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上高二,英语基础还是差,这个暑假也将功补过的意思课,也还是不及格,求学习方法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提高至8000元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罗欣 实习生宋婉婷 王思远)今年起,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调整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这是12年来国家首次对大学生助学贷款金额进行调整。  昨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由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提高贷款额度的消息。湖北省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昨表示,我省将按国家要求进行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类,学生选择申请办理其中一种。  据介绍,今年我省贫困大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间已确定:以前年度获得过贷款、今年继续申请贷款的在校生,办理时间为7月29日&8月13日(双休除外);今年大学新生及以前未获贷的在校生,办理时间预计为8月14&9月5日。各县市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联系方式及地址,详见湖北省学生资助网(/)。
盘点高考考霸:状元从复旦北大清华退学复读
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发现&北大清华名校情结&&追求理想专业&对学霸们选择复读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新京报梳理近年15个考霸案例,7人为状元复读,10位考霸考上清华北大  ■ 盘点  两名状元复读被指&职业考霸&  新京报记者梳理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中,其中7人为状元复读(含省、市、县状元),4人系复读后成为高考状元。从复读结果看,有10位考霸考上了清华北大。1人考上香港城市大学,1人考上华中科大,其余人未知去向。  一状元从复旦北大清华退学后复读  新京报记者发现,15位考霸中,5位考霸均因有&北大清华&情结复读,4位是追求喜欢的专业而复读,3位是为了考上&北大清华&中的&理想专业&而复读。  其中,有&清华梦&的吴善柳复读次数最多,达到10次;今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刘秋实为了实现&北大梦&则经历过复读两次,今年才圆梦。  德州齐河县高考理科状元陈一天则为&清华梦&从同济大学退学复读两次,最后一次媒体报道的复读情况显示其暂未考上。  由于部分考霸复读次数多,其中的2人还被质疑为&职业考霸&&&为赢取学校及当地的高考奖励而不断高考。  如复读3次的浙江嘉善县文科状元陈一天,曾考取过人大、复旦,但都没有入读。面对质疑,陈一天回应媒体称因&北大梦&而不断复读。2010年他再次高考,媒体报道其分数考取北大较难。  2005年南充市理科高考状元张非(后改名张空谷)曾因从复旦、北大、清华等三名校退学后3次复读引起质疑。  2007年,他以高分再次考入清华大学,他回应质疑时表示,其不断退学是因为&迷恋网络导致成绩不及格被退学。&  湖北安徽最盛产高考复读状元  新京报记者从15起考霸案例中发现,考霸案例最多的是湖北省,共有3个。其中王攀考取武大后因&清华梦&复读,2009年以宜昌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  据中国校友会网所发布的《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从高考复读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北高考状元中复读生人数最多,有5人,居全国首位;安徽有4人,名列第二;山西和重庆各有3人,并列第三。  对此,21世纪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2008年,复读率在地区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平行志愿实行以后,高分落榜的学生已经大幅减少了。总的来看,还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更高,越是发达的地区复读率越低。因为在欠发达地区,升学是考生比较容易实现成功的途径,如果上二本以后还是很艰难,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就算上二本也没关系。  ■ 分析  专家:板子不应  打在学生身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介绍,因名校情节而复读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上大学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等教育本身把高校分成三六九等。高校的等级化管理为社会划分高校优劣提供了坐标。不同等级不仅占有的资源不一样,考研究生、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他认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存在缺陷。虽然有的地区实行了平行志愿,但考生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考生在报考志愿时还是存在很大的博弈成分,很难在学校和专业之间两全。  &归根结底,是不健全的高考制度导致了这几种畸形的高考状态。&他提议,如果我们也能双向选择、多元录取,学生拿到几张录取通知无后顾之忧后再选,对学校的满意度会得到提升;自由转学制度,进入学校不合适,可以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及最近课业表现转到其他学校。  对于高分生挤占教育资源的说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个别学生的选择对高考秩序的影响不大。&现在高考的录取比例已经超过75%,所以个别学生的选择影响远远降低。&  &考多少次是学生的权利。&熊丙奇认为,&板子不应该落到学生身上,应该在制度上调整,使制度保证考生在高考录取中的选择权利。&  案例1  原因:不满专业  从清华退学考取港校  江焕波:只想学物理  7月20日,武汉考生江焕波收到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近,他在准备香港学生签证的材料,也许还会开始学习一些广东话。  三年前的夏天,江焕波曾收到的则是清华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年,他考了678分,但为减轻家庭负担,江焕波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定向班,学费虽然优惠,但一旦毕业必须到定向企业服务5年。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江焕波说,在报考清华的时候,自己就想读物理。但是当时分不够,所以报了机械自动化专业。  然而在就读清华大学后,江焕波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物理学的喜爱。慢慢地,他萌生了退学再次参加高考的想法。  去年11月18日,江焕波彻底告别清华学子身份,成为武汉国华复读学校的一名复读生。  他对记者回忆,重回高考阵营,对他而言&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较自信。&江焕波所在的复读学习的校长刘邵阳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江焕波并不浮躁,自觉性很好。与别的学生不同的是,江焕波作息规律,并不熬夜。  而在这个复读过程中,江焕波不再如三年前&非名校不上&的心态,他说,他所明确的是自己要学物理,而不一定非得要上哪个学校。  如今,即将赴港学习的江焕波说,其实现在感觉和以前上大学的感觉差不多,也很兴奋。而这次不同的是,要去读自己想学的东西,心里感觉更踏实。  案例2  原因:名校情结  从武大退学考入清华  王攀:奔着清华名头去  曾考入武汉大学,却在38天后退学。随后在一年后摘取2009年宜昌市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  回忆起在2008年退学的决定,现在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王攀对新京报记者说:&只能说当时年纪小,太任性。&  2008年,王攀以635分被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系录取。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高考失利的成绩。当时他已做好了不填报志愿的打算,后来在父母的劝阻下,仍然去武大读了一段时间。  然而,王攀只在武汉大学读了38天就选择退学,重回母校当阳一中复读。对于这个决定,王攀对记者解释,小时候就挺向往清华,而清华的吸引力主要是来自于长辈的灌输,自己其实从未到过清华大学。  在2009年成为宜昌市理科状元之后,王攀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在去之前,王攀说,自己是&奔着国内最好的理工高校这个名头去的&。到了清华后,老师、同学、校园都很不错。  对于近期多个高分考生退学复读的现象,王攀说:&这些都是个案,每一个选择的人所面对的情况都是特殊的。&
男子高考10次终上清华 曾弃读北大等8名校
广西钦州32岁男子吴善柳参加过10次高考,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今年他再次高考,以680分的成绩成为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过去10年,他考上但弃读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  有人质疑吴善柳是职业&考霸&,为赢取当地高中的巨额奖金而高考;也有人认为吴善柳是个人选择。  根据教育部规定,自2002年起,全国公办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禁止招复读的插班生。但吴善柳9次复读均在钦州市的公办示范高中。这些高中至今仍在招收复读生,并且针对考取一本、二本的复读生给予资金奖励。  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广西钦州报道  &别人高中读3年,他读3+n年,谁能考得过他?&昨日,在广西钦州浦北中学门口,一位今年的应届高考生如此评价吴善柳。  32岁的吴善柳是当地考生中的争议人物。他曾参加过10次高考,8次考中&一本&均弃读,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名牌高校。2011年,他所在的高中曾为他考上北大进行宣传,但他最终也没去读。  7月23日,吴善柳的母亲告诉新京报记者,&吴善柳就是想读清华大学,其他大学他不上&。今年,吴善柳以680分的高考成绩,成为钦州市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大学。他母亲说,吴善柳今年保证会去清华读书。  &儿子非清华不读&  吴善柳是广西省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大书房村人。这个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吴善柳的父亲吴津贤是北通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母亲在家务农。他还有一个年长两岁的姐姐,在另一镇上教书。  持续考中大学而不去读,吴善柳在村民眼中早已成为&怪人&。  但同村的亲戚们对吴家也表示理解,他们说吴家在村里经济水平属中等,而且吴善柳在家里并不怎么花钱,供他吃喝不是问题。  村民们说,平时吴善柳在村里没有太多话,见面就点头致意,很少看到他和朋友聚会。吴善柳不抽烟,也不喝酒,平时成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偶尔下地干农活。  一位吴善柳的远房大哥说,他也曾问过吴善柳家人,怎么不劝劝他去大学?吴父的回答是,儿子又不向他要钱花,他想干什么父母也不好干涉。  吴善柳的父母曾对乡亲们解释,吴善柳就想考清华,考不上清华他就不去读。