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寒风吹在脸上很痛,吹的怎么样

乱花渐欲迷人眼——反思刘亮程《寒风吹彻》的主旨--《课外语文》2013年14期
乱花渐欲迷人眼——反思刘亮程《寒风吹彻》的主旨
【摘要】:《寒风吹彻》是中国现代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冬天:自然的、人性的,生命的冬天。同时,写了这几个人:父母、姑妈还有路人。本文旨在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三个冬天的内涵,又是如何处理和这几个人的关系,以及使学生产生误解的原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有关《寒风吹彻》的主旨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作者对生命冷漠的哀鸣;有的人认为,文章表达了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冷。但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冰冷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三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阳海;;[J];初中生;2007年36期
钟永辉;;[J];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8年06期
黄松海;;[J];初中生优秀作文;2009年05期
何丽娟;;[J];中学语文;2009年36期
武兆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2期
杨世源;;[J];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2011年03期
杜保平;[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12期
唐军文;;[J];语文知识;2006年07期
莫宪;;[J];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06期
青禾;;[J];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国申;;[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艳红;;[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西省长治市十二中
杨秀萍;[N];山西科技报;2002年
枣阳高级中学
李林;[N];学知报;2010年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沈献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陈怡;[N];上海科技报;2010年
广东乳源高级中学
于金泉;[N];学知报;2011年
花绍文 曹景明
王洪岭;[N];朝阳日报;2010年
张春霞;[N];学知报;2011年
湘桥区南春中学
黄韩玉;[N];潮州日报;2011年
刘茜;[N];光明日报;2009年
武汉一高中生
毕然;[N];南方周末;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茹佳;[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张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严宝山;[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欢迎点击进入锐博客首页
(65)(29)(13)(8)(2)(10)(1)
圈主:弱水三千圈主:江南依旧圈主:心索若寒圈主:小凌圈主:吴老太圈主:归雁圈主:丰临圈主:飘逸安然圈主:阳光圈主:长笑圈主:小开圈主:风之九思圈主:夜落桥圈主:锐博克文学连载圈主:涵雪飞扬(妖儿)圈主:塞墨圈主:尘土飞扬圈主:谁知山高月小圈主:江南依旧圈主:闹世孤星圈主:老羊皮圈主:纤雪小凝圈主:娄雷圈主:一叶落圈主:小不点圈主:深蓝圈主:水复花明圈主:那一片蓝云寒雁语圈主:干优良圈主:江随云圈主:蔚儿圈主:江中豪圈主:天心在云圈主:冰点莲子圈主:寂寞鱼圈主:落杨圈主:梦泽草色茶凝香圈主:80后无罪主博圈主:赵菁瑜圈主:南桑子圈主:淆__
舍友,爱历史,爱书,文笔好善辩论舍友,爱历史,善于写评论博友,现代诗的写手,博客圈的兄弟老朋友,文笔功底深厚,感情细腻的一个才子博友,文笔好,写作有自己的风格博友,善写微型组诗及散文诗的大姐姐博友,将现代爱情诗写得炉火纯青博友,一个文笔最让我羡慕的大姐姐博友,和我臭味相投的一个兄弟博友,一个文笔不错天真可爱的妹妹博友,同是广东人(潮州人)博友,艾弗森的忠实粉丝博友,善写诗歌博友,重庆的一个现代诗写手同学。
当秋天悄悄来临的时候,南方依然是酷暑难挡。偶尔的一场大雨,带来一丝凉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浸街”。
坐在电脑旁,聆听下雨的声音,有时候感觉比“中国好生音”还好听。最近到处都是房祖名藏毒,柯震东吸毒的消息,可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BB快满一岁了,BB拉肚子拉了半个月,BB连续发烧三天,BB发烧刚好又咳嗽了。。。。。。现在,我的心满满的都是BB的身影。
初为人父,我在慢慢体会着“父亲”的定义。角色刚转换的那段时间,我一直还不能接受,我的世界,将被这个小毛孩占据全部的事实。似乎一切来得太快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来得及准备。不懂如何帮他换尿片,不懂如何喂奶,不懂如何哄他笑。忙活一天后,有时甚至有不想回家的心理,因为回家还要帮忙照顾这个苦和笑转换得比时间还要快的“小毛孩”。那时候,我仍然是过着想干嘛就干嘛的日子。自己依然是公司的活跃分子,每个礼拜天都恨不得组织点活动或者聚会,否则就会感觉寂寞难耐。依然喜欢有事没事逛逛街,唱唱歌,爬爬山,看看电影,甚至坐在电脑旁,打一天的游戏。
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这个老爸的成长过程。随着孩子的懂事,随着孩子的表情的丰富,随着孩子对父母的亲近,我不知不觉地把身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或许这就是父母天生的本性吧?以前,我总是不明白,父母怎么可以那么伟大,把自己的一切,把自己的私人空间,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如今,我开始慢慢懂了。
孩子的第一次笑,孩子的第一次翻身,孩子的第一次爬,孩子的第一次站立,就如同自己的第一次,历历在目。孩子的一哭一笑,都牵动了自己的神经。尤其是最近孩子的第一次生病,让我费寝难安。花钱不少,但是孩子的病情总是反反复复,心疼不已,真情愿这些病能转化到自己身上。如果孩子能健康,恢复到之前好动活泼的样子,让我割肉都愿意。这就是父亲的真正定义吧?!
