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编辑部复审一般多长时间

硕士毕业证写的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到底算不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为什么公务员审核_百度知道
硕士毕业证写的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到底算不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为什么公务员审核
为什么天津公务员审核说我专业不对口?难道二级学科不算硕士毕业证写的是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到底算不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提问者采纳
算的,到研究生阶段就会分为不同的方向了,应该不会有问题啊。食品科学与工程其实是大方向,除非它特地表明需要食品科学的,食品科学是083201,两个专业的专业代码都不一样。你可以打电话去问问,农产是083203,只有本科阶段才会这样设置,都是083开头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了,最后还是用本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报上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请问您后来公务员报上了吗?我也是这个专业也研究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杂志社-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投稿指南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杂志简介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5))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1983年创刊,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工商大学主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任主编的食品专业期刊,CN 10-1151/TS,ISSN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发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工工艺、贮藏保鲜、分析检测、清洁生产、安全监管、机械与包装技术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论文,以及反映食品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综述文章。设有食品化学、清洁生产、食品机械与包装技术、食品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家数据库、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本刊由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的编辑团队精心打造,热诚欢迎全国从事食品科技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投稿指南 (在线注册投稿)
尊敬的作者:
&&&&&& 您好!本系统为我刊的辅助采编系统。如果您在此系统上投稿,虽然我们也能收到您的稿件,但有可能不能及时查看。因此,为了方便及时地审阅您的稿件,希望您将稿件投往以下地址:
http://journal./或http://gsdxzr.journalsystem.net/ch/index.aspx
谢谢您的合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编辑部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投稿指南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工商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任主编的食品专业期刊。本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多家数据库。本刊主要刊发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工工艺、贮藏保鲜、分析检测、清洁生产、安全监管、机械与包装技术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探索食品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论文,以及反映食品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综述文章。
本刊由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的编辑团队精心打造,热诚欢迎全国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一、稿件要求
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作者应保证无署名争议,无一稿多投,无泄密情况,无政治性问题,文责自负。每篇稿件(含正文、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过6000字。须有中、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4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3~8个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对照表题和图题。
二、投稿及稿件处理周期
作者可登录本刊采编系统http://journal.投稿,稿件请按本刊稿件模板格式撰写,稿件模板可在采编系统中下载。本刊采用专家和作者双盲审稿,自本刊收到符合刊发要求的稿件之日起,一般1个月内发出处理意见,逾期欢迎向编辑部查询;3个月未收到处理意见者,可自行处理。在采编系统中查看稿件的修改意见或录用通知时,请点击文章标题,在审稿明细处理历史项中查看。
三、参考文献
一般研究性论文约25篇参考文献,不可少于15篇,综述性论文不少于30篇参考文献。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论文中近5年参考文献均不少于参考文献总数的一半,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照GB/T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稿件中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按照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标注。
稿件一经录用,作者须同意将稿件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转让给本刊,本刊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
五、出版伦理
本刊严格审查稿件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将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有权联系作者单位、资助和监管机构。
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稿件发表后,即付相应稿酬及样刊。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论文,经专家评审确为高水平者,将安排优先发表,并给予优厚稿酬。
七、联系方式
网址:http://journal.