但此前吴善柳高考志愿除了清华还会报考其他院校,对于高考志愿为何不单报清华,吴善柳的母亲并未回应。  7月23日,吴母对新京报记者说,&儿子就是非清华不读,今年考上了,一定会读的。&  曾考上北大被宣传  吴善柳从2000年开始参加高考,2001年复读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吴母说,吴善柳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了一年多就辍学回家了,此后又打了两年零工,才去复读。有村民称,吴善柳是到柳州市铁路局工作过一段时间。  据《南国早报》报道,吴善柳称他从北京交通大学辍学,一方面是羡慕附近的清华大学校园,另一方面,当时他在学校爱玩游戏,荒废了学业。  钦州市招生考试院的信息显示,2007年到今年为止,吴善柳又在钦州市的4所高中作为复读生参加8次高考。这四所高中分别是浦北中学、钦州一中、灵山中学、钦州二中。  8次高考吴善柳均有斩获,先后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录取。今年,他以 680分的成绩夺取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录取。  2011年吴善柳曾放弃北京大学,这让他的同乡们及父母都很惋惜。  吴母说,吴善柳被北大录取的专业是本硕连读的临床医学专业,他不喜欢学医,就放弃了。  在浦北当地论坛上,仍保留着2011年吴善柳被北大录取的宣传照。有同学还晒出当年学校为吴善柳放鞭炮的照片。  学校称有生活补助  近日,媒体报道了吴善柳10次高考,引起关注。有人质疑,认为吴善柳多次高考是为了获取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奖励。  对于是否接受过奖励,当地教育部门、吴善柳和其父吴津贤说法不一。吴津贤曾对媒体表示,儿子考上北京大学时,当地政府和企业给过奖励。而当地教育部门和吴善柳均予以否认。  吴善柳在接受《南国早报》采访时说,他去年在钦州二中复读,每个月学校给他300-400元生活补助,没有给过奖金。  此后,吴善柳和吴津贤不再接受媒体采访。  近日,新京报记者多次前往吴家,但要么是大门紧闭,要么只有其吴母出来回应。吴母称,吴善柳父子不再接受媒体采访。  吴母说,吴善柳这些年参加高考,都是向她要的钱,有时还要去向姐姐要钱买考试资料,根本没有从学校拿过奖励。对此,吴善柳的远房大哥也说,吴善柳有时还会向他借钱,因此不太可能拿过奖励。  浦北中学校长黄超建接受《南国早报》采访时表示,2011年吴善柳考上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部的录取分数较低,并未达到当地奖励考取北京大学的条件,所以未给他发奖励。  钦州市教育局表示,前几年当地政府由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高考成绩优异者给予现金奖励。但近两年,政府已取消这笔专项资金。  吴善柳曾复读过的灵山中学、浦北中学均证实,对考取一本、二本来复读的考生,他们会有相关的补助。像吴善柳这样的考生,除了学费和资料费全免,还会有生活补贴。  其中浦北中学有专门的招收复读生的优惠标准:其中重点线以上的学生,免收一切费用,且学校一个月补助200元生活费。  公办高中复读违规  新京报记者查阅教育部相关规定发现,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严禁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和举办复读班。  教育部在2002年2月下发通知,规定从当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教育部当年理由是:一些地方公办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使本来已短缺的高中教育资源更趋紧张,影响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  200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再次重申这一规定。但从钦州当地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禁令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浦北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胡礼勇说,无论是公办高中办复读班,还是吴善柳多次复读,&都不违反政策&。  记者调查发现,在钦州市所属的公办高中,基本上都存在举办复读班的情况。其中吴善柳所复读过的高中:钦州二中、灵山中学、浦北中学、钦州一中均在举办复读班。  记者以复读生的身份致电上述高中,招生老师们纷纷举出各自的优惠政策以吸引考生,其中部分高中老师还承诺,如果考上重点名牌大学,学校会有相应奖励。  对此,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及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社长王旭明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公办高中是公共的稀缺资源,是给学生提供公共资源的平台,钦州当地公办高中为吴善柳一个学生提供8次复读的机会,显然是不合适的。  至于吴善柳多次参加高考,王旭明说,这是他个体的选择,并无可厚非,但他应该到民办机构去参加复读。作为公办高中,不应为他开绿灯,更不应该宣传鼓励。  王旭明说,一些学校在高考指挥棒下,包括衡水中学等公办高中办复读班,甚至作为高考强化学校来推广,都是不妥的,出现这种现象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王旭明特别强调,公办高中没有给复读生奖金、免学费、补贴生活费的权力,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追责。  &良好的高中资源还非常短缺的。&王旭明说,复读生占用教学资源、占用公办高中公用资源,使学校减少了招收新生的规模。同时,公办高中办复读班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象,这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花落清华附中 曾被推荐上北大
2014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花落清华附中,孙一先以704分夺得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据悉,孙一先英语成绩尤其突出。她曾获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高二组一等奖,并担任清华附中模拟联合国社团学术总监和英文会总负责人,屡次获得最佳代表奖及最佳表现奖。同时,她热爱写作与戏剧,曾在清华附中校园杂志《风梓》上发表多篇文章,并在原创诗歌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高中期间,孙一先与同学共同创立戏剧社并担任社长。孙一先还热衷于关注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在高中期间,她的两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均获得一等奖(分别为《海淀区高中生公益态度及参与活动分析》及《高中文史哲综合培养模式探究》)。她亦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在父母支持下,她参加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银行月捐,每月定期存入小额捐款,利用家中卖废品的零钱不断充实自己的个人基金会&雨点基金&。孙一先因此获民政部颁发的&新中国60年60个爱心榜样&荣誉称号。另外,孙一先还入选了北京大学2014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
北京理科状元719分 轻松“玩”进北大
据刘倩莹班主任程敏老师介绍,刘倩莹并不属于刻苦型的&学霸&,而是在轻松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很把高考当回事儿&,在一模二模中,她在全年级位于前五名,程老师认为如果她再刻苦一点,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刘倩莹夺得北京高考状元,程老师认为成为状元有偶然性因素,但是她的成绩一贯优秀,也为她成为高考理科状元奠定了必然性。刘倩莹平时与同学关系十分融洽,班上的男生女生都很喜欢这个笑起来很甜美的女孩。除了学习,刘倩莹和同龄人一样,喜欢看漫画、画漫画,还会参加一些漫画展,是个学习爱好两不误的&学霸&。刘倩莹已获得今年北大自主招生资格,可被北大降30分录取。她报考的是北京大学数学专业,她之所以报考数学专业,不仅受到数学班主任程老师影响,同时受到父母影响,据程老师介绍,刘倩莹的父母也是学过数学专业,父母认为学习基础学科对她将来发展有一定好处。据悉,刘倩莹曾代表北师大二附中参加北京电视台举办的SK状元榜,并成为当期擂主。
九名上海高中生探险北极 人均花费近十万元
7月19日,一支由全国各地中学生组成的小型科考队飞赴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北极科学考察,其中,有9名来自华师大二附中、徐汇中学等学校的上海高中生。北京时间今天凌晨,记者了解到,这支小队已登上了俄罗斯的北极科学考察船。&此行不是简单的旅游,每个孩子都必须带上自己的课题。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科学实践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领队张树义是中国科学院探险协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这已是他第7次带学生进驻北极圈。行前做足功课华师大二附中的李殊言是该校科学创新班的学生,过完暑假就将升入高二。一直以来对生命科学颇感兴趣的她,这次选择了北极特有的植物&仙女木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其抗寒特性。&昨天我已经在挪威朗伊尔城采到了合适的样本!&昨晚,李殊言兴奋地给记者发来消息。在出发前,李殊言就对自己的课题做足了准备,不仅反复查阅资料,还特地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卢大儒教授请教了如何在野外采样研究,带着试管、定位仪等去北极。学会团队合作&我想象中的北极有许多神秘等待我去探索,它不仅能培养我的独立精神,更教会了我如何跟团队合作。&徐汇中学高一(4)班的韩淳毅带去的研究课题是《北极海水含盐量测定》。&这个课题将由我和同船的北京交大附中的朋友一起完成。在去北极前,我们已经采集了黄海、波斯湾等地的海水做比对。&今天,韩淳毅就将和朋友采集北极的海水。张树义说,户外科考能让孩子们培养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在北极这种极寒的科考环境中,孩子们能学会生存的技能和严谨的科学考察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据了解,在未来的5天之中,这支考察小队将最远到达北纬78&到82&间。实践中找兴趣近年来,高中生去北极等地进行科学探究考察已非稀奇事,也有人诟病这是一项&奢侈的游学&。对此,张树义坦言,去一趟北极确实花费不菲,少则七八万元,多则十万元,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这个经济能力。&但是,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能带着课题前往北极,见识完全不一样的生物环境,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李殊言的爸爸李俊说,开眼界很重要。&我和她妈妈都是从事金融研究的,但是,我女儿一直立志将来从事科学行业。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希望她多走出去,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未来的规划有所发展。&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孩子们读书读的够多了,应该出来走走了。暑期来临,虽是烈日炎炎,但当不住出行的热情,各位爸爸妈妈,你们的暑期出行如何啦?已经回来了?还是准备出行?快来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吧!
阅读是孩子最好的伙伴。暑假到了,孩子也多了很多的阅读时间,可是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很多家长们面临的难题。本帖我们整理了一些好书,希望能够为大家排忧解难哦!