当然,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照顾孩子的知识,我还很欠缺;照顾孩子的耐心,也需要跟孩子他妈学习。同时,自己更应该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坏脾气,不能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的妈妈大吼大叫。
&今天,难得空闲,进入久违的QQ空间,寻找老朋友的踪影。突然发觉,老朋友的相册里面,和自己的一样,全是孩子的照片。或许,这就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从自拍照到结婚照到BB照;从孤身一人到二人世界到三人小家庭;从年少轻狂的叛逆少年到迷惘彷徨、初次踏上社会的毕业生到渐渐成熟、开始为家操劳的“三十而立”。
孩子,在父亲的眼里,其实就是生命的延续。父亲,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这个还不懂事,整天哭闹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不仅仅是自己的血肉,是自己工作的动力,更是自己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替自己,甚至是整个家族,活下去的人。他的身上,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父母未能完成甚至以后也没有机会完成的梦想,或者可以在孩子的身上实现。比如,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上读顾城的诗,看鲁迅的杂文,赏周作人的散文、、、、、;比如,站在中国好声音或者快男的舞台上,圆自己的音乐梦;又比如,像李嘉诚一样,白手起家,成为当地首富。当然,希望总是美好的,甚至会很贪心,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大多孩子,都不会如愿,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心愿。但是,无论孩子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路,过着怎么样的人生,父母都会是那个一直在后面默默支持,直至生命结束的人。
耳边,孩子呼吸的声音越来越响,因为咳嗽久了,连呼吸都有点不畅通的缘故吧。明天,还要带孩子去医院看看。虽然不忍心看着孩子天天吃药,但更不忍心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突然,孩子在熟睡中笑了。他一定是做了一个甜蜜的梦,即使他现在还不懂梦的涵义。真希望这个不是梦,而是孩子一生的写照。
还没懂事的时候,家就是爸爸和妈妈。吃饭时,需要妈妈喂;玩耍时,需要爸爸陪;就连睡觉,也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如果睁开眼,没有见到爸爸和妈妈,我就会害怕,害怕他们去了远方,害怕他们不喜欢自己,甚至不要自己了。
懂事了以后,家就是那所老泥屋。白天,喜欢和伙伴们在屋子里面捉迷藏;夜晚,喜欢和孩子们在屋子天井下看星星。老泥屋,虽然老,而且衣衫褴褛,可是他已经成为我童年的玩伴,已成为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春天,我在看燕子归来,筑巢为乐;夏天,我会爬上石榴树,掏鸟窝,捉知了;秋天,我常常躺在屋前花草从中,看蜜蜂劳作,看蝴蝶群舞;冬天,一家人会围在火炉旁,看电视、聊天,完全忘记了屋外的寒风吹彻。
上学后,家是一所漂亮的小洋房。每每看到邻居或者同学家盖起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房,我的心里就总妒忌不已,做梦都想住在小洋房里面。那个时候,我特别爱面子。每次同学提出要去我家玩,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怕他们看到我家的老泥屋而嘲笑我。我开始嫌弃那个陪伴我成长的老泥屋,就像嫌弃那个脾气大爱打人却总赚不到钱的父亲一样。我那个时候,就立志要努力读书,要出人头地,要有一套自己的小洋房。
多年以后,当我第一年高考落榜,还在犹豫着是否复读的时候。母亲问我,儿子,你是打算去读大专还是复读,如果你复读的话,我就打算先拿准备给你读大学的钱来盖新房子。听到有新房子,我的犹豫顿时烟消云散,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要新房子。
上大学后,第一次感到家是爱情。或许是因为寂寞,或许是妒忌别人的爱情,又或许我是真的开始初恋了。第一眼看到她,我就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和她在一起,我可以寒暑假不回家;和她在一起,喝着白开水,我都感到甜滋滋的;和她在一起,我们可以疯狂地徒步走过几个城市。多年以后,当我和现在的老婆,走过我和她当年走过的路,我仍然会眼睛湿润。不是因为爱还在,而是因为那些难忘的日子,陪我走过我的青葱岁月。
曾记否,我们一起逛遍半个江门市区,就为了买到你满意的那件衣服。那个时候,你说过,我是你见过的最能逛街的男孩子;曾记否,我们半夜辗转难眠的时候,一起翻过学校的墙头,去对面的公园偷摘玫瑰花,你说这是你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曾记否,我们一路走过江门蓬江区、江门江海区、江门外海镇、中山古镇镇,中山小榄镇,中山市区,走了一天一夜,一百多公里。你说,这是你做过的最疯狂的事情;曾记否,我们在古镇镇搭着人力三轮车看街边店铺的水晶灯,在小榄镇看菊花展,在石岐区吃着杏仁饼逛那条美丽而且热闹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成了回忆。当那段盲目懵懂的爱情随风而逝,那个家就已经支离破碎。
