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感叹号表现出青年毋庸置疑 英语的语气,这些描写烘衬出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基础题每日一练习(含答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基础题每日一练习(含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很​强​大​的​高​考​基​础​复​习​资​料​,​针​对​山​东​省​考​生​,​本​练​习​题​根​据​山​东​省​各​地​区​的​模​拟​语​文​考​试​而​来​,​质​量​较​高​,​针​对​性​,​接​近​真​正​的​高​考​水​平​,​是​适​合​学​生​教​师​的​有​益​的​资​料​。​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基​础​知​识​,​字​音​字​形​,​成​语​标​点​病​句​之​类​。​二​是​名​句​默​写​三​赏​析​,​四​语​言​知​识​运​用​包​括​仿​写​缩​写​扩​写​等​。​本​人​还​有​另​一​部​分​资​料​是​阅​读​类​,​也​已​经​上​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御雪飘羽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御雪飘羽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userId:,blogListLength:9};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试题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试题
大田一中2015年寒假作业(一)
命题人:陈进佳&&&&&&&&&&
审核人:林克琛&&&&
建议作答时间:150分钟
级:&&&&&&&&&&&&&&&&&&&&
名:&&&&&&&&&&&&&&&
数:&&&&&&&&&
第&#8544;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子培养不能舍本求末
《论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孔子的话提出谈论“孝”的两个重要方面:“孝行”与“孝心”。有了孝心自然会有孝行;换言之,孝行是孝心的自然流露与结果。孝心是本,孝行是末。
近日媒体报道,某学会近日启动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主要针对4-6岁儿童,辅以考评、证书和跟踪等手段,计划5年培养百万孝子。此举恰恰是在培训儿童短时段的孝行,而忽视了长时段的孝心培育。此外,在该工程的推广和宣传中,充满了大工业时代的词藻、语汇和思维。它自身好比是一个批量生产孝子的流水线,而那些儿童孝子就是它的产品。我们想要知道的是,这些“产品”的质量如何,保质期有多久。
孝的教育应当培育“孝的精神”,即把“孝”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内在化到青少年心灵中。而那种将教育视为工程的技术思维,仿佛将“孝”视为人的一个“插件”,通过短时间的“加工”即可外在地获得,并且终身有效。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导致该工程从一开始就有舍本逐末之嫌。没有孝心的孝行不仅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将“孝心”还原成“孝行”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恰是这个时代鲜有孝子的深层原因。
社会化理论指出,由特定机构,如学校、培训机构执行的狭义教育,只能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起到很小的一部分作用;很多其他环节,诸如家庭、亲友、邻里、社区、媒体等广义教育,都可能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社会化的偏差。单纯狭义教育不是培养出“孝子”的充足条件;只有广义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对了,才能培养出“孝子”。这类似于所谓的“链条原则”——链条的整体强度取决于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当链条被扯断的时候,断裂的永远是其中最弱的一环。
社会学家们普遍认为,家庭对社会化的作用是最大且不可替代的,因此被称为“首要社会化”。从近几年的案例来看,家庭恰恰是上文所述的培养孝子过程中最长、也是最为薄弱的一环。今年3月,刚下飞机的男青年汪某因为母亲不能向他提供留学日本的费用,在浦东机场拔出两把尖刀刺伤母亲,后被媒体称为“机场刺母案”。庭审中汪母表示,自己为了工作需要长期出差,与儿子的沟通出了问题,而且平时也不注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可以说,可怜人也有可恨之处,汪母既是受害者又是其子行为失范的责任人。培养孝道的主要领域是家庭,家庭中的示范、榜样对青少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孝道之所以能延续,其实质乃是好的父母与儿女相处关系在家庭中每一代人身上的重新体悟和建立。以此观之,由某个家庭之外的机构来执行“孝子培训”,不仅在其有效性上值得怀疑,而且有越俎代庖之嫌。
公域(社会机构)对私域(家庭)的直接干预本身从长远来看,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副作用”。一个外在的孝道规范,将抑制每个家庭直接参与对“孝道”的现代诠释,从短期来看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干涉了家庭的自主性和孝道的可持续性传承。
笔者无意质疑“孝道教育”在这个时代的必要性,但要时刻注意“入门须正”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道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孝心”与“孝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心是本,孝行是末;有了孝心自然会有孝行,孝行是孝心的自然流露。
B.某些培养孝子工程,认为通过短时间加工“孝”的“插件”,便可外在地获得“孝”,其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会导致工程有舍本逐末之嫌。
C.孝心与孝行,是“孝”的两个重要方面,“孝道教育”一定要抓好这二方面的教育。
D.培训机构只注重孝行教育,家庭教育才会抓住孝心的培养。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孝子培养上,文章认为社会机构对家庭的直接干预,从长远看,一定会带来“副作用”。
B.孝道的培养与延续,都应当在家庭中进行,是家庭融洽关系在每一代人身上的重新体悟和建立。
C.上海“机场刺母”案,说明了家庭恰恰是培养孝子过程中最长、也是最为薄弱的一环。