陕西本科第二批录取开始 411所高校拟招54170
记者昨日22时从省招办获悉,今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录取已结束,共录取考生47070人(不含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比原计划超录1717人。本科第二批录取今日开始,7月31日结束。  参加本科第二批录取的411所高校计划在陕招生54170名,其中,文史类17824名,理工类36346名。按照录取日程安排,本科第二批正式投档时间为7月27日10:00,此前进行3次模拟投档。  今年我省首次向社会公布平行志愿模拟投档信息。省招办表示,正式投档前的多次模拟,目的是尽可能使所有招生院校就正式投档时的投档数量、计划增 量等问题达成共识,以确保平行志愿一次投档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完成好录取任务。每次模拟投档信息会随招生院校的计划调整或投档比例变化而发生&连锁反 应&,模拟信息仅供考生参考,电子档案最终去向以正式投档结果为准。正式投档后,考生可凭本人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个人录取动 态信息。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形形色色招生诈骗案例,省招办再次提醒所有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谎言,谨防上当受骗。(记者 刘振)
北京高招本二二次征集志愿 94所院校补录469人
昨晚,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二批录取第二次志愿征集情况。参加本次征集志愿的招生学校共计94所,招生计划469人。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于今天8:00至20:00参与本次志愿征集。  考生须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或)了解参加本次志愿征集院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本 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即:文史类487分(含)、理工类475分(含)以上未被录取考生均可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参加本次 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考生可选报三所志愿学校,每所志愿学校可选报六个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本次征集志愿的招生学校共94所,招生计划469人。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227人;理工类招生计划242人。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仍需参考《北京考试报》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章程中对报考资格、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的说明。(记者李琦)
让复读变成一次“努力追梦的旅行”
在很多人眼里,复读是一件令人无比沮丧和痛苦的事情。在复读学校里的孩子,都是那些被命运女神抛弃的可怜儿。也正是因为这样悲剧的印象,当越来越多高分生放弃高考录取决心复读时,大部分人都感到不可置信,甚至投以异样的眼光。  然而,是时候改改咱们的旧观念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是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复读,现在,复读的学生很多是不满足于考上大学,希望通过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和梦想。&他们有追求,不服输,并且意志坚定,&广州卓越教育高四学校招生副校长谢丁连认为,这样的学生复读更能成功。    现象:  高分生复读持续增加,体现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今年广东高考人数上升,复读的学生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其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是600以上的高分生越来越多。&他们绝大部分是成绩考得不理想,少数是非智力失分,比如考试状态不好、涂错卡等等。&广州卓越教育高四学校招生副校长谢丁连表示,高分生来复读的,都是比较理想主义的学生,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复读的决心大,意志也坚定。&他们希望通过复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觉得,即使考上了清华大学,这种精神也是同样需要的!&  谢丁连表示,对于高分生复读,社会有不少负面舆论,认为这些孩子是&犯傻&,辛辛苦苦煎熬一年也未必能考得比之前好,但事实上,复读的确能让考分&更上一层楼&,从本B、本A线升到重本线,或从略高过重本线到远超于重本线,在他看来都是很普遍的事。而高分生复读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进一步提高分数,孩子能去更优秀的高校就读,从而拥有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比如同学的素质、学校的学术水平、就业机会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未来人生中一笔无形的财富。  当然,并不是高分生复读才能受益,在复读学校,占比更大的中低分学生同样能获得很大的进步乃至飞跃。&在我们学校,专B线到本B线之间的学生,复读后可以提升到本A,而原来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复读后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专。&据谢丁连介绍,该校学生的复读成功率为94%-95%,只有极少数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分数的提升毋庸置疑,只是增分多少的问题。    学生故事1  心情压抑随时找老师倾诉,考试路上不再孤单  葛晓晓今年以超出重点线49分的优异成绩被湖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录取。而去年,她的分数与重点线还差11分。  &看到成绩的当天,我就想好来复读了。&葛晓晓说,不少同学想着大学好好考研来弥补高考不理想的遗憾,她却觉得大学四年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如果随随便便上一个学校,很可能会在浑浑噩噩的日子里迷失自己。&没准到时候就不想考研了,如果出来工作,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更注重本科学历而非研究生学历。&  葛晓晓说,尽管下定决心要复读,但还是感受到了很大压力。&进来以后,曾经考得比之前还差,心里特别难过,只能躲在被子里哭。&但让她感觉到温暖的是,老师一直在她身边。&每次心情很压抑,我都去找老师倾诉。老师每天都在,晚上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我随时都能找到他们,这条路上没有那么孤单。&  葛晓晓说,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压力。今年语文高考,她发高烧39.5℃,当时心里发慌,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发抖,感觉非常难受,但她对自己说,尽全力考,多拿一分是一分,我已经没有退路。在停下来一两分钟做深呼吸后,她很快地冷静下来。最终,因为身心完全放松,她反而超水平发挥,考出了好成绩。    学生故事2:  我找到了人生目标,面对人生的心态也更豁达  胡颖琳和葛晓晓的情况差不多,去年高考差重点线13分,虽然已经被大学录取了,但她依然选择了复读,结果今年高考超重点线40分,被华南师范大学重点打造的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理科班录取。  &高三那年我完全没努力,看小说、听音乐、睡觉,没考好是活该。&胡颖琳说,之所以复读,是想看看自己认真学结果会怎样,而她没想到的是,复读不但让她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前,家里的亲戚有当老师的,跟我说做这个职业好,但我不愿意。可来到这里以后,看到这里的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工作也非常负责,平时和学生沟通像和朋友一样,我就觉得,今后要成为他们那样的老师,言传身教,影响和帮助更多的学生。&  胡颖琳说,复读这一年里,她也曾经有过多次考试失利。但老师找她聊天,从来都不会谈成绩,而是和她讨论最近的学习状态和上课表现。&原来老师是真的在留意我,看我有没有努力,而不是只看我的成绩。这样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也不敢再马虎了。&回顾这一年,胡颖琳直言自己成长了不少。&面对挫折的承受力更强了,现在,我对人生的认识会更加成熟、豁达,心境也更加平和了。&    专家指路:  复读成功,首先要学生自愿,其次要找对方法  与高三相比,复读的压力不减反增。在这一年里,当学生面临考试受挫、成绩提升不明显时,往往很容易丧失动力。对此,谢丁连认为,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度过心理艰难期,所以,复读一定要是学生自愿选择。否则,如果被父母逼迫而来,孩子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斗志,并为成绩的不理想找借口,最终复读成绩也不尽人意。  同时,要提高复读分数,找对方法也非常重要。专家给予了如下指导:  1、少关注现象,多挖掘本质。  考试考砸了,觉得是自己过于紧张;成绩有进步但就是赶不上同伴,认为自己就是能力不够;有些科目怎么都学不好,是自己的脑子不好用&&实际上,这些都是外在现象,而本质原因在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心态、上课专注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有偏差和不足,有时还与对老师的喜好有关。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善于学习和总结,避免犯同样的错。  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见得智商比别人差,很多时候是不善于学习和总结。比如,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会经常分析、整理错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经验。如果能借鉴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3、跟他人比,更要跟自己比。  有的学生害怕竞争,但在追赶他人的同时也是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从中可以发现自己哪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跟自己竞争,看看与过去相比现在是否有进步,进步多还是少,这样,学习才能更加充满信心。  4、分析强弱科,总分最大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强科和弱科。