毕业出来,以为家就是事业。来到东莞,让我明白。中山带给我的是爱情和温暖;而东莞带给我的是事业的起步。在中山找了大半年工作,依然颠簸流离;在东莞呆了几个月,我就换了几份工作。世界的加工厂正赶上创新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家具、五金模具和塑胶工厂到汽车电子研发类的“精创”和“湖大”公司,再到现在的科技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我感觉,这个城市在转型升级,我的事业在转型升级,我的家也在转型升级。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一段爱情,更是一个事业,一个理想。那个时候,我觉得家首先得经济支撑,然后才到感情支持。于是乎,我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再一次找到家的感觉。
异地工作几年,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漂泊。曾几何时,我一度以为我更喜欢四海为家,不喜欢爱情或婚姻的束缚,追求自由,喜欢独我。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的海边······。那时候,我嘲笑那些买房子的人,
当他们锁上房门的时候,同时也是把自己锁住,锁在了一个城市,锁在了一个房子,锁在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中。而我呢,因为没有房子,也没有爱情,想去哪里工作都可以,想去哪里旅行都可以。
然而她的出现,让我真正有了成家的念头,也让我对家有了新的理解。即使,期间我也碰到过不少好女孩;即使,我曾和她分手半年多,甚至结婚前也都还在犹豫。是她的固执,是她的坚持,是她认识我两年多以来那份不变的关爱和支持,让我动了心,让挑剔的我选择了这位跟我心中的白雪公主相差甚远的灰姑娘。她不在意我的坏脾气,她能忍受我忽冷忽热的情感,她满足我十足的面子,她给足够的信任和足够的空间;她喜欢陪我逛街,喜欢陪我发疯,更喜欢陪我做我喜欢的是任何事情——唱歌、看电影、旅行。我们一起去过韶关的丹霞山、去过德庆的盘龙峡、去过深圳的大峡谷、去过三亚的天涯海角······而这一切,让我明白,爱情和婚姻其实不一定是束缚,真正的爱情和婚姻也能给你自由和独我的空间。一个人的旅行,难免孤单;两个人的旅游,更有方向和目的性,还能一起分享期间的酸甜苦辣。彼时彼刻,我觉得家是她的平凡,她的坚持,她的信任、她跟我一起走过的岁月,她和我组建的小家庭。
如今,当我经历过爱情的洗礼,经历过婚姻的彷徨,当我未来的小宝贝即将降临,当我刚刚交完新房子首付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家其实是一个综合体。它可以是一座房子,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是一种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可以是一种信念和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感觉:父母的宠爱、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心、上司的器重,同事的帮助;初恋的朦胧、热恋的凄美、婚姻的平淡;事业的发展、梦想的实现·····
孩提时,没有网络,我们就喜欢守在电视机旁,看电视剧,看新闻,甚至偶尔插播的广告语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网络发达的现在,让我们渐渐远离电视,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一半的时间坐在电脑旁,工作,上QQ,逛团购,玩游戏,看连续剧。电视里有的东西,网络上我们都能看到;电视上没有的东西,网络上也能找到。然而,总有一两个好看的节目,让我们守在电视旁,静静等候它的直播,哪怕忍受长达半个多小时广告的煎熬。2012年,是《中国好声音》;2013年,我们迎来《我是歌手》。
第一次听到《我是歌手》,是2013年1月27日星期天晚上,通过电视重播,那是第二期,直播的时间是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晚上。我开始看的时候,重播都快结束了,只能听到最后两个歌手《黄贯中》和《羽泉》的演绎。他们的演绎都很精彩,摇滚出身的BEYOND乐队的成员黄贯中唱的是改编后情歌《吻别》,羽泉组合唱的据说是毛阿敏第一次参赛的老歌《烛光里的妈妈》。说实话,当时第一感觉,觉得羽泉的选择很聪明,而黄贯中的选择很笨。羽泉打的是感情牌,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台下的观众都稀里哗啦的(虽然不知道这些场景是不是找人来表演的)。而黄贯中唱《吻别》,第一风格不同,他擅长的是摇滚,而吻别是很细腻的情歌,即使改编,也很难唱出摇滚风格(哪怕唱出了摇滚风格,但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因素,大家更能接受原版的吻别);第二,众所周知,黄贯中是香港人,香港人的普通话太“普通”了(在我印象中,香港歌星,张学友的国语歌唱得还好点),而咬字清晰是唱歌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唱出情感和味道的基础。结果真被我猜中,被淘汰的正是黄贯中,相信他回去后,妻子朱茵一定要好好安慰他了。
公布结果的环节,很扣人心弦,看到成名已久的明星,那么紧张地等待结果,我可以想象得到,没有谁不怕PK。后来上网络,很多人谈到了,很多歌星不敢来参加PK,就是因为此,排后了没面子,还有可能知名度下降,商演减少;排前了又怕其它竞争者不高兴。同时,某些歌手因退出歌坛太久的缘故,早已唱功不在,或者唱功仍在,但已淡泊名利,失去了竞争的激情。
