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方斑螺盐度12颈动脉斑块怎么办办

您的位置: & 不同pH和盐度下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毒性研究 摘 要:在不同海水盐度和pH的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日龄30 d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和pH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水温为29~30 ℃条件下,当盐度为18、23、28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39、10.40、11.97 mg/L,盐度越低氨氮毒性越强;当pH为6.5、7.5、8.5时,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500、14.080、10.200 mg/L,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2.00 &&¥3.00 &&¥1.00 &&¥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 下载积分:497 内容提示: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21: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温度和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的影响.PDF 官方公共微信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2010 , 45 ( 3 ) :102 ~ 109pH 条件下氨氮对 不同盐度 、 管角螺稚贝毒性影响罗 杰( ①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湛江 ①②杜 涛③刘楚吾
①② *陈加辉①② 湛江 524025 ;524025 ; ② 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③ 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园 湛江 524025 )pH 条 件 下 氨 氮 对 管 角 螺 ( Hemifusus tuba ) 摘要: 在水温 28. 5℃ ,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 了 不 同 盐 度 、 n = 30 ] ( 1 ) 盐 度 对 氨 氮 的 毒 性 有 较 大 影 响, 稚贝[壳高( 11. 3 ± 0. 11 ) mm , 毒 性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随着 19 、 23 和 28 , 盐度的降低, 氨氮在 水 体 中 的 毒 性 增 强 ; 盐 度 为 16 、 总 氨 氮 对 稚 贝 的 96 h 半 数 致 死 浓 度 ( 96hLC 50 ) 分别为 36. 5 、 43. 7 、 52. 6 和 58. 8 mg / L , 4. 4 、 5. 3 和 5. 9 mg / L 。 ( 2 ) 氨 氮 安全浓度( SC ) 为 3. 7 、 8. 0 、 8. 4 和 8. 8 时, 在水体中的毒性随 pH 的升 高 而 增 强,pH 为 7. 6 、 总 氨 氮 对 稚 贝 的 96hLC 50 依 次 为 58. 3 、 54. 5 、 50. 6 和 20. 2 mg / L , 5. 5 、 5. 1 和 2. 0 mg / L 。 氨氮在 pH 8. 8 时对稚贝的 对应的 SC 依次为 5. 8 、 96hLC 50 急剧下降, 其毒性是在 pH 7. 6 时的 2. 9 倍 。 关键词 : 管角螺;稚贝;盐度; pH ;氨氮;毒性 中图分类号 : S968. 31 文献标识码 : A 3263 ( 2010 ) 03-10208 文章编号 :0250-Toxic Effects of Ammonia to Hemifusus tuba Juveniles at Different pH and SalinityLUO Jie ① ② DU Tao ③ LIU Chu-Wu ① ② * CHEN Jia-Hui ① ②524025 ;( ① Fishery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Institute ,Zhanjiang② Key Labolatory of Aquaculture in South China Sea for Aquatic Economic Animal of Guangdong Higher Education 524025 ; ③ Technology Park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25 , China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 under water temperatures 28. 5℃ , the toxic effects of ammonia to Hemifusus tuba juveniles ( shells high 11. 3 ± 0. 11 mm , n = 30 )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pH and salinity with ecological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alinity has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the toxicity of ammonia. The toxicity of ammonia in water became stronger when the salinity was lower. When salinity was 16 , 19 , 23 and 28 respectively ,the 96hLC 50 of total ammonia to H. tuba juveniles were 36. 5 , 43. 7 , 52. 6 and 58. 