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少能过磅费多少钱吗?叫我去过磅费多少钱书读得少会用计算机吗

我想问收一车货过磅的磅差是多少(在正长情况下)_百度知道
我想问收一车货过磅的磅差是多少(在正长情况下)
我仓管员我收货铁需要磅每都2000公斤磅差少
要根据往经验磅本身几十公斤误差200公斤内算般差太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无人值守自动过磅管理系统.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地磅查询过磅记录 我是150T磅 平时一年多过磅只是看看数 没按过表盘上的按键 现在想查看以前的记录 能查吗_百度知道
地磅查询过磅记录 我是150T磅 平时一年多过磅只是看看数 没按过表盘上的按键 现在想查看以前的记录 能查吗
我磅哈尔滨市东北衡器限责任公司 想查记录能查能查哪查能保存间记录
应该能面虽芯片没内存卡
那一般电子地磅里面有内存卡吗
我以前过磅时从没按过表盘上的打印了什么按钮 ,就是车以上地磅,看看表盘重量,也不保存或打印了什么
你确定地磅查不出过去的过磅记录吗?还得麻烦你了
我问我师傅,他说如果没有删的话,有电脑的话 可以调出来以前的记录,你试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地磅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要按说:车磅看看表盘重量保存或打印查···没数据存起要仪表操作··些数据仪表自记忆起才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莫言的母亲天堂纪念馆
天堂地址:/TT
天堂号:TT
本馆由于日创建 馆长:
查看会员当天祈福记录
天堂音乐播放器
您的位置:
20岁的管谟业,是县棉油加工厂过磅组的临时工
20岁的管谟业,是县棉油加工厂过磅组的临时工
发布时间: 23:17
&&&& 来自:
在沮丧与狂妄之间
  &&对话莫言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么令人羡慕的成绩,其实往往建立在不自信的基础上
  没有罪感的人不会成为善人
  人物周刊:您目前最关注哪些社会问题?
  莫言:我现在最关注和生育有关的问题,真的,生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公道的东西。
  人物周刊:您姑姑跟您谈过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痛苦和怀疑吗?
  莫言:她几乎没和我谈过,当然小说里的人物和她很像。她本人子孙满堂,3个女儿1个儿子,还有孙子,家庭生活很幸福,但我想她内心深处肯定有隐痛。
  有的人家生了女孩,为了再生一胎就把孩子藏起来,或者假报孩子生下来就死了。但不能你说死了就死了,计生委规定第一必须有接生护士签名,第二得有死去的婴儿尸体为证。我姑姑就从别的地方弄个婴儿尸体,给有关单位搪塞一下。她干过很多这样的事。
  人物周刊:《蛙》中的蝌蚪,有私欲,也有懦弱的一面。这个形象,有多少自我陈述的成分?
  莫言:很难量化,但肯定有很多个人生活经验。比如蝌蚪是农村出身,当过兵,从事文学创作,我也在军队里服过役,也是自己在外工作,妻子在农村。
  然后是计划生育政策,我也在组织的帮助和教育下领取了计划生育证。如果我当时不去想所谓的前途,我应该可以生第二胎,我太太当时是农村户口。正因为我考虑到个人发展,要在部队当更高级的军官,所以没再要第二胎。现在年过半百,反思那段经历,感觉自己是有罪的,不应该那么做。
  小说里面更尖锐,最后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蝌蚪想通过生孩子来赎罪、逃避现实。他认为让这个孩子生下来,是对他前妻丧命的一种赎还。但赎罪行为本身构成了新的罪过。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妻子用技术手段让别人代孕,他再把婴儿从代孕者手中夺走,最后使她疯狂。
  尽管他有许多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我想,到了晚年,他越来越感觉到这种辩解是无力的,不但说服不了别人,也说服不了自己。
  我不敢说这部作品有什么代表性,但我这次算是直面自己的灵魂。我从前讲过我几个阶段:把好人当坏人写,然后是把坏人当好人写,最后是把自己当罪人写。这本书就是&把自己当罪人写&这个阶段,当然仅仅是围绕&生育&这个问题。
  人物周刊:您曾说,&我对人类的前途满怀忧虑,我盼望着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您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莫言:这不是悲观,反而是一种动力。知道罪赎不完,那就永远抱着罪感生活。
  一个有罪感的人一定是宽容的人、善良的人;一个没有罪感的人一定是跋扈的人、不善的人。没有罪感的人是不会成为善人的。
  人物周刊:您早年有个短篇就叫《罪过》。
  莫言:讲一对兄弟,弟弟很受父母喜爱,哥哥不受父母待见。兄弟俩去河堤上玩,弟弟去够荷花,哥哥一闪念间,应该伸手拉弟弟,但他没拉,弟弟淹死了。当然,也可以解释说,他没有来得及反应,犹豫了一下。
  人物周刊:外界可以对个人行为做出很多解释,但没法对内心一刹那的真正念头给出剖析?
