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意思思密达是什么意思思

日期:字?
不 正(歪) 歪歪扭扭。 日 光(晃) 晃眼睛。
三 口(品) 品茶。 三 日(晶) 亮晶晶。
日月明教学反思
《日月明》是一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儿童朗读的韵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并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还流利地背诵韵文。
我在选择上日月明这课时,在想怎样才能使识字课变得更有趣些,让中国的汉字更...并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的相关内容日期:不好意思的事 阿凡提有一位朋友,常向阿凡提借一些零钱不还。一天,他又来向阿凡提借零钱。 阿凡提问他:“朋友,你向我借这点零钱,到时我不好意思向你张口索要是吗?” “对?迸笥鸦卮稹?“...日期:不好意思不吃 一天,阿凡提和一位朋友想做抓饭吃。那位朋友问阿凡提:“阿凡提,您会切胡萝 卜丝吗?” “不会,”阿凡提回答。 “那么胡萝卜丝炒葱头会吗?” “不会。” “那样的话您会焖抓饭吗?” “也不会。” 那位朋友只...日期:按照我的意思 阿凡提当理发匠的时候,一位吝啬出奇的阿訇常找阿凡提理发,但每次理完发后分 文不付,只对阿凡提说:“我每天为你祈祷,祝愿你长命百岁。”说完就走。 一天,他又请阿凡提理发。阿凡提给他理完发,开始修整胡子时问他道:“阿訇先 生,您的胡子还需要不需要?日期:12小时尿沉渣计数是什么意思?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是检查夜间12小时尿内排出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数目,用以了解肾脏损害及尿路疾患的程度和病情的演变情况的一种检验方法。常用于尿沉渣镜检可疑而又不典型的病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本检查方法对标本收集要日期:药物的慎用、忌用、禁用是什么意思 “慎用”、“忌用”、“禁用”这几个字眼在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字之差,意思却不相同,作为家长应当理解与掌握。 慎用:指的是用药时应小心谨慎。使用药物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特别是小儿、老年人、孕妇及心日期:[文学趣事] 能吃的汉字 什么,汉字能吃?别瞎说了! 不信,你听我说。汉字不仅能吃,还能治病呢。 话说一百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个剃头的,姓李名成。大概是因为穷,又不讲卫生,害了一身疥疮。这疮很痒。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村头河边有一些龟甲,就捡了一片,用手一日期:[文学趣事] 能吃的汉字 什么,汉字能吃?别瞎说了! 不信,你听我说。汉字不仅能吃,还能治病呢。 话说一百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个剃头的,姓李名成。大概是因为穷,又不讲卫生,害了一身疥疮。这疮很痒。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村头河边有一些龟甲,就捡了一片,用手一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词语】 多少
【全拼】: 【duōshǎo】
【释义】: 1<轻>疑问代词。(1)问数量:这一班有~人?|今年收了~粮食?(2)表示不定的数量:我知道~说~|有~人,准备~工具。
1、我们或许知道用户群存在于哪个细分市场、他们的收入是多少、他们每周末消费多少钱,以及他们买什么样的车等。
你见过多少应用程序的开始是一个充满大量问题的对话框?
其实,做一个体贴的产品不比做一个粗陋的产品难多少。
另一个替代方法也不好,即在选择算法中通过编程禁止标准列表控件的相互排斥行为。 允许用户愿意选多少项就单击多少项,并保证它们不会取消选定。几个有意思的成语
        &&
第一單元      門可羅雀
  漢朝有位大官,名叫翟公,有權有勢,家中經常高朋滿座,賓客盈門,好不氣派。翟府門前,更是車水馬龍,趨炎附勢的人,絡繹不絕。
  這些賓客很懂得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以表示自己的忠誠。翟公一呼百諾,心裏也感到高興。
  然而,好景不常,有人彈劾翟公,說他執法不公,皇上一怒之下,就罷了他的官,削職為民。
  眾賓客一見他丟了官,立刻一哄而散。過去的熱鬧場面,宛如過眼雲烟,門前冷冷清清,不見人影,麻雀大膽的飛來飛去,簡直可以張網捕鳥(門可羅雀)了。
  後來,皇上發現冤枉了翟公,便讓他官復原職。消息傳出以後,那些走散的門客,又厚顏無恥的擁來。翟公感慨良深,就在門上寫下二十四個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眾賓客看見了,都臉紅耳赤的做鳥獸散。
注釋:羅雀:張網捉鳥。