8 mg / L respectively ,and equivalent the safe concentration ( SC ) of total ammonia to the juveniles were 3. 7 ,4. 4 ,5. 3 and 5. 9 mg / L ,respectively. The toxicity of ammonia in water became stronger in higher pH than in lower. The 96hLC 50 and the SC of total ammonia to H. tuba juveniles were 58. 3 ,54. 5 ,50. 6 ,20. 2 mg / L and 5. 8 ,5. 5 , 5. 1 and 2. 0 mg / L ,respectively. The 96hLC 50 of total ammonia to H. tuba juveniles fell rapidly when pH was 8. 8 ,and toxicity of ammonia in water became 2. 9 times higher than in pH 7. 6. Key words : Hemifusus tuba ; Juveniles ; Salinity ; pH ; Ammonia ; Toxicity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No. 11 ) ;* 通讯作者, E-mail : liucw@ gdou. edu. cn ; 第一作者介绍 罗杰, 硕士, 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增养殖; E-mail : luoj@ gdou. edu. cn 。1119 , 0204 收稿日期:2009 修回日期:2010 - 3期罗pH 条件下氨氮对管角螺稚贝毒性影响 杰等:不同盐度 、?103 ?在 水 产 经 济 动 物 养 殖 过 程 中, 尤其是在高 密度养殖模式下, 由于投饵量大 、 排泄物多及残 饵过剩的影响,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 养殖水体 中氨 氮 和 亚 硝 酸 盐 会 逐 渐 积 累, 而这二者是制 约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 当其浓 不仅会对水产动物产生直接 度达 到 一 定 值 时, 毒害, 而 且 能 够 诱 发 多 种 疾 病, 从而影响其生 总氨 由 非 离 子 氨 NH 3 和 离 长 。 在养殖水体中, 子氨 NH+ 41. 1. 2试剂和 仪 器试 剂 采 用 分 析 纯 NH 4 Cl( 广州化学试剂厂, 分子量 53. 49 ) , 水溶解后配 成浓度为 10 g / L 的 母 液, 避光冷藏保存以备 用 1 000 W 用 。 实验 容 器 为 2 000 ml 的 烧 杯, 500 W 石英加 电子继电器 、 电触点水银温度计 、 6659 型 热管来控制 温 度 使 之 保 证 恒 温, 用 CTYK31SA 型盐度计测定海 精密酸度计测定 pH 、 水盐度 。 1. 2 1. 2. 1 献[ 16 ]两种形式组成。这两种形式的比例[ 1]方法 实验方案 设 计 实验方案根据参考文 19 、 23 、 28 4 个 系 列, pH 进行 。 盐度设 16 、取决于 pH 、 温度 、 溶解氧 、 压力和盐度。管角 螺 ( Hemifusus tuba ) 属 软 体 动 物 门 腹 , 足纲盔螺科, 广 东 又 名“响 螺 ” 主要分布在我 南沿 海, 尤 以 南 海 诸 岛 海 域 居 多, 生活 国的东 、 在近海约 10 m 的泥沙或泥质的海底[ 2]8. 0 、 8. 4 、 8. 8 4 个 系 列 。 根 据 每 个 pH 设 7. 6 、 和盐 度 系 列 预 实 验 结 果, 用移液管吸取一定体 积已配制好的 NH 4 Cl 母 液, 按等对数间距设总 11. 3 、 18. 8 、 23. 6 、 47. 5 、 氨 浓 度 分 别 为 4. 8 、 63. 5 、 85 、 100 、 150 mg / L 共 9 个 浓 度 梯 度 组 。 以上每个实验组设置 3 个重复, 结果取平均值, 同时设置一个没有加 NH 4 Cl 的空白对照组 。 实验以 2 000 ml 的玻璃烧杯为实验容 器, 每个烧杯注入 上 述 配 制 好 的 系 列 液 1 200 ml , 同时铺 放 0. 5 mm 厚 经 消 毒 的 细 砂, 然后放养 管角螺稚贝 20 个 。 实 验 过 程 均 在 28. 5℃ 的 恒 温水箱中进行 。 1. 2. 2 日常管理 为保证实验毒物浓度的相 实验期间不投饵, 不充气, 每 24 h 更换 对稳定, 更换的实验液毒物浓度 实验液( 100% ) 一 次, 分别 与 各 实 验 组 相 同, 并保持其他实验因子稳 定 。 每天观察稚 贝 的 活 动 和 死 亡 情 况, 及时剔 48 h 、 72 h 和 96 h 稚 并记录 24 h 、 除死亡个体, 贝的死亡数 。 判断稚贝死亡的标准是稚贝无附 着能力 、 躺在 杯 底 不 动, 且 足 部 伸 出 体 外, 对异 物刺激无反应 。 1. 2. 3 数据处理 使用 SPSS 13. 0 处理实验数 48 h 、 72 h 、 96 h 半 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 24 h 、 据,[ 16 ] 数致死浓度( LC 50 ) 值及 95% 可信区间 ;安全, 是浅海具极高的经济价值, 是我 较大型的经济腹足类, 国具有人工养殖前景的经济贝类之一 。 近年来 管角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取得了进一步提 高[ 3 - 5], 其生活 方 式 与 同 为 腹 足 类 的 方 斑 东 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 ) 相 同, 具 有 埋 栖 的 习 性。 由于生活在 泥 沙 里, 造 成 氨 氮、 硫 化 氢、 亚硝酸 而这些有毒物质 盐氮 等 有 毒 物 质 的 大 量 积 累, 中, 氨在水体中以离子氨和非离子氨的形式存 在, 其毒性与水环境的 pH 、 温度 、 盐度及溶解氧 等因子 有 关 性实验较多[ 6]。国内外关于氨氮 对 贝 类 的 毒 , 但关 于 氨 对 管 角 螺 稚 螺 毒 性[ 7 - 15 ]pH 影响的研究尚未见 报 道 。 本 文 在 不 同 盐 度 、 条件 下 研 究 了 氨 对 管 角 螺 稚 贝 毒 性 效 应, 旨在 为今后管角螺规模化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水质管 理提供理论依据 。11. 