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主谓倒装句例句中例句有益是更加的意思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高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
当前位置: - -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
(一)2003年北京高考试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辈?”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衰厚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故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辞曰        &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见识
D.君乃舍之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你兄者      &
B. 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
D. 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原过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 一则羡其不孤
  秦贪,负其强
C. 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 当以书相分
  斧斤以时入山林
1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你,家境贫寒,因面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11.答案:B
解析:“哀原之言面为之泣”中的“哀”应解释为同情,怜悯;“哀”也有悲伤意,但放在此名中“悲伤邴原的话”,显然不通。识:记忆;乃:转折连词,却。
12.答案:A
解析:涕零:落泪;乡里:家乡;交游:交往;以上几个词基本由古汉语沿用下来了。古今义差别不太。“具有”显然跟现代汉语表抽象的“具有”不同,在此应为两个单音词不词。具:通“俱”,同时、一并,又;有:拥有。
13.答案:C
解析: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B项①代词,他,②代词,他自己的;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把,②介词,按。
14.答案:C
解析:A项应为“(原)于是遂就书”。B项应为“(原)金玉其行”。C项正确。D项应为“(孙崧)又曰:……”。
15.答案:D
解析:A项邴原哭泣的原因不是家境贫寒,而是孤苦无依,不能上学,且没有“时常”哭。B项邴原求学于孙崧是因为人各有志,积压人打算不同,而不是孙崧的学部更大。C项“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表述有误。
(二)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
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
D.去郑而之许
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 日:“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管仲日:“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C项“受”,古今含义相同,其他“宝、刺、去”的用法不同。
  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暗换主语的句子。A项中“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是“五员”。
  9.答案:B
  解析:考查虚词的用法。B项中“因”都可理解为“于是”。A项前一个“于”作“从”讲;后一个作“比”讲。C项前“之”字为主谓之间,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前者“以”作“把、拿”讲;后者作“以致”讲。
  1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
  11.答案:D
  解析:考查全文的概括能力。D项中“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表述不当。
  17.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
“知”译为“了解”也对)
  解析:考查小段文言文的翻译。此题考查了管仲与鲍叔的关系。
                  
&三、上海卷
(一)2004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23题。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治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
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
              
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    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                     
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日:“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 嫌 哉?”子胥日:“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 :“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子胥日:“请文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日:“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乃渡之千 寻之津             &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树下,不见        &
  B.如是至再           &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         &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
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
  20.答案:①④品德修养
  解析:考查内容方面的理解,从大的方面看,分治国与品德修养两个方面,品德修
养不太好判断,因为②③⑤中②侧重松柏的高洁,③侧重道义,⑤侧重知过能改。
  21.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
星星都环绕着它。
  解析:翻译句子,侧重考查“居”“共”等词语的用法。
  22.答案: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解析:考查语句的大意,要抓住“君子之过”“过”与“更”等方面。
  23.答案:A
  解析:考查含义的类比。A项不恰当。“松柏”应指“大节”“清白”“威武”,之意。
  24.答案:①古代长度单位&
②猜疑 ③值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含义。“直”通“值”,为通假字。“寻”为长度单位。
25。答案:D
  解析:考查词语的指代用法。D项不正确,“其”指代盎浆。
  2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相”字的用法,A、C、D三项都作代词讲,B作“相互”讲。
  27.答案:(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 (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
  解析:翻译句子,重点词语是“子”“且”“何……为”等。
  28.答案: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等)。
  解析:概括总结中心内容。
(二)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
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
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
视其室中,床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
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译文: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译文:
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       
,然后观察      
,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12分)
   自念《志》①云:“宕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 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 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 下,仪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 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