1.和˙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使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2.元˙元好問《寄西溪相禪師》:「門堪羅雀仍未害,釜欲生魚當奈何?」
意義:大門前可以張網捉鳥;形容門庭冷落。
1.自從他生意失敗以後,家中便經常「門可羅雀」了。
   2.這家商店東西少,價格又昂貴,因而整日冷冷清清的,「門可羅雀」。
   3.這家醫院自從醫死人以後,就「門可羅雀」,沒有病患敢上門來了。
   4.自從他家道中落,「門可羅雀」的情景,道盡了人世間的冷暖。
修辭:誇飾
反義成語:
1.門庭若市
2.戶限為穿
3.車馬盈門
同義成語:
1.門庭冷落
2.門無蹄轍
注意事項:門可羅雀不可寫作門可羅「鵲」。
        &&
第二單元      滄海桑田
有一次,三位年紀很大的人,在海上相遇,便互相詢問起對方的年齡來。
  第一位老人說:「我記得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曾看到盤古那時仍有裡面和外面的分界呢!」
  根據傳說,盤古便等於整個宇宙,我們統統包在裡面。那老人意思是,他少年的時候,盤古還有中外的分界,也就是天地剛形成不久。
  第二位老人感嘆的說:「我每次在滄海變成桑田時,就放一個籌碼在屋裡,到目前為止,這些籌碼已充滿了十間房子。」
  滄海是大海,桑田是種植桑樹的田地,滄海變桑田,表示地形起了巨大的變化。
  第三位老人說:「我的老師吃過蟠桃後,把桃核扔在崑崙山下,長成桃樹,如今這顆樹已經生長得和崑崙山一樣高了。」
  「滄海桑田」是比喻人事變遷無常,世事多變化的意思。
注釋:滄海:水深而呈青綠色的海,指大海;桑田:指農田。
1.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2.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回:「桑田滄海任更差,他自無驚無訝。」
意義:大海變桑田,桑田變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或經歷很多事故。
1.這個地區過去是一片沼澤,而現在大廈林立,到處綠樹成蔭,真是「滄海倉田」,變化實在太大了。
   2.離鄉背井都已四十餘年了,如今重回家園,人事全非,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慨歎
   3.闊別四十年的故鄉,過去曾繁華一時,如今只剩幾戶人家,「滄海桑田」,令人感慨。
修辭:譬喻
同義成語:
1.東海揚塵
2.白雲蒼狗
3.高岸為谷
4.深谷為陵
比較:「滄海桑田」和「白雲蒼狗」,都是比喻世事的變幻。兩者的區別在於:「滄海桑田」強調世事變化之「大」;而「白雲蒼狗」則強調世事變化的「無常」。
        &&&
第三單元     四面楚歌
  秦末農民紛紛起來反抗暴政,最後出現了楚漢相爭局面。公元前二○二,劉邦率領大軍,將項羽的楚軍團團圍在垓下。
  楚軍被圍困了好幾天,項羽也試圖率兵衝出重圍,可惜都徒勞無功。
  這天夜裏,包圍在楚軍四周的漢軍陣地上傳來陣陣的歌聲。側耳傾聽,不由得心頭大驚,原來漢軍唱的都是楚歌。
  項羽是楚人,一聽到四面楚歌,失聲說:「難道漢軍已占領了楚地?才會有那麼多人唱楚歌。」
  楚軍聽了,更興起思鄉的情緒,趁著黑夜,許多人溜出了軍營,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只剩下八百多人。
  第二天,項羽帶著八百餘騎,從南面突圍而出,邊打邊逃,終於來到烏江邊,他拒絕了船夫要載他回楚地的誠意,在江邊自刎。他認為自己實在無言再見江東父老了。
注釋:楚:指古代楚國人
出處:1《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意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比喻四面被圍,孤立無援,陷入絕境。
1.我軍雖然身陷絕境,「四面楚歌」,但士氣仍然很高昂,伺機反攻。
   2.由於他講話尖酸刻薄,時常得罪人,在班上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了。
   3.用「四面楚歌」來形容他目前所處的環境,可說是相當恰當。
   4.生意失敗後,他債臺高築,債主紛紛上門討債,使他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
修辭:譬喻、借代
同義成語:
1.四面受敵
2.孤立無援
3.腹背受敵
反義成語:
1.柳暗花明
2.得道多助
3.所向披靡
4.八方聲援
比較:「四面楚歌」和「走投無路」都有「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意思,但「四面楚歌」強調被他人所困、所圍,有身不由己的意思;而「走投無路」則強調沒有地方可以投奔,和「窮途末路」的意思較為接近。
        &&&
第四單元      指鹿為馬
  秦朝時,宰相趙高想獨攬大權,但是唯恐君王和群臣不服,並想試探自己在朝廷的權勢究竟如何,於是,有一天,他牽了一隻梅花鹿獻給二世皇帝,說:「這是大宛進獻的名駒(馬),能日行千里。」
  二世以為自己在作夢,眼前明明是鹿,為什麼趙高偏說牠是馬呢?他以為趙高故意來尋他開心,就說:「丞相說是馬,我說是鹿,現在請文武百官來評斷,到底是馬,還是鹿?」