1材料与方法材料与试剂 材料 实验用的材料是人工育苗经饲1. 1. 1( 11. 3 ± 0. 11 ) mm , n= 养一段时间后, 壳高为[ 30 ] 的管角螺稚 贝 。 实 验 前 稚 贝 在 海 水 中 暂 养 2 d, 暂养 期 间 不 投 饵 。 海 水 取 自 港 湾 附 近, 水 pH 8. 2 , 温 28. 5 ~ 29. 2℃ 、 盐 度 23 、 经 沉 淀、 砂 滤后使 用 。 同 时 根 据 稚 螺 喜 欢 埋 栖 的 生 活 习 把细砂 ( 粒 径 0. 3 ~ 0. 5 mm ) 清 洗, 用高锰 性, 酸钾消毒后备用 。浓度( SC ) 的计算公式[ 17 ]:SC = 0. 1 × 96hLC 50 。本实验中提及的氨氮是指水环境中的总氨 氮浓度, 由离 子 氨 和 非 离 子 氨 组 成 。 通 常 在 计 算氨氮半数致死浓度时还要考虑非离子氨半数 致死浓度, 假设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 非 ? 104 ? 离子氨的计算公式[ 18 ]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45 卷: ρ NH 3 = ρ T / [ 10 ( pKa - pH ) +出, 左右摆动来感觉周围的环境 。 在毒性预实验 中, 稚贝中毒症状表现如下:视毒性实验中氨氮 的浓度不同, 稚贝对毒性反应陆续从砂里钻出的 在高浓度中稚贝从砂里爬出的时 时间也不相同, 间约 50 min , 然后在烧杯内不停爬动, 足部和两 130 min 后足部对异物的刺激反 触角伸出很长, 应迟钝, 收缩无力, 无法在杯壁附着, 处于麻醉状 继而壳口朝上躺在砂面上, 同时有黏液从体 态, 200 min 后稚贝陆续死亡 。 内流出, 2. 2 结果 不同盐度 下 氨 氮 对 管 角 螺 稚 贝 毒 性 实 验 pH 8. 2 时, 不同盐度下 在水 温 28. 5℃ 、, 1 ] 式中, ρ NH 3 为非离子氨含量 ( mg / L ) , ρ T 为总 pKa 为 NH 4 -N 表 观 电 离 常 数 氨含量 ( mg / L ) , 的负对数: pKa = 0. 090 18 + 2 729. 92 / T ( T 为 T = 273 + t ℃ , t 为实验时海水温度 开氏温 度, 28. 5℃ ) 。 在不同 pH 条 件 下, 根据总氮氨浓度求出 相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 其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 pH 下总氨氮 ( ρ T ) 相对应的 非离子氨 ( ρ NH 3 ) Table 1 The relation with total ammonia and union ammonia at difference pHρT ( mg / L ) 4. 8 11. 3 18. 8 23. 6 47. 5 63. 5 85. 0 100. 0 150. 0 pH 7. 6 0. 13 0. 31 0. 52 0. 65 1. 32 1. 76 2. 36 2. 77 4. 16 ρ NH 3 ( mg / L ) pH 8. 0 0. 32 0. 76 1. 26 1. 58 3. 18 4. 25 5. 69 6. 69 10. 03 pH 8. 4 0. 73 1. 73 2. 87 3. 60 7. 25 9. 69 12. 98 15. 27 22. 90 pH 8. 8 1. 50 3. 52 5. 85 7. 35 14. 80 19. 78 26. 48 31. 15 46. 73总氨氮对管 角 螺 稚 贝 的 毒 性 作 用 结 果 见 表 2 。 pH 相同 时, 在水温 、 总氨氮在不同盐度下其毒 性大小也不 相 同:盐 度 越 低, 氨 氮 的 毒 性 越 强, 对稚贝的毒害越大;在同一盐度下, 氨氮浓度越 大, 其毒性越强, 稚贝的死亡率越高 。 总氨氮浓 19 实 验 组 稚 贝 出 现 盐 度 16 、 度 11. 3 mg / L 时, 72 h , 死亡的时间分别 为 48 h 、 而 盐 度 23 和 28 两组均无稚贝 死 亡;总 氨 氮 浓 度 100 mg / L 时, 19 两 组 96 h 稚 贝 全 部 死 亡 。 通 过 对 盐度 16 、 盐 度 为 16 、 表 2 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表 3), 19 、 23 及 28 时,96 h 的 半 数 致 死 浓 度 在空白 ( 96hLC 50 ) 分 别 为 36. 5 、 43. 7 、 52. 6 、 58. 8 mg / L, 根据安全浓度 SC = 0. 1 × 96hLC 50 , 得出 在 盐 19 、 23 及 28 时相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度 16 、 3. 7 、 4. 4 、 5. 3 、 5. 9 mg / L 。22. 1结果管角螺稚贝对氨氮毒性反应症状对照组, 稚贝放到烧杯后很快就在杯底及四周爬 或者钻到沙里面附着不动, 足部牢牢附在硬 动, 物上, 需要很大的外力才能把它剥下;两触角伸表2 Table 2ρT ( mg / L ) 24 h 对照组 Control 4. 8 11. 3 18. 8 23. 6 47. 5 63. 5 85. 0 100. 0 150. 0 0不同盐度下氨氮对管角螺稚贝毒性实验结果The result of toxicity experiment of ammonia to Hemifusus tuba juveniles at difference salinities死亡率 The mortality rate ( % ) 盐度 Salinity 16 48 h 0 72 h 0 96 h 0 24 h 0 盐度 Salinity 19 48 h 0 72 h 0 96 h 0 24 h 0 盐度 Salinity 23 48 h 0 72 h 0 96 h 0 24 h 0 盐度 Salinity 28 48 h 0 72 h 0 96 h 0 0 0 3. 3 21. 7 41. 7 56. 7 63. 3 81. 7 100. 00 0 0 0 0 0 0 0 0 1. 7 1. 7 3. 3 0 0 1. 7 1. 7 6. 7 10. 0 16. 7 23. 3 0 3. 3 10. 0 10. 0 18. 3 23. 3 31. 7 43. 3 11. 7 11. 7 26. 7 36. 7 38. 3 43. 3 51. 7 61. 7 28. 3 41. 7 45. 0 53. 3 41. 7 51. 7 55. 0 71. 7 36. 7 43. 3 51. 7 66. 7 56. 7 61. 