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高引用科学家么么哒是什么意思思?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成才路径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10期)
视力保护色 -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成才路径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10期)
更新时间: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成才路径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10期)
■喻&& 恺&& 田&& 原&& 严&& 媛
摘&& 要:世界级科学家虽然只是人才金字塔顶上的一小部分人,但他们能释放巨大的能量从而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日本作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其与我国相似的一些特征决定了日本世界级科学家的培养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以高被引科学家作为世界级科学家的代表,分析日本265名高被引科学家的整体状况、学习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状况,并以此为据对我国培养世界级科学家提出四条政策建议:重视本国大学教育、关注国外经历、培养本国科技人才、提拔扶持年轻学者。
关键词:世界级科学家;高被引科学家;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才强校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09JZD0036-2)。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10-0009-05
作者简介:喻恺,男,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博士;田原,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校长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硕士;严媛,女,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科研助理,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教育学硕士(上海&& 200240)。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1]。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列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应当有能够培养出足够数量和相当水平的世界级科学家的实力,[3]但是从年,共有612人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学),而中国大陆还没有产生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反观日本,至今已有11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二战后日本社会的各方面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经过战后20余年的艰苦奋斗,到70年代,日本在钢铁、汽车、家电等工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战后的 60余年里,日本走过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科技创新立国”的独特发展道路,最终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型国家[4]。
日本和我国同在东亚地区,同属东亚文化圈[5],母语都非英语。日本也和我国一样,都是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从后发地位赶超先进国家的历程。另一方面,作为日本世界级科学家的代表,日本现今的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也多是在日本二战后的30余年,即1977年前后完成研究生教育并进入科学界的(获得博士学位至数据统计时的时间平均为34年)。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高速发展了30余年,研究生教育和科学发展也已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相同或相似点使得日本世界级科学家的培养经验对我国具有更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往的文献中对日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经济和创新体制方面,较少对其科研创新人才进行研究。本文将从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这一角度,研究日本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和培养特点,以期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可操作的经验。
一、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背景
高被引科学家是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开发的一个科学家名单,它以论文被引次数为指标,涵盖了全世界范围内近三十年来在21个学科领域中论文被引次数最高的科研人员[6],每个学科250-300人,共计6000余人。论文被引次数是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成为“高被引”,意味着该名科学家是全世界近三十年来该学科中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250-300人之一,说明其在该学科内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
1.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人数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是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的国家,共有4147人,占全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60%以上。拥有高被引科学家人数第二多的是英国。日本以265位高被引科学家数列世界第三,且是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唯一的东亚国家。而中国大陆仅有7名高被引科学家,这反映出,我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十分缺乏这种以世界级科学家为核心的人才集群[8]。
表1& 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
高被引科学家人数
2.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工作单位
日本的265位高被引科学家中,大部分都是在大学或大学的附属医院工作,这部分共有203人,占日本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76.6%;在专门科研机构工作的有49人,占18.5%;还有10人在公司实验室工作以及3人在独立医院工作(见图1)。
图1&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工作单位
高被引科学家主要来自大学,这一发现与诺贝尔奖得主也主要来自大学不谋而合。据统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及理论成果有70%是在大学中产生的,特别是在世界一流大学中产生的[9]。一方面,这些大学承担了较多高水平、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冲击世界科技高峰的机会;另一方面这些世界一流大学能够为其中的学者和学生提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高水平科研创新活动的训练[10]。
专门科研机构也是产生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沃土,日本49名来自专门科研机构的高被引科学家的工作单位包括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宇宙科学研究所、材料研究机构、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的科研成果主要以专利或产品应用的形式出现,但日本的公司实验室也产生了10位高被引科学家,其中5名来自丰田中央研发实验室、2名来自NTT通信公司、另外3名分别来自三菱化学公司、味之素公司和大鹏制药公司。可见,高被引科学家的产出与企业的科研创新活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3.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民族