  群臣嚇了一跳,眼前是一隻鹿,能照實說嗎?說是恐怕會得罪趙高,說不是有欺君罔上的罪名,真是左右為難,吶吶不出聲。
  趙高看在眼裏,雙目圓睜,聲色俱厲的說:「到底是鹿,還是馬,大家快說啊!」
  文武百官都嚇壞了,趕忙連聲說:「是馬,是馬。」
  這時,趙高發出一陣勝利的狂笑;而二世皇帝,簡直是被搞的滿頭霧水,從此以後,不再過問國事。
1.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先乃設驗,持鹿現於世,曰:『馬也』。」
    2.清˙李漁《憐香伴傳奇˙考婢》:「你說的話雖不是指鹿為馬,卻也是以洋易牛。」
意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1.社會上風行著招搖撞騙,「指鹿為馬」的惡劣風氣,必須要徹底的革除,才能使社會回復清新。
2.他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不惜「指鹿為馬」,我們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3.你要搞清楚,你那一套「指鹿為馬」的伎倆已不適用了。
   4.古人仗著絕對的威權指鹿為馬,終究難掩天下的耳目
修辭:譬喻
同義成語:
1.循名責實
       2.事實求是
反義成語:
1.顛倒黑白
     2.指黑為白
     3.移天易日
     4.混淆是非
比較:「指鹿為馬」和「顛倒黑白」及「混淆是非」,意思差不多,常可換用。
  其主要的這別是「指鹿為馬」是比喻性,出自典故,較為典雅;後兩者直陳性,較為通俗。若是說「故意把甲說成乙,以試探別人的態度」時,要用「指鹿為馬」;而且它還有「自恃權力在握,胡作非為」的含義。
         &
第五單元      一丘之貉
  漢朝有一位名叫楊的人惲的人,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而母親則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未成年就成了當朝的名人。
  宣帝在位時,大將軍霍光謀反,楊惲最先向宣帝報告,事後因功被封為平通侯,深受滿潮文武稱讚。楊惲因為少年得志,又立有功勞,無形中便產生了驕傲與自滿,結果得罪了太僕長樂。
  有一次,楊惲聽見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死了,被評論說:「遇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君主,他的大臣為他擬好治國的策略,他卻不肯接納、推行,結果使自己白白送了命;這就像我國秦朝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最後終於亡國了。可見從古至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正如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
毫無差別啊!」
  太僕長樂趁機誣陷楊惲是在諷刺皇上,結果楊惲就被革職了。
出處:《漢書˙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注釋:丘:小土山;貉:動物名,一種毛皮獸,形狀似貍善睡,毛深厚,可做裘衣善睡
意義:同一個山丘上的貉;形容是同一類,彼此低劣相等,沒有差別。現都用來比喻同類臭味相投的壞人,含有厭惡、鄙視的意思。
1.他們都是「一丘之貉」,千萬別和他們做朋友,以免被帶壞。
   2.那些「一丘之貉」平時作威作福,魚肉鄉民,終於全部被警察逮捕。
   3.漢奸和侵略者原本就是「一丘之貉」,狼狽為奸,欺壓台灣同胞。
   4.人民保母竟和歹徒勾搭,成了「一丘之貉」,善良百姓的安危怎不令人擔心?
修辭:譬喻
同義成語:
1.一路貨色
2.沆瀣一氣
3.臭味相投
4.朋比為奸
反義成語:
1.一薰一蕕
2.水火不容
3.冰炭難溶
比較:「一丘之貉」和「一路貨色」都可用來比喻同是壞人。不過「一丘之貉」只限比喻人;而「一路貨色」除了形容人之外,還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思想、言論、作品,並可用來比喻物品,應用範圍比較廣泛。
注意事項:一丘之貉的「貉」字,不可讀成ㄌㄨㄛˋ或ㄍㄜˋ。
         &
第六單元      班門弄斧
  李白是唐朝時代的一位大詩人,夙有詩仙之稱,一生中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詩。因此,在他的墳前,便有無數自命為才子的人,提了不少自認得意的詩句。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叫梅之渙的學者,他看見這些題詩的人,實在太不自量力了,居然想和李白媲美,於是也在那些詩句的後面,提上一手絕句,諷刺他們說:「采石江邊一推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面前弄大斧。」
  意思是說,采石磯江邊的一個墳墓裏,躺著一位名垂千古的偉大詩人李白,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在這裡題上一首詩,等於是在魯班門前賣弄大斧嘛!