D.没有孝心的孝行是不可持续的,把孝行误作孝心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恰是某个时代鲜有孝子的深层原因。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是一种狭义教育,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小的一部分作用。
B.孝的教育,不应当只在孝行,应当培育“孝的精神”,把“孝”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内在化到青少年心灵中。
C.狭义教育是永远培养不出孝子来的,只有广义教育的每一环节都对了,才可以培养出孝子来。
D.孝子培养,既要重视学校教育,更要重视好家庭教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硃鉴,字用明,晋江人。童时刲股疗父疾。举乡试,授蒲圻教谕。
宣德二年,与庐陵知县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顾佐荐,召于各道观政三月,遂擢御史。巡按湖广,谕降梅花峒贼萧启宁等。请复旧制,同副使、佥事按行所部,问民疾苦。湖湘俗,男女婚嫁多逾三十。鉴申明礼制,其俗遂变。
正统五年,复按广东。奏设钦州守备都指挥。奉命录囚,多所平反,招抚逋叛甚众。还朝,请天下按察司增佥事一人,专理屯田,遂为定制。
七年,荐擢山西左参政。奏减平阳采薪供边夫役。景帝监国,进布政使。寻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上言:“也先&#9312;奸诡百端,杀掠无已。复假和亲,遣使觇伺。以送驾为名,觊得开关延接&#9313;。稍示抗拒,彼即有辞。其谋既深,我虑宜远。宜暂罢中贵监军之制,假总兵以生杀权,使志无所挠,计有所施。整散兵,募勇士,重悬赏格。鼓劝义旅,征勤王兵,数道并进,戮力复仇。庶大驾可还,敌兵自退。曩者江南寇发,皆以诛王振为名。夫事归朝廷则治,归宦官则乱。昔高皇帝与群臣议事,必屏去左右,恐泄事机。乞杜权幸&#9314;之门,凡军国重事,属任大臣,必当有济。”景帝嘉纳之。
时瓦剌窥塞下,鉴日夜为守御计。景泰元年,敌数万骑攻雁门,都指挥李端击却之。寻犯河曲及义井堡,杀二指挥,围忻、代诸州,石亨等不能御。长驱抵太原城北,山西大
震。命鉴移镇雁门,而别遣都督佥事王良镇太原。援兵渐集,敌亦餍,乃引去。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
二年十月,镇守山西都御史罗通召还。命鉴兼领其事。明年诏遣大臣行天下,黜陟有司。礼部侍郎邹干至山西,多所论劾。鉴请召干还,干因极论鉴徇护,帝是干言。其年十月召鉴佐院事。至京,致仕&#9315;去。
初,景帝易储&#9316;,鉴贻大学士陈循书,言不可。且曰:“陛下于上皇,当避位以全大义。”循大骇。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明史&列传第六十》)
[注]&#9312;也先,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9313;延接,接待。&#9314;权幸,有权势而得帝王宠幸的人。&#9315;致仕,古代官员正式退休。&#9316;易储,更换太子。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B.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C.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D.英宗复位/鉴诣/阙上表贺/帝曰/鉴老疾/何妄来其/速令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乡试。举,举荐。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考中者称举人,俗称孝廉。
B.和亲,与敌议和,约为姻亲。一般来说,和亲双方都是为了避免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C.大驾,指天子的车驾,也指皇帝出行的 仪仗队中规模最大者, 这里是指对他人的尊称。
D.景泰元年。景泰,是明代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元年,即他即位的第一年。年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硃鉴小时便有孝道,后来提拔做了御史,到湖广一带巡视,招降了萧启宁等贼人。
B.硃鉴又到广东巡视,受命审讯囚犯,多被翻案,还招抚叛逃之人;巡视完毕,回到朝廷,请求增设管理屯田事务的官。
C.硃鉴在山西做官时,曾上书减免供边的徭役,此后还上书皇上,期盼杜绝敞开有权势之人得帝王宠幸之门,得到景帝的嘉奖。
D.硃鉴关注边防,制定防御计策,内抚灾民,外饬戎备,先后在雁门关击退瓦剌军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9332;时山西仍遘兵荒,鉴外饬戎备,内抚灾民,劳瘁备至。(5分)
译:&&&&&&&&&&&&&&&&&&&&&&&&&&&&&&&&&&&&&&&&&&&&&&&&&&&&&&&&&&&&&&&&&&&
&#9333;鉴请召干还,干因极论鉴徇护,帝是干言。(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首联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秋的?此联有何作用?请分点概述。(6分)
答:&&&&&&&&&&&&&&&&&&&&&&&&&&&&&&&&&&&&&&&&&&&&&&&&&&&&&&&&&&&&&&&&&&&&
&&&&&&&&&&&&&&&&&&&&&&&&&&&&&&&&&&&&&&&&&&&&&&&&&&&&&&&&&&&&&&&&&&&&&&&&
&&&&&&&&&&&&&&&&&&&&&&&&&&&&&&&&&&&&&&&&&&&&&&&&&&&&&&&&&&&&&&&&&&&&&&&&
9.诗最后联用了什么手法?此联拓深了诗歌怎样的主题?(5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9332;《行路难》中写诗人李白丢下筷子、心中一片茫然的句子:“&&&&&&&&&
,&&&&&&&&
&#9333;《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往望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
,&&&&&&&&&&&&
&#9334;杜枚在《阿房宫赋》中用“&&&&&&&&&&&&
,&&&&&&&&&&&&
?”句子,写秦王一丝一毫都得搜括进来又随意无度地挥霍。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332;~&#9335;题。(25分)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妇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
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是不是该傻乎乎地杵在女人身边等她还钱?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不行!