比如,有的理科生理科成绩很优秀,数学可以考120分,但是英语很差,只能考40-50分。把强科数学再提高10分的难度很高,价值也不大,但是把弱科英语从50分提升到90分,使总分增加40分,难度相对不那么高,价值却很大。所以,与其继续强化数学,不如把功夫花在英语上,从而使总分最大化。    链接:放下对孩子的要求,鼓励他们&努力就好&  对于复读,广州创新学校相关负责人邓滢老师提出了两点建议:  见缝插针地利用生活时间来学习,学习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学生早起时,可以一边洗漱、吃早餐一边听英语听力,为自己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在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阅读美文片段,积累语言素材,锻炼语感,可以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在复读中,学生会遇到复习强度大、耐不住寂寞、学习烦躁不专心等各种问题。对此,学生要加强自我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一定要熬过去,今年绝对不可以失败,并改变孤僻的性格,多跟同学交流来往。如果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学生可以与班主任老师多沟通,老师拥有丰富的经验,给出的建议更加有针对性,对于缓解情绪、找到对策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家长与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当然,最好的是放下对孩子的要求,鼓励他们&努力就好&。    ★适合复读的学生:  非智力失误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  高考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  过去学习不认真,现在开始反省  自己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  有坚定的决心,明确的目标与诉求  ★不适合复读的学生:  因父母逼迫无奈复读  已经在高考中尽全力发挥  性格偏激、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辽宁高考加分造假内幕起底:量身定制比赛
辽宁省处置体优生高考加分问题联合调查组日前已经确认,本溪高中等存在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情况。一名高中生要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加分,要经过比赛、办证、审核、测试四关。那么,这些学生是如何连闯四道关口获得10分加分的呢?随着调查的深入,这样一起具有&标本&意义事件的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比赛&量身定制&漏洞百出记者调阅辽宁省1072名体优生资料时发现,本溪高中、鞍山一中等学校的198个二级运动员资格都是通过一项名为2013全国足球学校杯的赛事获得的。按照规则,12支队伍参赛,前八名队伍的队员能够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书。记者查阅当时的比赛成绩,尽管本溪高中被浙江绿城打了11:2,但本溪高中全队最终还是顺利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资格。熟悉这类比赛性质的人士说,这样的比赛就是为二级运动员而办的,参加比赛的高中生都有加10分的诉求。一位多年从事篮球教育的老师说,除了量身定制的比赛外,集体项目的替补搭车过关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篮球队12人,但上场打球的往往只有五六个人,很多替补一分钟也没上,但只要报名了就能办理二级运动员证,这是规则漏洞。除了集体项目依靠替补漏洞获得二级运动员外,记者从熟悉业余羽毛球比赛的人士处了解到,多数假体优生参加的都是双打项目。高手带着你打,你只要不添乱就能顺利过关。办证不需视频&有成绩就办&在比赛中拿到了二级运动员成绩这把尚方宝剑后,接下来的程序就容易得多了。本溪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付旭说,学生拿到具有资质的相关比赛成绩后,需要提供比赛秩序册和成绩册,我们就可以为他申报二级运动员。付旭说:&国家体育总局的办证要求中,不需要比赛视频。&辽宁省众多家长质疑,全国各类体育比赛多如牛毛,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不提供比赛视频,为冒名顶替、弄虚作假提供了巨大操作空间。审核招生办称没理由质疑真实性每年三月,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应届高考生都可以通过市级招生办,向辽宁省招生办申请体优生加10分。本溪市招考办主任朱铁军说,申请加分的学生需提供&两证两册&即二级运动员证书、比赛成绩证书以及比赛的秩序册、成绩册,只要材料齐全,就会报到省招生办。今年本溪有7个考生因为在外地办证出了问题,没有通过审核。其他没通过审核的都是放弃复试的学生。辽宁省招生办负责人表示,比赛是体育部门搞的,二级运动员证是体育部门发的,没有理由质疑这些证件的真实性。复试测试降标准&等巡考救命&辽宁省招生办每年四月组织的二级运动员测试,是判定是否给高考生加分的重要环节。业内人士表示,正是这个环节的大面积失守让众多假体优生获得了10分加分。据介绍,体优生测试是由辽宁省招生办组织的,测试地点是辽宁省最专业的体育院校&沈阳体育学院,而测试裁判是从辽宁省各高校抽调的。测试标准低是大家首先质疑的。记者查阅了辽宁省招生办颁发的2014年体优生测试标准,其中,女子跳高达标成绩是1米45。专业田径教练介绍,这个成绩只要稍加训练,根本不难达到。另外,男子篮球一分钟自投自抢的达标成绩是8个。而一名曾经的女子篮球二级运动员说,即使是女子的标准也应该是11个到13个。对于降低标准,辽宁省招生办解释说,因为这些体优生虽然之前已经拿到了二级运动员证书,但因为高中学业繁重,所以测试时适当降低了标准。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一名了解体优生测试的裁判向记者介绍,即使标准降低,依然有很多假体优生过不了关。这时有关部门的巡考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在游泳、羽毛球测试场地,一些学生根本不热身。巡考来时,会留下&第几组第几道过&的话。而那些秉公执法的裁判则根本都被剥夺了裁判资格。
高中毕业不再同挤高考独木桥
重庆晚报讯 上周日,教育部官员与全国12所知名重点中学校长在重庆巴川中学举行的中国新高中论坛上,论剑新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透露,正在酝酿的新高中课程改革将对高中学生进行二次分流,学生不再千军万马只朝高考一根独木桥上闯。&现在第一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争取今年把方案弄出来,明年各学科的标准出来,后年能够把各学科的教材出来。坚持多样化和选择性。&曹志祥透露,方案将试图在普通高中里区分出四类学生,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要。曹志祥认为,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果能做到有针对性,可能在高二上或者高二下实现分流。完成必修学分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别的课程。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可以学最难的数学,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可以把艺术学到最好。&高中跟义务教育阶段不一样,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尊重选择,一次选择不够,两次选择,三次选择。不断选择,不断尝试,可能人生就是这样。&曹志祥说。四类学生不同课程第一类是只满足于高中毕业的学生。曹志祥说,尽管现在高考升学率已经比较高,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1000万余学生参加高考,可能最后考上700万,但还是有300万的学生考不上,他们当中很多人可能只满足于高中毕业。新课程方案里,会把现在普通高中要求必修的116个学分大约降至80-90分,涵盖高中生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完成学分就可以毕业。必修学分降低后,会让高中学生更容易毕业,让这类学生有更多时间发展其他兴趣和特长。第二类是要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他们除完成必修课之外,还要根据自己对高考升学的期望,有目的地去选修相应高考科目课程,通过高考实现升学。第三类是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曹志祥说,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就要从这类学生中产生,课程上通过必修加选修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课程和更高发展平台。第四类是升学目标主要瞄准国际高考的学生。曹志祥表示,新课程方案中也在考虑给这部分学生留一点空间。例如,全国有一大批普通高中包括民办学校都在做AP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新课程中要对这样的国外课程进行引导,满足这部分学生需求。重庆今年高考文理科第一名都读北大重庆晚报讯 昨日,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我市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一批录取全部结束,全国216所高校在渝实际录取新生21891人,比原计划增录359人。今年我市高考文科第一名胡嘉及理科第一名王棋明均被北大录取。清华大学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所有在渝招生院校中最高的。重庆本地院校热度不减。据介绍,在一本批次录取中,市内9所高校实际录取9796人,占录取总人数44.75%。不少本地院校纷纷增投招生计划。文科计划1904人,实际录取1898人;理科计划7775个,实际录取7898人
农村四胞胎考上大学 父亲称“再苦也要走出去”