  魯班姓公輸,名班,是春秋時代一位相當著名的建築學家和機械學家,發明許多工程的器具,改變了當時的作戰方式,影響後世非常大。
1.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2.關漢卿《金線池》楔子:「兄弟對著哥哥跟前,怎敢提筆?正是弄斧班門,徒遺笑耳。」
注釋:班:魯班,我國春秋時代的著名巧匠。
意義: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1.我們在任何學科上,都要大膽創作,不要怕「班門弄斧」。
2.我不是棒球專家,對於棒球不敢「班門弄斧」。
3.你竟在他面前「班門弄斧」,他可是鼎鼎大名作家唷!
4.不要再「班門弄斧」了,我懂得比你還多。
5.「班門弄斧」徒然暴露自己的無知而已
6.如果你有自知之明,便不會隨便「班門弄斧」了。
修辭:譬喻
同義成語:
1.不自量力
2.布鼓雷門
3.螳螂擋車
反義成語:
1.量力而行
2.身藏不露
注意事項:班門弄斧的「班」字,不可寫作「搬」,「斧」字不可寫作「釜」
         &
第七單元      病入膏肓
  春秋戰國時代,齊景公患了重病,群醫束手,只好去請天下最有名的醫生&扁鵲,前來醫治。
  當扁鵲還沒到達晉國之前,景公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
  在夢中,他看到自己的病變成了兩個童子。其中一個童子居然開口對另一個童子說:「兄弟,如果那個叫扁鵲的秦國名醫前來,我們恐怕難逃一劫。」
  另一個童子卻若無其事的說:「怕什麼?我和你分居在肓的上面及膏的下面,他也不能對我們怎麼樣啊!」
  景公醒來後,覺得很奇怪。
  扁鵲來到晉國後,便替景公診視一番,然後對他說:「你的病態嚴重了,我無能為力。因你所患的毛病是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這兩處都是藥力無法到達的地方。」
  景公聽他所說,和自己夢見的一樣,不禁讚嘆說:「你真是一位名醫。」
  不久後,景公就病死了。
1.《左傳˙成公十年》:「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2.蒲松齡《聊齋誌異˙香蓮》:「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蓮曰:『病入膏肓,實無救法。』」
注釋:膏肓:古時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药力達不到的地方。
1.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醫治的地步。
   2.比喻情況嚴重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修辭:譬喻
1.他雖然已「病入膏肓」,但也要死馬當活馬醫。
   2.我知道我的病情嚴重起來「病入膏肓」了。
   3.那位婦人得了癌症,如今已「病入膏肓」了,恐怕活不過明天。
   4.醫生宣布他已經「病入膏肓」,全家人頓時掩面而泣
同義成語:
1.無可救藥
2.綿惙已極
3.藥石罔效
反義成語:藥到病除
比較:「病入膏肓」和「不可救藥」都是「病情嚴重,無法醫治」的意思,也都比喻「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病入膏肓」著眼於病,尤其是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地步;而「不可救藥」則強調「救與藥」,多指人的錯誤嚴重而屢教不改。
注意事項:病入膏肓的「肓」字,不可讀作ㄇㄤˊ;也不可寫作「盲」
         &
第八單元      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有座廟宇的主人要離開幾天,就找了幾個人來幫忙看守,臨行前,給了他們一瓶酒。
  廟主人走後,那幾人商議說:「如果我們幾個人喝這瓶酒,每個人只能喝到一點點,若是讓一個人喝,那又要給誰喝呢?」
  其中一位建議說:「不如我們每個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看誰先畫好,就擁有這瓶酒。」
  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於是就在地上畫起蛇來了。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端起酒壺,準備喝酒。他掉頭一看,發現其他人還沒有把蛇畫好,就左手端著酒壺,右手在地上作畫,口裏還得意洋洋的說:「我還有時間替蛇畫出腳呢!」
  當他還沒有把蛇腳畫好時,有一個人已把蛇畫好了。那人馬上從他手上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替牠添腳呢?」
  那人高高興興的把酒喝下,替蛇畫腳的人只好望酒興歎了。
出處:1.《戰國策˙齊策》:「&&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
   2.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注釋:添:加
意義:畫好了蛇,再添畫牠的腳。比喻多此一舉,不但無益,反而壞事。也比喻無中生有,虛構事實。
1.這篇作文寫到這裏剛剛好,他卻要加上一段,豈不是「畫蛇添足」嗎?