  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刚子把打工挣来的钱,邮寄给妻子,但他很不理解,自己的妻子为什么爱钞票胜过爱丈夫,他不由得在心里埋怨自己的妻子。
B.刚子将办银行卡挂失的城里女人与自己的妻子做了对比,认为城里的女人不比乡下的女子漂亮,他为自己这个恶毒的结论而得意。
C.刚在在办理汇款手续的过程中,借给城里女子10元钱,他豪迈地表示不要女子归还,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但借钱的女子坚决不同意。
D.办理银行卡挂失的城里女子坚决要求还钱,是因为他已经找了她的朋友,她对刚子的帮助非常感激,一定要还钱,不愿意让他吃亏。
E.刚子寄钱,只是一个引子,文章重点是在借钱与还钱的情节上;通过这段情节,展示彼此对对方的认知态度及行事方式、性格特点。
(2)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6分)
答:&&&&&&&&&&&&&&&&&&&&&&&&&&&&&&&&&&&&&&&&&&&&&&&&&&&&&&&&&&&&&&&&&&&&
&&&&&&&&&&&&&&&&&&&&&&&&&&&&&&&&&&&&&&&&&&&&&&&&&&&&&&&&&&&&&&&&&&&&&&&&
&&&&&&&&&&&&&&&&&&&&&&&&&&&&&&&&&&&&&&&&&&&&&&&&&&&&&&&&&&&&&&&&&&&&&&&&
(3)刚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
(4)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当下这种 社会现状?(8分)
答:&&&&&&&&&&&&&&&&&&&&&&&&&&&&&&&&&&&&&&&&&&&&&&&&&&&&&&&&&&&&&&&&&&&&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他有一个梦想。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
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
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是在安阳接受的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
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的反应如何,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
李济去世后,留给李光谟一笔遗产,李光谟提出捐赠一部分设立“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当时社科院考古所本来已经同意了,但经“请示”后,此事却不了了之。李光谟听说,有领导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上讲:不能以一个1949年离开大陆的人的名义来设立奖学金。
李光谟说起此事来直摇头:“那是年吧,唉,本来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奖学金的……”
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待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
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相关链接:
这次考察,李济险些付出生命代价。他在归途染疾,患斑疹伤寒,回到北京,沉疴不起。起初,父母和夫人信任民间单方,耽延了诊治,以致病情告危。幸亏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做主,找车直接送到协和医院救治。病床上的李济,一心筹划着西阴村的发掘。5月26日,由他口授,一位叫做Miss
Furcsott的女士打字,给毕士博写了一封信,报告晋南调查的情况和病愈后即去西阴村作实地发掘的计划。(《&李济传&试读:中国人的西阴村》)
&#9332;下列对人物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济到哈佛攻读人类学后,终于如愿地实现了他“自撰简历”中写的内容的梦想。
B.李济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26年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在这次发掘中李济差点断送了性命。
C.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今天乃至将来,它依旧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
D.如果李济不随史语所去台湾,那么,他一定有更辉煌的发掘。
E.晚年,作为游子的李济,他还痴心于考古,牵挂着殷墟,他的著作《安阳》便是明证。
&#9333;概括李济在考古方面的贡献。(6分)
答:&&&&&&&&&&&&&&&&&&&&&&&&&&&&&&&&&&&&&&&&&&&&&&&&&&&&&&&&&&&&&&&&&&&&
&&&&&&&&&&&&&&&&&&&&&&&&&&&&&&&&&&&&&&&&&&&&&&&&&&&&&&&&&&&&&&&&&&&&&&&&
&&&&&&&&&&&&&&&&&&&&&&&&&&&&&&&&&&&&&&&&&&&&&&&&&&&&&&&&&&&&&&&&&&&&&&&&
&#年李济随史语所迁台而造成的尴尬局面,有哪些呢?结合文本,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
&#9335;从李济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
&&&&&&&&&&&&&&&&&&&&&&&&&&&&&&&&&&&&&&&&&&&&&&&&&&&&&&&&&&&&&&&&&&&&&&&&
第&#8545;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9312;来到她家,她后妈堆满了笑,看似热情,可后来发觉她后妈不过是&&&&&&
&#9313;他从不关心她的事,但迫于面子,只好在口头上&&&&&&&&
&#9314;韩童生在《猎狼人》中饰演了一位&&&&&&
、奸诈狠毒的棚户区黑帮老大陈枫仁。
A.虚情假意&&&
虚与委蛇&&&
假仁假义&&&
B.虚与委蛇&&&
假仁假义&&&
C.虚情假意&&&
假仁假义&&&
虚与委蛇&&&
D.假仁假义&&&
虚情假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每位选手的实力都不弱,要使四位导师都转身,关键在于选手能否选择适合自己唱的歌。
B.王铮亮在央视春晚上唱的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音乐背景,十分精妙,一时间广泛流传,成了许多人吟唱的歌曲之一。
C.莫言这位成长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位名至实归的诺贝尔奖得主,而且曾经还是一位优秀的解放军政治教员和宣传干事。
D.作家只有植根于现实土壤,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让作品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将秸秆、稻壳等热解液化和再加工,使之转化成生物油。采用这项技术,&&&&&&&
,这种油作为燃料可以直接在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中使用,精制提炼后可作为车用燃料使用,还可以分离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
A.可将秸秆直接转化为生物油
B.秸秆等生物质可被直接转化为生物油
C.可将秸秆等生物质直接转化为生物油
D.生物油可直接转化而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9312;&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9314;&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答:&&&&&&&&&&&&&&&&&&&&&&&&&&&&&&&&&&&&&&&&&&&&&&&&&&&&&&&&&&&&&&&&&&&&
&&&&&&&&&&&&&&&&&&&&&&&&&&&&&&&&&&&&&&&&&&&&&&&&&&&&&&&&&&&&&&&&&&&&&&&&