孩子们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45岁的黑龙江农民王华军常常拧成疙瘩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  老三一本,老二二本,老大老四三本或高职。作为中国首例被报道的龙凤四胞胎的父亲,4个孩子的成绩都够上大学,算是让他松了口气。但对这样的成绩,他其实并不满意。  &考得太完蛋!&王华军叹了口气,总结道。  他家位于牡丹江市下辖的海林市新民村。1996年,龙凤四胞胎出生的消息轰动了这座林海雪原上的小城。在当年牡丹江各种媒体的密集报道下,这个普通农民,连同他的妻子和4个襁褓中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从那以后,这个家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被围观的命运。  按照王华军最初的想法,能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就是成功。如今孩子们交出这样一份答卷,他心里面的感觉挺复杂,&说不清是轻松多一些,还是失望多一点&。  &俺们家农村孩子一天没补过课,自己在市里上学也没人看着,能考成这样是不也挺不容易?&  &这帮熊孩子就是没入进去(门),唉&&你看那英语考的!&  &不管咋样,孩子们也都考上大学了&&&  &一下子供4个大学生,学费啥的也成个问题,再整吧&&&  他总是这样不由自主地陷入纠结当中,正如18年前,被70万分之一的几率击中的那个当口。  降生记  1995年,怀孕3个月的孙艳梅担心自己怀了个怪胎。  &长得太快了,两三个月就能摸着,我寻思什么玩意?&曾经失去过一个婴儿,这个第二次怀孕的农村妇女有点儿担心。  5个月的时候,夫妇俩跑去海林市的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三胞胎。  丈夫王华军觉得还是去牡丹江检查一下比较&稳当&。孙艳梅怀孕6个月的时候,俩人揣着全部存款一千多块钱,去了牡丹江妇幼保健院(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妇产医院&)。  对着仪器的屏幕,B超室的医生禁不住惊喜地叫了出来:两男两女,是4个!我看到4个小脑袋!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王华军有点儿懵,孙艳梅则焦急地追问:4个脑袋不是长在一起的吧?  医生告诉这对20多岁的农村夫妻,四胞胎的成活率低,必须立即住院,否则十分危险。  王华军有点儿纠结,一方面,他们已经失去过一个男婴,这次说什么也得把孩子保住。另一方面,夫妻俩只有4亩口粮田,主要收入靠他冬天去林场打零工,先不说住院得花不少钱,就说这4个孩子,生下来咋养?  &能保俩就行&&&对没出世的孩子,王华军当时还没法体会那种血脉相连的亲情。  &要保就得全保,否则一个也保不住!&  被医生严重地警告后,这个头发特别乌黑浓密的年轻人只好硬着头皮去办理住院手续。  安顿好妻子,王华军抽空回了趟家。收拾住院生活用品的时候,他告诉家里人,媳妇怀的是四胞胎。跟孩子妈的反应一样,奶奶也担心:正常吗?能活吗?孩子的姥姥和三姨姥则赶紧赶工,给4个孩子做小棉袄、小棉裤。  就在这一家子忙着为新生儿的到来做准备时,另一些人也忙碌了起来。  检查出四胞胎的当天晚上,牡丹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接到了妇产医院院长袁丽华的电话。这位情绪兴奋的老朋友开门见山地向她宣布:我这里有一个大新闻!你来策划一下?  医学界有关调查资料推算显示,正常情况下,双胞胎的出现几率是1/89,三胞胎约1/7900,四胞胎大约要出生70.5万人才会有一例。四胞胎本身就罕见,即便有,也多为&四小龙&或&四小凤&,而龙凤四胞胎在当时并没有记载。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将迎来全国首例龙凤四胞胎&是件前所未闻的大事儿,这个记者火速通知了市里和省里的媒体,紧锣密鼓地筹划起这场平面媒体、广播、电视联合报道的&全媒体&行动。  日,即将临盆的孙艳梅在镜头的簇拥下艰难地翻上了手术床。  住院期间,妇产医院想尽办法地帮她保胎,不仅每日免费供应营养餐,还不时地给她买各种水果。医院拿她小心翼翼,洗澡的时候不让她搓肚子,怕把孩子&搓掉了&。  或许再找不到第二个产妇能受到与她相同的&待遇&:手术室里,除了医护人员,外围还站着一圈儿身穿白大褂,或举照相机或扛摄像机的记者,严阵以待。  躺在手术台上,孙艳梅除了紧张,唯一的感觉就是手术床太窄了,有点儿放不下她的大肚子。怀孕期间,她的体重增加了近70斤,走在医院里,不明就里的人都笑她&肚子大得不像样&。  手术室外的王华军也挺窘,他没想到生孩子这件事儿也能吸引记者。面对着乌乌泱泱一大群记者,这个不太爱说话的农村青年有点儿手足无措,等待孩子的紧张和应对媒体的生涩,让他说话直打磕巴。  上午9时12分开始,4个孩子被陆续取出。老大6斤4两,老二6斤,老三5斤6两,最小的老四也有4斤8两。  护士们把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抱出来,走廊旋即变得喧哗。王华军把每一个孩子都细细端详了一番,白色襁褓里的4个孩子粉嘟嘟的小脸儿,让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不住地重复着同一句话:高兴,确实高兴。  人群中有人适时插话:快跟院长说几句。话筒随即伸过来。  王华军赶忙转身,握着院长的双手说:&感谢感谢,这4个孩子的生命是你们医院给的,要是在家,绝对那个什么&&&  手忙脚乱的日子  从牡丹江城里回到新民村,夫妻俩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很快便被乱糟糟的房间和洗不完的尿布搅得七零八落。  王华军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孩子出生的头一年里,因为要洗大量的衣服和尿布,他们家用掉了整整9箱肥皂,家里那台老式波轮洗衣机的甩干桶也给甩坏了。  刚从医院抱回来的时候,除了母乳,4个孩子每天吃半袋奶粉足够;十几天后,奶粉的消耗速度变成了一天一袋;不到3个月,孩子们吃光了80袋奶粉。  加上这期间购买和用坏的30多个奶瓶,50多个奶嘴,家里的花销一下子大得惊人。省内的一家乳制品企业主动提出,供应四胞胎的奶粉直到其成年。  奶粉的问题算是暂时解决了。但生完孩子之后,家里的劳动力只剩王华军一个人,且自打孙艳梅怀孕,他冬天再也没办法离开家,独自去林场打工。  最怕的是孩子生病,同样的病,4个孩子每每得轮流生一次。第一年年底,单在村诊所的结账,就有3000多元,相当于夫妻俩当时一年的收入。王华军只得开始生平第一次借债,对象是在日本打工的妹妹。  回家的时候正值寒冬腊月,农家的房间里,除了炕头是热的,头顶上的空气都透着冰冷。4个娃娃被冻得哇哇直哭。王华军只好用两床棉被把他们严实地裹起来。  担心来回起身掀被子冻着孩子,王华军当父亲的第一年是打地铺度过的。不过,他真实睡在地上的时间并不长,4个孩子不停地哭、尿,按住了葫芦浮起瓢,让夫妻俩不得安生。  &白天在地里干活儿,两条腿都打晃。&想起那种滋味,王华军五官都皱到了一起。他还不到50,头发已经灰白,薄薄覆盖在头皮上。&让他们给我整的,我现在一看着那么大的小孩就头疼。&  &那几年可烦人了,一个哭都跟着哭,吱哇乱叫。&46岁的孙艳梅回忆起初为人母的前几年,忍不住&嘿嘿&苦笑了几声。  体格一直很健硕的孙艳梅,生完孩子后身体再没好起来。头半个月里,她一直在发烧,裹在被子里依然感觉浑身发冷。  怀孕期间她的脏器受到严重挤压,肋骨也被撑得外扩变形,身体总是不自觉地后仰,没办法支撑身子给孩子们喂奶。  孩子慢慢会爬了,孙艳梅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白天家里只有她自己侍弄4个孩子,做饭、上厕所都需要趁着孩子睡着的空档抓紧完成。她常常在看着孩子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打盹,然后再被孩子的哭声惊醒,一个不留神,孩子从炕上跌下去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王华军找来木工,在炕边儿打了一排木栅栏,把几个孩子&圈养&了起来。  眼看着小两口的忙乱,孩子的奶奶把两个孙子接到身边抚养。后来因为老二不吃母乳就会拉肚子,只好把老二送回来,换了老三。  老二小时候身体比较弱,在家待了半个多月就开始发高烧,后来又转成肺炎。农村医疗条件差,夫妻俩只好又把孩子送到了妇产医院,因为家里离不开人,老二被&寄存&在那里治病,直到好了才接回来。  &那会儿一有毛病就送妇产医院,我也不管就回来了。那个时候的医院办公室主任挺好的。俺们家老大还抽过他的血呢。&王华军说,&好像说是给小孩输血,病好得快。&  说起妇产医院当年的照顾,王华军直到现在依然充满了感激。孙艳梅住院期间,夫妇俩身上带的钱很快花完了,剩余的住院费和手术费,医院考虑到他们的情况都没有收。四胞胎回家后,妇产医院还派医生给孩子们做了次免费体检,赠送了一些儿童用品和玩具。  为了表达感激,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王华军就把给孩子起名的权利交给了医院。最终,在一个媒体人的提议下,按&妇产医院&的谐音,4个孩子按长幼,依次取名为王富、王毅、王婵、王苑。  老大老二是男孩,老三老四是女孩。因为是异卵多胞,4个孩子长得各不相同,性格也挺不一样。  &老大最淘,小时候喜欢趟水、摸鱼。老二性格最像我,他脑瓜好使。老三小时候最爱哭,哭起来小脸儿黑红黑红的。老四最有主意,能撺掇事儿,那几个都听她的。&黑瘦的王华军总结道。  孩子会跑会跳以后,孙艳梅开始到地里帮王华军干活。4个孩子常常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看门的黄狗抱到炕上玩耍,然后给她留下满炕的屎尿,和4套脏衣服。  夫妇俩对孩子有点儿娇惯,上初中之前,孩子们很少自己洗衣服。初中住校后,每个月回家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背回来些&大件儿&给孙艳梅。王毅还曾经闹过&一条床单在水房泡一个月&的笑话,&发现的时候都泡臭了&。  零用钱不够的时候,老二老四常常撺掇老大老三去管奶奶要,奶奶疼这两个在她身边带过的孩子。孩子们一句&等我考上大学一定报答您&,就能把老人家哄得直乐。  被围观的生活  &我不愿接受媒体(采访),我也不会说。真是,咱有啥的啊,就是种地的。有些人就不,他们老觉得俺家4个孩子怎么怎么的,想太多了。&王华军说。  用他的话说,媒体来了,可能就为了拍张照片,完成任务就走。但他们还要继续生活在村子里,关于他们一家的闲话已经太多了。  孩子刚生下那会儿,关于社会各界关注四胞胎一家的新闻铺天盖地,村里人都知道这家人收到了捐款。有人猜测:王华军一定借孩子发了笔大财。  &妇产医院扣除了医药费,我最后就收到了九千。这不是嘛!&王华军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已经泛黄的笔记本,上面用铅笔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捐款的年份、单位和金额。  &有些事你没法辩解,你说了人家也不信。唉!&坐在缺了靠背的椅子上,王华军佝偻着身子,蜷起一条腿搁在胸前,用双手抱住,像一只试图缩回壳里的蜗牛。  最让这个男人窝火的是,哈尔滨有一个给孙艳梅开过药的中医,在四胞胎出生后打出广告,贴出他和孙艳梅的照片,说他们夫妇俩结婚多年不孕不育,是吃了她的中药后,才一举生下四胞胎。  &我媳妇之前那个孩子没活,为了调养身体才找她抓的中药。&王华军气恼地说,当时小广告发得到处都是,结果媒体都听那位中医的,追到村里来采访,两口子又无端惹上了收钱的谣言。  &那你咋不告她?&  &告啥啊,她也是为了药好卖,再说咱确实在人家那看过病。&王华军搓了搓胳膊,无奈地说。  相比王华军的隐忍,性格直爽的孙艳梅,有时会忍不住开腔辩几句。  报户口的时候,妇联的人问她:你这是一胎养的么?不是一胎养的说啥也不能给你报。  &可不是一胎,不然谁也不能要这些玩意,我现在也不能掐死。&孙艳梅气得够呛。  他们家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孙艳梅从生产完落下了高血压的毛病,天一热不能下地干活儿,有人揶揄她:钱多得连活儿都不干了。王华军为了多承包几垧地,借钱买了辆拖拉机,又有人议论:吃低保还有钱买车?  事实上,时隔将近20年,村里人都看得出来,王华军的家庭条件并没发生什么变化。  一家六口居住的,还是那间有4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屋里的墙皮已经开始脱落,水泥地面和灶台却被孙艳梅擦拭得发亮。  那台被人说三道四的拖拉机,王华军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向亲戚借钱买的。他们家原先只有一辆俗称&蚂蚱子&的小手扶拖拉机,遇上泥泞就走不了道,开起来还挺危险,他曾经被甩出去过。  有一年秋天下霜早,夫妻俩每天天不亮就打着手电,走十几里山路,到山那头的地里抢收倭瓜。&就我两人,地一泞蚂蚱子就出不来。我俩只能从地里一点儿点儿往外扒。&  新拖拉机大部分路面都能用,但王华军还是觉得肉疼:这么一个车头就要4万啊。  1998年,一个北京做影视的老板曾想要资助他们全家&&让孩子到北京上学,王华军夫妇在影视公司打工。为了孩子,王华军夫妇寻思试试看。结果,一家六口在北京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决定回东北老家。  王华军说,那位董事长是个好人,是真心想帮忙。但让4个农村孩子在北京上学哪儿有那么容易,人家公司也不缺人,不好在那里白吃白住。  &咱是农村人,享受不了那里。