7 78. 3 86. 7 51. 7 56. 7 68. 3 83. 3 61. 7 86. 7 98. 3 100. 0 56. 7 86. 7 93. 5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0 0 0 0 0 0 0 0 1. 7 1. 7 6. 7 6. 7 8. 3 8. 3 15. 0 25. 0 18. 3 33. 3 41. 7 46. 7 31. 7 38. 3 48. 3 61. 7 48. 3 53. 3 68. 3 78. 3 53. 3 66. 7 78. 3 83. 3 95. 0 100. 0 100. 0 100. 00 0 0 0 0 0 0 3. 3 3. 3 6. 7 10. 0 13. 3 18. 3 26. 7 36. 7 31. 7 33. 3 48. 3 43. 3 51. 7 58. 3 51. 7 63. 3 80. 0 96. 7 100. 0 100. 0 3期 表3 Table 3罗pH 条件下氨氮对管角螺稚贝毒性影响 杰等:不同盐度 、?105 ?不同盐度下总氨氮对管角螺稚贝的半致死浓度 ( LC 50 ) 及 95% 可信区间 Hemifusus tuba juveniles at difference salinities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 LC 50 ) and thei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otal ammonia to盐度 Salinity时间 Time ( h ) 24 48 72 96 24 48 72 96 24 48 72 96 24 48 72 96LC 50 ( mg / L ) 76. 3 61. 2 44. 3 36. 5 82. 3 77. 6 61. 5 43. 7 87. 4 79. 4 66. 2 52. 6 98. 4 83. 5 68. 3 58. 895% 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 mg / L ) 71. 2 58. 6 41. 6 33. 2 75. 4 72. 6 56. 3 37. 2 83. 4 75. 4 60. 8 48. 3 92. 3 76. 5 63. 2 52. 4 ~ 80. 4 ~ 65. 3 ~ 48. 3 ~ 41. 2 ~ 88. 7 ~ 83. 4 ~ 66. 4 ~ 47. 3 ~ 92. 7 ~ 84. 2 ~ 70. 8 ~ 55. 8 ~ 101. 4 ~ 90. 7 ~ 74. 1 ~ 66. 4安全浓度 Safe concentration ( mg / L )163. 7194. 4235. 3285. 92. 3 结果不同 pH 下 氨 氮 对 管 角 螺 稚 贝 毒 性 实 验 在 温 度 28. 5℃ 、 盐 由 表 4 的 结 果 可 知,验组在 24 h 内死亡率就达 100% 。 对表 4 的数 得 出 在 不 同 pH 下 总 氨 氮 对 据进行分析 处 理, 稚贝的半致死浓度 ( LC 50 ) 及 95% 可信区间 ( 表 5) , pH 7. 6 、 8. 0 、 8. 4 和 8. 8 实 验 组 中 半 致 死 浓 54. 5 、 50. 6 和 20. 2 mg / L ; 根 度分 别 为 58. 3 、 相 对 应 的 pH 据安全浓 度 SC = 0. 1 × 96hLC 50 , 7. 6 、 8. 0 、 8. 4 和 8. 8 安全浓度 分 别 为 5. 8 、 5. 5 、 5. 1 和 2. 0 mg / L , pH 8. 8 时 的 氨 氮 安 全 浓 度 是 pH 7. 6 时的 2. 9 倍 。水体中总氨氮的毒性随着 度 23 的相同条件下, pH 升高而增强, 稚贝对氨氮的忍受力随时间的 增长而 降 低; 在 同 一 pH 下, 氨 氮 浓 度 越 高, 其 对 稚 贝 的 毒 害 越 大。总 氨 氮 浓 度 为 毒性越强, 11. 3 mg / L 时, 各 pH 实验组中管角螺稚贝 96 h pH 内陆 续 出 现 死 亡; 氨 氮 浓 度 100 mg / L 时, 8. 8 实验 组 96 h 后 稚 贝 死 亡 率 为 100% , 余下 三组均有存 活;而 浓 度 达 到 150 mg / L 时, 各实表4 Table 4ρT ( mg / L ) 24 h 对照组 Control 4. 8 11. 3 18. 8 23. 6 47. 5 63. 5 85. 0 100. 0 150. 0 0不同 pH 下氨氮对管角螺稚贝毒性实验结果The result of toxicity experiment of ammonia to Hemifusus tuba juveniles at different pH死亡率 The mortality rate ( % ) pH 7. 6 48 h 0 72 h 0 96 h 0 24 h 0 pH 8. 0 48 h 0 72 h 0 96 h 0 24 h 0 pH 8. 4 48 h 0 72 h 0 96 h 0 24 h 0 pH 8. 8 48 h 0 72 h 0 96 h 0 0 6. 7 28. 3 51. 7 63. 3 78. 3 95. 0 100 10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7 0 0 1. 7 1. 7 0 0 3. 3 5. 0 0 0 3. 3 0 11. 7 16. 7 16. 7 11. 7 15. 0 18. 3 18. 3 11. 7 16. 7 18. 3 23. 3 10 18. 3 28. 3 10 13. 3 25. 0 25. 0 16. 7 23. 3 25. 0 36. 7 21. 7 26. 7 31. 7 41. 7 31. 7 36. 7 41. 7 23. 3 26. 7 33. 3 38. 3 26. 7 26. 7 36. 7 43. 3 33. 3 38. 3 40. 0 48. 3 38. 3 43. 3 56. 7 23. 3 36. 7 45. 0 53. 3 38. 3 43. 3 48. 3 58. 3 43. 3 46. 7 51. 7 66. 7 48. 3 58. 3 66. 7 41. 7 50. 0 55. 0 66. 7 43. 3 51. 3 66. 7 78. 3 51. 7 61. 7 75. 0 83. 3 56. 7 78. 3 88. 3 51. 7 68. 3 75. 0 88. 3 55. 0 76. 7 76. 7 85. 0 63. 3 76. 7 81. 7 91. 7 86. 7 93. 3 98. 3 96. 7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 106 ?