  莫言:对!我有过很多这样的描写。这一刹那,他明明可以挽救他,在他即便不挽救也不会受到任何指责的情况下。
  哈代的一篇小说,有个医生,妻子落水了,一般人认为她已经死掉了,但他是医生,知道她还可以救活。虽然他们夫妻关系极其恶劣,他还是把妻子救活了。
  铁凝的《大浴女》里,主人公的妹妹掉到一个井盖下,她明明可以救妹妹,但她没救。人一念之间的恶,就造成了终身的罪疚。
  其实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人物周刊:说说您早年的创作环境,那段时光还是挺让您怀念的吧?
  莫言:是的。80年代那种环境,真是有个写字的地方就可以。我在军艺的时候,4人一个宿舍,每人一张书桌。《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之类的作品,都是在宿舍完成的。旁边的人,有的睡觉,有的说话,有的抽烟,有的会客,你就只好戴个耳机。恰好那个时候产品质量比较高,数量也多,两年时间写了八九十万字。
  人物周刊:从早期的《红高粱》、《酒国》到后来的《生死疲劳》、目前刚出炉的《蛙》,您不断改变写作手法,不变的是什么?
  莫言:以善为本的理念。早期向外看,对罪恶的抨击多一些,更多想到的是外部强加的痛苦,想到自己怎么受社会的挤压和别人的伤害。慢慢就向内写了,写我内心深处的恶,尽管没有释放出来。别人对我施加的恶是他们内心深处恶的释放,我慢慢认识到,如果有条件我也是个恶人。于是对坏人也有一种宽容,我要明白为什么恶人这样坏,是什么使他们这么坏。从前写别人,现在写自己,自我审视。
  人物周刊:您说,&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能否谈谈您是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性描写的?
  莫言:应该说,很多严肃作家小说中的性描写比我过分多了。我一直比较克制,而且是用比较文学化的语言,没有赤裸裸地描写器官什么的。
  饱受争议的《丰乳肥臀》,除了题目比较香艳,很难找到严肃作家作品里都有的性描写。这是文学描写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对作家的考验。如果性描写对塑造人物的形象有用,那没问题;纯粹是生理性的描述和展示,没有别的含义,没有美感,我就反对。
  人物周刊:在您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您对女性的赞美和同情。
  莫言:其实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我感觉女人比男人伟大,这在我写《丰乳肥臀》时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女人总是表现得比男人坚强。男人是破坏者,女人是建设者。男人总是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只要有女人,马上就能恢复。《丰乳肥臀》里写母亲,一般人家乡发生了大战都会逃难而去,母亲跟着逃了一段,下决心不逃了&&家里就是炮火连天也是自己的家,我们要回家去!别人往外跑,她是逆着人群、冒着炮火回家去。
  人物周刊:目睹文坛新人渐渐成长、成熟起来,是否会感到某种压力?
