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在以前为什么叫南岳大庙?

衡阳南岳旅游区_百度百科
衡阳南岳旅游区
衡阳南岳旅游区位于湖南省中部, 主要景点有衡山、岣嵝峰、王船山墓、王船山故居、蔡侯祠、回雁峰等。
,古称&&,又名。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中南部,湘中中央。南起,北至,逶迤盘亘800里,大小山峰72座,以、、芙紫、、石禀五峰最著。主峰祝融峰海拔1289.8米,为绝顶。衡山居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即如衡器一样可称量天地的重量, 能&铨德钧物&,故名衡。南岳衡山风景区南距衡阳市35公里,属区管辖,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其中游览区39平方公里,为1982年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区。景区风光旖旎多姿,峰峦俊秀,岭谷交错,有9、10、24、15、9、9、38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古称南岳&四 绝&,&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诗林之趣,龙凤飞瀑之雄,王古城之古&,是南岳&新四景&。境内古木参天,植被繁茂,奇禽异兽,品类众多,仅树种就达1700余种,森林覆盖面达90%。衡山全年有250天大雾期,每当烟云骤起,宏大壮观,色彩绚丽,,故又以&南岳独如飞&的意境突出于五岳之中。&春日之烟云,盛夏之茏松,金秋之日出,冬雪之冰琼&,四季风光各异,名为南岳&四奇&,故衡山素有&五岳独秀&之美誉。衡山历史悠久,相传炎帝神农氏带领氏族南渡开发潇湘,火神祝融以火施化,故南岳之神以祀炎帝神农氏为主,祝融为辅。自南巡起,这里便成为历代天子巡狩和祭祀的地方。衡山又为道家渊薮,有二洞天、四福地,三十八宫观之说。后兴起,山中日盛,辈出,与、一些佛教国家有重要交往,遂成为圣地。同时,境内佛寺林立,佛道两教共荣,又为名山一绝。衡 山又是历代名士栖身、学者盘桓、谪官流寓、、书院罗列的地方。唐代名相李泌、宋代胡安国父子、、张 、谌甘泉等均曾讲学于此,风振一时;、、、、、、、、等著名诗人学者留下了数千篇诗文,成为千古佳话。衡山山中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现存佛寺道观26处,8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石刻375处;楹联、题咏不计其数,各种书体流派琳琅满目。众多建筑之中,&南岳庙之雄,忠列祠之伟,祝圣寺之幽,玄都观之雅&,被誉为南岳建筑&四杰&。衡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成为&中华文明奥区&而享誉海内外,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加强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景区建设,每年秋季举办的&中国衡阳南岳庙会&,更使南岳衡山的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相得益彰。南岳衡山,横跨、、、、、6市县,以为首。南岳旅游风景名胜区居湘中偏东地区,以主峰为中心,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大致分南岳古镇、、、、、、、龙凤潭8个游览区和西岭1处避暑区。
,为最高峰,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故名。时有烟云拱托,加之群峰垒衬,形成&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的雄姿。游人以祝融之高为南岳&四绝&之一。峰顶有祝融殿,又名老圣殿。明万历年间()建开元祠,以祀祝融,塑有祝融火神像。清十六年(1751)改建为殿。光绪七年(1881)重修。石墙铁瓦,进门有厢房和正殿。殿后为峭壁;两侧石崖有望月台,东侧300米处有观日台,可在此观赏日出的壮丽景象。附近有&天半祝融&、&一日千里&、&山耸天止&、&乾坤胜览&等崖刻。祝融殿内神像匾额在1966年被毁。衡阳市政府于1981年重修殿、堂,塑神像,恢复旧观。