表5 Table 5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不同 pH 下总氨氮对管角螺稚螺的半致死浓度 ( LC 50 ) 及 95% 可信区间 ammonia to Hemifusus tuba juveniles at difference pH时间 pH Time ( h ) 24 48 LC 50 ( mg / L ) 94. 6 85. 1 71. 5 58. 3 91. 4 81. 3 68. 2 54. 5 82. 4 74. 3 58. 6 50. 6 60. 4 55. 8 42. 3 20. 2 95% 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 mg / L ) 87. 3 ~ 98. 1 80. 4 ~ 92. 5 67. 3 ~ 76. 3 55. 1 ~ 93. 4 86. 7 ~ 96. 4 77. 3 ~ 87. 5 65. 4 ~ 76. 1 49. 7 ~ 60. 1 77. 2 ~ 85. 3 70. 1 ~ 81. 3 53. 6 ~ 63. 1 47. 3 ~ 55. 2 56. 4 ~ 64. 7 51. 3 ~ 60. 1 38. 5 ~ 44. 6 18. 4 ~ 22. 7 2. 0 5. 1 5. 5 5. 8 安全浓度45 卷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 LC 50 ) and thei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otalSafe concentration ( mg / L )7. 672 96 24 488. 072 96 24 488. 472 96 24 488. 872 9633. 1讨论关 于 氨 氮 对 水 生 生 物 的 毒 性 机 理, Armstrong 指出主要是非离子氨为亲脂性分子, 半径 较 小, 容易穿透脂质性生物膜的疏水性微 孔进 入 生 物 体 内, 从而对鱼鳃表皮细胞造成损 伤而降低鱼的免疫力 血细胞 数 量[ 21 ] [ 20 ]养殖水体 中 氨 氮 的 成 因 及 对 水 生 生 物 的 正常的养殖水体中, 由于经常换水,毒性机理溶解 氧 充 足, 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不足以对水生 生物造成危 害 。 但 在 高 密 度 养 殖 中, 由于大量 投饵 而 留 下 的 残 饵, 以及水生动物本身的大量 且定期使用消毒药剂, 在杀灭有害 排泄物累积, 微生 物 的 同 时, 有益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也会相 造成养殖水体生态失衡, 表现为水质恶 应减少, 化、 水体透明 度 降 低 、 水 体 缺 氧, 大量积累的氨 氮硝 化 过 程 受 阻, 致使养殖水体中氨氮等有害 物质 的 含 量 增 加;同 时 在 高 温 季 节 有 机 腐 败 物 质积 累 较 多, 导致水体中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 量也会相 应 增 加 。 我 国 渔 业 水 质 标 准[ 19 ];氨氮可影响血淋巴中, 血细胞在防御中起着重要作透明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颗粒细胞与识别异 用, 物能力有关, 粒细胞内含有大量酚氧化酶原, 此 种酶原在异物的初始识别中起关键作用[ 22 ], 血细胞数量下降势必降低防御能力 。 氨氮浓度的 上升, 引起血淋巴理化因子变化, 也会改变其中 与抗病力有关的酶的活力[ 23 ]。 而对软体动 物, , 较高浓度氨氮菲律宾蛤仔 (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 免 疫 能 力 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24 ]中规可使栉 孔 扇 贝 ( Chlamys farreri ) 胞 内 外 活 性 氧 的含 量 显 著 下 降 并 明 显 抑 制 抗 氧 化 酶 的 活 性[ 25 ]对 鱼 类 生 长、 繁 定分子氨浓度 ≤0. 02 mg / L 时, 殖等生命活动不会产生影响 。 在养殖水体中分 子氨浓度介于 0. 02 ~ 0. 2 mg / L 时, 仍在鱼类可 忍受的安全范围 内 。 肥 水 鱼 塘 氨 氮 总 量 ( 以 氮 计算) 正常范围认为是 0. 05 ~ 0. 15 mg / L , 超过 0. 3 mg / L 时 就 构 成 污 染, 超 过 0. 5 mg / L 时 对 鱼类的毒性较大 。。 pH 下 氨 氮 对 管 角 螺 稚 贝 的 毒 不同盐度 、 根据本地区多年来自然海区的 pH 、 盐3. 2性影响度变 化 情 况 及 预 实 验 的 结 果, 按等对数间距设 4 个 pH 和 盐 度 系 列 。 置本实验总氨 浓 度 梯 度 、 从上 述 的 实 验 结 果 可 知, 氨氮在不同的海水盐 3期罗pH 条件下氨氮对管角螺稚贝毒性影响 杰等:不同盐度 、?107 ?度下 其 含 量 各 不 相 同, 海水盐度越低氨氮的含 量 越 高, 对 水 生 生 物 的 毒 害 越 大 。 Chen 等[ 26 ]离子氨有毒, 在低 pH 条 件 下, 高浓度的离子氨 也有毒[ 28 ]。 可见, 水 体 中 非 离 子 氨 毒 性 与 pH 。 NH 3 在 水 体 中 的 毒 性 除 了 受 温[ 30 ]认为水生生物氨的 排 泄 量 随 着 盐 度 的 增 加 ( 15 ~ 30 ) 而 降 低, 在低盐度条件下更利于氨的聚 集, 造成水体 中 氨 含 量 的 升 高 。 本 研 究 氨 氮 浓 度 4. 8 mg / L 时, 在各盐度下管角螺稚贝的成活 率 为 100% ; 浓 度 为 11. 3 mg / L , 稚贝在盐度 16 、 19 的 环 境 中, 96 h 的 死 亡 率 为 3. 3% 、 1. 7% , 28 的 环 境 下 稚 贝 96 h 的 而在 盐 度 23 、 死亡率为 0 ;总氨氮浓度达 150 mg / L , 稚贝 96 h 的死亡率为 100% 。 一般情况下, 水体的氮循环处于一种稳定 的状态, 水 体 氨 氮 及 亚 硝 态 氮 维 持 正 常 水 平。 在 pH 7 ~ 8 的 常 温 状 态 时, 有机氮物质约占 60% , 氨态氮 可 占 35% , 其他以硝态氮的形式 存在 。 氨氮 ( NH 3 -N ) 是 水 体 中 无 机 氮 的 主 要 存在 形 式, 通 常 氨 主 要 以 NH+ 4密切相关[ 29 ]pH 和盐度影响外, 溶 解 氧 的 含 量 对 NH 3 的 度、 毒性也有影响, 两者呈逆相关关系 。 