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的课文《世说新语二则词的总结》二则,题目~2,3小题哦~谢谢啦~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3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求初一到初三人教版语文所有课文题目_百度作业帮
求初一到初三人教版语文所有课文题目
求初一到初三人教版语文所有课文题目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李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23、*散步(莫怀戚)24、*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纸船(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
蚊子和狮子
塞翁失马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附录: 硬笔书法 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荒岛余生(笛福)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26、珍珠鸟(冯骥才)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
30、*狼(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 《鲁滨孙漂流记》 《昆虫记》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阅读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2、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野望(王绩)
送友人(李白)
黄鹤楼(崔颢)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阅读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
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 浪之歌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寻觅春天的踪迹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期一)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科海泛舟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冯骥才)
泥人张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到民间采风去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
赠从弟(其二)(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无题(李商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名著导读: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阅读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
夜(叶赛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 9、故乡(鲁迅)
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心声(黄蓓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邓拓) 《谈读书》(培根)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冠中)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香菱学诗(曹雪芹)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名著导读: 《水浒》
《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附录: 1、怎样读诗
2、怎样读小说
3、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4、常用修辞格简表阅读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艾青) 乡愁(余光中)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4、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
黑人谈河流(休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6、蒲柳人家(刘绍棠)7、变色龙(契诃夫) 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谈生命(冰心)10、那树(王鼎钧) 11、地下森林狂想(张抗抗) 12、人生(勃兰兑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14、变脸(节选)(魏明伦) 15、枣儿(孙鸿)16、音乐学习(节选)(勒曼)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蒹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附录: 谈谈散文 谈谈戏剧文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沙河)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小题1: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使自我完善,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小题:假如一天的用度足够,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从事(进行)交游。小题3: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罢了,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这是不能分辨礼法道义啊。小题1:试题分析:得分点: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小题2:试题分析:得分点:“用”1分,补全主语“他”1分,“游”1分。小题3:试题分析:得分点:“等”1分,“无名”1分,判断句式1分。【参考译文】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使自我完善,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一天的用度足够,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从事(进行)交游。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罢了,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这是不能分辨礼法道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节选自《世说新语》)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线的部分断句。(3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 本 立 而 道 生 孝 弟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与!”(《论语》)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小题1: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3分)小题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分)小题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图南。(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两朝开济老臣心&&&&&&&&&&&&&&&&&&&&&&&济:&&&&&&&&&&&&&(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3)籍独不愧于心乎&&&&&&&&&&&&&&&&&&&&&&&独:&&&&&&&&&&&&&(4)汝殁以六月二日&&&&&&&&&&&&&&&&&&&&&&&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各选项中,对小说《三国演义》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A.虎牢关前,北平太守公孙瓒亲自出战吕布,不敌败走,眼看就要被吕布追上,张飞纵马杀出,酣战吕布。随后关羽、刘备先后上来助战,围住吕布厮杀。吕布终于抵挡不住,突围败走。B.曹操进攻徐州,刘备前往相救。在刘备刚进城时和曹操退兵后,陶谦都以徐州相让,刘备坚决不肯。后来陶谦在病危时第三次让徐州,刘备仍是推脱,直到陶谦死后,最终才在徐州军民百姓恳求下权领徐州事。C.刘备占据徐州后,为避免曹操前来进攻,请乔玄写信给袁绍,求袁绍相救。袁绍起兵,让陈琳写檄文声讨曹操。曹操见了檄文,毛骨悚然,头风病发作。后来在谋士荀彧的宽慰下才决意与袁绍作战。D.关羽千里寻兄来到古城,遇到张飞。但张飞认为关羽背叛兄长,投降曹操,是负义之人,要和关羽拼个死活。甘、糜两位夫人和孙乾都无法劝住他。此时曹将蔡阳率军来到,关羽斩了蔡阳表明真心。E.玄德于水镜庄院歇息,夜来忽听有人与水镜对话,疑是伏龙,天明待问,水镜却不答。及至入城市上,见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此人自称徐庶,即前日与水镜先生夜谈之徐元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把文言又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3分)(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小题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6分)小题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B.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说新语二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