   2.不要越扯越遠,否則就有「畫蛇添足」之嫌。
   3.既然你要我評論,我只好「畫蛇添足」般做一補充。
   4.這道問題只要簡單回答即可,他卻「畫蛇添足」,寫了一大堆廢話。
修辭:譬喻、用典
同義成語:
1.弄巧成拙
2.多此一舉
反義成語:
1.畫龍點睛
2.適可而止
比較:「畫蛇添足」和「弄巧成拙」都有「自以為做的很好,結果卻壞了事」的意思。兩者的區別是:「畫蛇添足」有「做多餘的事」的意思;而「弄巧成拙」則是「想做得好些、巧妙些」的意思。
         &
第九單元      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位非常喜歡養猴子的人,大家叫他做狙公。由於長時間和猴子相處,因此,很懂的猴子的心理,猴子也瞭解他的話語。
  狙公並不富有,必須經常縮減家裡的食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慾。長此下來,狙公無法完全負擔,必須減少猴子的口糧才行。他怕猴子不高興,便召集牠們商量。
  狙公說:「各位,最近我手頭不太方便,必須減少你們的口糧,才能夠支應,這樣好了,以後我每天早晨給你們三顆栗子,晚上再給四顆,夠吃吧?」
  猴子一聽糧食要減少,全都咧嘴露牙站了起來,表現出很不滿意的樣子。
  狙公見眾怒難犯,馬上改口說:「好吧!我每天早晨給你們四顆栗子,晚上三顆,這樣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說早上已從三顆變成四顆,以為增加了,便高高興興的回到樹上,不再吵鬧。
1.《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悅。」
   2.《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
注釋:朝:晨;暮:晚。
意義:原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手法使他人上當;後來用以比喻變化多端,或反覆無常。
1.趕快決定吧!不要再「朝三暮四」了。
   2.老王這個人說話算話,不會「朝三暮四」的。
   3.如果做事反覆無常,「朝三暮四」的話,不會有結果的。
   4.政策需貫徹執行才能看到成果,若決策者朝三暮四,政策搖擺不定,下面的人將無所適從。
修辭:對偶、譬喻、鑲嵌
同義成語:
1.朝秦暮楚
2.翻三覆四
3.出爾反爾
4.反覆無常
反義成語:
1.有始有終
2.始終如一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都有「反覆無常」的意思,但兩者的區別是:「朝三暮四」著眼於守法,而「朝秦暮楚」則著眼於對象。表示「賣弄手法,翻來覆去」時,用「朝三暮四」;表示「沒有」節操,時而討好這,時而討好那,就用「朝秦暮楚」,它也表示人說話、做事常常變卦。
注意事項:朝三暮四的「朝」不讀ㄔㄠˊ;「暮」不可寫成幕、慕。
         &
第十單元      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有兩股地方勢力反對他,一是稱霸隴西的隗囂;另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
  公元三十二年,光武帝和大將岑彭親征隴右,將隗囂圍困在西城。公孫述為了救援隗囂,增兵上邽,牽制漢軍的大部分兵力。
  劉秀見西城、上邽兩城一時攻不下,就留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下兩城,便可將兵力南移,進攻巴蜀公孫述。人就是不知足,既平定了隴右,又希望得到西蜀(得隴望蜀)。」
  岑彭利用水淹西城的方式,結果河水反而淹向漢軍。隗囂見狀,率軍進擊。
  漢軍見糧食不足,立刻撤退。岑彭親自斷後,掩護漢軍順利東歸,避免了損失。
  後來,隗囂的兒子隗純歸順了光武帝,岑彭再度領兵攻蜀。
1.《後漢書˙岑彭傳》:「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南擊蜀虜。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2.李白《古風》:「物若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注釋:隴:古時指今甘肅省東部。蜀:古時四川中部一帶。
意義:得到了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