,位于祝融峰东300米处。隋以前名光天观,为南岳五大丛林之一。隋大业(605-617)间,炀帝下诏改为寺,故名上封寺。寺历经修建,今有前后三殿。铁瓦石墙,别具风格。前殿原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铸造的铁天王像四尊,1966年被毁。前殿1951年被火焚毁,1962年当地政府修复。寺后山顶即,为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建,今气象台设此。台侧有巨石,上镌&观日出处&四字。山上有一片古,枝干密接,粗实茁壮。
,位于山脚至祝融峰9公里处。是登祝融峰必经之路,海拔1100米。有石坊一额镌&&三大字。坊柱镌一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东侧有皇帝崖,崖壁题刻甚多。崖面有&寿岳&二字,字径150公分,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书。因年久难辨,民国33年(1944)重镌。崖下有,相传禹王治水在此斋戒。循石径下数百步有祖师殿,为清同治元年(1862)重修;殿为二进,各三间,石柱、石墙、铁瓦。原设真武神像,现设旅游服务部于此。  在的传说中,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也是大门,庄严而神圣。的建有三孔门洞,分别为神门、鬼门、人门。鬼门是象征性的门,自打建造的那天起就是封闭的——祭祀神灵的方不许鬼怪出没;神门则常年关闭,只有来时才能打开;而人门是常年开启,供朝拜的人们通行。  连接南天门的城墙叫。城墙由重达千斤巨大条石依悬崖走向砌垒,城墙基础厚2、4米,墙顶厚1、26米,其厚重牢固,充分体现了明永乐皇帝朱棣圣旨中“……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的要求。
, 位于衡山莲花峰下。莲花峰系八峰组成莲花形,方广寺正建于花心中,距离南岳镇北20公里,地处深山腹地。&方广寺之深&为南岳四绝之一。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唐时改名方广寺。宋徽宗御赐&方广崇禅寺&题额。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神宗朱翊钧赐佛经、佛像、宝幡等物,特为建藏经阁,明末王船山在寺傍建续梦庵,隐居三年,撰有《莲峰志》,并倡修方广寺。清初毁于火,清()间重修,未复旧观。寺为石墙铁瓦,建筑古朴。有殿堂三进。前为山门,作牌坊式,门额直书&方广禅林&四字。进门有过堂(原称祖师殿),堂左右各有耳房,再进为正殿,塑有释迦牟尼像,中悬宋徽宗御题&天下名山&匾。侧有宋代铜钟一具,殿后为楼房。殿堂均作单檐硬山顶,现寺院建筑尚存,、、于1966年被毁。  磨镜台 位于南岳衡山风景区掷钵峰下,与半山亭平行对峙。相传唐开元年间,禅宗七祖、住持福严寺的怀让在南岳大力阐扬南宗教义,属于的和尚道一前来辩论。怀让终日在此靡砖,意在(北宗教义)并不能成佛。好比磨砖,虽深,终不能成镜台。道一顿悟,皈依南宗。等待怀让为师。后人遂称此地为磨镜台。现尚存盘石,镌刻有&祖源&二字。台侧有,传为道一住所。台后有怀让墓,又名七祖塔,上有石碑,篆刻&最胜轮塔&四字,相传为唐宰相裴休所书。附近有、麻姑桥、龙舒桥等古迹,并留有不少明清名人题刻。磨镜台石刻和怀让墓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周群峰突起,竹木竟秀,泉水飞流,风景幽深。现建有,为衡山避暑佳境。
藏经殿, 位于风景区祥光峰下,距镇16公里。原名小般若禅林,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后因明太祖朱元璋曾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故改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1933年重建,1980年重修。宫殿式建筑。有正殿、后殿,石柱矗立,碧瓦丹甍 ,富丽堂皇。正殿内供流鎏金铜佛一尊系海外华侨佛教徒捐赠。附近有、、、文殊顶、、、允春亭等名胜古迹。藏经殿隐于茂林深处,寺周古木阴森,藤萝交错,保存有亚热带高山常绿针叶、混交的原始次生林带,植物品种达500多种,风景幽深古朴。&藏经殿之秀&被誉为南岳四绝之一。