电话:010-0-
邮箱:spxb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编辑部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相关文章
刊名:&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办:&&北京工商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CN:&&&10-1151/TS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曾用刊名: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SA 科学文摘(英)(2011)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
主管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
编辑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编辑部
主  编: 孙宝国
主  任: 宋冬英
地  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33号
邮政编码: 100048
电  话: 010-
传  真: 010-
电子邮件: spxb@
官&&&&&&& 网:
CN:&& 10-1151/TS
定  价: 10元/期
期刊投稿推荐
期刊投稿排行&|&& |&&|&&|&&|&&|&&| &|&&|&&&&&&&&&&&&&&&&&&&&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总访问量:
《食品科学》投稿须知
&&&&&&&&《食品科学》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食品学科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国际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06/TS,现为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曾获 &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中国百强报刊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荣誉,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学术期刊。目前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FST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国际、国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详见食品科学首页& &主要殊荣&。
1&& 刊登文章范围
1.1&& 本刊登载国内外未曾公开发表的原创性食品科学领域研究论文、前沿领域综述。要求研究论文须有创新性,内容充实完整;专题论述应关注国内外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动态,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本刊欢迎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高、能引起较为广泛兴趣的论文,要求论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论据可靠、论点明确、实验结果可信、可重复。
&&&&&&& 本刊栏目分为:基础研究、生物工程、营养卫生、专题论述、工艺技术、分析检测、包装贮运、技术应用。内容涉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免疫学、食品酶学、食品加工与包装、果蔬采后生理、保藏贮运等学科领域。
1.2&& 本刊不接收烟草、非药食同源的中药、食品机械设计、烹饪技艺、纯医学、药学、数学推导内容的论文;不接收用没有明确具体功能成分的复合提取液(物)进行的功能性实验,如抑菌、抗氧化、动物实验等论文;不接收用开题报告改写的综述文、对工艺罗列的综述文以及不代表我国食品特色的英文综述文;不接收简单工艺技术介绍的论文;不接收调查报告、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类的论文;不接收用具体商业产品进行的功能或毒理学实验论文;不接收教学改革内容论文;不接收正在申请专利和不愿意公开实验材料配方的论文。仅介绍提取工艺的活性成分文章已不适宜我刊。
1.3&&& 除学术水平外,论文的写作水平也是衡量文章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论文的写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文章被读者认可、引用,写作质量太差的文章不在本刊接收范围。
2&& 版权和学术规范
2.1&& 作者投稿须同时转让文稿版权(含各种介质、媒体的版权)给编辑部,作者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和准则,切勿一稿多投,杜绝抄袭、剽窃等,保证做到遵守编辑部有关版权转让协议与学术规范承诺中的规定。请在食品科学网站首页&《食品科学》采编平台&栏点击进入&作者投稿&,在投稿界面上的&版权协议&下载&著 作 权 转 让 约 定 书&,签名、盖章后在投稿系统里上传。
2.2&& 所有论文署名作者均应对论文工作做出过实质性贡献,并对文章负责,严禁与论文无关的人员挂名。文章投稿后如确实因写作原因遗漏或者写错作者署名,需要更改作者署名及单位信息的请出具更改说明(包含:更改原因说明、原论文作者及需添加作者手写签名、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单位的公章),理由合理的予以更改,否则不予更改,故请作者投稿前慎重考虑作者署名及单位署名问题。
2.3&&& 论文投稿前,应保证所有作者都知情,同意署名及共同作者的署名排序,且所有署名作者均须对稿件的全部研究内容进行审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2.4&& 本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已作为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等公开的稿件以及以外文形式在海外期刊发表后再翻译的中文稿或将已发表的中文稿翻译成的英文稿我刊也不发表。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另外,我刊已实现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比对工作,若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稿件我刊一律不采用。
3&& 来稿要求
