规定。
表7-1& && && && & 拉线盘规格及配合表
拉线规格& & & & 拉线盘规格& & & & 拉线棒直径& & & & U型环参格& & & & 备注
GJ-35-50& & & & LP-8& & & & ≥16& & & & Ul一20& & & &
GJ-70& & & & LP-10& & & & ≥20& & & & U1一20& & & &
2×GJ-70或GJ-100& & & & LP-12& & & & ≥22& & & & U1一30& & & &
2×GJ-70或GJ-120& & & & LP-14& & & & ≥25& & & & U1一30& & & &
2×GJ-70或GJ-120& & & & LP-16& & & & ≥28& & & & Ul—30& & & &
拉线长度可用下列公式近似计算(a=30°一60°时)c=O.72(a+b)
a.为拉线对夹角
b.为拉线在杆塔上固定点到地面距离(米)
c.为拉线杆塔基至地锚距离(米)
d.为拉线长度。
图7-1拉线长度计算图
& & 7.2.8&&水泥拉盘如有裂纹,水泥剥落破损缺陷,应增补水泥沙浆后使用,但裂纹位于受拉力侧或剥落的长度贯穿一个面,且深度已露主筋时,则不准使用。
& & 7.2.9&&拉线盘与拉线棒必须垂直,不得倾离中心位置。
& & 7.2.10&&拉线棒与拉线必须成一条直线。
& & 7.2.11&&拉线坑的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 & 7.2.12&&拉线棒在埋入基坑前,均应将构件安装牢固。拉线棒与拉线的连接应使用双螺母。
八& &&&架线工程& &
& & 8.1&&导线、避雷线的选择:
& & 8.1.1&&送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和避雷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
& & 8.1.2&&钢芯铝绞线及其它复合导线及按综合瞬时破坏应力进行计算。
& & 8.1.3&&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应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大跨越的截面一般应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 & 8.1.4&&导线和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 & 8.1.5&&避雷线与导线的配合应符合表8—1规定。
号& & & & LGJ-35
LGJ-70& & & & LGJ-95&&LGJ-120
LGJQ-185& & & & LGJ-240
LGJQ-400& & & & LGJ-400
LGJQ-500及以上
避雷线型& & & & GJ-25& & & & GJ-35& & & & GJ-50& & & & GJ-70
&&8.1.6&&导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但其最小截面钢芯铝绞线不得小于50平方毫米,钢绞线不得小于35平方毫米。
&&8.2&&放线
&&8.2.1&&搬运导线和避雷线时应轻装轻卸。
&&8.2.2&&放线前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 & 8.2.2.1&&根据方向及长度布置线盘的安放位置。
& & 8.2.2.2&&将放线支架装设稳固。
& & 8.2.2.3&&清除放线通道上的障碍物或采取可靠的护线措施。
& & 8.2.2.4&&跨越电力线、通讯线、铁路及公路时,应搭设安全稳固的越线架或采取可靠的跨越措施。
& & 8.2.2.5&&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护线人员,工作地点间的通讯联系应及时可靠。
& & 8.2.3&&导线与避雷线在施放过程中注意发生磨伤、断股、金钩等现象。放线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断股损伤时,应及时做出明显标志,以便处理。对于制造厂在线上设有标志的地方,必须查明清楚,妥善处理。
& & 8.2.4&&施放导线与避雷线时,应尽可能采用架空牵引的方法。且放在放线滑轮内施放线滑轮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 & 8.2.4.1&&滑车的轮槽与直径应与导线或避雷线的直径相适应。滑车轮应大于导线或避雷线直径的15倍。
& & 8.2.4.2&&线路中如有上拨、悬挂点高差大、连接管过滑轮时,应选用特制的放线滑轮。
& & 8.2.4.3&&施放钢芯铝线应使用铝制滑轮。其它线材可使用铁滑轮。不准直接放在横担上或针式瓷瓶上松紧线。
& & 8.2.4.4&&放线滑轮应转动灵活。
& & 8.2.4.5&&放线滑轮的活门必须关好肖牢,且应牢固可靠的挂在电杆或横担的适当位置。
& & 8.2.5&&交叉跨越处及可能损伤导线和避雷线的地方派人看守。
& & 8.2.6&&更换导线和避雷线的工作,可采用旧线带新线的方法。&&但必须认真检查杆塔稳固情况及旧线上有无障碍物后方可抽放。
& & 8.2.7&&导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符合下列两种情况,采取将棱&&角、毛刺修光处理。
& & 8.2.7.1&&7&&股及以上导线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
& & 8.2.7.2&&损伤部分的面积为导电部分总截面的5%及以下时。
& & 8.3&&导线、避雷线的连接
& & 8.3.1&&导线、避雷线损伤面积及断股一般剪断重接的标准如表8—2的规定
& & 8.3.2&&导、地线损伤及断股虽未达到上述剪断重接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应剪断重接。
8.3.2.1&&无法修复的永久性变形:
表8-2& && && &&&导线、避雷线剪断重接标准
导线型号& & & & 同一处损伤面积占导电部分总面积%& & & & 断股数或占总股数的比例& & & & 线路状况
LGJQ& & & & 25%以上
35%以上& & & & 钢芯1股及以下
铝线1/4以上& & & & 新架运行中
TJ& & & & 17%以上& & & & 1/6及以上& & & & 新架运行中
GJ& & & & 7股14%以上
9股10%及以上
37股8%及以上& & & & 7股断1股及以上
19股断2股及以上
37股断3股及以上& & & & 新架
GJ& & & & 7股30%及以上
9股15%及以上
37股11%及以上& & & & 7股断1股及以上
19股断3股及以上
37股断4股及以上& & & & 运行中
& & 8.3.2.2&&损伤长度已超出一个修补管或绑扎所能补修的长度。且在10米以志&&伤超过三处者。
& & 8.3.3&&钢芯铝绞线的修补可按下列要求处理:
& & 8.3.3.1&&同一处损伤面积占股总面积的17%以下,7%以上时,可用补修线管或预绞线修补。
& & 8.3.3.2&&在同截面损伤断股的面积占股总面积的5%以上7%以下时,可用直径不小于导线单股直径的铝线缠绕修补,其长度应大于100毫米。
& & 8.3.4&&钢绞线的修补将断伤处以直径不小2毫米的镀锌铁丝缠绕150毫米并绑扎牢固。
& & 8.3.5&&镍铜绞线断股损伤不超过该导线总面积的15~17%时,应以直径不小于2.0毫米的铜绑线缠绕修补,其长度不小于下列数值:
& & 8.3.5.1&&7股裸铜绞线修补缠绕长度不应小于150毫米:,
& & 8.3.5.2&&19股裸铜绞线修补缠绕长度不应小于200毫米。
8.3.6&&以补修管补修导线时,导线损伤部分应于补修管的两端各30毫米以内,以绑线缠绕方法补修导线时,导线损伤部分应位于缠绕绑线两端各50毫米以内。
& & 8.3.7&&裸铜导线剪断重接的规定如下:
& & 8.3.7.1&&多股绞线的连接一律采用分股插接缠绕法, 单股铜线为绞线接法。
& & 8.3.7.2&&接头长度应不小于下列数值:
& & 单股绞线:1.76—2.24&&70毫米
& && && && &&&2.73—3.2& &100毫米
& && && && &&&4.0—5.0& & 150毫米
& & 8.3.7.3&&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与避雷线不得在一个耐线段内连接,只允许使用专用的连接器在杆塔跳内连接。
& & 8.3.7.4&&连接部分的导线及避雷线不得有线股缠绕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
& & 多股插接:截面16平方毫米、长度200毫米
& && && && && && & 35平方毫米、250毫米
& && && && && && & 50平方毫米、350毫米
& && && && && && & 70平方毫米、450毫米
& && && && && && & 95平方毫米、500毫米
& & 8.3.7.5&&钢芯铝绞线及钢绞线,在档距中的连接方法,可采用钳压法、液压法及爆破压接法三种方法。
& & 8.3.8&&钢芯铝绞线断股损伤超过允许范围内,应按下列规定切除损伤部分使用钳接管连接,主要程序及要求如下:
& & 8.3.8.1&&检查合格的铝制导线钳接管内壁垫片及导线端头是否光滑平整,然后用细钢丝刷或砂布将其氧化物及脏物擦掉,钳接管内壁应用汽油冲刷干净,随后将涂上中性凡士林后的导线端头相对地插入钳接管内,中间加垫片,准备钳压。
& & 8.3.8.2&&擦刷导线端头的长度约为钳接管全长的1.25倍,导线端头应用细铁丝扎牢固,钳压后不准拆去,剪截铝线钢芯铝线可用断线钳或铁据。
& & 8.3.8.3&&准备好钳压机并检查钢模规格是否与连接线号相等,然后用卡尺竞量两钢模之间距离尺寸适当否后,固定止动螺丝,使其比压后规定值略小于0.5-1.0毫米。
8.3.8.4&&在钳压前应根据下表规定检查绞接管表面,并予先刻好尺寸,其尺寸应符合
表8-3的规定
号& & & & 从两端量至第一道刻印距离(mm)& & & & 刻印间的轮离(毫米)& & & & 钳接次数& & & & 压后尺寸(毫米)& & & & 钳接管&&全长(毫米)& & & & 钳接管
& & & & 上面& & & & 下面& & & & & & & & & & & & & & & & & & & &
LGJ-50& & & & 105& & & & 48.5& & & & 38& & & & 16& & & & 20.5& & & & 420±5& & & & QLG-50
-70& & & & 123.5& & & & 54.5& & & & 46& & & & 16& & & & 25.0& & & & 500±5& & & & -70
-95& & & & 142.5& & & & 61.5& & & & 54& & & & 20& & & & 29.0& & & & 690±5& & & & -95
-120& & & & 160.5& & & & 67.5& & & & 62& & & & 24& & & & 33.0& & & & 910±5& & & & -120
150& & & & 166.0& & & & 70.0& & & & 64& & & & 24& & & & 36.0& & & & 940±5& & & & -150
185& & & & 173.5& & & & 74.5& & & & 66& & & & 26& & & & 39.0& & & & 1040±5& & & & -185
240& & & & 161.5& & & & 68.5& & & & 62& & & & 2×14& & & & 43.0& & & & 550±5& & & & -240
& &8.3.8.5&&压接钢芯铝绞线从中间开始,先向一端一面一模地交错压完后,罩底另一端交错压接,压接前须先查压接顺序,若一端压完后最后一钳是否在线头上的一面见图8-2
& && && & 图8-3-2钳压连接管操作示意图
& & (Ⅰ)&&钢线及铝线&&(Ⅱ) 一般钢芯铝线 (Ⅲ) LGJ一240
&&钢芯铝线
& & 1,2,3……压口顺序、a-连接、b一垫片、d一压后尺寸
& & 8.3.8.6&&每个钳接管压完第一钳后,应测量钳压深度是否合乎标准,每钳压完后应停留半分钟。& &
& & 8.3.8.7&&钳压完后、钳接管应平直无裂纹,压接管弯曲度应大于1%,大于1%时允许校直,自校直发生裂纹时应割断重接。
& & 8.3.8.8&&压好后的钳接管两端应涂上红丹漆。
& & 8.3.8.9&&压接管在压接后,与同长度导线的电阻值相比,安装时不得大于1倍,运行中的不大于2倍,否则应切断重接。
& & 8.3.8.10&&钳接后导线端头露出管外长度应不小20毫米。
& & 8.3.9&&用液压连接管进行连接及补修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 & 8.3.9.1&&允许用液压连接管连接各种规格纲绞线及钢芯铝绞线。
& & 8.3.9.2&&液压钢芯铝线切除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 & 8.3.9.3&&液压钢芯铝线的钢芯及钢绞线的直接连接管时,钢线两端必须接触,且位于钢管中点、压接顺序是由中间分别向两端进行。液压钢芯铝线的铝股时铝管中心必须与钢管中点重合。液压时,铝管与钢管重迭部分不压,液压顺序是自重迭部分两端各让出10毫米处分别向两端进行。
& & 8.3.9.4&&液压钢芯铝线的耐张连接管时,钢线端头必须穿至锚定端管底,液压顺序是自管底处向管中进行,但凸出部分不压。液压钢芯铝线耐张铝管时,液压顺序是先自钢管凸出部分15毫米处&&向管口压接,压后再由始压处反向压接。
8.3.9.5&&液压补修管时,液压顺序是由管的中点分别向两端进行。
& & 8.3.9.6&&液压跳线联板与耐张连接管的跳线端时,液压顺序是由管底向管口进行。
& & 8.3.9.7&&液压时,压模的重迭部分应为5-8毫米。
& & 8.3.10&&压后呈六角型的连接管,压后不应有扭曲现象,液压式直线管还应进行半管比试验,其比值大小1.15。