  莫言:时代变了,文学变了。我们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当时也曾有很多文坛老同志对我们的创作表示忧虑:这种东西是我们的文学吗?我非常赞同&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我们这些老东西、老家伙持不屑一顾的态度:我们就是要超越你们,就是要打倒你们,就是要写得跟你们不一样。如果写得跟莫言、王安忆一样,你就没出路了。
  最近几年,我也浏览韩寒的博客。他敢于跟大多数人的流行观点唱反调,在无数网民狂热、暴怒的时候,能从另外一个方向思考,说明他确实已经成熟了。我们过去老觉得他是另类,实际上他是当今青年的代表,很多人把他当作榜样。我们将来的国家领导会出现在这群人里。开玩笑地说,再过10年20年,韩寒应该竞选上海市长。
  克林顿当年是什么样一个人?吹吹萨克斯,唱唱摇滚,甚至还吸大麻,当时美国人哪里会想到这么个人若干年后会成为总统,而且还干了8年!应该说干得还不错,当然缺点是经常犯一点领导干部爱犯的小毛病。
  作家写作就像母鸡下蛋
  人物周刊:在您的创作当中,除了亲人和朋友,《检察日报》的工作对您有何帮助?
  莫言:《检察日报》让我对中国的官场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过去我在军队里,军队当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但它毕竟是个比较独特的群体,相对独立于社会。我在军队呆了22年,对社会不是很了解。后来到了《检察日报》,第一是有了记者身份,第二是报社的联系广阔,使我对中国的官场有了比较深的理解,知道了很多官场内部的规则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在合法与非法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也知道了执法人员和普通老百姓也有区别。
  这10年《检察日报》的工作,对我很有帮助,虽然没写出什么法律方面的好作品。
  我的采访次数很有限,跟一些检察系统的劳模,进行过一些对谈,写过一些报告文学,也到下面基层讲过课。检察系统里也有成群结队的文学爱好者,我帮他们写信、看稿子,比较烦实际上。
  人物周刊:平时您有记笔记的习惯吗?
  莫言:我偶尔会记录一些只言片语,就是突然冒出一个非常好的句子就记下来。我有几个乱七八糟的小笔记本,记录这些只言片语,有些梦境中出现的非常精彩的场景也会记下来。
  人物周刊:您最近做的最惊心动魄的梦是什么内容?
  莫言:我忘记了,醒来就忘,所以常常凌晨两三点爬起来记。前两天,我梦见了一个我儿时的玩伴,脚上生着蹼膜,在水面奔跑。县体委把他招去参加游泳比赛。后来想到这不符合规则,别人在水里游,你在水上奔跑。给他做手术,结果他就成了一个普通儿童。我想这和《蛙》有关系,蛙就有蹼膜。
  人物周刊:您有句话我特别喜欢,&人都是有自卑感的,一个永远自信的人不是白痴,就是魔鬼。&
  莫言:这是我根据个人心境总结出来的。一个人无论取得多么令人羡慕的成绩,实际上往往是建立在不自信的基础上的。可能他在写的过程当中很不自信,写到一半时很自信,写完了以后又不自信了,不断在自信和自卑当中挣扎。
  我的写作也是这样。构思时总踌躇满志,觉得这太棒了,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作品。但拿起笔来就会想,这行吗?咬着牙坚持下去。写完了有时感觉不错,有时感觉很差。推己及人,我想所谓的艺术家、创造者都是这样,包括贝多芬、莫扎特等大音乐家在创造中也往往陷入绝望的状态,感觉才华被耗尽了。如果一个人一直自信,我想这个人不可能从事艺术工作,做政治家或许可以。
  人物周刊:写作究竟是乐事还是苦差事?
  莫言:写得顺的时候很乐,写得不顺的时候也很烦,不断在快乐和沮丧之间跳跃。一会儿沮丧得要命,觉得才华耗尽了;一会儿又狂妄得要命:这一段谁能写出来?每天都在起起落落中挣扎。
  人物周刊:最后您很享受这个过程?
  莫言:当然,最终完成一部作品还是很享受的。但新的枷锁又马上套在脖子上了。
  人物周刊:已经有新作的构想了吧?