17.下面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答:&&&&&&&&&&&&&&&&&&&&&&&&&&&&&&&&&&&&&&&&&&&&&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9679;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9679;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9679;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9679;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大田一中2015年寒假作业(二)
命题人:陈进佳&&&&&&&&&&
审核人:林克琛&&&&
建议作答时间:150分钟
级:&&&&&&&&&&&&&&&&&&&&
名:&&&&&&&&&&&&&&&
数:&&&&&&&&&
第&#8544;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文化与“被碎片化”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
  “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或许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
  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场演出,甚至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都变成了奢侈的事。
  “微”文化产品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逻辑思维的“被碎片化”导致的思维能力弱化。虽然文化产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决于其规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产品如此“迷你”的体量,要承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我们陶醉于它带来的短暂快感时,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问。于是,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这样的文化产品即使再多,也只是如细沙堆积。而探求与追问精神的缺失,则会最终将我们引入迷失自我的无限苍茫。
  上世纪早期,英国文学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其著作《重访美丽新世界》里,对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而感到忧心忡忡——真理淹没于无聊烦琐的世事,人们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这则来自上个世纪的箴言,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固然是种进步,但如果它变成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从“没有时间”到“更没有时间”,从“碎片化”到“被碎片化”,这是一个颇有些尴尬的冷笑话。
&&&&&&&&&&&&&&&&&&&&&&&&&&&&&
(选自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微’文化”的一项是(&&&
&A.字数较少的文字作品,如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博、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等。
&B.时间较短的音像作品,如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手机电话中的音乐彩铃等。
&C.篇幅较短的宣传作品,如墙上只有24字的宣传标语、电视中插播的商品宣传广告等。
&D.字数较少的新闻作品,如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手机信息中的新闻短讯等。
2.关于“被碎片化”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社会,因“‘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原本连续
的大块的时间被肢解成无数个碎片。
&B.“微”文化产品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力也被肢解为碎片,都没有耐心读书,甚至
没有耐心去冥想与沉思。
&C.“微”文化产品使人的逻辑思维“被碎片化”,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弱化,很难再就
某一人、某一事进行彻底的研究和追问。
&D.在“微”文化产品流行的时代,如果把“被碎片化”内容都拼接起来,那么就可以
形成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尼尔&波兹曼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是因为他担心电视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
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的影响。
&B.电影导演何平认为玩微博比看电视更浪费时间,他的感慨其实也代表了许多人面对
“ 微”文化时的焦虑。
&C.赫伯特&西蒙认为,现代人的注意力之所以匮乏,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量非常大,
人们不得不时时接收信息。
&D.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人们会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这正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感到
忧心忡忡的原因。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5分)
译文:&&&&&&&&&&&&&&&&&&&&&&&&&&&&&&&&&&&&&&&&&&&&&&&&&&&&&&&&&&&&&&&&&&&&&&&&&&&&&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踏莎行&春暮
寇准&#61569;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61570;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61569;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 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封莱国公,谥忠愍。&#61570;菱花:指镜子。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
9.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
自己临危受任的军事背景和政治背景。&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君
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
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
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
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
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
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满厅的人全怔往。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不觉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
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我撕了你,你这死鸟!”
