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血协会的原则是甚么

&&&&参见附件(3251KB,3页)。&&&&
【关键词】 血清;不规则抗体;溶血性输血反应
&&&&根据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该项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就会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或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在输血中要警惕这种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或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因此,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2010年到2011年的配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现将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检测标本均为对2010年到2011年本院住院患者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微柱凝胶卡由Diana公司提供;筛选细胞、谱细胞、红细胞血型定型免疫试剂由上海生物医药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单克隆血型抗体试剂均为国外原装进口。
&&&&1.2 仪器 血清学专用离心机(KA-2200),普通离心机80-2(上海手术器械厂),HZS-M水浴振荡仪(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水浴恒温箱(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OLMPUS显微镜(日本)及Diana微柱凝胶专用设备。
&&&&1.3 微柱凝集法,向标示好Ⅰ、Ⅱ、Ⅲ的3个微柱反应池中加40 μl备检血清,再加10 μl 5%相应筛检红细胞;每孔加1滴BLISS液,置37℃孵育10 min;取出置专用水平离心机离心5 min,观察结果:红细胞全部沉于微柱底部者为阴性,聚于微柱上面者为阳性(将阳性血清再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证)。如抗体筛选阳性需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操作方法与上相同。自身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微柱凝胶自身抗体分型卡进行抗体分型,操作方法同上。
&&&&1.4 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 取5支标识好Ⅰ、Ⅱ、Ⅲ、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的试管,Ⅰ、Ⅱ、Ⅲ管加5%相应筛检红细胞2滴和被检血清2滴,阳性对照管加5%Rh(D)阳性红细胞和IgG抗-D血清各2滴,阴性对照管加5%Rh(D)阳性红细胞和AB型血清各2滴;各管37℃孵育1 h后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再加抗球蛋白试剂2滴,2000r/min离心1 min,观察结果:当阳性对照管和被检管出现凝集,而阴性对照管不凝集时,即为阳性,说明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需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操作方法与上相同。
&&&&2 结果
&&&&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见,不规则抗体阳性32例,其中同种抗体18例(56.25%),自身抗体14例(43.75%),同种抗体中以Rh血型系统最为常见,伴混合抗体的比率为30%(3/10);抗体类型多为IgG型抗体,与IgM型的比率为12∶7。自身抗体中冷自身抗体4例,抗体类型为IgM型;温自身抗体10例,单纯抗IgG抗体阳性2例,抗IgG、C3 d抗体同时阳性8例,抗体类型均为IgG型。对有同种抗体的患者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患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有自身抗体的患者按自身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原则输注洗涤红细胞,首次不超过1 U单位,采用少量多次缓慢输入后,患者贫血症状缓解。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已广泛应用于输血反应的诊断与预防,特别是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虽然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仅为 0.3%~2%[1],但它是引起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Rh血型系统抗原性较强,产生免疫性抗体的频率较高,据报道每输一个单位血使受血者致敏的风险为1%~1.6%,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体的几率为15%~20%,对于连续输血患者,3 d筛检1次,或5~6 d筛检1次[2,3],以防止开始效价很低不易检出,但经过输血刺激,回忆性抗体效价迅速升高而引起溶血反应。因此,输血前进行常规抗体筛选,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主要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常分为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种抗体一般具有特异性,自身抗体是非特异性的。不规则抗体类型有IgM,也有IgG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柱凝胶技术对这两种类型的抗体都有很好的检测效果,这种技术在国外输血界已成为常规检测方法[4,5],我们在输血前应用凝胶柱技术对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手工抗球蛋白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可以准确地检出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输血前患者血清中的同种抗体的主要是Rh 系统抗体,而临床上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的也绝大部分是由 Rh 血型抗体引起的,其中以抗-E最多,也有报道抗-D大于抗-E[6]。台湾的调查资料认为抗-D抗体在台湾人中较为罕见,仅为1/235000,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也不一致,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有关。理论上的解释为D的抗原性强于E,但是黄种人D阴性频率约3/1000,而E抗原阴性率为61%,因此,我们认为抗-D产生频率应小于抗-E。MNSs系统抗体一般为冷反应性抗体,有学者认为其是无临床意义的抗体,但若在37℃有反应性时,还会引起临床急性输血反应,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对于同种抗体的输血治疗,原则上是然后根据抗体性质提前寻找相合的血液或采用其他方式输血。在筛出不规则抗体后及时与血站联系,以提前准备相合血液,或采取自身输血,为患者提前储血。对含有自身抗体的自身溶贫患者,抗体筛选也可以出现假阳性结果,但患者自身红细胞也有凝集,应该进行自身抗体分型,选择与受血者Rh 系统血型完全一致者进行输血。IgM型抗体一般在37℃有活性,一般在体内不能引起溶血反应,但患者处于低温麻醉状态下手术时应注意,因为此类抗体可激活补体途径导致溶血反应。因此输血时也要注意加温输注。
&&&&因此,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及早发现不规则抗体,从而提前准备相合的血液,以保证体内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及时用血,避免由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肖星莆.输血技术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5.
&&&&[2] 胡永红,李勇.抗体检测和鉴定.见:李勇,杨贵贞主编.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孔令宜. 红细胞检查.见:孔令宜,马三科,马长仁,等编著.成份输血与临床应用. 辽宁科技出版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输血原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 文章
临床输血原则
10:49 来源:&    【
】【】【】
  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  五、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2)保持呼吸道,高浓度吸氧(3)利尿,防止肾衰竭  3.细菌感染(1)献血者菌血症(2)采血时皮肤污染(3)血液加工过程中被污染(4)血袋破损(5)冰冻血浆解冻时被污染  记住导致细菌性反应最常见的血液品种是血小板  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病毒性感染包括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巨细胞病毒(CMV)、T细胞白血病HTLVEB病毒。  我国仅对血液进行HIV、HBV、HVC和梅毒检测  (二)预防病原体经血传播的措施  1.无偿献血  2.严格血液筛检但是还是有漏检,原因主要是被检者血液处于窗口期  3.合理用血保护血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临床执业医师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64|
上传日期: 10:27: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官方公共微信成分输血的原则是_百度知道
成分输血的原则是
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成分输血的原则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由于输血有不可预测的并发症,所以对可输可不输的疾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性的输入某一成分,即为成分输血。 望采纳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成分输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输血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