  莫言:好几部在交叉。作家写作有时候就像母鸡下蛋。老母鸡意外死了,农民舍不得扔掉,要吃掉它。剖开肚子后,发现它的蛋是排着队的,大的像乒乓球一样,接下来一个比一个小,最后像米粒一样。它肚子里面有一大团卵,成熟一个排出一个,后面一个一个跟着成熟。一个作家的肚子里肯定有几十个故事,他不一定知道哪个先成熟&&有几个可能长得差不多大。
你知道我们土政策是怎么规定的吗?&&喝毒药不夺瓶!想上吊给根绳!&&在你们部队,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城市里,用不着这样野蛮;在外国,更用不着野蛮&&那些洋女人们,只想自己玩耍享受,国家鼓励着奖赏着都不生&&可我们是中国的农村,面对着的是农民,苦口婆心讲道理,讲政策,鞋底跑穿了,嘴唇磨薄了,哪个听你的?人口不控制不行,国家的命令不执行不行,上级的指标不完成不行,你说我们怎么办?
  &&《蛙》
  蛰伏近4年,莫言推出长篇小说《蛙》,通过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4封长信和一部话剧,讲述了乡村妇产科医生&姑姑&的一生。&蛙&有多重隐喻:是婴&娃&、是女&娲&,也是高密东北乡的生育图腾。&从我出生那天开始,这部小说就已萌芽。在老家,我这样年龄的人,就是我一个真实的姑姑接生的。&
  小说中,&姑姑&几十年里忠实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退休那晚她喝醉了,误入一片洼地,被无数青蛙包围、袭击。&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
  莫言说,此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有网友回应,&这个故事看到后来让我不停掉泪,并不是感动,是作者对中国人生存问题从骨子里的悲悯之情&&中国人的命运,大抵离不开&政策&。&
  莫言在台上演讲,&1980年中共中央号召独生子女的公开信,到现在发出整整30年了。学者、专家已经公开争论了很久,希望恢复到二胎;但实际上大家对当下农村的生育状况并不完全了解。计划生育,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社会问题、道德问题、政治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国家形象。小说中确实涉及敏感问题,可能也会引起争议。&
  &听说您这部作品打算冲击诺贝尔文学奖?&台下冒出了敏感问题。
  &我说,谁跟哪个作家有仇,就给他造个谣言,说他明年要得诺贝尔奖。我也很为难:不写重大题材、敏感问题,就有人批评,你看这个作家,就会写不温不火不痛不痒的问题,不关心社稷民生。如果我写了,他们又会说,你看他又向西方献媚,揭中国的伤疤。他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该怎么写怎么写。&
  命运的力量比教育的力量大得多
  祖父说,村后小石桥上,有个&嘿嘿鬼&,夜晚一人过桥,他会在背后拍你的肩,发出&嘿嘿&冷笑声。
  1970年代,莫言下夜班回家,必须从小石桥上过。月黑风高,他就放声歌唱,飞奔过桥。母亲说,深更半夜为什么要嚎?
  &我怕那个&嘿嘿&。&
  母亲说,&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人。&
  莫言后来明白了,&&&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于非命的是人,使成千上万人受到虐待的也是人。而让这些残酷行为合法化的是狂热的政治,对这些残酷行为给予褒奖的是病态的社会。&他说,《檀香刑》是一个寓言。&作为一种残酷的刑罚,檀香刑消失了,但作为一种黑暗的精神状态,却会在某些人心中长久地存在下去。&
  两岁时,这个命大的&地瓜小孩&曾掉进茅坑里,是哥哥把他拎出来冲干净的。
  儿时的莫言瘦得皮包骨,细长的脖子,挑不住那颗沉重的脑袋。他和小伙伴们吃野草、啃树皮,甚至抢煤吃。&1961年春天我们村的小学校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我们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吃起来。我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的确好极了。&
  5年级时遇上文化大革命,因为家里是中农,莫言又因事得罪了老师,被剥夺了上中学的资格,回家放牛割草。孤独让他学会了观察与倾诉,他甚至常自言自语。一次他对着树木说话,母亲见了,担心地对他爸说,咱们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四十一炮》就是我的乡村经验,我曾经是个很饶舌的孩子,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但后来被压迫住了。&他取名&莫言&,提醒自己少说话。