电视看完重播,第二天晚上,我立刻上电脑,看完了两期的《我是歌手》。我的感受可以针对每个歌手用一句话形容。
黄绮珊,一鸣惊人!黄绮珊,一个被大多歌迷淡忘或完全不认识的实力唱将,一开口就把所有观众折服了。第一期她是排第六名(倒数第二名),这只能证明了,让不懂音乐只懂欣赏甚至以歌星知名度或者个人喜爱来评价歌手的观众做评委的结果是,中国好声音永远被埋没。黄绮珊的埋没,也正看出了,在中国流行乐坛,要想红,单单有唱功还不行,还要有样貌,有宣传,有包装,有靠山。除非是极个别的靠选秀赛或者其它比赛出生的实力唱将,如梅艳芳,韩红等,其它大多数只有唱功的歌手,很多被埋没或者被遗忘了。
沙宝亮,真假声转换自如!提到沙宝亮,大多数人脑海冒出的肯定是他的《暗香》。出乎意料,第一期按比赛规则选自己歌唱的时候,他选择的是《飘》。他的解释是,他和三宝老师第一次合作的歌曲是《飘》(三宝老师作曲),因为三宝老师听他唱了《飘》,才肯让他唱自己另一个作品《暗香》。沙宝亮是实力唱将,真假声转换自如,一首张学友原唱的《秋意浓》,让人再一次见识了沙宝亮的唱功。
陈明,广东歌手的代表。陈明和毛宁、杨钰莹、林依轮、王子鸣等都是在广东发展出道的歌手,她曾和并称“北那英南陈明”,她见证了当时大陆流行音乐中心—从鼎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陈明,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和《快乐老家》。
黄贯中,老去的摇滚灵魂歌手。看到他脸上的皱纹,让我们看到了他岁月的痕迹,也让我们想起了曾经红极一时,让很多不懂粤语的人为了听他们的歌而去学习粤语的beyond乐队。我个人以为,beyond乐队的歌在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的离去后,就不应该再拿来翻唱或者参加比赛,哪怕是乐队的一员黄贯中,因为无论是谁唱,都让人觉得跟经典的味道相差甚远。
齐秦,你应该急流勇退。听齐秦的歌,就像置身于空旷的原野,听到远处随风传来的歌手,回荡在高空中,久久不能平息。喜欢这把含着申请略带沧桑且清亮的嗓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因为那首脍炙人口的《大约在冬季》。小学时,喜欢买一个本子来抄歌词,那个时候,抄的歌曲最多的就是香港四大天王、别安乐队和齐秦的。那首《大约在冬季》不知道抄写了多少遍。上初中,开始听他的专辑,《狼》、《无情的雨无情的你》、《外面的世界》、《原来的我》也逐渐成为我的最爱。然而,我虽喜欢齐秦,但是我不赞成他来参加《我是歌手》,因为属于他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了包括我在内的歌迷中的美好回忆,我们不希望这种回忆因为他的参赛和淘汰而受影响。都说聪明的英雄都懂得在辉煌的时候退出江湖,最聪明的名人也要懂得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退役,如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等,毕竟这个舞台应该留给更多的年轻人。
除此外,齐秦这次参赛,感觉也未尽全力,甚至有种不是很认真对待的感觉,也有可能是老了,或者商演太多,有点力不从心吧。第二期的时候,他出来时说只是花了自己的八成功力。凭感觉,齐秦自己把张宇的《用心良苦》唱成了齐氏情歌,并没有什么创意之处和值得称道的地方,甚至比不上他第一场唱《夜夜夜夜》好。即使是唱《夜夜夜夜》,我也感觉他没有用到自己的十成功力。虽然他第一场被评为第一,但是我觉得是歌迷对他这位老前辈的照顾。如果让我撇开感情因素,单纯按唱功、用心程度、发挥和感觉等综合因素来排名,我觉得沙宝亮和黄绮珊应该起码排进前三,齐秦顶多排第三或者第四。第二场,齐秦排第五,我觉得也是比较准确的,而不是某些人觉得的那种出乎意料。
羽泉,煽情的《烛光里的妈妈》夺冠。羽泉两期的成绩都不错,第一期凭借一首《心似狂潮》拿第二,第二期凭一首煽情的《烛光里的妈妈》夺冠,两期总票数也是排第一。我觉得这是有点抬举羽泉了。虽然我也很喜欢羽泉的《最美》和《冷酷到底》等几首歌,但是我觉得论唱功论实力,他也拿不了第一,顶多也是第三或者第四。毕竟前面有前辈黄绮珊和齐秦,除此还有唱功非凡的沙宝亮和一直奋斗不已的陈明。
尚雯婕,初生牛犊不怕虎。相对于其它前辈,尚雯婕算是一个初生牛犊,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尚雯婕很镇静且很大气地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尤其是那首自己写的《最终信仰》。所以她能获得第四,是实至名归的。因为前面都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压力,即使输了,她也没有什么丢脸的,她这样说。
七位歌星中,我最熟悉的是齐秦和黄贯中,但是他们发挥得都不是很如意。有选歌的因素,也有年龄的因素。反而是,沙宝亮和尚雯婕等我不是很熟悉的明星,发挥得很好,他们是真正用心去唱歌。当然,还有陈明,我听得出,她尽力了。毕竟感冒的因素,让她的发挥大打折扣。
期待第三期《我是歌手》,期待齐秦用心唱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希望陈明能以最佳状态去唱歌,扳回一城;也祝愿黄贯中不要受影响,继续坚持自己的摇滚,而黄绮珊、沙宝亮、羽泉、尚雯婕和替补黄贯中的歌手都能继续发挥自己的高水平。只有全部都发挥了,才能给自己和观众一个交代。不管排名如何,毕竟自己都已经尽力了,且奉献给了观众一场真实且高水平的竞赛。
我的博客今天5岁347天了,我领取了徽章.&&
,我在新浪博客安家。,我写下了第一篇博文:《随感》。,我上传了第一张图片到相册。至今,我的博客共获得32,339次访问。这些年,新浪博客伴我点点滴滴谱写生活!