, 位于风景区北街,扼衡山入山口,是名山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代寺庙建筑群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历代曾6次重建,17次重修。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嘉应门、、寝宫等尚保存有宋明时期的建筑构件。庙为宫殿式建筑,占地9.85万平方米,九进,坐北朝南,包括楼星门、、正川门、、嘉应门、、正殿、寝宫、北后门。正殿又名大殿、圣帝殿,高24米,七间,建筑面积1877平方米,重檐斗拱歇山顶式,有石柱72根,象征72峰。殿前两根方柱由整块条石凿成,每根重14吨。檐下的腾龙飞凤和大门上的故事极为精美。大殿四周石柱间嵌有清四十四年(1705)刻制的双面汉白玉浮雕144块,花木鸟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内容取材于等传说。殿前石阶上嵌有一条洁白的石龙,昂首曳尾,似欲腾空而去。屋顶上的彩陶与廊墙上的彩绘,都非常精致。殿内供有南岳圣帝塑像,状貌威严。南岳圣帝为大庙正神,一说是,一说是,多数称是无名无姓的南方之神,唐以前一直被称为&岳神&。自唐始,历代帝王为求&卫社稷&、&福生灵&,或亲临,或派出钦差大臣,每年均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同时加封不断。唐初封&司天霍王&,唐中封&南岳真君&,宋时封&司天昭天帝&。&百姓为求福、求寿、求子孙,常不远千里前来朝圣。庙内另有碑刻数以百计,多为名家题篆。大庙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溪涧山泉,绕墙流注。南岳庙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位于风景区南岳镇东街。为南岳六大丛林(、、、、、)中规模最大最早的一座古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上古时为清冷宫,系祭祀舜帝而建。唐初始改为寺院,名。明时改称胜业寺。现寺为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重建,并改今名。寺周古木苍翠,寺宇建筑雄伟。四进,包括前山门、二山门、、、、方丈室,两旁有禅室、斋堂、寮房等。寺内有清光绪年间心月和尚青石镌刻的500罗汉像,神形兼备,维纱维肖,为雕刻艺术之珍品。雕像在&文化大革命&时遭摧毁,仅存百余块残石,南岳书画馆尚保存有画像的拓本,南岳佛教协会设此。  忠烈祠位于南岳衡山风景区下, 距南岳镇4公里,1942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仿南京中山陵形制,傍山建有、 &七o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正殿。纪念塔以5颗倒立炸弹造型, 象征汉、满、蒙、回、藏各民族联合共同抗日。正殿为宫殿式建筑,五进,宽敞高大,由297级花岗岩石阶从下至上联成一气。檐下&忠烈祠&金匾为蒋介石题,四周绕以。碑、踏步和各厅的外墙全由乳白色砌成;厅内石祭台中立有&抗日建国阵亡将士之长位&神位牌,两侧刻有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名单和部队番号。祠内松青柏翠,柔和明快而恬静。
峋嵝峰, 位于峋嵝峰乡境内。主峰,海拔951米,与祝融峰遥相呼应。因山远望若俯背,故名佝偻,后改名岣嵝。为72峰之一。古时被视为衡山的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嵝山。相传大禹治水曾登此山。宋时曾在山上建禹王坛。清九年(1807)重修,殿内有碑文8块,殿于1944年坍塌,碑文尚存。祠前巨大天然岩石上立&&一块,即禹王碑,又称禹碑,高2.5米,宽2米,上书77个蝌蚪形文字,系南岳72峰中罕见文物。岣嵝峰树木葱茂,气候多变,终年云雾缭绕。山上另有、、仙人棋、、望雁台、龙潭井、大坡堰流泉、一笠庵古墓等胜处。现已辟为。
, 位于衡阳县曲兰乡大罗山中,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正月初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病逝于湘西草堂,是年十月葬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庐分三级,第一级为石砌护坡,种有8颗柏树;第二级为半圆形墓台,中部有9级石阶通上墓坪;第三级为墓坪。墓坪内排葬三坟。中为王夫之墓,北侧是其继配襄阳郑氏夫人墓,南侧是其儿媳刘氏墓。围墙中部嵌碑三块,中碑刻&伟大王而农先生之墓&字样,左碑刻自题墓志铭,石碑刻生平简介。1954年和1962年两次修葺。1981年重修。