  &《红高粱家族》表现了对历史和爱情的看法;《天堂蒜薹之歌》表现了对政治的批判和对农民的同情;《酒国》表现了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这3本书看起来迥然有别,但最深层里的东西是一样的,就是一个饿怕了的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极端饥饿的日子里,邻村的右派大学生启发了他。&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每天吃3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作家。&
  &我当然希望童年能吃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受更好的教育,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没有受完整的教育,吃不好,穿不暖,15岁以前光着屁股,参加了一些不应该是孩子参加的劳动,这些独特经历,成为了创作的财富。对一个作家来说,童年少年时期非常重要,而且命运的力量比教育的力量要大得多。&
  农村没电,只能点着很小的油灯看书写字,火柴每月每户两盒,纸张、墨水更少。&当时想,如果有朝一日能离开这个村庄,我永远都不再回来,所以我18岁那年就报名参军。&结果,身体合格,政审不合格,连着两年再去,还是不行。&1976年我21岁,那是年龄期限的最后一年,找朋友走了后门,才当上了兵。&
  因为参军,家门口挂起了&光荣人家&的标牌。&我记得民兵连长来给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满脸冰霜,离我还挺远就扔下通知书走了。我当兵走的时候,很多贫农在街上大骂,&我们贫下中农的孩子当不了兵,竟然让一个老中农的孩子当了兵!这是什么世道?阶级斗争不搞了?&我感到一种威胁,这个村庄伸出无数双手要把我拖回来。&
  新兵训练结束,莫言被分到渤海湾畔站岗放哨,&身体站得笔直,但脑子里考虑的全是小说的事&。1979年发表《春夜雨霏霏》,他崭露头角。4年后,已被提拔为正排职教员的莫言调到了北京,他的《民间音乐》得到孙犁的表扬。几个月后,他便敲开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正式走上了创作道路。
  惟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
  参军前,20岁的管谟业,是县棉油加工厂过磅组的临时工,打得一手好算盘。闲时常躺在棉花垛上眼望蓝天,喃喃自语。
  工友看到,开玩笑:&小管,神经?&
  他坐起来,笑了笑:&您不知道。&
  谁也不知道,这个&脑袋上顶着高粱花子&的乡下农民(莫言自嘲),有一座志怪淋漓的文学共和国。
  高密东北乡,真实地名高密大栏乡平安村,地处胶县、高密、平度三县交界,只有一片低洼的荒地,老百姓就到这里放牧牛羊,大栏由此得名。
  莫言下意识地把&高密东北乡&这5个字写进了小说《白狗秋千架》,此后,他的很多小说里,高密东北乡成了专用的地理名称。
  1985年,莫言以《透明的红萝卜》、《爆炸》、《枯河》等一批小说获得广泛声誉;没多久,他又&吼&出《红高粱家族》,确立了文坛地位。
  《红高粱》的写作有些偶然性。
  &当时我在军队的艺术院校里学习,有一次开会,一位老作家说:&中国共产党有28年的战争历史,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有很多素材,但我们已经没有精力把它们写出来了,因为我们最好的青春年华在文革中耽搁了,而你们年轻的这一代有精力却没有亲身体验,你们怎么写作呢?&&
  莫言站起来说,小说家不是要复制历史。战争对人的灵魂扭曲或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才是作家关注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经历过战争也可以写战争。
  没用一个星期,他就写完了。
  很快,张艺谋剃着光头、穿着短裤,从太行山《老井》拍摄现场赶到北京来了。&他光着一只脚,手上提着那种胶皮轱辘做成的简易凉鞋&,一进楼道就高喊&&&莫言!&
  虽然素未谋面,二人聊得投机,很快谈定《红高粱》的改编权。&所有人都说我像个农民作家,农民作家肯定信赖农民导演,都是农民兄弟,我找一个工人、知识分子可能他还导不了。&莫言对张艺谋没什么要求,&爱怎么改怎么改,你要&我爷爷&、&我奶奶&在高粱地里试验原子弹也与我无关。&
  他的红火,也有几分&出口转内销&的意味,张艺谋的电影、葛浩文的译本,令他笔下鲜红色的暗流涌入了西方世界。&莫言那些&土匪种&的角色和入了神话架构的高密东北乡,从此上了世界文学的版图。&(《纽约时报》书评)
  管它是不是神话,莫言说,&电影也好、文学也好,完全可以用这样自信的口吻来叙述,我是惟一一个报信者,我说是黑的就是黑的,我说是白的就是白的,真正有远大理想的导演或小说家,应该有这种开天辟地的勇气,惟一一个报信者的勇气。&
  &我以前写《檀香刑》,被很多人骂,外号叫&嗜血恶魔莫言&。这次《蛙》写得十分克制,人到手术室,门一关,里面顶多传出来一点声音。真要写血腥,可以比这血腥10倍,我已经非常克制了。&
  10余部长篇、100余个中短篇,莫言的写作数量与精神体积,在中国作家群体中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和广度;他的小说,依然有着赤裸裸、血淋淋的生命力;许多年过去,很多同道搁笔了,惟有这个&嗜血恶魔&逃脱了,&来报信给你&!