& & 8.3.11&&用液压管进行连接时,应视为重要隐蔽工程。对下列各项应于操作前定出妥善的检验鉴定方法。
& & 8.3.11.1&&直线连接时,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断头是否在钢管中心。
& & 8.3.11.2&&直线连接时,钢芯铝线的管中点是否与铝管中点重合。
& & 8.3.11.3&&耐张连接时,钢芯线或钢芯铝线的钢芯断头是否与管底接触。
& & 8.3.12&&每一档距内每根导线或避雷线只准有一个直线连接管及三个补修管,补修管间或补修管与直线连接管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
& & 8.3.13&&交叉跨越档内是否允许有直线连接应按规程规定。& &
& & 8.3.14&&直线连接管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愈远愈好,至少位于护线剪或防震锤安装范围以外,(10kv线路无防震装置应大于0.5米)与耐张线夹的距离不小于15米。
帖子75&积分值80 (点)&建工币68 (枚)&推广业绩0 (次)&
8.3.15&&在与铁路、ⅠⅡ级公路,Ⅲ等通讯线路,主要河流及重要电力线路交叉跨越的档内,均不得有导线接头。
& & 8.3.16&&爆炸压接工艺执行一九八0年七月水电部颁发的架空电力线路爆炸压接施工工艺规(试行)的各项规定。
& & 8.4&&导线、避雷器的收紧工艺。
& & 8.4.1& &紧线前必须做到
& & 8.4.1.1&&基础的水泥强度达到100%的设计要求或杆塔完全稳固。
& & 8.4.1.2&&全耐张段内的杆塔经过检查全部符合紧线要求。
& & 8.4.1.3&&拉线已承力,并按规定打好临时拉线。
& & 8.4.2&&紧线工作应在白天进行,如遇大风,雾雪等天气影响弛度观测时应停止紧线。
& & 8.4.3&&紧线前应指定专人沿线路检查导线、避雷线是否放在滑轮内,滑轮的悬挂位置是否适当,消除影响紧线的障碍物,并搞好联络和信号传递。
& & 8.4.4&&长度较小的耐张段及孤立档在紧线时,对紧线杆塔应严密观测,发现倾斜应及时采取措施。
& & 8.4.5&&观测驰度时必须实测气温。温度表应悬挂在距离地面2米以上的背阴处。
& & 8.4.6&&紧线可在杆塔上直接进行,当收紧至标准驰度时压好耐张线夹挂线,也可以划印后将导线、避雷线放落地面压好耐张线线夹后再收紧挂线。& &
& & 8.4.7&&驰度观测档应尽量选择接近代表的档距的档杆和悬挂点高差较小的杆档。应符合下列要求
& & 8.4.7.1&&耐张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作为观测档。
& & 8.4.7.2&&耐张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作为观测档。
& & 8.4.7.3&&耐张段在12档及以上时,在耐张两端和中间各选择一档作为观测档。
& & 8.4.8&&驰度观测档应力求符合两个条件,既档距较大及悬挂点高差小。
& & 8.4.9&&观测导线、避雷线驰度时,应使用经纬议和驰度板。使用驰度板观测时,应由2人分别在相邻的两基杆塔上先根据标准挂好驰度板。当观测到两个驰度板上像与最大驰度点、导线&&避雷线下缘成一水平时即驰度合格。& &
& & 8.4.10&&观测档距如果与该耐张段的代表档距相差较大时,观测驰度值可按下列公式校正后再挂驰度板f1=f2 式中fl一观测档驰度值,L1一观测档距,f2一按代表档距查得驰度值,L2一代表档距
& & 8.4.11&&新架的导线及避雷线要考虑初伸长,如无设计要求时输电线路采用降温法,配电线路采用减小弧垂法补偿。
& & 8.5&&导线避雷线工艺量标准:
& & 8.5.1&&导线避雷线的驰度在挂线后检查时,其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 & 8.5.1.1&&实际驰度与标准驰度比较误差应不大于+5%,& & -2.5%,但输电线路误差最大值不得大于500毫米。
& & 8.5.1.2&&小于400米的耐张段或档距小于400米的弧立档,在未使用可调金具时驰度允许误差为+500毫米或-2.5%。
& & 8.5.1.3&&特殊大跨越及特殊的驰度误差允许值,应按设计规定施工。
& & 8.5.2&&导线、避雷线各线的驰度应力求一致,其允许误差在满足允许驰度误差范围内最大应不超过下列标准。
8.5.2.1&&水平排列者为200毫米。
& & 8.5.2.2&&其它排列者为300毫米。
8.5.3&&紧好的导线、避雷线上不应挂有杂物,紧好线后应及时进行附件安装。
8.6&&跳线
& & 8.6.1&&跳线一般采用连引或搭引的方式,搭引的跳线应用双连引方式。& &
& & 8.6.2&&导线的跳线连接应尽可能地采用爆压和钳压法、LGJ―240以下的导线跳线视条件不同,可采用并沟线夹连接。其规定如表8-4表8-5所示
& & 8.6.3&&跳线近似县链线状自然下垂弧垂应符合设计要求。
& & 8.6.4&&采用两个以上并沟线夹时,线夹之间的距离应配置对称。
& & 8.6.5&&跳线连接操作工艺参照本规程导线连接部分。
& & 8.6.6&&并沟线夹螺栓一股应由下向上穿。
& & 8.6.7&&跳线应满足导地距离的要求,其规定见表8—6所示。
表8-4& && && && & 并构线夹使用标准
导线型号及;范(平方毫米)& & & & 应用线夹& & & & 绞绕量度(毫米)
LGJ& & & & GJ& & & & TJ& & & & 型号& & & & 个数& & & &
5O& & & & & & & & & & & & JB-1& & & & 2& & & &
70-95& & & & & & & & & & & & JB-2& & & & 3& & & &
120-150& & & & & & & & & & & & JB-3& & & & 3& & & &
185-240& & & & & & & & & & & & JB-4& & & & 3& & & &
& & & & 35& & & & & & & & JBB-1& & & & 2 & & & &
& & & & 5O-70& & & & & & & & JBB-2& & & & 2& & & &
& & & & & & & & 35-50& & & & & & & & & & & & 150
& & & & & & & & 70-100& & & & & & & & & & & & 200
表8-5& && && &&&引留线钳接表& && && && &&&单位:毫米
导线规范& & & & 从管端量起至第二道刻痕距离& & & & 刻印间距离& & & & 钳接次数& & & & 钳接管全长& & & & 钳接管型号
LGJ-50& & & & 42& & & & 42& & & & 42& & & & 4& & & & 210& & & & QLG-50
LGJ-70& & & & 33& & & & 33& & & & 33& & & & 4& & & & 166& & & & QLG-70
LGJ-95& & & & 35& & & & 35& & & & 32& & & & 4& & & & 230& & & & QLG-95