人情世故也做不了那么理想。&他说,&农村家再破也是家。咱们自己慢慢整吧。&  这些事夫妇俩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提起,他们不想给孩子们带来压力。  然而四胞胎的标签还是让孩子们感觉到负担。自打去海林林业局一中读书,换了新环境的4个孩子就拒绝再穿同样的衣服。  &我上了大学,绝对不让人知道我是四胞胎。&性格耿直的王苑带着点儿情绪说道。  他们的每一个成长节点都被人关注,4个孩子对媒体已经从小时候的好奇,变成了现如今的反感。  高一军训的时候,电视台又来拍他们。王苑干脆把帽檐压低,任谁也别想拍到她的正脸。  高考之前,媒体来跟拍他们从家到考场的全过程,结果她全程躲在哥哥姐姐后面,刚一到学校,就一头扎进人堆里不出来。记者只好抓住老二王毅,让他讲两句。  事实上,这些年来,除了高考这样的&大事儿&,持续关注这家人的媒体已经寥寥无几。曾经那阵跟踪报道的狂热,在消退的同时,也带走了与之相关的承诺。  曾经表示为四胞胎提供奶制品直到18岁的那家企业,最终只坚持了两年多。曾经对着镜头,承诺孩子多了政府会帮助抚养的一位海林市领导,在镜头之外,再没有过问过这个家庭的情况。而妇产医院的领导也已经换了几届,对待这个农民家庭的态度显得有些疏远。  孙艳梅曾经去村妇联,想问问国家对多胞胎有没有啥补助政策。人家抢白她:没有政策,你养4个咋还养出功来了?  &咱就去问问,又不是管你要钱,这让人扒扯一通!&  从那以后,孙艳梅和王华军打定主意:以后咱谁也不用,就凭咱自个儿,谁让咱自个儿养的。咱挣干的吃干的,挣稀的吃稀的。  学习这件大事  因为自己家养了4个孩子,王华军从来不跟别人比什么。只有一件事例外,就是孩子们的学习。  王华军上高中的时候,成绩不错,他参加过高考,只差5分没考上大学。他一直挺后悔,当时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大部分在海林市里混得不错,&这个长,那个长的,出门都开着小汽车,还有当律师的&。对比自己的境况,他后来很少参加同学聚会了。  四兄妹被海林林业局一中接收后, 王华军担心农村孩子基础不行。他找木头钉了块小板,刷上黑漆,又在村大队装修房子扔掉的废物堆里,捡了一大盒彩色粉笔。  等孩子们放暑假回来,王华军自家的小课堂就开始了。  他蹲在地上讲,孩子们趴在炕上听。主要讲下个学期要学的数学,顺带着辅导一些英语语法。讲完例题王华军还会出题给孩子们做,然后挨个检查。  &最怕他给俺们上课。&&做题做不出来就得挨打。&&俺们都希望赶紧到中午,好去我奶家吃饭。&孩子们龇牙咧嘴地回忆道。  &王富被打的次数最多。&老四王苑还不忘揭短。这个家庭小课堂持续了3年,孩子们上高中以后,王华军也辅导不了了。  孩子们在&对付&老爸上很有默契。上小学时,只要考试没考好,王华军问起来,4个孩子永远口径一致,只说名次,不说分数。  &农村小孩学习都不咋好,名次肯定比分儿好听。&比较外向的王毅嘿嘿地笑着说。  上了高中,家里只有王苑读文科,王华军在屋里的墙上贴了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  &我说地理什么的有些很好整,你一闭上眼睛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不就在你的脑子里么?中国铁路走什么线,黄河经过哪几个省,不都在脑子里装着么?我现在都在脑子里,一说哪个省省会不都在脑子里么?&  &我说你们学习不好是你脑子里没有。他们不行!现在这孩子不行,一点儿压力没有!&王华军无奈地摆了摆手。  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几个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王华军却总想让他们看新闻,了解点儿时事。他还推荐了一个节目《海峡两岸》,但几个孩子对这个节目并不感冒,放假的时候依旧占着电视看动画片,王华军也就没再坚持。  四兄妹在村里的新民学校念完了小学。农村学校没啥师资力量,王毅记得,一个老师能教好几门课,教音乐的还教数学,教体育的也教英语。村里面的家庭,但凡有点儿能力,都把孩子送去海林市里读书。到四胞胎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包括他们4个在内,只剩9个学生准备在新民学校继续念初中。  村里人念叨:他们家4个孩子,估计是只能在新民继续念书了。王华军听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跟孙艳梅商量,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到海林去读。&窝在村里就废了。&  2004年,江苏电视台曾在南京举办过一个多胞胎的晚会。王华军形容当时的场面:来了好些人,还有挺多明星,胡兵、吴若甫什么的都来了。  那次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多胞胎家庭,他们一家第一次知道,原来四胞胎家庭这么多。但对比之下,王华军有点儿难过。  &人家的四胞胎,多数是城里的,农村的也是条件不错那种,家里从小儿就培养,学点儿才艺啥的。那小孩一看就参加过挺多节目,都可会说了。&后来在演艺圈小有名气的&南京四小凤&也参加了那次活动,还表演了节目,挺出彩。  这些王华军都觉得不算啥,最让他难受的是,主持人把话筒递过来,让每个家庭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理想,人家的小孩都很会说,有的想当歌唱家,有的想当科学家。  &话筒递给俺家老大,他给我崩出来一句:长大想种苞米,种黄豆。哎呀给我这心里气得!&他打定主意,无论如何得让孩子好好学习,走出去,多见见世面。  那次的南京之行,并没让孩子们长很多见识。最后一天,活动方给每个家庭1000块钱,让他们自己在南京转转。王华军说,去一趟中山陵,俺们家6个人,1000块钱就快没了。后来就去夫子庙,一个人30块钱。海底世界转一圈得七八百,也没去成。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了肯德基,也没进去吃,只是在门口拍了张照片。  上初中的时候,海林市林业局一中破格接纳了这个非林业系统家庭的4个孩子,不仅免去了所有的学杂费,每年还给贫困补助。  王华军觉得学校照顾太多,心里有点儿过意不去。校长曾提出学校食堂让4个孩子免费吃饭,被他谢绝了。  &学校帮太多了,咱不能再那样,那不赖上人家了吗?&比较了附近&小饭桌&的价钱,他给孩子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让孩子们自己做饭,孙艳梅隔三差五过去看看。  外面的世界  孩子高考之前,在家顶多干点儿家务。老大扫地,老二擦炕,姐俩洗碗,是从小学开始的固定分工。王华军夫妇从没让他们干过农活儿。  然而对于种地的不易,孩子们并非一无所知。  老二王毅记得,在他们上小学的时候,赶上抢农时,爸妈早上3点多就出去割黄豆。那个时间天气凉快,等太阳出来,天一热,黄豆就会炸开。  这个相貌挺好看的少年还隐约记得,有一年,因为下霜早,苞米都&绿棒子&了,爸爸只能把不成样子的苞米,以几毛钱的价格贱卖给酿酒的人。  王华军每个月给4个孩子各500元生活费。这笔2000元的固定支出后来不得不慢慢加大,&这帮熊孩子,原来给500还有剩余,后来给500花500,给600花600&。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时不时打电话给住校的孩子们,告诉他们: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  为了筹钱,他每年冬天都去林场里打工。王华军打的工,当地俗称&放套子&,就是把林场采伐下来的木材,用牛拉爬犁的方式,从山上运到山下卡车可以通行的地方。林场会按照立方米数计算工钱。  &一(立方)米的木头有2000多斤&,一天的工钱差不多有几十块,工资随距离远近和木头的种类,也会有点儿浮动,但大体差不多。  不少年轻时跟他一起&放套子&的人,到了这个年纪都不干了:干活儿的地点都是在没有人烟的山沟里,方位感不强的人很容易迷路。  王华军虽然常常自嘲:爹妈都这样,孩子能精到哪儿去?也常常数落孩子们&完蛋&、&学习不好&。但只要孩子们想继续读书,他就继续供。  4个孩子都挺奔劲儿的。王富和王苑成绩稍微差一点儿,教过他们的老师说,那是因为基础太差,可孩子没放弃,一直认真地学。  &他们自己也知道咱这家庭,你爹就这么一个脑袋能赚多少钱。俺们也不比。俺们也这样事儿了,也尽力了。&孙艳梅说。  王毅和王婵在重点班,班主任去过他们租住的房子,发现只有两个女孩有桌子学习,王富和王毅都趴在床上写作业,说已经习惯了。  兄妹四人几乎一直是各学各的。王富曾问过妹妹王婵一道数学题,小姑娘继承了爸爸的数学天赋,也继承了妈妈的直脾气,讲一次看哥哥没听懂,就没好气儿讲第二遍。打那以后,王富再没问过她题。  他们以&出生时间&没差几分钟为理由,从不以兄妹相称,而是直呼其名。但王富还是很有&大哥&的责任感,高中3年,几乎都是他给弟弟妹妹们做饭。孙艳梅常说:俺家那几个,有啥脏活儿累活儿,都爱指使他哥。  干家务影响学习,但王富在高考前告诉班主任:只要王毅和王婵能考好就行。  王华军在王毅身上倾注了最多期望,他觉得这孩子从长相、性格到头脑,都很像当年的自己。  王毅说,他是4个人当中唯一补过几天课的。中考前,因为他英语实在太差,爸爸掏了200块钱,请老师给他补了几节课。结果,中考时他的英语成绩,比平时涨了30多分。  但这次高考王毅没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王华军最大的遗憾。&人王婵考前能学到半夜,他早早就睡了,你说气不气人?&沉默了一会儿,他叹了口气说,也怪咱做父母的,没法守着孩子学习。  &有时候我就寻思,你们既然来到这样一个家庭,你好好争争行不行。就这个命,这家不行你别来呀。唉!&王华军红了眼眶。  他念叨,说啥也会把孩子供到大学毕业。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就希望孩子能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南京的时候,主办方邀请每个家庭都在白马公园里种下一颗小树,并挂上铭牌,用锁头锁住。那把锁的钥匙,至今仍被王华军好好地保存着。  10年前,这个父亲曾在那里默默锁住自己的誓言:再苦,也要让孩子走出去。他希望将来有一天,4个孩子能够再到那棵树下看看,亲手把锁打开。
“无臂少年”用脚高考 过一本线但未被录取
攀枝花七中19岁的无臂考生彭超,今年在高考场上用双脚答题,取得了理科538分的成绩,加上地区照顾政策,他获得5分加分资格,这样超一本线3分。高考后,彭超的志愿填报选择了四川大学等三所川内的重点高校。但截至昨日,我省的本科第二批已经开始录取,彭超仍没有接到录取通知,意味着已经落榜,他选择再复读一年,争取来年考更好的大学。
医学专业难见“医二代” 医生不愿再苦孩子