引子:这是凌晨一点半的东莞,夜已深,灯火依旧辉煌!我,躺在床上;思绪,游离于无尽的夜。总想停留片刻,却又觉得无处落脚。。。。。。
&&&&&&&&&&&&&&&&&&&&&&&&&&&&&&&&&&&&&&&&&&&&&
我愿此刻启程
抱着心爱的吉他
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告诉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
其实我不会弹吉他
如果,可以
我希望回到童年
拿树叶当钱
抓泥沙当饭
还面不改色地说
我有车有房
如果真有来生
可以让我做回潘金莲
不懂三从四德
纵然刀架脖子
纵然遗臭万年
如果有一天
我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以把我葬在向日葵旁
也要迎着太阳
7月5日,传说中黄鹤楼,想说爱你不容易
7月5日,期盼已久的黄鹤楼之行,终于得以实现。每每读起李白那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会想起黄鹤楼,并盼望着能一睹其真面目。因此,坐上车上的我,心情特别好,还旁若无人的哼起小曲。
去黄鹤楼之前,我们先到古琴台。说到古琴台,也是一个著名的古迹遗址。或者单单说“古琴台”三个字,大家联想不到什么古人及其历史典故,但是说到“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及“伯牙绝弦”的典故,估计不少人知道。去名胜古迹旅游,首先需做好功课——了解该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否而就真的如同走马观花,是体会不到其间的乐趣的。我正是这样,还好,起码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我大概了解。只是很多细节清楚,于是,感觉游古琴台就好像是逛一个小公园,完全没有一点缅怀古迹的感觉。这其实是对古迹的不尊重,如果是为了打发时间,抑或是告诉自己或者别人自己到此一游了,抑或是慕名来参观而已,那其实大可不必选这种古迹。你何不去走走海滩,逛逛公园,甚至是走走江边,都比花钱走这种“小地方”来得痛快。我亦如此,如赶过场似的,听完一曲古筝,走过几个小景点,半小时左右,自己就出来了。
古琴台不是我计划中的景点,甚至我是前一天才了解到我们要到古琴台去,当时自己还不清楚这古琴台正是纪念伯牙与钟子期所建的古迹。因此,我自己虽不感到痛快,但是也没用什么遗憾。而且,我即将要去黄鹤楼了,这才是我的计划中的重点。
也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也许如人家说的:“到武汉,你没去黄鹤楼,你会遗憾一辈子;然而见了,你又会后悔一辈子”,到了真正见到黄鹤楼的时候,我却没有半点感觉。就连李白的那首诗也没去寻找,且也找不到了,因为,它早早随着历代黄鹤楼重建,而消失殆尽。”现在的黄鹤楼,纯粹是复制品,用当下流行用语来说,这是山寨版,而且是超级差的那种山寨版。且不说,历代黄鹤楼的主楼变了(由三层变为五层,木质结构变成了钢筋水泥混合土结构等),且连位置都挪动了1千米左右,由屹立滚滚长江水的江边移到了长江旁的蛇山峰岭上。(据说因为1957年建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所以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百度上说:“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而我的感觉是,完全看不到李白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画面了。站在黄鹤楼顶,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现代化的武汉,和被现代化建筑所“淹没”的长江。
走完这座让人既爱又恨的黄鹤楼,我们开始吃午饭。午饭完毕,我们去了万达集团在武汉新建的“楚河汉街”。所谓的楚河汉街,就是一条连接东湖和沙湖的人工河加上一条建筑有点特殊的商业步行街。由于部分工程尚未开工,同时还有不少商铺尚未进驻,所以我们走马观花走一遍后,就早早地集中回酒店。
因为回酒店的时间比较早,也因为是最后一个晚上呆在武汉了。所以我们好几个人约着回酒店收拾完毕后一起出去逛。于是,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开始武汉的夜游行程。首先是逛街,因为前一晚,我逛了不少地方,所以今晚我就成了导游。接着,我们来到了江滩公园。
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是建立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公园。我们从江滩公园的三阳路入口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空上飘着很多风筝,下面是天真浪漫的放风筝的儿童。穿过这些儿童,我们一直走到了江边,江边上长满了芦苇,有阶梯延伸到水下的地方,很多人挽起裤脚,拖了鞋子,把脚放在水下的阶梯上泡。我们几个同行的人也忍不住拖了鞋子下去,唯独我,因为穿着运动鞋,又嫌脱掉麻烦,所以站在岸上。
享受完“泡脚”的清凉,我们沿着江边往下走。一路上都是在江摊上运动和游玩的人群。我一边走一边心里感概,如果东莞常平也有一处这样的地方,那该多好。我肯定会每晚都出来走一走。走了没一会,我们被抽陀螺的一家三口吸引住了。其实吸引我们的不是这一家三口,而是抽陀螺这个体育游戏。我们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游戏,因此就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望了好一会。除了这一家三口,前面还有不少人在抽陀螺,我们也忍不住想尝试一下,虽然不标准,但毕竟还是成功了。听着抽陀螺的那清脆的响声,看着陀螺在地方飞转,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夜游长江的港口。看到了一大帮自发组织的六十岁上下的大爷大妈们组成的仪仗队在欢送来武汉参加旅游论坛的海外客人。本来,我们是打算搭油轮夜游长江的,但是在港口看到那长江的夜景实在是很一般,同时坐在船上只能隔着玻璃看,露天的座位很少,所以我们最后放弃了此计划。
逛完江滩公园,我们找了家饭店吃饭,然后回到了酒店。就这样,呆在武汉的最后一夜就结束了。
7月6日,与武汉分手的日子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的过程,那同理可证,从我踏进武汉这块土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我与武汉分手的日子一步一步的接近。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残忍,但是必须接受。
五天的行程真的很短,但足以让你喜欢上一座城市。喜欢看滔滔的长江水,喜欢长江边上悠闲自得的人群,喜欢那说不清的特色小吃,喜欢那大气磅礴的东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座城市没有靠海。我理想的居住城市是有山有水有海有岛,有车水马龙,也有花香鸟语。
我们早早订好了回深圳北的高铁,规程的时间是下午两点。与武汉告别前,我们最后的一个行程仍是东湖,只是不再是东湖的磨山景区,而是听涛景区。想起当时游览磨山景区的时候,感觉除了那一望无际的碧绿湖水和那个神秘的“磨山倒数之谜”(
1999年6月22日傍晚,武汉东湖磨山北坡,南国哲人园景点附近的一片老樟树林,齐刷刷折断或连根拔起。一道白光起,700多棵大树倒地,2007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专题片《磨山诡道》,记录这一神秘的现象,目前任何猜测都没有足够的证据,目前属于国内十大UFO之谜。)外,没有一处景点是有印象的。然而这次,游罢东湖的听涛景区后,连一处让我记得的景点都没有。或许是因为搭着旅行观光车,走马观花欣赏的缘故,或许是因为这里是人们纳凉避暑、戏水休憩的好地方,而不能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游玩,否则你终究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而我喜欢东湖的,也不是他的景点,而是它那碧绿的湖水和那屹立在路两旁的笔直的树。我喜欢东湖的是它的大气,它的天然,它那几百年,上千年文化沉淀的那份厚重。
& & 走完听涛景区,吃完午饭,开始踏上规程。依旧是熙熙攘攘的等车人群,依旧是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依旧是那大汗淋漓的天气,唯一的变化是,我心头有种对武汉的不舍,对东湖的不舍,对那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不舍。短短五天,我没有记住武汉的景点,没有留恋那山寨版的黄鹤楼,只是记住了梁子湖的武昌鱼、洪湖水浪打浪里的莲藕排骨汤、热气腾腾的热干面,辣得发麻的精武鸭脖,碧绿如玉的东湖,“孤帆远影碧空尽”的长江,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等等。
&&& 火车启动了,我的心却依然停留,预期说我是在留恋武汉这座城市,不如说我是在想念那些曾陪我走过的快乐岁月,即使它是刚刚走过而已。
后记:游记,本应是当天游完,当天写下来,因为很多感受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而改变,但因为行程紧,既要考察学习,又要利用晚上时间去了解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所以我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写。而且我不是一个喜欢记流水账的人,不想随便写一份东西交差。于是,我决定回到东莞再写。回到东莞,因为工作忙,短短续续分上中下三篇才把这游记写完。如今看来,这三篇东西,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我对武汉的一段回忆。武汉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但是武汉再好,也只是我生命的一个驿站。我的前方还会有新的城市,新的旅程,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在等着我!