LGJ-120& & & & 34& & & & 34& & & & 32& & & & 6& & & & 227& & & & QLG-120
LGJ-150& & & & 35& & & & 35& & & & 33& & & & 6& & & & 235& & & & QLG-150
LGJ-158& & & & 50& & & & 51& & & & 49& & & & 6& & & & 340& & & & QLG-185
LGJ-240& & & & 40& & & & 40& & & & 38& & & & 6& & & & 270& & & & QLG-240
表8—6& && && &&&带电部与杆塔地面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千伏)& & & & 6& & & & 1O& & & & 35& & & & 110& & & & 22O
最小距离(米)& & & & O.15& & & & 0.2O& & & & 0.45& & & & 1.00& & & & 1.90
跳线弧垂(米)& & & & 0.40& & & & 0.40& & & & O.70& & & & 1.40& & & & 3.OO
& & 8.6.8&&如跳线弧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用绝缘瓷瓶支持跳线支架悬垂串过渡。
8.6.9&&禁止将跳线直接连接在导线上,&&(T接和支线除外)& & 8.6.10&&铜线与铝线的搭引应采用铜铝线夹或其它过渡方法进行连接。
&&九& &&&附件安装
& & 9.1&&线路上的绝缘子附件及金具在组装前应根据规程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 & 9.2&&悬式绝缘子串除耐张杆及有设计规定者外,应垂直地平面。&&其误差不得超过5°,且最大偏移值不应超过200毫米。
& & 9.3&&垂直地面的悬式绝缘子串上的穿钉及弹簧肖一律向受电侧穿。耐张杆上绝缘子串的弹簧肖一律向下穿。
& & 9.4&&固定穿钉的开口肖应开口60°一90°度,开口后,不得有拆断、裂纹等现象。穿钉呈水平方向时,开口肖子的开口侧应向下,禁止用其它线材代替开肖口。& &
& & 9.5&&金具上各种连接螺栓;顺线方向由送电侧穿入,横线路方向的由内向外穿,垂直方向的由上向下穿。
& & 9.6&&金具上各种连接螺栓均应有防止因震动而自动松口的措
施,如加弹簧垫,用双螺母或在露出丝扣部分涂以铅油。
& & 9.7&&10千伏以上的线路,钢芯铝线除使用护线者外不得与瓷瓶或金具直接接触,安装时应用铝包带衬垫。铝包带缠绕方向与导线的外层铝股绕向一致,每端露出线口10—30毫米,高压线路的铝质导线,35平方及以上铜导线,均应采用耐张线夹固定,用并勾线夹连接引流线时,不该缠绕铝包带。
& & 9.8& &采用针式绝缘子时,其导线与绝缘子的固定应满足下列规定。
& & 9.8.1&&直线杆的导线安装在针式绝缘子的顶槽中。
& & 9.8.2&&绑扎钢芯铝线时应先在导线上扎铝包带,包扎长度使两端露出绑扎处不小于20毫米。
& & 9.8.3&&绑线应与导线单股线径相同,一般情况下铜绑线直径不得小于2.0毫米,铝绑线直径不得小于2.6毫米。
& & 9.9&&直线转角杆上的导线在针式绝子上,应绑扎在转角外侧的边槽中。
& & 9.10&&低压接护线瓷瓶的绑扎,应审图并符合规定。
9.11&&导线避雷线夹金具必须与线材规范配合使用。
表9-1& && && &&&导线与悬垂线夹的配合
线夹型号& & & & & & & & 导线规范& & & & & & & &
& & & & LGJ& & & & LGJQ& & & & GJ& & & & TJ
XGU—1& & & & & & & & & & & & 35& & & & 35
XGU—2& & & & 30-70& & & & & & & & 50-70& & & & 50-70
XGU-3& & & & 95-150& & & & & & & & & & & & 95-150
XGU-4& & & & 185-240& & & & 185-240& & & & & & & & 185-240
XGU-5(A)& & & & 300-400& & & & 300-400& & & & & & & &
注:包缠预绞丝时各导线规范使用的悬垂线夹都要打一号
表9-2& && && &导线与倒装式螺栓型耐张线夹的配套
线夹型号& & & & 截面导线& & & &
& & & & LGJ& & & & TJ
NLD-1& & & && &&&35& & & & 16-50
NLD-2& & & && &&&50-70& & & & 70-95
NLD-3& & & && &&&90-150& & & & 120-185
NLD-4& & & && &&&185-240& & & &
表9-3& && && &&&导线与爆压型耐张线夹配套装
线夹型号& & & & 导线截面& & & & 备注
& & & & LGJQ& & & & LGJJ& & & &
NB-185J& & & & & & & & 185& & & &
LB-240J& & & & & & & & 240& & & &
NB一300Q& & & & 300& & & & & & & &
NB-400Q& & & & 400& & & & & & & &
表9-4& && && &&&导线与释放线夹的配套
线夹型号& & & && &&&导线截面& & & & 备注
& & & & LGJ& & & & LGJ& & & &
XS-1& & & & & & & & 95-150& & & & 包缠铝包带
XS-2& & & & & & & & 185-240& & & &
XS-3& & & & 95-150& & & & & & & & 护线条
XS一4& & & & 185-240& & & & & & & &
&&9.12&&护线条规范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安装必须在导线紧好后再进行。
& & 9.13&&护线条在安装时必须在导线中心划好印记,线夹中心,护线条中心与导线印记应三者重合
& & 9.15&&防震锤安装的数量、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后应与地面垂直,其夹板缺口,边线者向内,中线者向左,螺栓应紧固,安装位置的误差不应大于+30毫米。在无设计要求时,防震锤的&&安装距离和规格个数见表9-5和表9-6所示。
&&十& &&&线路设备& &
& & 10.1&&变压器台架
1 O.1.1&&配电变压器在安装前弄清该变压器是否已做绝缘预防性试验,是否按规程规定试验合格,安装前变压器油位应正常,各部无漏油现象,瓷套管清洁完整。
表9-5& && &防镇锤规格安装距离(米)
150& & & & 150
200& & & & 201
250& & & & 251
300& & & & 301
350& & & & 351
400& & & & 401
450& & & & 451
500& & & & 防震锤