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
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
&&&&&&&&&&&&&&&&&&&&&&&&&&&&&&&&&&&&&&&&&&&&&&&&&&&&&&&&&&&&&&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贺道台是一个擅长伺候上司的官员,这个长处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
驴的好脾气。
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的本领,以此来突出并赞誉他的“绝
活”,为后面情节展开做铺垫。
C.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贺道台对裕
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
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一情
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
E.本文大量运用天津方言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带有“三言两拍”笔意,具有古
典传奇色彩,富有话本文学旨趣。
(2)文中八哥冒出“裕禄那王八蛋”这句惊人之语,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为什
么?请提炼概括三处情节加以佐证并简要分析。(6分)
答:&&&&&&&&&&&&&&&&&&&&&&&&&&&&&&&&&&&&&&&&&&&&&&&&&&&&&&&&&&&&&&&&&&&&
&&&&&&&&&&&&&&&&&&&&&&&&&&&&&&&&&&&&&&&&&&&&&&&&&&&&&&&&&&&&&&&&&&&&&&&&
&&&&&&&&&&&&&&&&&&&&&&&&&&&&&&&&&&&&&&&&&&&&&&&&&&&&&&&&&&&&&&&&&&&&&&&&
(3)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作用。(6分)
答:&&&&&&&&&&&&&&&&&&&&&&&&&&&&&&&&&&&&&&&&&&&&&&&&&&&&&&&&&&&&&&&&&&&&
&&&&&&&&&&&&&&&&&&&&&&&&&&&&&&&&&&&&&&&&&&&&&&&&&&&&&&&&&&&&&&&&&&&&&&&&
&&&&&&&&&&&&&&&&&&&&&&&&&&&&&&&&&&&&&&&&&&&&&&&&&&&&&&&&&&&&&&&&&&&&&&&
(4)本文以“死鸟”为题,试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用意。(8分)
答:&&&&&&&&&&&&&&&&&&&&&&&&&&&&&&&&&&&&&&&&&&&&&&&&&&&&&&&&&&&&&&&&&&&&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日 ,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
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 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
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 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
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
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
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
魂的一面镜子。
(2)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世人对他是如何评价
的?(6分)
答:&&&&&&&&&&&&&&&&&&&&&&&&&&&&&&&&&&&&&&&&&&&&&&&&&&&&&&&&&&&&&&&&&&&&
&&&&&&&&&&&&&&&&&&&&&&&&&&&&&&&&&&&&&&&&&&&&&&&&&&&&&&&&&&&&&&&&&&&&&&&&
&&&&&&&&&&&&&&&&&&&&&&&&&&&&&&&&&&&&&&&&&&&&&&&&&&&&&&&&&&&&&&&&&&&&&&&&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
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答:&&&&&&&&&&&&&&&&&&&&&&&&&&&&&&&&&&&&&&&&&&&&&&&&&&&&&&&&&&&&&&&&&&&&
&&&&&&&&&&&&&&&&&&&&&&&&&&&&&&&&&&&&&&&&&&&&&&&&&&&&&&&&&&&&&&&&&&&&&&&&
&&&&&&&&&&&&&&&&&&&&&&&&&&&&&&&&&&&&&&&&&&&&&&&&&&&&&&&&&&&&&&&&&&&&&&&&
(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
弃家毁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
第&#8545;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9312;在诗圣的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_______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9313;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_______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9314;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石破天惊&&&
惊天动地&&&
B.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C. 惊天动地&&&
石破天惊&&&
D.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5.把下列句子组 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61569;荒诞的情节、孤寂的灵魂令人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
&&& 却在玩手机。
& &#61570;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正在迅速抽走农耕社会“四世同堂”下敬
孝的现实基础。
& &#61571;以至于有老人不得不发工资请子女回家,有老人因全家聚会时小辈各自把玩手机,
一怒之下摔盘离席。
& &#132;作为传统道德“百善之先”的“孝”,如今似乎正在遭遇三千年来未有的严峻挑战。
