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侠有“超级电容器的串串联并联电路图图”?

超级电容器串并联技术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硕士论文
超级电容器串并联技术的研究
【摘要】: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储能元件,但在串并联使用时会出现单体电压不均衡的现象,进而会严重影响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针对超级电容器串并联后的单体电压均衡性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测试了超级电容器的运行特性;其次,分析和比较了超级电容器串联均压技术的主要方法,并在Multisim环境下对实用的稳压管法和开关电阻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再次,在稳压管法和开关电阻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电压均衡电路——基准电压法电压均衡电路,并且应用Labview在实验室中做了一系列相关的电压均衡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电压均衡电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实现了电荷泵法的电压均衡电路,并将该电路与基准电压法均压电路在硬件组成、均压场合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M53【目录】:
英文摘要3-6
第一章 绪论6-10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6-7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7-8
1.3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8-10
第二章 超级电容器的基本原理10-18
2.1 储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10-13
2.1.1 储能技术及其分类10-11
2.1.2 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比较11-13
2.2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及其应用13-17
2.2.1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13-14
2.2.2 超级电容器的等效电路模型14-15
2.2.3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特点15-16
2.2.4 超级电容器的一般应用16
2.2.5 超级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6-17
2.3 本章小结17-18
第三章 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和实验测试18-24
3.1 引言18
3.2 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18
3.3 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实验测试18-22
3.3.1 串联无电实验19-20
3.3.2 串联有电实验20
3.3.3 串并联无电实验20-21
3.3.4 串并联有电实验21-22
3.4 实验结论22-23
3.5 本章小结23-24
第四章 超级电容器电压均衡方法的比较研究24-33
4.1 引言24
4.2 超级电容器电压均衡方法的研究24-32
4.2.1 稳压管法24
4.2.2 开关电阻法24-25
4.2.3 DC/DC变换器法25
4.2.4 带隔离变压器的DC/DC变换器法25-27
4.2.5 飞渡电容器电压均衡法27-30
4.2.6 电感储能电压均衡法30-32
4.3 本章小结32-33
第五章 超级电容器电压均衡方法的仿真分析33-40
5.1 引言33
5.2 基于Multisim的超级电容器电压波形仿真33-38
5.2.1 Multisim软件简介33-34
5.2.2 仿真过程及分析34-38
5.3 本章小结38-40
第六章 超级电容器串并联均压电路的设计与验证40-55
6.1 引言40
6.2 基准电压法的电压均衡电路40-48
6.2.1 基准电压法均压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0-42
6.2.2 基准电压法电压均衡电路的实验分析42-48
6.3 电荷泵法的电压均衡电路48-54
6.3.1 电荷泵法电压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48-52
6.3.2 电压均衡电路的实验52-54
6.4 两种电压均衡电路的比较54
6.5 本章小结54-55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5-58
7.1 全文总结55-56
7.2 工作展望56-58
参考文献58-6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大帅;符江升;杨钦超;;[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清琴;[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张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海东;祁新春;齐智平;;[J];电池;2007年04期
夏熙,刘洪涛;[J];电池工业;2004年04期
马建新;衣宝廉;明平文;;[J];电气技术;2004年11期
李海冬;齐智平;冯之钺;;[J];电网技术;2007年03期
钟海云,李荐,戴艳阳,李庆奎;[J];电源技术;2001年05期
李海冬;冯之钺;齐智平;;[J];电源技术;2006年06期
李海冬;冯之钺;齐智平;;[J];电源技术;2007年03期
陈英放;李媛媛;邓梅根;;[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4期
刘文毅;杨勇平;张昔国;辛以波;;[J];山东电力技术;2007年02期
卫海岗,戴兴建,张龙,沈祖培;[J];太阳能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功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张林垚;[D];福州大学;2006年
宋举星;[D];山东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成;郑艳萍;铁瑛;;[J];兵工学报;2008年10期
靳添絮;陈杰;白永强;王海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孙乐;岳小龙;熊连松;卓放;;[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4期
吴林君;管琤;郭丽;;[J];船电技术;2008年03期
赵淑红,吴锋,苏岳锋;[J];材料导报;2003年04期
吕进玉;林志东;;[J];材料导报;2007年03期
刘良勇;李建华;邓四二;杨海生;闫亚超;;[J];轴承;2011年09期
关静;;[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王金良,孟良荣;[J];电池工业;2004年02期
夏熙,刘洪涛;[J];电池工业;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雷;杨春;谢晓峰;;[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戴兴建;丁世海;李奕良;;[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夏熙;刘洪涛;;[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王毅;杨文胜;D.G.E段雪;;[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景磊;刘辉;赵东林;迟伟东;沈曾民;;[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翟楠松;张东来;徐殿国;佟强;;[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王东;张莉;;[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杨颂;梁磊;郭鹏义;杨耕;;[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钟云;张建成;;[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建成;;[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晋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新宇;[D];中南大学;2011年
周新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黄小文;[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李鹏;[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张莉;[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李海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唐西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赵家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陈德宏;[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丛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媛;[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田华亭;[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刘祎;[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叶飞;[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闻超;[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翟宇;[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涂键;[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岳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张潇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东野长磊;;[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李芳培;毛建国;沈峘;周华鹏;柏方超;卢文玉;;[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夏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吴青萍;;[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林成涛,王军平,陈全世;[J];电池;2004年05期