LGJ-70& & & & 0.63& & & & O.65& & & & 0.6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D-2
LGJ-95& & & & 0.77& & & & O.81& & & & 0.84& & & & O.85& & & & O.86& & & & O.86& & & & 0.86& & & & O.86& & & & FD-2
LGJ-120& & & & 0.84& & & & O.89& & & & O.93& & & & 0.94& & & & O.96& & & & O.96& & & & 0,97& & & & 0.97& & & & FD-3
LGJ一150& & & & 3.94& & & & 1.01& & & & 1.06& & & & 1.08& & & & 1.19& & & & 1.10& & & & 1.10& & & & 1.00& & & & FD-3
LGJ-185& & & & 1.04& & & & 1.11& & & & 1.17& & & & 1.20& & & & 1.22& & & & 1.23& & & & 1,24& & & & 1.24& & & & FD-4
LGJ一240& & & & 1.18& & & & 1.27& & & & 1.35& & & & 1.39& & & & 1,41& & & & 1.43& & & & 1,44& & & & 1,45& & & & FD-4
LGJ-300& & & & 1.30& & & & 1.37& & & & 1.43& & & & 1.46& & & & 1.49& & & & 1.51& & & & 1.53& & & & 1.54& & & & FD-5
LGJ-400& & & & 1.66& & & & 1.69& & & & 1.72& & & & 1.75& & & & 1.77& & & & 1.78& & & & 1.79& & & & 1.79& & & & FD-5
GJ-35& & & & O.77& & & & O.78& & & & 0.79& & & & 0.79& & & & 0.79& & & & 0.79& & & & 0.79& & & & 0.79& & & &
GJ-50& & & & O.67& & & & O.68& & & & O.69& & & & 0.69& & & & O.68& & & & O.68& & & & O.67& & & & 0.67& & & & FD50
表9-6& && && && && &&&防震锤安装个数
1& & & & 2& & & & 3
LGJ一70,GJ一35~GJ一70& & & & ≤300& & & & 301-600& & & & 601-900
LGJ一95,GJ-35&~GJ一240≤350& & & & 351-700& & & & 701-1000& & & &
LG3Q—300~LGJQ-400& & & & ≤450& & & & 451-800& & & & S01-1200
& & 10.1.2.2&&所有变压器台应满足在高压线路不停电的情况可以检查和更换变压器。
& & 10.1.2.3&&变压器台安装完毕后,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应大于1/100。变压器台两杆的根开一般为2—2.5米固定点的高压不得大于20毫米。& &
& & 10.1.2.4&&跌落保险对主导线的距离一般在1.8米-2米,便于带电更换。
& & 10.1.2.5&&承受变压器重量的横梁应有足够的强度。
& & 10.1.2.6&&变压器台引上线、引下线应平直拉紧高压带电体的对地距离均应大于200毫米,低压引上线两相邻之间的距应不小于150毫米,严禁低压线穿越高压引下线,高压引下线应使用绝缘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6平方毫米。
& & 10.1.3&&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应分别装设高低压熔断器。高压熔断器的装设高度,对地面垂直距离不宜小于4.5m,低压线熔断器的装
帖子75&积分值80 (点)&建工币68 (枚)&推广业绩0 (次)&
设高度,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3.5m。各相熔断器间的水平距离,高压线熔断器不应小于0.5 m,低压熔断器不应小于0.3m。
& & 10.1.4&&变压器外壳应可靠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引低压配电线路在干线和分支线终端以及沿线每隔一公里处,应重复接地。低压配电线路在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包括集体宿舍楼,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 & 10.1.5&&总容量为lOO千伏安及以上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总容量为100千伏安以下的变压器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欧且重复接地不应小于3处,柱上油开关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
& & 10.1.6&&配电变压器高低压套管出现螺丝在压线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用螺丝松动或转动,尤其是高压侧,一般应用两把搬手进行压线工作
& & 10.2&&开关设备
& & 10.2.1&&各种开关安装,应检查符合以下规定:& &
& & 10.2.1.1&&有试验合格证;& &
& & 10.2.1.2&&绝缘瓷质应符合要求;
& & 10.2.1.3&&遮断容量应满足要求;
& & 10.2.1.4&&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油开关分合指示要正确,刀闸接点要接触良好。
& & 10.2.2& & 一、二保险的选择见表10-1所示,跌落保险熔丝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 & 10.2.2.1&&熔丝面表面有损伤,死弯的熔丝禁止使用。
& & 10.2.2.2&&熔丝两端软线损环者不得使用。
& & 10.2.3&&油开关安装质量标准如下:
& & 10.2.3.1&&安装方法应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说明书要求,油开关安装完毕应牢固且不得倾斜。
& & 10.2.3.2&&安装后操作方便,开关铭片及分合指示器应便于观看。
& & 10.2.3.3&&引线截面不应小于导线截面,接点应牢固可靠并符合导线的连接要求,引线于开关外壳的距离应大于200毫米,油开关外皮接地应良好。