1.人家對我們已經夠好了,你不要「得隴望蜀」再要求什麼。
   2.這個貪得無厭,「得隴望蜀」的強盜,總有一天會撐死、脹死。
   3.王伯伯在房地產上賺了不少錢,又想「得隴望蜀」,插足娛樂界。
   4.有錢了想掌權,掌權了又想長生,如此「得隴望蜀」,永無滿足。
修辭:譬喻、對偶
同義成語:
1.得寸進尺
2.貪多務得
3.貪得無厭
反義成語:
1.一枝之棲
2.偃鼠飲河
3.鷦鷯一枝
4.不忮不求
比較:「得隴望蜀」和「得寸進尺」都是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的意思,前者是「得到這個,又想得到那個」,其要求較具體;而後者表示胃口越來越大,越要越多,語義比前者重,其要求是具體,有時也是不具體的。
第十一單元&&&&&
邯鄲是戰國時的趙郡,那裏的人在當時是著名能步善行的人,行起來的步伐姿勢,都特別雄武而好看,鄰國的人都很羨慕他們。燕國壽陵地方的人知道了,很想向邯鄲人學習,便把幾個剛會學走的小孩子,送到邯鄲去學習,專門學邯鄲人步行的技術;希望學成回國後,將那步行的技術,教給國人。那些孩子們從燕國跑到趙國去,辛辛苦苦地跋涉了一段很長的旅途,身體、精神方面都已經受不了。加之,風俗不同,體質有所差別,因而只能學到皮毛,反倒為了一心要學邯鄲的步法,把自己固有的行路方法,也完全忘記了。在回國的時候,都不知怎樣行法才好,結果只有一個個匍匐着爬回燕國的壽陵,好像一隊烏龜;別人見了,皆掩口而笑。這件事更傳為笑談。
事出「莊子」,可能是一個寓言,但不管它是寓言或真有其事,它的涵意是非常的好。拿來譬喻效人行事而失素守的人,是最恰當也沒有了。
匍匐:手腳並用在地上爬行。形容盡力、迫不及待。
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弄巧成拙
人固然有缺點,但也必有其本能的優點,採長補短,才是道理;如若一味效人學事,而將自己原有的本能優點置之不用,則畫虎不成反類犬,必將一事無成。
他只一味的模仿他人,學不成卻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巧忘記,實在有如「邯鄲學步」般可笑。
同義成語:如「畫虎不成反類犬」「東施效顰」
用法說明:
譬如有個人,他世代都是做中醫,父親是個有名的中醫生,家學淵源,他自少便棈通中國的醫術。到後來見異思遷,到外國去學習西醫,但他不知採長補短,反將原有的中醫術置諸腦後,這樣就很容易使他的思想混亂,結果西醫固然學不成,連自己原有的中醫術也退化到不堪設想的地步。這種情形,就是「邯鄲學步」了。
第十二單元&&&&&
漢書外戚傳有這樣一段故事:
漢武帝時,因為迷信神仙的緣故,發生了一次因迷信而起的「巫蠱之禍」,當時很多人被牽連死了。皇后衛子夫、皇太子、皇太孫都因而致死,只剩下一個襁褓中的皇曾孫。到了漢昭帝(武帝幼子)死後,大將軍霍光立皇曾孫為帝,即漢宣帝,封宣帝做平民時所娶的妻子許平原為婕妤(女官名)。這時公卿大夫們商討要替宣帝立皇后,都以為霍光的幼女最為適合,霍光也自以權高一切,將自己女兒立皇后是意中事。不料宣帝卻在這時親自下了一道命令,要尋求微時(過去作平民時)的舊劍,大臣們知道他所指的是舊時的妻子,於是便立許婕妤作皇后(「漢書」的原文是:宣帝下詔求微時故劍,大臣乃立許婕妤為后)。
霍光的妻子眼見女兒做不成皇后,心中非常痛恨,趁第二年許皇后生產後小病,買通女醫,將許皇后毒死。霍光便將自己女兒立為皇后。
婕妤:古女官名。漢武帝時設置。地位相當於上卿,俸級比照列侯
巫蠱:使用符咒、邪術害人
「故劍之思」故,舊也;劍是古時人隨身所帶的武器,此處喻共同生活、互愛互助的妻子,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丈夫對舊妻的想念。
丈夫對妻子若能經常存有「故劍之思」就不會愈來愈多單親家庭了。
反義成語:
如:喜新厭舊
用法說明:
在現今的社會裏,常常有做丈夫的棄舊妻喜新歡的事情發生,這正與「故劍之思」恰恰相反,可稱為亳無「故劍之情」。反之,如某人儘管平步青雲,對於微時(環境不好時)的妻子,卻是情意蜜蜜,絕不作二想者,便可說是「故劍之情」或「故劍之思」。