日本民族因其人名在形式上的独特性,而能够较好地与其他民族的人名区分开。从姓名来看,日本265名高被引科学家全部都是日本人,不存在任何来自其他民族的科学家。但民族不同于国籍,即使这265名高被引科学家都是日本裔,也不排除其中有部分科学家具有外国国籍的可能性。虽然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中有“国籍”这一项内容,但大部分科学家都未提供此信息。考虑到大部分日本高被引科学家在国外工作的时间都较短,不足以获得国籍,且日本不支持双重国籍[11],日本高被引科学家中外籍日本人的比例应该不高。
二、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学习经历
科学家的学术发展能力与其在受教育期间所获得的学术训练的质量密切相关,而学术训练主要在博士教育期间完成。日本265位高被引科学家中,可找到学历信息者有177人,且 17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含1人仅有医学博士学位)。这一事实显示了博士训练在科学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由于研究生教育恢复得较晚,且恢复初期入学机会十分有限,因此我国老一辈本土培养的科学家大多没有接受过博士教育。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970年为23.6%,1975年为37.8%,数据显示日本当前的高被引科学家大多是在1977年前后获得博士学位的,这就说明日本当时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已能够保证为有志成为科学家的学生提供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我国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6.5%,到2015年将达到36%[12],也应当能够为有志进行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因此博士教育必将成为我国科学家培养、训练的基础阶段。
在公开博士学位信息的177位高被引科学家中,可获得176人相关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信息。统计数据显示,166人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8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瑞典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瑞士获得博士学位。
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的高被引科学家其学位授予学校绝大多数是日本顶级大学(见表2)。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为标准,培养出最多高被引科学家的六所大学也是日本排名最前的六所大学。其中排名前三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在博士阶段共培养了108位高被引科学家,占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信息的高被引科学家的61.3%。
表2& 博士阶段培养出日本高被引科学家最多的6所大学
高被引科学家中博士毕业于该大学的人数
ARWU排名中该大学在日本的名次
东京工业大学
名古屋大学
177位高被引科学家中仅有10人在国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ARWU排名为标准,其中有7人是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国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
以上数据表明,世界级科学家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博士教育,而高水平的博士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科研环境。越到高层次的教育阶段,世界级科学家当年所就读的高校越集中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13]。
三、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工作经历
从工作经历来看,265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完整工作经历者167人,其中118人有海外工作经历,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高被引科学家都曾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工作过(见图2)。在有海外工作经历的118人中,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经历都是相对短期的,有87人的海外工作经历在5年以内,占有海外工作经历人数的73.7%,而其中又以2年至3年的最多。
图2&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工作年限
在有海外工作经历的118人中,大多数科学家的海外工作经历都发生在事业的早期(见图3),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博士毕业的当年即出国工作。其中第一次出国经历距离博士毕业时间在3年以内的有70人,占有海外工作经历的62.5%。如果加上博士毕业前就有海外工作经历的12人,则博士毕业3年或之内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人占73.2%。
图3&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第一次海外工作距离博士毕业的年限
在有海外工作经历的118人中,其海外工作通常是由专职的初级研究人员开始的(见图4)。其中初次海外工作经历为博士后人员的有42人,占35.6%。其他也多为专职的初级研究人员,例如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Fellow)。第一份海外工作是专职初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和研究助理等)的人数达到80人,占有海外工作经历总人数的67.8%。而第一份工作是非专职人员类型的访问人员或客座人员,例如访问教授、客座教授、访问科学家、客座科学家等的人数为33人,占比28.0%,大大低于担任专职初级研究人员的比例。而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仅有2人(一人为哈佛大学毕业,另一人出国之前在日本已有6年工作经历)。
图4&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第一次海外工作的职务
在有海外工作经历的118人中,回日本工作前,在国外获得副教授(或相当)及以上职位者,仅有11人,占8.4%。其中副教授4人,教授6人,高级科学家1人。
对工作经历的分析可看出,日本高被引科学家在国外工作的经历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科研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日本国内接受博士教育后前往国外接受先进的科研训练,然后在科研的黄金年龄回到日本进行科研工作,并最终在日本取得重要成果。
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高被引科学家,其海外工作单位大多是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这118位高被引科学家第一次海外工作经历共涉及78个单位,其中包括58所大学和20个研究机构。以大学来看,有85人在大学工作,而在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的有49人,占在大学工作总人数的57.6%;在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学的有67人,占在大学工作总人数的78.8%。而所就职的著名科研机构,则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8人)、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3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人)、贝尔实验室(2人)等。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推动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拥有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4]。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研究日本265名高被引科学家成才路径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以下启示:
1.重视本国大学教育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大多由本国的高水平大学培养,绝大多数都是从日本获得博士学位,仅有不到5%从日本以外的国家获得博士学位。这说明,只要本国的大学能够提供一流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并不是成为杰出科学家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博士生派出国之一,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计,2009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共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45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74人[15],不少国内著名大学也将拥有海外博士学位作为新教师招聘的必须要求。将优秀学生送往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在我国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快速提高这些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若长期过度依赖国外大学培养我们的研究生,将对我国自身的研究生质量、研究生培养水平和科研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将阻碍我国自身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因此,我国大学在大力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的同时,应将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研训练的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尽快实现独立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生的目标。
2.关注海外工作经历
虽然日本高被引科学家几乎全都是在日本本国获得博士学位,但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都有在国外一流科研单位工作的经历。世界级科学家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概念,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只有把握世界学术动态,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才能掌握世界学术前沿,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16]。大部分日本高被引科学家都有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他国,尤其是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进一步接受科研训练的经历。通过在世界一流科研单位实地工作,使他们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接受科学研究训练,了解学科发展趋势,探索学科发展的重大突破口,加速学术优势积累,并为他们今后产生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创造条件[8]。我国目前的公派留学资助主要用于资助前往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对于博士毕业后出国从事专职科研工作的资助和帮助显得薄弱和不足。以国家留学基金委为例,其2009年资助的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共5625人,博士后却只有331人。虽然同年资助了访问学者4001人,但由于访问学者并不是接收单位的正式职员,因此他们所接受的科研训练的质和量与正式人员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另一方面,这也对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我们的大学能够培养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博士毕业生,他们才可能在国外的世界一流科研机构获得职位以及科研锻炼的机会,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博士教育应以国际水平为标准,着力加强博士生国际化素养的养成,使其具备在毕业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3.培养本国科技人才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全部为本国人,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外国学者。近年来,在新兴经济体的后发大学追赶先发大学的案例中,不少大学依托本地区和本校的国际化优势吸引外国和外民族高端人才。例如在香港工作的19名高被引科学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不是华人,华人中也有相当比例是来自于香港以外的地区;而在沙特阿拉阿伯工作的34名高被引科学家中,则有90%左右都不是阿拉伯人,且均是在国外获得重大成就之后才被引进的。这显示出培育和吸引高端人才的两种不同模式。日本与我国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语言,这一条件限制了对属于其他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科学家的吸引力,但日本的经验也指出,充分利用本国人才,给予其接受世界一流教育和科研培训的机会,在经历一定的培养和成长周期后,也可以获得丰富的人才回报。
4.提拔扶持年轻学者
日本高被引科学家大部分都在博士毕业后三年之内出国工作,且大部分在国外工作的时间在5年以内。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消耗科学家大量的科学创造力。纵观世界级科学家的一生,并不是在所有的年龄区都能胜任这种劳动[17]。文献指出,各类人才的最佳创造年龄集中在青年—中年阶段,而26-45岁是科技人才实现创造性突破的最佳年龄段,是科技精英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或发明的黄金时期[18]。目前我国的不少地区和学校都竞相吸引在国外已获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给出的待遇已达到国际水平;但给予正在事业初期的年轻学者的关注却不足,他们的生活待遇往往还低于国内年轻人的平均水平。如果年轻学者总要为生存状况和科研条件焦虑,就难以吸引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年轻学者作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正处在创造力高峰期,可重压之下,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不仅影响了自身发展,长期来看更将影响国家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9]。日本的经验表明,为高水平、有潜力的年轻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必将长期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对于引进的杰出科学家,也应特别关注他们在创造科研氛围以及提升年轻学者能力方面的贡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N].人民日报,.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 [N].新华社,.
[3]江山,江国华,张辉,古志鸣.人才强国战略下的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04,(3):65-69.
[4]王承云,杜德斌,李岩.日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与路径 [J].科学学研究,2006,(24):125-131.
[5]胡礼忠,汪伟民.东亚文化圈:传承,裂变与重构[J].国际观察,2004,(2):74-80.
[6]Thomson Reuters.
[R/OL]/popup.cgi?name=hccom.
[7]Thomson Reuters. How do we identify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R/OL]/isi_copy/howweidentify.htm.
[8]陆根书,彭正霞.培育高等学校和谐学术生态 促进基础研究创新人才成长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1):60-66.
[9]阎树森,王洪元.中国应该有世界一流大学[A].教育部.科教兴国动员令[C].北京: 北京学出版社,.
[10]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6):77-82.
[11]Ministry of Justice. The Choice of Nationality [R/OL]. http://www.moj.go.jp/ENGLISH/information/tcon-01.html.
[12]董洪亮,肖思圆.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 [N].人民日报,.
[13]瞿振元,韩晓燕,韩振海,侯继武.高校如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从年轻士当年的高等教育经历谈起[J].中国高教研究,-11.
[14]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5.
[15]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09年年度报告 [R].北京: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0.
[16]张虎.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归推动中国科技海外交流合作 [N].人民日报(海外版),.