王船山故居
,位于西北曲兰乡湘西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末清初著名晚年在此隐居。故居有三:败叶庐、观生居、,以草堂为重点。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砖木结构,二层三间,坐西朝东,属坡式屋顶建筑。始为草屋,后由其子 改成瓦房。王夫之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筑草堂隐居18年,闭门著书,成书数百卷。、《宋论》等宏著均在此写成。草堂前坪有古柏2株,传为王夫之手植。近处一古枫,根部凸生,形若骏马昂首跃前,王夫之称为&枫马&。附近有山形似覆舟,名石船山,故后人称王夫之为船山先生。1980年政府拔款将草堂修缮一新。厅堂正面挂有王夫之遗像,正厅门前&湘西草堂&匾额为赵朴初书。
蔡侯祠, 原名蔡伦庙、龙亭王祠。位于衡阳市耒阳城北蔡子池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汉代蔡伦故宅。祠始建于三国初年,元至元四年(1338)知州陈宗义重修。现祠为清代重建,1956年再次重修。座南朝北,四合院式,由三栋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红墙青瓦,古朴典雅。,耒阳人。后世传为中国造纸术的者,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祠前有蔡子池,面积近3000平方米,传说曾是造纸汲水处。池畔有一石鼎,传为汉物。祠正门上方&&三个正楷大字,系手笔,祠前厅的石屏风,上刻蔡伦生平事迹,后厅有蔡伦用于造纸的石白。祠后有一单室砖墓,长7.84米,宽2、7米,高2、3米,墓砖侧面有东汉墓中常见的几何形花纹,传为蔡伦衣冠冢。墓前牌坊额刻&蔡伦之墓&,为郭沫岩手书。
,位于南区,西岸。海拔95.4米,为72峰之首。峰名由来有二:一说山形如大雁引颈昂首, 展翅飞翔;旧志及古诗文中则多认为北雁南飞,至此而归。 唐王勃名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宋诗联&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均指此峰,因而名扬天下。古潇湘八景之一&&即在此处。南朝梁天监十二年(513),山上建云禅寺,隋改名为。唐建寿佛殿,供无量寿。明修有望岳亭、宫室寺、、等。清建、阁、摩云舍、望雁楼、指月寮等建筑。峰前有烟雨池,&雁峰烟雨&为古城衡阳八景之一。1944年,日军侵入衡阳,山上古林殿阁惨遭焚毁,仅存一座寺门和半间佛殿,寺门上&上达&二字相传为清代一高僧所书。1985年,回雁峰被辟为公园,占地约0、19平方公里。峰前新开辟的雁峰广场中心建有雕塑,高10米,为衡阳市城徽。广场正面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仿古门厅,匾额&南岳第一峰&为赵朴初题写。峰上重修望岳台、雁峰寺,复原、。峰顶新建曲廊、雁壁、雁亭、碑廊、茶榭、寿佛殿、观音殿等。
  旅游路线
南岳衡山旅游路线福建省,在以前为什么叫南岳?_百度知道
福建省,在以前为什么叫南岳?
写错了吧,是南越吧,南岳是衡山了,在湖南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南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传说中在南岳大庙的[千年听经之龟]又惊现拉!原来这不是传说![是真的]
原来这不是传说“神龟听经”得到印证“千年神龟”惊现南岳
在湖南南岳一直流传著一个“灵龟听经”的传说,当地县志也有记载:清朝康熙初年,大庙僧道发现有灵龟上岸闻经听法,每逢法事经会,如有感应,皆必到会,无有漏失;每次上岸必趋殿外,伏槛肃立,专注凝神,众人以为神异;有夏氏善人,特嵌金刻字志之。只是近百年来,该「灵龟」销声匿迹,被世人所遗忘。&
&&&&&近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一处湖泊,出现了一只“千年灵龟”。龟重十四公斤,比脸盆还大。更奇的是,这只乌龟背上刻有“千年神龟,夏氏立清代”几个大字。当地耆老称,南岳一直流传「神龟听经」的传说,从周遭水系来看,该只乌龟可能是传说中的“听经之龟”。相传明末清初,每逢南岳大庙僧人传经讲道、早晚功课之时,有一只乌龟总会来到殿外静静听候,风雨无阻。这只乌龟难道真的就是传说中的“听经灵龟”吗?