&&&& 编辑部不接收纸稿,作者投稿时须在期刊网站上传WORD(.doc)格式的电子稿,稿件要求一般研究论文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综述论文不少于7000字,不超过15000字。论文写作要求请参考,凡不符合要求的文稿,本刊将做退稿处理。我刊自日起实行稿件双盲审制,请作者在投稿时不著录作者名、作者单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等可识别作者的相关信息。终审后可以退修的稿件再增加上述内容。我刊自日起实行无纸化采编系统加工、校对流程,在&作者校样&环节,请在编辑部上传给作者的PDF校样上进行注释、标注修改,请作者一定不要用编辑软件改动PDF清样的内容,没有注释、标注符号不便于排版人员发现需要更改之处。
3.1&& 创新点
&&&& 作者投稿时请注意在投稿系统中上传附件说明文章创新点和价值,简明扼要地说明文章主要的创新之处,以方便主编对您的稿件做出正确评判。请勿在投稿时将创新点介绍写在WORD论文开头或结尾处,送外审时编辑部会删除此部分内容。
3.2&&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相关基金项目的中文全称及项目编号,常见相关基金项目全称的中文规范写法见&&超链接文件。
3.3&& 中英文题目、作者名、作者单位
&&&&& 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地概括全文主旨,一般为20字以内,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不使用没有得到科技界、学科内公认的缩略语、缩写词。建议尽量不用&。。。的影响,。。。的研究&等笼统的题目,尽量使用陈述语义明确的题目。
&&&& 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题名中一般不用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尽量少用study on和study of,不宜有缩写。我刊英文题名统一为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介词、连词小写,拉丁文名和专用名词按其规定著录大小写形式。
&&&&& 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外籍作者用英文全名,不能缩写,并尊重该国姓名表达习惯,少数民族作者姓名按其民族习惯著录姓名。
&&&& 作者单位为对外正式名称全称,须与法人单位或编制机构颁布的名称一致。另请注明单位所在(非直辖市)省份、城市名或(直辖市)城市名,以及邮编;国外机构请注明国家、城市、邮编(无邮编可不写);英文作者单位原则上需与其网站写法一致,以便于查找,书写时被包含的单位在前、大单位在后。例如&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英文书写为&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3.4&& 摘要、关键词
&&&&& 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 《文摘编写规则》规定,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对于实验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至少4个整句,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如的确需要介绍背景,一般以一句话简要说明即可。综述性论文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用一句话简明扼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然后说明综述内容、方法、目的)。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不应出现&本实验&等主语性的开头。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不要重复题目,而是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与正文数据一致。摘要中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名,不能直接用英文缩写形式,需用&中文名(英文全名,英文缩写)&形式。&& 报道性摘要以300字左右、指示性摘要以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
&&&&&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内容涉及的数据务必要一致),实验性论文的摘要至少应包括:Purpos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四部分内容,以200~350个实词为宜,不分段落。Methods、Results部分一般用过去式时态进行叙述,句子不以阿拉伯数字开头,必要时用英文数词表示数字。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微生物、植物拉丁文名的属名、种名用斜体。尤其注意:专业名词的正确使用(大鼠:rat,小鼠:mouse等)及其数的形式正确(data are shown&);有关数量大小、倍数、百分率、分数问题的正确表达;尽量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
&&&&& 请列出3~8个关键词,按GB/T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但需优先选用被主题词表收录的词汇,且尽量将在主题词表有收录的关键词前置。请注意选择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特征的、准确的关键词,这样能够使更多同行读者检索并引用您的文章。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3.5& &前言
&&&&& 一个写得好的前言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研究背景,并引起读者兴趣。前言的内容建议包括研究的背景(新领域研究主题的简要介绍、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描述、在本文研究方向范围内尚存在的不足之处),陈述为什么需要进行更多的或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性、主要方法、范围等的简要叙述。前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常识性内容的介绍。背景介绍应限定在有关的内容上,不可铺垫太远,不要擅自对以前的工作进行扩展。前言中不必论述本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因为在&结论&和&摘要&部分已经有所阐述。前言部分可以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方案和意义,如&本工作拟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这一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前言中避免使用&本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水平,首次提出&&,为&&奠定了基础&等自我夸大的评价语句,除非您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真实性。
