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人民政府一中离遵义县人民政府三中远么?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遵义县第一中学
 一、学校简介
 遵义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56年,曾名南白中学,198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2003年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100050平方米(15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分为主校园A区、主校园B区、东校园、南山园林,并在2011年11月在拍卖中购置得原遵义市中山中学校园。主校园有教学楼2幢,学生宿舍3幢,食堂2幢,实验楼1幢;理、化、生实验室23间,实验设备13套;微机教室4间,多功能教室3间,网络机房及演播室1间,多功能报告厅1间;音、美、舞、史、地专用教室各1间,科技活动室2间,陈列室2间,天文观测台1座。各处室均使用电脑办公,全校有微机150台。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体育设施等教学条件齐全。图书馆馆藏图书14万册,电子阅览资料40万册;400米田径场1个;学生阅览厅有座位250个,报刊200余种,教师资料室报刊90余种。现开设62个教学班,学生3470人。有教职工228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5人,一级教师80人。已有14名教师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以上均为2008年数据,最新数据无从得知)
 校训:“文明、团结、求实、发展”
 教风:“严谨、博学、敬业、创新”
 学风:“勤学、多思、励志、奋进”
 二、机构设置
 学校办事机构分为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和党政办公室,分别负责有关工作。
 三、办学成果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严格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具有较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树立育人正气,倡导和谐发展,有一批能吃苦耐劳和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教学成果突出,升学成绩显著,是全省升学大户之一。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共8738人,仅年输送本科生达3125人。其中人,含重点132人,有全省文科第一名1人,第八名1人,理科第五名1人;人,含重点149人,有全省文科第八名1人;人,含重点229人,有全省文科第三名和第七名各1人,3人分别为全市文科一、二、三名;人,含重点246人;2004年本科录取732人(重点321人);人(重点468人);2006年本科上线1333人(重点719人)自1984年以来,有5人成为全省文、理科状元,近四年有22人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四、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民主,实行教代会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和“三全”方针,狠抓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了业余党校并定期上党课,为师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业余党校成立以来,已培训了四期学员共560人,并在学员中吸收了13名教师、8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钻教材教法。自1994年至今,已有教师论文400多篇在市、省、全国发表或获奖。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各类竞赛有近600人次获奖。学校编出《遵义县一中报》,宣传办学思想和反映办学成就,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
 近年来,学校狠抓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已建成校园局域网,进入CNUNINT网,达到资源共享效果。图书室已建成先进的管理网络系统,查询、借阅、管理已达现代化水平。每个教学班都配有电教设备,电化教学已在全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重视环保建设,2003年学校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绿化总面积30亩,南山园林绿荫如盖,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五、发展前景
 一、将遵义县第一中学搬迁至原遵义市中山中学办学,现遵义县第一中学B区作为遵义县第六中学办学之用,A区用于遵义县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建设用地。
 二、整体搬迁遵义县第一中学,即按贵州省省级一类示范高中标准建设完成后才搬迁遵义县第一中学,投资由遵义县政府筹集。
 三、原遵义市中山中学的维修改造已经启动,资金由遵义县政府筹集。扩建的1栋教学综合楼、2栋学生宿舍、1栋学生食堂及教师住房等项目建设及征地拆迁工作,已成立由遵义县政协副主席周德强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所崭新的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将屹立在黔北大地,为黔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她应有的贡献。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遵义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