2012年2月23日,下班吃完饭,我就匆匆收拾完东西,坐上七点正开往家乡的汽车。出发前,很多人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回家相亲啊?”包括我的老板。我的回答也是机械式的:“不是了,回家过节!”三十岁的年纪,还没结婚,甚至连个正式对象都没有,也难怪人家整天会问有没有女朋友,有没有回家相亲这些问题。人家是关心自己,而在自己看来,已经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家人急,亲戚朋友急,其实我也急。但是缘分这种东西,急是没用的,正如许冠杰的那首歌《浪子心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回家过节”,这个“节”是我们粤西地区(主要是广东茂名地区)特有的一个节日——“年例”。年例,顾名思义,是每年的一个例会。实际上也是如此,这节日一般是一年一次的,且大多是三天(也有一两天的)。不同村庄的“年例日“不同(因此才有亲朋戚友间相互探访的热闹),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二到二月底这段时间(正月十五这天是年例最多的一天)。年例传说来源于元宵,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在元宵节前后
“做年例”的村庄最多。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实际上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年例”的最大目的是敬神,“年例”首先是为神而做的。据说在广东潮汕地区会有“游神”,我想跟我们那里的年例差不多吧。
年例的流程比较复杂,虽然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年例次数很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细心考究过其详细流程,且每条村子的具体流程会有点不一样,下面我就先借用百度的一段话来给大家解析一下年例的流程:
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起年例”是说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醮”。“正年例”的早上,菩萨出游巡门,十分热闹。如果村子很大,菩萨就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门,道士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画符咒语,把鬼魅收到一条纸船上,也叫“封船”。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看大戏,放烟花等等。这一天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好友,开怀畅饮,热闹非凡。吃完年例后就有余兴节目“睇年例”又称睇大戏。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烧纸船。最好玩的是“送鬼”。一个道士先是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念咒语之类的,然后拿来纸船,大喝一声:“请上船!”就意味着附近的鬼怪都挤上了这条纸船。紧接着,道士身后的吹喇叭的“呼啦”一声地吹响了喇叭,那道士似乎被吓着了一般,捧着那“船”,打着趔趄,惊惶地往河边跑去。到了河边,那道士就把这“船”往河里一扔,点着纸船,鬼怪就被烧死随“船”给漂走了。这便意味着这年这里的人们将不会受鬼怪的骚扰。直到送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上面说的是年例的一般流程,我村的流程大体也是这样,不过我们是在一天内完成。
我村和隔壁村是一起“做年例”,同一天但不是同一时间,是先后顺序,我们俗称为“头门”和“尾门”(头门是先做,尾门是后做。也就是说。菩萨巡游的时候,先去“头门”的村庄,再去“尾门”的村庄),我们通过事先几天进行的“抓阄”来确定谁做头门,谁做尾们。我村今年抽的是头门,在我们小孩子来说,是不愿意抽到的,我们更喜欢晚上摆醮,因为晚上一般孩子都放学了,更热闹,也因为晚上可以看烟火,可以看到那贡品桌上几百支蜡烛同时点燃的美景。
2012年2月24日凌晨二点,我回到高州城东汽车总站,哥哥早已按约定在寒风中守候多时。看到那个又黑又瘦的哥哥,眼睛有点酸。自从哥哥决定戒赌,回家上班之后。我是又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哥哥终于下达决心不沾赌博两个字了,哪怕是小赌;心疼的是,向来做惯轻松工作且较高工资的哥哥,回家做那种卖苦力且工资低的工作,弄得自己格外憔悴。
坐在哥哥的摩托车上,不到半小时就到家了。到家看到的第二个人是父亲。父亲已经很老了,我第一次如此认真的端详父亲。瘦削的脸,没有一点肉,黝黑的皮肤,竹竿式的手脚,还有那身整洁却皱皱巴巴的睡衣。爸爸又老又瘦了,我不禁眼泪打滚,不仅因为爸爸,也是因为自己竟然现在才察觉到。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无论怎样,爸爸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神始终还在那里。和爸爸说了几句话,吃了几口饭,我就睡了。
2012年2月24日八点半,我被哥哥的女儿叫醒。原来爸爸、哥哥、大嫂已经在张罗贡品的准备工作了。茂名人无鸡不成席,自然也就无鸡不上供了。他们早早地宰好鸡,并做做了很多菜。因为这些菜我们是拿来宴客,宴客就是所谓的“吃年例”了
。我们一般会提前邀请所有认识的亲戚朋友来赴宴(俗称睇年例),甚至朋友的朋友,不认识的,我们也照样欢迎,多多益善,因为来客越多摆的台数越多就证明该户人家越兴旺。