通过研究在不同 pH 下 氨 氮 对 管 角 螺 稚 贝 的毒性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随 着 pH 的 升 高, 氨氮 8. 0 、 8. 4 对管角 螺 稚 贝 的 毒 性 越 强 。 pH 7. 6 、 时氨氮的 安 全 浓 度 由 高 至 低 变 化 平 稳, 可 pH 达 8. 8 时, 氨 氮 的 安 全 浓 度 急 剧 下 降 至 2. 0 mg / L , 其 毒 性 是 pH 7. 6 时 的 2. 9 倍 。 此 结 果 与杨凤等[ 11 ]对 海 湾 扇 贝 ( Argopecteni rradians )NH 3 幼贝的研究 结 果 一 致:当 pH & 7. 99 以 后, 对海湾 扇 贝 的 LC 50 随 pH 的 升 高 而 直 线 下 降 。 即毒性随 pH 的升高 而 增 大 。 可 能 是 因 为 海 湾 扇贝适宜的 pH 范 围 较 窄 ( 7. 7 ~ 8. 2 ) , 偏高的 pH 对 NH 3 的毒性或 许 起 加 和 或 协 同 作 用 。 在 pH 8. 0 ~ 8. 4 时, 管角螺 稚 贝 对 氨 氮 的 96hLC 50 ( 54. 5 ~ 50. 6 mg / L ) 与 其 他 海 水 贝 类 相 比 较 ( 表 6) , 结果显示, 其对总氨氮的耐受力明显低 于同 为 腹 足 类 的 方 斑 东 风 螺 ( Estellarca olivacea )[ 14 ] [ 17 ]离 子 状 态 存 在,并包括未 电 离 的 氨 水 合 物 ( NH 3?H 2 O ) 。 用 一 般的 化 学 分 析 方 法 测 定 的 氨 的 含 量, 实际上是 也称铵离子) 和分子氨 ( NH 3 , 也 离子氨( NH , 这两者是可以相互 称非离子氨) 两 者 的 总 和, pH 及 盐 转化的, 他们在 水 体 中 的 比 例 与 水 温 、 而两者在水体中 度等 环 境 因 子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比例的 大 小 直 接 影 响 氨 毒 性 的 强 弱 。 总 的 来 说, 温度和 pH 上升, 分子氨在总氨中的比例增 加, 而对水生生物有明显毒害作用的是养殖水 体中的分子氨, 水体中分子氨含量越高, 毒性就 越强; pH 接近 10 时 几 乎 都 以 分 子 氨 ( NH 3 ) 的 形式存在[ 27 ] + 4, 与橄榄蚶[ 11 ]相 当, 比海湾扇贝[ 15 ]、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 ) 关, 方斑东 风 螺[ 17 ]、 西 施 舌 ( Coelomactra antiquata ) [7 ] 强 。 这 与 管 角 螺 的 食 性 有 和 管 角 螺 V 为 肉 食 性 贝 类, 且埋栖生活, 其排泄物含氨量较高, 平时的残饵 H 2 S 和亚硝酸 及排泄物均埋在沙里, 导致氨氮 、 盐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比其他双壳类的生活环 这是生物对环境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 境高,。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 不仅仅是 非表6 Table 6种类 Species总氨对几种海水贝类的 96hLC 50 比较Compareision of 96hLC 50 of total ammonia to several kinds of shellfish壳高 Shell hight ( mm ) 30 d 稚贝 6 ~8 1. 579 ± 0. 131 1. 579 ± 0. 131 6. 10 ± 0. 44 11. 3 ± 0. 11 pH 8. 5 7. 99 8. 3 ± 0. 2 8. 15 ± 0. 18 7. 90 ~ 8. 34 8. 0 ~ 8. 4 96hLC 50 ( mg / L ) 100. 2 11. 85 50 20. 36 14. 220 54. 5 ~ 50. 6 温度( ℃ ) Temperature 29 ~ 30 23 ~ 25 25 ± 0. 5 28 ± 0. 5 25. 8 ~ 29. 2 28. 5方斑东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17 ] 海湾扇贝 Argopecteni rradians[11 ] 橄榄蚶 Estellarca olivacea[14 ] 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15 ] 西施舌 Coelom actra antiquata[ 7]管角螺 Hemifusus tuba ( 本研究) ? 108 ?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45 卷3. 3管角螺人工养殖的水质管理管角螺是15 - 21. [ 10 ] 孙国铭, 于志华 . 三种有毒物质对文蛤的毒性试验 . 水 产养殖,1997 ,1 : 17 - 19 . [ 11 ] 杨凤,高悦勉,苏延明,等 . 海湾扇 贝 幼 贝 对 pH 和 氨 态氮的 耐 受 性 研 究 .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1999 ,14 ( 3 ) : 13 - 18. [ 12 ] 栾红兵,兰锡禄 . 总氨氮对海湾扇贝幼体的毒性试 验 . ( 1 ) : 64 - 65. 海洋科学,1990 , [ 13 ] 杨凤,雷衍之,王仁波,等 . 皱纹盘鲍自污染及其对幼 鲍生长及成 活 率 的 影 响 .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2003 , 18 ( 1 ) : 1 - 6. [ 14 ] 张永普,肖国强,林立 祝,等 . pH 和 氨 氮 对 橄 榄 蚶 耐 受性的影响 . 四川动物,2009 ,28 ( 1 ) : 73 - 76. [ 15 ] 方军,闫茂仓,张炯明,等 . pH 和 氨 氮 对 毛 蚶 稚 贝 生 长与存活影响 的 初 步 研 究 .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学版,2008 ,27 ( 3 ) : 281 - 285. [ 16 ] 周永欣, 章宗涉 .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 . 北京: 农业 114 - 122. 