[17]刘少雪.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王通讯.人才最佳创造年龄规律[J].中国人才,2008,(3):37-38.
[19]王乐.文汇报:“高校青椒”需要更多“阳光雨露”[N].文汇报,.
责任编辑:戚务念&&&&&&&
A Study of Career Path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of Japan
Yu Kai&& Tian Yuan& Yan Yuan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Office for Party Secretary and President,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resources are a vital and strategic factor in the competition of national power. As a leading innovative country, Japan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China.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ake it meaningful for China to study Japan’s experience on fostering world-class scientists. This study uses 265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as representatives of world-class scientists,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s of all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in Japan.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with regard to fostering China’s own world-class scientists, including improving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valuing overseas working experience, encouraging domestic talents, and supporting young researchers.
Keywords: world- high talent fostering
上一篇:&&下一篇:&&
文章作者:
 |  |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 国家教育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河北省教育厅 山西省教育厅 内蒙古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 吉林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 安徽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 山东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海南省教育厅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 贵州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厅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陕西省教育厅 甘肃省教育厅 青海省教育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本站子网站 江西高等教育网 江西职教成教网 学前教育网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江西语言文字网 江西教育装备网 江西电教馆江西高校出版社 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期刊社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江西省政府各厅局 江西省人民政府 民声通道网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科技厅 财政厅 质量技术监督局 外事侨务办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煤炭安全监察局 江西旅游局 体育局轻工行业办 卫生厅 江西省审计厅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外国专家局 计生委 江西统计信息网 交通厅 文化厅 档案局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西农业信息网 广播电视局 国税局 建设厅 林业厅 民族宗教事务局 地方税务局 国防科公办 江西省水利厅 新闻出版局 国资委 人防办 国土资源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小企业局 妇联 电力公司 气象局 江西省红十字会 江西政法网 通讯管理局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残联 法制办 江西省邮政局 地震局 江西省公安厅 环保局司法厅 有色金属行业办 工商行政管理局 工业经济联合会 民政厅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粮食局 减灾委员会
省内教育网站 南昌教育网 九江教育网 景德镇教育网 萍乡教育网 新余教育网 鹰潭教育网 赣州教育网 宜春教育网 上饶教育网 吉安教育网 抚州教育网
高校网站 南昌大学(含医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医学院 宜春学院 井冈山大学 上饶师范学院 九江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科技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东华理工学院长江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江西警察学院 景德镇学院 新余学院 萍乡学院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 江西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市职工科技大学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网站 共产党员网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 中国信息化网站 中国教育资源网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铁路网 应届生求职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江西热线 大江网 信息田园网
本网站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维护。联系方式:0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号中国135名学者入选汤森路透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Reuters)最近公布了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4),该名单从全球选出3215位学者。美国贡献了超过50%的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含港澳台)共135人入选(其中分别有13位大陆科学家和4位香港科学家在两个学科领域入选),占全球总计入选人数的4.2%,位列全球第4。
表1: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排名前十的国家
一般说来能在一个学科领域入选已经是大牛了,以下是中国大陆在两个领域同时入选的科学家名单,这些人自然是大牛中的大牛了。
2:在两个学科领域同时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大陆学者名单
Institution
Wang Xiangk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 Hui-M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iao Shiju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Jiangnan University
Fan Chunha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imes Craig A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Zhao Dongyuan
Fudan University
Zhu Daob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从院校分布来说,中国共计有49家机构(含港澳台)产生了高被引科学家,表3是拥有3名以上高被引科学家的院校名单。中科大、清华和北大是大陆高校产生高被引科学家最多的三所学校。上海共有4所院校产生了高被引科学家。其中复旦大学有三位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教授分别入选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化学系李富友教授入选化学领域、材料科学系方晓生教授入选材料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同样有三位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郑平教授入选工程领域、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红斌教授入选生物与生物化学领域、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廖世俊教授分别入选工程领域和数学领域。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院士化工学院田禾教授入选化学领域。东华大学理学院何吉欢教授入选工程领域。
表3:中国入选3名以上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院校名单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4”是汤森路透公司第二次公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采用了最新的数据和先进的算法,通过对最近11年()被ISI Web of
Science(SCI)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排名,基于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中的“Highly-Cited
Papers”选出相关领域中前1%的高被引论文,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高被引科学家”是由美国汤森路透公司开创的全球性科学家荣誉名单,它以论文被引次数为指标,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21个学科领域中,选出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论文被引次数是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成为“高被引”,意味着该科学家在其所研究的学科内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虹,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cred seven os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