我起床洗漱完毕后,开始帮忙折纸钱(把长方形的大块纸钱对半切开后,分别对折,方便到时候叠起来烧纸钱),折完纸钱,接着是帮忙在家里摆贡品,上香,烧纸钱,拜祖先(在菩萨等神未到之前,我们要在家里先拜祖先)。与此同时,爸爸已经开始“摆宗台”(&“摆宗台”是“菩萨巡游”的一部分。这是年例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到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摆上供桌。)
准备好这一切后,我们才得以喘口气,吃点东西。然而东西还没吃完,就远远听到远处传来敲锣打鼓以及鞭炮声。这时,我们就知道“菩萨巡游”(也叫游神)到了。这时候,我们要拿着鞭炮去“迎神”(迎接神的到来)。其实按规矩,我们是应该远远地在村口等着神到的。来到摆宗台”的地方,我们远远看到巡游的队伍,有拿旗的,有吹喇叭的,有打鼓的,有舞狮子的,当然还有开着三轮摩托车载着神像的(记得小时候,巡游队伍中是每人抱着一尊神像过来的),浩浩荡荡,像一条长龙。看到神快到了,迎神的乡亲们就开始烧鞭炮(因为时间紧,也不影响到巡游队伍,所以都是用那种几十响的小鞭炮)
菩萨来到后,放在已设好的贡品桌前面一排的桌子上,还有几个大点的坐着轿子的菩萨(其中一个最大的是洗太夫人,是我家乡(高州)供奉的神灵,是南北朝时期广东岭南地区的军政领袖)就分开放在两边。神就位后,我们就开始烧香和烧纸钱,同时我们还会逐个神灵参拜,并把装好利是封的钱(也可以不装利是封)放在神灵的旁边。具体做法意义何在,我就不得而知了。估计也是供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吧。紧接着,巡游队伍中的道士就会开始念族谱上尚在的人名,念到名字的人,就上前去拜神。
供奉神灵的同时,旁边会有各式各样的表演。主要是武术表演,舞狮子表演。这些表演完毕后,压轴表演竟然是两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年男子的“捡钱表演”。只见大家不断地往地上撒钱,刚才参加武术表演的两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年男子就开始跟着鼓声有节奏的手脚摇动,像跳舞又不是跳舞,像武术又不是武术,他们在手脚动的同时还会用手或者嘴去捡起地上的钱。根据钱的面值不同,他们的动作难度会不同。好像一元以下是用手捡起来就行;10元的,是用嘴,且是身体向后弯曲,整个脸朝地,用嘴咬起来;100元的,是把钱放在有水的脸盘上,同样身体是向后弯曲,整个脸朝脸盘,用嘴把钱咬起来。村里有钱人很多,但是给100元的不多,很多都是拿着一大扎的一元钱,撒在地上,让他们慢慢捡起来。因为不断地有人撒钱,且数量很多,所以这个表演通常要持续几个钟头以上。表演完后,同时人们也参拜完毕时,大家觉得神灵也享受完贡品了,乡亲们就开始撤走贡品,轮流烧鞭炮(同时也可以烧烟花)。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会烧鞭炮,因此烧鞭炮也要起码花上一两个钟头。
烧完鞭炮后,就到了道士捉鬼的环节。只见道士拿着一条绳子挂在脖子上,对着船喃喃数语,像念咒,念了一会就示意几个人摇动那个纸船,示意两个抬着一个菩萨的人朝着纸船晃动菩萨,好像是让菩萨去追鬼。这样四个不同的方向做了一遍后,道士突然领着那两个抬菩萨的人绕着船跑起来,而几个摇纸船的人也继续摇动纸船。因为看不懂,我拍了几张照片就走开了。据说这样说是把鬼捉到船上封住,等走完最后一个“宗台”(摆贡品的集聚地)之后,道士就会把纸钱拿到河边去烧,寓意是把鬼烧死,给乡亲们带来丰收祥和的一年。
当以上所有的程序完成后,当神灵享受完贡品,人们也享受完表演和鞭炮焰火后,神又开始起奔向另一个集满了香火、供品和人群的宗台。这时候,乡亲们各自回家,把贡品经过一番深加工,摆到了餐桌上,让客人大鱼大肉大食一餐。
吃饱喝足后,已经是晚上六点。孩子们这时候就会跑到摆放贡品的地方去玩,去等待年例的另外一个重头戏——文娱活动。文娱活动有很多,各村不尽相同,但是几乎都有“粤剧、电影、歌舞”这三样的其中两样,有些村是三样皆有。据说我们村的文娱活动是看粤剧(俗称睇大戏)和歌舞表演。据说表演昨晚就已经开始,连续开两晚,先是大戏,接着是歌舞。在大戏到来之前,孩子们喜欢自由活动,喜欢去光顾那些早上就已经摆好玩具、零食、烟花炮竹的小摊贩。不仅是孩子们,年轻人们也喜欢聚在一起,在等表演的同时,三三两两地闲聊,聊一年来的经历,聊那些所见所闻,毕竟大家难得聚一块,有些儿时一起玩的伙伴甚至是几年不见了。
晚上,华灯初上,表演序幕。舞台下面,早已经人山人海,好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这是除夕都看不到的热闹场景。难怪说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
表演不算精彩,甚至有不少表演,不少人都看了很多次。同时天公也不做美,寒风中夹着雨丝,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寒意。然而,人们的心是热的,他们的热情是如此高涨,时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不看表演的人,各自在家里,和亲戚朋友们喝茶聊天。谈一年的好收成,谈今年的大计,甚至谈村里某某发生的新闻。
夜深了,表演结束,人潮褪去,乡亲们相继熄灯睡觉。我躺在床上,心从过节的兴奋中回归平静,并隐隐感到了一丝的惆怅。节日依旧,热闹依旧,只因身边少了一个和我分享节日喜悦的人。
朦胧中睡着,梦里却依然不平静······
一年多没更新博客了,虽然几乎每隔几天还是在写东西,但是所写的东西都是工作的需要,而不是真正自己想写的东西。我不能再用忙来找借口,而只能说自己懒,或者说得更深一点,是对写博客已经失去了当初的热情,人都是喜新厌旧,随波逐流的东西,在大多数人喜欢微薄,喜欢K歌,喜欢蹦迪,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年代,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去写一篇哪怕只有一两百字,只需花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完的博客。我也是如此。