& &#133;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所产生的赡养难题,正日益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
& &#134;另一方面,空间上的距离也在悄然加剧两代人情感上的疏离,甚至“多年春节未曾
回家”还被一些媒体宣扬成爱岗敬业的表现。
A.&#61569;&#61570;&#133;&#134;&#61571;&#132;&&& B.&#132;&#61570;
&#133;&#134;&#61571;&#61569;&&&&&
C.&#132;&#61570;&#61571;&#134;&#133;&#61569;&&&&&
D.&#61569;&#61570;&#61571;&#134;&#133;&#132;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
&#9314;& ,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61569;&&&&&&&&&&&&&&&&&&&&&&
&#61570;&&&&&&&&&&&&&&&&&&&&&&
&#61571;&&&&&&&&&&&&&&&
&#61569;&&&&&&&&&&&&&&&&&&&&&&
&#61570;&&&&&&&&&&&&&&&&&&&&&&
&#61571;&&&&&&&&&&&&&&&&&&
17.下面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设计的亚运会总会徽,请写出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答:&#61569;&&&&&&&&&&&&&&&&&&&&&&
&#61570;&&&&&&&&&&&&&&&&&&&&&&
&#61571;&&&&&&&&&&&&&&&&&&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在央视首播之后,迅速引爆了国人的汉字书写热潮,却也让“汉语危机”这个令人不安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如今的形势,已不再是“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都已退化为名副其实的“失写一族”。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诸如“稀饭”“城会玩”等不合汉语规范的网络词语却异军突起,大量出现在很多网友的日常交流中。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大田一中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1.D(概括得不全面)。
2.B(“都应当在家庭中进行”以偏盖全了)。
3.C(“狭义教育是永远培养不出孝子来的”,原文“不是培养‘孝子’的充足条件“,从上文可知作者只是怀疑,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孝子这些“产品”质量与保质期都值得怀疑)。
4.B(根据语法、句式特点)。
5.C(这里是指皇帝)。
6.D(“先后在雁门关击退瓦刺军队”不对,击退瓦刺的是李端,硃鉴只是奉命镇守)。
7.&#9332;当时山西仍遭兵荒,硃鉴对外整饬戎备,对内安抚灾民,辛苦劳累至极。(赋分点:遘、饬、劳瘁,各1分;句意通顺2分)&#9333;硃鉴请求召邹干还朝,邹干趁机极力议论硃鉴徇私袒护,皇上认为邹干的话是对的。(赋分点:因、徇护、是,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从视听、动静角度来写秋的。(2分)作用:&#9312;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9313;触动(撩拨、勾起)了思妇的诸多感情;&#9314;自然引出下文内容。(每点2分,对两点即4分)
9.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2分)此联把主题从个人的相思之情拓深到期盼平定战乱、过上和平生活的愿望上来,社会意义更广泛了。(3分)
10.&#933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933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33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每空1分)
11、(1)E. C.(E,3分;C,2分;B项1分,“认为城里的女人不比乡下的女子漂亮”与文中不全一致;A.是嗔怪,而非埋怨;
D.并非是感激。)
(2)第&#9318;段描写大厅里的暖和屋外的阴冷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银行环境的舒适,更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暖和幸福,第30
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第&#9318;段描写紧扣内心的温暖,第30
段描写紧扣内心的迷茫意思相近即可)(4分)
(3)&#9312;单纯、有自知之明。进银行时整理服装头发等,服务人员称他先生善良,他都感到心虚。&#9313;朴实、有责任心。他勤劳朴实,深爱着他的家庭,深爱着他的妻子。&#9314;真诚、善良、乐于助人。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的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刚子掏钱的动作,果断而坚决,这份豪迈和干脆是其善良、真诚、乐于助人的最好诠释。(1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4)&#9312;刚子“不明白”女人为什么非要还钱,&#9313; “不明白”自己的善举为何受到质疑和冷漠的亵渎,&#9314;
“不明白”女人的天生优越感来自哪里,&#9315;“不明白”自己鼓起勇气的帮助为何变得一文不值,&#9316;“不明白”自己无私的帮助怎么被别人认为自己别有用心。(答出意思相近的两条即可得4分)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我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竞争激烈,导致传统美德缺失,(原因1分)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善举难行,这种现状是暂时的,(现象2分)只要我们相信人心的善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风气会变得更好。(做法1分)(意思相近即可)(4分)
12.&#9332;B、E(B项,3分;E项,2分;A项,1分;C、D项,0分。A项,“自撰简历”中“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并没实现;C项,“乃至将来”无中生有,另外原文是“最重大的发掘之一”;D项,语气太绝对了。)
&#9333;贡献:&#9312;主持仰韶文化遗址、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和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9313;是中国考古学掌门人,影响了许多考古工作者,如夏鼐、高去寻等;&#9314;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考古学发展中占支配地位。(每点2分)