  (选自《徐霞客游记》)
   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 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选自潘耒《&徐霞客游记&序》)
 【注】①《志》:指《大明一统志》。②宕: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
 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
人迹绝矣(  )  无不绝也(  )
 27.甲文“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徐霞客寻湖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8.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可怖的景象?为什么?(5分)
29.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解析:
&(五)22.答案:请  如果  赶快、急忙
  解析:需要把这个句子这个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延”是“请”“邀请”的意思,这在《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有相同的意思。“苟”是“如果”的意思,这在《涉江》中“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中有相同的意思。“亟”是“急忙”“赶快”的意思。
  23.答案:病因
  解析:联系上下文,找到“之”所指代的内容即可。
  24.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 (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解析:“盖”是表示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开合”是偏义复词,偏“开”,解释为“睁开”,“奈何”就是“如何”“对……怎么办”的意思,这在《鸿门宴》中“之为奈何”有相同的意思。“为医者”是“为我治病的医生”。
 25.答案: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六脉平和”即是把脉,然后观察其“啖”,最后“视其室中”,发现“床榻桌椅漆气熏人”,方知是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六)26.答案:不见  横渡
  解析:将这两个句子放回原文,置于文中的语言环境之下来理解。第一个“绝”是“消失”“无”的意思,可根据原文解释为“不见”;第二个“绝’’是“横渡”,这在《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相同的意思。
27.答案:雁湖(或“宕”)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
  解析:“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志》中记载的“宕”,也就是雁湖。徐霞客寻湖, 也就是为了证明“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是否正确,从下文的叙述来看也是如此。28。答案: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不是;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洞穴中探险的样子。
解析:“猿挂蛇行”,其实感觉挺熟悉,“斗折蛇行”是一样的用法,“猿”“蛇”是词用作状语。第二问、第三问实际上是问这句话的目的何在。
29.答案:以性灵游,以躯命游
  解析: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概括与总结,找到其中心句即可。
(三)2003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0分)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20.文中画线句中“丧志”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龙仲房所以“丧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2分)……(&
  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
 (1)投亲不值
 (2)而猫已跃伏窗隅
 (3)可厌乃尔
 (4)亡何,猫又来
 (5)曳尾徐步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 (4分)
答案解析:
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 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
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
22.答案:A
 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
23.答案:(5分) (1)相遇(遇上,碰上) (1分) (2) 角落(角,墙角,边)(1分)&
(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
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
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
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
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
 (1)投亲不值
 (2)而猫已跃伏窗隅
 (3)可厌乃尔
 (4)亡何,猫又来
 (5)曳尾徐步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
 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
找不到而失意。
 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
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
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
 22.答案:A
 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
 23.答案:(5分)(1)相遇(遇上,碰上)(1分)&
(2)角落(角,墙角,边)(1分)
(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
24.(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捕,捕杀)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
    △△△△                &
“邑宰”“扑”被动句式)(3分)(“△△”为三个要点1个1分)
  (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用手)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    △△         &
△           &
 (重点:“日”“辄”“负”每个要点1分)(3分)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翻译。特别是标“△”的地方是翻译的重点,如“邑宰”“扑”“日”“辄”“负”等。
25.答案:(2分)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勇无谋,物尽其用”判错)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是类比推理。
26.答案:(4分)他用缚虎的方法去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2分)
怀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才录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量才”。
(四)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7分)
  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子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  不旬日必见(  )
 已而道平生(  )
25.“不自意全”这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自己没有料到还能保全性命  B.自己没有把心意完全表示出来
 C.自己在路上没有注意安全   D.自己的意图全都没有实现
2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27.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用文中语句回答)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世人态度:                                   &
作者意图:                                    &
