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gfe在纯氧燃烧技术中燃烧和足量水蒸气

知识点梳理
金属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1.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1) 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_{2}}=F{{e}_{2}}{{O}_{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2) 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3) 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 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2Cu+{{O}_{2}}\xrightarrow{\Delta }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_{2}}+C{{O}_{2}}=Cu{{(OH)}_{2}}C{{O}_{3}}\downarrow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知识点的认识】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主要包括两种:1.不纯物质(即混合物)中所含的纯物质(即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是纯度的计算;计算公式是:不纯物质中纯物质的质量分数=该纯物质的质量该不纯物质的质量×100%.如果该纯物质是化合物,又知其中的某元素在不纯物质中的质量分数,那么还可以采用这个纯度公式:纯度=该不纯物质中的该元素质量分数该化合物中的该元素质量分数×100%”.2.不纯物质(即混合物)与纯物质(即纯净物)之间的质量的相互转化计算;计算公式是:.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为:4X+5{{O}_{2}}=4NO+6{{H}_{2}}O,则X的化学式为N{{H}_{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_{3}}”.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5g.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小华在测定铁在O2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相似的试题还有:
小婧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中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婧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A.Fe3O4和Fe的混合物
B.Fe3O4和FeO的混合物
C.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
D.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小芳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芳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A.Fe3O4和Fe的混合物
B.Fe3O4和FeO的混合物
C.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D.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粉末中铁、铜的存在.资料在线: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H2O+2NaOH=2NaAlO2+3H2↑),铁和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烧杯、大试管、量筒、滴管、燃烧匙、药匙、磁铁;稀硫酸、稀盐酸、Na0H溶液、氨水.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Ⅰ、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Ⅱ、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1)基于假设1,不用化学试剂,证明金属铁的存在可用______.(2)基于假设2,将混合金属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基于假设3,请你完成实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说明仪器和试剂)实验现象结论①
取少许粉末放入大试管中,再用滴管滴加______,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清液得到固体.固体粉末______,并有______.仅除去铝②再往大试管中加______,充分反应.固体______,溶液______.证明含有铁③将大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水,多次洗涤剩余固体剩余固体呈紫红色证明含有铜Ⅲ、已知该金属粉末的组成为铝和铁、铝和铜两种情况.(1)为测定混合金属粉末中铝的质量分数,将5.6g的金属粉末中加入100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a g氢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A.当粉末为Al、Fe时,a可能为0.2gB.当粉末为Al、Cu时,反应完全后,生成物的溶液里一定含有Al2(SO4)3和CuSO4C.当粉末为Al、Cu时,若a为0.3g,则该种粉末中含铝的质量分数小于50%D.当粉末为Al、Fe时,所需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9.8%(2)若5.6g粉末为铝和铜,加入97.6g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3g,求所得Al2(SO4)3溶液质量分数(Al2(SO4)3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要求有计算过程.下列实验中能得到Fe2O3 的是(  )A.铁在纯氧中燃烧B.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C.灼烧并蒸干Fe2(SO4)3 溶液D.加热氢氧化铁固体_百度作业帮
下列实验中能得到Fe2O3 的是(  )A.铁在纯氧中燃烧B.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C.灼烧并蒸干Fe2(SO4)3 溶液D.加热氢氧化铁固体
下列实验中能得到Fe2O3&的是(  )A.铁在纯氧中燃烧B.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C.灼烧并蒸干Fe2(SO4)3&溶液D.加热氢氧化铁固体
A、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B、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B错误;C、灼烧并蒸干Fe2(SO4)3 溶液得到Fe2(SO4)3固体,故C错误;D、难溶性的碱受易分解,得相应的氧化物,加热氢氧化铁固体得到氧化铁,故D正确.故选D.
本题考点: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问题解析:
A、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红热的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C、灼烧并蒸干Fe2(SO4)3 溶液得到Fe2(SO4)3固体;D、难溶性的碱受易分解,得相应的氧化物.在测定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5.6g的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得到7.8g固体.不考虑误差,则固体产物的组成是( )理由( )A Fe3O4 FeB Fe3O4 FeOC Fe3O4 Fe2O3D FeO Fe_百度作业帮
在测定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5.6g的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得到7.8g固体.不考虑误差,则固体产物的组成是( )理由( )A Fe3O4 FeB Fe3O4 FeOC Fe3O4 Fe2O3D FeO Fe
在测定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5.6g的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得到7.8g固体.不考虑误差,则固体产物的组成是( )理由( )A Fe3O4 FeB Fe3O4 FeOC Fe3O4 Fe2O3D FeO Fe
在测定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5.6g的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得到7.8g固体.不考虑误差,则固体产物的组成是( A )理由:设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为X3FE+2O2===FE3O4168 2325.6g X168 232——=——5.6g XX=(约为)7.77.8>7.7又因为铁和氧气反应只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又没有完全反应,剩余了0.1g所以固体只有四氧化三铁和铁求老师解答: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B.Na
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_百度作业帮
求老师解答: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B.Na
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
求老师解答: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
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B.Na
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D.SO
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5.6g铁与硫蒸气中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_百度知道
5.6g铁与硫蒸气中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产物硫化亚铁Fe+S==FeS,0.1mol铁所转化硫化亚铁转移电<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695f.1molx2=0.2mol即0.2NA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硫蒸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