第十三單元&&&&&&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極有名的一位大書法家。他是晉朝時候會稽人,字叫逸少,他曾做過右軍將軍,所以人們也叫他「王右軍」。他是我國傑出的大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極高的評價;又有人叫他「書聖」。他寫的字既很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總是秀麗的字顯得柔軟,蒼勁的字顯得粗硬,而他竟能脫塵出俗,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而這完全是由於他勤學苦練出來的。他無論在休息或走路都揣摩字體的結構、間架和氣勢。心裏想著,手也隨著在衣襟上畫著,時間久了,竟把衣服畫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洗滌筆硯,漸漸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知,他習書法花去多少功夫。
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裏面去有三分深。後來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的情節,引申成「入木三分」這句成語。
會稽:地名. 「會」音ㄍㄨㄟˋ
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說話非常深刻。
這部小說的作者把故事中的人物特性舉止言貌描寫的「入木三分」,好像眼前真有這樣的人。
同意成語:
&&&&&&&&&&&&
&&&&&&&&&&&&
&&&&&&&&&&&&
反義成語:
&&&&&&&&&&&&
用法說明:
例如我們讀一本小說,這小說裏的人物的個性,十分凸出,好像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對於這小說作者的如此深刻的描寫,便可稱之為「入木三分」了。再如一個說故事的人,他把故事裏面的人物個性,舉止言貌,講的像眼前真有這樣的人那樣,這種活潑、生動、善於形容的口才,也可以稱為是「入木三分」。
第十四單元&&&
風馬牛不相及
魯僖公四年時,齊桓公以諸侯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兵征討楚國。楚成王便派遣使者前去交涉說:「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遙遠,毫無利害關係和牽連。即便放逸馬牛雌雄相誘相追逐,也不可能發生越界的事。不知貴國為什麼要攻打我們呢?」後來雙方估量彼此實力相差無幾,真打起來,大家都無好處。便結盟和好,結束這件事情。後來「風馬牛不相及」被用來比喻事物彼此之間毫不相干。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
釋義:比喻事物之間彼此毫不相干
1.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2.風:雌雄因相誘而相追逐。一說通「放」。
風馬牛不相及,用來比喻事務之間彼此不相干
反義成語:
1.休戚與共
2.同甘共苦
3.唇亡齒寒
同意成語:
1.毫無干係
2.毫無瓜葛
3.莫不相關
4.各自為政
1.他所說的是另ㄧ個人,另ㄧ件事,與我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啊!
2.凡是要實事求是,不要老是做一些「風馬牛不相及」毫無意義的事情.
第十五單元&&&&&&
從前有一個潦倒的書生名叫盧生,住在邯鄲的旅館中,偶然為了貧困而嘆息。湊巧那時有一個道者呂翁也在旅館裏投宿,呂翁聽到了盧生的嘆息,於是交給盧生一個睡枕,囑盧生枕著睡覺,自然會順境如意。那時旅館主人正在煑黃粱,盧生也覺得很困倦,於是枕在呂翁給他的睡枕上睡去。這樣,盧生竟做了一個美夢,在夢境中,盧生走到一個不知名的國家,娶了一個姓崔的女子為妻室,功名很得意,官囊極為豐厚,崔氏所生的兒子,也是極不平凡的人物;盧生享受了五十年這樣富貴榮華的生活,才生病死去。當盧生在夢中病逝時,卽在枕上欠伸醒來,看見道者呂翁站在身旁,然而旅館主人還不曾把黃粱煮熟,這時盧生才知道剛才享受五十年富貴榮華的生活,不過是一個時間很短暫的夢。因此後人便用「黃粱一夢」來比喻人生富貴的短促無常,警醒人們不要貪圖富貴,到頭來還是空著雙手死去的意思。
出處:異聞錄之枕中記
注釋:邯ㄏㄢˊ鄲ㄉㄢ ,1縣名 2複姓
意義:比喻人生富貴短促無常、不要貪圖富貴、否則到頭來兩手空空。
1.這個賭徒運氣好,中了大樂透,暴富後任意揮霍豪賭,不久就把錢財輸光,又窮了,真是「黃粱一夢」阿!
2.功名富貴,有如黃粱一夢,就怕夢醒一場空
3.人生就如黃粱一夢,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何必太計較呢?