巢谷态度:                                    &
作者意图:      
                             
 24.答案:讳:回避、顾忌 旬日:十天已而:不久
  解析:考查词语的含义。
 25.答案:A
  解析:考查语句的翻译。关键是“自”“全”的理解。
26.答案: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重点词“亦”“奇”)
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重点词:“盖”“焉”“何以”“发”)
解析: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27.答案:世人态度: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作者意图:讽刺世态炎凉。
  巢谷态度:欲徒步访吾兄弟。
  作者意图:褒扬巢谷古道热肠。
解析:考查对全文的理解。贬官之后,世人态度表现了世态炎凉,而巢谷却是古道热肠。  
(五)2002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9~22题。(13分)
书吴道子画后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注】①乘除:抵消。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9.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天下之能事毕矣(  )  或不能必其主名(  )
20.文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3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22.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用文中句子回答)(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4分)
  越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三易马而三后(  )   今君后则欲逮臣(  )
 乙竟日亡所获也(  )  子意乎鱼(  )
2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
  ①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 ②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
  A.①意思相同,②意思不同  B.①②意思都相同
  C.①②意思都不相同  D.①意思不相同,②意思相同
2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两文所写事件不同,事理剖析上A段侧重一方,B段则__________;人物表现上,A段以对话为主,B段除有人物对话外,还有_____________,因而记叙更具完整性。两文所含之理相同,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解析:
19.答案:完备(或穷尽) 确定(或肯定)
  解析:考查实词的含义。“毕”作完备讲;“必”作确定讲。
  20.答案:游刃有余:比喻才学能力出众。运斤成风:比喻技艺出神入化。作用:表示对吴道子画艺的高度评价。
  解析:考查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这要依据原文分析作答。
  21.答案: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或:传述)
  解析:考查古文的翻译能力。重点是“知”“焉”的理解。
  22.答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解析:考查艺术主张,可参照文中语句。
  23.答案:换、更换  赶上  整日 愿望(目标)
  解析:考查实词的含义。
  24.答案:C
  解析:①“而”作“但是”讲;“但”作“只是”讲。②“则”作“就“讲;“乃”作“于是”讲。
  25.答案:你没有把驾车技术全教给我
  解析:重点是“御、未尽”的理解。
  26.答案:对比双方  动作描写  目标集中
  解析:两文的对比。“目标集中”还可以说“注意力集中、心无杂念”等。
(六)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列古代名句,解答第20~22题。(12分)
①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③今日乌合,明日兽散。
  ④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⑤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⑥古之善为国者,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
  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⑧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⑨举直错(同“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⑩友直,友谅(诚实),友多闻,益矣。
  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21.上列古代名句中的9句,它们的内容可分为三类。请在方框内填上类别,在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4分)
 关于    
的,有    ①⑤⑾ 
关于    
的,有  ②⑥⑨  
 关于      &
22.从下列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5分)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贵人而贱己
 阅读下文。解答第23~26题。(15分)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
②彀: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晋侯觞客于柳溪______________ &
再而贯马耳之左______________
  而的又为一  ______________  以的贤主人之欢______________
2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
  ①顾尝学焉/顾谓所私日 ②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将若车轮焉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C.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何谓得之于心?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26?“说”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所叙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议的观点是(用文中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解析:
20.答案: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
解析:关键是“所以”“迁”的理解,“所以”当“用来”讲。
21.答案:学习 治国③⑦⑩
解析:先看提示“交友”,找到③⑦⑩,③不太好把握。①⑤⑥指学习,②⑥⑨指治国或法治。
22.答案:善学要善于学习别人。作文要有益于世。要以自己为轻,以别人为重,虚心、谦虚。
解析:抓住重点,贵在一得之见。
23.答案:以酒款待  第二次  箭靶  成全、完成
解析:考查实词的用法,有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如“觞”。
24.答案:D
解析:虚词的用法。顾,①为“只是”,②为“反而”。焉:①于此,
②……样子。因而①②皆不同。
25.答案: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
  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解析:主要考查疑问句的用法,“何……之”。
 26.答案:晋侯子婿驰射失败,客分析原因并愿用自己的骑射证明射而“有道”,但遭晋侯拒绝。 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空是对内容的概括,有三点。第(2)空是对全文的主题的概括,比较抽象,文章最后指明了这一看法。
(七)2001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2分)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注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自伤年老失时
____________  是以泣也 ____________
21.与“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遇事不慌  B.随遇而安  C.不期而遇  D.知遇之恩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3分)
  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3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2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以义行称(  )  遗布一端(  )  或至涂而反(  )
