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市执信中学邮编5月综合测试

省市中考直达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5广州中考分数线:广州市执信中学录取分数线
2015年广州中考已经结束,相信家长和考生都最关系的就是广州2015中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情况了,2015广州中考分数线已经公布,广州市执信中学录取分数线
具体内容请查看下文。
2015广州中考分数线:广州市执信中学录取分数线
户籍生最低分数
户籍生最低分数同分序号
外区最低分数
外区最低分数同分序号
借读生最低分数
借读生最低分数同分序号
英语成绩最低分数
专业测试最低分数
广州市执信中学 (&元培班&)2014年广州市执信中学5月综合测试题&&共用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014年广州市执信中学5月综合测试题语 文 2014.5本试卷共8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蜿蜒/垂涎 休憩/契约 扁担/扁舟B. 谙熟/黯然 栖息/蹊径 圈养/圆圈C. 籍贯/慰藉 棠棣/缔造 场院/场景D. 砥砺/抵制 夙愿/追溯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2. 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曾引起“舌尖狂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度走进观众视野,如今《舌尖2》播出后,迅速风靡网络,真是盛况空前!一道道美味,经过摄影师的精心拍摄、幕后工作者的精心剪裁,再配以相应的解说词,显得更为秀色可餐。纪录片除了展示中国美食,也融合了人的情感,讲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被媒体广泛评价为“眼泪与口水齐流”。A. 风靡 B. 盛况空前 C. 秀色可餐 D.融合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为了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政策。B. 针对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专家指出政府既要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又要削减不合理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C.“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年度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D.马航MH370航班3月8日失联后,各种消息充斥舆论场。有网友甚至表示,马来西亚官方每日的例行记者会几乎成了“辟谣”专场。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是一项是( )(3分) 人们在谈论真的时候,往往也谈论美。从理论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看,真与美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 。 , 。 , 。 ①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 ②是人们对于事物感知后一种理性的思考 ③真往往指的是一种客观事实 ④它是要符合真和善的 ⑤美一般是建立在真和善基础之上的⑥是一种感性的认识A.①⑥②⑤④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③②①⑥⑤④ D.③⑥②①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而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选自《隋书?于仲文传》,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C.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 去:距离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7.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B.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C.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D.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诱招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非常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B.尉迥第一次攻打于仲文失败后,第二次派遣两路人马来攻打,于仲文虽顽强抵抗,无奈寡不敌众,部属和妻子儿女尽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C.在城武一役中,于仲文在贼兵将士松懈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可谓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D. 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尉迥部将檀让,并将他押送京师,而尉迥另一部将席毗罗则被斩杀于荥阳。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⑴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4分)②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⑵ 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于仲文“英略”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喜 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⑴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⑵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 。……”(《论语》)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⑶ ___ ___,___ _ 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⑷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 ___。___ 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的影响至关重要,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浮沉,方能懂得书中万象。要想真正读懂读透一本好书,尤其是那些立意高远、境界深邃的经典之作,除了基本的文化素养、必备的思维能力、正确的读书方法外,还需要深厚的社会阅历和的丰富的认知经验。②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的时候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正如从门缝中窥探月亮,难免有视野不宽、观察不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事情,每天都会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多接触社会,多了解人生,加深对国情、社情和民情的体察和认识,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陆游曾经写诗教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有的人虽然经历过很多事情,体验过各种人生,看似阅历颇丰,却不注意观察和思考,不懂得总结和反思,不能从阅历中提炼出智慧和哲理。所谓的阅历只有阅历之名,而无阅历之实,只是一种经历而已,对于工作和生活并无多大益处。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从经历中总结出事物的规律,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一直以来,不少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一门心思埋头在书本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到中年以后,精力记性有所下降,生活事业基本定型,再加上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经过,早已洞察世事,参透人情,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往往就会减退,不少人甚至逐渐远离书本。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一涉及具体做事的层面,则往往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尽管老于世故、精于谋略,但却由于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摘自《学习时报》日版,有删节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要想真正读懂读透一本立意高远、境界深邃的经典之作,既要基本的文化素养、必备的思维能力、正确的读书方法,也要深厚的社会阅历和的丰富的认知经验。