5月6日下午,喜爱垂钓的衡阳市南岳区衡岳饭庄经理韩玉保,到南岳中心景区华严湖钓鱼。由于去年持续干旱,当地水利部门趁湖水干枯之机,对华严湖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沙排污处理。当地水利部门正进行湖底清沙排污工程,水面很低,鱼类也少。直到下午4时多,韩玉保那安静多时的鱼标动了起来,他连忙提起钓竿,却怎么也提不起来。折腾一个多小时后,在另外一名钓友的帮助下,他脱衣下水,从水中捞上了这个“大家伙”,才发现是一只大乌龟。让人讶异的是,这只乌龟背上刻有“千年神龟,夏氏立清代”几个大字。乌龟上岸后很乖巧,不躁不怒,十分通人性。
&&&&&&&&&&
「灵龟」上岸的消息迅速传开了,当天晚上,左邻右舍、亲朋戚友纷纷前来观看。5月7日清晨,韩玉保经营的衡岳饭庄还未开门,门外就站满了人,都想一睹「灵龟」风采。有三批人先后来到饭庄,欲出高价买走“神龟”,都被他婉言谢绝。为了不惊吓「灵龟」,韩玉保决定关门歇业,把「灵龟」保护起来。他平日也烧香敬佛,知道这只灵龟非凡物,是不能吃的,于是和林业部门取得联系,决定放生。
5月7日11时左右,该区农林局、宣传、文化等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南岳区文物处退休干部、现年七十多岁的旷光辉看了该龟后,兴奋地说:“我们小的时候,常听老一辈的人讲神龟听经的事情,以为就是个神话故事而已。今天看到它,才知道是真的。这就是传说中在南岳大庙的听经之龟!&”原来在南岳流传著一个“神龟听经”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每逢南岳大庙僧人传经讲道、早晚功课之时,有一只乌龟总会来到殿外静静听候,风雨无阻。
&&&&&&&&&&&&&&&&&&&&&&&&&&&&&&&&&
当地县志也有记载:清朝康熙初年,大庙僧道发现有灵龟上岸闻经听法,每逢法事经会,如有感应,皆必到会,无有漏失;每次上岸必趋殿外,伏槛肃立,专注凝神,众人以为神异;有夏氏善人,特嵌金刻字志之。只是近百年来,该「灵龟」销声匿迹,被世人所遗忘。&
&&&&&&&&&&
&&&&&旷光辉说,华严湖水现在还是环南岳大庙而过,且与南岳大庙寿涧相通,乌龟顺水而下,逆水而上,完全印证了“神龟听经”的传说。据该区农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该龟年龄应在1000年以上。”当天,这只龟背上刻有“千年神龟”的巨型乌龟在千余群众的欢呼声中,在南岳大庙放生池中安家落户,成为南岳大庙又一镇庙之宝!
&这是潇湘晨报——报道千年龟新闻的地址
=====================================================================================
&&&台湾有只700公斤的大鳄鱼喜欢边做日光浴边听佛经(图)
&&&&&&&&&&&&&&&&&&
&&&&&&&&&&&
&700公斤大鳄鱼爱听佛经性情温驯
中国台湾网消息据台媒报道,台南县有一只重达700多公斤的大鳄鱼,原本非常凶恶,但在经过主人长期播放佛经怡情养性后,现在个性相当温驯,饲主还经常让大鳄鱼趴在浴池里一边做日光浴,一边听佛经!
台媒到现场采访发现,这条重达720公斤的大鳄鱼,正趴在它的地盘上做日光浴,看起来相当悠闲。旁边的游客想要逗一逗它,大鳄鱼理都不理,最多也只是动动爪子。
原来大鳄鱼这么温驯是有原因的。饲主邱锡河说:“大鳄鱼刚来的时候非常凶恶,当天晚上就爬墙,爬过来这边了。早晚我们给它听佛经。
爱听佛经的大鳄鱼,主人抠抠他的背,大鳄鱼也只是动动爪子,好像就是告诉主人:“别闹了!我正在怡情养性听佛经。”(云鹏)
============================================================================
&&& 日本禅寺内有只小狗非常虔诚!会合十拜佛(图)
&小狗竟然学会像人一样,跪在地上,合起前脚合十拜佛日本一座禅寺的法师,养了一头聪明可爱的小狗;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小狗竟然学会像人一样,跪在地上,合起前脚合十拜佛。消息传开之后,吸引了许多游客。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县那霸的首里观音堂(Shuri
Temple),有一只一岁半大的狗“柯南”,每次住持吉国礼佛的时候,它就会参加进来,模仿主人的样子,坐在自己的后腿上,两只前爪放在一起拜拜。
柯南很聪明,没用几天就学会了拜佛的动作,结果一下子成了镇里人谈论的话题。吉国说:“这件事传得很快,吸引了很多游客来看。”吉国还说,柯南通常都会参加每天早晚例常的拜佛,而且不需要在早饭和晚饭前另外喂食物来引诱它这么做。
他说:“我想它总是看见我这么做,也就有样学样,跟着做起来了。”
吉国现在正试着教柯南学打坐,当然,就是意思意思啦。他解释说:“基本上说,我就是试着在我打坐的时候让它静坐别动,当然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盘腿打坐。”(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
&福建有只会向人跪拜的充满善根灵性的老公牛太强了!!!