25.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
26.文中画线部分共有三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两个分句。(2分)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28.你认为王烈能使盗贼改过自新靠的是什么?(2分)
答案解析:
20.答案:悲哀  因此
  解析:常见词语。“伤”有“哀伤、悲伤”义,“是以”作“因此”讲,《师说》等课文中涉及。
  21.答案:D
  解析:“遇”在例句中指“赏识重用”,D项“知遇”中“遇”有此义。
  22.答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解析:重在理解“或”“何为”“始就”“武主”等词语。
  23.答案:学习本领不专一,盲目跟随君主的好恶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解析:根据君主的喜好行事。意思对即可。
  24.答案:被称道(著称) 赠送 通“途”,道路
  解析:“称”“涂”课本已涉及。“遗”不是遗留,而是赠送。
  25.答案:A
  解析:B、C、D三项是倒装句,而A项是判断句。
  26.答案:既怀耻恶 必能改善
  解析:考查断句能力。
  27.答案: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解析:考查“惧、是、乃”的理解。
  28.答案:以德感人。
解析:根据中心、主旨回答。
(八)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4分)
  修(欧阳修)始在滁州,号    
,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圣机阱
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为宽,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息;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19.修始在滁州,号     
,晚更号六一居士。(2分)
20.写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3分)
 文章止于润身      &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
 其平居教他子弟     &
21.文中画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3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3.欧阳修为官从政的原则是  和   。(2分)
  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
  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日:“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复之。”邦人奉觞再拜曰:“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叟盍复之。”邦人奉觞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不说曰:“此一言者,非夫者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澜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恩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而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而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者。”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仲也,亦遇之于是。
24.写出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
  叟其革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  自御以归__________________
25.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r(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   D.不拘于时,学于余
26.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今以钟磬置水中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刿)问:“何以战?”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
28.“邦人”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2分)
19.答案:醉翁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可思考《醉翁亭记》。
20.答案:只、仅 罪(或“案件”)  平时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知识。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的“狱”指案件。
21.答案:夫常求其生 犹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  
22.答案:(1)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解析:此题考查文句翻译。(1)句重在“治”“废”的理解。(2)句重在“恨”,的理解。
23.答案:宽  简
  解析:此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为官从政”原则,可从文中有关内容中找。由“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为宽,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可知“宽简”为政之道。
24.答案:改换  驾车
2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甚矣,汝之不惠”是谓语前置句。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D项为状语后置句。
2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中的“以”与“何以战”中“以”都作“凭借”
讲。A项作“因”讲,B项作“把”讲,c项作“并且”讲。
  27.答案:(1)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把人民当做宝贝(宾语前置)。
  (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重点词:使、恶、下)。
  解析:此题考查文句翻译,重点是句式及部分重点词语的理解。
  28.答案: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解析:此题考查全文的中心内容。此答案经比较可以从文中“邦人奉觞再拜曰”找到答案。
(九)2000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5分)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今海南儋州)北归,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之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竞不索其直。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19.“东坡”是宋代文学家    
的号,《念奴娇      
&》是他的名篇,其中“羽扇纶巾,谈笑间,       &
&”等句寄托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4分)
20.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5分)
  坡倾囊仅能偿之    &
  保守不敢动     
  遂举以售诸人    
    宁不痛心     &
  此吾之所以泣也    &
21.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1分)
  卜居(  )阳羡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竟不索其直
23.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 从下列五项中选出两项(2分)??…………?( )
  A.理解同情别人      
B.无私赈济别人
  C.为官清正廉明      
D.对人豁达大度
E.处事是非分明
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5分)
            &
                &
&实谄事李齐运②。,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
实遏侍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不肯避,道骑如故,播诘让道骑者,实怒,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陵轹③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