& & 10.2.3.4&&跌落保险安装的质量要求如下:
& & 10.2.3.5&&安装应牢固可靠,上下接点应在同一个垂直面内。
& & 10.2.3.6&&三相保险管的倾斜角应一致,一般为20-30度。
& & 10.2.3.7&&熔丝长度应适当,运行中不得发生无故自掉现象。
& & 10.2.3.8&&禁止用其它线材做保险丝。
& & 10.2.3.9&&跌落保险应装在槽型绝缘子上,以加强绝缘。
& & 10.2.4&&跌落保险熔断器上、下部件间必须转动灵活,上端接触头外罩处应光滑无烧损毛刺现象,否则应打磨检修或更换。熔丝管内衬有消弧管者,其作用是保护外管不受电弧烧损,并能在电弧作用下产生全体帮助灭弧。因此在安装时应将其抽出或损坏,运行中当消弧管因多次熔断灭弧后,还应将消弧管更换新的。
& & 10.2.5&&刀闸安装质量标准如下:
& & 10.2.5.1&&刀闸本体及操作机构应固定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 & 10.2.5.2&&操作应方便灵活,合上后不得震动而脱落,开距角度须为90度以上。
& & 10.2.5.3&&转动部分应涂润滑油。
& & 10.2.5.4&&刀闸片应装在受电侧。
& & 10.2.5.5&&刀闸应加槽型绝缘子上以加强绝缘(防污刀闸除外。)
& & 10.2.6&&跌落式保险的操作顺序:停电时先拉中相,再拉背风向,后拉迎风相,送电时的顺序与上述相反。
表10-1& & 三相配电变压器保险丝和低压引流线选择参考表
电压(千伏)
变压器容量(KVA)& & & && &&&10& & & && &&&0.4& & & & 低压引线截面铜线
& & & & 额定电流& & & & 保险丝
电流& & & & 额定电
流& & & & 保陛ll皂电& & & &
500& & & & O.58
28.87& & & & 2
60& & & & 14.4
721.7& & & & 15
850& & & & 25
& &&&注:&&低压侧按额定电流选择
& & 容量在100KV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按高压的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
& & 容量在100KV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十一& &&&防雷接地
& & 11.1& &防雷
& & 11.1.1&&10—220千伏输配电线路一般采用下列的防雷方式。
& & 11.1.1.1&&1O千伏高压配电线路及线路上的设备(如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刀闸、电容器等),常用FS型阀型避雷器作防雷保护器。
& & 11.1.1.2&&变电所10千伏架空线路出线:设计要求的特高杆塔或交叉跨越杆塔上变应装避雷器:
& & 11.1.1.3&&66千伏线路一般在变电所进线段架设1—2公里的避雷线,也可采用管型避雷器作防雷保护;& &
& & 11.1.1.4&&1lO一220千伏线路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 & 11.1.2&&线路交叉档两端的绝缘不应低于邻档杆塔的绝缘,交叉点尽量靠近上方线路杆塔处,以减少导线因初伸、复水、过载温升,短路电流过热而增大弧垂的影响和降低雷击交叉点上的过电压。
& & 11.1.3&&10千伏以上的同级电压相互交叉或较低压线路、通讯线路交叉时,交叉档时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 &11.1.3.1&&交叉两端的水泥杆或铁塔(上下路线共4基),不论有无避雷线均应接地。
& & 11.1.3.2&&当电力线路交叉档两端水泥杆无避雷线者都应装保护间隙。
& & 11.1.3.3&&与10千伏以上电力线路交叉的低压线路和通讯线路当交叉档两端为木杆时,应装设保护间隙。
& & 11.1.4&&如交叉点至最近杆塔的距离不超过40米,可不在此线路交叉档的另一杆塔上装设保护用的接地装置和保护间隙。
&&11.1.5&&避雷线的安装。
&&11.1.5.1&&避雷线应使用镀锌钢绞线,导线与避雷线的配合如表11-1。
11-1& && &导线与避雷线配合表
导线型号& & & & LGJ—35
-70& & & & LGJ-95
LGJQ--185& & & & LGJ-240
LGJ-400& & & & LJ-400
避雷线型号& & & & GJ—25& & & & QJ一35& & & & GJ-50& & & & GJ-70
& & 11.1.5.2&&避雷线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大修改造及检修更换时,如无设计应按原有线路安装标准进行。
& & 11.1.6&&10千伏阀型避雷器的安装。
& & 11.1.6.1&&瓷件要牢固,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应加垫层。
& & 11.1.6.2&&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不小于350毫米。& &
& & 11.1.6.3&&引下线应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其截面应不小于
& & 上引线:铜绝缘线不小于16平方毫米
& & 下引线:铜绝缘线不小于25平方毫米
& & 1l.1.6.4&&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多加应力;
& & 11.1.6.5&&引下线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 & 11.1.6.6&&避雷线外壳至其它带电体及对地距离应大于200毫米,对地高度不小于3.5米。
&&11.1.7&&保护间隙的安装:
&&11.1.7.1&&管型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能符合要求时,可采用保护间隙,并就尺量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保护间隙的主间系不应小于表11-2的规定。
表11-2& && && & 保护间隙的主间隙最小值(毫米)& &
(千伏)& & & & 6& & & & 10& & & & 35& & & & 110
& & & & & & & & & & & & & & & & 中性点直
接接地& & & & 中性点非
间隙数值& & & & & & 15& & & && &&&20& & & & 210& & & & 720& & & & 750
& & 11.2&&接地& &
& & 11.2.1&&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的接地端必须通过接地引下线,铁塔通过塔身,水泥杆有上下有预留孔者,可通过杆中钢筋(预应力杆除外)与接地装置连接。水泥杆或木杆外敷接地引下线时,则引下线应紧靠杆身,每隔1—1.5杆处与杆身固定一次,预留孔螺栓连接应紧固。