B. 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所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必然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必然越来越深刻,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C. 有了亲身体验,躬行践履,就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D. 阅历不等于经历,阅历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以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E.阅历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领悟书中蕴含的韵味,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张潮认为:“老年读书”比“少年读书”境界更高一层,所得也更多。B.阅历浅的人读书时、不能做到“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C.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增长一个人的阅历。D.人生在世,必须做到阅历和读书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14. 依据文意,谈谈如何才能增长阅历。(4分)15. 毕淑敏曾经说过,自己阅读《人鱼公主》(安徒生童话),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的惨痛,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读出这篇童话中的母爱,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48岁的时悟出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请你结合文意分析这一现象。(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最后的抄袭周衍辉 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 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个穿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下。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向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鹿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 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但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简单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 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 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 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目光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啊!”一顿,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 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 “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6.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4分)17.白老师早就知道那次征文“我”交上去的诗歌不是“我”写的,但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布置情节的好处有哪些? (5分)18.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l题。思想之河汩汩向前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
亲!请或新用户?
栏目导航(搜索资料请进)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政策: 升学:
广州名校:
奥数练习题:
奥数知识点: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2015年执信中学小升初体艺特长生报名及测试公告
来源:&&&& 13:54:55&&&&&&&&标签:
  广州奥数网& 2015年执信中学小升初体艺特长生报名及测试公告,供大家参考。
  一、报名
  时间:5月29日(星期五)上午8:00-11:30,下午2:30-4:30
  方式:持报名表现场报名,报名成功后领取测试证
  地点:广州市执信中学(校本部)正门口
  二、测试
  时间:5月30日(星期六),具体进场时间详见测试证
  地点:详见测试证
  内容:详见网站相关通知
  特此公告,请有意报考的学生、家长准时报名和参加测试。
  相关推荐:
欢迎访问广州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升初最新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6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5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4630字。
  2014年广州市执信中学5月综合测试题
  语&& 文&&&&&&&&& 2014.5
  本试卷共8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蜿蜒/垂涎&&&& 休憩/契约&&&& 扁担/扁舟
  B. 谙熟/黯然&&&& 栖息/蹊径&&&& 圈养/圆圈
  C. 籍贯/慰藉&&&& 棠棣/缔造&&&& 场院/场景
  D. 砥砺/抵制&&&& 夙愿/追溯&&&&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
  2. 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曾引起“舌尖狂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度走进观众视野,如今《舌尖2》播出后,迅速风靡网络,真是盛况空前!一道道美味,经过摄影师的精心拍摄、幕后工作者的精心剪裁,再配以相应的解说词,显得更为秀色可餐。纪录片除了展示中国美食,也融合了人的情感,讲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被媒体广泛评价为“眼泪与口水齐流”。
  A. 风靡&&&&&&&&&&&&&&& B. 盛况空前&&&&&&&&&&&& C. 秀色可餐&&&&&&&&&& D.融合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政策。
  B. 针对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专家指出政府既要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又要削减不合理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
  C.“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年度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D.马航MH370航班3月8日失联后,各种消息充斥舆论场。有网友甚至表示,马来西亚官方每日的例行记者会几乎成了“辟谣”专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是一项是(&&& )(3分)
  人们在谈论真的时候,往往也谈论美。从理论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看,真与美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 。&&&&&&&& ,&&&&&&&& 。&&&&&&&& ,&&&&&&&& 。
  ①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
  ②是人们对于事物感知后一种理性的思考
  ③真往往指的是一种客观事实
  ④它是要符合真和善的
  ⑤美一般是建立在真和善基础之上的
  ⑥是一种感性的认识
  A.①⑥②⑤④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③②①⑥⑤④&&& D.③⑥②①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而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市执信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