出版社,1989 , [ 17 ] Sprague J B. Measurement of pollutant toxicity to fish. III. Sublethal effects and “safe ” concentrations. Water Res , 1971 ,5 : 245 - 266. [ 18 ] Emerson K , Russo R C , Lund R E , et al. Aqueous ammonia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J Fisheries Res Board Can ,1975 ,32 : 2379 - 2383 .近年来人工育苗和养殖 我国 南 方 的 特 有 种 类, 技术 均 有 较 大 的 突 破, 许多地方开展了人工试 养殖 。 本实验结果表明, 管 角 螺 稚 贝 在 pH 8. 0 ~ 8. 4 时 96 h 的 安 全 浓 度 为 5. 5 ~ 5. 1 mg / L , 比一般的海水贝类忍受氨氮的能力强 。 但管角 尤其喜欢摄食腐败有异味的 螺为 肉 食 性 贝 类, 鱼、 蟹和虾肉, 平时生活在泥沙里 。 由于其排泄 物及残饵在泥沙, 导致管角螺栖息环境中氨氮 、 硫 化 氢 和 亚 硝 酸 盐 氮 等 有 害 物 质 的 大 量 积 累, 容易引发病 害 。 因 此, 在管角螺的养殖过程中 要定时换新鲜海水, 投喂的剩饵要及时捞起, 底 质必须进行 定 期 清 洗 、 消 毒。根 据 高 溶 解 氧 和 低 pH 的 环 境 可 以 降 低 水 中 氨 氮 含 量 这 一 特 应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含量和维持 pH 点, 在合适的范 围 内, 避 免 pH 和 水 温 过 高 而 使 毒 性强的非离 子 氨 氮 比 例 上 升 。 同 时, 定期向养 殖水 体 施 加 微 生 态 制 剂 、 固定化硝化细菌及各 可以 改 善 肠 道 内 环 境、 增 加 进 食、 抑 种益生菌, 制有 害 菌 群 及 改 善 水 质 等 多 方 面 的 作 用 参[ 31 - 33 ]。 文 献考[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水质标准: GB90 , 3. [ 20 ] Armstrong , D A. Interaction of ionized and un-ionized ammonia on short-term survival and growth of prawn larvae. Biol Bull ,1978 ,154 :15 - 31 . [ 21 ] 孙舰军, 丁美丽 . 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 海 洋 与湖沼,1999 ,30 ( 3 ) : 267 - 271. [ 22 ] 李光友 . 中国对虾疾病与 免 疫 机 制 . 海 洋 科 学,1995 , ( 4 ) :1 - 3. [ 23 ] Young-Lai W W ,Charmantier-Daures M ,Charmantier G. Effect of ammonia on survival and growth in different life stages of the lobster Homarus americanus . 1991 , 110 : 293 - 300 . [ 24 ] 王文琪,姜令绪,杨宁,等 . 氨氮对菲律宾蛤仔免疫力 的影响 . 海洋科学,2007 ,31 ( 1 ) : 23 - 27. [ 25 ] 樊甄姣,刘 志 鸿,杨 爱 国 . 氨 氮 对 栉 孔 扇 贝 血 淋 巴 活 性氧含 量 和 抗 氧 化 酶 活 性 的 影 响 . 海 洋 水 产 研 究, 2005 ,26 ( 1 ) : 23 - 27. [ 26 ] Chen J C ,Nan F H. Changes of oxygen consumption and ammonia-N excretion by 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levels. ( 4 ) :706 - 712. Crustacean Biology ,1993 , [ 27 ] 乔顺风,刘恒义,靳秀云,等 . 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 Journal of Mar Biol ,[1 ] 周光正 . 氨和亚硝 酸 盐 对 对 虾 幼 体 的 毒 性 . 海 洋 湖 沼 ( 2 ) : 95 - 98. 通报,1991 , [2 ] 蔡英 亚,张 英,魏 若 飞 . 贝 类 学 概 论: 修 订 版 . 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03 - 245 . [3 ] 潘 英,陈锋华,庞 有 萍,等 . 管 角 螺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及 养殖 . 水产科学,2008 ,27 ( 1 ) : 24 - 26. [4 ] 张正 道 . 管 角 螺 的 人 工 育 苗 . 科 学 养 鱼,2001 , (4): 25 . [5 ] 潘英,王 强 哲 庞 有 萍,等 . 管 角 螺 全 人 工 育 苗 试 验 . 水产科技情报,2007 ,34 ( 2 ) : 84 - 85. [6 ] Meade J W. Allowable ammonia for fish culture. Prog Fish-Culture ,1985 ,47 ( 3 ) : 135 - 145. [ 7 ] 吴进锋,陈素文,陈利雄,等 . 硫化物和氨对西施舌幼 贝的毒性影响研究 . 热 带 海 洋 学 报,2006 ,25 ( 1 ) : 42 - 46. [8 ] 师尚丽,冯奕成,郑莲,等 . 不同 pH 和盐度下 氨 氮 对 方斑东风螺 的 毒 性 研 究 . 湛 江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05 , 25 ( 6 ) : 36 - 40 . [9 ] 陈觉民,王 恩 明,李 何 . 海 水 中 某 些 化 学 因 子 对 魁 蚶 幼虫 、 稚贝及成贝的影响 . 海洋与湖沼,1989 ,12 ( 1 ) : 3期罗pH 条件下氨氮对管角螺稚贝毒性影响 杰等:不同盐度 、837 - 840 .?109 ?( 1 ) : 20 - 22 . 与生物利用 . 河北渔业,2006 , [ 28 ] 陈炜,雷衍 之,蒋 双 . 离 子 铵 和 非 离 子 氨 对 海 蜇 螅 状 幼体和 碟 状 幼 体 的 毒 性 研 究 .