  作家是职业,既不神秘也不高贵
  客房的花瓶里,插着一枝紫色的植物,颇为神秘。
  聊着聊着,莫言的手指不禁伸向了&她&,轻轻地,他嘴里咕哝着&&睡莲?!
  植物出了瓶,茎部开始滴水,他有些欣喜,&居然是新鲜的,真好。&
  55岁的莫言神态稳重,拿捏香烟的姿势都显得安详。&在家抽得少,出来碰到一群烟鬼,偶尔抽一点。&在部队时,他可是一个劲猛抽烟卷,&刚开始写作时,很痛苦、很难,抽烟、熬夜。当时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来写。&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晚上写作了。如今住在北京平安里,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下午3点;中午11点午餐,小憩片刻,起来再战。写作时手边会放一本《高密县志》,&都是些大事记,为了在技术上不犯错误&。
  最理想的写作环境,&希望能在靠山靠水安静的地方,房子里摆放着纯粹古典式的木头书桌,有一杯好的普洱茶在旁边。现在住在楼房里,一开窗就是一片喧闹声。&偶尔他也怀念过去,&80年代很多作品是跑回老家去写的,很多小说是在供销社的仓库里写的,里面生了一个煤炉,但是外面也很吵。&
  每部新作的第一读者,是守候多时的出版社编辑。&我太太从不看我的小说,我也不给她看,女儿也不给看,改完再给她看。写作很隐秘,是一种赤身裸体的状态。我在电脑前写小说,如果有人站在后面,我感觉别人在窥测我的隐私,背后直冒冷气。&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写作真正占据的时间并不多,&我是突击性写法,即便写了几年的小说,也主要是这几年中的一个月左右完成的。但是,跟文学有关的活动,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生活。&外国作家来中国,他常常得出席。&出版社让我给德国老作家马丁&瓦尔泽颁奖,颁奖仪式必须有演讲。&为了准备讲稿,书桌上多了本《新世纪文学论稿》。
  尽管各种声誉接踵而至,各国作家、记者不断造访,莫言并未被冲昏头脑,他仍是那些老战友的好哥们。&说实话,我的朋友跟文学很疏远,真正的贴心朋友反而是从事别的工作的。住在部队院子里时,有一些当兵的跟我特别好,还有青少年时期的一些朋友。&
  他言辞甚少,肚子里却装满逸事趣闻。在国外演讲时,他把作家比作乌苏里江中的大马哈鱼;与记者对谈,他又把作家比作肚里排着一团卵的老母鸡。他是健谈而有趣的。
  &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他全部作品的题材,植根于他自己的生活,还有那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和奇诡的梦影。&我天天做梦,每天夜里都沉浸在纷繁不安、乱七八糟的梦境中,感觉50%的脑细胞是清醒的,大脑只有一半在休眠,似睡非睡,醒来后往往感觉夜里在梦境中奔跑得四脚乏力、筋疲力尽。&
  &听听戏曲,是种放松,也是艺术熏陶。&这是他现在最大的业余爱好。朋友送来一套宫崎骏,&每部里面都有不同的动漫形象,都有很紧张的气氛、很神奇的东西,我全看了,很好看!我也喜欢可爱的东西。&
  采访中间,莫言接了个单位来电,年底要填写各种表格、汇报工作,他态度谦和、恭敬,在体制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
  &最重要的是,你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老百姓。作家就是一个职业,而且这个职业既不神秘,也不高贵。&
请填写评论内容:(* 必填,评论内容最多不超过800个汉字)不允许发布非法或政治敏感内容,否则将会无条件被删除!