观察动机: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本应让这个职业备受尊重。但事实上,医生的职业光环正在日渐消逝。&医生这行有多辛苦,从小我就耳濡目染,真的不愿意自己再去尝试。&尽管父亲是某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但是今年刚刚高考结束的吴刚(化名)却没有按照父母希望的报考医学院校,坚定地直奔自己喜欢的国际贸易专业。调查显示,不少医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让子女再学医。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职业荣誉感降低、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现实问题让一些医生&寒了心&。&&&&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了北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几所医学类院校后发现,目前的医科学生中,父母也是医生的已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收到过来自父母的阻止。  调查  近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  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以往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着社会地位高、收入不菲,受人尊重。然而作为&白衣天使&,医生对于自己的职业是如何评价的?日前,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等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丁香园&发起了一项对子女学医态度的社会调查,结果十分惊人。  向3860名医务工作者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8.0%的受访者会力阻自己或亲友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仅3.0%的受访者建议自己或亲友的子女学医,其余36.2%持中立态度,遵循自己子女的意愿。而尽管目前从医人员在曾经的高考中都是成绩优等的&佼佼者&,然而在从医多年后,他们也似乎对自己的职位有些&后悔&。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仅有10%的人会选择依然学医,而其余的人则被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吸引。  四个临床班&&医二代&不到一成  近日,北青报记者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选取了四个本科班级,对班级中学生父母职业是医生的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四个班级共155名学生中,父母是医生的只有15人,仅占9.68%。而这些想要成为父母同行的学医的学生中,也有三分之一遇到过来自父母的&职业劝阻&。  在记者调查的四个班级中,三个是临床医学专业,一个是预防医学专业。四个班级的人数都是三四十人,但每个班的学生中父母是医生的都是个位数&&最多的一个班上40名学生,有9人父母是医生;其他三个班上都只有两人父母是医生。平均计算下来,四个班级共155名学生中,父母是医生的有15人,占到9.68%。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15名父母是医生的学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甚至现在仍然有来自父母的劝阻。  文/本报记者 刘洋 雷嘉  实习记者 郑婷婷 李京泽 贾媛媛  探因  工作强度过大已成为医生普遍状态  医学专业学生为何罕见&医二代&呢?记者调查发现,原因无外乎三条。首先,当下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医生的职业环境不好。其次,医生这个职业工作强度很大,但基层医生普遍收入微薄,相对于医生的付出,包括漫长而艰苦的学生生涯和住院医生生涯,这个职业得不到相对应的价值体现。最后,遇到父母劝阻最多的是女生,原因除了职业的辛苦和风险,父母还考虑到医院工作对健康的影响较大,在个别方面女医生的竞争力会弱于男医生。  进入暑期,儿童医院再次迎来了接诊高峰,几乎所有科室的医护人员都取消了休假,打起精神,以最好的精神状态为前来就诊的小患者和他们的父母解除痛苦。连续五六个小时的出诊,一百人左右的接诊量,常常是几个小时不喝一口水、去不了一次厕所。在采访中,很多三甲医院的医生都表示,对高负荷的工作量已经习以为常,&连轴转&是医生的普遍工作状态。  儿童医院某科室主任李静(化名)的女儿,两年后即将面临高考专业的选择,尽管从医环境辛苦,她仍然认为,医学是所有学科中对从业者要求最高的,因此如果女儿学医,至少证明了她的出色。&要有精湛的医术、能承担压力、有耐心、有上进心,所以这行的从业者一定是优中选优。&但同时她也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医,即使勉强学了医,也未必能够顺利&毕业&。&医生已经成为一个&无条件奉献&的行业。&李主任告诉记者,她每天从清晨查房开始,之后回到门诊开始为患儿接诊,&孩子病了家长都着急,一个接一个地看病人,中间上趟厕所都要一路跑,不然患者就已经在诊室外扎堆了。除了门诊,还会安排医生值夜班,经常是一天下来精疲力竭,有时候忙得都不想吃饭了。&  医患矛盾和收入现状让医生不愿&再苦孩子&  某三甲医院的医患关系科主任吴燕在女儿高考前明确地表示不支持女儿学医。在医患关系科室工作,吴燕日常的工作中处理的大多都是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面对一些患者的不理解,吴燕觉得这个行业&危险极了&。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辛苦,但医生这一行如今的从业环境实在不安全,我担心女儿在工作中会缺少安全感。&因为女儿今年高考,吴燕和其他几位医院同事交流了报考心得,她发现,在十位今年家有考生的医院同事里,竟没有一家的孩子选择医科专业。&有的孩子学文,有的孩子看到近几年频频发生的伤医事件,天天为父母提心吊胆,自己压根不敢报。&  实际上,吴燕对孩子的择业立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丁香园&所做的调查中,力阻子女学医的医护人员最主要的顾虑一项,近四成人选择了&医疗环境不安全&,此外,&医疗人员不为患者所尊重&、&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等因素也排在前列。  &除了不安全,目前医生的收入确实与付出不成正比。&一位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的孩子在学医与不学医之间思考了很久,最终选择了报考中医。&中医一般不上夜班,纠纷也少。不过我提醒孩子,如果你希望得到一份满意的收入,从医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个案  &记忆里老爸就没陪我过过一个暑假&  &忙,一年到头也很难坐下来一起吃个饭。&在目前正在美国学习艺术的熊超眼中,在部队医院担任副院长的父亲几乎是为了工作放弃了与自己相处的全部时间。&不仅家长会没有去开过两次,寒暑假更是没带我出去旅游过一次,连我过生日,如果他值班,也很难按时回来陪我。&  熊超告诉北青报记者,高考时不少人暗示他,因为父亲的关系,将来他的就业应该会&一帆风顺&,如果选择学医,父亲多年积累下的资源和人脉在他身上都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价值&。然而,熊超坚决放弃了这些潜在的&资源&,选择出国学习艺术。&我不希望将来我有了孩子,也要忙碌得没有时间陪他。&  与熊超的看法相同,在采访中,一位副主任医师正在申请调动到行政部门工作。&小时候孩子依赖性很强,但我正在主治医生的位置,是最忙的角色。现在他上高中了,我的工作相对有些空间,但他已经对这个行业很抵触了,有了阴影。&  &我也有子女,为什么七八月时我不能休假带孩子出去旅行?&&近日,一位临床医生通过12320卫生热线向儿童医院发来投诉,当投诉被转到院长处等待回复时,院长也颇感无奈:&作为医生,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行业,就应该对患者的救助责无旁贷。&尽管同样作为父母,可以理解这位医生的苦衷,然而院长只能选择回复:&作为医生,只能为了救治更多的孩子,而放弃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  本组文/本报记者 刘洋  现状  医学专业招生仍保持平稳  虽然&医二代&不愿学医,在高招录取中,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仍然相对较高。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招办王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尽管这几年社会上总是流传学医就业环境不好的说法,但北医的生源和招生情况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高考考生的排名情况来看,北医录取的学生在京多排名1600名之前、在海淀区800名之前,这几年都比较稳定。  &最受欢迎的依然是临床医学专业。&王老师说。今年,北医除了招收本博连读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医学也恢复招生。北医还有两个专业在本科二批招生,录取分数线今年高达632分,超出了一本线82分,由于生源质量较好,今年北医的二批次还进行了适量的扩招。  &当医生没什么不好,不仅越老越吃香,万一家人有个不舒服,还能帮得上忙。&在填报志愿中,一位今年高考的考生对学医的前景十分乐观。  文/本报记者 董鑫  声音  学医是&屌丝逆袭&的最好途径  &其貌不扬,口才一般,家境普通,没有背景,这样的条件在社会上想要谋求一份好工作有多难?但在医科,只要你够努力够勤奋,业务水平够好,没有人会瞧不起你。&  在采访中,一位目前正在北大医学院学习的医学研究生赵平告诉北青报记者,在非&医二代&背景的同窗中,大家常常开玩笑说,学医是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屌丝逆袭&的最好途径,作为精英教育的专业,可以不依赖家庭的背景和资源,改变自己的命运。&  依靠高考时出色的成绩和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赵平如今已在科研和临床实习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师傅&们的一致认可。&别人四年毕业,学医要学八年,甚至更长,不停地考试,但坚持下去,可以换得体面的工作、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收入,很值得。&  在赵平学医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动摇。本科毕业后,一些不愿坚持的同学选择了药品及医疗器械的企业,当起了&医药代表&,如果得到将一种常用药卖进三甲医院的机会,收入十分令人嫉妒。&三年住院医轮转时,我们一些同学一个月只有两三千的工资,但做了医药代表的同学,一个月赚个三五万也是常事。&然而,赵平明白,比起医药代表这种朝不保夕的工作,医术的精湛和医学的研究能够带给自己更长久的生命力。&那些做医药代表的同学常常开玩笑说,今后需要长期抱我们的大腿,就算我的科室跟他的药没有关系,我的人脉对他也总会有用。&
吉林省高考7月22日征集第一批B段志愿
 核心提示:根据吉林省高考录取工作安排,7月22日8:00至12:00时,省招生办将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上公布我省今年高考文史、理工农医类本科第一批B段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及专业,此前落选考生可登录吉林省教育信息网&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征求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  根据吉林省高考录取工作安排,7月22日8:00至12:00时,省招生办将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上公布我省今年高考文史、理工农医类本科第一批B段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及专业,此前落选考生可登录吉林省教育信息网(http://www./)&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征求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  特别提醒:考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相关要求填报征集志愿,避免错过再次升学的机会。
高考状元不知笔记在网上销售 称被侵权