1980年,福建福安赛岐一牧童对一条咧鼻老公牛说:“你明天就要卖给屠户了。”牛闻之悚然流泪,当即双膝下跪。童将此事告父母及当地干部群众。大家一齐前来观看,络绎不绝。牛一一向其跪拜求救,因陆续跪拜,牛的膝盖破损流血,人们动了测隐之心,以棉布包扎,彼辄乱踢散落,甘心情愿,吃苦忏罪。人们纷纷踊跃解囊,乐助约四百多元,以250元给牛主作买价,余款同牛送支提寺放生。牛进寺后,喜听经礼佛,一见善信来寺,只要看它,就知叩谢。病危之日,预知时至,离开牛栏,拖疲惫身躯到旷野卧倒,半日后往生。时93年农历10月13日,就地掩埋。方丈言:"拟日后掩埋处,建简陋牛墓以纪念。”
(宁德 林曾源记实)
=================================================
内蒙古有只鹦鹉会念佛!而且往生火化舌头不坏!有舍利子[图]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王老居士家喂养的一只绿毛红嘴鹦鹉(见照片),念佛已有十年,日前往生。往生后十几天直到火化前,身体一直非常柔软,羽毛翠绿鲜亮,栩栩如生。火化后检得一完整舌头、二十多颗洁白微带红色的舍利花、数十粒舍利子和坚固子以及硬化的羽毛(见照片)。见闻者无不赞叹称奇!
该鹦鹉于1987年被人从四川乐山带到包头,由于它嘴笨无言,且不服驯养,常常以嘴啄人,因此成为"不受欢迎者",遂被转让给王老居士家喂养。王老居士(笔者岳母)举家信佛极诚,对于各种小动物格外爱护,家中收养受伤、被弃的猫、狗、羊、鸽等多只。鹦鹉进入王家后,开始天天接触收录机播放的《五会念佛》、《观音圣号》等佛教音响,性格日趋温和。数月后,原先什么都学不会的笨鸟却开始念佛了!诸如"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佛佛"、"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佛"不等,语调清晰动听。其中还不时穿插"快快念佛"、"哥哥念佛"(\'哥哥\'是人们对它的爱称)、"念佛吧"。颇有警策意味!它在每天早晨和晚上跟著主人上早晚功课,只要佛堂里有人念经或念佛,它就跟著念佛。即使在佛堂里默念,它也能知道,主人念多长时间,它也念多长时间。奇怪的是,该鹦鹉除了佛号外,其它依然什么也教不进去,王家也是同修道友聚会的地方,每日声音很杂,它从来不学人们常教的诸如"你好"、"请坐"之类的话,反而回之以"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
&&&&&&&&&&&&&&&&&&&&&&&&&&
1998年5月的一天,该鹦鹉因受惊吓,后即不进食,且不停排泄直至次日。临终时,跟著主人念佛,依稀听得到嗓子里在念著"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后身体非常柔软,羽毛翠绿鲜亮,栩栩如生。王老居士全家为它助念12小时。火化时请五台山能成老法师主法,闻讯赶来的居士同修有百十余人,佛事庄严肃穆,火化后检得一个完整的舌头、二十多颗洁白微带红色的舍利花、数十粒舍利子和坚固子。足可以证明念佛往生并不一定是人的独有专利,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
&&&&&&&&&&&&&&&&&&&
无独有偶,早在明代莲池大师所编《往生集》卷二《畜生往生类》中,就载有一则唐代鹦鹉念佛往生的奇事:"唐贞元中,河东裴氏(所)畜鹦鹉常念佛,过午不食。临终十念气绝,火化之,得舍利十余粒,炯然耀目。僧慧观者,用陶甓砖建塔,以旌其异。成都尹韦皋为之记,有\'了空相于无念,留真骨于已毙\'之句云。"类此者在《虚云和尚年谱》中也有记述,每使净业学人感动不已。可见此事古今不绝,足证念佛法门实为四生九有,上智下愚皆能奉行蒙益的无上第一法门!亦足以成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成佛"的绝好旁证!