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1997 ,12 ( 1 ) : 8 - 14. [ 29 ] Meade J W. Allowable ammonia for fish culture. Prog Fish Cult , 1985 ,47 ( 3 ) :135 - 141 . [ 30 ] Thurston R V , Russo R C , Vinogradov G A. Ammonia toxicity to fishes. Effect of pH on the toxicity of the un1981 ,15 ( 7 ) : ionized ammonia specie. Environ Sci Tech ,[ 31 ] 郑耀通,胡开辉 . 固定化光合细菌净化养鱼水质试 验 . 中国水产科学,1999 ,6 ( 4 ) : 55 - 58 . [ 32 ] 齐素芳,余煜棉,赖子尼,等 . 复合载体固定化硝化细 菌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 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2007 , 24 ( 2 ) :15 - 19 . [ 33 ] 黄正,范玮,李谷,等 . 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养殖废水 中氨 氮 的 研 究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2 ,31 ( 1 ) : 18 - 20.????????????????????????????????????????????云南普洱记录到游隼 ernesti 亚种何芬奇 ( ①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①林植②100101 ; ② 厦门观鸟会厦门361000 )[ 1]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 在全球广泛分布,亚种分化多达 16 个 。 综合以往文献,在中国记录到的游隼亚种有calidus ,japonensis ,peregrinator ,peregrinus[2 - 4 ]。 2010 年 2 月 25 日上午,我们在云南普洱市( 原思 茅 市 ) 市 郊 石 头 山 ( 22°47′34″N ,100°57′11″E ;1 349 m ) 一 棵 下体羽色甚浅并多具横 大树的树冠枯枝上见到一游隼个体,其头部全黑而无大多数亚 种 所 具 的 特 征 性 黑 色 颊 纹 、 仅胸部略沾红棕色,与中国以往所记录的游隼诸亚种明显有别,鉴定为亚种 ernesti 。 ( 封 4 照片,林植 摄影) 斑、 查有关文献,游隼 ernesti 亚种以往记录见于泰国南部 、 马来半岛 、 菲律宾 、 印度尼西 亚 、 新 几 内 亚 等 岛 屿,而 未 见于中印半岛 繁殖记录 。 21 世纪以来,随着观鸟活动的开展,在 云 南 南 部 地 区 先 后 发 现 的 中 国 鸟 种 新 纪 录 有 蓝 腰 短 尾 鹦 鹉 ( Psittinus[ 11 ] [ 12 ] cyanurus ) [10 ]、 、 ,其 中 蓝 腰 短 尾 鹦 鹉 和 褐 栗臀噪鹛( Garrulax gularis ) 褐 喉 直 嘴 太 阳 鸟 ( Anthreptes malacensis ) [ 5 - 7]; 在整个缅甸北部和老挝北部地区以往 所 记 录 到 的 游 隼 为 亚 种 peregrinator[6 - 8 ],在 云 南 和 中 国[ 9]南方大部地区亦然;同时,云南观鸟者张炜先生的照片证据表明,游隼 peregrinator 亚种 2009 年在大理苍山即 有喉直嘴太阳鸟的以往记录也仅在中印半岛南部及以 南 地 区 有 分 布 。 这 是 否 预 示 了 无 论 出 于 何 种 原 因 的 南 亚 鸟 种 北扩现象的出现,尚有待于更多的野外发现去证实,而游隼 ernesti 亚种由此很有可能在中国南海诸岛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1 ] Dickinson E C. 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 3rd ed. ) . London : Christopher Helm , 2003 ,97. [2 ] 郑作新 . 中国鸟种与亚种名录大全( 修订版) .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23 . [3 ] 马敬能, 菲利普斯, 何芬奇 .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03 ,Pl. 55. [4 ] 郑光美 .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45. [5 ] Ferguson-Lees J ,David Christie. Raptors of the World. London : Christopher Helm ,2005 ,310 - 313. [6 ] Robson Craig. Birds of South-East Asia. London : New Holland ,2005 ,142 ,Pl. 67 . [7 ] Smythies B E. The Birds of Burma ( 3 rd ed ) . England : Nimrod Press Ltd. ,1986 ,68 - 69. [8 ] King B F , Dickinson E C.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South-East Asia. London : Collins ,1975 ,98 - 99 . [9 ] 杨岚 . 云南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 ,226 - 227 . [ 10 ] 林剑声,刘伟民,何芬奇 . 云南思茅菜阳河保护区发现蓝腰短尾鹦鹉 Psittinus cyanurus . 动物学研究,2005 ,26 ( 3 ) : 321 . [ 11 ] 何芬奇,杨晓君,林剑声,等 . 栗臀噪鹛 ― ― ― 中国鸟类物种新纪录 . 动物学研究,2007 ,28 ( 4 ) : 446 - 447. [ 12 ] 吴飞,廖晓东,刘鲁明,等 . 中国鸟类种的新纪录:雀形目: 太阳鸟科: 褐喉直嘴太阳 鸟 . 动 物 学 研 究,2010 ,31 ( 1 ) : 108 - 109 . 不同盐度―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斑彩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