李海冬;唐西胜;齐智平;;[J];电气应用;2007年02期
文东国;张逸成;梁海泉;;[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9期
余志荣;杨莉;;[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年01期
张慧妍;韦统振;齐智平;;[J];电网技术;2006年08期
陈英放;李媛媛;邓梅根;;[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雷;杨杰;康丽;席东河;;[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唐西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张慧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徐立;[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蓉;[D];华侨大学;2003年
王吉华;[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薛小军;[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杨太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王志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曹珍贯;[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石晓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徐文兵;[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王雪迪;[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宋晓萍;[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莉;;[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雨辰;[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佟德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姜俊;[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润茹,王德军;[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王震坡,孙逢春;[J];电池;2004年04期
周德璧,于中一;[J];电池;2004年06期
丘文千;[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年05期
康瑞华;[J];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05期
靳智平;[J];电力学报;2004年02期
刘曼,殷正安,战广深;[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段刚,余贻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5期
韩翀,李艳,余江,唐跃进,程时杰,潘垣;[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侯勇,蒋晓华,姜建国;[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逵;[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张治安;[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功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8期
汪形艳,王先友,黄伟国;[J];电池;2004年03期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3期
刘宝华;;[J];中国汽车界;2009年07期
焦其军;;[J];汽车与配件;2010年22期
谢振明;;[J];宁波节能;2010年03期
本刊编辑部;崔大山;;[J];时代汽车;2011年09期
刘志祥,张密林,闪星,董国君;[J];电源技术;2001年05期
王晓峰,王大志,梁吉;[J];电子学报;2003年08期
张治安,杨邦朝,胡永达,汪斌华;[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宇;雷军鹏;朱用;敬春梅;胡敏艺;闫忠强;;[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魏玮;黄小彬;唐小真;;[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姜训勇;张磊;孙立伟;刘庆锁;陆翠敏;;[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代红蕾;田艳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贵欣;冯永成;周固民;瞿美臻;张伯兰;于作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单既成;陈维英;;[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孙玥;彭乔;刘不厌;;[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王贵欣;袁荣忠;周固民;瞿美臻;冯永成;于作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王桂玲;杜建平;张莹;邵光杰;;[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王贵欣;周固民;瞿美臻;江奇;王国平;冯永成;张伯兰;于作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文;[N];科技日报;2004年
彭友 石丽晖;[N];上海证券报;2009年
过国忠 通讯员
陈培;[N];科技日报;2011年
何永晋;[N];科技日报;2000年
辽宁工学院
陈永真;[N];中国电子报;2003年
兰得春;[N];电子报;2007年
记者 刘丽伟;[N];朝阳日报;2010年
金晓明;[N];朝阳日报;2010年
李俊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6年
本报实习记者
薛飞;[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琛;[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宋金岩;[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吴洪鹏;[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孟繁慧;[D];山东大学;2013年
孙谊;[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王新宇;[D];中南大学;2011年
陈立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曲群婷;[D];复旦大学;2010年
李艳华;[D];中南大学;2011年
高宇;[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丽萍;[D];湘潭大学;2010年
刘凤丹;[D];天津大学;2010年
杨艳静;[D];湘潭大学;2010年
唐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李媛;[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刘志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黄丛聪;[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孙津清;[D];天津大学;2010年
朱修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王磊;[D];西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电子不是A向B运动,那么不是B流向A的电流吗?如果把电阻换成检流计那么电流会怎么流动?_百度作业帮
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电子不是A向B运动,那么不是B流向A的电流吗?如果把电阻换成检流计那么电流会怎么流动?
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电子不是A向B运动,那么不是B流向A的电流吗?如果把电阻换成检流计那么电流会怎么流动?
你写的有点混乱,大小写没分.我觉得你的问题在这里:电子是带负电的,我们所说的电流指正电荷的流动方向,所以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因此C答案中,电子是A向B运动,即是B流向A的电流,对于电阻来说,即是a流向b的电流,所以C正确.把电阻换成检流计对此题没影响.
平行板电容器容量:C=ξS/(4πkd),其中S是正对面积,d是极板距离显然拉远极板距离会使容量减小,所以答案B对。 电容器存储电荷数:Q=CU,其中C是电容量,U是电容电压显然电容量减小,会造成电容存储电荷量减少 根据图中电池极性,电容A为正极,积累正电荷,B为负极,积累负电荷电容减小,正电荷由A返回电源正极,产生a到b的电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基于DSP的超级电容器串联均压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基于DSP的超级电容器串联均压控制系统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7:37: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基于DSP的超级电容器串联均压控制系统的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在电容器串联电路中,电容量较小的电容器所承受的电压较高对吗?_百度知道
在电容器串联电路中,电容量较小的电容器所承受的电压较高对吗?
对!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各元件电压高低取决于元件的阻抗大小。电容器的容抗等于1/ωC,即电容量C越小容抗越大,元件上的电压也越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串联电路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串联与并联电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