这一年多,我几乎每天玩一局游戏,两天逛一次街,三四天吃一顿夜宵,每周唱一次K,每半个月看一场电影,可是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博客,甚至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工作以外的文字。
一年多以后,我同样笑过,哭过,兴奋过,也伤感过,满足过,也遗憾过,但是不管怎样,我从来都不像以前一样,去用笔记下它,哪怕只是为了安抚一下自己,或者说留下一些自己成长的足迹。
“光阴似箭”,小学时的作文,就已经用上这样的词语。要珍惜时间,以前几乎每周都能听到老师这样教导我们。以前自己还小,反而很懂得去珍惜时间,去勤奋学习,去每天锻炼,每天写日记等等,然而现在,学习没有了,锻炼没有了,写日记也没有了,甚至一年来,几乎没有写过一篇东西。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长大了,生活方式改变了吗?还是因为长大了,反而不懂得时间的珍贵了呢?其实是因为以前有目标,而长大后的人,很多都失去了目标。
当然,珍惜时间,不一定只体现在,写几篇日记,进行一些锻炼,或者学习一些东西,而是说,你要有目标,并为这目标每天去奋斗!你可以不写日记,只是写一些工作需要的东西,但是你要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眨眼间,工作四年多了,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升到经理,从月薪2000的工资到现在的5000左右,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个岗位,我真的不知道我在另一家公司是否能有这样的价值,是否还能拿那样的工资。转眼自己已经三十,但是离“而立”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或者我真应该清醒一下,好好想一想,自己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了!
人总是这样,到了年末(年初)的时候,总喜欢去盘点一年的得失,并寄语来年(今年)一定要取得很好的成果,一定要比上一年幸福。甚至有些人,是在那里叹息着往年的不如意和祈求来年的一帆风顺。这固然是好,是给旧一年做总结和给新的一年做计划,以免再重蹈覆辙,并让新的一年走得更有方向。然而,大多数人,叹息过了,总结过了,也计划过了,但是新的一年,依然如故,年末的时候,也依然叹息。与其这样,还不如什么都不想,放弃了往年的一切不如意,重头开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必要大目标,不需要太美好,感觉诚心如意,不会唉声叹气,这就已经满足,不是吗?
既然这样,就不用去总结,去计划了吗?那倒不是这样说。我只是说,做了总结和计划,而不去实践,到头来依然是叹息遗憾的话,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实实在在地去做事情,感觉对了,就朝着那方向走,这样取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有些人不切实际的做总结和做计划,或者只是形式上的遵循那种形式,这种方式就更加比不上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种方式好。
其实我就是上述的形式主义者,也是那种常常年末遗憾叹息,祈求来年取得更大进步,却没有按着目标走的人。或者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那种条条框框的形式,但是最终发现,自己的内心却始终强烈地追求着自由。
最新,我总是忙着写总结和写计划,自己的总结和计划,部门的总结和计划,公司的总结和计划,甚至公司管理的整个科技园区的工作总结和计划;年末写总结和计划,甚至每周也要写总结和计划。或者是因为我的写作能力在我们公司整个小圈子来说,算是好的吧,毕竟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所以凡是写的东西,老板甚至同事都喜欢叫我帮忙。于是,整天忙个不停,全是为了工作。年末的时候,一盘点,自己除了工作有所成就——升职加薪,做了部门经理外,其它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亲人联络少了,父母总说自己忘了他们;另一半依然是没有踪影,甚至自己连自己想要什么类型的女孩都没有去想过;兄弟、朋友常常埋怨,总是他们打电话给我,却不见我给对方一个电话;博客依然是门庭冷落,因为2010年一年,自己才写了屈指可数的几篇博文。于是乎,叹息着,埋怨着,来年一定要怎样怎样。结果新的一年才过了不到半个月,当时的计划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工作固然重要,形式的确要走,发发牢骚,祈祷几下,也再正常不过。关键是,自己在走的过程中,是否想过自己内心真正的感觉,我自己究竟想得到的是什么?难道就只是工作吗?或者说大点,难道就为了事业,为了赚多点钱吗?不是,绝对不是。我更想多点时间去找朋友玩,更想有个可以陪伴自己终生的人,更想能给父母多点爱,更想去享受工作以外的生活。
所以,新的一年,我啥都不想,只需要走的时候,想一下自己的感觉,然后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风吹在脸上很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