近義成語:
1.南柯一夢
2.春夢無痕
3.過眼雲煙
反義成語:美夢成真
「黃粱一夢」和「南柯一夢」兩句成語,意思上似乎一樣,但實際上大有分別,我們應該注意,不要用錯才好。譬如一個人在仕途上得意,從小公務員轉瞬間被升為高級官員,但過了不久,又從高級職位摔下來,這種仕途上的變幻,可以說是「南柯一夢」。又如一個窮人,得了意外之財,但這個窮人暴富後,任意揮霍,過了不久,把所有錢財花光,又成為一個窮人,這就可以說是「黃粱一夢」。
第十六單元&&&&&
趙雲是三國蜀漢的一員大將,不但驍勇善戰,也擅長用計取勝。據《雲別傳》(《三國志》趙雲本傳裴松之注引)載,有一次劉備和曹操爭戰,曹操將軍隊屯駐在漢水的北山之下,黃忠和趙雲前往劫糧草。黃忠的部隊在途中被曹軍包圍,趙雲便率兵來支援,打退了曹操的軍隊。曹操心有不甘,重整軍隊繼續追擊。趙雲回到營地後,沔陽長張翼看見曹軍逐漸逼近,想要關上營寨的大門,堅守陣地。趙雲卻下令敞開營門,放倒軍旗,停止戰鼓,故佈疑陣。曹操看到蜀軍陣地一片死寂,毫無動靜,懷疑趙雲已經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於是急忙退兵。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萬箭齊放。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頓時大亂,紛紛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後來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變成一句成語,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軍隊放倒旌旗,停止戰鼓。形容不露行蹤。語出《雲別傳》。後亦用「偃旗息鼓」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例句:你們雙方爭鬥最好停止,偃息旗鼓以和為貴以免傷及無孤。
反義成語:
1.窮兵黷武
2.大張旗鼓
3.好戰成性
4.好戰嗜殺
同義成語:
1.鳴金收兵
2.休養生息
3.偃武修文
4.解甲釋兵
第十七單元&&&&&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崔沆(音杭)的人,ㄧ次,僖宗黃帝(李儼)派他去做主考官,把一個叫崔瀣(音械)的錄取了。這兩個人都姓崔,而兩個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個字。「沆瀣」兩字連在一起,原來正是夜裡水氣的別名;而崔沆又是崔瀣的主考官;於是當時有一個叫錢希白的人,在一篇文章中說他倆是「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釋義:形容不正當的人混在一起做不正當的事。
用法說明:
這兩句話本來只是說明上述座師門生巧合的情況,並沒有什麼不好的意思。可是以後的人借用「沆瀣一氣」這句話,形容幾個人都有同樣的壞性情和壞習慣,並且勾結在一起,做不正當的事情。有人將「沆瀣一氣」用作「志同道合」,似乎很不恰當。「志同道合」,通常都用在好的一方面,例如幾個好學生因見解相同,興趣相投,又願共同做一種理想的好的事業,這才可稱為志同道合。而壞人勾結在一起雖然也是一種志同道合的行為,但這卻是一種壞的思想和作為,倒不如叫他「臭味相投」更為恰合了。
同義成語:
1.同流合汙
2.狼狽為奸
3.臭味相投
反義成語:
1.冰炭不容
2.格格不入
3.枘鑿不入
1.一個貪杯,一個好色,聲色場所總見他們沆瀣一氣,胡天胡地。
2.這幾個習氣極壞的學生經常混在一起欺凌同學、逃學遊蕩、真可說是「沆瀣一氣」
第十八單元&&&&&&
周代有一位學問很好的人,名叫荀況,著作了一本書,稱為「荀子」。
荀況在這本書的「勸學篇」裏曾說:青色是用藍色調成的,但比較藍色悅目:冰是由水凝成的,但冰却比水冷。荀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比喻如果學生用功研究學問,經過若干時候,會比教導他的老師,更有成就。「北史」一書中所載的「李謐傳」曾引用過這句成語,因為李謐又十請孔璠做老師,後來孔璠反而要請李謐收他做學生,所以同學稱讚李謐是「青出於藍」。
出處:荀子勸學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例句:這個孩子既聰明又用功將來一定「青出於藍」。
近義成語:
1.長江後浪推前浪
2.後生可畏
3.後出轉精
反義成語:
1.一代不如一代
2.每下愈況
3.日趨式微
用法說明:
「青出於藍」這句成語是常常地被普遍引用著的;在應用時,我們可以謙遜地說「青出於藍」,也可以用來稱讚別人。例如:一位藝匠收了一個學徒,經過相當時間,學徒的父母想知道兒子學習的成績,向藝匠探詢,這時,他可以說那孩子已「青出於藍」,來謙稱自己的工作已不如學徒,也表示學徒成績很好。又如稱讚一位世醫的醫術,比較他的父親更高明,也可以說「青出於藍」,其他就可以類推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几个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