& & 11.2.2&&接地体可采用垂直敷设的角钢、圆钢、钢管或水平敷设的圆钢、接地体(网)和接地线材料一般不小于表11-3的规定:
表11-3 接地体(网)和接地线规格
名& & 称& & & & 地上& & & & 地下
圆钢& & & & 直径(毫米)& & & & 8& & & & 8
扁钢& & & & 截面(毫米)2厚度(毫米)& & & & & & & & 484
角钢& & & & 厚度& & & & & & & & 4BH
钢管& & & & 直径(毫米)辟厚(毫米)& & & & & & & & 403.5
镀锌钢绞:& & & & (毫米)2& & & & 35& & & &
铜绞线& & & & (毫米)2& & & & 25& & & &
& & 11.2.3&&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 & 11.2.3.1&&接地装置应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
& & 11.2.3.2&&接地装置埋入地中的深度不小于600毫米。
& & 11.2.3.3&&扁钢必须立放,角钢和钢管应垂直打上防止晃动。
& & 11.2.3.4&&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严密可靠,地下部分连接必须焊接,焊前应清洁焊口,其焊接长度圆钢为直径的6倍,并周围施焊,扁钢为宽度的2倍并四面施焊,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接可用药包焊或钢并沟线夹,元宝线夹连接。
& & 11.2.4&&测量接地电阻时应在天气比较干燥的春季进行,雨后不得立即测量。
& & 11.2.5&&输配电线路避雷线及配电设备等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表11-4的规定值。
表11-4& &&&输配电路接地引下线及设备接地电阻值标准
& & & && &&&接地下线规格& & & & & & & && &&&重复接地
设备各称& & & & 钢绞
(毫米)2& & & & 铜钢(毫
米)2& & & & 圆钢(毫
米)2& & & & 接地电
阻(欧)& & & & 接地连阻
(欧)& & & & 接地点
避雷线& & & & 35& & & & 25& & & & & & & & 10& & & & & & & &
阀型避雷器& & & & 35& & & & 25& & & & & & & & 10& & & & & & & &
管型避雷器& & & & 35& & & & 35& & & & & & & & 10& & & & & & & &
保护间隙& & & & 35& & & & 35& & & & & & & & 10& & & & & & & &
以上变压器& & & & 35& & & & 25& & & & & & & & 4& & & & 10& & & &
变压器及以下& & & & 3& & & & 25& & & & & & & & 10& & & & 30& & & & 3处
油开关外壳
及其它& & & & 35& & & & 2& & & & & & & & 10& & & & & & & &
避雷线保护
调相机& & & & 35& & & & 25& & & & & & & & 3& & & & & & & &
屏蔽线终端& & & & 35& & & & 25& & & & & & & & O.5& & & & & & & &
十二&&电力电缆的施工
& & 12.1&&昼夜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时,不得进行电力电缆的敷设施工,必须敷设时应采取措施予热电缆。
& & 12.2&&电缆直接埋入地下土中时,应将其敷设在砂或较软的土层中,并沿电缆全长的上面复盖砖层保护,其埋深不应小于0.7米。
& & 12.3&&电缆穿过道路时应将电缆穿入钢管中,埋深不应小于1米,或敷设地电缆井(沟)内。土中埋设的电缆,应在地面上设置标示其方位走向的指标桩。
& & 12.4&&电缆沿电缆沟中敷设时,应每隔75公分支撑一次,沿杆塔垂直装设时,应每隔1.5米用电缆抱箍固定一次,施工敷设电缆时其允许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以防弯曲过度电缆受损。
& & 12.5&&垂直或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最高和更低点之间最大允许高差10千伏电缆:铅包者为20米。
& & 12.6&&电缆沟施工时应有排水坡度及埋设排水管,以防电缆沟积水,电缆沟的转角度应和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相配合。
十三& &低压接户线
& & 13.1&&低压接户线一般应使用绝缘线,接户线离地面的高度应保持在2.5米以上。当接户线使用裸导线时(一般为动力接户线),离地面的高度应&&4米以上。
& & 13.2&&接户线档距在6米以内时,绝缘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100毫米,誉导线不应小于150毫米;档距超过6米,绝缘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200毫米,裸导线不应小于250毫米、接户线的档距不应大于25米,超过时应酌情立杆或加粗导线,此时线间距离亦应相应增大。
& & 13.3&&沿墙安装的接户线,其相邻两固定点的距离及绝缘导线间的线间距离,应不小于表13—1规定的数值:沿墙敷设的接户线其长度超过40米另设电杆。
导线截面(毫)2距离
(毫米)绝缘子类别& & & & 导线
& & & & 2.5& & & & 4.10& & & & 6.25
当装于“296”上时导线间的距离& & & & 500& & & & 700& & & & -
当装于于瓷瓶上导线这的距离& & & & -& & & & 700& & & & 100
当装于“296”上绝缘固定点的距离& & & & 1200& & & & 1500& & & & -
当装于瓷瓶上绝缘固定点的距离& & & & -& & & & 200& & & & 2500
& & 13.4&&接户线在入户处应作一弯曲形接形,并应将下列弯处的绝缘线线皮剥去20-30毫米以防雨水沿线流入屋内致使导线及设备受潮损坏。
十四& &对地距离及跨越标准& &
14.1&&对地距离及跨越标准的规定
& & 14.1.1&&架空电力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者应照下列标准进行。& &
& & 14.1.2&&导线至地(水)面、建筑物、树木、铁路、公路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必须满足表14-1和14-2的规定见附录。检验上述距离时应计算导线、避雷线的初伸长影响,对树木的垂直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产高度的影响。