3.6&& 材料与方法
3.6.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介绍主要实验材料、试剂、仪器的目的是消除可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材料选择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以保证他人可以重复您的实验和便于读者采购,所以应以此为着手点叙述,例如普通试剂只需介绍纯度即可(纯度不同,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特殊试剂可能还需要写明生产厂家,甚至一系列产品中的具体批号(因为其他厂家可能没有相关产品)。对于已知化合物,作者应提供来源或合成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以代替实验步骤。材料应注明购买地点或产地。所用仪器名称前须注明型号、后注明生产厂商、主要和关键配件、条件等。
&&&& 特别注意:对于生物来源的实验材料,一定要给出其正式拉丁文学名(各地俗名叫法不一,可能会造成误解);实验室采集的样品,应当注明采集时间或生长阶段及地理来源、性状特征(一些植物材料需要明确取材部位,根、茎、叶、果实还是全株?)、保存及加工方法。如果是购买的中药材商品,给出拉丁文学名(中药材有专门的拉丁文名称)、生产厂家及药用部位(川芎药材由北京同仁堂提供,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比如芥菜,又称盖菜、刈菜、大菜、大芥、芥子,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很多变种。芸苔属原变种: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Coss. var. junce。叶盐腌供食用;种子及全草供药用,能化痰平喘,消肿止痛;种子磨粉称芥末,为调味料;榨出的油称芥子油;本种为优良的蜜源植物。
雪里蕻(通称) 雪里红、雪菜(江苏)Brassica juncea (Linnaeus) Czernajew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盐腌作蔬菜食用。
叶用芥菜(或为大叶芥菜变种,俗称盖菜,在宁波称为天菜)Brassica juncea Coss.var. foliosa L.H.Bailey。
茎用芥菜&&榨菜(通称) 菱角菜、羊角儿菜(四川)。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或Brassica juncea Coss. var.tsatsai Mao取其块茎,盐腌加工制造后供食用。
根用芥菜&&大头菜(云南通称)。Brassica juncea var. megarrhiza Tsen et Lee块根酱渍供食用;又可作饲料。
上述统称为芥菜(mustard)。在英文题目和摘要中,如果不写出具体变种的拉丁文学名,造成的结果是实验对象不明。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xtracts Produced from Pickled and Dried Mustard (Brassica&juncea&Coss.&Var.&foliosa Bailey)这篇文献题目中给出了拉丁文学名,这样就指明了&mustard&的具体变种。建议参考&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http://db./eflora/default.aspx核实所用植物材料的拉丁文名。
3.6.2&&& 实验方法
&&&&& 请清楚介绍实验条件、所用样品、试剂、测定的仪器参数设置等主要参数,如参考他人实验方法务必标注文献,有修改的说明修改之处,以确保他人可以重复您的工作。&注意常规实验方法的叙述尽量简练、明白,不要介绍一些不太重要的原理,不用过于详细地叙述操作步骤。涉及考察指标计算的请说明计算方法,列出计算公式,以便读者明白结果是如何得出的。
&&&&& 我刊要求正交或响应面试验的基础试验条件必须有出处,不能简单一句话交代,需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注意试验方法要说明变量因素的水平和固定因素的水平)和结果分析,或者注明前期针对文中具体研究内容已经做过的单因素试验的文献出处。
3.7&& &结果与分析
&&&&& 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结果的分析要有图、表数据的佐证,分析所得结论要与图、表显示的结果相一致。分析部分建议包括:结果意味着什么;恰当、深入、充分的理论分析和解释;将结果与之前提出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相联系,阐明结果的重要性;与其他已有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相比较。
3.8&&& 结论(或:讨论)
&&&&&& 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分论点的提炼与概括,而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应客观概括文章内容,不可延伸到实验内容以外。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结论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请避免重复摘要、前言中的研究背景、意义等。结论(或讨论)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3)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4)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5)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但不建议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做自我评价)。
3.9&& 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
&&&&& 我刊要求论文撰写严格使用国家标准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量符号。本刊作者投稿时以下一些单位写法常与本刊要求不符,请按以下要求书写:
毫升&&mL、微升&&&L、升&&L(大写)、摩尔/升&&mol(小写)/L(大写)、质量浓度&&mg/mL、分钟&&min、天&&d(作为计量单位时;&第几天&用中文&天&表示)、转/分&&r/min、年&&a。
&&&& 放射性元素60Co、lg(CFU/g)、ln、压强MPa、黏度Pa&s、(光)照度lx、光通量lm、接种量CFU/mL、(25&0.25)%、概率P(大写斜体)。
&&&&几种常见的量符号:压力p、功率P、质量m、质量浓度(国标中指的是质量和体积比)&、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浓度(国标中指的是物质的量和体积比)c、体积V、速度v、摄氏温度t、热力学温度T等。
&&&& 请注意不要使用废弃的物理量和单位(如原子质量单位amu或Da应改为u、ppm应为10-6、rpm应为r/min或改为&g,黏度单位RVA、cP应为Pa&s),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废弃量名称
标准量名称
废弃量名称
标准量名称
体积质量,[质量]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分子质量(单位为u)
重量百分数,
重量百分浓度
体积百分数,
体积百分浓度
摩尔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浓度
克分子量,
&&&&&不要滥用&浓度&: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其单位为mol/m3或mol/L。单位为g/L的应称质量浓度;单位为1的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应称质量(体积)分数;单位为mol/kg的应称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涉及&浓度为XX%&的情况请具体写明是质量浓度还是质量(体积)分数。
&&&& 慎用&含量&: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不确切;商品标志上的含量指质量或体积;科技文献中的含量包括了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各个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等。
&&&& 应注意区分&质量和重量&: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的量,前者的单位为g或kg,后者为N,由于历史原因二者长期混淆。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贸易中,仍可按习惯把质量称作重量,但国家标准不赞成这种习惯,尤其在科技领域应严格区分质量和重量。
&&& 慎用&%&: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两个量纲不同的量的比值用&%&表示含量 (比如1g固体试剂溶于100mL溶剂中错误地写成1%,应写成质量浓度的形式g/L或g/100mL) 。
&&& 常见多字母构成的错误量符号及建议符号:
量名称&&&&&&&&&&&&&&&& 错误符号&&&&&&&&&&&&&&& 建议符号
体质量(体重)&&&&&&&&&&&&&&& BW&&&&&&&&&&&&&&&&& &&&m,(mb)
&&& 干质量(干重)&&&&&&&&&&&&&& &DW&&&&&&&&&&&&&&&&&&&&& md
&&&鲜质量(鲜重)&&&&&&&&&&&&&& &FW&&&&&&&&&&&&&&&&&&&&& &mf
信噪比&&&&& &&&&&&&&&&&&&&SNR&&&&&&&&&&&&&&& &&&&RSN,&SN
&&&& 当用ppm表示化学位移&,如&=2.5ppm时,根据化学位移的新定义,应改为&=2.5,而不是&=2.5&10-6。
&&&& 星期(周)、月没有标准化的国际符号,直接使用中文&周&、&月&即可;wk、mo为非标准化符号,不宜使用。
&&&& 量值表达问题:在单位相同的一组物理量中,前边的物理量可以省略量单位,只保留量值(百分号(%)、度的符号(&)、时间分的符号(&)、秒的符号(&P)除外),只需保留最后一个单位,例如&在5min、10min、15min、20min和25min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改成&在5、10、15、20、25min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3.10&& &科技论文中外文字母正斜体写作规则
3.10.1&&& 外文正体
a. 计量单位符号及其十进位词头,如Mg(兆克)、ms(毫秒)、km(千米)、eV(电子伏)等。
b. 数学公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略号,如&S(连加号)、d(微分符号)、max(最大)、inf (下确界)、lim(极限)、Re(实部)、det(行列式)等。
c. 常数符号如&(圆周率)、e(自然对数的底)、const(常数)、i,j(虚数单位)等。
d.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符号,如exp(指数函数)、ln(自然对数)、lg(常用对数)、sin(正弦)、arccot(反余切)、cosh(双曲余弦)、arsech(反双曲正割)。
e. 某些特殊函数和集的符号,如Hn(x)(厄米特多项式)、&G(x)(咖玛函数)、N(非负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C(复数集)、erf(x)(误差函数)。
f. 化学元素符号,如Ag(银)、N(氮)、Pb (铅)、Fe(铁)、NaCl(氯化钠)等。
g. 物理量符号中为有别于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意的下角标,如Ek(动能)、gn(标准重力加速度)、&r(相对磁导率)、Vm(摩尔体积)、cHCI(盐酸浓度)等。
h. 数和数字,如Ⅳ、Ⅸ、Ⅹ、Ⅴ等。
i. 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如JSEM-200 电子显微镜、AY-500T微机肺功能测试系统3AX21晶体管等。
j. 表示顺序用的字母,如图4B,表3A,a.,b.等。
k. 生物学中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及亚族以上的学名,如Ciliata(纤毛虫纲)、Hymenoptera (膜翅目)、Spematophyta(种子植物门)等。
1. 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如WHO(世界卫生组织)、AIDS(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DNA、RNA、ACTH及蛋白质名称等。
m. 外文的地名、人名、组织名等。
n. 一些英文名称的缩写:Rf(相对迁移率)、Ct(循环阈值)等。
3.10.1&&& 外文斜体
a. 用字母代表的量和一般函数,如a+b=c,&DABC,AB,f(x)等。