【注】①李实:唐宗室,道王元庆(高祖李渊之子)的四世孙。②李齐运:唐宗室,蒋王 恽(太宗李世民之子)之孙。德宗朝,官至礼部尚书。③陵轹:欺负压迫。
&24.写出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方务聚敛征求      
  每奏对       
  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       
      
  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
&25.与“廷诟之”一句中“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正本清源     
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2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李实对皇帝、官吏、百姓的不同态度。(6分)
对皇帝                                 
对官吏                               &
对百姓                                 
19.答案:苏轼  赤壁怀古  樯橹灰飞烟灭
20.答案:口袋  保护看守  之于  岂,难道,怎么 的原因
21.答案:于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省略。
22.答案:最终不要她的钱。
解析:此题考查译句理解,关键是“竞”“索”“直”。
23.答案:AD
24.答案:致力 应对 写  按旧例
2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与句式的用法。例句中是名词作状语,B、C、D三项也都是名词作状语,而A项是使动用法。
26.答案: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关键是“袖、遮、伺”的理解。
27.答案: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趾高气扬、任意陷害致力搜刮、残酷杀害
  解析:此题考查对全文的把握,要注意体会人物的性格。
 (十)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4分)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 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成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2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貌髯而伟     &
     姓名不著       
 则吾薪      &
易售   尝荷薪至演剧所      
&21.写出下面两个“若”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分)
 若( )为丞相    
若( )真,膏吾斧矣
22.与“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范增数目项王    &
B.云青青兮欲雨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3.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      &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24.本文叙述了两件事,表现了“髯樵”性格的两个侧面,一是    &,二是    &
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16分)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闺庐曰:“可试以妇人乎?” 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日:“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子之十三篇     &
    &皆中规矩绳墨      
&王徒好其言     
     北威     
26.写出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于是孙子使     
使      
27.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填入括号内。(2分)
(   ) 妇人乎
2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卒以为将
29.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
。(写两种)(2分)
30.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过10个字)(3分)
   答案解析
【注】选自清代张潮辑录的《虞初新志》,是笔记体散文,属于浅易文言文。此文共设五个小题,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伟”“著”“薪”“所”),有一词多义(如两个“若”), 有词类活用(如“故贱其值”),有文言句式(如“不殴杀何待?”),有内容理解等方面的考查。
  20.答案:伟岸;高大;魁梧&
明显;显露;出名;著名&
柴;柴火场所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这要结合语境来具体分析,这是其一;其二,要与字词的表意思结合起来,通过组词来推断词义。“伟”可与“伟岸”组合,“著”与“著名”组合,“所”与“场所”组合。“薪”,语见《六国论》:“薪不尽,火不灭”。可释作柴或柴火。
  21.答案:你 
假如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第一个“若”作人称代词,是“你”的意思。课本中《项脊轩志》有“久不见若影”句,“若”即作“你”。第二个“若”当“假如”讲,这一义项比较普遍。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故贱其值”中的“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促织》中有“高其值”,用法相同。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宁”(使……安宁)用了这种用法。A项“数目项王”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欲雨”也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序”是“写序”,也是名词用作动词。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不殴杀何待”是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只有“沛公安在”符合这一条件。
  24.答案:不见利忘义(或“不计小利”) 性刚疾恶
  解析:结合文意,概括内容要点。概括人物性格,第二点较易操作,因为文后注明“性刚疾恶”,而第一点要依据内容,自己拟定。从材料看,人物力大无穷,而不多要价,可见此人“不计小利”,或“不见利忘义”。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性强,生僻字词很少,比较浅易。
  25.答案:你(或先生)规矩;法度 白白地;但;仅称威;威服;威慑
  解析:释词。“子”作“你”讲。例《为学》中“子何恃而往”,《屈原列传》中“子非三间大夫欤”,都作“你”讲。“绳墨”作“规矩、法度”讲。可以联系前后文来分析判定。
“徒”作“白.白地、但、仅”讲。《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五人墓碑记》中“哀斯墓之碡有其石也而为之记”,都是此义。“威”作“称威”“威慑”讲《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即是此义。
  26.答案:派  使者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第一个“使”作动词,当“派”讲;第二个“使”作名
词,指“使者”。
  27.答案:之(或兵法)
  解析:本题考查省略句的用法。省略了宾语“之”(或“兵法”)。
  28。答案:终于任命他为将军[重点词“卒”“以 (之) 为”“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翻译时把“之”字补出,即“卒以(之)为将”。
  29.答案:本纪  世家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史记》的体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写人物的是前三种。
  30.答案: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并且题干有提示“用文中词句回答”,所以要从全文中找答案。应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十一)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21~24题。(13分)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酢@酰妒笫抟玻笾涟儆啵叶髦蟛肚揖 @跷匏常⒍啤J先帐腥忄⒅@跎尤羲铮脏⑷夤剩共恢乐惺螅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跻匀ァ
  狸跫笏剩弁宦度缙幔圜啵猪蓓萑唬何煳镆玻厥笮胁桓蚁隆J颗迫胫@醪郎酰灾筻啤>弥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醴苤蓝觥
【注】狸狂:野猫。
  编者注:酰shēng。《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酢!