(*必填,请输入验证码)林业局扣4吨花梨木少掉1吨 领导:也许过磅时带泥
云浮在线核心提示:林业局扣4吨花梨木少掉1吨 领导:也许过磅时带泥:当时查扣花梨木现场 当时查扣花梨木运输车 当时查扣花梨木运输车 日和日,当时的海口市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两次查扣总重量为4180斤的花梨木,依照有关规定,对这两批花梨木予以没收并双人双锁存放在单位堆栈里。后因堆栈存在安全隐患,
[原标题:林业局扣4吨花梨木少掉1吨 领导:也许过磅时带泥]
当时查扣花梨木现场
当时查扣花梨木运输车
当时查扣花梨木运输车
  日和日,当时的海口市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两次查扣总重量为4180斤的花梨木,依照有关规定,对这两批花梨木予以没收并双人双锁存放在单位堆栈里。后因堆栈存在安全隐患,于日报海口市林业局同意后,将此批花梨木移交给海口市林业局林政资源管理处(以下简称林业局林政处),移交时重量为3960斤,对于少了220斤的缘故原由,当时木材检查站的领导解释为木材存放时间较长后水分减少导致。
  令人奇怪的是,这批经过二至三年风干的花梨木,移交到了林业局林政处位于美兰区灵山镇的一家隔离苗圃后,2012年12月准备拿出来拍卖时,这次发现竟然少了1169斤花梨木。多位当时的执法人员告诉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这次丢失的花梨木,其中有一根长3米、宽30公分的老料。业内人士估算,这批丢失的花梨木价值在800万元左右。墙未破,锁未砸,为何价值千金的花梨木会不翼而飞,成了无头案呢?
  执法人员回忆:两次罚没花梨木4180斤
  昨天上午,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原站长、现海口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陈如民,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原副站长、现海口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综合科科长吴清军,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原副站长、现海口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执法大队长韩远军,在海口市林业行政执法支队三楼会议室就查没的花梨木存放在苗圃保管室丢失了1169斤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陈如民告诉记者,日,根据群众举报,一辆车牌号为琼A07520的运输车准备违法运输木材过海。当时海口市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立刻安排执法人员前往各过海码头蹲守。当天16时46分,被举报的运输车辆徐徐驶入新港码头,执法人员立刻将该车拦停,并向车主出示了执法证件。在车主的配合下,经执法人员仔细检查,在该车上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花梨木,执法人员当场要求车主出示《海南省木材运输证》。在车主无法出示《海南省木材运输证》及有关正当来源手续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当场作出《暂扣木材通知单》,对该批查获的花梨木进行罚没,经现场过秤,在该车上共查获花梨木2960斤,后经专家鉴定,罚没的该批花梨木为正宗海南花梨。
  日,根据群众举报,一辆车牌号为琼C13222的运输车,准备从府城南北水果市场运一批木材到福建省。接到举报后,当时海口市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前往各过海码头蹲守。当天12时23分,被举报的运输车辆徐徐驶入海口秀英港码头,执法人员当即拦停,在车主的配合下,经执法人员仔细清查,在运输水果的车辆上发现其中夹藏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花梨木。经现场过秤,在该车上共查获花梨木1220斤。
  第一次移交领导解释::三年内花梨自然风干木木少220质含水量斤减少
  陈如民告诉记者,对于查扣的两批花梨木,该检查站都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海南省木材管理办法》之有关规定,对这两批花梨木予以没收并双人双锁存放在位于海口市新港天桥附近原单位堆栈里,实行双人双锁,平时钥匙都是由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原副站长吴清军和韩运军保管,互相制约,缺一都打不开库房之门。白天,堆栈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晚上,韩远军副站长就睡在二楼,周末,站里还雇请专人看管。