b. 物理量符号和代表物理量和变动数字的下角标,如V(体积)、m(质量)、c(浓度)、I(电流)、k(玻耳兹曼常数)、l(长度)、t(时间)、E(能量)等。
c. 无量纲参数符号,如Re(雷诺数)、Eu(欧拉数)、Fo(傅里叶数)、We(韦伯数)、Al(阿尔芬数)、Sc(施密特数)等。
d. 生物学中属及属以下的拉丁文学名,如Myricarubra(杨梅)、Sciurusvulgaris(松鼠)等。
e. 基因符号用斜体,具体命名规则参考《TIG遗传命名指南》,限制性内切酶的第1个字母大写,后2个字母小写,这3个字母用斜体。
f. 化学中的旋光性、构型、取代基的位置等符号,如d-(右旋)、l-(左旋)、trans-(反式)、as-(不对称的)、iso-(异)、o-(邻)、p-(对)、m-(间)、threo-(苏式) 、erythro-(赤式)等。
g. 统计学符号,如P(概率)、`x &s (平均值士标准差)等。
h. 来源于拉丁字而用斜体者,如in vivo(在体内)、in vitro(在体外)等。
3.11&&&&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数值修约规则
&&&&&& 本刊要求需要做重复实验的研究性论文,实验重复次数要符合实验设计要求,要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的表示要符合GB/T 数值修约规则的要求,保留合适、统一的有效数据位数。涉及统计类的研究抽样方法及抽样量要符合统计学要求。正确使用统计学符号,我刊使用的是概率(P)、平均值&标准差 (`x &s)等。
3.12&&& 规范使用科技名词
&&& 请登录&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论文所涉及科技名词的中英文规范用法。本刊来稿常见名词错误用法如:粘度应为黏度、驰豫应为弛豫、羟基自由基应为羟自由基、甘油三脂应为甘油三酯、肝糖元应为肝糖原等。
3.13&&& 插图、照片、表
&&&& 插图须在合适位置插入,并按在文稿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以阿拉伯数字编号。论文中的图(坐标刻度、刻度值、图例、坐标标题名称、单位)要求准确、清晰、可辨,以便于审稿、排版。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Figures,缩写为Fig.)均应有中文和英文图题,置于图下,格式与表题相同。图注位于图片和图题之间,有分图时分图用(a),(b),(c)&标号。作者提供的图最好是源文件,建议用专业绘图软件(如Origin)绘制,线条要清晰、均匀、虚实分明,准确无误,尽量避免以图片格式插入。函数和谱图请提供黑白矢量图(指放大缩小清晰度不变的图,如ChemWindow中的分子式和Origin中作出的图)或位图(分辨率600dpi),尽量不要用灰阶或彩色。色谱图,特别是总离子流色谱图(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中应标上峰号,并与表中的峰号对应。
&&&& &照片要求清晰可辨,照片上附带的相关文字信息(如电镜照片的放大倍数)要完整、清晰。电泳图的各条带要与背景区分明显,各条带所对应数据要一一对应。若作者确实需要彩图,可与编辑部协商增加发表费,用彩色印刷有图的页面。
&&&& 表采用三线表的格式(必要时可加辅线),置于正文相应位置处,全表的单位一致时,单位放在表的右上角。
&&&& 图、表中的文字用中文,图的坐标和表头的量用&物理量名称/单位&形式标记。图、表中出现的物理量名称和单位须与正文一致。
3.14&&& 公式
&&&& &公式在文章中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用()括起置于公式右边。&
&&&& 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请用国家规定的量符号(注意正确使用斜体)表示,然后对公式中量符号的具体含义做说明。
3.15&&&& 参考文献
&&&& 我刊要求论文按照GB/T 《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参考文献。
&&&& 我刊采用&顺序编码制&,不采用&著者-年&制,因此,参考文献的列出,请按先后引用顺序编号,并在正文相应位置用上角标标注,多次引用的同一文献不重复编号。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著录项目要齐全。
&&& 请作者严格按照&《食品科学》论文投稿写作模板&中的格式著录参考文献。
其他要求:
1)&&&&&&&& 参考文献数量:一般研究论文约25篇参考文献,不可少于20篇,综述论文不少于35篇参考文献。建议研究性和综述性论文近5年文献均不少于参考文献总数的一半,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2)&&&&&&&& 文献应为作者确实阅读过的,不可未经阅读原文而二次或多次引用其他文献后著录的文献。
3)&&&&&&&& 建议作者优先选用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杂志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
4)&&&&&&&& 文献太少通常表明作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查新较少,将直接影响对论文结果分析和讨论的效果,建议撰稿时多参考一些文献。
4.1&&&& 从网站投稿系统投送稿件时,稿件上传后,请务必点击&立即提交&,否则稿件将存在自己的草稿箱内,编辑部不能登记。英文稿件可接收,投稿时请附中文原文。
4.2&&&& 稿件投递一律采用网络采编系统,请登陆我刊网站/点击作者投稿,注册并投稿;审稿阶段及结果,也请登陆网站点击作者查稿,查询您的稿件处理情况;如文章需要修改请从作者查稿中点击投修改稿,但必须是稿件处于退修阶段才能提交修改稿。
4.3&& 文章从投稿到录用一般需经过编辑部初审、同行评议、终审、复审等环节,时间一般约为2&3个月。
4.4&&&作者投稿时应认真填写作者信息、联系方式、电话等,注册时应将所有作者信息添加到采编系统,以方便编辑部与作者及时沟通。
4.5&& 文章初审通过需送外审的本刊将收取适当的审稿费,被正式录用后,本刊将收取适当的版面费,同时向作者酌付稿酬,具体情况在文章被录用后见网上通知。
4.6&& 作者须自留底稿及电子文件,文稿未通过终审被录用,可自行处理。
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50
银行汇款:
帐户:中国食品杂志社
开户行:工行阜外大街支行
帐号:4922112
联系电话:010-/48/49/50
传真:010-
《食品科学》编辑部
版权所有&&
2010&《食品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食品科学》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50
总机:010-/48/49/50 传真:010-
设计开发 &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工证多长时间复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