21.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4分)
  咸无所好     &
    但饥辄嗥      
  食已与与如也      
 &急从束氏假狸跻匀     &
22.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则群聚而笑之        &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     &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鼠度其无他技
24.上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
  (不超过20个字)(4分)
  阅读下文,完成25~30题。117分)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①。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_②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③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①永、柳:永州、柳州。②疮_:伤痕,_wěi。③鸠:同“纠”,聚集。
25.“癸亥仲秋望前一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  月。“金陵之摄山”中的“金陵”是指现在的    &(地名)。(2分)
26.“子厚”即     
的字,《江雪》是他的名篇,写出该诗的第三、四句。(3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
27.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3分)
&&盍记之                                  &
故曲尽其形容                                 &
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28.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一句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C.穷形尽相  D.夏雨雨人
29.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
&(不超过7个字)
30.作者欣赏雁山的两点,一是雁山具有          &
的特点,二是这一特点符合作者       &
的心境。(用文中词句回答)(4分)
21.答案:都  只要  完  借
 解析:“咸”,都。如“江表英豪成归附之”(《赤壁之战》)。“但”,只要。如“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采草药》)。“已”,完,完毕。如“学不可以已”(《劝学》)“与与如”,行步徐徐的样子。见《论语?乡党》“君在,脓腊如也,与与如也”。“熙熙如”,温和欢乐的样子。见《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假”,借。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2.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A、B、C三项的都是名词作状语。
  23.答案:老鼠估计它(狸)没有别的本领(重点词“度”“他”“技”)。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度”和“技”。“度”,估计;“技”,本领。
  24.答案:长期养尊处优(或缺乏锻炼),必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解析:因“束氏日市肉啖之”,狸_i生子孙后来“竞不知世之有鼠”,一旦见鼠,“竞不敢下”,且“怖甚”,被鼠咬。从中看出,长期依赖他人,养尊处优,必将丧失生活能力。
  25.答案:八(月)或秋天的第二个(月)   南京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仲秋”农历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中秋节是八月十五。金陵是南京的别称。
  26.答案: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背诵。柳宗元,字子厚。
  27.答案:何不  形体容貌  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盍”,何不。如“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形容,形体容貌。如“形容枯槁”(《屈原列传》)。一,全、都。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题干中“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保全”。如“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C项中的“穷”也是形容词作动词,A、B、D三项中的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29.答案:(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重点词“终”“辱”“于”)
  解析:译此句时,要注意它是一个被动句。
  30.答案:完其太古之容色   严恭静正
  解析:完成本题,要分析文意,抓住关键句。作者说“独得兹山者有二焉”,一是与他山比较,雁荡山没有被“愚僧俗士”剥凿,“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二是此山使作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十二)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
32.阅读朱弁《送春》,按要求完成32~34题。(8分)
  风烟节物眼中稀 三月人犹恋褚衣(棉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 唤回乡梦雨霏微
(1)将下列四句分别填入a、b、c、d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弱柳沙头絮未飞  ②羡君才到便成归
③把酒送春无别语  ④小桃山下花初见
(2)这首诗“      
”和“     
”写出了奏的确良    &
33.下列四组加点词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盘盘焉
     
森然欲搏人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  生乎吾前
     
拜夫人于堂上
&D.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于是辞相印不拜
3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
  A.孤  足下  不才    
B.愚  仆   小子
  C.妾  寡人   臣    &
D.孤  厥   竖子
  阅读下文,完成35~38题。(9分J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日:“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日:“夫不肖人也,又恶(怎么)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日:“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1
&35.解释加点词语。
  (1)子与我衣        &
与:        &
  (2)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爱:         
  (3)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    必定:        
  (4)若夫欲利人之心     &
利:         
36.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37.“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说的道理还是行不通呀  B.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
C.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D.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
38.本文表现了戎夷     &
答案分析 
32.答案:(1)④ ① ③ ② (2)花初见 絮未飞  短暂
  解析:(1)根据押韵知识,“衣、微、飞、归”均属“诗韵常用字”的“上平声”的“五微”韵部,由此可以确定①②为偶数句。再根据七律颔联、颈联对仗的知识,可以看出④①两句对仗,那么余下的两句为③②,③句为单数句。