&#9334;尴尬局面有:&#9312;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9313;大陆“李济考古学奖学金”的流产;&#9314;不能返回大陆,只能心中牵挂殷墟。(每点2分)
&#9335;&#9312;从李济的学术贡献与“自撰简历”中说明:一个人要取得卓越成就,一定要有远大理想;&#9313;从李济因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殷墟文化遗址发掘的贡献而成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中说明:奉献他人,奉献社会,才能受到尊敬;&#9314;从李济在西阴村带病工作的事说明:成功在于执著;&#9315;从李济迁到台湾后的默默无闻说明:人生起落无常,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联。(每点2分)
13.A(虚与委蛇:对人假意敷衍应酬。虚情假意:用虚假的情
意待人,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假仁假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14.D(A“要使”前暗换了主语;一面对两面。B暗换主语。C递进关系,前后次序反了。)
15.C(A上文是“秸秆、稻壳等”,故下文照应的是“秸秆等生物质”;B与“(人们)采用这项技术”主语不一致;D生物油从哪里转化而来,没有说明。)
16. &#9312;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9313;宋词的婉转清雅;&#9314;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9312;&#9313;每句2分,&#9314;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7.构图要素:一双手、水域(或绿地)、地球。(3分)寓意:人人参与,保护自然,保护地球,共创美好环境。(2分)
参考翻译:
硃鉴,字用明,晋江人。童年时割大腿上的肉疗治父亲的病。考中乡试,授官蒲圻教谕。
宣德二年,和庐陵知县孔文英等四十三人因为顾佐的举荐,召见到各省实习政事三个月,于是提拔为御史。巡视考察湖广一带,用诏书去招降梅花峒贼萧启宁等人。请求恢复原来的规定,和副使、佥事巡视管辖的所属,探问百姓疾苦。湖湘一带的习俗,男女婚嫁多超过三十岁。硃鉴申明礼制,那里的习俗才改变。
正统五年,硃鉴又巡视广东。上奏增设钦州守备都指挥。奉命审讯记录囚徒罪状,多被翻案,招抚叛逃之人非常多。回到朝廷,请天下按察司增设佥事一人,专门管理屯田事务,于是成了定制。
七年,举荐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上奏减掉平阳捡柴供给边塞的徭役。景帝监管国事,引荐硃鉴任布政使。不久提拔任右副都御史,巡视安抚这些地方。上书说:“也先奸佞诡计多端,杀掠不停。又假装和亲,派遣使者窥伺。用送驾为名目,希望得到开关接待。稍稍表示抗拒,他们就有抗辞。他们谋略已深,我们考虑得远。应该暂时罢去宦官监军的制度,借助总兵来掌管生杀大权,使自己的志向不被屈服,计策有所施出。整治溃散的士兵,招募勇敢的兵士,重赏悬拿。鼓励劝勉义军,征行勤勉王兵,数种方法齐进,合力复仇。希望皇上可以还回,敌兵自然退却。从前江南流寇并发,都是拿诛杀王振为名。事归朝廷管就能大治,归宦官管就会大乱。从前高皇帝与群臣商议政事,一定屏去身边的人,怕泄漏机密。乞求杜绝开有权势得帝王宠幸人之门,凡军国重事,嘱托大臣,一定能成功。”景帝嘉奖他并采纳他的话。
当时瓦剌窥视塞下,硃鉴日夜制定防御的计策。景泰元年,敌人数万骑兵攻打雁门关,首领指挥李端击退了敌人。不久进犯河曲和义井堡,杀死二位指挥官,围堵忻、代各州,石亨等人不能抵御。敌人长驱直入到太原城北,山西大惊。命令硃鉴移兵镇守雁门,却另遣都督佥事王良镇守太原。援兵渐渐聚集,敌人也已满足,于是领兵离去。当时山西仍遭兵荒,硃鉴对外整饬戎备,对内安抚灾民,辛苦劳累至极。
二年十月,镇守山西都御史罗通召告还朝。命令硃鉴兼管他的政事。第二年下诏派遣大臣巡视天下,罢黜升迁官员。礼部侍郎邹干到山西,多被论告弹劾。硃鉴请求召邹干还朝,邹干趁机极力议论硃鉴徇私袒护,皇上认为邹干的话是对的。这年十月召硃鉴佐院事。硃鉴回到京城,退休离京。
当初,景帝更换太子,硃鉴赠给大学士陈循信,说不可(更换太子)。并且说:“陛下在太上皇,应当避位来成全大义。”陈循大惊。英宗再次继位,硃鉴到朝廷上表庆贺。皇上说:“硃鉴年老多病,为何妄自来朝?希望快快回去。”
大田一中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
1.C【解析】“微”文化产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墙壁上的宣传标语口号、电视中插播的商品宣传广告”并不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
2.C【解析】A.“因‘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B.原文是说“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都变成了奢侈事”,并没有提及耐心;D.原文是说“完整的、有纵深感知的知识体系也就难以形成。”
3.B【解析】“何平认为玩微博比看电视更浪费时间”错,他觉得由看电视转为刷微博,只&&&
是换了个地方挥霍时间。
5.B(“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6.C(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7.(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据”、“刎”、“所以”、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以为”、“宜”、“寝”、“从”各1分,句意1分。“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作要求。)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但是马融内心很不乐意,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关内以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高贵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邀请。永初四年,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规劝进谏此事。《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刘祜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广博的,谁又能超过我呢?”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此被正直之人羞耻。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高贵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描绘了一幅衰落残败、宁静沉寂的暮春图景。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小梅缀枝,堂外细雨蒙蒙,堂内屏风半掩,余香袅袅,给人衰残沉寂之感。(3分)营造了衰败孤寂的伤感氛围,引出下文闺中思妇的形象。(2分)(其他补充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从描绘的景物看,词中之景皆处暮春,衰落惨败,迷蒙孤寂,营造出一种凄凉感&&&&&&&&