表14-1&&输配电线路对地、建筑物和树木之间的垂直和净空距离表
电压等级(千伏)项目& & & & 配电
线路& & & & 输电线路
& & & & O.4& & & & 6-10& & & & 35& & & & 60-11
0& & & & 154-2
对地面最小允
许距离(米)& & & & 居民区
非居民区交
通困难地区& & & & 6.O
4.0& & & & 6.5
4.5& & & & 7.O
5.O& & & & 7.0
5.0& & & & 7.5
对建筑物的最小垂直距离(米)& & & & 2.5& & & & 3.O& & & & 4.0& & & & 4.O& & & & 6.O
导线最小风偏
时允许距离(米)& & & & 步行可到达
山坡步行不
能到达山坡
峭壁对房屋
建筑& & & & 3.O
1.0& & & & 4.5
1.5(2)& & & & 5.O
3.O& & & & 5.O
4.0& & & & 5.5
导线与树木之 间允许距离米)& & & & 最小垂直距离& & & & 1.5& & & & 1.5& & & & 4.O& & & & 4.O& & & & 4.5
& & & & 最小净空距离& & & & 3.O& & & & 3.O& & & & 3.5& & & & 3.5& & & & 4.0
表14-2输配电线路与铁路、公路、河流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表
项&&目& & & & 配电线路
(千伏)& & & & 输电线路
(千伏)& & & & 跨越档内
的接头& & & & 备&&注
& & & & O.4& & & & 6.10& & & & 35.1lO& & & & 220& & & & & & & &
路& & & & 最小垂直
距离(米)& & & & 标准轨距& & & & 7.5& & & & 7.5& & & & 7.5& & & & 8.5& & & & 不接头& & & & 至轨顶
& & & & & & & & 窄轨& & & & 6.O& & & & 6.O& & & & 7.5& & & & 7.5& & & & & & & &
& & & & 最小水平距离(米)& & & & 交叉& & & & 5.O& & & & 5.O& & & & 5.O& & & & 5.O& & & & & & & & 至轨道中心
& & & & & & & & 平行& & & & 杆加3.0& & & & 线路中最高杆
加3.0& & & & & & & &
& & & & 最小垂直
距离(米)& & & & 至路面& & & & 6.O& & & & 7.0& & & & 7.0& & & & 8.O& & & & & & & &
& & & & 最小水平距离(米)& & & & 宽阔地区交叉路径受限地区& & & & O.5& & & & O.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5& & & & & & & &
电车路& & & & 最小垂直
距离(米)& & & & 至路面& & & & O.9& & & & 10.O& & & & 11.O& & & & 不接头
& & & & & & & & 承力索及接触线(米)& & & & 3.0& & & & 3.0& & & & 4.0& & & & & & & &
道& & & & 最小垂直
& & & & 至最高水位的最高桅杆顶& & & & 1.0& & & & 1.5& & & & 2.0& & & & 3.0& & & & 主要河流不接头
不能通航及浮运的河湖(米)& & & & 至冬季冰面& & & & 5.0& & & & 5.0& & & & 6.0& & & & 6.5& & & &
弱电流线路& & & & 最小垂直距离(米)& & & & 2.0& & & & 3.0-5.0& & & & 跨越一、二级通讯线不接头& & & & 交叉距离大于表内数值班米时可不装设防雷措施
& & & & 最小水平距离(米)& & & & 宽阔地区& & & & 杆高距离& & & & 级路中最高杆高距离& & & & & & & &
& & & & & & & & 路径受限制地区& & & & 1.0& & & & 2.0& & & & 4.0& & & & 5.0& & & & & & & &
电力线路& & & & 最小垂直距离(米)& & & & 1.O& & & & 2.O& & & & 3.O& & & & 4.0& & & & & & & & 水平距离
& & & & 最小水平距离(米)& & & & 宽阔地区& & & & 杆高距离& & & & 线路中最高杆高距离& & & & & & & & 系指在最
大风偏情况下
& & & & & & & & 路径受限制地区& & & & 2.5& & & & 5.0& & & & 7.0& & & & & & & &
& & 14.1.3&&导线对地垂直距离和对山坡、峭壁、岩石之间净空之间净空距离应是最大计算弧垂和最大风偏情况下的数值。
& & 14.2&&输配电线路通过居民区宜采用固定横担和固定线夹,跨越相塔(跨越河流外)应采用固定线夹。
&&14.3&&配电线路跨越以下设施应采避双固定,如铁路、电车路、通航河道、一二级公路、一二级通讯线路、特殊管道、索道。
14.4&&输配电线路跨越弱电流线路的交叉角应符合表14-3要求:
表14-3& && &&&架空电力线与弱电流交叉角规定值
弱电线路等级& & & & 一级& & & & 二级& & & & 三级
交叉角& & & & ≥45°& & & & ≥30°& & & & 不限制
十五& &线路的验收
& & 新设,大修及维护的线路送电前的验收规定。
& & 应作好清扫记录,该记录一直保持到线路下一次停电清扫。
& & 15.1&&高压线路新设,在送电前,施工单位应按照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资料和记录的移交,验收工作应由生产局长、生技科、有关人员,线路运行班长(或巡线员)及及施工班长(或施工负责人)会同对新设线路进行检查验收,并作出质量评价。不合格者,不得接火送电。
& & 15.2&&高压线路大修或改进后的验收亦按第15.1条规定进行,但如当天停电时间较短,送电前可由检修班长或施工负责人进行自检,三方会同验收允许在送电后第二天进行,并作出质量评价
15.3&&高压架空线路清扫检查,应由工作人员进行自检,班长及指定的专人进行抽验,应作好清扫记录,该记录一直保持到线路下一次停电清扫为止。
[建工荣誉会员]
帖子225&积分值1001 (点)&建工币9823 (枚)&推广业绩0 (次)&
好!!!!!!!!!!!!!!!!!
帖子46&积分值9 (点)&建工币-4 (枚)&推广业绩0 (次)&
真牛啊!!!!!写这么多够辛苦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塔土建施工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