 &状元热&刚过去没多久,暑假期间&状元笔记&开始成为网络的热销商品。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各大网站上打着2014年&高考状元&名号的笔记近期卖得很火,北京文科状元孙一先、理科状元刘倩莹的部分科目笔记也最新上架,每个科目单价定为59元。  这些状元笔记真实与否?是否经状元授权售卖?昨日,北青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状元,刘倩莹、孙一先均表示自己从未向任何淘宝商家兜售过笔记,感觉被&侵权&,对商家这种炒作手段感到很气愤。  北京高考状元笔记59元一科  在淘宝网上输入&高考状元笔记&,可以跳出2298件宝贝,衡水中学状元、黄冈中学状元、哈三中状元笔记、北京文科状元、北京理科状元&&几乎包罗各个省份状元的各科笔记,&宝贝详情&里的介绍显示,这些笔记除了翻印的手写版之外,还有电子版、照片版等各种形式。有些店家除了卖状元笔记外,还兜售所谓的&罕见高考状元原版试卷&。  各商家的&状元笔记&标价不一,单科笔记多在30元-70元之间,有些商家打包成套售卖,多卖到300元左右。&状元笔记&的销量相当不错,若干个商家的成交记录都在1000次以上。一家名为&北山教育资料店&的网店,同时售卖北京文科状元孙一先和理科状元刘倩莹的笔记,每一科笔记的价格均为59元,&七科+影印高考试题&则为299元,该店还挂出了他们翻印的状元手写版笔记、试卷截图。  两位状元曾将笔记传到百度文库  &状元笔记&真实与否?如何辨别真伪?兜售北京两位状元笔记的淘宝客服表示,他们的状元笔记都是由各地采购而来的,但是&具体途径并不清楚&,但他可以担保真实性,&不是真的可以退货&。但是,该客服承认,所谓的&高考状元笔记&并非完整版,孙一先的笔记仅有政治科目,刘倩莹的笔记也仅有数学一个科目,并非真的有&七科全套笔记&,&他俩的笔记我们不全,我们从人大和四中补了(其他科目)&。  昨日北青报记者联系了两位状元,对于淘宝兜卖自己的笔记,刘倩莹表示很纳闷,她回想了一下,自己只把一本数学笔记扫描发给了百度文库,但当时协商是提供大家免费阅览,只是需要花费一些百度文库的&财富值&(可以通过分享文章获得)下载,&当时百度文库找我要笔记,我想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是件挺好的事情,但没想过拿这个挣钱啊,都是可以免费获取的&。  孙一先表示,&2元的收费&是和百度文库商量过的,这些钱她每月的月末可以收取,但除了百度每份两元的&版权收入&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状元笔记&交易。刘倩莹猜测,淘宝商家很可能是盗用了他们在百度文库的笔记,再以59元的价格售卖,对此她觉得很气愤。  北青报记者在百度文库上确实搜到了&刘倩莹&和&孙一先&的状元笔记,他俩都作为&认证用户&分别上传了三份数学笔记、两份政治笔记,刘倩莹的三份数学笔记加起来共有100多页,可以免费阅览;孙一先的政治笔记,每份则需要花2元下载,一份100来页,也可以免费阅览10页。  百度文库与淘宝交涉维权  百度文库相关负责人得知此事后,表示他们的法务部门已和淘宝交涉,&百度文库的笔记是状元授权的,状元也和我们签署了《个人数字作品合作》协议,授权百度采取法律手段保障其权益。淘宝商家这一售卖行为侵犯了两个状元的权利,我们会立即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昨晚7点左右,售卖北京两位状元笔记的淘宝商家表示,他们决定下架,停止出货了,具体原因称是&处在整理阶段,信息很混乱,整理好再上架&。
江苏高考新方案采用3+3模式 总分至少770分
  南报网讯&(记者&谈洁)&昨天,在省委党校举行的&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培训班&上,一位副省级领导公开透露,我省高考新方案框架已经确定,新方案将采用&3+3&的模式,选测科目重新计分,高考总分至少达到770分。  据介绍,新方案所说的&3+3&模式是指语数外3门必考,然后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门选测学科中任选3门进行考试,并计入总分。 方案初步考虑语文、数学是180分,外语是150分或140分,3门选考科(目)的分数适当降低,采用90分或100分。这样算来,高考总分至少能够达到 770分,突破750分。  根据江苏现行高考方案,只有语数外计分,物化生政史地6门选测科目都是计等级的,且考生只从中选择两门进行考试。对此,很多人提出异议,认为弱化了 物理化学的地位,而且语数外3门有两门偏文,不利于高校挑选理科人才,进而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还有人认为,不同的分数折成同一个等级,对于部分考生也不 公平。  据了解,将选测科目重新计分以及增加高考总分的呼声一直很高。南京的一位中学校长认为,此次上报的新方案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重新计分,并计入高考 总分,这符合教育部的精神,等级折成分数,更有利于公平。另外,根据目前高考方案,只有3门计总分,分数扁平,难以拉开差距,特别是理科人才容易被埋没。 选测科目以分计入高考总分,有利于增加各个科目的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  据悉,我省的新方案将在国家高考新方案确定后再做公布。&具体方案有望8月底前公布,2017年高考时实施。&这位副省级领导说。
一位农村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惊险历程
  19岁的杨睿吓得一夜没睡着。  在今天中午之前,整整18个小时,他一直处于极度忐忑之中。他想哭,但哭不出来,说话时语音发颤。  半个小时,只差半个小时,这个孩子就可能与自己的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  7月17日12:00,是杨睿这批考生高考志愿投档的截止时间。直到11:30,接到他所报考的北京林业大学打来的电话,他的心情才豁然开朗。  由于对自主招生缺乏了解,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出了问题。  杨睿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阜平县的一名农村学生,高考考了618分,超出河北理工类重点线45分。他此前通过了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树人计划&的考核,只要高考成绩达到重点线,就将被录取。  在招生录取中,杨睿这类学生属于&本一特殊类型批&。他在网上填报志愿时,遇到两个可以选择的类别,&自主选拔录取&或&农村自主选拔录取&。  杨睿对这两类都缺乏了解。我国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已有10多年了,但在阜平,很多学生还是因为一个大学生支教团的到来,才第一次了解自主招生。正是在支教老师的鼓励下,杨睿参加了北京林大的&树人计划&。  我国重点高校招生近年来向农村地区倾斜,许多高校都在自主选拔录取方面设立了农村专项,&树人计划&就属此类。但杨睿根据它的全称&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树人计划&&,以为这是&自主选拔录取&,就在高考志愿表的类别中,选了&自主选拔录取&。  这个农村孩子没好意思去认真咨询这个问题。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此了解不多。而且他觉得,只要自己能办的事情,绝不去麻烦别人。  填完志愿后,他心里也纠结过填的到底对不对。直到20天后,他懵了:7月16日17:30,北京林大招生办公室打电话通知他,没有收到他的档案。  北京林大招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核对名单时,发现没有杨睿的档案,赶紧通知了他。该校&树人计划&总共招收50多名农村考生,他是惟一出现这种情况的。  在工作人员建议下,杨睿紧急写了一份申请书。他的手都在抖,只能用歪歪扭扭的笔迹表达自己的渴望。他说,&录取之日临近,得到通知,内心焦虑不已&,&我真心恳求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  收到杨睿的传真后,北京林大招办附上学校的证明意见,7月16日连夜发到了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他们希望能帮孩子补救,但不确定是否仍有机会。  7月17日12时,就是投档的截止时刻。  一个不眠之夜后,清晨5:28,杨睿跟自己的支教老师、清华大学毕业生刘通联系,沮丧地说了自己的处境。他感觉&没什么希望了&,对老师感到抱歉,当初正是在刘通等支教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获得了农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如今却因为自己对政策了解不透彻,&让老师失望了&。  刘通也非常自责,认为这是自己的疏忽。他对记者说,自己只想到帮学生们准备考试,没想到填报志愿时这些孩子还会出问题。他一边安慰杨睿,一边紧急跟当时一同支教的北京林大毕业生杨阳联系,请他向学校招办咨询情况。  以前也参加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刘通说,跟城市的考生不同,农村考生在信息获取等方面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指导。这些千辛万苦过了独木桥的孩子,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却在填报志愿时出现操作性失误,&倒在黎明前&,对他们来说打击太大。  这个早晨,支教老师们通过各种途径帮杨睿咨询信息。人在外地的刘通把电话打到欠费;得了阑尾炎的杨阳本来要去医院输液,听说此事后,二话没说,先去向招办老师求助。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农村专项考生有单独数据库,杨睿的名字就在其中。他的志愿表上只是填错了类别,报考院校等信息无误。按照程序,经过招生院校发函同意,省教育考试院招生委员会研究过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孩子的切身利益,决定帮他调整。  这位工作人员同时强调,杨睿的情况属于非常少见的个例,并非填错高考志愿都可更改。  上午10点多,北京林业大学招办接到了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投来的考生杨睿的档案。在12点之前,该校需要完成对他材料的审核、回传。据工作人员介绍,杨睿的资料审核已经通过,虽然河北省的本科一批录取工作还没开始,但他已经确定会被录取。
  杨睿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本来已经感到无望,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候,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帮助,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11:30,杨睿接到了北京林大的电话&&他18个小时里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数千里之外的刘通也兴奋不已,感觉&一下子柳暗花明了&。  他甚至觉得,上大学前的这番波折,是上天在教给自己&感恩与帮助&这一课。  &我真的是满腔的感动和感谢,不知道什么语言可以表达我的感情,我只能在苍白语言之外许下誓言:大恩不言谢,我会用努力去证明大家的帮助是值得的。我会将火种传递下去,获得更大的能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他说。  今天晚餐,杨睿自己下厨,他想&多吃一点&,做了炒土豆和腌黄瓜。  在那份&有惊无险&的高考志愿表里,他填报了园艺、林学、草坪科学等专业。这个19岁的准大学生说,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那种&给人们带来美丽与愉悦&的工作。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日能补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