伤的意境,凄惋动人;(3分)从抒发的情感看,词人写闺中思妇,面对衰败孤寂之暮春残景,心情黯然,内心满是对春色逝去的感伤惋叹、闺中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对远人的绵绵思念。(3分)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1.(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解析】A项,“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
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B项,“赞誉的他的‘绝活’”错。C项,“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贺道台对裕禄的憎恶”不准确。
(2)“人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用反&&&&&&
问语气引发思考,见出贺道台平时隐忍不发,暗示他在常在背后辱骂上司;八哥无意间学会了“太太起痱子了吧?”的情节,可见出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它学会贺道台咒骂裕禄的话做铺垫;“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裕大人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学会骂人话做铺垫。
& 【解析】每点2分,举例1分,分析1分,若概括列举其它情节为例,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写出了八哥的聪明灵巧,也照应前文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八哥的内容;以八哥的聪明衬出主人的聪明,可见出贺道台在官场交际圈中的应付自如,凸显了他处事圆滑、善于应酬的形象特点;为结尾贺道台的狼狈下场埋下伏笔,以聪明精巧和狼狈尴尬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对贺道台这类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官场小人的讽刺和批判。
& 【解析】每点2分,举例1分,分析1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从内容来看,标题写出了贺道台对八哥的昵称和咒骂,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61570;从情节来看,“死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且与小说啼笑皆非的结尾呼应,使文章&&&&&&
结构完整紧密;从主题来看,标题还指以贺道台为代表的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油滑官吏,以带有咒骂意味的标题,寄寓并强化了对这类人的批判和讽刺;从语言来看,以“死鸟”为题,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增强了讽刺效果。
【解析】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2.(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解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
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错。C项,“高傲的张爱玲”不确切。D项,“目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错。
(2)人生轨迹:入佛门前:才华横溢并且外露,生活清闲雅致,交际甚广;入佛门后:与世隔绝无几无他,追求内心自由,淡泊名利。(4分)
世人评价:羡慕其对自由的追求;&#61570;不解他如何做得如此决绝;认为他成了万众景仰的奇珍、明月。(2分,言之有理即可。)
(3)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引用丰子恺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2分)
(4)李叔同如此抉择,是因为他认为人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独立的人格。&&&&&&
他博学精艺,精神境界崇高,后来的出家,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他刳骨剔肉,抛妻别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只有舍弃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他以一钵了却浮生,他通过自由的宗教生活找到了人生境界的圆满,灵魂的归宿。
【解析】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3.A【解析】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震天动地——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14.D【解析】A项病句辨析:语病一:中途易辙。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
B项病句辨析:语病一:成分残缺,“证明”缺乏主语,应该加入“这一事实”;语病二:“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围绕”。C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15.B【解析】本文段的中心为“孝”遭遇严峻挑战的社会问题,&#132;应为领起句,置于最前。然后,抓住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即&#61570;和&#134;,再将与之相关的内容连贯起来即可。&#61570;讲的是“人口流动”,&#133;中的“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与之相应,应为&#61570;&#133;;&#134;讲的是“情感上的疏离”,&#61571;中的“老人发工资请子女回家”“小辈各自把玩手机”与之相照应,应为&#134;&#61571;。句&#61569;紧承前面作结。
16.&#61569;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61570;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61571;他却是高视阔步的王者。
会徽由环绕着的动态感十足的龙、鹰和中央放射光芒的太阳构成主图案,下方则是奥运五环。(3分)龙代表东方巨龙中国,鹰代表阿拉伯国家,二者共同象征亚洲;五环寓意团结、合作;太阳寓意亚运会蓬勃发展。(3分)
六、写作(60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毋庸置疑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