一学僧感慨:收集了三年多~才收集了上面这五例有关动物信佛拜佛成佛的纪实报道!为的就是让好友您看完这篇佛法善文能够对佛法生起净信心!从而断恶修善~茹素放生~修持佛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生死无常抓紧念佛!发露忏悔下!老实如果现在无常现前!命尽而亡!应该会堕入三恶道!哎!自修持佛法来~还频频造恶知法犯法真是惭愧!比上面的这五只畜生还不如!呜~~~!希望菩萨慈悲加持!让一学僧多多修善精进念佛!尽此一身脱离轮回!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
109:禅寺内(图)
&&&&&&&&&&&&&&&&&
&&&&&&&&&&&&&&&&&&&&&&&&&&&
&&&&&&&&&&&&&&&
===================================================================
===================================================================
&&&&&&&&&&&&&&&&&&&&&&&&&&&&
&&&&&&&&&&&&&&&&&&&&&&&
&&&&&&&&&&&&&&
&&&&&&&&&&&
&&&&&&&&&&
&&&&&&&&&&&&&&&&
&&&&&&&&&&&&&&
&&&&&&&&&&&&&&&&&
&&&&&&&&&&&&&&&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
在此希望各位朋友您在得闻法露滋养慧命同时,能留下佛学心得言语我必会尽量回访光临各位朋友您们的贵博客与您交流分享生活智慧点滴~随喜!阿弥陀佛保佑您!
&~欢迎转载~不用注明出处~佛法智慧是大家的请共同享用~
~得智慧—破无明~沾法露—养慧命~
&&&&&&&&&&&~愿得闻者~智慧日增~吉祥安康~
&&&&&&&&&&&&&&&&&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
南无阿弥陀佛
&&&&&&&&&&&&&&&&&&&&&&&&&
⌒_⌒
&&&&&&&&&&&&&&&&&&[一学僧顶礼十方有缘来访护法菩萨祝您南无阿弥陀佛]
&&&&&&&&&&&&&&&&&&&&&&&&&&&&&&
我的更多文章:
( 23:20:13)( 10:27:35)( 08:54:25)( 17:09:44)( 21:56:32)( 22:57:09)( 10:47:34)( 09:48:42)( 06:53:46)( 12:09:4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福建省为什么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来_百度知道
福建省为什么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来
提问者采纳
福建省为什么叫福建?福建省的名字有什么来历?是什么意思?福建省简称什么?为什么简称为“闽”?福建省为什么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来(商都文化网配图) 福建省名字的历史变迁: 唐朝时期,在这里设立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州、建安州、泉州、洋州、汀州等5个州。福建,就是取福州和建安州这两个地名的头一个字儿得名的。 福建省简称为“闽”,是因为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 “闽”字的来历系古闽人以蛇为图腾崇拜,常将蛇奉于门内。 闽字门是声旁,里面这个虫字是念做huǐ(虺)”,是蛇的意思。蛇在古闽人中是他们的图腾。闽人崇蛇还与龙图腾崇拜有着密切关系[2],民间俗称蛇为“小龙”。 闽字的由来,另一种说法,由于武夷山脉的阻隔,福建与外界交流受阻,相当于把门关上。而福建省内又各种虫蛇,就以“门”字里面加个“虫”作为福建的象征。 商都文化小编推荐: 湖南湖北中的湖是哪个湖?湖南湖北的名字由来 四川省为什么叫“四川” 四川省名字的由来 台湾省为何叫台湾?台湾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云南省为什么叫云南?云南省名字的由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名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长为什么被调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