  (2)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弁()所作。朱弁,南宋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歙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族叔祖。诗学李商隐,怀念故国之作,深切婉转。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冬天,朱弁出使金邦,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邦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从这首诗写的塞北春景与表现的故国之思来看,当是他被拘留时所作。首联中的“眼中稀”“恋褚衣”表现塞北春天的姗姗来迟,颈联中的“花初见”“絮未飞”表现塞北春天的速归。八句诗,反复咏叹塞北春天的短促,表现诗人被拘留塞北的漫长,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与眷恋。
  33。答案:D
  解析:A项中两个虚词,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地”;B项中的“受”与“授”是同样的意思,“传授、授给”;c项中的“乎”“于”都是介词,均可泽为“在”;D项中的“除”是“被任命、被授予官职”的意思,“拜”是“接受任命、就职、就任”的意思,两者有所不同。
  3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称谓。A项中“足下”是敬称;B项中“小子”是贱称;D项中“竖子”是贱称,只有C项全是谦称。
  35.答案:(1)给、给予 (2)吝惜、珍惜 (3)必然(一定)安定(治理好) (4)有利于
 解析:(1)“与”,给,给予。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爱”,吝惜,珍惜。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3)“必定”,必然使……安定。如“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察今》)。又如“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曹操《置屯田令》)。(4)“利”,有利于。如“火器利远袭”(《冯婉贞》)。
  36.答案:A 
&解析:“未之识”是宾语前置句,A项与它相同;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紧缩复句;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37.答案:C
  解析:C项合乎原意,因为这是他临死前发的感慨之辞,所以B项不合原意。A、D两项对“道”的解释不妥。
  38.答案:心忧天下(或“心系天下”“心怀天下”“利于天下”),舍己为人(或“利于他人”“利于弟子”)
  解析:从原文叙事看,他能解衣与人,弟子遂活,能看出他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从他的临终感慨看出,他奔波到鲁的原因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从中可以看出他“心系天下”的精神。
(十三)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38~4l题。(9分)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日:“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谒医视之   谒:       &
     (2)买诸市   诸:     &
  (3)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       &
病:      &
3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      &
B.则直前诟虏师失信
  C.其一犬坐于前    &
D.予分当引决
40.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
41.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            
答案分析 
&38.答案:(1)请(拜访) (2)之于 (3)害
  解析:(1)“谒”,拜访,请。如“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2)“诸”,之于。如“穆公访诸蹇叔”(《之战》)。
  (3)“病”,害。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39.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饵”是名词用作动词,“吃”的意思。如“援在交5止,常饵薏苡实”(《后汉书?马援传》);B项中的“前”也是名词作动词,译为“走上前”;A项中的“斗”,
C项中的“犬”,D项中的“分”都是名词作状语。
  40.答案: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解析:本句的关键是“尤”和“故”。“尤”,指责,如“怨天尤人”,又如“动而见尤欲
益反损”(《报任安书》)。“故”,缘故。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1.答案:卖药者以老芋冒充伏神(或“以假乱真”),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解析:原文中医者曰“子之懵也”。
(十四)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39~43题。(9分)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蟊(蜘蛛)作网,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39.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尽之矣     &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之德及禽兽矣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徒网鸟也    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解其三面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C.其皆出于此乎  D.始访其遗踪
41.下列最符合“吾取其犯命者”句意的一项是………………………………(  )
A.我只捕捉那些犯了死罪的  B.我只获取那些不要命的
C.我只捕捉那些违犯天命的  D.我只捕取那些逃命的
42.把“非桀其孰为此”译成现代汉语。
43.上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答案:(1)把(使)……捕完、捉光 (2)到、施及  (3)用网捕捉
  解析:(1)“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
二使安西》)。
  (2)“及”,到、施及、涉及,又如“邪行不及于己”(《盐铁论?毁学》)。
(3)“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捉住”。《易?系辞下》为“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作的疏说:“用此罟罔,或陆畋以罗鸟兽,或水泽以网鱼鳖也。”
  解析:A、B、D三项都是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C项的“其”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恐怕、大概”。
&41.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犯命”的理解。“犯命”应是“违犯天命”。
42.答案: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非……其孰”的反问句式。
43.答案:广施仁德,天下归心(人们就会归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文中的“汤之德及禽兽矣”和“四十国归之”是关键语句。 39.答案:(1)把(使)……捕完、捉光(2)到、施及(3)用网捕捉
  解析:(1)“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
二使安西》)。
  (2)“及”,到、施及、涉及,又如“邪行不及于己”(《盐铁论?毁学》)。
  (3)“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捉住”。《易?系辞下》为“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
以渔”作的疏说:“用此罟罔,或陆畋以罗鸟兽,或水泽以网鱼鳖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主谓倒装句例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