  “后来因为站里的一台电脑丢失,站里就向海口市林业局做了汇报。日,海口市林业局原主要领导,以我站保管花梨木的堆栈不安全为由,吩咐局林政处岑处长口头通知我站将罚没的两批花梨木移交林政处。”陈如民站长这样说。
  记者从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关于罚没花梨木的情况说明中还看到:日,海口市林业局林政处岑处长及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吴清军、韩远军以及工作人员杨杰、李永康、陈燕香和许少玲等共同将罚没的两批花梨木运往秀英港过磅。经现场过磅,罚没的花梨木共计3960斤,双方共同签字办理移交手续。
  对于少了220斤花梨木,吴清军和韩远军是这样对记者解释的,从查扣到移交,保管时间共计3年零两个多月。期间,由于受保管堆栈环境影响,罚没的花梨木在保管期间产生自然风干、水分蒸发、木质含水量减少,导致两批花梨木消耗220斤,总体重量由原有的4180斤减少为3960斤就不足为怪了。
  随后,记者问,有读者反映,海口市林业局将罚没的花梨木移交到美兰区灵山镇一苗圃内,你们知道吗?“知道,那是领导决定的,我们只负责移交,至于保管到什么地方,有没有安全措施,那全是由领导拍板。”
  第二次移交:花梨木又少了1169斤领导解释:也许过磅时花梨木带泥巴
  负责接收花梨木的岑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批货物移交时,也没有召开局务会议,当时只是主要领导口头交代让我去办。日,收到这批花梨木后,我当场打了一张到海口木材检查站移交林业局花梨木3960斤的收条。”
  移交完后,他就将这批花梨木,按领导的意思拉到海口市林业局租的位于灵山镇的隔离苗圃内,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是聘请的。
  “日,海口市林业局准备将罚没的两批花梨木进行拍卖,过磅时发现,原有的3960斤的花梨木,只剩下2791斤,一算账这次少了1169斤,于是,我和陈如民站长向海口市林业局时任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岑处长这样对记者说。
  “怎么少的,也许是风干,也许当时过磅时,花梨木上面带有泥巴?”岑处长这样对记者说。
  对于岑处长找出的这种理由,海口市木材检查站多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两批花梨木移交时,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风干之说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再说,他们移交时,其中有一根长3米,宽30公分的花梨木老料却不翼而飞。对于丢失花梨木的价值,多位业内人士称,初步估计在800万元左右。
  “为何这时知道花梨木丢失,却没有选择报警呢?”记者问?
  “报不报警,那是领导定的,我的职责是给领导汇报。”岑处长这样说。
  新任局长:2014年6月报案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之中
  为了澄清事实,当时海口市木材检查站的多位执法人员对记者表示,好端端的单位堆栈不存放,为何要将花梨木存放到远离市区的海口市林业局租赁的苗圃内,这家苗圃具备存放罚没物资存放的条件吗?如果不具备,领导为何又要将数额庞大的花梨木放在那里呢?
  有职工猜想,这批价值千金的花梨木的丢失,有可能出“内鬼”,因为现场没有破墙破锁的痕迹。
  采访结束时,一位知情者称,新上任的李世高局长听说一批花梨木存放在苗圃堆栈里,就和副局长、调研员等7名领导到苗圃查看,现场见到了一名男子,就惊讶地问,“你怎么在这里”,那男子就说,“我负责看花梨木”。
  “你是谁?”有领导问,那男子说,“我是某领导的表弟”。对于这一说法,还有待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
  李世高局长告诉记者,2013年底,他担任海口市林业局局长后,2014年6月份,按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立刻向海口市公安局报案,后案件移交到美兰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记者李兴民摄影报道)
标签:林业局,过磅,也许
云浮在线,详情请访问:/news/she/.html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磅单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